地毯下尘土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朗读、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概括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课文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

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友情。

讨论课文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4.细节解读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情感。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类似经历。

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刻?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3.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把握是否到位?4.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2.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课文背景资料。

3.相关课文阅读材料。

七、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4.注重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解读《地毯下的尘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受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毯下的尘土是如何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地毯下的尘土,了解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尘土的来源。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地毯、尘土、放大镜、镊子、吸尘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地毯,让学生观察地毯表面,提问:你们觉得地毯下面会有什么?(二)观察地毯下的尘土1.老师将地毯铺在实验台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地毯下的尘土。

2.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尘土有各种颜色,有细小的颗粒,还有毛发、纤维等杂质。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尘土的来源:尘土可能来自空气中飘落的颗粒物、人们的衣物、毛发等。

(三)实验探究尘土的来源1.老师提出实验要求:用吸尘器吸走地毯下的尘土,然后分析尘土的成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吸尘器吸出的尘土,并用镊子取出尘土中的杂质。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尘土中主要有纤维、毛发、皮屑、尘螨等。

(四)讨论尘土对环境的影响1.老师提问:尘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影响?2.学生回答:尘土会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疾病;尘土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减少尘土产生的建议。

3.老师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肯定,并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观察自己家中的地毯,记录地毯下的尘土成分。

2.思考如何减少尘土的产生,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是如何形成的,尘土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通过讨论尘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观察地毯下的尘土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地毯的每一部分,你们能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尘土是什么样子的吗?”2.当讨论尘土的来源时,老师可以提问:“小华,你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想到尘土可能来自我们衣服上的纤维吗?你是怎么观察到这一点的?”二、教学难点补充1.实验探究尘土来源时,老师可以这样指导:“小李,你在用吸尘器的时候,注意观察吸出来的尘土,你能告诉我,吸出来的尘土有哪些不同吗?”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尘土对环境的影响,老师可以这样问:“小王,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清理尘土,我们的家会变成什么样?这对我们的健康又会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补充:(二)观察地毯下的尘土1.学生观察时,老师可以提问:“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在放大镜下看到了什么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看到了很多小小的颗粒,有灰色的,还有黑色的。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篇一」一、总体构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

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

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总结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反思日志、小组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人生、成长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地毯下的尘土》故事文本。

2. 教学资源:故事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故事相关图片或播放音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三、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总结反思等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指标:(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四、教学策略:1. 引导性问题: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主题和情感表达。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场所:教室。

3.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故事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导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2)第二课时: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毯下的尘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地毯下的尘土》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阐述作品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反思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1.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b.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c.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d.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e.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f.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阅读短篇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的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阅读短篇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 情感体验:(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故事情感。

(2)教师引导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

(3)小组分享,交流情感体验心得。

4. 作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全班交流,总结作品主题。

5.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的看法。

(2)教师引导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分析等,深入理解文本。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形式,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讨论等方式,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友谊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3)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地毯下的尘土》是一部描写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多民族社区,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女孩,她在面对家庭问题、友情挑战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惑、痛苦和领悟。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讨论等方式,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毯下的尘土》文本。

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讨论指南等。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对故事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地毯下的尘土》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分析等,深入理解文本。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阅读理解1.1 让学生阅读《地毯下的尘土》这篇文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1.2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1.3 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敏感度。

第二章:词汇学习2.1 挑选出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2 利用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2.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检验。

第三章:语法讲解3.1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讲解其中的语法知识。

3.2 利用文章中的实例,解释和阐述一些常用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3.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和巩固。

第四章:写作技巧4.1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对话、情节安排等。

4.2 让学生学习并模仿这些写作技巧,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4.3 让学生互相评改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文化背景5.1 介绍和讲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社会背景等。

5.2 让学生了解和思考这些文化背景对文章的影响和意义。

5.3 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六章:批判性思维6.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6.2 让学生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角色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6.3 设计一些辩论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第七章:创意活动7.1 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创意活动,如绘画、角色扮演、表演等。

7.2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内容。

7.3 进行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推荐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类似主题的文章等。

8.2 让学生阅读这些拓展材料,并鼓励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8.3 讨论和分享阅读体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九章:综合测试9.1 设计一份综合测试卷,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语法、写作等各个方面的题目。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教案:地毯下的尘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毯下积累的尘土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家居卫生的重视和清洁意识。

3. 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地毯上的尘土、洁净的地毯。

2. 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时间: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地毯吗?地毯上面会藏着什么尘土?2. 展示图片:地毯上的尘土。

3.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定期清洁地毯?为什么要保持地毯的清洁?步骤二:探究地毯下的尘土(时间:15分钟)1. 展示图片:地毯下的尘土。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地毯下尘土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总结出几个观点。

3. 请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步骤三:展示教学视频(时间:10分钟)1. 播放展示环境专家讲解地毯下尘土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视频。

2. 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记录观点和对问题的思考。

步骤四:小组展示与讨论(时间: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全班共同讨论每个小组的展示结果,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延伸(时间: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清洁地毯的重要性以及地毯下尘土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如何保持家居的清洁?你们是否会主动清洁地毯?3. 提供一些建议:定期吸尘、定期深度清洁、使用地毯垫等。

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家庭中地毯的清洁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地毯清洁的报告。

地毯作为一种家居装饰品,具有温馨舒适、吸音保暖的优点,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地毯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之外,也存在着一个烦人的问题,那就是地毯下的尘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地毯上的灰尘、细小的颗粒,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地毯下的尘土。

2023最新-《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优秀4篇对于大多数的家庭都是采用吸尘器对地毯清洗进行除尘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往往难以奏效。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地毯下的尘土怎么清洗?怎样保养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地毯下的尘土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下期第三单元一、教学设计《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

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

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交流活动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地毯下的尘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地毯下的尘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地毯下的尘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觉得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内心和情感的有机过程,因此在我带班时,对学生的生活化语文教学非常重视。

在这种过程中,我没有严格按教材教学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有计划地选择阅读课文,并通过带有情感故事的阅读材料深入探讨学生的生活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其实有很多情感问题需要倾听,了解。

特别是家长忙碌,孩子在校期间父母关心的时间较少。

因此,我选择在情感教育方面作功以补过,从而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关注和滋养。

上一节阅读课,我选择了一篇文章《地毯下的尘土》,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关心,在教学中寻找到教育的契机。

文章讲述了一个家庭搬家后,女孩华莉意外地发现原先长时间压在地毯下的尘土,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发现了好多平时弱化甚至忽略的感性细节,认真讨论并引发了深刻思考。

学生谈了谈感受:当华莉发现这些尘土的时候是无助、失落,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安慰,心情很糟糕,但是其实孩子并不是孤独的,经过朋友和同学的鼓励,找到了更多的动力和勇气,认识到很多细节的重要性,因此感觉特别温暖。

通过这样的阅读课,我能感受到学生对情感课题的理解、思考和成长,同时感受到教育的意义,这也让我意识到,学生真正的成长还需要联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情感。

因此,在平日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思维、情感、人格等多元角度的关注和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语文教育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路,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我授学生课堂的愿景。

当然,在实施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数理、科技、人文等多元领域的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地毯下的尘土》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地毯下的尘土》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深意,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1.导入:儿时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小矮人和一个普通小姑娘的童话。

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1)预习检查.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被褥真挚葱茏眷顾津津有味简要讲述童话内容〈由一名语文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完成〉(2)交流感受.思考: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善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2.品析课文:(1)浏览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2)讨论交流正面描写:〈1〉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2〉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3〉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

(动作描写)〈4〉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板,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动作描写〈5〉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们的衣服。

(动作描写侧面描写:〈1〉小矮人们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晚上小矮人回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的红红的饿,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3〉“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3.思考:〈1〉童话题目是“地毯下的尘土”,可地毯下的尘土却在课文较后才出现,换成“勤劳的米妮”或“诚实的米妮”行吗?〈2〉“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这句心理描写反复出现了3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总结: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有回报的。

还告诉我们要养成“认认真真对待自己工作”的良好习惯5延伸〈1〉找金点子a晚上7:00多了,可小青的爸、妈今天还在外面干活,小青应该怎样做?b老师昨天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可弯弯因太喜欢看昨晚的电视剧而忘了写,今天老师来检查了,弯弯该怎样向老师解释?c结合实际说一件能体现你勤劳或诚实的事例(6)写作练习要求:写一段50--1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段,突出主要性格。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阅读理解1.1 让学生阅读《地毯下的尘土》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2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第二章:词汇学习2.1 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2 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你能用这些新词汇造句吗?第三章:写作技巧3.1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3.2 让学生练习使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这些写作技巧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练习使用这些写作技巧吗?第四章:口语表达4.1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口语表达,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你可以用口语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吗?你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了什么?你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哪些提高?第五章:文化背景5.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差异。

5.2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章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文章中的文化差异有哪些?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哪些提高?《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阅读理解1.1 让学生阅读《地毯下的尘土》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2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第二章:词汇学习2.1 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2 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你能用这些新词汇造句吗?第三章:写作技巧3.1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让人深思的现代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家庭花费了很多钱和时间来搭建一个豪宅,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很基本的东西——维护卫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家庭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等问题。

教学目标1. 实现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目标,学会运用语言表达。

2. 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学生可以想象和提高对现实的感知。

3.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如何清洁居所和保护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家庭清洁和如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

二、阅读并理解《地毯下的尘土》阅读故事,并策略小组讨论“ 地毯下的尘土”主题,编写课堂观察表,包括人物、情节、场面、情感等。

三、分析主题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个主题。

了解主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有很大意义。

四、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以故事为蓝本,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个人创造力,活跃思维。

五、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提出建设性的反馈和鼓励,以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家庭清洁与环保让学生讨论和分享一些清洁家庭和环保的技巧,并让他们了解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如何回收和处理垃圾等。

七、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本课程的重点,以及为今后生活提供的帮助和启示。

教学手段1. 操作中心手册。

2. 解释人员;强调;质疑。

3.问题解决模拟。

教学特色1. 学以致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家庭和环保问题的理解。

2.强调教学方法:老师依托科技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1.2 故事梗概《地毯下的尘土》是一部描写贫困家庭生活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富人家做仆人的故事。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主人公分析介绍主人公的背景、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决策。

探讨主人公的成长和转变对读者的启示。

2.2 其他人物分析分析其他重要人物的特征和对主人公的影响。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分析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象征意义解读3.1 地毯的象征意义分析地毯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探讨地毯与主人公命运的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地毯的象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2 其他象征意义的解读分析故事中其他物象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象征意义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象征解读。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社会不公的揭示分析作品中对社会不公的描写和批判。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不公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鼓励学生探讨解决社会不公的途径。

4.2 人性的探讨分析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和探讨。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道德选择。

鼓励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分析的阅读理解题目。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5.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3 写作练习设计关于主人公经历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决策。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和转变。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故事简介《地毯下的尘土》是一部描绘阿富汗历史变迁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故事,以及他们面对的困境和抉择1.3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创作风格强调作者对于阿富汗文化的深入洞察和表达方式第二章:文学分析2.1 故事结构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叙事手法探讨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特点2.2 角色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探讨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2.3 主题分析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如家庭、友情、爱情、勇气等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和角色来表达这些主题第三章:批判性思维3.1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3.2 证据寻找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强调使用准确的证据和合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3.3 批判性写作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写作指导学生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论据第四章:小组讨论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配不同的话题或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4.2 分享和反馈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提供反馈和提出不同意见,促进深入思考和讨论第五章:项目研究5.1 项目主题选择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小说中的主题相关5.2 研究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要求学生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与小说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关联5.3 项目展示学生需要准备一个展示,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式展示,如口头报告、海报、演示等第六章:创意写作6.1 写作任务设计设计一个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续写故事、写一封信给小说中的某个角色等。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地毯下的尘土》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劳和懒惰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两只老鼠分别代表勤劳和懒惰,它们在同一块地毯下生活。

勤劳的老鼠每天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寻找食物,而懒惰的老鼠则整天无所事事,依赖勤劳的老鼠。

懒惰的老鼠在饥饿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变。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

(2)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运用。

(3)阅读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

(2)准备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材料。

(3)准备阅读策略的指导材料。

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勤劳和懒惰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勤劳和懒惰的区别,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情况,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材料。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1.2 教学内容简介《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家庭的看法和经历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1.4 教学步骤1.4.1 开场白教师以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4.2 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简述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1.4.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看法和经历1.4.4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2 教学内容简述《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图片展示法: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印象2.4 教学步骤2.4.1 故事梗概讲述教师讲述《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梗概2.4.2 图片展示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印象2.4.3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故事的兴趣和看法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地毯下的尘土》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3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展示其特点3.4 教学步骤3.4.1 人物分析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4.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物特点3.4.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展示其特点3.4.4 总结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人物特点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应对策略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和成长挑战4.4 教学步骤4.4.1 主题思想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4.4.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4.4.3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4.4.4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和成长挑战第五章:拓展活动5.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深入思考5.2 教学内容推荐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书籍和影片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5.3 教学方法推荐法: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和影片活动法: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5.4 教学步骤5.4.1 推荐相关书籍和影片教师介绍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书籍和影片5.4.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对推荐书籍和影片的兴趣5.4.3 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家庭亲情主题活动,如家庭故事分享、亲情画作展示等5.4.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第六章:文学元素分析6.1 教学目标分析《地毯下的尘土》的文学元素,如情节、人物、语言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6.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学元素的概念和作用实例分析法: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文学元素6.4 教学步骤6.4.1 文学元素讲解教师讲解情节、人物、语言等文学元素的概念和作用6.4.2 实例分析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文学元素6.4.3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文学元素的理解和感悟6.4.4 总结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文学元素分析的见解第七章:写作技巧探讨7.1 教学目标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地毯下的尘土》中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7.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写作技巧的概念和作用实例分析法: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写作技巧7.4 教学步骤7.4.1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描写、对话等写作技巧的概念和作用7.4.2 实例分析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写作技巧7.4.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短篇写作练习7.4.4 点评与指导教师点评学生写作练习,给予指导和鼓励第八章:文化背景了解8.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文化背景,如时代背景、地域特色等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8.2 教学内容介绍《地毯下的尘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8.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图片展示法:展示故事相关的历史、地理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的了解8.4 教学步骤8.4.1 文化背景讲解教师讲解《地毯下的尘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8.4.2 图片展示展示故事相关的历史、地理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的了解8.4.3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故事文化背景的兴趣和疑问8.4.4 互动交流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九章:课堂小测9.1 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对《地毯下的尘土》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设计关于《地毯下的尘土》的阅读理解题目9.3 教学方法测试法: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9.4 教学步骤9.4.1 发放题目教师发放关于《地毯下的尘土》的阅读理解题目9.4.2 学生作答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完成题目9.4.3 答案讲解教师讲解题目答案,解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9.4.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答题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地毯下的尘土》的主要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深入思考,拓展阅读视野10.2 教学内容回顾《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推荐法:教师推荐与故事相关的阅读材料10.4 教学步骤10.4.1 教学内容回顾教师总结《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10.4.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收获10.4.3 推荐阅读材料教师推荐与故事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十一章:小组讨论与展示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地毯下的尘土》主题的理解11.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展示1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主题展示法: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11.4 教学步骤11.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11.4.2 讨论成果整理每组整理自己的讨论成果,准备进行展示11.4.3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主题的理解11.4.4 点评与总结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第十二章:家庭作业布置12.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2 教学内容布置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家庭作业12.3 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法:教师布置家庭作业12.4 教学步骤12.4.1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家庭作业,如阅读其他作品、写读后感等第十三章:课堂反馈与评价1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3.2 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评价13.3 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法:学生填写问卷,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口头反馈法:学生口头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3.4 教学步骤13.4.1 问卷调查学生填写问卷,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13.4.2 口头反馈学生口头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3.4.3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第十四章:课程资源整合14.1 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4.2 教学内容搜集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14.3 教学方法资源整合法: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学生参与法:学生参与资源搜集和整理过程14.4 教学步骤14.4.1 资源搜集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教学资源14.4.2 资源整理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教学资源,便于教学使用14.4.3 资源利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15.2 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5.3 教学方法总结反思法: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改进计划法: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和措施15.4 教学步骤15.4.1 课程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15.4.2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5.4.3 改进计划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和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内容包括课程导入、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拓展活动等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
本教学设计体现“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理念,全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评价的氛围,同时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高度关注学生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要通过“联系实际、把握文本”,“结合理解、挖掘内涵”,“鉴赏品味、培养能力”等设计思路和想法,完成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简要复述故事,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充满了
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二)诵读复述活动
1.自读文章,掌握故事梗概,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2.复述要求: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总结,明确课文内容,学生在互动中把握故事的关键点。

(三)思考讨论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问题思考。

问题一:为什么指出是在仙女工作的最后一天?
米妮工作一直很认真,做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问题二:为什么当星星夸赞米妮时,米妮心里过意不去。

米妮是个诚实的孩子。

问题三: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诚实善良、勤劳能干的小姑娘。

3、讨论交流
浏览课文
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明确:正面描写:①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
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小屋中十分脏乱,竟让米妮“吃惊地缩
回了脚”铺垫下文的勤劳善良
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侧面描写:③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晚上小矮人们回来了,……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文章怎样表现她的诚实善良呢?
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之上。

●重点品析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活动策略
①诵读、感受、交流。

②默读品味。

(四)交流活动
1、关于标题的深意
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

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

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2、你能为课文再拟个小标题吗?等下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标题最受欢迎。

3、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五)总结活动
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亠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活动策略:本题可由同学自由发挥。

(六)迁移活动
研究探讨
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哪些美德?
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