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二章:升华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升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三章:凝华的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凝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凝华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解释实验结果和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案6.doc

《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耍放热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彖,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彖教具: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教学过程:§ 1-4 升华和凝华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教材第17页图1-25图片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蔡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奈.这是由于固态的荼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蔡,气态的蔡遇到冷的树枝乂直接变成固态的荼.注意樟脑片与卫生球的区别.卫生球实际是蔡丸,荼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在人们日常生活屮使用,1992年国家工商局为此发了〃关于制止以蔡丸冒充樟脑丸坑害消费者行为的通知〃.可以穿插介绍这个知识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提醒: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冋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的温度变化.讨论: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乂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8页图1-27所示的实例.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口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①〃升华干燥食品〃: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布置作业:P18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 1-4 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课题升华和凝华单元第三章第4节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介绍北国风光和和樟脑球的奇妙变化
“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
么状态?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
么状态?
放在衣服中的慢慢的变小,为什么?会熔化成
液体吗?
学生分析讨
论,在老师的
引导下提出猜
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接变成固态的。
给出凝华的概念: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
过程。
②凝华放热
引导学生,刚才在做凝华实验的时候,需要什
么条件(要放到冷水中),说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
程。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水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霜的形成
②雾凇的
③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④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棒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沫
⑤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2)干冰的升华和凝华及其应用
①长途运输保鲜
夏天,不使长途运输的粮食、水果、蔬菜等由
于高温而腐烂变质,通常在这些食品中撒一些“干
冰”保鲜。
②人工降雨
在云层中喷洒“干冰”促成降雨。
③舞台上的“雾”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舞台上喷洒“干
冰”,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的特殊效果
(3)其它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卫生球(樟脑丸)
卫生球在衣柜里放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消
低。
4、固态碘吸收
热量后直接变
成气态碘,碘
蒸气温度降低
后直接变成固
态碘。
学生举例。
学
生解释现象
发散学生的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