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二章:升华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升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三章:凝华的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凝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凝华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解释实验结果和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案6.doc
《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耍放热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彖,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彖教具: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教学过程:§ 1-4 升华和凝华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教材第17页图1-25图片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蔡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奈.这是由于固态的荼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蔡,气态的蔡遇到冷的树枝乂直接变成固态的荼.注意樟脑片与卫生球的区别.卫生球实际是蔡丸,荼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在人们日常生活屮使用,1992年国家工商局为此发了〃关于制止以蔡丸冒充樟脑丸坑害消费者行为的通知〃.可以穿插介绍这个知识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提醒: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冋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的温度变化.讨论: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乂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8页图1-27所示的实例.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口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①〃升华干燥食品〃: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布置作业:P18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 1-4 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能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碘、樟脑片、水循环挂图、热水等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要放热.3.实验中的升华与凝华:给密闭烧瓶中的碘加热,过一会儿固态碘直接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直接凝华变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内壁上.4.自然界中的升华与凝华:雪、霜、冰花、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冬季的冰雕逐渐变小属于升华.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备课笔记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发言.生:应该可以吧,比如固态空气清新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新剂直接变成了气态,并飘散到空气中去了.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生:气态物质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比如深秋和初春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升华和凝华.进行新课升华、凝华1.升华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樟脑丸消失,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可以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成雪花状.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神奇,樟脑丸粉末是如何跑到枯树枝上的?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涉及了两个物态变化,首先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然后是气态的樟脑丸遇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儿再学.板书: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识别升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初状态(固态)、末状态(气态)、关键词[直接(不经历液态)]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升华现象.生1:冬天,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后衣服干了(冰没有熔化).在衣服干了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生2: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路边的“雪人”没有融化却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C.霜的形成D.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辨别升华现象.升华现象就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樟脑丸、雪、碘都是固态,后来都变成气体,故选项A、B、D都是升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不属于升华现象.答案:C2.凝华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P77“问题”的实验: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放入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发现碘颗粒消失了,产生了紫色蒸气;然后向容器浇凉水,紫色蒸气消失,碘蒸气变成了碘颗粒.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在升华、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这一环节.(2)升华、凝华的形成及其进行的快慢与温度、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如室内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寒冷的窗玻璃等物体才会凝华,白炽灯中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的,只有在高温下钨才会升华,使灯丝变细.(3)初中阶段涉及升华、凝华的现象不多,主要是碘、冰、樟脑片、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霜、雪、雾凇、冰花、冰晶等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凝华.进行新课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个实验的过程.生1:向容器浇热水时,碘颗粒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蒸气产生,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气.生2:向容器浇凉水时,紫色碘蒸气消失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这说明气态碘蒸气遇冷变成了固态碘.同学们分析得很对,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是升华现象,它的逆过程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物质是凝华现象.板书: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识别凝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初状态(气态)、末状态(固态)、关键词[直接(不经历液态)]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1: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2: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例2】(多媒体展示)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B.房间窗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D.正在跑步的人嘴中呼出“白气”解析:A项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属升华;B项中窗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冰晶(冰花),属凝华;C项中湖面的冰晶是由水冻成的,属凝固;D项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由此可见,本题选B.答案:B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我们知道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熔化和凝固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来分析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生1: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向装有固态碘的封闭玻璃容器浇热水后,出现了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热水对碘加热了,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生2:向装有固态碘的封闭玻璃容器浇凉水后,出现了碘蒸气凝华成固态碘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碘蒸气遇冷放出了热量,因此碘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的发言,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物质升华时吸收热量,凝华时放出热量.2.物质的“三态六变”过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三态六变’过程”,并讲解.小组问题探讨:为什么会有“霜前冷,雪后寒”的说法?进行新课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9“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水资源”,让学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同时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板书: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并思考和讨论四个问题:①水为何珍贵?②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③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例3】(多媒体展示)阴天,气温约为-15°C,雪刚停,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考队员很惊讶.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针对雪不见了提出你的看法.(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解析:根据题知,原来沙丘上覆盖着5cm~10cm厚的雪,20分钟后消失了,可能是雪熔化成水后渗入沙中;也可能是雪熔化成水再蒸发;还可能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在这些可能中有没有发生熔化现象?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满足雪熔化成水的条件——气温约为-15°C,远远低于雪的熔点.“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也说明雪并没有熔化成水.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冰雪在很冷的气温下是会发生升华现象的.尤其是在空气干燥而气温又低的沙漠地区,且升华现象是不留痕迹地悄然发生,只是这种现象平时不易看到,过程进行的时间较长,现象不明显而已.答案:(1)雪发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2)当时的气温低(-15°C)说明没有雪熔化的气温条件,“脚下干爽”说明没有留下水迹,所以不可能是雪熔化后渗入到沙中,而雪是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消失的,所以只可能是发生了升华现象.知识拓展:(1)我们可以把物质的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如图所示,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时要吸热,反之则要放热,从图中可知,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在判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时,对物态的“称呼”日常化用语导致我们判断错误.如“烟、粉”一般由固体小颗粒组成,为固态.“雾、热气、汗”一般由小液滴组成,为液态.备课笔记教学板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77“问题”】解: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放入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发现碘颗粒消失了,产生了紫色蒸气;然后向容器浇凉水,紫色蒸气消失,碘蒸气变成了碘颗粒.【教材P78“想想议议”】解:如图,其中汽化与液化互逆;凝固与熔化互逆;凝华与升华互逆.【教材P80“练习与应用”】1.解: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4℃,酒精灯火焰温度为400~500℃.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在热水中不可能发生熔化,因此可以确定碘蒸气是碘升华形成的;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蒸气的有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教材习题解答2.解:放在衣碘柜里的樟脑片的熔点为179℃,室温下无法熔化再汽化;北方寒冷的冬天气温低于0℃,衣服上的冰也无法熔化再汽化,所以樟脑片不见了和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都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3.解: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是凝华过程;干冰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这是升华过程;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这是液化或凝华过程.4.解: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霜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蒸气,二是有0℃以下的物体.5.现象:①刷牙时不关水龙头;②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③洗车时让水随便流等.建议:①洗手尽量用盆接水洗,然后用盆里的水浇花或冲厕所;②随手关水龙头;③发现校内水管有漏水现象时,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④洗澡时应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难题解答【例4】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解析:喷撒干冰形成白雾的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舞台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故选A.答案:A教学反思2.在教学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习重点,不必过多讲解实验设计.3.因为碘蒸气有毒,用碘做升华、凝华实验时必须把它封闭起来,以免影响学生健康.4.对于教材P79“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情况,进而引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小南冬天去哈尔滨游玩,并在湿度较大的早晨看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
升华和凝华精品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升华和凝华精品教案升华和凝华精品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难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人工造“雪”【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像雪(人造雪)。
【小结归纳】(板书)(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化。
(3)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 *** ”;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升华和凝华》精品教案8
第三章课题4《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少量的碘试管塞子热水凉水水槽【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云雾缭绕”的舞台图片,雾松的图片【过渡】在电视上,或是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的如何形成的呢?冬天,雾松也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壮观景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都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1、升华和凝华课件展示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过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呢?(可以先播放碘升华的视频,再进行实验)【演示实验】将放有少量碘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分组讨论】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过渡】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碘固体在热水中消失不见,而是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而在冷水中又重新变为固体,这说明固态和气态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升华(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课题升华和凝华单元第三章第4节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介绍北国风光和和樟脑球的奇妙变化
“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
么状态?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
么状态?
放在衣服中的慢慢的变小,为什么?会熔化成
液体吗?
学生分析讨
论,在老师的
引导下提出猜
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接变成固态的。
给出凝华的概念: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
过程。
②凝华放热
引导学生,刚才在做凝华实验的时候,需要什
么条件(要放到冷水中),说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
程。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水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霜的形成
②雾凇的
③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④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棒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沫
⑤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2)干冰的升华和凝华及其应用
①长途运输保鲜
夏天,不使长途运输的粮食、水果、蔬菜等由
于高温而腐烂变质,通常在这些食品中撒一些“干
冰”保鲜。
②人工降雨
在云层中喷洒“干冰”促成降雨。
③舞台上的“雾”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舞台上喷洒“干
冰”,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的特殊效果
(3)其它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卫生球(樟脑丸)
卫生球在衣柜里放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消
低。
4、固态碘吸收
热量后直接变
成气态碘,碘
蒸气温度降低
后直接变成固
态碘。
学生举例。
学
生解释现象
发散学生的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