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教案一: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分离方法。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碳酸氢铵、冰精、玻璃棒、玻璃棉、水浴、蒸馏水等。

2. 实验设备:试管、烧杯、恒温水浴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 回顾学生对物质分离方法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存在其他分离方法。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升华和凝华?对此是否有一些了解?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知识讲解:- 分别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阐述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过程。

3.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升华实验:将碳酸氢铵加热,并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进行凝华实验:将冰精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冷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归纳:-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 指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分离原理。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范围,如何利用这些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对升华和凝华在生产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6. 练习巩固:-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几个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问题。

-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

7.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

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

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

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知识应用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
现代社会你也可以“呼风唤 雨”
3、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 冰制造白雾。 归纳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完成物质三态变化图。 1、炎热的夏天,王东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 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 棒在冒“白气” ,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 景请你提出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2、回家咨询父母,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 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 0 摄氏度以下,对 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 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 现在室内的一面? 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解释,是六种物态变化的 综合应用,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联系和应 用。
板书课题:§4.4 升华和凝华 生活中松树上雪的消失是由固体雪 直接变为气体消失的,是“升华” 现象。你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现 象?
自学课本 P92-P93,了解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动手、动 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口、动脑 。 展出固体清新剂、卫生球: 分小组讨论并实验:日常生活 中它们是如何消失的?其中 会有液态出现吗? 给“人造雪景”加热:尝试解 释“人造雪景”中所包含的物 态变化过程。 展出新旧灯泡: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辨哪只是 新灯泡哪只是旧灯泡,试着解 释灯泡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灯 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的原 因。 学生能闻到强烈的固体清新 剂和卫生球的气味,但用眼观 察时没有液体物质出现,强 调:升华现象的 “直接”二字。 1、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学 生全员参与,进行实验的合作 与交流。 2、培养学生的表达功能,让 学生在不断规范的表达中,整 和语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应用概念,用升华和凝华 解释简单的现象,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且从实 验结论中,自然生成升华和凝 华的概念。本实验教师指导学 生自己做,并且让学生给学生 讲此实验现象,给学生机会, 更易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多角度思 考,开拓思维,多动脑,积极 进入学习状态。 霜和雪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 天空无云时夜间地面散热很 快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 0℃ 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 凝华形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 天气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 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 升华时并不需要大量的热,所 以天气相当温暖。 而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水蒸 气凝华成雪的时候,地面气温 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熔化 成水, 就必须吸收大量的热(一 克的雪,熔化成水所吸收的热 量,等于把一克的水,从 0℃ 升高到 80℃时吸收的热量)。 这些热量就从地面的空气中 吸收,所以不等到雪熔化完, 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
主要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仔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
题。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
现象叫升华。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二、生活中的物理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1、樟脑丸变小了
2、灯泡内壁发黑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
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
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变黑了
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学生试着进行分
析,说出物质原来
的状态和现在的状
态,再判断发生了
哪种物态变化;灯
泡内壁发黑,是先
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让学生能够用水的
三态变化解释自然
界的一些水的循环
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问
题。

学生了解干冰
发散学生
的思维
指导学生
利用所学
知识解释
生活现
象,体现
从生活到
物理,从
物理到生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