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6da1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631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6.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教案一: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分离方法。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碳酸氢铵、冰精、玻璃棒、玻璃棉、水浴、蒸馏水等。
2. 实验设备:试管、烧杯、恒温水浴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 回顾学生对物质分离方法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存在其他分离方法。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升华和凝华?对此是否有一些了解?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知识讲解:- 分别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阐述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过程。
3.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升华实验:将碳酸氢铵加热,并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进行凝华实验:将冰精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冷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归纳:-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 指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分离原理。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范围,如何利用这些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对升华和凝华在生产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6. 练习巩固:-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几个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问题。
-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
7.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7155d4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5.png)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d710a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c.png)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升华和凝华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
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
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
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983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e.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f72c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b.png)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ff44320b4c2e3f572763e0.png)
知识应用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
现代社会你也可以“呼风唤 雨”
3、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 冰制造白雾。 归纳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完成物质三态变化图。 1、炎热的夏天,王东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 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 棒在冒“白气” ,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 景请你提出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2、回家咨询父母,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 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 0 摄氏度以下,对 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 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 现在室内的一面? 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解释,是六种物态变化的 综合应用,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联系和应 用。
板书课题:§4.4 升华和凝华 生活中松树上雪的消失是由固体雪 直接变为气体消失的,是“升华” 现象。你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现 象?
自学课本 P92-P93,了解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动手、动 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口、动脑 。 展出固体清新剂、卫生球: 分小组讨论并实验:日常生活 中它们是如何消失的?其中 会有液态出现吗? 给“人造雪景”加热:尝试解 释“人造雪景”中所包含的物 态变化过程。 展出新旧灯泡: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辨哪只是 新灯泡哪只是旧灯泡,试着解 释灯泡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灯 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的原 因。 学生能闻到强烈的固体清新 剂和卫生球的气味,但用眼观 察时没有液体物质出现,强 调:升华现象的 “直接”二字。 1、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学 生全员参与,进行实验的合作 与交流。 2、培养学生的表达功能,让 学生在不断规范的表达中,整 和语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应用概念,用升华和凝华 解释简单的现象,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且从实 验结论中,自然生成升华和凝 华的概念。本实验教师指导学 生自己做,并且让学生给学生 讲此实验现象,给学生机会, 更易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多角度思 考,开拓思维,多动脑,积极 进入学习状态。 霜和雪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 天空无云时夜间地面散热很 快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 0℃ 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 凝华形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 天气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 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 升华时并不需要大量的热,所 以天气相当温暖。 而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水蒸 气凝华成雪的时候,地面气温 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熔化 成水, 就必须吸收大量的热(一 克的雪,熔化成水所吸收的热 量,等于把一克的水,从 0℃ 升高到 80℃时吸收的热量)。 这些热量就从地面的空气中 吸收,所以不等到雪熔化完, 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fd62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a.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3963a5fbfc77da369b1ee.png)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aecc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d.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3.学会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理原理。
2.实验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推理。
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2.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张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阐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过程的物理原理。
3.实验观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需要作出相应的推理和解释。
4.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其他相关现象。
5.扩展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扩展活动,比如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整理成报告。
6.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复习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提出问题。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可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知识,或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工具。
2.实验材料和仪器:冰块、碘片、净化棉、玻璃棒等。
教学评价及反思: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理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通过扩展活动,学生能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1c79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png)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c79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0.png)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831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2.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升华和凝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特征;3.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特征;2. 探索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让学生看两段视频来引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升华是指物体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
例如,冰块受热后直接变成水蒸气,形成白色水蒸气的过程就是升华。
升华的条件是固体的蒸发速度大于液体的凝华速度。
(2)凝华是指气体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
例如,水蒸气接触到冷凝器时,凝结成水滴,形成白烟的过程就是凝华。
凝华的条件是气体的凝结速度大于液体的蒸发速度。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例如,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消失的过程是升华还是凝华?再例如,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日子里,放出来的呼吸气体会直接变成白色的冰点,这是升华还是凝华?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天然的升华现象有雪消失、霜解、冰融化等;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香氛薰香剂、干燥剂等。
5. 总结归纳: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征,并与融化作比较,强调升华和凝华都是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只是转变的路径不同。
四、教学方式:1. 导入新知: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用简单直观的语言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征。
3. 练习与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应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征;2. 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实验现象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3. 学生是否能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升华和凝华升华:固态->气态特征:不经过液态凝华:气态->固态特征:不经过液态七、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拓展应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升华与凝华教案
![升华与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514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9.png)
升华与凝华教案升华与凝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区分升华和凝华。
2. 对升华和凝华进行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瓶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下融化的情景,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区别。
2. 理论讲解(25分钟)(1)升华的定义和特点升华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经过液态。
升华的特点是从固态到气态的转变,没有液态的过程。
(2)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凝华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没有经过液态。
凝华的特点是从气态到固态的转变,没有液态的过程。
(3)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和凝华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力两个因素,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可以促进升华或凝华的发生。
(4)升华和凝华的影响因素影响升华和凝华的因素有体积、表面积、温度和压力等。
较小的体积、较大的表面积、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有利于升华和凝华的发生。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升华的实验演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冰片,观察并记录冰片升华后的结果。
(2)凝华的实验演示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并在其上方悬挂一根干燥的线。
通过加热烧杯,观察并记录线上的氯化铵凝华的情况。
4. 拓展运用(35分钟)(1)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让学生体会升华和凝华的具体应用,并掌握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方法。
例如:1)汽车玻璃上出现的雾气是凝华现象还是升华现象?为什么?2)电饭煲内的水分子凝华在内壁上,这是为什么?(2)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解答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相关问题,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10分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并强调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升华和凝华的主要因素。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066d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7.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3. 分析特点: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讨论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吸热和放热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5. 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升华和凝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提示学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节能减排。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59e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2.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解释。
2、教学难点(1)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举例法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雪景图片和冰雕作品,提问学生:雪和冰是如何形成的?(2)播放一段干冰升华产生烟雾效果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新课讲授(1)升华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烧瓶中放入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学生可以看到碘颗粒直接从固态变为紫色的碘蒸气。
讲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这个关键词。
(2)凝华的概念将上述实验中的酒精灯撤去,让烧瓶冷却,观察烧瓶内壁的变化。
学生可以看到烧瓶内壁出现了固态的碘。
讲解: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①升华现象列举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樟脑丸变小等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物质的状态变化。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ea09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c.png)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活动2【活动】观察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人造“雪”现象活动1-观察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人造“雪”现象。
(1)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萘粉末,在靠近萘粉末上方悬挂一段树枝,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萘粉末的状态改变)。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a9af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
主要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仔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
题。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
现象叫升华。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二、生活中的物理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1、樟脑丸变小了
2、灯泡内壁发黑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
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
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变黑了
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学生试着进行分
析,说出物质原来
的状态和现在的状
态,再判断发生了
哪种物态变化;灯
泡内壁发黑,是先
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让学生能够用水的
三态变化解释自然
界的一些水的循环
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问
题。
学生了解干冰
发散学生
的思维
指导学生
利用所学
知识解释
生活现
象,体现
从生活到
物理,从
物理到生
活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