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强度理论

合集下载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0-
1. 建立强度条件的复杂性 复杂应力状态的形式是无穷无尽的,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采用 模拟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即逐一用 模拟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试验的方法建立强度条件是行不通的, 试验的方法建立强度条件是行不通的, 需要从理论上找出路. 需要从理论上找出路.
§10-2 四个常用强度理论 10- 及其相当应力
脆性断裂 破坏形式分类 塑性屈服
(一)脆性断裂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 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 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材料就会发生 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
< [τ]
例题2 例题
P
A

P=200kN
D 420
○ ○
120 14 B 280 8.5 z
C 420
2500
200 Q

K y 14
(kN) )
84 M
200


(kNm) )
120 14 280 8.5 z
例题2 例题
y 4.主应力校核 4.主应力校核 K点: σ = 149.5 ΜPa, 点 Μ
一,两个概念: 两个概念:
1,极限应力圆: 极限应力圆:
τα
τs
极限应力圆
σ s3
O
σα
σ s2
σ s1
2,尔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
任意一点的应力圆若与极限曲线相接触, 任意一点的应力圆若与极限曲线相接触,则材料即 将屈服或剪断. 将屈服或剪断. 下面推导莫尔强度理论的破坏条件
σ x +σ y

第十章 强度理论

第十章 强度理论
比较两者的危险程度。


(a)
(b)




(a)
(b)


状态 (a ) 为平面应力状态
2 ( ) ()2 3 2 2
1
2 0
r4

2
3
2


(a)
(b)


状态 (b)为空间应力状态 y= 为主应力之一
另两个主应力为:
包括: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第 二类强度理论——以出现屈服现象作为破坏的标志
包括:最大剪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 一类强度理论
一、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根据: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过大时,其危险点处的材料
就会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脆断破坏。
基本假说:最大拉应力 1 是引起材料脆断破坏的因素。
塑性材料在纯剪切应力状态 下的 纯剪切应力状态下:
1 = , 2 = 0 , 3 = –
1 = , 2 = 0 , 3 = –
1 [( 0)2 (0 )2 ( )2 3 2


3
[]为材料在单轴拉伸是的许用拉应力。
沿最大剪应力所在截面滑移而发生屈服失效。
基本假说: 最大剪应力 max 是引起材料屈服的因素。
屈服条件(屈服判据):
max u
s 2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最大剪应力为
1
max (1 3)
2
1 3 s
强度条件为
1 3
四、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材料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剪应力为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第十章 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系
其次确定主应力: 其次确定主应力:
第十章 强度理论
σmax =
σ x +σ y
2
1 + 2

−σ y ) + 4 xy = 29.28MPa τ2 x
2
σmin =
σ x +σ y
2
1 − 2

2 −σ y ) + 4τ xy = 3.72MPa x 2
∴σ1=29.28MPa,σ2=3.72MPa, σ3=0
工程力学系
实例:
第十章 强度理论
碳钢在单向拉伸下以屈服的形式失效,但 碳钢制成的螺栓,螺纹根部因应力集中引起三 向拉伸就会出现断裂。 铸铁单向受拉时以断裂的形式失效,但淬 火钢球压在厚铸铁板上,接触点附近的材料处 于三向受压状态,随着压力的增大,铸铁板会 出现明显的凹坑,这表明已出现屈服现象。
工程力学系
第十章 强度理论
σ2 σ1 σ3
工程力学系
(4)强度理论的概念 (4)强度理论的概念
第十章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种种假说假设。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种种假说假设。 这类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断裂或屈 这类假说认为: 服)失效,是应力、应变或变形能等因素中某一 因素引起的。 各种强度理论都认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应力状 各种强度理论都认为: 态,引起失效的因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造成 引起失效的因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材料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 材料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由此便可用拉 伸试验(单向应力状态)的结果,建立复杂应力 伸试验(单向应力状态)的结果, 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第二篇第六章(第十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二篇第六章(第十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篇第六章(第⼗章)应⼒状态与强度理论第⼗章应⼒状态与强度理论第⼀节概述前述讨论了构件横截⾯上的最⼤应⼒与材料的试验许⽤应⼒相⽐较⽽建⽴了只有正应⼒或只有剪应⼒作⽤时的强度条件。

但对于分析进⼀步的强度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不但横截⾯上各点的应⼒⼤⼩⼀般不同,即使同⼀点在不同⽅向的截⾯上,应⼒也是不同的。

例.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斜截⾯上的应⼒.上例说明构件在复杂受⼒情况下,最⼤应⼒并不都在横截⾯上,从⽽需要分析⼀点的应⼒状态。

⼀、⼀点的应⼒状态凡提到“应⼒”,必须指明作⽤在哪⼀点,哪个(⽅向)截⾯上。

因为不但受⼒构件内同⼀截⾯上不同点的应⼒⼀般是不同的。

即使通过同⼀点不同(⽅向)截⾯上应⼒也是不同的。

⼀点处的应⼒状态就是指通过⼀点不同截⾯上的应⼒情况的总和。

或者说我们把过构件内某点所有⽅位截⾯上应⼒情况的总体称为⼀点的应⼒状态。

下图为通过轴向拉伸构件内某点不同(⽅向)截⾯上的应⼒情况。

⽽本章就是要研究这些不同⽅位截⾯上应⼒随截⾯⽅向的变化规律。

并以此为基础建⽴复杂受⼒(既有正应⼒,⼜有剪应⼒)时的强度条件。

⼆、⼀点应⼒状态的描述1、微元法:在⼀般情况下,总是围绕所考察的点作⼀个三对⾯互相垂直的微正六⾯体,当各边边长充分⼩并趋于零时,六⾯体便趋于宏观上的“点”,这种六⾯体称为“微单元体”,简称“微元”。

当微元三对⾯上的应⼒已知时,就可以应⽤截⾯法和平衡条件,求得过该点任意⽅位⾯上的应⼒。

因此,通过微元及其三对互相垂直的⾯上的应⼒情况,可以描述⼀点的应⼒状态。

上图为轴向拉伸杆件内围绕m点截取的两种微元体。

根据材料的连续均匀假设以及整体平衡则局部平衡即微元体也平衡的原则,微元体(代表⼀个材料点)各微⾯上应⼒特点如下:(1)各微⾯上应⼒均匀分布;(2)相互平⾏的两个侧⾯上应⼒⼤⼩相等、⽅向相反;(3)互相垂直的两个侧⾯上剪应⼒服从剪切互等定律。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上,剪应⼒必然成对存在,且⼤⼩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个平⾯的交线,⽅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这⼀交线。

10-强度理论

10-强度理论

[
]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塑性屈服
它既突出了最大主剪应力对塑性屈服的作用, 它既突出了最大主剪应力对塑性屈服的作用,又适当考虑 了其它两个主剪应力的影响; 了其它两个主剪应力的影响; 它与塑性较好材料的试验结果比第三强度理论符合得更好; 它与塑性较好材料的试验结果比第三强度理论符合得更好; 载荷较为稳定的土建行业,较多地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载荷较为稳定的土建行业,较多地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的土建行业 此准则也称为米泽斯( 屈服准则; 此准则也称为米泽斯(Mises )屈服准则;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相当应力
σr ≤ [σ ]
σ r ,1 = σ1 ≤ [σ ]
σ r,2 = σ1 − µ(σ 2 +σ 3 ) ≤ [σ ]
σ r,3 = σ1 −σ3 ≤ [σ ]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同一种破坏形 式,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概 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 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 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 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 合,上升为理论。 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第十章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第十章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2 2
s
2 3
2(s1s 2
s 2s 3
s 3s1 )]
(10 11)
用主应力表示的体积改变比能为:
uV
= 1 2
6E
(s1 s 2
s 3 )2
用主应力表示的形状改变比能为:
usd
=
u
uv
=
1
6E
s 1
s2 2
s 2
s3
2
s 3
s
1
2
(10-13)
14
强度理论
问题:
复杂应力状态下 的强度?
屈服判据 s1-s3= sys Tresca条件, 1864, 法
实验验证: 很好地预测了塑性材料屈服。
设计:
强度条件: s1-s3[s]=sys/n
19
10.2.2 延性材料的屈服强度理论
四、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 ? 思考: Tresca条件与s2无关
滑移改变形状 能量
假说: 延性材料屈服取决于其形状改变比能 ud。
1 2
(s 1 s 2 )2 (s 2 s 3 )2 (s 3 s 1 )2 [s ] = s ys / n
21
强度理论汇总:
强度条件的一般形式: 工作应力许用应力
相当应力
破 s1 理论 坏
e1 理论
sr [s]
sr1 = s1 常用
脆性破坏 [s]=sb/n 塑性屈服 [s]=sys /n
5
注意到txy=tyx,解得:
sa=sxcos2a+s ysin2a-2t xy sinacosa t a=(s x-s y)sinacosa+txy(cos2a -sin2a)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第10章强度理论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构件的强度问题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通常认为当构件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大小时,其材料就会在应力状态最危险的一点处首先发生破坏。

故为了保证构件能正常地工作,必须找出材料进入危险状态的原因,并根据一定的强度条件设计或校核构件的截面尺寸。

各种材料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失效现象是不同的。

如以普通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以发生屈服现象、出现塑性变形为失效的标志。

对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失效现象则是突然断裂。

在单向受力情况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屈服点σ和发生断裂时s的强度极限σ可由实验测定。

sσ和bσ统称为失效应力,以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b许用应力[]σ,于是建立强度条件[]σσ≤可见,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实际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往往不是单向的。

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实验,要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困难得多。

常用的方法是把材料加工成薄壁圆筒(图10-1),在内压p 作用下,筒壁为二向应力状态。

如再配以轴向拉力F,可使两个主应力之比等于各种预定的数值。

这种薄壁筒试验除作用内压和轴力外,有时还在两端作用扭矩,这样还可得到更普遍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实现复杂应力状态的其他实验方法。

尽管如此,要完全复现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应力状态并不容易。

况且复杂应力状态中应力组合的方式和比值又有各种可能。

如果象单向拉伸一样,靠实验来确定失效状态,建立强度条件,则必须对各式各样的应力状态一一进行试验,确定失效应力,然后建立强度条件。

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工作的繁重,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解决这类问题,经常是依据部分实验结果,经过推理,提出一些假说,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建立强度条件。

图10-1经过分析和归纳发现,尽管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主要还是屈服和断裂两种类型。

同时,衡量受力和变形程度的量又有应力、应变和变形能等。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材料的失效现象和资料,对强度失效提出各种假说。

10强度理论

10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σr1 =σ1 ≤ [σ]
σr2 =σ1 − µ(σ2 +σ3) ≤[σ]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强度理论的概念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同一种破坏形 式,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即 不论是处于什么应力状态,相同的破坏形式由相同的 不论是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失效原因, 失效原因,利用拉伸试验的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 的强度条件。 的强度条件。
m ax
= 0)
1、未考虑 σ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 、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3、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破坏。 、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破坏。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
(Maximum Tensile-Strain Criterion)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到简单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第十章-强度理论

第十章-强度理论

第十章-强度理论有无穷多个比例值1.建立强度理论的思路简单实验定标准——拉伸实验得许用应力从某个失效形态引出失效准则从失效准则,推出计算公式研究方法宏观唯象——材料力学假定——公式——实验验证微观机理——细观力学从细观上着手《推导》强度条件四、脆断极限应力图平面应力状态,把最大拉应力理论与莫尔理论工程力学部赠言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荀子·儒效〉解释知:理解;妄:虚妄;敦:敦厚;困:困扰可见,闻、见、知、行是一个深化的过程第十章强度理论(TheoryofStrength)〈怎样引出---强度理论?〉为了解决组合变形问题,导致应力状态理论从一点应力状态的无穷个微元中,找到了主单元体(没有剪应力的微元)如何建立强度条件?---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概念几个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应用主微元体依据单向拉压的强度标准提出一个准则沟通主应力与强度标准不可能一一做出实验,最好:2.失效形态(Failureformpattern)脆性材料(铸铁、石料、陶瓷、高分子材料)塑性材料(钢、铜、铝、聚合材料)3.失效准则(FailureCriteria)材料发生脆断或塑性屈曲的具体原因§10.1失效形态与强度理论强度理论:基于“构件发生强度失效(Failure)起因”假设或实验的理论《失效准则》Galileo1638年提出原因是砖石(以后的铸铁)强度的需求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材料断裂的原因的强度极限,就发生断裂破坏§10.2适用于脆断的强度理论一、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MaximumT ensile-StressCriterion)具体说: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力达到了单向拉伸《评价》当主应力中有压应力时,只要误差较大三向压应力不适用失效方程(或极限条件)此时断裂二向时:当该理论与实验基本一致三向时:当同上当主应力中有压应力时,只要同上此时不断裂(n为安全因数)二、最大线应变理论具体说: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有一点处的最大线应变达到了单向拉伸的应变极限,就发生断裂破坏1682年,Mariote提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材料断裂的原因《失效准则》《推导》或强度条件失效方程(或极限条件)即《评价》主应力有压应力时,当,理论接近实验但不完全符合其他情况下,不如第一强度理论注意:1.为相当应力equivalentstress2.适用条件:直至断裂,一直服从虎克定律《结论》除了,还有的参与,似乎有理,但是实验通不过——好看未必正确三、莫尔强度理论第1-4强度理论都是同(拉伸)比较,能否把(压缩)考虑进去?《失效准则》平面应力状态的拉应力与压应力具体说:平面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有一点处与1773年,Coulomb提出1882年到1900年Mohr用应力圆形式提出的线性组合,满足简单拉伸失效与简单压缩两个边界条件的失效方程,就发生断裂破坏的线性组合是脆性破坏的原因《推导》由两个边界条件即于是抗拉强度极限抗压强度极限或《评价》《备注》不少书中把Mohr强度理论说成实验结果,其实不对,也是基于假定的理论不少书中从Mohr圆中推出(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上面的讲法最为简便时是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与时分别为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同时有拉、压主应力的情况,同实验结果相当吻合只要主应力点落在区域内就是安全的最大拉应力理论莫尔理论的失效方程画在坐标系中一、最大剪应力(第三强度)理论(Tresca准则)§10.2适用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1773年,Coulomb提出假设1868年Tresca完善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塑性屈服的原因具体说——不管在什么应力状态下,只要构件内有一点处的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拉伸的塑性屈服时的剪应力,就发生塑性屈服破坏《失效准则》即实验表明:理论偏于安全,差异有时达15%强度条件《推导》失效方程(或极限条件)或《评价》原因:未考虑的影响1856年Maxwell提出,在他的书信出版后才知道1904年Huber 提出该理论的种子二、形状改变比能(第四强度)理论(畸变能理论)1913年Mises提出,但不相信是正确的1925年Hencky以能量观点解释与论证形状应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塑性屈服的原因具体说——不管在什么应力状态下,只要构件内有一点处的形状比能达到单向拉伸的塑性屈服时的形状比能,就发生塑性屈服破坏《失效准则》单向拉伸强度条件《推导》失效方程(或极限条件)为则理论与实验基本符合比第三理论更接近实际《评价》《备注》由于有人从均方根剪力推导对于二向应力状态三、相当应力(强度准则的统一形式)其中—相当应力equivalentstress四、强度计算的步骤:1、外力分析:确定所需的外力值2、内力分析:画内力图,确定可能的危险面3、应力分析:画危面应力分布图,确定危险点并画出单元体,求主应力4、强度分析:选择适当的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然后进行强度校核四、强度理论的选用原则:依破坏形式而定1、脆性材料:最小主应力≥0——第一理论3、简单变形:用与其对应的强度准则,如扭转2、塑性材料:当最小主应力≥0——第一理论(破坏形式还与温度、变形速度等有关)最大主应力≤0——第三或第四理论其它应力状态时,使用第三或第四理论最小主应力<0,最大主应力>0——莫尔理论解:危险点A的应力状态如图例1直径为d=0.1m的铸铁圆杆受力T=7kNm,P=50kN[?]=40MPa,用第一强度理论校核强度安全PPTTAA例薄壁圆筒受最大内压时,测得?x=1.88?10-4?y=7.37?10-4,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E=210GPa,[?]=170MPa,?=0.3)解:由广义虎克定律得Asxsy所以,此容器不满足第三强度理论,不安全“豆腐渣”工程触目惊心●1999年1月4日,长200米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死36人,多人受伤失踪●1998年8月7日,号称“固若金汤”的九江长江大堤发生决堤,事后调查,大堤里面根本没有钢筋。

第十章强度理论(讲稿)

第十章强度理论(讲稿)

第十章强度理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顾志荣一、教学目标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

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按破坏现象区分)。

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条件、强度条件。

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了解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

二、教学内容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

讲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推导其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计算方法。

介绍几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莫尔强度理论。

三、重点难点重点: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

难点: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四、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五、计划学时 2学时 六、实施学时 七、讲课提纲(一)为什么需要强度理论及强度理论的概念?1、为什么需要强度理论(回顾基本变形下强度条件的建立)2、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是什么?怎样建立?3、强度理论的概念4、四个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二)四个强度理论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均方根剪应力理论 (三)相当应力11σσ=r-=12σσr μ)(32σσ+313σσσ-=r 2132322214)()()(21σσσσσσσ-+-+-=r (四)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的表达式 σr ≤[σ](一)为什么需要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概念1、回顾构件处于简单变形下的强度条件的建立 [拉、压] (单向)图10-1强度条件:[]nA F o N σσσ=≤=,b S oσσσ由试验得[扭转](双向)图10-2强度条件:[]nW M on n τττ=≤=max,b S o τττ由试验得[弯曲](二向)强度条件(上下边缘点):[]σσ≤=zW M maxmax 中性层处:[]ττ≤⋅=bI S F Z z Q *maxmax max ([]σ、[]τ由试验得)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建立强度条件? 因为:⑴构件内的应力状态比较简单;⑵用接近这类构件受力情况的试验装置测定极限应力值比较容易实现。

第十章 强度理论

第十章 强度理论

2. 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 或称第四强度理论 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或称第四强度理论 或称第四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 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 该理论假设:形状改变能密度νd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即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单元体中的形状改变能密度νd 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 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形状改变能密度νdu,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 同样, 由单向拉伸试验测定。 同样,材料的极限形状改变能密度νdu由单向拉伸试验测定。 形状改变能密度: 形状改变能密度: P260(13-7)式 )
σs
σ1 σ 3
2
σs
τu =
σs
2
按此理论, 按此理论,材料发生屈服破坏的条件是
τ max = τ u =
σs
2
又 Qτ max =
σ 1 σ 3=σ s
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σ 1-σ 3 ≤ [σ ]
(10-3) )
注意:该理论只适用于拉、 注意:该理论只适用于拉、压屈服极限相同的塑性材料
1 (σ1 σ2 )2 + (σ2 σ3 )2 + (σ3 σ1)2 = 2
(10-8) )
[σt ] σ σrM = σ1 3 [σc ]
2.各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书192页) 各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各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页 在常温和静荷载的条件下,对于低碳钢等拉、 在常温和静荷载的条件下,对于低碳钢等拉、压屈服极限相同 的塑性材料,除了三向拉伸应力状态而外, 的塑性材料,除了三向拉伸应力状态而外,在其余的应力状态 下,其破坏形式均为塑性屈服,这时宜采用第四强度理论,也 其破坏形式均为塑性屈服,这时宜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可以用第三强度理论。 可以用第三强度理论。 对于铸铁、石料等脆性材料,在二向以及三向拉伸应力状态下, 对于铸铁、石料等脆性材料,在二向以及三向拉伸应力状态下, 其破坏形式均为脆性断裂,宜采用第一强度理论; 其破坏形式均为脆性断裂,宜采用第一强度理论;在二向或三 向应力状态下而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拉应力和压应力时, 向应力状态下而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拉应力和压应力时, 可采用莫尔强度理论或者第二强度理论;在三向压缩应力状态 可采用莫尔强度理论或者第二强度理论; 下宜采用莫尔强度理论。 下宜采用莫尔强度理论。

第十章强度理论

第十章强度理论

Fy 0 p.d.1 2.s1.d.1 0
s1
pd
2d
s1
3.2 1 2 0.01
160 106
Pa=160MPa
s1
p
s1
d
而对于s2,使用截面法
s2
Fx 0
.d 2
p. 4
s 2. .d.d
0
p
d
s2
pd
4d
s2
3.2 1 4 0.01
80106 Pa=80MPa
s2
考虑外表面时为平面应力状态,只有s1、s2。而内表面有 压强存在,即s3=-3.2MPa<<s2,可以不计。
2
s 3
s1 2
ss
这是材料开始屈服的条件,通常称为密息斯(Mises)屈服准则。
考虑安全系数之后可以 得到第四强度条件:
1 2
s1
s2
2
s 2
s3
2
s 3
s1 2
s
这个理论和许多塑性材料的试验结果相符,用这个理论判 断碳素钢的屈服破坏是相当准确的。
此外,该理论只适用于拉、压屈服极限相等的塑性材料。
第十章 强 度 理 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0.2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0.4 强度理论的应用
§10.1 强度理论的概 念
在第二章时,低碳钢(代 表有明显塑性变形材料)破坏 时用ss表示;
铸铁(脆性材料的 代表)用sb表示;
无明显屈服的塑性材料 用s0.2表示
引入安全系数 之后的强度条件为
max u s max s s
由于在轴向拉伸(压缩)的情况下,最大切应力与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之间以及塑性材料的极限切应力与屈服极限之间存在着相 同的比例关系,按照正应力所建立的强度条件与按最大切应力来 建立强度条件是等效的。所以,对于上述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强 度计算,可以不必考虑是什么因素使材料发生强度破坏的。

《工程力学》第 10 章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第 10 章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作应力圆:(1) 注意截面的选取
(2) 注意应力的符号,特别是剪应力 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1) (2) (3) (4) (5) 找准起始点 角度的旋转以C为圆心 旋转方向相同 2倍角的关系 应力的符号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8
角度的取值范围和对应关系:

y


x
D 2 2 Dx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2
T
T
T I
F
FS
F
x

X

X

M y IZ
QSZ IZb

X

M


X
Y

X

X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3
§10-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X
Y

Y


x
X
y y
x

X
X
x

Y

Y
1. 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y
平面应力状 态 n
0
dA ( xdA cos ) cos ( xdA cos ) sin ( ydA sin ) sin ( ydA sin ) cos 0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5
y
y
n

Y


X
X


dA
Y



X
x

p
X


x

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的概念
所以:
最终,要注意强度设计旳全过程
要拟定构件危险状态、危险截面、 危险点,危险点旳应力状态。
例 题1
23 11 10
MPa
已知 : 铸铁构件上 危险点旳应力状态。 铸铁拉伸许用应力 [st] =30MPa。
求:试校核该点旳 强度。
例 题1
解:首先根据材料 和应力状态拟定失效 形式,选择强度理论。
求:全方面校核梁旳强度。
P
P=200kN
例题2
AC

420
2500
DB ○

420
解:1. 内力分析
作 Q, M 图,
200
Q○
(kN)

84
200
M

(kN·m)
C-或D+ Qmax=200 kN, Mmax=84 kN·m
2. 正应力强度校核
例题2
s max
=
M 5.06 10-4
§10-5 多种强度理论旳合用范围 及其应用
1、多种强度理论旳合用范围:
(1)三轴拉伸时,脆性或塑性材料都会发生脆 性断裂,应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
(2)对于脆性材料,在二轴应力状态下应采 用最大拉应力理论。假如抗拉压强度不同, 应采用莫尔强度理论
(3) 相应塑性材料,应采用形状变化比能理论 或最大剪应力理论
一、两个概念:
1、极限应力圆:
t
ts
极限应力圆
O
s
s s3
s s2
s s1
2、极限曲线:
3、近似极限曲线:
二、莫尔强度理论:
任意一点旳应力圆若与极限曲线相接触,则材料即 将屈服或剪断。
下面推导莫尔强度理论旳破坏条件

第十章 强度理论(土木)

第十章  强度理论(土木)

第十章强度理论主讲教师:余茜§10 —1 强度理论的概念§10 —2 断裂准则——第一第二强度理论§10 —3 屈服准则——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目录第十章强度理论一、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或纯剪切应力状态时的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件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各点处;而横力弯曲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最大弯矩横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如图(a )、(b )所示,其应力状态皆为单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为:拉压杆:梁:[]σσ≤=A N max []σσ≤=zW M max max 113223(a)(b)纯扭转圆轴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横截面周边各点处;而梁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最大剪力横截面的中性轴上,如图(c)、(d)所示,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强度条件为:扭转轴:梁:[]ττ≤=pWTmax[]ττ≤=bIVSzz*maxmax(c)45(d)45一、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或纯剪切应力状态时的强度条件:工程实际中许多构件的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其破坏现象较复杂,但材料的破坏形式可分为如下二类:脆性断裂:材料失效时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突然断裂。

如:铸铁在单向拉伸和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破坏。

塑性屈服:材料失效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并伴有屈服现象。

如低碳钢在单向拉伸和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破坏。

二、材料的破坏形式:注意:材料的破坏形式并不是以材料为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为准来区分的。

材料开始断裂或屈服的状态称为材料的极限状态或失效状态 极限应力:断裂破坏——强度极限σb屈服破坏——屈服极限σs(a)Fp (b)Fp大理石Fp Fp q q 二、材料的破坏形式:注意:材料的破坏形式并不是以材料为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为准来区分的。

如:大理石为脆性材料,在单向压缩时发生的破坏为脆性断裂,见图(a );若表面受均匀径向压力,施加轴向力后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成为腰鼓形,显然其破坏形式为塑性屈服,见图(b)。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一点的3个主应力、、可能都不为零,而且会出现不同的主应力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条件为:
(10-1)
式中 --单向拉伸时材料的许用应力:。
试验表明,该理论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在二向或三向受拉(例如铸铁、玻璃、石膏等)。对于存在有压应力的脆性材料,只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也是正确的。
单向拉伸时: ,可得
破坏条件为

于是强度条件为
(10.4)
试验表明,对于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综合以上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可以把它们写成如下的统一形式:
其中称为相当应力。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分别为
2.2第二强度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是该点的最大伸长线应变。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只要材料内一点的最大拉应变达到了单向拉伸断裂时最大伸长应变的极限值时,材料就发生断裂破坏。由广义胡克定律可知
单向拉伸断裂时
于是破坏条件为
即:
第 十 章 强 度 理 论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
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按破坏现象区分)。
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条件、强度条件。
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了解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
(10.5)
式中,和是脆性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
对的材料,莫尔强度条件化为:
此即为最大切应力理论的强度条件。可见莫尔强度理论是最大切应力理论的发展,它把材料在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时强度不等的因素也考虑进去了。
所以,强度条件为
(10.2)
此理论考虑了三个主应力的影响,形式上比第一强度理论完善,但用于工程上其可靠性很差,现在很少采用。
2.3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是最大切应力。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只要材料内一点处的最大切应力达到单向拉伸屈服时切应力的屈服极限,材料就在该处发生塑性屈服。由11章可知:复杂应力状态下最大切应力为
脆性断裂:材料失效时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突然断裂。如:铸铁在单向拉伸和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破坏。
塑性屈服:材料失效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并伴有屈服现象。如低碳钢在单向拉伸和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破坏。
注意:材料的破坏形式并不是以材料为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为准来区分的。如:大理石为脆性材料,在单向压缩时发生的破坏为脆性断裂,图10.2(a);若表面受均匀经向压力,施加轴向力后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成为腰鼓形,显然其破坏形式为塑性屈服,图10.2(b)。
由于材料存在着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两种破坏形式,因而,强度理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强度理论,其中有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另一类是解释材料塑性屈服破坏的强度理论,其中有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2.1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是该点的最大主拉应力。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只要材料内一点的最大主拉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横截面上的极限应力,材料发生断裂破坏。破坏条件为:
单向拉伸时
破坏条件为
于是强度条件为
(10.3)
该理论对于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的抗力大体相当的材料(如低碳钢)是适合的。
2.4第四强度理论-最大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是该点的形状改变比能。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内一点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材料单向拉伸屈服时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材料就会发生塑性屈服。由11章可知 难点: 常用四个Fra bibliotek度理论的理解。
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3学时
五、讲课提纲
1、概述
1.1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或纯剪切应力状态时的强度条件:
轴向拉(压)杆件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各点处;而横力弯曲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最大弯矩横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如图10.1(a)、(b)所示,其应力状态皆为单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为: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材料破坏的规律,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形式破坏,是由于某一特定因素(应力、应变、形状改变比能)引起的;对于同一种材料,无论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当导致它们破坏的这一共同因素达到某一极限时,材料就会发生破坏。这样的一些假说称为强度理论。
2、常用的强度理论
2. 教学内容
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
讲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推导其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计算方法。
介绍几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莫尔强度理论。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
对于梁来讲,
注意:
1、对以上四个强度理论的应用,一般说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等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对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用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2、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在三向拉应力状态下,应该用第一强度理论;在三向压应力状态下,应该用第三强度理论或第四强度理论。
3、第三强度理论概念直观,计算简捷,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第四强度理论着眼于形状改变比能,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切应力理论。
图10.2
1.3强度理论的概念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一点的3个主应力、、可能都不为零,而且会出现不同的主应力组合。此时如果采用直接试验的方法来建立强度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进行复杂应力状态试验的设备和加工比较复杂;不同的应力组合需要重新做试验;不同的材料需重新试验。
4、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用强度理论,不单纯是个力学问题,而与有关工程技术部门长期积累的经验及根据这些经验制订的一整套计算方法和许用应力值有关。
*2.5莫尔强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发生屈服或剪切破坏,不仅与该截面上的切应力有关,而且还与该截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只有当材料的某一截面上的切应力与正应力达到最不利组合时,才会发生屈服或剪断。
莫尔理论认为材料是否破坏取决于三向应力圆中的最大应力圆。
图10.3
在工程应用中,分别作拉伸和压缩极限状态的应力圆,这两个应力圆的直径分别等于脆性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极限和。这两个圆的公切线MN即是该材料的包络线,如图10.3。若一点的3个主应力、、已知,以和作出的应力圆与包络线相切,则此点就会发生破坏。由此可导出莫尔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扭转轴:
梁:
式中,或由实验确定。
图10.1
1.2材料的破坏形式
以上列举的强度条件,用于简单应力状态,是直接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然而工程实际中许多构件的危险点都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其破坏现象较复杂,但材料的破坏形式可分为如下二类:
拉压杆:
梁:
式中,为材料破坏时的极限应力,称为安全系数。对于塑性材料,=(屈服极限);对于脆性材料,=(强度极限),皆可由试验确定。
纯扭转圆轴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横截面周边各点处;而梁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最大剪力横截面的中性轴上,如图10.1(c)、(d)所示,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强度条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