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当代学习理论

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答: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个体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切方面。

(2)学习的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

(3)学习的全过程性。从时间来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时代,整个人生是全过程学习的一生。

(4)学习的全方位性。从空间上来看,学习是无围墙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学校学习。

(5)学习的创新性。学习不仅在于模仿和继承,而且更注重创新。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据此,他提出了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等。虽然不能直接把巴甫洛夫的研究纳入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进行了他的著名学习实验。在试验中,饿猫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终于建立了打开门闩(踏到开门机关)与开门取得食物的联系。据此,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一是效果律,即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当给予满意的情况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给予烦恼的情况时,其联结就会削弱;二是练习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三是准备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个体本身的准备状态而异,在事先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在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实验研究,用“斯金纳箱”进行了关于操作条件反射的实验。根据实验,斯金纳认为,强化在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斯金纳还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

为。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格式塔的完形学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说等。皮亚杰、奥苏贝尔也对认知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

①格式塔的完形学说。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发现,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一定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往往是洞察问题之整个情境,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才采取行动。他称这种学习为“顿悟”或完形作用。

②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受格式塔完形学说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从行为主义的阵营中分化出来,通过老鼠走迷宫的实验证明,通过学习,有机体(如老鼠)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而应该有一个中间变量“O”,即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其中机体的目的、需求、动机、内驱力等有着重要意义。他还设计了著名的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

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说。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将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使新材料在学习者脑中获得新意义的过程。据此,他提出了学习的同化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并积极倡导发现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智慧。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

的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他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其主要观点有:

①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

②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胁、蔑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

③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④学生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水平,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⑤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

⑥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即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4)社会学习理论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因此,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认为观察学习是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的。为了解释说明人的行为,班杜拉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认为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相互交融的,尽管在某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地位,但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