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设计的知识点
环境设计的知识点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规划等多个领域。
它通过对空间布局、功能性需求、美学要求等因素的整合,创造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点。
一、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对于环境设计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如何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空间,使其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分区: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起居区、用餐区、工作区等。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2. 动线设计: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在空间中的流线,以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地进行活动。
优化动线设计可以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和效率。
3. 视觉层次:通过灯光、色彩、材质等元素的搭配,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
这不仅可以增加空间的美感,还可以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注意力流动。
二、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的尺寸、姿势和运动特点,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人们的舒适与安全需求。
1. 人体尺寸: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的尺寸数据,如人体站立和坐姿时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家具、设备等物品的尺寸和位置,以确保人们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2. 姿势与运动:不同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在空间中的姿势和运动需求,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便利。
三、色彩与照明色彩和照明是环境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影响人们对于空间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色彩学:色彩对于创造空间的氛围和表达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等,以合理运用色彩来营造舒适、和谐的环境。
2. 照明设计:照明可以改变空间的光线强度和色彩效果,进而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氛围要求,选择合适的照明方案,以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中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中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和注意事项:1.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规划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并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
2.环境管理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制定环境管理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及应急响应计划。
3.减少环境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减少噪音、粉尘和废水排放等。
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合适的粉尘控制措施和废水处理设施等。
4.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等。
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有助于保护环境。
5.环境监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监测,通过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测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采取措施,以预防和缓解环境问题。
6.合规管理:项目团队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法律要求。
这包括获取必要的环境许可和证书,遵守排放限值和环境标准等。
7.环境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环境培训,使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和措施。
8.环境改善措施:在项目结束后,可能需要进行环境改善措施,以修复或改善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这可以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水体净化等。
总之,环境保护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
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合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
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设计基本知识点总结
环境设计基本知识点总结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规划和布置,营造一个符合人们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舒适环境。
在环境设计中,有一些基本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总结这些基本知识点,并探讨它们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学色彩是环境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等因素。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
在环境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
二、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环境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空间的分区和布局,可以实现功能需求的最优化。
在空间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流线、人员流动、视线引导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空间之间的连贯性和平衡性,以达到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
三、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在环境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营造出具有特定氛围和质感的空间。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设计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经典的搭配是木材和石材的组合,能够营造出温暖和自然的氛围。
四、光线设计光线是环境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
适当的光线设计可以改变空间的氛围和形态。
光线的运用需要考虑到采光、照明和阴影等因素。
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窗户和灯具来控制光线的进入和分布,以达到舒适而又有趣的效果。
五、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环境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更好地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环境。
例如,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符合人们体验需求的椅子、桌子等家具,提升人们的舒适度和效率。
六、文化与地域特色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还要考虑到文化和地域特色。
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以确保设计的适用性和接纳性。
不同的文化和地域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懂得尊重和融入其中,在设计中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市政府。
2.宏观环境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3. 微观环境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
4. 环境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行为5 人类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6.系统优化分析通常是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实现的。
最优化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与网络分析等。
7.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准则(称为3R 原则)P192 (考点) 8.组成9.通过隶属度大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含糊数学法)10.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常采用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11.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13.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以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最佳组合。
14.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水质目标、排污方式)有关15. A 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16.环境管理的三大主要方法:17 同时选择近10 年最枯季平均流量或者近10 年最枯季平均库容作为参考设计水文条件。
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对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对伤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允许极限的一切措施的总称。
经济制约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只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型:既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也考虑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国家、区域和部门环境规划按性质上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性质分:资源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 (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管理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环境经济的双赢原则、公众参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10 在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关系时,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而保证另一方获利。
环境设计的的知识点
环境设计的的知识点环境设计的知识点一、概述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材料、颜色等多个方面的设计与组合,将室内或室外环境打造成适合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在环境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二、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效率。
在环境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体的尺寸、人机工程学原理、人的行为习惯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环境。
三、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和空间的最优利用。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人流、物流、光线照射等因素,以及相应的安全和舒适性要求。
四、色彩学色彩学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对人们的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例如通过冷色调打造出清爽的感觉,通过暖色调带来温馨的氛围。
五、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环境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在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感、耐久性、易清洁性等特点,以及材料的环保性。
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使整个设计更加协调和谐。
六、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照明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线,更是为了营造出适合活动的氛围和效果。
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使空间更加明亮、舒适,同时还能够突出设计重点和创造视觉焦点。
七、人性化设计环境设计应该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感。
人性化设计考虑到人们的习惯、行为方式以及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等。
八、可持续设计环境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环保的材料、节能的设备,并且考虑到室内外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使用,设计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九、文化因素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对环境设计产生影响。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高纲号 0764)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共分11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
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
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1.环境概念和环境问题:环境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活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力、土壤质地、水质等。
3.环境保护原理和策略: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污染防治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环境保护的策略包括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染物、节约资源、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等。
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对计划环境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
它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
5.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8.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手段,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9.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包括城市绿化、交通管理、垃圾处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10.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法律和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规划知识点
环境规划知识点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具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举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治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进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治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进展同环境爱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伤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进展的行为总体。
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和要紧办法;环境规划环境预测环境决策(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治理目标的基本依据;(三)在现代环境治理中,规划治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四)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环境治理与环境规划密切相连,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有:(1)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原则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社会经济进展规划总要求;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5. 系统性原则;6. 依赖科技进步。
4.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限分远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年度环境爱护打算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经济制约型,环境爱护与经济进展协调型,环境制约型环境治理的类型 1.按治理性质分资源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技术治理5.我国环境规划与治理的现状分析:一)我国环境规划工作取得的发展1.我国环境规划确立了可持续进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2. 我国环境规划正在逐步规范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指标体系,办法论,内容);3. 环境规划正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中。
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知识点
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知识点总体环境布局设计是指在建筑、城市、社区等场所中对整体环境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它考虑到人类活动的需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旨在创造一个具有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环境。
下面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分析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的起点,它通过对地形、地势、土地利用及自然要素的研究,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和现状,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地形地貌分析包括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水文地质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的评估和研究。
2. 空间组织与布局空间组织与布局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到场所内不同空间元素的相互关系、布局和区域划分。
合理的空间组织与布局能够提升场所的功能性和可用性,增强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3. 绿地与景观设计绿地与景观设计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考虑到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通过绿化植被、景观造景等手段,创造出美观、舒适的环境。
绿地与景观设计不仅能增加场所的美观性,还可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
4.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考虑到人员、车辆和物流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规划道路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流组织,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提升场所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5. 建筑物布局与设计建筑物布局与设计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的关键环节。
它考虑到建筑物与场所的相互关系,通过选址、朝向、形态以及建筑风格等因素,实现建筑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合理的建筑物布局与设计能够创造出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6.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是总体环境布局设计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
它包括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等方面。
通过应用绿色技术与创新设计理念,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升场所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质量。
总结:总体环境布局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工作。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废物处理、气候变化适应等。
下面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规划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5.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6.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是指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7.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估的活动。
环境监测与评估可以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是指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包括改善城市规划、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等。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它涵盖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环境信息,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土壤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可以直接获得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对采样物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二、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修复等。
污染物排放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限制工业、交通等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评估是评估环境介质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修复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受到污染的环境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三、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开展重大工程项目前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环境管理体系则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认证,确保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四、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重要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常见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可用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环境管理知识点
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活动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公众、企业、政府。
政府也是环境管理的对象:1、政府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也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2、政府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和管理权;3、政府有权运用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其中包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不论是进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还是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行为同样会对环境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既有直接的一面,又有间接的一面;即可以有重大的正面影响,也有可能有巨大的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也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环境管理的手段是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段。
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法、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相关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保法规、国际公约和环境标准等组成。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以及有关的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环境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点:(1)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
污染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卖出排污权,而污染治理成本高的企业则买入排污权。
(2)有利于宏观调控。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环境质量的优劣,通过买入或卖出排污权进行市场干预(3)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
非政府环保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买入排污权而并不排污来影响市场。
(4)提高了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施的积极性。
企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可以通过卖出剩余的排污权而得到补偿。
XXXX环境管理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要求掌握的概念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在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
4、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5、A-P值法是指用 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6、环境监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进行现场监督执法活动的统称。
7、绿色壁垒:通过国际国内立法,制定内容繁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志,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1)是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需要;(2)是治理污染与环境质量目标相结合的需要;(3)是区域污染治理费用最小化的需要2、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法规的执行情况等)3、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1)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4)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两种标准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执行地方标准。
4、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环保基础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根据。
5、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标准的自愿性(2)标准的灵活性(3)标准的广泛适用性(4)标准的预防性(5)标准的兼容性(6)标准的持续改进(7)标准的完整性6、什么是费用效果分析?为什么经常用它代替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在满足一定环境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费用最小的方案。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情况筹划概述1、情况筹划看法:情况筹划是指为使情况与社会经济协调生长,把“社会-经济-情况”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生长变革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运动和情况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公道摆设。
2、情况筹划的作用▪1、促进情况与经济、社会可连续生长▪2、保障情况掩护运动纳入百姓经济和社会生长筹划▪3、公道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情况效益▪5、实行情况治理目标的根本依据第二节情况筹划的根本特征和原则1、情况筹划的原则▪经济建立、城乡建立和情况建立同步原则(是情况筹划体例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切合百姓经济筹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公道利用情况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情况筹划的底子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情况治理,促进可连续生长的原则第三节情况筹划的根本任务和类型1、情况筹划的根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生长的底子资料,体例地区生长的筹划纲领▪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公道结构▪③公道结构污染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生产链”▪④充实公道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情况掩护,创建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情况掩护技能政策2、情况筹划的类型(1)按筹划期分别久远情况筹划:一般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久远情况目标和战略步伐的制定。
中期情况筹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情况筹划一般称五年筹划,便于纳入百姓经济社会生长筹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百姓经济筹划体系是以五年筹划为核心的筹划体系,所以五年情况筹划也是种种情况筹划的核心)年度环保筹划是五年筹划的年度摆设,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摆设,也可以对五年筹划进行修正和增补。
是每一个步伐、工程、项目以及任务的具体摆设(2)按情况与经济的辩证干系分别经济制约型:情况掩护听从经济生长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情况的协调生长情况制约型:经济生长目标创建在情况许可底子之上,受到情况掩护要求的制约。
环境管理学知识点(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环境变化。
2、系统:(1)定义: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2) 功能: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统从环境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3、要素:(1)定义: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如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系统是整体,要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系统支配和依赖要素;相对性: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4、联系:(1)定义:指一个要素的存在与变化同另一个要素的存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也称为耦合。
(2)联系可以分为两种:a相干性联系→整体功能;b非相干性联系(如随机联系)5、环境:系统以外的部分称为系统的环境,它是存在于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为系统提供物质、能量、信息或接受系统输出的物质、能量、信息。
系统和系统环境的分界称为系统边界。
6、可能性空间:可能性空间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的所有可能情况的全体,即各种可能状态的集合。
7、控制:人们根据确定的目的,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对考察对象施加某种作用,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个确定方向或状态发展,这种作用就叫做控制。
8、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通道反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9、控制方式:所谓控制就是施控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手段,作用于受控者,以期引起或达到受控者的行为状态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10、控制系统:施控部分是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环节按一定的方式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称之为“控制系统”。
有时也把受控对象作为环节包括在内。
11、物资生产:物资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环境规划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包括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环境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
同时,在环境保护中,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动植物保护等。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方面。
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建筑风格、绿化率等方面。
三、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土地规划需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区和国家交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方面。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安全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的环保问题,例如车辆排放、交通噪音等。
五、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进行的管理。
其中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方面。
在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以上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在实践中,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到环境、资源、城市、交通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1、环境规划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2、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所以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可以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以及任务的具体安排(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在环境许可基础之上,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3)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在城市或城市中的小区进行。
提出基本任务,规划目标,防治措施等。
水污染控制规划:区域、水域、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对规划区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处置、综合利用规划。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城市、小区、道路和企业质量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等。
第四节环境规划的发展与趋势1、我国环境规划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境规划队伍(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的研制工作亟待加强(6)做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1)环境与经济协调型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2)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转移将从污染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3)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仍为研究重点(5)生态环境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环境规划决策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7)国际合作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承载力1、环境容量的概念:是指某一区域环境或某一环境要素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与正常能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刻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环境系统所能够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1、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2、环境规划的文本类型:①技术档案文本②环境规划文本③环境规划报审文本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坐时空分解、定量化4、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①环境管理技术②污染防治技术③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①一是现有的削减能力:通过调查和评价,统计出区域内污染削减的平均水平,估算出其已有削减力。
②二是潜在的削减能力:在现有削减力的基础上,可以预测。
(4)其它分析①公民素质②影响措施、控制政策、法规执行程度等5、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
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
(4)相关性指标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环境评价与预测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自然环境评价评价目的: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评价内容:区域自然环境现状;环境污染现状;生态破坏现状。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①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②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3)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污染物的发生源对环境影响大小确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污染源的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评价方法: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负荷比2、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了解)①污染源调查②监测项目的确定③监测网点的布局④获得环境污染数据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⑥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⑦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⑧环境预测研究3、环境预测的概念: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4、环境预测的类型:(按预测目标可分为)(1)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保投资、防治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未来环境的可能状况。
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
(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
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是为了使水平年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排污系数应有的递减速率及污染排放量应达到的基准。
(3)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指在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治理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等动态因素的前提下,对环境质量达到的切合实际的预测。
5、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部产值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6、环境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3)环境风险分析:重大环境问题分析,如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事故分析(4)其他重要问题分析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2、环境功能区划的类型(1)按其范围分①城市环境规划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风景旅游或文化娱乐区;卫星城;②区域(省区)环境规划的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或开放城市;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林区;林、牧、农区;(2)按其内容来分①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划分原则: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A)重点保护区一般指城市中(或城市影响的临近地区)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旅游、度假等综合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B)一般保护区:主要是以居住、商业活动为主的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
C)污染控制区:新工业区(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严格控制新污染的工业区,这类地区应逐步建成清洁工业区。
)D)重点治理区:老工业区(主要指现状污染比较严重在规划中要加强治理的工业区)E)新建经济技术开发区②部门环境功能区划A大气环境功能区划a.工业区。
一般难以清理,故居民区一般都与工业区之间有一定间隔b.商业区。
c.居民区d.文化区e.交通稠密区。
交通线两侧到以外50m处的范围都划成交通稠密区f.清洁区。
要求达到一级标准。
B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a.源头水b.国家自然保护区(属于一类水质标准)c.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d.鱼类保护区(二类或三类水质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去为二类水质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为三类水质标准)e.一般工业用水区(四类水质标准)f.农业用水区g.一般景观水域(五类水质标准)C噪声环境功能区划a.特殊住宅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0类区)b.居民、文教区c.一类混合区(1类区)d.二类混合区e.商业中心区(2类区)f.工业集中区(3类区)g.交通干线道路两侧(4类区)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概念: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2、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3、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了解)(1)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内涵(需要考虑的问题)◆区域资源合理利用与工业生产链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与污染工业的合理布局◆区域能源合理结构研究◆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2)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步骤①分析评价现在和潜在的环境问题②对拟定的规划草案进行效益分析③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总体方案④预测方案实施后可能的影响⑤概算方案投资及投资效果灯4、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1)按环境要素分①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方案②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方案④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方案(2)按规划性质分①生态规划方案②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③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方案5、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了解)(1)决策风险的影响(2)决策时效的影响(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4)决策机会的影响(5)决策者的素质①决策智商②决策倾向(最高决策者的)③决策方法第五节环境规划的实施1、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1)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2)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3)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2、环境规划管理手段(了解)(1)环境规划的行政管理(2)环境规划的协调管理(3)环境规划的监督管理3、环境规划的制度管理80年代形成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构成以控制新污染源为主,兼顾老污染源治理的环境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