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教案20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安排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
4.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
3.使学生掌握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了解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空气质量指数: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AQI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b.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c.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加以区别。
3.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
认识缓慢氧化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发热。
讨论。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试着完成自主学习案。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氧气物理性质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举出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讨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小结】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引导讨论】
教材P35“讨论”比较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讲解】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新版)鲁教版
- 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我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
2. 氧气的制法
3. 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氧气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丝、木炭等。
2. 教学课件:有关氧气的图片、视频等。
- 知道氧气的用途,如炼钢、焊接、急救等。
-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氧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空气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氧气的性质(15分钟)
1. 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
(2)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南天门中学陈振东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2、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篇子上一段小资料。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①⑦⑧⑨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②请同学们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③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例(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气其它体积分数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②、检查整个装置的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③、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瓶塞塞紧。
原因是;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
观察到的现象是;(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物要稍过量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启思诱想,讲练结合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于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注意事项
1.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遵守实验规程。
2.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或疑惑,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6.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后作业
1.请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现象。
答案:取5g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振荡,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后逐渐溶解,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学生可能会对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等概念感到困惑。此外,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安全、准确地使用实验器材和仪器存在困难。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感到挑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概念、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这节课单纯地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并不复杂,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检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两个概念;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这种物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具体物质性质知识的开端,第一次切身感悟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1)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在小学自然、生物课中都学习过氧气的一些知识,如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等,在上一节《空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为本节课系统学习氧气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观察、比较的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一些实验方法如观察、描述、对比实验等还不太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操作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实验操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但应用较少,仍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巩固。
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条性质的理解;系统、全面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般检验方法。
2.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方法,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复习教案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物理性质和用途、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了解催化剂的概念、氧气物理性质、工业制取原理、重要用途。
2、掌握氧气的制取原理、制取步骤、收集方法。
3、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定量研究化学问题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对照课本和世纪金榜自学考点梳理,知识清单考点一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反应原理。
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
红色的铜逐渐变成了_____,气体体积_____。
(4)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
2.空气的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氧气占;氮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占0.03%。
3.主要气体的用途(1)氧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用于制硝酸和_____;作_______;液态氮气常用作制冷剂。
(3)稀有气体常用来制电光源;作_______等。
【思考感悟】学生回答1、实验中,测量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能否用木炭、镁条或铁丝代替铜丝做此实验?由此分析铜丝的替代品应满足什么条件?3、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分组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考点二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污染1.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变化中,体验从化学中学到的知识,知道化合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中(如图所示)。
2.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二、推进新课[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总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检验[演示]实验2—2[现象]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师: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生: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3[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 2),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性质,掌握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认识化学反应,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
【重点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学习内容一氧气的性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33-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大的气体。
它不易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2.氧气的检验操作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气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分为3个小组,第1小组演示木炭燃烧的对比实验;第2小组演示硫燃烧的对比实验;第3小组演示铁丝燃烧的对比实验,然后填写下表:【讨论交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有何作用?火柴起什么作用?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温馨点拨】防止反应时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引燃;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名师归纳】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反馈练习】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C)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具有可燃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学习内容二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35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计实验报告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通过课后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变化。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3.空气资源的保护与污染防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空气组成和氧气的性质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回答问题。
-设计并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求报告中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比例的计算和理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氧气在支持燃烧中的作用;
-实验技能的掌握,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燃烧、氧化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氧气(三瓶)、木条、硫、铝箔、粗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2.学生用具:木条、火柴、木炭。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一瓶氧气][设问]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空气、氧气还是氮气? [学生摇头][介绍]它就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氧气。
[板书]课题2 氧气[引言]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指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问]通过观察,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甲:氧气是无色的。
乙:氧气是气体。
丙:氧气是无味的,我吸过纯氧。
丁:氧气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氧气易溶于水,地壳表面的水早把氧气溶解完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可供呼吸的氧气了。
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二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新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③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④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⑤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技能目标: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②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目标:①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②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猜想一下瓶中水有什么作用?
板书: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现象:在空气中:不反应
在氧气中:①火星四射②放
出热量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教师引导总结:
!、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1/5,所以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也有影响。
总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时数
两课时
日期
课题
氧气
备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记住什么叫化合反应,能熟练应用“化合反应”的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总结归纳:
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氧化性”、
“氧化剂”概念
巩固反馈:
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教 具:
学校检查记实:
问题: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是由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那么,我们大家就通过实验一起探讨氧气的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2-3
问题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2、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危害,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我们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学生讨论得出:
1、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2、都是两个反应物参加反应;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4、生成物都只有一种;
5、都是化学反应;
都有新物质生成
分层提高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②化合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③化合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
④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
⑤有两种物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如何改进实验?(合理即可,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板书:2、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 O2 SO2
现 象:
在空气中: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演示实验:
木碳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氧化反应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手记
交流预习:复习提问
游戏:猜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打一物质
我们大家做个游戏,用手掐住自己的鼻子,看谁憋的最久?
提问:刚才的感觉如何?这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
沸点-183℃ 熔点-218℃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边观察实验,边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现象
和文字表达式
完成33页下表
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34页上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
防止铁丝剧烈燃烧时的
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
讨论:从反应物上来分析,碳、硫、铁、磷、石蜡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点。
板书: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反应并不是都是激烈的如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很慢的氧化反应,甚至是不易察觉的。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腐熟等。
学生理解水中溶解氧气很少。
⑥有两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2、下列变化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①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水→氢气+氧气;
③水+二氧化碳→碳酸;
④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①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碳酸→水+二氧化碳;
③铝+氧气→三氧化二铝;
④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完成
除供给呼吸外,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演示实验2-2
小结:1、能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学生猜
学生通过读回答氧气的用途。炼钢、航天、医疗、气焊气割、潜水等
互助探究:
展示:早已准备的一瓶氧气。
问题: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指名读33页第一段后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将下列表达式写出来,让学生观察特点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有两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只要有氧参加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蜡烛+氧气 水+二氧化碳
讨论:
1、石蜡与氧气反应是氧化反应吗
2、石蜡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问题1、木炭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
问题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后
板书:1、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①发白光②放出热量③有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演示实验2-4
问题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为什么要用纱纸打磨?实验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