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精)
教学评一体化优秀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优秀教案课题: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理解并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3. 能够欣赏并朗诵数首中国古代优秀诗词作品;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3. 经典古诗鉴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授课(30分钟)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诗的起源、发展阶段、代表作家等内容,并讲解古代诗词常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扩展学生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认知。
2. 演练(30分钟)分发并讲解几首中国古代优秀诗词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和朗诵。
3. 提高(15分钟)小组展示诗词朗诵,鼓励学生在朗诵中发挥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式:导授与探究相结合,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与展示。
教学资源:图片、音频、视频、诗词选集等。
评价与反思:1. 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及表达能力;2. 课程来源的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此教案结合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1、适切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习目标在教、学与评中的统领地位。
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预期学生学习进程能够达到的目标,它指向课程标准,引导、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终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因此,为保证其科学性与适切性,教师要做好以下三点。
01、做好三个分析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反映课程理念,是国家意志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依据。
每一个教学设计都始于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分析“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深刻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应该学”的,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是对课程标准最好的阐释。
教师要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与组成,明确哪些内容是可以“用来教”的,如何最大化发挥教材内容的价值,怎样根据教材内容补充合适的学习资源,等等。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状态、学习动机等切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判断学生的学情。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保证学习目标“该学”“能教”“可学”。
比如,七年级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教师依次分析课标、教材和学情,初步确立学习目标的基本内容为:让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内容,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02、规范目标叙写“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课堂评价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学习目标必须能够测量、利于评价,这要求教师具备必要的规范叙写学习目标的能力。
第一,要明确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在叙写目标时,要突出“学生能”;第二,要善于运用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动词,表达“学生怎么做”,如写出、列出、解答等;第三,列出合适的行为条件,表明“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做”;第四,提出程度要求,即“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如准确表述、全面概括等。
实践教学评一体化(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教育模式。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操作、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
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
3. 一体化:一体化是指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教育模式。
实践教学为评价体系提供依据,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反馈,共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项目研究等环节。
2.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一体化含义
教学评一体化含义
《教学评价一体化含义》
一、评价一体化定义
评价一体化指的是将评价活动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行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分步规划,执行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学生学习发展的目的。
二、评价一体化功能
(1)准确性:评估目标清晰,评估指标科学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及时性: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完整性: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技能,并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综合评估;
(4)可操作性:确定相关的指标和量化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实施的可行方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一体化过程
评价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规划:把评价融入教学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指标,定义评价方式,定义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工具,以最大限度
地提高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实施评价,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3)评价实施:按照计划,实施不同类型的评价活动,以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评价数据,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文件,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情况及改善学习效果;
(4)评价总结:根据评价数据和结果,对本学期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作业设计和教学评价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教师教的、学生学的、师生评的共同指向同一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评价内容相匹配,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评价。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相匹配,通过作业设计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学生参与度: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评价过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时间,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的、互动的、充满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评价和反思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改革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将教学、评价和反思融为一体,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1)教学内容创新: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
(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评价方式多元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作品展示等。
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
4. 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反思: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3)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教学评的一体化
教学评的一体化是指教学评价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过程,而是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评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教学评价与教学实施相结合。
教学评价不应该是在教学实施结束之后进行的,而应该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小组讨论、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
3.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相结合。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应该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教学评的一体化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精)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课堂评价”的有效途卢臻【摘要】为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从设置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再到开展对课堂评价进行再评价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澄清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堂评价;分解课标;课堂观察【作者简介】卢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崔允漷主编的《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指出,没有良好的课堂层面的评价,就没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课堂层面良好的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层面的评价实践。
⑴课堂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然而,正如该书所说,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短板,它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样,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短板,流弊已久的庸俗的课堂评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本“有教无凭”的糊涂帐,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实现。
一、课堂评价的四种怪现状(一)有评无效,评价不具针对性课堂评价具有很强的目标参照性,在围绕某一学习目标学习之后即针对目标适时、适当评价,以获取学生的达标信息从而调节教学;如果偏离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课堂评价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效度而失去评价功能。
有教师执教《郭沫若诗两首》,学习目标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能初步使用联想与想象。
在学生讨论过“《天上的街市》哪部分写实?哪部分为想象?”等问题之后进行评价:仿照“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句,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了,好像……;2.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首先,评价与学习目标不匹配,例句是个仅用联想而未用想象的句子,依照其“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只能更加模糊学生对联想与想象的理解;其次,评价与学习活动不吻合,“写实”与“联想”是两个概念,执教者不仅将其混同且未引导学生区别“联想”与“想象”的不同,这个评价难以考量出学生“这一时段”的学习。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
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研究效果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研究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教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惯,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互相启
发和借鉴,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
教师通过教研深入了解教育理论
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适
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结
教研感悟教学评估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评估与教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增强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们应该重视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评一体化(精)
教学评一体化(精)课堂评价不仅要有针对性,还需要具有诊断性。
然而,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简单地给出了评价,却没有进行判定。
这种评价无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状况,也无法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只是简单地写了“不错”,却没有指出具体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评价无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有评不及,评价不具引导性评价不仅要有针对性和诊断性,还需要具有引导性。
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简单地给出了评价,却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的评价无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改进,也无法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时,只是简单地给出了评价,却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发音和语调,这样的评价无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有评不全,评价不具全面性评价不仅要有针对性、诊断性和引导性,还需要具有全面性。
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关注学生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这样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研究状况,也无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只是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样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高课堂评价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一)设置明确、可操作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课堂评价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明确、可操作的研究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评价具有针对性、诊断性、引导性和全面性。
二)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和评价相结合,将评价纳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来促进评价的实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评价具有针对性、诊断性、引导性和全面性。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及效果,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阐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一体化课堂实践方法。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评价和反馈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实施策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1.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和反馈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
2.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4.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评价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反馈。
5. 强化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6. 优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作用和实施策略。
一、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作用1.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 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效果,还要关注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反馈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增加教育公平。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减少了对单一成绩的依赖,从而增加了对学生的公平性,有利于培养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强调评价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课程设计等,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3. 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增加教育公平。
实施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师强调评价导向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
只有在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真正融为一体的情况下,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的重点是将评价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与教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促进教学改进的循环。
一、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它旨在将评价融入教学中,使评价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
教学评一体化的重点是将评价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与教学相互渗透。
它不仅关注学生在最终评估中的表现,也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实施。
教学评一体化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
它可以促进教学和评价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促进教学改进的循环。
同时,教学评一体化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评价的反馈和利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学习发展。
1. 多元评价手段:教学评一体化采取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观察、讨论、反馈和自我评估等。
这些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评价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和与学生的互动。
2. 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评一体化鼓励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估、同伴评价等方式,促进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和发展。
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持续的教学改进。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识别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
二、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要想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实践方法:1. 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
这些目标应与课程要求、学习标准和学生需求相一致。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一体化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教案
举例: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独特视角,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3)评价交流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如何培养他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教学评一体化》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掌握基本的美术评价标准;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教学内容涉及作品欣赏、创作实践和评价交流三个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和互动评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表达;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其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观察、分析、评价等环节,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美术作品传递美好情感,激发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以上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但整体反馈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不够。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设置更多有趣的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引导和调整,确保讨论能够围绕美术评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这也让我意识到,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和目标,以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宽泛。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让新课标在课堂真实发生!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让新课标在课堂真实发生!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新课标正式颁布,新课标严格意义上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或者综合提炼,对于做深度学习项目的学校或者接触过“教学评”一体化的老师来说,不属于崭新的事物,甚至某种程度上早已是教学常规。
当然,新课标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单靠某种课堂或某种策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具体来说: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新课标的学校教学改革重点。
一线教师具体如何实施教学,使新课标真正走入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包含大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与义教版(2022版)的理念与要求完全一致。
“教学评一体化”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充分体现了“教、学、考”一致问题。
在具体教学设计上,采用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教学活动”。
深度学习实践团队早已提出:要做现代教学设计3.0版(导学案为1.0版,“学历案”2.0版),在学习目标之后要呈现“学业质量标准”而不是仅仅聚焦“评估任务”,要实现学业质量标准“单元化”“课时化”,基于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搭建三大学习支架,即“问题(任务)、活动(学程)、评价”设计,回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问题,从而让课堂能够真正发生深度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的目的。
按照崔成林老师的观点,如果教师能搭建好学习支架,课堂可以做到70%或以上的时间还给学生,70%或以上的内容学生可以自主解决,70%或以上的学生能够高质量学习……课堂教学基于新课标(义教2022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素养立意、深度学习,为此应该关注“三个三”:一是聚焦三大焦点问题——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
这三大焦点类似于新课程改革初期基于“三维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素养时代新课程标准(义教2022版)下的抓手。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x
一、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育改革的新发展趋势,指的是把评价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将评价内容、方法和结果紧密结合到教学当中,以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真正的教学评价体系。
1、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改进提供反馈。
(2)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 提高教学效率,拓宽教学手段。
(4) 丰富教育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方式
(1) 在教学中将评价成果与教学策略结合起来,评价指导教学。
(2) 以评价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构建适应性评价系统。
(3) 不断修正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4) 将评价成果与教学成果结合,评价支持教学。
3、教学评价一体化的优点
(1) 改变传统的“检查—考试—分数”的模式,发挥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 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深化教学与评价的融合,落实教育教学双重改革。
(4) 加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学校管理体制和优化课程安排。
教学评一体化名词解释
教学评一体化名词解释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
这意味着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清晰地阐述教学目标,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方向,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
二、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对应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该与预设的评价标准相对应。
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评价这些成果。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解学习目标,并能够根据评价标准自我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相辅相成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评价手段相匹配。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相应的评价手段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可以使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反馈与调整及时有效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以此为依据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五、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应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师主导作用显著尽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重要。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引导和监控的作用,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七、课堂氛围和谐积极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八、教学效果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够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进行学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课堂评价”的有效途卢臻【摘要】为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从设置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再到开展对课堂评价进行再评价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澄清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堂评价;分解课标;课堂观察【作者简介】卢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崔允漷主编的《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指出,没有良好的课堂层面的评价,就没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课堂层面良好的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层面的评价实践。
⑴课堂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然而,正如该书所说,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短板,它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样,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短板,流弊已久的庸俗的课堂评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本“有教无凭”的糊涂帐,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实现。
一、课堂评价的四种怪现状(一)有评无效,评价不具针对性课堂评价具有很强的目标参照性,在围绕某一学习目标学习之后即针对目标适时、适当评价,以获取学生的达标信息从而调节教学;如果偏离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课堂评价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效度而失去评价功能。
有教师执教《郭沫若诗两首》,学习目标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能初步使用联想与想象。
在学生讨论过“《天上的街市》哪部分写实?哪部分为想象?”等问题之后进行评价:仿照“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句,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了,好像……;2.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首先,评价与学习目标不匹配,例句是个仅用联想而未用想象的句子,依照其“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只能更加模糊学生对联想与想象的理解;其次,评价与学习活动不吻合,“写实”与“联想”是两个概念,执教者不仅将其混同且未引导学生区别“联想”与“想象”的不同,这个评价难以考量出学生“这一时段”的学习。
(二)有评不判,评价不具诊断性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
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对有关“激励”、“赏识”的理念多有误解,在课堂评价上不敢对学生说“不”,只要有答,就是“好”、“很好”、“非常好”。
“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此妄评不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任何指导,不能让答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以期提高;也不能让听者明白自己的程度,以期完善。
有教师执教文言文《童趣》一课,上课伊始就提问三个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评语分别为:“翻译得非常好”、“非常流利地翻译出来了”、“翻译得真棒”。
到底怎么个棒法?是把重点实词翻译准确了,还是把虚词翻译到位了,还是把特殊句式翻译顺畅了?客观指出优劣,既引导不能者学习的方向,又提高能者的学习能力,如此不加诊断的“好好评价”等同于无评价。
(三)有评无价,评价不具指导性对于表现性任务,只有依据一定的量规才能客观评判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在达标过程中的位置以及目前位置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等。
就语文而言,对学生习作的评价需要量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仿写、演讲等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标准,才能“因价”有层次地诊断学情,有区别地指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后续教学。
然而,语文课堂上“说”“写”活动成灾,有标准的评价少有;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是在“标准”中提升,而是在“好评”或“无评”中原地打转。
有教师在执教《端午的鸭蛋》一课的最后1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仿照其语言特点描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这个任务设计的很好,能力与情感、思维与逻辑、旧知与新知均可考查,但因没有明细的描述性的标准,写得好的学生不知其好处,写得差的学生不知其差处,当然更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与发展空间:学习的劳动因为“无价”之评而丧失了应有价值。
(四)有评无人,评价不具促进性常见的课堂评价有四种形式:教师讲,教师评,评即测试,教师“一统课堂”;学生学,教师评,评即讲解,课堂由“学生学”转而为“教师讲”;教师定标准,学生自评价,评即对答案;学生学,学生评,评即固定模式,千人一面。
以后者为例,有学校推行“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将学生的评价语固定为:“这个小组/这个同学学习认真,条理清楚,字体工整,声音宏亮,我们都要向他们/他学习。
”这些评价只见整体不见个人,只见结果不见过程,只见老师不见学生,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给予一定的指导,也不能促使学生为自己学习正确定位而寻求发展空间。
评价的多元性不仅在于评价主体的多重性,更在于适配目标开发多种评价工具以促进学生学习。
二、课堂评价缺失的原因课堂评价在教学中长期“不作为”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课堂评价意识的缺失。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教育信仰实用主义,从来很少在“什么是”问题上深入探究,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做”上。
这种实用理性的教学论对课堂评价的直接影响是:未能严格定义课堂评价的内涵及功能,致使长期存在“评价即考试”、“评价即‘不准学生到那儿去’的禁令”;以行政推进手段代替可操作性的课堂评价指导,以致在新课程强调评价并倡导多元评价之后,课堂上就轰然刮起上述评价形式的“歪风”。
课堂评价技术的缺失。
我们是在意识觉醒之后才蓦然发现课堂评价种种不足的,其最大的不足除了对课堂评价的理性认知之外,更在于对课堂评价技术的掌握:如何保证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如何匹配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工具与量规?如何针对不同的表现性任务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课标意识的缺失。
课堂评价意识和技术的缺失直接导致教师评价素养的缺失。
评价基于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基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来自于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分解课标的能力是课堂评价素养的根。
因此,评价意识的缺失源自课标意识/目标意识的缺失,这是语文教学效益低下的根。
如何唤醒教师的目标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目标?怎样寻找到目标达成的有效信息?如何促使教师提高评价的实用性?在几经实践与探索之后,我们决意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目标意识的复苏与评价技术的掌握。
三、“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受皮连生“目标导向教学”的启发,⑵结合崔允漷“有效教学”的思想,⑶我们尝试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运作系统(如图):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围绕学习目标有机互渗,达成并验证学习目标,形成“定标—达标—验标”课堂教学转轴;同时调控并决定着学生“学”与教师“教”,“学”与“教”围绕学习目标双线并行并相机合作,形成“师促生学”课堂教学两翼。
具体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
“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
“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评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对于凭经验设计教学、跟着感觉实施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来说,“科学化”与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冲突,实践起来可以说步履维艰。
鉴于此,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小步调”的实施策略,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工作。
(一)分解课标,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是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将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等不加“具体化”地直接作为学习目标,是学习目标含糊的首因。
知难行易,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制定、落实、验证学习目标是我们着力进行的工作。
1.剖析案例实证含糊目标的无效性。
对于沿袭模糊目标历时太久的多数教师来说,认识目标的模糊性是困难的。
我们以退为进,深入课堂,选取典型案例现场剖析,让含糊目标造成教学低效的事实撞击教师的观念,从而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追问分解课标的方法,激发制定明确目标的意识。
2.团队合作撰写学段/学期课程纲要。
脑中没有教学知能网络,手下就难以进行课标分解。
我们采取迂回策略,暂停“分解课标-制定课时目标”工作,转向以教研组为单位“分解课标—撰写学段或学期课程纲要”,从整体上构建7~9年级教学内容,这样,打破了教师“各念各的经”的教学分散状态,形成了在统一的知能体系下“上下一盘棋”的教学形态,为制定明确的课时目标打下基础。
3.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确定学习内容。
(1)进行学习前测,寻找学生的能力起点。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这是有效教学论的重要思想。
因此,分析学情,找到学生的能力起点,是分解课标的第一要务:篇章教学之前,针对基本学习内容进行检测,把握学生学习上的已知点、疑惑点、困难点,据此确定认知重心,使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统一。
(2)深入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根据《语文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桂华著)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让教师思考:这篇课文具备哪些只有在语文课上才能学到的知识?这篇课文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哪一特征具有统领性以便于整体把握文章内涵?哪一特征具有迁移性以便于理解同一文章或同一语言现象?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
4.简化分解课标程序制定学习目标。
分解的核心即“呈验”,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验收目标达成程度。
在上述学情与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此四要素呈现课标内容,制定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我们仍从课堂教学做起,在澄清认识的同时,逐步渗透教学评一体化思想。
1.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活动的低效性。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过多关注“怎么教”而很少关注“教什么”,以致教学过程浮泛,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为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无效性,我们围绕“教、学、评的适配性”进行同课异构,观课,评课,促使教师领悟到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所在,逐渐确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2.任务分析,分三课型构建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支持条件及与之匹配的评估方式,教、学、评保持内在的匹配性,这是目标分类学的重要思想。
通过编制学段课程纲要可以得知,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包括有关课文内容知识、通过对字词句的解码获取意义的技能和理解作者思路、构思与表达技巧方面的技能等三方面内容,据此,我们尝试将语文教学分为词语积累课、文本解读课、语言品味课、手法鉴赏课等四种基本课型,并分别制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