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优秀教案.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运算-苏教版秋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运算符“+”、“-”、“×”、“÷”的意义和运算规律。
2.能够利用小学数学知识,准确地运用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计算技能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通过给出运算结果,训练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小能力。
2.乘法口算练习。
通过给出乘数、被乘数,训练学生进行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口算能力。
3.除法口算练习。
通过给出被除数、除数,训练学生进行一位数、两位数的除法口算能力。
4.加减乘除运算符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的讲解。
让学生明确运算符号的含义和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5.运算实践例题的解答,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口算技巧的掌握。
2.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3.了解符号“+”、“-”、“×”、“÷”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乘除法的口算技巧掌握。
2.数的运算及其规律的综合运用。
3.加、减、乘、除不同运算的结合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讲解、举例子、引导,让学生理解数的加减乘除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问答法。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互动法。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思维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手段1.教师用黑板、多媒体等手段讲解数学知识。
2.让学生使用课本、作业本、练习册等参考资料巩固和练习所学内容。
3.在教学中使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理解。
七、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个人发言质量。
2.评分标准:积极参与、表达清晰、理解深刻、计算正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 数的运算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 数的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正整数加减运算的具体步骤及其意义,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正整数加减法的规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懂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具体步骤及意义。
•加减法运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运算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5 min)•让学生观察数字 1,2,3,4,5;•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快速推算出 1~20 的数字;•引出加减法运算。
2.讲解(20 min)•讲解正整数加减法的具体步骤和意义;•模仿具体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逐步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25 min)•结合自然情境、非自然情境和数字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求解;•老师巡回指导,并适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4.探究(20 min)•老师呈现一些需要运用加减法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练习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5 min)•请学生自主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汇报以及学生自主思考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检测。
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掌握正整数加减法的具体步骤及其意义;•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正整数加减法的规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否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运算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习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勇气。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word教案之二
(补全关系式,其中 n 是不为 0 的自然数)
依据前面的分析,利用得到的规律和方法计 扶。 算:
1 1 1 1 + + + = 30 42 56 72
(2 )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 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阅读《小数报》 。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
必做题: 《补充习题》P56 第 1、2、3、5 题。 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 选做题: 《补充习题》P56 第 4 题。 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 获?
必做题: 《补充习题》P56 家庭作业:
作业 设计
第 1、2、3、5 题。
1.必做题: 《一课一练》P65
选做题: 《补充习题》P56 2.选做题: 《一课一练》P65“智力冲浪” 第 4 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沟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方法及分数、整数、分数计算方法间的相
教学 资源
互联系。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整理与反思”中的问题,预先整理。 3.教师准备:写有关练习题的光盘。 一、提纲:
预习 设计
1 1 1 = =12 1 2 2 1 1 1 1 = = 6 23 2 3 1 1 1 1 = = 12 3 4 3 4
【板块二】 鼓励学生口算,并注重口算方法的 指导。如果个别同学有困难,可以让他 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到结果。
由此,我们能够推断:
1 =( n (n 1)
)
【版块三】 1.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 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教案
《数的运算》教案课时1教学内容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
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经历对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分类归纳的思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
难点:确地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整理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出要求:举例说说,怎样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追问: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分数加减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计算加减法时,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交流,让学生系统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并体会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整理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提出要求:怎样进行整数乘除计算?怎样进行小数乘除计算?怎样进行分数乘除计算?追问:计算整数、小数的乘、除法以及计算分数乘、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小数乘、除法通常先要转化成整数乘、除法来计算,而分数除法通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二、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技能。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选择一些题目要求学生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明确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地一组—组做,并指名板演。
—组一组进行比较,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要特别注意什么。
﹙3﹚集体订正。
突出:计算整数、小数加、减法时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计算小数乘、除法时,都要先转化成相应的整数乘、除法来计算,再根据积、商的变化规律确定得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计算分数除法时,都要先转化成相应的分数乘法,计算分数乘法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苏教版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苏教版秋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部分,使用的是苏教版秋季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数的运算,具体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我准备了PPT 和计算器等教具,同时也准备了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例子,通过板书,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巩固他们对于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质,能够将分数加减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尽量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探索和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接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攻克是我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在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对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感到困惑,这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攻克这个难点,我会在教学中提供多个例子,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数转换的原理和方法。
在教具与学具的运用上,我会充分利用PPT和计算器等教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通过PPT的动态展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而计算器的使用,则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在开展《数的运算》教学前,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但对运算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复杂运算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定律运用不熟练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和法则。
2.能够准确运用数的运算进行实际问题求解,如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
3.学会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提出讨论主题:“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如何确定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在实际运算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运算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的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变式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运算知识和技巧。
-拓展训练:针对运算难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互动教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故事中,小动物们是如何分配水果的?它们用到了哪些数的运算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的运算(1)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1)
教学内容:教材74页“整理与反思”完成74-75“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熟练的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估算。
学生活动预案教师导学预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3.在计算过程中熟练的进行估算。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是指什么?谁来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么样的?
注意加法和减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提问: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验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要的是要有自觉
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全课小结:通过复习,你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又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数的运算(第1课时)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数的运算(第1课时)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1-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增强验算意识,培养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和验算方法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算理设计理念: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不同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练习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题型,巩固四则运算的顺序。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整理与反思1、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计算方法计算:865+78=8.65+7.8=13+25=3、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
计算分数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让学生明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4、对比练习: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1)问: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2)比较每组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内在联系。
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小数乘、除法先要转化成整数,再考虑小数点定位;分数除法先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二、练习与实践1、完成87页第1题(1)学生独立填出答案(2)学生汇报结果,挑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2、完成87页的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3、完成87页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2)结合每道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验算的?应该注意什么?(3)说说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补充:4、在一道除法里,除法和商都是19,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的运算-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的运算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的运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2. 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3千克苹果,小红有1/4千克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以例题1/2 + 1/3为例,讲解计算过程和步骤。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 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讲解:以例题3/4 1/2为例,讲解计算过程和步骤。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讲解:以例题1/2 + 1/3 1/4为例,讲解计算过程和步骤。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a.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然后分子相加。
2. 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a.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b. 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然后分子相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a.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 如果存在减法,先进行通分,然后进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分数的加法:1/2 + 1/3 =3/4 + 1/6 =2/5 + 2/7 =(2)计算下列分数的减法:3/4 1/2 =5/6 1/3 =4/7 2/7 =(3)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2 + 1/3 1/4 =3/4 + 1/6 1/2 =2/5 + 2/7 1/3 =2. 作业答案:(1)计算下列分数的加法:1/2 + 1/3 = 5/63/4 + 1/6 = 11/122/5 + 2/7 = 24/35(2)计算下列分数的减法:3/4 1/2 = 1/45/6 1/3 = 1/24/7 2/7 = 2/7(3)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2 + 1/3 1/4 = 5/123/4 + 1/6 1/2 = 1/122/5 + 2/7 1/3 = 14/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苏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教案
苏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整理和复习。
第一层次给出了两个供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运算意义,并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那个地点,教材通过两个同学讨论过程中的对话片段,对比较四则运算方法的异同点作了一些提示,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连续展开讨论。
第二层次要紧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填表,对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进行整理。
第三个层次要紧复习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样思路和步骤。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把握整数、分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内在联系。
2、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重点难点:四则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教具学具:相关练习题教法指导:1、教学问题1时,着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含义,并相互交流。
减法、除法运算的各种具体情形,不必求全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整理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时,能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上的填空,再交流、核对答案。
3、第80页上的做一做,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后再让学生说说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也能够先让学生看题说一说,依照以往的运算体会,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然后再各自完成运算。
4、复习运算定律时,不妨先让学生独自把教科书第81页表中的空格填完,再作交流。
通常,教师会让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五条运算定律,这因此是能够的,但不要强求话语的统一,更不宜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第8课:数的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8课:数的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数的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理解运算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理解混合运算的规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规则,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将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规则。
苏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苏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
【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2、能运用法则熟练运算。
3、对知识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归类整理、熟练运算。
【学习难点】: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数的运算∣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数的运算∣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数的运算∣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数的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解答相关的运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运算规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运算。
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运算规则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答案:1. 2562. 123. 84. 1005.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加强练习和应用。
在课后,我会鼓励学生们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的运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教案设计
(三)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难点
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7.1.6数的运算2教学设计
3.讲解运算定律:在本节课中,重点讲解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等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运算顺序、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分别介绍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
3.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道综合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100元商品可享受8折优惠。小明购买了一件原价为120元的商品,他还剩下50元。请问小明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
4.小组合作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道实际问题的研究。要求学生将问题分析、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整理成报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难点: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抽象为数学运算模型。
(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容易忽略运算顺序,导致解题错误。
(3)部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苏教版6年级下《数的运算》教案3
《数的运算》教案3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顾再现。
(一)口算27+68=910-540=18×40=910÷70=78-0.8=3÷7=6.3÷0.1=36×25%=48+6.52=1.02―0.43= (二)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二、合作探究(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幅图: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求和:39+26=65(只)120-39-26=55(只)120-(39+26)=55(只)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1.5×52=78.5(元)求52个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①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②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1/3=6(米)18×1/2=9(米)③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④还剩下多少米彩带? 18×(1/3+1/2)=15(米)18-18×(1/3+1/2)=3(米)或者18×(1-1/3-1/2)=3(米)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幅图:每个小组有多少人?48÷4=12(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二)》教案
《数的运算(二)》教案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
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
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
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设计:(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41×4÷41×4不能做成(41×4)÷(41×4)=1÷1=1 138÷7+71×135可以先转化成 138×71+71×135,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
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
(六年级数学教案)6.数运算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数的运算〔 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授课方案六年级数学授课方案数的运算〔 3〕授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 册90-91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8-12 题。
授课目的: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解析数量关系,运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责问题的能力。
授课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授课方案:一、复习解题思路:1.选择其中一个条件,编出三道不同样的应用题〔1〕松树有 30 棵〔2〕杨树有 50 棵〔3〕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5依照学生答复,相机出示编好的应用题〔1〕杨树有 50 棵,松树有30 棵,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几分之几?〔2〕杨树有 50 棵,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5,松树有几棵?〔3〕松树有 30 棵,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5,杨树有几棵?指名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归纳根本思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点是确定单位“1的〞量。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单位“1的〞量作除数。
单位“1的〞量,依照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单位“1的〞量未知,依照数量关系列方程或除法算式解答。
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谁来依照“杨树有50 棵,松树有30 棵〞这两个条件,提出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提谁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解题思路是用多或少的量除以单位“1的〞量。
2.出示“杨树有50 棵,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5,松树有几棵?〞将中间条件改成上一题结论“松树的棵树比杨树少2/5 〞怎样解答?解析:找单位“1的〞量是谁?解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答方法。
追问:若是将中间条件改成“杨树的棵树比松树多2/3 〞呢?按方才方法解析解答。
3.两题进行对照:为什么上一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而第 2 题要列方程解呢?三、拓展练习1.一根绳子长 6 米,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 米,还剩下多少米?2.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2 米,两次共用去这根绳子的1/3,这根绳子长多少米?3.一根绳子长 6 米,用去 1/4 米后,又用去余下的1/4,又用去了多少米?千克煤可以发电2/3 千瓦时,照这样计算,30 千克煤可以发电多少千瓦时?要发电15 千瓦时需要多少千克煤?5.青山小学五年级有学生76 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15,六年级的人数是全校总人数的 4/19,六年级有多少人?6.食堂运来一批煤,烧了一局部后,还剩3/8,正好还剩240 千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
设计
一、提纲:
找出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7%;
(2)儿童读物七五折优惠;
(3)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
(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20%。
(5)一场足球赛的上座率达到75%。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4.练习与实践8。教师指导后,学生独立完成。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钟)
必做题:《补充习题》P57
选做题:小明来到红毛族探险,看到下面几个算式:
8×8=8 9×9×9=5
9×3=3(93+8)×7=837
老师告诉他,红毛族算式中所用的符号“+、-、×、÷、=、()”与我们算式中的意义相同,进位也是十进制,只是每个数字虽然写法相同,但代表的数不同。请你按红毛族的算式规则,完成下面的算式:89×57= 98×75=
创编题:
1.六(3)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红星超市调查今年“五一节”期间的销售情况,下面是调查后小杰与小敏交流的情况:小杰: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多了35万元;小敏:去年是今年的90%。根据他们的对话,你知道红星超市今年“五一节”期间的销售额是多少?
2.假设你的计算器的一个键“6”坏了,你怎样计算69×7,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板块四】
1.练习与实践5.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醒学生要根据题目的数据特点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不要盲目使用计算器,弱化自己的计算水平。
2.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追问:还能提出那些问题?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3.练习与实践7。
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知识?(复习关于纳税的知识)你会解决吗?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的运算(一)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一)教案苏教版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这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关于乘法:4个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46读作4乘6,4和6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
②关于除法:新教材中没有给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③对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不作要求,对分数中的假分数不要求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教学建议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学生的口算。
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鼓励算法多样化。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练习过程中要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运算》教案
复习内容: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1~8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设计: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
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
减法和乘法。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
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
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
笔算。
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
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
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
组合信息。
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
8.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
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