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202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完整版)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
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
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一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2020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8 508万例,发病率约33.06/10万,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373 789万例,死亡率约25.82/10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癌筛查不足是我国胃癌高发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前Hp感染率达50%~56%,约7亿人被感染[2]。
在过去60年,西欧和北美的胃癌发病率逐渐下降,部分原因归功于分餐制控制了Hp传播,降低了胃癌发生风险[3, 4]。
除胃癌风险因素减少和生活习惯改善等因素[2,5],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已成为有效方法之一[6, 7, 8, 9]。
据数据统计显示,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16个月[10],为了延长患者5年生存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提升我国早期胃癌检验技术水平,提高早期胃癌筛查覆盖率是降低我国胃癌死亡率和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11, 12]。
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总生存率达90%以上[13, 14],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0%[15, 16]。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
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
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
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于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订《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胃癌早期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
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X 线钡剂造影检查、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HP 感染检测。
1. X 线钡剂造影检查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X 线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病死率,胃癌检查中应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
但与内镜检查比较,由于上消化道X 线钡剂造影检查有放射性且阳性率较低,因此,胃癌筛查时需谨慎应用。
2. 内镜筛查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被视为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其费用相对较高、受限于设备和医师技术造成患者不适,因此,该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3. 血清学筛查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可分为PG Ⅰ和PGⅡ2 种亚型,可反映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外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血清PGⅠ的水平及PGⅠ与PGⅡ比值(PGR)可能会降低,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
4. HP 感染检测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因素被认定是HP 感染,尤其对于肠型胃癌的发生。
(1)血清HP 抗体检测胃黏膜严重萎缩患者,可能存在胃黏膜HP 菌量减少等干扰因素,可使其他方法检测假阴性率较高,血清学检测不受该因素影响。
(2)尿素呼气试验(UB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13C-UBT 和14C-UBT,具有较高准确性、操作便捷及不受HP 在胃内分布影响等优势。
(3)粪便抗原检测HP 随着胃黏膜上皮每3 d 更新1 次,其代谢产物及死菌体等作为非特异性抗原,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
HP 粪便抗原检测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酶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色谱法。
羊妈咪关于《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的解读
羊妈咪关于《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的解读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贵齐教授、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教授联合国内外专家40余人共同编写了《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一文。
在2014年最新通过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提到,“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的生存率仍低于30%,我国早期胃癌的的诊治率低于10%。
”由此可见,胃癌防治工作中,预防显然比诊治更为重要,只有进行提前预防和调理,才能防止病情的恶化。
羊妈咪羔羊胃提取物维B12颗粒内含丰富的消化酶及双歧因子、粘多糖、粘蛋白等活性物质,添加专利配比的维B12,具有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保护及修复受损胃黏膜,恢复和增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活力。
从而达
到逆转肠上皮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经17家三甲医院四期临床验证对各类慢性胃炎的有效率高达8成以上。
防范胃癌于未然,防胜于治。
胃癌在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
羊妈咪羔羊胃提取物维B12颗粒所含的丰富消化酶,可以用于缓解胃癌治疗中的胃大部切除所致的胃内消化酶不足,改善术后的一系列胃部饱胀、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同时内含双歧因子、粘多糖、粘蛋白等活性物质。
能保护胃粘膜,帮助胃机能的恢复,增强消化酶的分泌能力,促进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生长。
其中双歧因子等成分还可以调理胃肠道内环境,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抑制HP的增殖。
【共识解读】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
【共识解读】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引用本文:刘凤林.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 [J]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 24(5) : 383-386. DOI:10.3760/cma.j.issn.441530-20210421-00169.作者:刘凤林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的比例逐渐提高。
通过规范的内镜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生存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保证生存时间的前提下,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胃功能保留手术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热点议题。
胃功能保留手术核心在于'个体化'治疗,主要通过对早期胃癌进行精准分期,同时结合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优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胃功能。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的制定必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外科医生规范化开展胃功能保留手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胃镜检查的普及,我国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的比例逐年提高[1]。
早期胃癌预后较好,通过规范的内镜及手术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5年生存率超过90%[2]。
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生存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保证生存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外科手术努力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外科医生规范化开展胃功能保留手术,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的牵头领导下,《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组织部分专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诊疗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讨论制定了《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见本刊本期第377-382页),下面对其中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解读。
202X年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其他因素
遗传遗(yí传ch因uá素n)因素
家族聚集倾向
遗传性胃癌
散发型胃癌
保护因素
地质、饮用水等环境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人群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
第八页,共五十页。
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类胡萝卜 素、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食物冷藏
技术
报警 症状 (bào jǐng)
4. 检查前5min给予1%盐酸达克宁胶浆或1%利多卡因胶浆5-10ml含 服,或咽部喷雾麻醉。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在麻醉医师配合下使 用静脉镇静或麻醉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内镜检查(jiǎnchá)—检查过程
1. 患者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qū qǔ)
2. 经口插镜,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 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 、胃窦、胃角、胃体、胃底贲门、食管退出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zhěnduàn)率低于日本和韩国,应当加强早期诊断(zhěnduàn)、治疗
第七页,共五十页。
人口学
年龄:>40岁
性别:男性
危险 因素 (wēixiǎn)
生活(shēnghuó)饮 食
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不良饮食习 惯、吸烟、饮酒
早早期期感胃胃染癌癌因诊诊素断断率率
H.pylori感染 I类致癌因子 根除H. pylori能否降低胃癌死亡率,减少CAG,
每年内镜精查
内镜检查(jiǎnchá)—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h,禁水>2h,有梗阻或者不全梗阻症状的 患者应延长禁食、水的时间,必要时应洗胃
2. 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感,嘱其平静呼吸、不 要吞咽口水,避免不必要的恶心反应
2020《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要点
2020《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要点2020年11月,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牵头,联合发布了《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今天,我就这个最新的共识,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解读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是临床概念,癌前病变是病理概念,都代表着一种癌前期的状态,都有可能发展为癌。
癌前疾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但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肥厚性的胃炎、恶性贫血等。
癌前病变是指已经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又称上皮内瘤变;1、萎缩与肠化(CAG)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
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它是胃粘膜损伤的一种指标。
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
2、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GIN)又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是正常胃粘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分为轻、中、重3类;其中轻中度的异型增生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重度异型增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3、CAG和GIN都有癌变的可能根据肠型胃癌的Correa模式,发展路径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N→胃癌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GIN均有发生胃癌的风险。
但癌变几率不同,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的风险依次增高。
胃黏膜萎缩范围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但一般经过异型增生阶段。
所以萎缩和肠化要避免其进展为HGIN。
最新ESD治疗早期胃癌共识及意见解读 PPT
绝对适应证
(有充分证据支持)
肉眼可见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 且无溃疡(瘢痕)性病灶;UL(-)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1. UL(-),病灶最大径超过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2. UL(+),病灶最大径在3cm以下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3. UL(-),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4. 只有在无脉管(ly、v)侵袭,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情况下,
cT1b (SM)
绝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Dig Endosc. 2015 Aug 1. doi: 10.1111
国内目前较为公认的内镜切除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
(有充分证据支持)
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癌症侵犯固有肌层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抬举征阴性*
定义
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的病 变,选择使用的特殊电切刀,如IT刀、Dua刀、Hook刀等,内镜下逐渐分离黏 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
国内ESD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的疗效数据
93.8%~100%
整块切除率
患者比例 (%)
80
绝对适应症
60
相对适应症
40 20
0 整块切除
完全切除
P=0.524 7.7 9.3
复发
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2005年-2011年间韩国高等教育医院的1152例ESD手术患者共计1175处病变,其中365 例和565例分别归为绝对适应症和相对适应症患者,旨在评估基于不同适应症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和长期肿瘤学转归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PPT课件
➢ 电子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oendoscopy):窄带 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 电子染色内镜(I-SCAN)
➢ 放大内镜(ME) ➢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 ➢ 荧光内镜
11
内镜筛查
WLE
➢ 黏膜局部色泽变化(变红或发白),局部黏膜细颗 粒状或小结节状粗糙不平,局部黏膜隆起或凹陷, 黏膜浅表糜烂或溃疡,黏膜下血管网消失,黏膜皱 襞中断或消失,黏膜组织脆、易自发出血,胃壁局 部僵硬或变形等。
12
内镜筛查
化学染色内镜
➢ 靛胭脂:显示粘膜细微凹凸病变
特点: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粘膜表面呈颗粒样或结节样 凹凸异常;
➢ 亚甲蓝:不被正常胃粘膜吸收而着色,异型增生、 肠化及癌性病灶着色
特点:癌性病灶着色慢而深,肠化及异型增生着色快而浅
13
内镜筛查
化学染色内镜
➢ 醋酸:胃粘膜表面发白,根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 粘膜发白持续时间不同
20
术前评估
病灶浸润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 化学及电子染色内镜:评估肿瘤浸润范围
➢ 超声内镜: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率80-90%,尤其是溃疡 型胃癌易被误判;可发现直径5mm以上的淋巴结
➢ CT:主要用于判断胃癌有无远处转移。CT对进展期胃癌的敏 感度约为65%~90%,早期胃癌约为50%
性胃炎;PG<70g/L及PGI/PGII<=3.0为临界值 促胃液素-17: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 上消化道钡餐 内镜
9
胃癌筛查
➢ 根据PG及Hp进行胃癌风险分级:
PG
Hp
内镜检查时间
A级
-
-
-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1]。
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9.9%~18.7%[2-3],其中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73.3%,异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26.7%[4]。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约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1个月,5年存活率<20%[5]。
经原发灶、转移灶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病人5年存活率可提高至23.8%[6]。
胃癌异质性强、病情进展快,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诊疗具有挑战性。
现代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展,为胃癌肝转移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逐渐形成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为核心的治疗模式,但具体方案尚存诸多争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文推荐度评定:高,≥90%;中,75%~<90%;低,50%~<75%。
1 胃癌肝转移病理学特征与诊断胃癌肝转移灶病理学类型常与胃原发癌灶相同,以腺癌为主,其他少见类型还包括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
Lauren分型进一步将腺癌分为弥漫型、肠型和混合型[7]。
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除胃癌原发灶特征外,肝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也同样重要[8]。
根据肝转移灶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将胃癌肝转移分成两类:同时性胃癌肝转移(包括胃癌手术后6个月内出现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肝转移灶)[9]。
1.1 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是明确肝脏转移瘤的必要手段,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在发现肝脏微小转移灶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度[10-14]。
MRI可明确转移灶大小、数目、位置及周围毗邻关系,而术中肝脏超声或超声造影[15]检查,还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的转移灶。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_2014年4月_长沙_廖专
Chin J Gastroenterol, 2014 ,Vol. 19 ,No. 7
· 共识与指南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 2014 年 4 月 · 长沙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一、 引言 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是危害 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 人 口众多, 成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 感 染率高达 40% ~ 60%
图3 中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男性胃癌死亡率分布图( 2009 年)
物的易感性, 而且高盐食物中含大量硝酸盐, 在胃 内被还原并与食物中的胺结合后形成亚硝酸胺等 N亚硝基化合物。一项在 24 个国家 39 组人群中进 行的生态学研究
[21 ]
发现, 男女胃癌死亡率与钠和硝
酸盐均显著相关, 且与钠的关系较硝酸盐更强。 2. 2 腌熏煎烤炸食品: 此类食品会产生多环芳 N烃、 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 在冰岛、 日本、 乌拉 圭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项研究中显示出其与 胃癌关系密切。 2. 3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胃黏 膜反复损伤修复, 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长期作 用可引发癌变。一项 meta 分析
[14 ]
( 见图 1 ~ 4 ) 。 我
国胃癌地区分布广泛, 以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较为 集中, 多地散在典型高发区, 地区差异明显; 男性发 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 2 倍, 农村较城市高出约 60% ~ 70% , 以 40 ~ 60 岁多见, 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图2 中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女性胃癌发病率分布图( 2009 年)
· 410·
Chin J Gastroenterol, 2014 ,Vol. 19 ,No. 7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摘要】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千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渭况。
鉴千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订《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胃癌早期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
胃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早期管理的关键,早期筛查包括X线钡剂造影检查、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早期诊断包括内镜、病理学及影像学分期诊断。
除了传统手术治疗,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犯深度,早期胃癌治疗还包括内镜及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应行系统肿瘤监测,尽早识别复发和转移。
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权威、可靠参考。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杆菌(HP)根除等举措的施行,已使胃癌整体发病率下降,但胃癌仍居癌症发病率第5位癌症相关病死率第4位。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症状隐匿,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精准医学理念日益发展,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液体活检等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机会。
通过监测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癌,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胃癌的流行病学趋势胃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不良预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挑战。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偏低,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渭况。
因此,应该重视早期筛查在胃癌防治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进行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命质量。
推荐意见1: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提高我国胃癌患者早诊早治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强推荐,证据分级:高级L二、胃癌的预防胃癌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导致,如遗传疾病状态饮食习惯等因素。
胃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附件8 胃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在山东省临朐县和辽宁省庄河市进行。
在40-69岁的人群中,应用血清生物标志物(胃蛋白酶原)检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手段作为初筛,进一步以胃镜活检/病理学诊断方法确诊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所有的胃癌诊断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
对确诊的癌症病人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所有覆盖的人群建立观察队列,并设立对照组。
同时开展绩效评价及独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进一步完善筛查方案。
具体筛查人数:每个项目点各筛检1500人。
工作指标要求:筛查任务完成率≥100%;顺应性≥70%;早诊率≥50%;治疗率≥80%;诊断及治疗时效达标率≥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筛查任务数; 顺应性=目标人群中实际筛查人数/当年目标人群数; 早诊率=(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癌); 治疗率=实际治疗人数/应治疗人数; 诊断时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活检至病理报告≤1个月者)/应达标数; 治疗时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病理报告至治疗≤1个月者)/应达标数。
注:早期胃癌:见附件6-8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胃癌早诊早治工作,项目开展前要明确筛查人群以及对照人群,以便对方案进行评价。
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得目标人群、对照人群的总人口并建立数据库,随之开展项目覆盖的县(区,乡)全人群的全死因监测。
在全死因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
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登记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的各项标准进行。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胃癌发病率较高的乡或村人口作为筛查人群,完成全人口注册登记。
开展胃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胃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筛查人群中符合项目标准的对象参加筛查的顺应率不低于70%,治疗率不低于应治疗人数的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危险因素
人口学
生活饮食
年龄:>40岁 性别:男性
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 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
早期感胃染癌因诊素断率
H.pylori感染 I类致癌因子 根除H. pylori能否降低胃癌死亡率,减 少CAG,能否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后预 防异时癌发生,均待研究
其他因素
遗遗传传因因素素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定义与术语
7. 局部复发:术后6个月以上原切除部位及周围1 cm内发现肿瘤病灶 8. 治愈性切除:达到完全切除且无淋巴结转移风险 9. 残留:术后6个月内原切除部位及周围1 cm内病理发现肿瘤病灶 10. 同时性复发:内镜治疗胃癌后12个月内发现新的病灶,即内镜治疗
时已存在但被遗漏的、术后12个月内经内镜发现的继发性病灶 11. 异时性复发:治疗后超过12个月发现新的病灶。大部分病灶出现在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筛查—筛查方法
上消化道钡餐
胃腔直径减小、狭窄、
早
变形、僵硬、龛影、充
期 胃
盈缺损、黏膜褶皱变化
癌
等
癌早 期 胃
内镜筛查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早期胃癌 筛查流程
胃癌高危人群
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 素-17检查,Hp检测
直接胃镜检查
Hp(-) 萎缩(-)
Hp(+) 萎缩(-)
家族聚集倾向 遗传性胃癌 散发型胃癌
保护因素
地质、饮用水等环境因素
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类胡萝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卜素、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
人群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食物冷藏技术
报警症状
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下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 大量研究表明报警症状作用有限 在我国,有无报警症状并不能作为是否行内镜检查的决策指标,考虑到
胃内原发病灶的邻近部位,且病理组织类型相同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流行病学
2008年世界癌症 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病因中高居第2位
200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发病率为36. 21/10万,死亡率为25. 88/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世界:东亚、南美、东欧为胃癌高发区 ✓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集中 ✓近20余年来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 势,以远端胃癌下降为主,而近端贲门 胃底部癌并未下降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流行病学
早期胃癌诊断率
VS
VS
• 2005年:15% • 1990:<10 % • 1975:< 5%
2005年70.0% 1990:43.4% 1975:20.9%
2005年55.0% 1990:43.0% 1975:28.1%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低于日本和韩国,应当加强早期诊断、治疗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 诊治共识意见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见
共识意见
国际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SSA)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MO)、肿瘤外科学会(ESSO)、肿 瘤放射学会(ESTRO)联合诊治随访指南 日本胃癌学会指南
国内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目前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酒等)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筛查—筛查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 萎缩性胃炎:PGⅠ≤70g/L且PGⅠ/PGⅡ≤3.0 ✓ 胃癌(国内):PGⅠ≤70g/L且PGⅠ/PGⅡ≤ 7.0
促胃液素-17(gastrin-17) ✓ 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 ✓ gastrin-17 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部G细胞数量 ✓ 与血清PG检测结合, gastrin-17 浓度检测可用于诊断胃窦 ( gastrin-17 ↓)或仅局限于胃体( gastrin-17 ↑)的萎缩 性胃炎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定义与术语
本共识意见所称的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
1. 早期胃癌:癌组织仅局限于胃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 移。微小胃癌:病灶最大径≤ 5mm,小胃癌:病灶最大径5-10mm
2. 胃癌前状态: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 癌前疾病:临床概念,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 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 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 癌前病变:病理学概念,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 ,即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筛查—筛查人群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1项和2-6项中任 一项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
1.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H.pylori感染者 4.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
、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
在有报警症状的人群中单独使用H.pylori“检测和治疗”策略漏检肿瘤的 风险大,故不推荐使用 结合我国内镜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普及率高、胃癌发病率高的现状,对 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建议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病理学
组织学类型(WHO分型)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 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 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以及少见类型或 特殊类型癌,其中管状腺癌 可进一步分成高分化、中分 化、低分化腺癌
浸润深度分类 1. 黏膜内癌(M-carcinoma) M1:上皮内癌和(或)黏膜内癌仅
浸润固有膜表层 M2:癌组织浸润固有膜中层 M3:癌组织浸润固有膜深层或黏膜
肌层 2. 粘膜下癌(SM carcinoma) SM1: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上1/3 SM2: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中1/3 SM3 :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下1/3
早期胃癌诊治共识意见
定义与术语
3. 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4. 整块切除:病灶在内镜下被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 5. 水平/垂直切缘阳性:内镜下切除的标本固定后每隔2 mm垂直切片。
阳性—本侧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称为水平切缘,基底切缘有肿瘤细胞 浸润则称为垂直切缘阳性 6. 完全切除:整块切除标本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