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学案全
三国演义说课导学案
三国演义说课导学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理解《三国演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三国演义》的封面和名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2. 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景象,介绍《三国演义》背后的历史背景。
【导读】3. 阅读故事开头的部分,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了解过《三国演义》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阅读理解】4.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第一回,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他是如何创作这部作品的?b. 《三国演义》以何种历史事件为背景展开故事?c.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d.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和性格如何?e. 《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故事核心是什么?【深入分析】5.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a. 选定的人物是谁?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什么角色?b. 研究这个人物的形象、性格、行为和话语,探究他的价值观和思想。
c. 分析这个人物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合作分享】6. 学生将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的主要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7. 教师总结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核心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教益。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导学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还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
《三国演义》 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学案《<三国演义>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策略、政治斗争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智慧,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品味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2、难点(1)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探究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的言行。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看法。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除了《三国演义》,还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作品。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矛盾。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3、作品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读者的喜爱。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也成为了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素材。
五、学习过程1、阅读原著(1)制定阅读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三国演义》的通读。
(2)阅读过程中,注意标记不理解的字词和语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解决。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2、利用影视视频材料,培养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空城计哭诸葛)2、课件。
四、指导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下,平时看长篇小说是采用什么方法看地?出示:阅读方法。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各说各的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
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简介诸葛亮。
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师: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
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三国演义学案全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 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 1 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1.独立阅读1—2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 )(朝代)。
桃园三结义是指( )( )( )在( )结拜为异性兄弟。
刘备字( ),以前靠( )为生。
张飞字( ),原以( )为生。
关羽字( )。
董卓说:“顺我者生,( )。
”看出董卓( )的性格。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
”看出曹操( )的性格。
( )鞭打督邮。
吕布骑的马是( )送的,叫( )。
吕布背叛的( ),投奔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2 课时学1.独立阅读27—37页。
第三回中作者时刻不忘在()中刻画人物,曹操、袁绍二人对关于是否上阵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二人对人才的不同态度:曹操();袁绍()。
这一章中()斩了华雄的头。
()、()、()三人在关前大战吕布。
第四回中王允把()献给了吕布,用()计,()计杀死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3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38—5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曹操因为()被杀,杀向徐州。
陶谦()让徐州及众人相劝,()方答应暂且做徐州太守,后来()趁张飞守城松懈之机,夺了徐州。
曹操请()到园中开怀畅饮,他认为英雄应该(),(),当今天下英雄只有()和()。
( )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为寻刘备,又()。
第()关斩了两将,第五关来到()。
《三国演义》第4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59—67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三英重聚在()地方。
关公的扛刀随从叫()。
关公收的义子名叫()。
赵云字(),原属于()的部将,后投奔()。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胜()的战争,交战双方是( )和(),最后战胜方是()。
()向曹操献计烧乌巢。
谋士程昱向曹操献了一计叫()。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0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
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彝陵之战……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结论:三笑三哭。
第一课 三国演义学案
第一课《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内容解析:一、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二、著名人物、故事:1、诸葛亮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智绝故事:隆中对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诗篇:《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关羽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义绝故事: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败走麦城3、曹操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奸绝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诗篇:《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二、价值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诞生于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笔下。
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同时,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三、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课程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
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语言知识积累;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学案8
1.答案:AE(A.最终使得孙权决计拒曹操的是周瑜。E.往来其间的是鲁肃。)
二、简答题
1.“群英会蒋干中计”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这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的足智多谋、豪放自信,蒋干的愚蠢浅薄又自作聪明,曹操的老谋深算但又暴躁多疑、刚愎自用都得以充分展现。
D.“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装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醒一“醉”,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权听瑜言,以剑赐瑜,封瑜为大都督,使其率兵抗曹。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东吴参谋阚泽献诈降书。二蔡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操对甘宁、黄盖之降持疑,蒋干愿往东吴探听虚实。庞统受周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后回东吴。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庞统告徐庶以脱身之计。操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槊作歌,刺死刘馥。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不以为意。周瑜见操军中黄旗被风吹折,正大喜,忽一阵风过,旗角于瑜脸上拂过,瑜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三国演义》学案12
E.消息传入汉中,惊动了汉中太守张鲁。张鲁想,曹操必定会侵犯汉中,不如自已先派兵占据西川。西川财富粮足,人口众多,地势险要,而且西川太守刘璋昏庸无能,可以先取西川,然后称王。
答案:BD(B.马腾没有请曹操饶命,而是骂不绝口。D.“抹书”之计是谋士贾诩提出的。)
二、简答题
1.请简述“黄忠智斩夏侯渊”的情节。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凌统奉权命欲败操锐气,与张辽斗不分胜负。孙权部将甘宁带一百人夜至操中军左冲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权深赞之。甘宁射中乐进面门,救出凌统,凌统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二处交兵,权伤亡甚大;双方讲和罢兵。崔谈因阻操为魏王而死。操从贾诩计,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操于邺郡筑魏王宫。左慈以妖术戏曹操。
参考:夏侯渊坚守定山不与黄忠交战,黄忠领军乘夜占领了对面的山顶。杜袭丢了山寨,夏侯渊恼而不听张郃劝阻,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黄忠在半山腰看见在山顶上的法正举起白旗,便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就举起红旗,黄忠一声令下,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连头带肩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
C.马超与许褚两员虎将互不服气,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搏斗。马超迟迟不能取胜,韩遂有意和谈。曹操乘机使用离间计,使马超对韩遂产生了疑心,进而两人又互相残杀起来。曹操乘机取胜,声威大震。
D.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之间的关系,想到了“抹书”之计。即曹操亲笔作书一封,单与韩遂,申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便马超知之。超必索书来看,必然猜疑,疑则必生乱。派谋士贾诩按计行事并取得了成功。
《三国演义》 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学案《<三国演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
3、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谋略运用以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4、学习《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包括语言特色、叙事技巧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难点(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政治斗争。
(2)探讨《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部经典的长篇历史小说。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民渴望出现英雄豪杰来拯救社会。
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蓝本,通过艺术加工,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安排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主阅读《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2、人物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诈等。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对所选人物的分析结果,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在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3、情节探讨(1)选取几个经典情节,如“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情节的精彩之处和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以及作者在情节设置上的巧妙构思。
4、战争与谋略(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几场重要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探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中所运用的谋略。
《三国演义》学案
怀仁七中九年级语文导学案《三国演义》编写人:穆秀娟审核人:焦雅静导入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品注释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赏析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清初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全词似怀古,似咏志。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苏轼《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作者简介罗贯中,明朝人(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罗贯中省祁县;一说山西省清徐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教案3篇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3篇《三国演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二.名著的影响: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
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五.鉴赏任务形象1.了解三绝是谁2.鉴赏曹操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
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欣赏关羽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交流1、了解诸葛亮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
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学案全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 1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2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朝代)。
桃园三结义是指()()()在()结拜为异性兄弟。
刘备字(),以前靠()为生。
张飞字(),原以()为生。
关羽字()。
董卓说:“顺我者生,()。
”看出董卓()的性格。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看出曹操()的性格。
()鞭打督邮。
吕布骑的马是()送的,叫()。
吕布背叛的(),投奔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2 课时学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27—37页。
我的收获第三回中作者时刻不忘在()中刻画人物,曹操、袁绍二人对关于是否上阵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二人对人才的不同态度:曹操();袁绍()。
这一章中()斩了华雄的头。
()、()、()三人在关前大战吕布。
第四回中王允把()献给了吕布,用()计,()计杀死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3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38—5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曹操因为()被杀,杀向徐州。
陶谦()让徐州及众人相劝,()方答应暂且做徐州太守,后来()趁张飞守城松懈之机,夺了徐州。
曹操请()到园中开怀畅饮,他认为英雄应该(),(),当今天下英雄只有()和()。
( )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为寻刘备,又()。
第()关斩了两将,第五关来到()。
《三国演义》第4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59—67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三英重聚在()地方。
关公的扛刀随从叫()。
关公收的义子名叫()。
赵云字(),原属于()的部将,后投奔()。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胜()的战争,交战双方是( )和(),最后战胜方是()。
《三国演义》学案
《三国演义》学案————————————————————————————————作者:————————————————————————————————日期:2课题《三国演义》37—42回学习目标1、了解重要回目的主要内容2、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重点1、简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2、简述“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情节。
难点1、简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2、简述“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情节。
学习内容及过程学习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学习札记重点内容简介:●第三十七回司马微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徐母见儿子来许都,大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孔明朋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帮其分析天下形势定下三分之计。
但亮不肯出山。
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甘宁射死黄祖,孙权弃江夏回江东. 刘表以荆州付刘备,刘备却之.刘琦为避母蔡夫人之害,请备出主意。
备安排他去见孔明。
孔明教刘琦屯兵江夏以避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窥新野,夏候惇不听徐庶之言,要擒刘备,诸葛亮.孔明教练新野民兵,关张二人不服气。
孔明为防止关张二人不停调遣向刘备讨要剑令。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篇1阅读指导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板书课题)活动一成语知多少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
(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3)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
《三国演义》 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学案《<三国演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和经典片段。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诈等。
(2)理解《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以及它们对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2、难点(1)探讨《三国演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品味《三国演义》的语言艺术,体会其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罗贯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当时社会动荡,民众渴望统一和安定。
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愿望。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阅读《三国演义》的梗概,了解故事的大致脉络。
(2)列出书中的主要人物,并简单描述他们的身份和特点。
2、人物分析(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如诸葛亮。
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如智慧、忠诚、谨慎等。
可以通过他在书中的言行举止、战略决策等方面来体现。
(2)比较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例如刘备和曹操。
刘备以仁德著称,善于笼络人心;曹操则被描绘为奸诈多疑,但也有雄才大略。
3、情节探讨(1)选取一个重要情节,如赤壁之战。
研究这场战役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它对三国局势的影响。
(2)分析情节中的谋略和战术运用,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的苦肉计等。
4、语言品味(1)摘抄书中的精彩语句,如描写战争场面、人物外貌或心理活动的句子。
(2)分析这些语句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的选择等。
5、主题探究(1)思考《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主题,如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歌颂等。
《三国演义》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结合相关信息,交流讨论对历史英雄的理解。
【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了解作品】一、简介: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才写成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讲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公元一八四年黄巾起义开始,到二八O年司马氏统一中国为止。
《三国演义》在描写近一百年的历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帝王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而且揭露了他们之间各种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激烈斗争。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
二、中心思想:《三国演义》在描写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全书贯穿了一个拥蜀反魏,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
认为蜀汉是正统的,曹魏是篡逆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反陈寿《三国志》的结构篇幅。
在《三国志》中,魏志最多,三十卷,蜀志最少,只有十五卷。
而在一二O回的《三国演义》中,其中一O四回讲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汉。
《三国演义》学案1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3.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参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四名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部将华雄斩杀,诸侯惊恐。关羽主动请战。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则教酾热酒一杯,为之壮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众将只听外面鼓声震天,正欲探听,关羽已掷华雄首级于中军地上,其酒尚温。
4.简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参考: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连斗十余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把马一拍,舞动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依然不能战胜吕布。刘备掣双股剑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刘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5、张飞怒鞭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马,径入馆驿,直奔后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急喝张飞住手。后又到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铙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分别表现了张飞嫉恶如仇、勇猛粗暴和刘备忠厚善良、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
《三国演义》 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学案《<三国演义>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2、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其对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的作用。
4、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
5、探讨《三国演义》所传达的历史观、价值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诈等。
(2)理解重要情节的发展和其背后的意义,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3)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烘托等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动中的运用。
2、难点(1)对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斗争进行梳理和理解。
(2)探究小说中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3)体会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创作处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的时期。
当时,民众渴望有英雄人物能够拯救天下,结束战乱。
这种社会心理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土壤。
3、文学地位《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学习过程1、阅读指导(1)建议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重要的人物情节和精彩的描写部分进行精读,仔细品味语言和人物形象;对于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可以略读,以把握故事的整体脉络。
(2)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疑问和对人物、情节的分析。
2、人物分析(1)刘备形象特点:以仁德著称,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他心怀兴复汉室的大志,始终以仁义为立身之本。
相关情节:三顾茅庐,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品质;携民渡江,体现了他的仁德爱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 1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2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朝代)。
桃园三结义是指()()()在()结拜为异性兄弟。
刘备字(),以前靠()为生。
张飞字(),原以()为生。
关羽字()。
董卓说:“顺我者生,()。
”看出董卓()的性格。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看出曹操()的性格。
()鞭打督邮。
吕布骑的马是()送的,叫()。
吕布背叛的(),投奔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2 课时学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27—37页。
我的收获第三回中作者时刻不忘在()中刻画人物,曹操、袁绍二人对关于是否上阵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二人对人才的不同态度:曹操();袁绍()。
这一章中()斩了华雄的头。
()、()、()三人在关前大战吕布。
第四回中王允把()献给了吕布,用()计,()计杀死了董卓。
《三国演义》第 3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38—5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曹操因为()被杀,杀向徐州。
陶谦()让徐州及众人相劝,()方答应暂且做徐州太守,后来()趁张飞守城松懈之机,夺了徐州。
曹操请()到园中开怀畅饮,他认为英雄应该(),(),当今天下英雄只有()和()。
( )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为寻刘备,又()。
第()关斩了两将,第五关来到()。
《三国演义》第4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59—67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三英重聚在()地方。
关公的扛刀随从叫()。
关公收的义子名叫()。
赵云字(),原属于()的部将,后投奔()。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胜()的战争,交战双方是( )和(),最后战胜方是()。
()向曹操献计烧乌巢。
谋士程昱向曹操献了一计叫()。
《三国演义》第5课时学案1.独立阅读68—86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一日,()与()正饮酒。
忽然有人报告说张武、陈孙在()造反。
刘备自请领兵去讨伐,带着()、()、()只一仗就杀了张武和陈孙。
蔡氏对()怀恨在心。
找来弟弟蔡瑁设法杀他。
()告诉他蔡瑁想杀他,后来侥幸逃脱。
刘备与关公、张飞三次来到()拜见诸葛亮。
诸葛亮说:“天府之国刘璋愚弱,刘备是()信义(),天下归心。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 6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87—106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单骑()次闯入曹军,救回()、()。
有诗赞说:“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
”( )在长坂桥上高声大喝,吓得曹军大将夏侯杰( ),( );曹操也( ),( )。
( )舌战群儒。
“群儒”指的是( )的谋士们。
他们被( )驳得满面羞愧,无言以对。
诸葛亮看到孙权碧眼紫髯,仪表堂堂,认为此人相貌非常,( ),( )。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 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7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 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07—129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蒋干中了( )的计。
蒋干中计后,回曹营,劝说曹操杀掉了( )、( )两个将领。
庞统字( ),号( )。
他向鲁肃献计,可用( )火烧曹军。
苦肉计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和( )。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借的( )的箭。
看出诸葛亮( )。
“( ),只欠东风。
”是( )说的。
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赤壁之战,刘备和()联合,战胜了()。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8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30—140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第十五回重点描写了()的故事。
关公虽立下军令状,却最终放走了走投无路的()。
能让我们感受到关公()的高尚品格。
本回中也是()一生中最狼狈、最落魄的时刻。
用计巧得()后,刘备为拓展地盘,带领众将夺下()等四郡。
四战中重点介绍的是()。
详细描写了()、()大战的激烈场景。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9 课时学案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41—151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诸葛亮()气周瑜,周瑜箭疮迸裂,他仰天长叹,连叫数声:“(),()!”而亡,终年()岁。
“狂士也,用之何益!”,“狂士”指的是(),道号(),与()话不投机,到荆州投奔()。
()得知父亲马腾被害,率领西凉大军直逼许都,杀的曹操(),奋力逃命。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0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53—162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3.乐于尝试自我检测。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汉宁太守是()。
巴郡的守将是()。
孔明吩咐关羽镇守()(城市),请关羽谨记八个字分别为:()()。
()和()在葭萌关前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
最后孔明用计降了()。
()取了西川后,孙权派()去索要荆州。
()向孙权献计,请关云长赴会,伺机谋害。
关云长单刀赴会胁迫()作为人质,使得()和()未敢动手。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1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63—179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⑴关羽死后,()数日不吃草,表现出()。
⑵()和()在火光中大战()回合。
()打败了(),拿下瓦口关。
⑶“织席小儿,安敢如此!我誓灭之!”这句话是()说的。
⑷刘备称(),王世子(),许靖为(),法正为(),军师是(),五虎大将分别是()、张飞、( ) 、()、黄忠。
⑸关云长败走(),文中()这件事,表现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2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82—200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曹操头疼不可忍,请名医()医治,又怀疑害他,将其()。
曹操死后,汉献帝被迫让位,由()当了皇帝,国号(),移都()。
张飞得知()被害,( ),血湿衣襟,酗酒暴虐,被()暗害。
刘备为给()、()报仇,誓死伐(),最终被困,病死()。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3课时学案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201—21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刘备死后,太子( )继承蜀国皇位。
司马懿献计曹操令五路大军攻打西川,分别是( ) 、( )、( )、( )( )、( )。
诸葛亮派( )出使东吴讲和,从此( )、( )通好,共同伐( )。
在攻打蛮王( )的战役中,诸葛亮令( )为参军。
诸葛亮 ( )次擒住孟获。
第( )次是孟获的手下将他交给诸葛亮的。
从这个故事中看出诸葛亮( )的计谋和孟获( )的性格特点。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 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 《三国演义》第 14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163—179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2.我很棒。
⑴诸葛亮用( )对付司马懿。
后人称赞诸葛亮,,说:“( )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三尺胜雄师。
⑵赵云连斩()将。
他们是()、()、()、()、(),英勇不减当年。
⑶汉建兴四年夏五月,魏帝曹丕生病,临危之际把儿子()托付给()、()、()。
⑷孔明用计让()投降了蜀军。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5 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独立阅读236—248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我的收获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我现在拥有了超强的自学能力!2.我很棒。
“真将军也”是()对()的赞扬。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请求自贬丞相之职,看出诸葛亮()、()。
周鲂割下自己的()以表忠心,诱骗曹休进入(),被陆逊打败。
+诸葛亮奉召回朝,为防备司马懿追击,采用了()的办法迷惑他。
“好书伴成长”语文学科第二本教材学案设计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三国演义》第16课时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阅读249—254页。
2.找出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并能主动查阅字典。
1.我会认。
瞧,这是我独立认识的生字、生词,还能注音呢!诸葛亮出祁山,以()、()为先锋。
诸葛亮将自己所写兵书传给了()。
“(),殷勤受托孤。
”这句诗赞扬了()。
诸葛亮死后,大将( )要谋反,被()所除。
以后由()统领蜀国兵权。
()辅佐曹芳即位,掌握了魏国的兵权。
乐不思蜀的典故说的是蜀国后主()。
最终,三国归(),()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