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合集下载

十三 文学风格

十三  文学风格
风格”一般指人的作风、 气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习 惯化了的行为特点。
在文学活动中,“风 格”一般指作家在作品 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
个性。
文学风格包括时代风 格、民族风格、地域风 格和流派风格等内容。 而作家作品的 风格是 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
二、关于风格的不同的观点 1 、语言修辞说(风格是独 特的言语形式)
3、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 对题材的挖掘、主题的提炼 和体裁的选择 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社会的、 伦理的、美学的属性或意义 会影响作品的风格 体裁对风格影响 更为直 接。
(二)客观方面
1、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的 日常个性
日常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心理性 格、气质情性、秉赋才能、处世态 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既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又来自 后天环境中的习得,只有在日常个 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才 能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布封的“风格即人”。 “风格即人”是指作家的创 作个性。 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 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 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 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 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 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 “文”不是指的“所言之 物”,而是指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作者性格的自然流露, 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 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 风度。
二、风格的形成
(一)主观方面 1、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 的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潜在于作家的 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 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 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创 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2、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的 世界观和审美追求: 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而言, 其创作个性已为作家的世界 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凝结 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 其世界观和审美追求决定着 风格的形成。

第13章 文学风格

第13章 文学风格
4
二是将作家的“性”,大致分为 “四性”:才、气、习、学,据此形 成每个作家的不同个性:“才有庸俊, 气有刚柔,习有雅郑,学有浅深”。 三是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次探 讨了作品的体貌与作者个性的关系, 提出了“各师其心,其异如面”的个 性说。意思是说:各人按各人的心性 进行创作,作品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 风格。这和各人的面貌彼此不同是一 样的道理。 这样一来,作家的性情,也就决定 了作品的体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 千变万化的风格特征。
14
风格的定义
什么是文学风格呢? 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 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换句话说,也就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 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 能够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个性。
有四个要点:
一是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二是有机整体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是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四是审美享受是风格持久的审美效应。 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7
唐代司空图(837—908),32岁 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黄巢起义 时隐居中条山,朱温代唐,召为礼 部尚书,不就。后唐末帝李侃被杀, 绝食而死,时年72岁。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也叫《诗品》, 共二十四品,为别于钟嵘《诗品》, 称《二十四诗品》,有“韵味说”。
(4)风格理论的现代意义: “文如其人”、“风格即 人”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都极具个人风格。 文化昆仑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文 如其人”一出,把文学风格的现代意义推 向了极致,此是后话。
9
1753年,法国学者布封(1707-1788) 因为36册的巨著〈自然史〉的出版, 被授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在隆重的 授予仪式上,布封发表了著名演讲---〈论风格〉,提出了 “风格即人” 主张,一时坊间争相仿效,并在文坛 著名,影响深远。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第13章文学风格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答: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观点的正确理解:(1)中国文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阐释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

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2)外国学者对“风格与内容”的理解歌德看到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

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是对“文如其人”较全面的理解。

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3.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1)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2)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概念: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

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

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

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

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

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认 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扬雄《法言·问神》: “心画心声” 曹丕《典论· 论文》:“文以气为主”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 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法 国 布封)(人:创作个性)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言 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的载体。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风格特色也总会通
过语言呈现出来。在形式的各要素中,语言对于表 现作家的风格有着突出的意义,它体现着作家的思 维特点和精神个性,也最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 活动。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所构成的 语言风格,如鲁迅的凝重精深、郭沫若的华丽奔放、 老舍的幽默灵活等。(如王蒙)
——(明)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P281)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①体裁是风格的基础,不同的体裁要求与之相应的风格。体裁与风格的关 系也十分密切。(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早就有对文体风格的探讨,例如,曹 丕《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 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如诗歌的抒情风格、小说的叙事风 格。悲剧表现崇高的风格、喜剧表现幽默的风格、正剧表现严肃庄重的风 格等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十三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十三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十三章元代散曲051 元散曲的创作情况和基本特点(★★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今乐府”,元曲中的散曲,或者称作清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属于俗文学。

2.创作及分期: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完备的元散曲总集。

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这是散曲兴盛时期。

后期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创作倾向趋于雅正典丽。

2.风格: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

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则以张可久为魁。

前期是以豪放为主流,但是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到了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

后期即使以疏放豪宕著称的作家如贯云石等人,他们的作品也与前期豪放派不同,带有江南文学传统的妩媚色彩。

3.散曲的形式:散曲的形式有小令、套数(散套)和带过曲。

4.散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用口语白话写成,直白地表露作者的内心感受或生活体验与追求。

一泻而下,一览无余,靠风趣、讽刺取胜。

但又不乏文采,常常熔铸诗(包括词)语入曲,周德卿《中原音韵》概括其特点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052 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1.关汉卿作品数量和风格:关汉卿在杂剧和散曲创作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散曲豪爽而带老辣,富有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世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常表现出诙谐的个性。

语言以质朴为主,但也活泼灵动,豪放风趣。

写男女恋情的作品,则尖新流丽。

2.关汉卿散曲的内容:①写男女恋情的,多写离别与相思。

如〔南吕〕《四块玉》[别情]、〔双调〕《大德歌》[夏]。

②写闲适情怀的作品,闲适中其实都深寓着激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如〔南吕〕《四块玉》[闲适]。

③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是他的自画像式自赞自嘲的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不仅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的名篇。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本节概述:关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可见,风格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复杂的概念,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

知识点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知识点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文论家一般持这种观点。

比如扬雄的“心声心话”说,曹丕的“文气”说等。

知识点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主要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统一性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这方面代表有刘勰和黑格尔的理论。

知识点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本节概述:在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

具体来说,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一、内容提要].关于风格的概念(1)“风格”一词源于希腊,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或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

我国魏晋时期刘勰最先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写出专论风格的(体性)篇,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

风格一词在西方有着修辞、笔调、文风、文体多种相近的含义;我国则存在着一义多词的情形。

在文学活动中,风格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2)对于风格本质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偏于形式方面的理解;一种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

钱钟书认为文格不等于人格,不能一味以文观人。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的“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

布封认为,风格“仅仅是作者放在他的思想里的层次和调度”,与作品表现的对象无关,“风格却就是本人”,即作家的创作个性。

“风格即人”论者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因素,比较忽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

歌德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既肯定了文学风格的“精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又肯定了风格的客观属性,认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表现自己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和方式。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

风格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3)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语言、体裁、意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是作品风格的外在表现。

(4)风格与创作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
德莱顿
‚思想外衣说‛ 诗人的想象的幸运之一即在于 ‚辩论术,或以适当的意义的和 富丽堂皇的辞藻给那思想穿起衣 服或装饰它的技巧。

福楼拜:形式是思想的血肉, 正如思想是生命的灵魂一 样。 巴依:风格是已决定的意义 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扬雄 ‚心画心声‛ 曹丕‚文以气为主‛ 《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 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 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此即为花间词与豪放派之风格区别。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style(风格 ),本意为刀笔, 喻为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 特殊方式。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 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言 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语体



规范语体:抒情、叙述、对话三种基本形式。 抒情语体多有凝练而有韵律的语言,充满情感富于 想象的形象、跳跃的结构和突出的修辞手段,表现 对情感的体验多半用诗歌体裁。 叙述语体多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的文体中广泛 使用。以叙述的语言,从特定角度加以完整的叙述。 对话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多为舞台演出而作。
作家的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
自由语体。 薛雪《一瓢诗话》:诗有品格之体、体格之 格。体格,一定之章程;品格,自然之高迈。 品高虽被绿蓑青笠,如立万仞之峰,俯视一 切;品低则拖绅缙笏,趋红走尘,适足以夸 耀乡间而已。所以品格之格与体格之格,不 可同日而语。

独漉篇

唐· 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 深行人没。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 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 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罗帏舒卷, 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雄剑挂壁, 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 鹏抟九天。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 嵇康《广陵散》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 忽忽,土木形骸 ---刘义庆《世说新语》

民族文化

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空多是个二十多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 房都盖在了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 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 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可以用来开 采地下的金子——《百年孤独》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
外 化
日常个性 ——————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艺术人格) 形式化 ( 艺术独创性)
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布丰:风格即人。 黑格尔: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 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 的人格的一些特点。 案:共同点为精神个性的差异是文学风格形 成的重要方面。
地域文化

塞外与江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 ——《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朦胧。 开襟擢寒水,解带临清风。 ——《游沈道士馆》
四组八种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内容和形式的比例:简约和繁丰 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刚健和柔婉 话里辞藻的多少:平淡和绚烂 检点功夫的多少:谨严和疏放
童庆炳



简洁——丰赡、平淡——绚丽 刚健——柔婉、稳洒——谨严 雄浑——隽永、典雅——荒诞 清明——朦胧、庄重——幽默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繁分法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 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 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 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 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 飘逸、旷达、流动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 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 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 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阮 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 深心密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 呈现的 特色 《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以模经为式者,自如典雅之懿;效骚 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体本身及 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创作个性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个性与 人格。 日常个性指的是心理性格、气质性情、处世 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人格则是在 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 价值和道德品质等。创作风格并非人尽有之, 他是在创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案: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而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 廪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 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 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 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 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 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 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 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谢榛:《四溟诗话》
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 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 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立精神上 的接近。 ----高尔斯华绥

李白诗歌:遣词造句方面,富于奇特的想象, 超常的夸张,高度的虚拟;语言节奏上奔泻 急骤,迸发突进,气势磅礴。(豪放) 杜甫诗歌:遣词造句上侧重精细写实,鲜明 的对比,紧密的结构;语言节奏韵律上回旋 舒缓,跌宕顿挫,凝重深沉。(沉郁)

二、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文学语言组织层次) 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使用的 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代码,而经过作家之 手在作品中使用过的语言是活的言语,已经 是编码或超码的结果,换言之,中性的语言 素材经过编码后,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 有感情色调,从而体现风格特征。 不同作家喜欢使用某些词语以及频率的疏密 会各不同。


扬雄认为诗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 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观点。 钱钟书认为人格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仅仅是以文观人,因 为文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文不一的现 象。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指的是作品的格调,是作者本性 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气人的创作个 性和风度。布封的‚风格即人‛也是这个意思,即作家的创作 个性。他们重视风格形成的内在主观因素,找到了风格形成的 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 认为风格必须奠基在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 性上面。马克思说得更明白,并且用了辩证的方法。他说真理 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事物的特 征。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当做 是作家的权力,另一方面有明确表示同时也须尊重客观规律。 这才是完整的理解。
风格说到底是主体与对象的契合,文学风格 具有真理占有我的客观属性,同时又具有精 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 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通 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 特征
第三来自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西方 中国古代丰富的风格理论 简分发:刚、柔 繁分发:《文心雕龙》——四组八体 《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类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 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 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 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 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 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 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 形状举以殊焉。 ——姚鼐:《复鲁絜非书》
风格
歌德:‚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 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 境界。‛ 风格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而非模仿 可成,所以读者往往拼接作品的语言特色就 可以辨别出作者,把握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

鲁迅:文白贯通,严峻犀利,幽 默含蓄,凝炼精警、洒脱自如 老舍:善于提炼,明白如话,诙 谐生动。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创作个性区别于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 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 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 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 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 的有机组成部分。 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 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 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