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学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3条规定:遭遇不可 抗拒的自然灾害,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 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免 予承担赔偿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 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 体
富运渔业公司清除污染并赔偿损失,富运渔 业公司以这种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 成的为由加以拒绝。 问:富运渔业公司与李某之间的环境法律关 系是否成立?富运渔业公司的拒赔理由是否 成立?
相关法条链接:
《环境保护法》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 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 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 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 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是指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又称权利义务主 体。
(一)主体的种类 国家、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 从环境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划分,还可将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主体分为管理主体和受控主体两类。
(二)主体的特征 第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广 泛性。 第二,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机关是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之。 第三,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具有对应性。
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规定 :孙某将租借 张某的房子于2004年10月1日前出卖给李某, 李某支付人民币12万元。李某明知该房屋属于 张某,仍于2004年9月将房款交给孙某。张某 得知消息后,将孙、李二人告至法院。法院审 理后确认孙、李两被告侵权成立,宣布其购房 合同无效,并向张某支付赔偿金3000元。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 ①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都与开发、利用、 保护、治理环境资源有关 ②权利义务既是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中的主体双方联结起来的纽带,又是把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即人 与环境资源联贯起来的纽带。 ③各种主体的权利义务既不均衡,也不对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重点
选择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B.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正确答案)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D. 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的比较研究下列哪项原则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A.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正确答案)B.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C. 先污染后治理原则D.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哪个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A.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B.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C.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正确答案)D.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下列哪项制度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确答案)B. 环境监测制度C.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D.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对环境保护负有统一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生态环境部(正确答案)C.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D. 国家海洋局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法律责任的形式?A. 环境行政责任B. 环境民事责任C. 环境刑事责任D. 环境道德责任(正确答案)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什么?A. 罚款B. 检举和控告(正确答案)C. 拘留D. 起诉在环境资源法学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发展速度的最大化B.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正确答案)C. 环境保护的绝对优先D. 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先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A. 《环境保护法》B. 《大气污染防治法》C. 《水污染防治法》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确答案)。
环境资源法相关书籍
环境资源法相关书籍
环境资源法是指关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它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本与环境资源法相关的书籍,供读者参考。
1.《环境资源法学》
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明清主编,是一本系统介绍环境资源法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书中涵盖了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理、制度设计、实践案例等内容,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环境资源法学教材。
2.《环境资源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该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介绍环境资源法律适用问题的专著。
书中对环境资源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适用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理解环境资源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环境资源法律实务》
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卫东主编,是一本介绍环境资源法律实务的专著。
书中以实际案例为主要分析对象,介绍了环境资源法律实践中的问题、难点和解决方法,适合律师、法官、环保人员等从业者参考。
4.《国际环境资源法》
该书由世界法律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介绍国际环境资源法的专著。
书中系统介绍了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机制、实践案例等内容,对于了解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环境资源法的学习和实践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上几本相关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资源法的相关内容和实践应用。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概述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是研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环境资源定义环境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为人类社会所需、依赖和利用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生物等。
包括大气、水域、土地、森林、动植物等各种自然要素。
重要性环境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支撑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用与保护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的发展历程起源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
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逐渐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破坏性。
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内容,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例如,1987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减少大气中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的主要内容环境权益保护环境权益是人们在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
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环境管理与监督环境管理与监督是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环境评估、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内容,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责任与赔偿当环境资源受到破坏或污染时,责任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自然环境的某个要素,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破坏或者降低了环境效能,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环境中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和能量,从而使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产生不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总论一、概念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特征(一)科学技术性:是指环境资源法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环境资源法既反映社会规律,也反映自然、生态规律的特征。
(二)综合性:是指环境资源法的保护对象、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的多样性特征。
(三)公益性:是指环境资源法通过调整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所实现的保护社会整体的环境公益的特征。
(四)国际共同性:是指不同国家在环境资源法的原则、制度设计、调整方法、手段和措施上相互交流和借鉴的特征。
三、调整对象(一)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在对环境资源进行监督管理活动过程中,与有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所发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关系:是指勘探、开采、储运和使用环境资源过程中,有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三)环境资源保护与改善关系:是指因环境资源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改良,在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四)环境资源污染防治关系:是指环境资源主体在预防和治理污染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关系主体:是指依法享有环境资源权利,承担环境资源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国家和国家机关、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然人。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导论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资源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一)两种不同理解将环境与资源并列解释将环境作为资源的定义解释(二)环境资源的概念本书中,环境资源法上的环境与环境资源的概念含义相同。
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二、环境资源的分类1、按物质与人类的关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按自然要素的不同: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按环境范围的不同: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种类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不同的标准环境问题可分成:1、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局部环境问题阶段:原始人类时期、农牧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涵义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二)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
第3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 生态人的内涵和要点 ▪ 生态人模式的形成,是对传统法律人
的类型的扩充 ▪ “生态人”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
主体,是新的环境道德、生态伦理和 环境资源法律、生态法学可持续发展 的希望
《环境资源法教程》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学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 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 本教材将有关法律调整人与自 然关系的各种观点,即有关环 境资源法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 系、又调整和环境资源有关的 人与人的关系的各种观点,称 为环境资源法学的调整论,简 称为调整论。
《环境资源法教程》(第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 调整论是将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将环境法 学与其他法律学科联系起来、区别开来的理论 。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 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 一 级学科: 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环境资源法教程》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 2007年3月,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体委员会议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增列为法学学科 核心课程之一。
Characteristics of ERL subject
《环境资源法教程》
ERL subject is an Independent branch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
环境法学的基本特征:
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
第二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原告不服,于是将案件上诉至联邦第六巡回法院。巡回法院的 法官认为,是否豁免被告遵守该法案,只有国会或内政部才能 做出决定,而地方法院在其判决中做出了这种决定,滥用了其 自由裁量权,有违三权分立原则,因而判令联邦地方法院永久 禁止大坝继续完工,“除非国会通过适当立法豁免泰利库大坝 遵循《美国濒危物种法》,或者蜗牛镖从濒危物种名单上取消 或有新的关键栖息地生存”,否则《美国濒危物种法》不允许 进行利益衡平,必须将保护生物多样性性置于绝对优先地位。 这次又轮到被告不服。1997年4月18日,初审被告田纳西流域 管理局将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要求撤销上诉法院的判决。 初审原告希尔等人申请法庭在诉讼期间发出裁定,暂停大坝的 修建,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结果。最高法院于同年6月15日做 出了终审判决,9位大法官以6:3的优势支持了希尔等人的诉 求,首席大法官沃伦· 伯格(Warren Burger)代表法庭出具了法 庭意见书,宣布了两项决定:一是《濒危物种法》能够禁止大 坝的修建,尽管大坝在该法通过之前以及在蜗牛镖列入濒危物 种名单之前就已动工,也尽管国会在动工后每一年都会拨款; 二是停工禁令是最合适的救济手段。因此,最高法院裁定维持 联邦第六巡回法院的判决。从此,小鱼儿在田纳西河里过着快 乐的生活,它们身边则是那座耗资一亿多美元的废弃大坝作为 永远的见证。
范式:把形成某种科学特色的基本观点成为科学 的范式 旧范式:人类解放论—以人类自由而不是以“与 自然共存”为中心。
新的范式
强调热爱大自然,爱护公共产品,保护下 一代,强调合作、最低生活水准及计划经 济,强调环境保护优先于就业和增长。
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方法
以生态方法为主的综合分析法
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 生态化 唯物辩证法 利益分析法 经济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资源法学概念:环境本身就是资源,环境所包含的生态功能和自净功能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是人类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天然环境和自然环境(物质与人类活动)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自然要素)聚落、区域、地理、地质、宇宙环境(环境的范围)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1、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3、环境资源的特殊性:社会性和科学性、多层次性和效力的多元性、违法责任具有多种形式。
4、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①含义:环境权利的享受着和环境义务的承担者。
②分类:管理主体与受制主体(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2)、内容:环境资源法当事人的权力义务关系。
(3)、客体①含义:环境资源法主体的权力和义务所能实际作用的事务。
②种类:环境资源、环境行为5、环境资源的价值目标:公平、自由、平等、安全、效益和秩序。
6、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换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7、可持续发展内涵:尊重、实现和维护自然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特征:公平性(本代人的公平和代际间的公平);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共同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需求性。
8、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1)、源头控制、全程控制原则①源头控制原则:是指在采用技术、工艺、原材料替代、管理、教育等各种方法,在污染没有产生或形成之前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
②全程控制原则:对有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行为,从行为的计划、实施直到行为的后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贯彻: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之中;制定专门法律;采用经济手段(2)、受益者负担原则: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的环境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的环境的责任。
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资源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学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环境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法律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环境资源法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引言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对环境资源法学的定义、发展背景以及学科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同时,还可以简要阐述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教学大纲的编写目的和意义。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在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可以介绍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包括环境资源法学的定义、环境资源的概念以及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环境资源法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三、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可以对环境资源法律体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包括环境资源法的分类、环境资源法的层级结构以及各类环境资源法的内容和特点等。
通过对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资源法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
四、环境资源法律实践在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可以对环境资源法律实践进行探讨。
这包括环境资源法律实践的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律实践的方法和环境资源法律实践的案例等。
通过对环境资源法律实践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资源法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途径。
五、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热点在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第五部分,可以对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热点进行介绍。
这包括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新兴方向等。
通过对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热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资源法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进行说明。
这包括环境资源法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评估方式等。
通过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环境资源法学的知识。
环境资源法学重点
环境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
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种类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不同的标准环境问题可分成:
1、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工具性价值:是环境资源法为实现其目的性价值(法的理想)应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共性价值。
第二节、环境资源法的目的
□三、中国环境资源法的目的缺陷
目的一元论和目的二元论
我国采用的是目的二元论,即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值得追求的。环境法不仅应该保护环境,维护人体的健康,亦应促进经济的发展。
实践中,往往出现经济优先的选择,对环境保护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一)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
(二)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特点是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
第二节、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是指环境资源法主体根据环境资源法的规定,在参加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资源法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 环境:《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无过错责任: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排污收费制度: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4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下进行清洁产品的生产。
5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异议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体术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是(C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定义。
D环境与自然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C )A 物B 精神财富C 物和行为D 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 1945年宪法规定B 1975年宪法C 1978宪法D 1982年宪法。
4.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 排污许可制度。
5.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 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 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
环境资源法学教学设计
环境资源法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环保意识、资源利用责任感和法律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备以下目标:1.理解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国内外环境资源法学的相关知识和法律体系;3.能够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环境资源法律案例问题;4.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资源法学基础1.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含义、概念和原则;2.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3.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学中的法律关系1.土地使用权和生态保护的关系;2.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3.资源利用管理和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学中的案例分析1.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2.探讨解决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环境资源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案例分析教学借助案例分析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达到巩固理论、加强实践的目的。
3.研讨式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环境资源法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考核1.期中测验:占30%的成绩;2.期末考试:占70%的成绩;3.平时考核:参加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完成作业等。
五、教学总结本课程从环境资源法学的基础概念及法律框架入手,深入探讨环境法律事务处理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通过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及应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达到培养法律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环境保护 环境法与环境法学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与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3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诸如 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语言环境、投资环境等。
科学技术性。环境法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 为依据,规定大量超出一般生活常识的科学技术性内容。
社会性。环境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整 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而这个社会的范围也不以行政区划甚 至国家为界限。
国际关联性。一国的环境法在法律措施选择、技术标准、 保护强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环境法保持同步。国际间大 量使用国际条约规定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国际义务。这与 环境的整体性有关。
• 蔡守秋:《调整论-环境资源法学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徐祥民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徐祥民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 王灿发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2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 “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除了发展这个总概念之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 一个是需要 另一个是限制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1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第二节 环境法与环境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4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环境法学必须以自然科
环 学的科学结论为依据。
境
法
学 环境法学与其他社会科
与 学间存在各种关系
其
他
环境法学与法学其他学
学
科具有共兴衰的关系
科
的
关 系
环境法学与相关法学学 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上有
重合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环境科学 生态科学等
哲学、伦理学等 环境哲学、环境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环境资源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书目
• 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金瑞林,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述评》,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年版 •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
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9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防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
乡居民生活中造成的污染,防治
2.
污染防治
生物制品进出口以及生物技术使
环
用所造成的生物污染
境 保 环境破坏的预防 护 与修复
的
防止大中型建设工程、资源 开发、城镇和工业区建设等 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并对 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
伦理学
分享共同的基本法学知识、 原理、价值观念等
本 要 素
环境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根 据自己观察或思考的需要而赋予它或大或 小的内涵和外延 。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5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二、 环境问题
环境。事故、雾霾等引发的思考,生态安全。 环境污染。 资源破坏。 生态失衡。 环境退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类活 动及其影响超出环境的极限边界所致。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3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二、环境法学
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环境法。包括: 环境法的理论。环境法的变革、实施和发展等 的理论、学说、观点、意识等。 环境法的制度。环境法律体系,具体法律制度、 法律原则等。 环境法的实践。研究环境法的实践,关心环境 法的实施及其结果,这是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所决 定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被学者们普遍接受的环 境概念。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4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对环境的一般理解
环
一是环绕,或静态上的一定中心的周
境
围。环境的环绕含义决定了它是一个可以
的
因中心的不同而有不同指向的词汇。
两
二是情况或条件。环境的情况和条件
个
含义决定了它可以因人们注意的条件或情
基
况的不同而表达不同的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6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不明显。
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大规模 的开发,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也使人类 陷入了环境苦难的深渊。
人类
影响
低
环境 的能
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频繁发生的公害事
主 要 资源保护 内
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保护也以资源 保护为重要内容,包括土地资源、 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
容
业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生物多样性 保护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保护物种、生态系统、生境、 遗传资源等 。包括就地保护和 移地保护
10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3.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法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法?
环境法是关于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自然资 源,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资源破坏和其他环境侵害的法。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12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环境法的特点
综合性。环境法这个法律部门综合调整多种领域,综合 运用多种调整手段应对多种环境问题这种特性。
件和环境破坏使环境问题真正变成了问
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是因为它
高
已经构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我们只能在苦海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中做解脱的努力 7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由环境问题引起的。从起点上来 看,没有环境问题就没有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是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而实施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8
第一章 环境法总论
1.环境保护的概念
概念的提出 环境保护的对象
保护环境的措施和行为
1972年《人类环境 宣言》 ,各国实践
开放的自然环境和 人工环境
主动作为,自我克制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 政手段、法律手段
环境保护是指为了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妥善
处理人类对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