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毕生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的发展可分为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第一,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二,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P2】2.研究对象: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研究由出生到老死这一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P3】3.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P8】4.霍尔是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

【P10】5. 荣格开始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前半生(向外)和后半生(向内)分期的观点。

认为到了40岁左右可能会出现“中年危机”。

8.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陈鹤琴。

【P16】9.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1962)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P19】第二章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弗洛伊德(图2-1)1896年提出了一整套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

其人格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

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

【P27】2.心理地形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更强调意识活动。

发现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创见。

意识(conscious)即自觉,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能量活动部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是心理能量活动的深层部分,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意识。

前意识可以被回忆起来,属于意识的一部分。

【P27】3.人格结构说: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研究年龄特征范围的两个部分:认知过程,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发展心理学概念:(广义)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四、年龄特征的研究: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本质特征;相对稳定性;复杂性五、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188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六、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二、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口唇期初期(0—6月)快感来自嘴唇与舌吸吮和吞咽活动,口唇期晚期(6月—1岁)来自牙齿、牙床和腭部等咬和吞嚼等活动。

肛门期(1—3岁),肛门期初期快感来自粪便排出,后期来自粪便控制。

前生殖器期(3—6岁),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

潜伏期(6—12岁),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

青春期(12—20岁),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只追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能力、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

三、埃里克森阶段划分和特点:四、华生发展心理学理论: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五、斯金纳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强化—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应用,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六、班杜拉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全)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全)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全)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发展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

辅导习题共计298题,其中单项选择219题,多项选择7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96题。

第一节概述 (181)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8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习题1)。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习题220):①心理的种系发展;②心理的种族发展;③个体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习题2,0412-3-75)。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0511-2-51)。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习题221):①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②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③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④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⑤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习题4)。

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习题5)。

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青春发育期(习题6)。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习题7)。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和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习题223):①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②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③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④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从人脑重量的发展来看,出生第()年增长最快。

A、一B、二C、三D、四答案: A2.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最有利的是与()交往。

A、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B、能力差不多的同伴C、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D、能力比自己强的大人答案: C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动作B、感觉C、知觉D、意志答案: B4.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答案: C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答案: B6.以下几种情感中,不属于幼儿基本的高级情感的为( )。

A、理智感B、道德感C、责任感D、美感答案: C二、 多选题7.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 、童年期B 、婴儿晚期C 、幼儿期D 、婴儿早期答案: C8.个体第一逆反期主要反抗的对象是其( )。

A 、父母B 、同学C 、朋友D 、老师答案: A1.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 、整合B 、同化C 、顺应D 、平衡答案: B C2.对幼儿的“自我中心”,正确的说法包括( )。

A 、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B 、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C 、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D 、一个人比较自私答案: B C3.动作、形象、语词的关系在儿童思维中的变化便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A 、理性逻辑思维B 、直觉行动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D 、 抽向逻辑思维答案: B C D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

A 、上下原则B 、头尾原则C 、近远原则D 、大小原则答案: B C D5.婴儿1岁以前的记忆包括( )。

A 、情绪记忆B 、动作记忆C、表象记忆D、词语记忆答案: A B6.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1.发展理论:复习主要的发展理论,例如:-约翰·鲍德温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知识、思维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

-爱伦·萨夫特·佛格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通过社会互动来发展社会技能和情感认知。

-爱德华·斯普兰格勒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的发展和成长,从婴儿期到老年期。

2.儿童发展:复习有关儿童认知、社会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概念,如:-认知发展:复习儿童如何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社会发展:复习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儿童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情绪发展:复习儿童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的发展,以及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青少年发展:复习青少年在身体、认知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点,包括:-青春期身体发展:复习青春期期间体重、身高、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展的变化。

-认知发展:复习青少年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及他们如何开始独立思考和形成个人身份。

-社会发展:复习青少年如何建立自我认同、与同伴建立关系,并逐渐独立于家庭。

4.成年期发展:复习成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复习成年期身体的健康问题和变化,以及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认知发展:复习成年期人的思维变化,包括他们如何处理信息、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社会发展:复习成年期的人在工作、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发展,以及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5.老年期发展:复习老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身体发展:复习老年期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变化,以及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功能独立。

-认知发展:复习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并学习如何保持大脑健康和锻炼认知能力。

-社会发展:复习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家庭角色和退休生活方面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第二篇章《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1)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优点:①可以同时研究大样本,因而被试代表性比较强,所得结果的概括性比较好;②时效性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研究结果,能够避免被试流失对研究的造成影响;③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④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节省时间和经费,而且易于实施;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和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不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④可能存在同辈效应(组群效应或世代效应):是指在横断设计中将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造成的差异当作是年龄增长引起的发展变化;(2)纵向设计:是指对同一个人或同一年龄组的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系统的、定期连续的观察研究的方法;优点:①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系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质变量变的规律;②有利于确定因果关系,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缺点:①比较耗费时间、经费和人力;②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差;③因重复测量,可能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④可能存在跨代效应:是指在纵向设计中,目标群体位于某一特殊的年代,该年代的显著特征对群体产生了特定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⑤耗时比较长,容易造成被试的流失,同时可能会出现测量时间效应(重大历史事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3)聚合交叉设计:是指在纵向研究的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排除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能从发展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优点:①既可以排除组群效应,也可以不断补充被试,避免被试流失对研究的影响;②耗时比典型的纵向设计短;③通过比较同时代出生但先后参加的实验的被试,可了解是否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④可以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进行研究;缺点:聚合交叉设计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群体还需进一步验证;(4)双生子设计:是指以同卵双生子或异卵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研究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似和差异,进而揭示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方法;(5)微观发生学设计:是指在短时间内反复呈现一个诱发刺激,并观测个体发生变化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红点子实验P206(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所组成。

)阿姆斯特丹借用了盖洛普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认的“红点子”方法。

在婴儿毫无觉察地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①如果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婴儿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②如果特别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红点或者能找到鼻尖上的红点→婴儿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有了清楚地认识。

刘易斯重复阿姆斯特丹的“红点子”方法。

15个月,婴儿才出现直接触摸自己鼻子上红点的行为→15个月是婴儿客体我发展的转折点。

幼儿期幼儿期指3-6/7岁。

通常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

又称学前期。

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但是,将注意力长时间稳定下来很艰难。

儿童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到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2.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P214儿童的脑电图变化表明,儿童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217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反映,反映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②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结合,不是简单社会生活的翻版。

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

即可以充分想象,又真实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

③是儿童主动参与、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目的分:创造性、教学、活动性)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P222(语言发展)言语发展上,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

发展心理学期末总结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期末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策略理解至少三个原因关于学习儿童发展1.描述(describing)发展的特点:2.解释(explaining)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成熟,学习3.优化(optimizing)发展解释在儿童发展中的四个发展主题1.Active/Passive :Are children curious, active creatures who largely determine how agents of societytreat them? Or, are they passive souls on whom society fixes its stamp?2.Continuity/Discontinuity:有无变态发育3.Holistic Nature of Development:不仅局限于一个地方4.Nature/Nurture :How do nature and nurture work together to shape development?认识并举个相关设计的例子如果通过研究,研究者只能指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共变关系(Covariation relationship),而无法获知二者的作用方向,那么这种研究揭示出的就是具有相关关系的规律。

被试:4-6岁儿童•2(年龄)*3(自己,他人,厉害人视角)被试间设计•因变量:毅力•测量方法:让儿童做一个需要注意力但是很无聊的任务。

主试首先告诉被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你尽可能努力完成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测量儿童实际工作的时长,作为毅力的测量指标。

认识并说明实验设计的重要部分如果通过研究,研究者可以清楚地指出何种事物是因,何种事物是果,那么这种研究揭示出的就是具有因果关系的规律。

实验是可操纵性的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Participants are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rough an unbiased procedure so that members of the groups are not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实验组控制组(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确保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无关因素在每一种实验条件下是相等。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史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特征;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二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4、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2)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故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5、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6、发展心理学诞生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2)力比多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2)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或游戏期、游戏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3、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一是三种非习得性的研究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二是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4、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5、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6、维果茨基的心理学发展观(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在人类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在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1、新生儿反射的种类有哪些?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游泳反射,莫罗反射,抓握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行走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2、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托马斯和切斯依据婴儿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2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得了“客体永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自我中心性”的认知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自我中心性”,出现“观点采择”,获得思维上的“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具有了抽象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技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关键期概念的提出对教育实践有着直接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应当承认,儿童的某些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有较佳的时期的,这表现为某个时期的发展曲线陡然上升。

5、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岁~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这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4岁~7岁)。

获得自主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死亡)。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历史(3个阶段代表人物贡献)(1)阶段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等人奠定了儿童心理学的思想基础2.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传记法&日记法进化论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3.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创始人观察自己的孩子0-3岁,1882年《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反对白板说研究方法:系统观察&儿童传记研究对象:0-3岁的儿童(2) 阶段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1.霍尔将儿童心理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至青春期1904年《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1922年《衰老:人的后半生》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2.精神分析学派率先研究人的一生(荣格与弗洛伊德)荣格的贡献(1)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人在40前半生向外后半生向内(2)中年危机:压抑、呆滞、紧迫感(3)论述老年心理(3)阶段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1.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1930年《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2.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取代“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死亡实验自然实验:从众实验(二)观察法实验室观察:儿童依恋行为观察自然观察:儿童游戏规则发展(三)调查法1、问卷法缺点:回收率、对被试文化水平有要求、被试隐瞒2、访谈法内涵: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流收集资料的方法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量化。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及其优缺点(1)纵向研究设计普莱尔课题设计:2010级心理班大学期间心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优点:能够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被试流失反复测量时间冗长(2)横断研究设计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者某几个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全国各省市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调查与对比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缺点:缺乏系统连贯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复杂生命之初1.母亲自身的条件对胎儿的影响(影响胎儿的因素)(1)母亲的体重(2)母亲的身高(3)母亲的孕史(4)母亲的营养a调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孕妇营养缺乏,死婴现象多b过瘦母亲的孩子早产儿与低体重儿偏多c早夭的婴儿调查:营养不良d母亲营养不良:婴儿智力偏低(5)母亲的年龄(6)Rh因素(Rh阳性的红血球能与抗Rh抗体凝集成块)母亲:Rh阴性父亲和孩子:Rh阳性(孩子的阳性血液通过胎儿循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7) 母亲的精神压力担心与焦虑夫妻关系紧张生理问题:矮小、瘦弱、身体体抗力差心理问题:神经质(8)极端情绪(9)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能持续多久(10)母亲所处的环境化学物质:新房与流产辐射:铅中毒与儿童多动症高空飞行:怀孕最后三个月不应当乘坐飞机进行高空飞行”高原母亲“与”海平面母亲“:胎盘”高原婴儿“与”海平面婴儿“:肺2.生命分期婴儿幼儿小学儿童中学生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婴儿期1.身体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儿期2.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单侧化: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认为,人类大脑的右半球和左半球分别处理不同的信息种类,其中左半球主要负责认知活动,如读、说及所拥有的信息加工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Developmental)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大纲内容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 横断设计1.2 纵向设计1.3 聚合交叉设计1.4 双生子设计2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1 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2.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2.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2.4 生态系统理论3 生理发展3.1 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3.2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3.3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4 认知发展4.1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4.2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4.3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4.4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4.5 认知老化5 语言获得5.1 婴幼儿言语发展5.2 童年期言语发展6 社会性发展6.1 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6.2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6.3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6.4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7 性别发展7.1 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7.2 性别角色的获得8 道德发展8.1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8.2 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二、知识框架1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1 横断设计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者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目前,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是采用横断研究方法。

1.1.1优点是能够短时间内找到同一年龄或者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

1.1.2 缺点是时间上无系统,比较粗糙,因而不能全面反映问题,难以得出个体心理的连续变化过程和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它不能获得全面、本质的理论。

1.2 纵向设计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故也叫做追踪研究。

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首先采用了纵向研究的系统观察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观察。

并编成了《儿童心理》一书。

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间内反复观测和测量同一组的个体,它可以得到关于同一些个体前后一贯的材料,了解其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1.2.1 优点可以系统的、详细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过程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最全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最全整理

*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

比如,9.11事件对当代美国人的影响请你举一个同辈效应的例子同辈效应是怎样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准备?例如,与网络出现之前的那一代相比,网络使用成为习惯的这一辈有些什么优势和不足?*重要问题1连续变化与阶段性变2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

从历史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遗传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两者比率的差异是能力由遗传决定的证明。

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

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也属于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评价: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相同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似性得出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

(二)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华生(J. B. Watson):S-R公式“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斯金钠(B. F. Skinner )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三)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绝对性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四)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皮亚杰(J. Piaget)瓦龙(H. Wallon)3. 关键期与敏感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理学复习资料发⼼复习资料⼀、名词解析:1、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直⾄衰⽼的⽣命全程中⼼⾥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之,是研究毕⽣⼼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个体⼼理的年龄特征:是⼼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3、程序教学:有⼀系列的原则,如⼩步⼦呈现信息、及时知道结果、学⽣主动参加学习等,这些教学进程中的耐⼼、促进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及时反馈的速度,⼏乎是⼀般教师所不能及的。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榜样)所表现的⾏为及其结果⽽引进的学习,他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为直接进⾏⼲预。

6、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成功和被赞扬的⾏为,就会增强产⽣同样⾏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这种⾏为的倾向。

7、⾃我强化:⾏为达到⾃⼰设定的标准时,以⾃⼰能⽀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的⾏为的过程。

⾃我强化依存于⾃我评价的标准。

8、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S←→R双向关系——S→AT→R: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引起的反应。

T指结构)。

9、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0、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得到迁移或概括。

同化数变图式不变,顺应质变图式变。

11、代群效应:指由于个体出⽣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景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12、胎⼉:从受孕到从⼦宫娩出前的⼩⼉。

13、巴宾斯基反射:指胎⼉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这个反射知道出⽣后6个⽉才消失。

14、感觉:是⼈脑对直接作⽤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带有普遍性)、典型(具有代表性)或本质(表示有一定的性质)的特征。

纵向研究:研究者对同一个人在其生命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反复的观察或测量。

研究跨越的时间可以是相对比较短的(几个月到几年),也可以是非常长的(十几年,甚至是整个一生)。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聚合交叉研究:在几个月或几年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一种设计。

二、问答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是什么?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内容:①有关心理发展的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②关于个体发展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任务:描述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提出使发展最优化的方法2、对心理发展的本质的认识涉及哪些基本理论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否一致?有哪些争论?你有什么看法?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不一致。

3、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谁?对于儿童心理学的产生起怎样的作用?普莱尔,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4、系列交叉研究有哪些优点?分析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它使我们能够通过比较生干不同年份的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来决定同辈效应是否存在。

它使我们能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进行横断比较和追踪比较。

序列设计比标准的追踪设计更为效,在花费时间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横断研究:优点:可以反应不同年龄组的相似性与差异;用时短,经济;没有被损耗或重复测量带来的问题缺点:无法确定年龄效应;掩蔽了个体差异;同辈效应可能会带来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1、阐述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1)婴儿期:是思维的发生发展的阶段,婴儿并不是具备简单的感知运动反射,其知觉的整合、表征及其关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面的内隐知识的迅速发展。

(2)幼儿期: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3)小学儿童: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10到11岁。

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思维过程发展的不平衡性。

(4)青少年时期:少年期:初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青年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

(5)成年期: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成年早期的后期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2、阐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采用两难故事的研究方法)(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避免惩罚获得利益而服从权威规定的准则。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来决定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看重有无满足需要的公利性价值。

(2)习俗水平(10—15岁)儿童为得到表扬、奖赏或为社会秩序的稳定而遵循规则。

此水平社会规则内化。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附和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

判断好坏根据行为的动机。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但把规范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3)后习俗水平(16岁之后)其推理依据不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联系。

外在的道德标准已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命令。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好的动机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

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3、阐述并评价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的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对立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

解决-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未解决-人格不健全。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基本信任感的形成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此阶段婴儿需要人照顾,是否得到满足影响基本信任感的形成。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孩子掌握大量的技能,儿童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冲突,父母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同时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帮助形成自控品质。

(3)主动对内疚(3-5岁):儿童的活动范围扩大,好奇、好问。

成人对儿童的活动要求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扬,儿童获得主动性;过分限制主动行为,会产生内疚、胆怯的品质。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习成为主要的活动,父母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发展孩子的勤奋品质(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考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时间有早晚,分为三种类型:①过早形成不成熟的自我同一性:②混乱的自我同一性:③实现了的自我同一性。

(6)亲密对孤独(20-24)发展具有爱的能力和会工作的人,形成同一性后迎来成年时代,要和他人建立友爱的关系,形成亲密感(7)繁殖对停滞(25-65岁)人生的中年期。

一个人顺利地通过了同一性时期,那他就会把这些传给下一代,担负社会任务、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

这一阶段不能发展繁殖感的人,其特征是停滞和人际关系贫乏。

(8)满足对绝望(65岁之后)前七个阶段都顺利渡过,产生满足感,对人生没有做什么的人,这时候常常回忆以往的事情和对人生的绝望。

评价:埃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度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能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个维度的,每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4、阐述并评价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及图式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此阶段分为:①反射练习期②习惯动作时期③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④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⑤“尝试错误期”⑥表象思维开始阶段⑵前运算阶段: (2——7岁):儿童的思维出现符号性的特点,有着直觉性的,非逻辑的、自我中心等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早起的信号功能:表象符号和语言符号②自我中心③感知的局限性⑶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符号性和逻辑性是主要特点:克服了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

⑷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儿童能够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与他们的自身经验无关。

简评:⑴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⑵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⑶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⑷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⑸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4、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情绪情感方面: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情感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其中,初中生情绪与其它心理活动发展一样,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高中生情绪情感趋于成熟、稳定。

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热情有余,理智不足。

总的特点如下:(1)、情绪情感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

(2)、情绪极易波动,存在偏执性。

(3)、内隐性与表现性共存。

(4)、情感体验敏锐。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感十分强烈、敏感。

伴随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恋爱情感的需求。

(5)、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相当的发展。

人格方面:5、分析影响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1)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具遗传性,孕妇的情緒也会影响胎儿未來的人格特质。

(2)內分泌系統会影响人格的表現,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

2.成熟:(1)一般康狀況:健康狀況越好人格越正向。

(2)年齡:婴幼儿期人人格萌芽期,儿童期为稳定期。

(3)智力:智力高者,适应力佳,人格越正向。

(4)气质:与亲子互动、社会行为、认知学习及适应力都明显相关。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人的发展就越多受自我意识的调节。

反之,受社会外因制约。

(2)个人朝什么方向发展,首先决定于个人如何评价自己,并比较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差异。

(3)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对自己的性格、心理特点就比较清楚,知道自己要发扬什么有利的,抑制什么不利的。

(4)个人的发展,还决定于自我调控的能力,以及对自己个人发展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

6、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有哪几种类型?⑴横断研究设计⑵纵向研究设计⑶聚合交叉设计⑷跨文化研究⑸微观发生学设计7、阐述言语获得理论(先天、模仿等)(1)强调后天的语言获得理论:①斯金纳代表的“强化说”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的决定性的影响。

主张语言的形成、获得与行为一样,是通过联想的原则,经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斯金纳提出用S-R技术鼓励儿童言语发展三种方式:a、回声反应b、对婴儿的请求作出言语的反应c 、操作性应答.②以阿尔波特、班杜拉等为代表的"模仿说"主张婴儿语言的获得是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的。

语言模仿不一定即时表现,它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选择性。

强调给儿童提供好的语言环境。

(2)强调先天的语言获得理论:以乔姆斯基的“先天论”提出假设人类不同的语言存在一种基本的形式——普遍语法,同时人类习得语言的时间和方式也存在普遍性。

提出转化生成理论:人类具有先天的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装置,即“语言获得装置”(LAD)。

外界提供原始的语言材料,语言装置对之进行加工,获得语言中的句法规则,转换生成内在的语法体系。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为代表的“社会相互作用论”,对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进行研究,强调遗传因素(智力)、语言环境(亲子关系、内外向)8、试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