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广角—数形结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数形结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数形结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形结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其中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的“数形结合”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用图形来表示数字,以及通过图形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学会用图形来表示数字,并且能够通过图形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用图形来表示数字。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以及一些图形和数字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超市的商品打折,让学生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展示如何用图形来表示数字,以及如何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3.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图形的组合,用图形来表示数字,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图形来表示数字8,并尝试解决一些与数字8相关的数学问题。

答案: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数字8,或者用两个圆圈来表示数字8。

解决与数字8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8+8=16,88=0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数形结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用图形来表示数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是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 数数并用图形表示出所数的数量3. 初步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教学准备:1. 示范图形卡片、木块、码垛木、圆环等2. 黑板、彩色粉笔、写字板、彩色笔3. 数学故事书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清晰并生动的讲述数学故事,学生也可以选择在课前家长为他们讲述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学?Step 2 展示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础图形卡片。

展示卡片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描画出图形的边界线,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认识不同的图形特征。

Step 3 感性认识教师通过观察教室中的环境,如格子地毯、学生椅子的形状等,让学生感性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图形的存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Step 4 认识图形数量教师通过让学生使用木块、码垛木以及圆环等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不同图形的数量。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彩色粉笔对上述教具进行标注以帮助学生记忆。

Step 5 数学游戏教师出示若干图形卡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卡片组成图形。

教师也可以将滑板搬运车、穿珠子等其他数学游戏引入到数形结合的教学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6 学习周长和面积教师通过利用黑板和数字卡片来示范周长和面积的求解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在黑板和写字板上解决周长和面积的问题。

Step 7 综合活动教师出示几幅不同形状的房子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木块、码垛木等教具搭建图中的房子,并计算每幢房子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结束通过本次数形结合的教学,学生对基本的图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初步学习到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应该充分展示热情和耐心,让学生平稳的、刺激的和充满兴趣的感受到学习形状和数量的愉悦。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数形结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中的数学和几何概念,提高对
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和几何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资源:课本、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老师通过课件或板书的形式,讲解化学中的数学和几何概念,如计算化学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分子的体积等。

2. 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和几何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化学与数学和几
何的关联性。

三、示范(15分钟)
1. 老师给学生举例化学实验,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和几何计算,解决化学问题。

2. 老师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化学问题。

五、总结(5分钟)
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提供帮助。

作业布置:老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
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辅助问题的解决。

内容将包括对线性方程、不等式以及比例问题的图形表示,以及如何通过图形来推导和验证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画图、标注、分析等,并能将图形与数学表达式相互转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数量关系与图形的对应: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为图形,并从图形中提取数学信息。

2. 图形的准确绘制与解读:学生应能准确绘制各种数学图形,并能从图形中读取相应的数学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数形结合问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数形结合的步骤和关键点,包括图形的绘制方法、数学信息的标注以及从图形中提取数学结论的技巧。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形结合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教案: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背景数形结合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数形结合的概念及意义。

2. 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3.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例如,讲解一个几何问题,通过画图来直观地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

2. 讲解数形结合的概念:数形结合是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

3. 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1)图形表示法:通过画图来表示数量关系,例如,用线段表示距离、用饼图表示比例等。

(2)方程表示法:通过列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例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3)函数表示法:通过函数关系式来表示数量关系,例如,用一次函数表示两点之间的斜率关系。

4. 应用实例: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画图来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或者通过列方程、函数关系式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多画图、多分析。

2. 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形思想结合教案

初中数形思想结合教案

初中数形思想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和作用;2.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和作用;2.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问题和案例;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 提问:有没有同学尝试过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学中的“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图形来直观地表示数量关系和几何形状,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 讲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高解题效率。

3. 示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答;2.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完成练习;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决;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法和技巧;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数形结合思想教案

数形结合思想教案

数形结合思想教案金浪中学 吴洪海 2010年5月14日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3.掌握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并能熟练运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 提出问题你能解决吗?对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若a >0,b <0,c <0,则下面关于这个函数与x 轴的交点情况正确的是( )A 、只有一个交点B 、有两个,都在x 轴的正半轴C 、有两个,都在x 轴的负半轴D 、一个在x 轴的正半轴,一个在x 轴的负半轴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 a b +-=_________.(二)、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2、 (08聊城)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例3、已知︱x-1︱+︱2+x ︱=3,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1 (B)-2≤x ≤1 (C )x ﹤-2或x >1 (D )x ≤-2或x ≥1(三)、在方程函数中的应用例4、方程 的正根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x 2=x 2x -2+例5、 已知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关于x的方程a x 2+bx+c -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k>3B .k=3C .k<3D .无法确定例6、 (08安徽)如图为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 bc<0 ②方程a x 2+bx+c=0的根是x 1=-1,x 2=3 ③a +b+c>0 ④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挑战自我: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C(1,0),直线y=x+m 与抛物线交于点A ,B,其中A(3,4), B 点在y 轴上。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主题:数学与数形结合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常见数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解决各类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数学与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1. 基础数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数形结合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数形,引导学生思考数形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第二步:学习数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 讲解常见数形(如矩形、三角形、圆等)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练习相关计算题目,巩固学生对数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步: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1. 介绍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综合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检验他们的数形结合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数形结合的应用领域,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2. 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工具:
1. 黑板和彩色粉笔;
2. 教科书和练习册;
3. 数学工具箱。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数形结合大班教案

数学数形结合大班教案

数学数形结合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数学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数学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引入:向学生介绍数学数形结合的概念,并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该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学习数学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a. 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几何图形相结合,通过对图形进行数学运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b. 数学数形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运用数学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a. 示例一:平面图形的图案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图案,图案中要用到所选图形的数量和形状。

-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运用数学数形结合的。

b. 示例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给每个小组一些相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要求测量其边长。

- 要求学生利用所测量的边长计算出每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并进行比较。

- 让学生讨论实际场景中如何用到体积计算,并举例说明。

c. 示例三:几何图形的相似性判断- 给学生一些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要求他们判断哪些图形是相似的。

-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来进行判断。

- 让学生思考相似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4.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创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将数学数形结合的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形结合》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形结合》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形结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形结合》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数形结合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意义。

2.难点: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数形结合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意义,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的实施方案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的实施方案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教案的实施方案与反思【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形结合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大班阶段,如何设计一份既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够寓教于乐的数形结合教学教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大班数形结合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反思,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1 确定教学内容:数与图形的认知。

1.2 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的能力。

1.3 提高教学效果:将教材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选择:通过教材中的数形结合案例,让幼儿了解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2.2 教学方法选择: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设计】3.1 游戏环节:以数形结合的游戏开始引导,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3.2 活动设计:设计各种与数形结合相关的活动,如拼图、摆弄假日装饰品等。

3.3 教学讲解:结合游戏和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幼儿逐步了解数与图形的关系。

【四、课堂实施过程】4.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4.2 引导思考:通过贴近幼儿的问题引导,让他们思考并给予正确引导。

4.3 知识巩固:通过游戏和活动,巩固幼儿对数形结合的认知。

【五、课后反思与总结】5.1 教学反思:查漏补缺,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并及时跟进完善。

5.2 整体总结:总结本次数形结合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数形结合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在实施教案时,要兼顾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使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数形结合教学是幼儿园大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需要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课堂实施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教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教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成长发展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中“数形结合教学”的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

在幼儿园的大班阶段,我们如何将数学与形态大玩结合,如何利用各种形态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学概念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数形结合教学的基本概念“数形结合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各种形状或者几何图形来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形态图形的表现形式与数学概念、技能和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二、数形结合教学的优势1.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使用形态图形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因而对于数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准确。

2. 加深数学概念认识。

通过形态图形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从而更加直观和具体地了解数学的知识点,提高数学的认知水平。

3. 提高思维能力。

形态图形教学不仅能够回答"什么"、"为什么"、"怎样"的问题,更是提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例如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等,从而获得跳出传统思维范围,具备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三、数形结合教学的实践案例1. 形状的认知与计数通过各种形态图形的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形状对象,特别是发现和计算有多少个相同形状对象。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正方形,老师可以利用天花板石膏板上的正方形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的形态及其运算公式,通过手把手的引导孩子们练习拼凑,利用计数进行检验。

2. 形状与图形的组合运用人们的思维可以摆脱简单的图案,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窮大的。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教案标题: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形结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数与形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1-10的数字。

2. 形状认知: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3. 数形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让幼儿理解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有相应数量的图形。

2. 形状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的卡片。

3. 游戏道具:如积木、磁贴、彩色纸等,用于进行数形结合的游戏活动。

4. 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投影仪等,用于展示数字和形状的图片。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形状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数字认知:教师逐个展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念出数字并数一数卡片上的图形数量。

3. 形状认知:教师逐个展示形状卡片,让幼儿观察形状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4. 数形结合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游戏道具。

教师提问,例如:“请找出5个红色的圆形。

”,让幼儿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找出符合要求的游戏道具并放在一起。

5. 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数与形的结合规律,例如:“数字5对应的是5个图形。

”、“红色的圆形对应数字5。

”等等。

6.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教室或户外环境中寻找并记录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将所观察到的形状与数字进行结合。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正确找到符合要求的游戏道具以及是否能正确说出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数形结合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数字和形状的难度,拓展幼儿的数形结合能力。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游戏活动,如让幼儿根据给定的数字和形状,自由组合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等。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数形结合思想解零点中的相关参数问题执 教:周 平 高三(20)班 2016年4月19日第四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函数图像的变换; 2.图像法讨论方程根的个数。

过程和方法:精讲多练,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分段函数图像的作法(变换); 2. 参数临界值的确定。

难点:参数临界值及范围的确定三、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知识复习】(1)平移变换①水平平移:函数()()0>±=a a x f y 的图像,可由函数)(x f y =的图像按 的原则得到。

②竖直平移:函数()()0>±=b b x f y 的图像,可由函数)(x f y =的图像按 的原则得到。

(2)对称变换①)(x f y =与)(x f y -=的图像关于 对称。

②)(x f y =与)(x f y -=的图像关于 对称。

③)(x f y =与()x f y --=的图像关于 对称。

(3)翻折变换 ①得到)(x f y =的图像 . ②得到)(x f y =的图像 .(4)伸缩变换①()()0y af x a =>的图像,可将()y f x =图像上每点的纵坐标伸(a >1时)缩(a <1时)到原来的a 倍②()()0y f ax a =>的图像,可将()y f x =图像上每点的横坐标伸(a <1时)缩(a >1时)到原来的1a.【方法初探】已知函数()()kx x g x x f =-=,2,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取值范围是 。

归纳:定式-定形-定界-定解【自主探究】例:已知函数()254f x x x =++,若方程()f x a x =恰有4个互异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探究: 定式1: 定式2:【原形再现】(2014天津)已知函数()23f x x x =+,R x ∈.若方程()01=--x a x f 恰有4个互异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高中数形结合的教案模板

高中数形结合的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或者将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或者将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形结合的例子,如坐标系中的直线、圆等。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即“数”与“形”相互转化,相互补充。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形结合的实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函数图像等。

3. 分析数形结合的方法,如利用坐标系进行数形转化,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1)将下列函数的图像转化为方程:y = 2x - 1(2)将下列方程的图像转化为函数:x^2 + y^2 = 1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以下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1)一元二次方程x^2 - 5x + 6 = 0的图像是什么?(2)函数y = -x^2 + 4x - 3的图像是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或者将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教案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教案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教案引言: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学的抽象概念与几何图形相结合,通过观察图形的属性、关系和变化来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概念介绍)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数学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概念引入:1.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特点和规律。

3. 解释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即通过图形观察、探索和实践来理解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学习活动设计)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活动设计的示例:1. 拼积木活动:给学生分发一些积木,并组织他们根据积木的形状和数量构建不同的图形。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形状和数量之间的联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图形拼图:给学生提供一些几何图形的拼图,让他们完成拼图的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属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图形变换: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形,并引导他们通过平移、旋转和镜像等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和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中的变换概念,并发现变换对于图形的影响。

第三部分:巩固与拓展(课堂练习和延伸活动)在完成学习活动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和延伸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练习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题,例如填空、选择题或解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探究任务: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数形结合思想问题,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将学生的解决思路进行总结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教案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教案

初中化学数形结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在化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化学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图形绘制,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学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 化学图形的绘制:学会运用图形表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 数形结合在化学中的应用:以具体实例展示数形结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化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实验,让学生收集数据,学会运用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化学图形的绘制:以具体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学会绘制反应曲线、溶解度曲线等图形。

4. 数形结合在化学中的应用: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化学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数形结合的化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形结合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图形绘制技巧和数形结合的应用。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数形结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程总结:让学生撰写课程总结,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图形绘制技巧,并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案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懂得将数与行结合起来;2、将抽象的数用图形表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在计数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数与形的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与行的结合以及在计数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的利用: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形结合的方法(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计数问题。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大家以前学习过分数那现在老师有几个图形大家来用分数帮老师解释一下好不?红球用分数表示为()红球用分数表示为( )红球用分数表示为( )为什么都是三个红球但是他们却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找学生回答一下分数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数形结合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例1:有1张伍圆币,4张贰圆币,8张壹圆币,问有几种方法拿出8元钱?点拨:列举取8元的情况如下:于是有7种方法取出8元钱 答:共有7种取法。

练习1:现在1分、2分和5分的硬币各4枚,用其中的一些硬币支付2角3分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法?伍圆币(张) 1 1 0 0 0 0 0贰圆币(张) 1 0 4 3 2 1 0 壹圆币(张) 1 3 0 2 4 6 81、分类枚举:分类枚举中要遵循有序的原则计数,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2:从甲地到乙地有火车、汽车、轮船三种交通工具,一天中有火车6班,汽车5辆,轮船4班,问: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共有几种不同的乘坐法?点拨:因为每一种乘坐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我们只要将甲地到乙地的乘火车。

汽车、轮船的每一类中的乘坐法数相加即可解答:6+5+4=15(种)。

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教案

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教案

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学会运用数形结合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形结合的概念及意义。

2.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3. 学生实践操作,运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数形结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数形结合的概念、意义及应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形结合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形结合的应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象变换,能迅速作出给定的函数图象;2.让学生了解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方程、不等式、含参问题的讨论;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学难点】1.各种图象变换之间的区别及灵活应用;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例题设置】例1(平移易错点剖析),例2、4(函数作图),例3(找中心),例5(图象法解不等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的图象. ⑴ 正比例函数 kx y =,)0,(≠∈k R k ⑵ 反比例函数ky =, )0,(≠∈k R k☆ 其图象是以原点为中心,以直线y x =和y x =-为对称轴的双曲线.⑶ 一次函数 b kx y +=,)0,(≠∈k R k⑷ 一元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y⑸ 指数函数 ,0x y a a =>且1≠a (特征线:1=x )⑹ 对数函数 0,log >=a x y a 且1≠a (特征线:1=y ) ⑺ 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周期π2=T ⑻ 余弦函数 x y cos =,R x ∈,周期π2=T⑼ 正切函数),2(,tan Z k k x x y ∈+≠=ππ 周期π=T☆一个小结论:在区间)2,0(π上恒有x x x sin tan >>(证明文科留至《三角函数》一节再给出,理科用导数证明如下)证明:① 记()tan f x x x =-,则21()10cos f x x '=->在)2,0(π上恒成立,故()f x 在)2,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f x f >=,即当(0,)2x π∈时,恒有tan x x >② 记()sin g x x x =-,则()1cos 0g x x '=->在)2,0(π上恒成立,故()g x 在)2,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g x g >=,即当(0,)2x π∈时,恒有sin x x >综上所述,在区间)2,0(π上恒有x x x sin tan >>⑽ 椭圆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22=+b x a y⑾ 双曲线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22=-bx a y⑿ 抛物线px y 22=)0(>p ;px y 22-= )0(>p ; py x 22=)0(>p ;py x 22-= )0(>p .★注意:1.牢记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图象是进行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也是提高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速度的关键.2.理解各种曲线图象的较为精确的画法,这在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涉及两个图象之间关系时,才不至于造成误解. 二、图象的初等变换 A 、平移变换1.要作出函数)(a 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左)0(>a 或向右)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2.要作出函数h 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上)0(>h 或向下)0(<h 平移||h 个单位即可. 〖例1〗sin(2)3y x π=-的图象可由sin 2y x =的图象经过如何变换得到?误解:将sin 2y x =的图象往右平移3π个单位可得到sin(2)3y x π=-的图象 ★点评:该种解法是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解法,造成这个错误的主因还是对变换规则理解不透,规则中强调的是将x 换成x a +.而必须将sin 2y x =中的x 换成6x π-才会得到sin(2)3y x π=-,故应是将sin 2y x =的图象往右平移6π个单位可得到sin(2)3y x π=-的图象.B 、局部对称变换 3.要作函数)||(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在y 轴左侧的图象擦掉,再将)(x f y =在y 轴右侧的图象作关于y 轴对称,并保留()y f x =在y 轴右边部分即可得到. 4.要作函数|)(|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x 轴下方的部分沿着x 轴对折到x 轴上方,去掉原x 轴下方部分,并保留()y f x =的x 轴上方部分即可得到.★点评:① 区别这两种变换的一种方法――)||(x f y =为偶函数,故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x f y =的函数值非负,故在x 下方无图象.② 作函数)||(x f y =与|)(|x f y =的图象亦可用零点分区间法将其化为分段函数形式再进行作图.如:||2y x =+③ 并不是所有含绝对值的函数图象均可用这两种变换作出,如:||y x x =-,此时只能将其化为分段函数:0020x y x x ≥⎧=⎨-<⎩,再作出其图象.C 、整体对称变换5.要作)(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以y 轴为对折线进行翻转即可得到. 6.要作函数)(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以x 轴为对折线进行翻转即可得到.7.要作函数()y f 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作关于原点对称即可得到. 8.要作函数1()y f 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作关于直线y x =对称即可得到. ★点评:)(x f y -=与)(x f y =比较:若y 值一样,则x 值相反,故)(x f y -=与)(x f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其它同理可知.D 、伸缩变换 9.要作函数)(ax f y =)0(>a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1(>a 或伸长...)10(<<a 为.原来的a1(纵坐标不变)即可(若0<a ,还得同时进行关于y 轴的翻转变换.)10.要作函数)(x Af y =)0(>A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1(>A 或缩短...)10(<<A 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即可(若0A <,还要再进行关于x 轴的翻转变换).★点评:伸缩变换叙述时一定要注意用辞,注意“缩短”与“缩短为”的区别. E 、按向量平移11.若将函数按向量(,)a m n =平移,则可依据向量图象将平移转化为:先向左(0m <)或向右(0m >)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0n >)再向下(0n <)平移||n 个单位.如按向量)1,2(=a 平移可转化为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热身训练〗1.函数2(1)2y x =++的图象按(1,2)a =--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答案:2(2)y x =+)解析:即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 2.利用函数图象变换,快速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⑴ 131x y +=- ⑵ lg()y x =--⑶ ||tan x y = ⑷ |tan |x y =⑸2.0⑹ 0.2|log |y x =⑺ 2sin 2y x = ⑻1cos 22x y =〖例2〗 利用函数图象变换,快速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⑴ 2|23|y x x =--⑵ 3||22--=x x y⑶ |1|31x y +=+解:|1||1|||31333xx x x y y y y ++=+←=←=←=步骤①处,可能会出现与例1类似的错误:由23x y +=变为23x y --=⑷ 231x y --=-法一:22211131()1()()333x x x x y y y --++=-=-←=←= 法二:223133x x x y y y -----=-←=←= 法三:22231333x x x xy y y y -----=-←=←−−=←=①〖课后练习〗 ⑴ 2sin(3)4y x π=-法一:2sin(3)sin(3)sin3sin 44y x y x y x y x ππ=-←=-←=←= 法二:2sin(3)sin(3)sin()sin 444y x y x y x y x πππ=-←=-←=-←=⑵ 3log (2)1y x =--++法一:33333log (2)1log (2)log (2)log log (2)y x y x y x y x y x =--++←=--+←=-+↑=→=+法二:33333log (2)1log (2)log (2)log log ()y x y x y x y x y x =--++←=--+←=-+↑=→=-法三: 3333log (2)1log (2)log ()log y x y x y x y x =--++←=--+←=--←=⑶ 2||21y x =-+法一:2||212||22||2y x y x y x y =-+←=-←=-←法二:2||212||222y x y x y x y =-+←=-←=-←⑷ 4221x y x -=+ 解: 422(21)4422212121212x x y x x x x -+-===-=-++++ ∴22221122y y y x x x =-←=-←=-++【课堂小结】1.要牢记九种基本函数与圆锥曲线图象,这是快速作图的基础;2.通过图象变换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函数图象,但还有一些函数(如高次函数、较复杂的复合函数)无法通过变换得到,此时可通过导数的知识作出其草图; 3.注意各种变换之间的区别,注意各种变换中所改变的量是什么; 4.利用图象变换作图时,一定要注意所变换的每个步骤都要能够实现.【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三、几种中心(或顶点)不在原点的曲线图象的画法. 1.圆222()()x a y b r -+-=圆心:(,)a b 2.椭圆1)()(2222=-+-b n y a m x 中心:),(n m 3.双曲线1)()(2222=---bn y a m x 中心:),(n m 4.抛物线)(2)(2m x p n y -=- 顶点:),(n m 5.函数ax by cx d +=+(0c ≠) 中心:(,)d a c c-作图步骤:①确定其图象中心(或顶点);②在其图象中心(或顶点)画一个十字架(可当作新坐标系);③在新坐标系中作出其图象.★小结:1.证明可由坐标平移公式容易给出;2.类比圆的方程或二次函数2()y a x h k =-+,可总结出以下规律:先将其化成为各自对应的“标准方程形式”,则x y 、减去的分别是中心(或顶点)的横纵坐标.〖例3〗 若椭圆14)2(9)1(22=++-y x 按向量平移后所得方程为14922=+y x ,则向量等于( C ) A 、)2,1(-B 、)2,1(C 、)2,1(-D 、)2,1(--〖随堂练习〗椭圆的中心为点(1,0)E -,它的一个焦点为(3,0)F -,相应于焦点F 的准线方程为72x =-,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 .(答案:22(1)15x y ++=) 函数ax by cx d+=+的图象画法可参照例3⑻,先通过变量分离2b ada c c y d c x c-=++确定其图象中心,再由2b adc c -的符号确定其图象位置.解析:依题意,252,2a c c ==,解得225,1ab ==四、无理函数的作图形如B Ax y +=或C Bx Ax y ++=2(A ≠0)的函数均可借助解几知识迅速而准确地作出,从而为研究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提供极大的方便. 〖例4〗 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⑴ 12-=x y⑵ 2246x x y --=解:⑴ 易知原函数的值域为[0,)+∞, 原函数可化为212()2y x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其图象(如下图所示)解:⑴ 易知原函数的值域为[0,)+∞, 原函数可化为,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其图象(如下图所示)★小结:作无理函数的步骤:①确定原函数的值域(或定义域);②通过两边平方,化掉根式;③根据新方程,由圆锥曲线或圆的定义给出图象(根据原函数的值域(或定义域)保留题意的一部分图象).五、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例5〗 利用图象解下列不等式: ⑴ |2|||1x x +-≥-⑵ 1x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1x x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2|y x =+与||1y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x x ≥-1解: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 1y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1x =+,解得x =,即两由上图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x x <≤.★小结:通过变形,将不等式两边分别看作两个函数,并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从而通过图象可以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用同一思路,还可以解决超越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这几年高考对不等式的解法只要“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若在高考中出现无理不等式,必定可以用淘汰法或数形结合法得以解决.〖课后练习〗 详见第三课时【课堂小结】1.考察中心(或顶点)不在原点的圆锥曲线这几年高考基本不出现,只有06天津文8考查了它,值得我们加以一定的关注;2.虽然高考对无理不等式的解法已不做要求,但在考查反函数和函数性质时还是会出现无理函数,故对无理函数的作图还是要求掌握的;3.对于方程解的个数,同样可以将方程两侧(有些方程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形)分别看作两个函数,从而转化为两个函数交点的个数进行处理.【教后反思】本课时中三、四部分有超纲的嫌疑,设置这两个部分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第三课时(习题讲评)〖课后练习〗1.迅速作出以下各函数图象 ⑴ 222x x y --= ⑵ 222x y --=⑶1y =⑷1y =2.解下列不等式 ⑴ |2|||0x x +-≥ ⑵ 1|1|3x <+<⑶ 222||3|23|x x x x --<--答:⑴ [1,)-+∞;⑵ (4,2)(0,3)--;⑶ (,3)-∞⑷12x-≥ ⑸ 3x -⑹ |tan(2)|3x π-答:⑷ [1,0)-;⑵[1,2)★点评:并不是所有的不等式都适用数形结合法解题,第⑹小题反映明显,利用数形结合法解题必须基于函数图象比较容易作出.)|3πy |x2|+3 12y x =-2|y x =法二 :原不等式等价于: tan(2)3x π-<∴2333k x k πππππ-<-<+解得:223k k x πππ<<+六.判断以下各方程根的个数. ⑴ 22log 2x x =- ⑵ lg ||220x x -+=⑶log (4)3x x +=有2根 有3根有2根⑷ 34x - ⑸ sin lgx x =⑹变式:若方程2log 2x x =-与3log 2x x =-的根分别为αβ、,试比较α与β的大小. 解析:由图易知1βα>>★点评:画对数函数log a y x =图象时,至少要画 两点:(1,0)和(,1)a 〖课后练习〗详见第四课时 【课堂小结】数图象都要容易给出.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思考题〗 当实数a 取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3x -+ 法一:原方程可化为33x x a -=,记3()3f x x x =- ∴2()33f x x '=-,令()0f x '<,解得11x -<<,列表2x 3xx当x →-∞时,()f x →+∞,且当x →+∞时,()f x →-∞ 由上表可知,当2a =±时,方程33x x a -=有2个不同的解 ∴当2a =±时,关于x 的方程330x x a -++=恰有两解.法二:记3()3f x x x a =-++,则2()33f x x '=-+令()0f x '>,解得11x -<<,列表当由上表可知,当()20f x a =-=极小值时,曲线()f x 与x 轴恰有二个交点,即原方程恰有两解;当()20f x a =+=极大值时,曲线()f x 与x 轴恰有二个交点,即原方程恰有两解. ∴当2a =±时,关于x 的方程330x x a -++=恰有两解.变式:⑴ 讨论关于x 的方程330x x a -++=解的个数.⑵ 当实数a 取何值时,函数32y x x =-与y x a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点评:函数、方程、不等式这三者完全可以根据图象将其联系在一起.七.含参问题的讨论⑴ 若关于x 的不等式|1|x kx +≥恒成立,则实数k ∈ .⑵ 方程||a x x a =+(01a a >≠且)有两个相异的实根,则a ∈ . 由图可知101a<< 故(1,a ∈+∞1|+ kx11x a=+||y x =⑶ 方程2|43|x x ax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则a ∈ .联立243y x x y px ⎧=-+-⎨=⎩消去y 得2(4)30x p x +-+=令2(4)120p ∆=--=,解得4p =±故切线斜率为4-∴(0,4a ∈-⑷ 当|1|()2x f x m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时,m ∈ . 即方程|1|20x m ---=有解 ∴(0,1)m ∈⑸ 解关于x 的不等式:||2x a x a ->-当0a >时,x R ∈,当0a =时,0x <;当0a <时,32x a <.【课堂小结】高考中问题以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为基础来考查函数图象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与填空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知式选图,知图选式,图象变换,以及自觉地运用图象解题,属于每年改考内容之一.数形结合,即用形研究数,用数研究形,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捷,思路易寻.形是数的直观反映,数是形的抽象概括,今后的高考中仍将加强对形的考查.【教后反思】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