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导论

合集下载

历史哲学 导读

历史哲学 导读

试读:导读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历史哲学》导读黑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最后一个主要代表。

作为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完成者,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乃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理念”的科学。

黑格尔把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现象都看做是“精神”的不同形式的发展,他的精神哲学就是其社会政治观点和历史观点的表达,因而历史哲学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最集中阐述其社会历史观点的一部专著。

在此书中,黑格尔认为,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由必然向自由发展的过程。

而我们只有揭示这个过程发生的必然性,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实现“自由”的艰难,认识人类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努力的合理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时代的本质。

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市。

其父是税务局的书记官,全家住在一座带阁楼的三层楼房里,这是当时典型的社会中层人士的住房。

黑格尔3岁时就被送到一所德语学校学习,然后在1775年或1776年的秋季进入正规的文科中学学习。

黑格尔性格温和、学习勤奋并且天资聪颖,始终是一个“模范学生”。

1788年在中学毕业典礼大会上,他被挑选为毕业生代表作演讲,并获得公爵奖学金被保送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

1788年,黑格尔在图宾根神学院正式注册入学。

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

1793年秋季,黑格尔结束大学学业后,到瑞士伯尔尼的一个贵族家庭任私人教师。

几年后,在好友荷尔德林的介绍下,回到法兰克福一个大商人家继续做家庭教师。

在做家庭教师这段时间,黑格尔继续进行理论研究,从1792年到1800年,他的各类作品(手稿和修改稿)共102件,其中绝大部分未发表,它们更多的是用来澄清他思想的。

5分析的历史哲学

5分析的历史哲学

5分析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发展和历史意义的学科,它旨在深入探讨人类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对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影响。

历史哲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历史的起源、历史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等诸多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历史哲学进行分析。

首先,历史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研究和描述的学科,强调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而历史哲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并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学注重于事实的呈现,而历史哲学则更加注重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探讨历史事件的普遍意义和规律。

其次,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历史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可以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

历史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而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

通过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历史哲学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动因和影响。

再次,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

历史哲学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进步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的。

历史决定论则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的,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这些思想对于解释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对后来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历史哲学的应用与前景。

历史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哲学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历史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历史哲学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论。

历史哲学的研究对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历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历史发展和历史意义的学科,不仅与历史学密切相关,还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关系。

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导论——沃尔什和历史哲学摘要:历史客观性的问题一直是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由这个问题引申出的历史科学性问题则更加困扰着我们,通过浅读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

关键词:历史哲学、历史客观性、科学性。

关于客观性。

沃尔什将“客观性”定义为“为人公认”、“普遍接受”,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性”是迥然不同的。

按照一般的理解,“客观”或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不带个人偏见,按物质的本来面目去说明或认识。

但是沃尔什的“客观”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即“公正无私”。

沃尔什意识到这种区别,但他坚持认为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与其说“所关切的乃是独立的客体(物理世界)”不如说是“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的思维方式”。

为了明确历史知识的性质,沃尔什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历史和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及其真实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沃尔什历史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他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通常我们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有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

沃尔什于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主义。

这种观点所主张的是,历史事实具有其相对于某种观点的客观性。

他倾向于相信有可能发展出如下一种观点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历史学家们虽然从不同的道德的与形而上学的前提出发,但终究有可能获得一致的意见。

这样一种规定表明了他的理论的唯心的性质,因为这一规定并不符合人们在日常意义上对科学客观性的概念。

在日常意义上,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客观的,我们的意思就是说,它的存在并不有赖于人的意识。

但沃尔什这里所谓的客观性却有赖于每个人的意识。

正因如此 丹图才称沃尔什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在谈到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这一问题时,他归结为以下四类。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哲学导论是哲学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哲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本文将对哲学导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哲学的定义、历史、主要问题、流派及代表人物等内容。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关于普遍性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宇宙的本原、存在的意义、人类的自由与目的以及价值等问题。

哲学的核心在于对于“为什么”、“怎样”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二、哲学的历史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起源,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柏拉图重视理念的研究,提出了“理念哲学”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逻辑学的体系。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奎那等。

奥古斯丁强调信仰的重要性,阿奎那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3.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哲学是人文主义的哲学,代表人物有培根、伽利略等。

培根提出了“知识即力量”的理论,伽利略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

4.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包括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等。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洛克则提出了“资讯论”的观点。

5.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批判与超越,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康德提出了“先验知识”的理论,黑格尔建立了“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6. 当代哲学当代哲学包括了现象学、存在论、分析哲学等,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的理论,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与时间”的理论。

三、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宇宙的本原、存在的意义、人类的自由与目的、价值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命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哲学的流派及代表人物哲学有多种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观点,代表了哲学的多元性与发展。

五、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包括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经验观察等,这些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哲学知识的获取途径。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2. 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 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如历史时间、历史事实、史料等;3. 不同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4.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档案研究、文献回顾、口述历史等;5. 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解读;6.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授课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深化;3. 分析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研究的实践过程。

五、考核要求学生的成绩将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历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解读。

六、参考书目1. 李明等,《历史学导论》;2. 陈思等,《历史学教程》;3. 金文,《历史学概论》。

以上为《历史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以实际授课为准。

古代哲学思想导论

古代哲学思想导论

古代哲学思想导论古代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涵盖了众多哲学家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哲学学派。

本文将概述古代哲学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主要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一、古代哲学思想的起源古代哲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地。

在这些地区,哲学家们开始对存在、真理、道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其中,古希腊哲学是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著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一支。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可归功于早期哲学家们的思考。

他们对自然界的运行、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早期哲学家包括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推动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古代哲学思想在古希腊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多个学派。

其中,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是最为知名的两个学派。

1. 柏拉图学派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哲学影响深远。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思想是“理念论”,即存在一种超越于现实世界的理念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这一思想在柏拉图后期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另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对于科学发展和逻辑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实在论”,即世界的本质存在于世界本身而不是理念中。

他的学说对于中世纪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学派除了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外,古代哲学思想还有其他重要的学派,如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中国的儒家学派等。

1. 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学派的主要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

他们主张通过人的自律和节制来达到心灵的安宁。

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

2.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的主要思想是追求快乐和满足。

他们认为快乐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并主张以自然为师,专注于满足基本的欲望。

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导论
•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历 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 唯心史观:认为人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历史发展的主导力 量,历史是思想与精神的演进。
• 辩证法历史观:强调历史是矛盾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结果,推动历 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解决与发展。
• 文化历史观:关注文化的演变与传承,认为历史的核心是文化的 形成、发展和变迁。
历史哲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历史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历史的本质、 历史的意义以及历史与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将为你介绍历史哲学导论的 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 历史哲学的概念: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分
支。它探讨历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研究历史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哲 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及历史与人类社会、人类意识等方面的相互关 系。
2. 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哲学关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 历史的本质:历史是什么?它包括哪些要素和特征? • 历史的意义:历史有何意义?它对人类有何影响和启示? • 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 历史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和哲学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3. 历史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5. 历史哲学的意义和作用:
• 深化对历史的理解:通过历史哲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 地理解历史的本质、意义和规律。
• 提升历史意识:历史哲学的思考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关 注,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拓展哲学思维:历史哲学的研究可以为哲学思维提供新的视角和 丰富的素材,促进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历史哲学导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义,思考历 史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历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有助于培养批判 性思维、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为我们面对当下的问题提供更深刻的参考和启 示。

高中历史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高中历史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高中历史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高中历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历史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深入理解历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的归纳。

原理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社会的发展变化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经济、社会和物质因素的影响。

2. 客观性原则历史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指的是研究历史时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我们不能受到个人偏见、政治立场或利益关系的影响,应该以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和评价历史。

3. 辩证法辩证法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推动。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关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矛盾双方,了解其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方法论1. 系统分析历史哲学的系统分析方法指的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在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系统中进行研究。

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历史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共性和差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区域的特点和规律。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3.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历史事实和资料中推断出未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逻辑推理在填补历史空白和解决历史疑问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并运用上述的原理和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在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这对于高中历史教育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哲学导论——沃尔什和历史哲学
摘要:历史客观性的问题一直是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由这个问题引申出的历史科学性问题则更加困扰着我们,通过浅读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

关键词:历史哲学、历史客观性、科学性。

关于客观性。

沃尔什将“客观性”定义为“为人公认”、“普遍接受”,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性”是迥然不同的。

按照一般的理解,“客观”或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不带个人偏见,按物质的本来面目去说明或认识。

但是沃尔什的“客观”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即“公正无私”。

沃尔什意识到这种区别,但他坚持认为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与其说“所关切的乃是独立的客体(物理世界)”不如说是“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的思维方式”。

为了明确历史知识的性质,沃尔什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历史和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及其真实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沃尔什历史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他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通常我们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有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

沃尔什于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
主义。

这种观点所主张的是,历史事实具有其相对于某种观点的客观性。

他倾向于相信有可能发展出如下一种观点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历史学家们虽然从不同的道德的与形而上学的前提出发,但终究有可能获得一致的意见。

这样一种规定表明了他的理论的唯心的性质,因为这一规定并不符合人们在日常意义上对科学客观性的概念。

在日常意义上,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客观的,我们的意思就是说,它的存在并不有赖于人的意识。

但沃尔什这里所谓的客观性却有赖于每个人的意识。

正因如此丹图才称沃尔什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在谈到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这一问题时,他归结为以下四类。

第一是个人的好恶,有关这一立场,沃尔什认为其比较简单,因为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了自己的偏颇性,因此我们充分提防着它了,只要我们能保持充分的怀疑态度,它就无须对我们构成更多的恐惧。

第二是集体的偏见,对于这种偏见,比起个人的好恶来,是更不易察觉的,因而是更不易于改正的。

它们作用起来时更加微妙而又广泛的,而且正由于它们为集体所普遍接受,所以就更缺少一种鞭策,使我们能意识到它们从而克服它们。

第三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其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的有关历史上因果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理论。

我们非常清楚地是,历史学家们确实是在运用这些理论,哪怕他们并没有明白的总结出它们来,而且,对于许多这类可能的理论之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因此有关历史
解说的各种互相冲突的理论,就是历史学上意见不一致的一个重要的根源。

在这里值得我们探讨的则是第四种情况,就是根本的哲学冲突。

在沃尔什心目中,是道德的和形而上学的信念。

所谓道德的信念,指的是历史学家所带给他们自己对过去的理解的那些终极的价值判断,所谓形而上学的信念,指的是与这些判断相联系着的对人性以及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理论观念。

这两组信念是密切相结合在一起的,尽管并非所有抱有这些信念的人都明显地察觉到这个事实。

历史学家是各以其自己的哲学观念在看待过去的,这对他们解说历史的方式有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沃尔什认为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归根结底便是哲学之间的分歧;而究竟我们能不能解决它们,就有赖于研究我们能不能解决哲学的冲突。

如前所述,沃尔什历史哲学的基本论点似乎可以归结为:对于历史的理解或解释,赖于历史学家对于人性的概括和总结。

大体上包括经验的成分,也有先验的成分(大体相当于人们做了什么和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两个部分)。

当然,他也看出这个论点很容易引人质疑。

人们不仅要质疑对历史解释的有效性,而且要质疑历史事实本身存在的根据;因为历史事实是以判断的形式呈现的,而判断又有赖于不同的前提假设,但不同的前提假设又可以得出不同的事实构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提出了他的配景理论。

这一理论的要点在于承认不同事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公约性”。

(就是没有统一
尺度);也就是说,在具有不用的道德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历史学家们之间,可以有“不可公约的”历史事实,而在有着共同的道德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历史学家们之间,则可以达成一种共同的或客观的历史意识。

我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历史学既然是一门科学,所以他就必然有着科学的普遍性;凡科学具有的普遍性,它也是具有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就具有它的独立性,即他所不同于一般科学的特殊性,例如它所看到的历史发展就必然不同于生物演化的过程我们也不能以描述生物演化过程的方式来描述历史过程,更不能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搬移到历史学中。

就历史学而论,客观性“要以诉之于独立的事实来超越前面的配景理论的说法而前进就是不可能的事。

就自然科学而论,范式并不是科学家们共同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即它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体系,而仅是科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

波普尔则一面确信“虽然我们不知道距离真理有多远,但是我们能愈来愈逼近真理”;一面表示“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引出规律,而是试探着——以不同程度的成功——把理智所自由发明的规律强加于自然界”。

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由此构成了事物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的内部结构。

这种客观的结构反映在人的认识中,在方法上,就形成知识的或理论的框架。

科学的范式是客观实在的普
遍联系的反映。

当然它也含有一定的想象的成份,这是人的认识的能动性的表现。

通过对沃尔什分析的历史哲学和现代科学哲学的比较,通过对这两门科学(学科)共同关注的基础性问题的探讨,我们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可以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理论。

历史学的“事实”,是对人类历史事实的能动认识;历史学的解释,是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局部概括;历史学的预言,基于对历史事件本质联系的把握;历史学的客观性,基于对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

历史学的这四大基础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历史学与客观历史的关系问题。

它们从不同侧面证实:历史学是客观历史的反映,是对客观历史的科学研,从而历史学就是一门科学。

历史学是科学,并不意味着迄今为止我们的历史学实践都是科学研究。

要使历史学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性”,我们尚需付出巨大努力。

但是我们坚信:“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15化工
姓名:陈凤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