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课件】共点力的平衡+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共点力的平衡+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体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正交 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均向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 分解法 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平衡方程,此时平衡条件
可表示为:Fx合=0,Fy合=0
[典例2] “风力仪”可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 其原理如图所示。仪器中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 个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 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风力越大, 偏角越大。通过传感器,就可以根据偏角的大小指示出风力大小。 那么风力大小 F 跟金属球的质量 m、偏角 θ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呢?(重力加速度为 g)
试结合上述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1)观察三幅图中的作用力,哪些是共点力? (2)哪些图中的力能求合力?哪些图中的力不能求合力?
提示:(1)甲图中三个力共同作用在 O 点上,乙图中三个力虽然 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甲、乙图中都是 共点力。丙图中的力不但没有作用在同一点上,它们的延长线也 不能交于一点,所以不是共点力。
3.力的分解——根据实际作用效果
三角函数
正交分解法
1.原理:把一个已知力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 2.步骤:
(1)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2)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 (3)分别求出 X 轴、y 轴上个分力矢量和,即
Fx = Fx1+Fx2+Fx3+…… Fy = Fy1+Fy2+Fy3+…… (4)求共点力的合力: 合力大小: 合力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力的分解实例
力的分解实例
力的分解应用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μ。现将大小为 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α 的恒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高中物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说课稿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应用刘发清课前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部分,本节综合了前面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等知识,同时也为学习电磁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与电学、磁学联系紧密,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学生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成,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学习方法单一、分析问题简单、归纳总结不到位、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

3、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通过学习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及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会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

根据上述目标确定本节的重点为:学会正确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课堂设计及实施针对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我认为高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把重点细化、难点分解,多点拨、多指导、多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条理性的思维习惯及严谨作图的习惯。

本着“细节决定成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至理名言的指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注重体现学案的作用。

学案中设计了:基础知识填空: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使学生初步知道共点力及平衡状态的定义,以及二力平衡问题和简单的多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授课可看出学案的导学部分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对基本题型能够独立完成且掌握较好,为本节课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自然过渡的平台。

基本题型探究:题型一: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运用一题多解解决简单的三力平衡问题,分析比较各方法在解决这类题型时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3.5共点力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5共点力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5共点力的平衡〖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正交分解法,也是首次在课本中出现,与初中的知识是没有任何的联系的。

我们要运用等效替代法,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力按作用效果来分解,引入正交分解法,在此之前先要讲述力的平衡的几种情况,这样正交分解法就可以说成四力平衡,不会太难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使用正交分解法。

难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三个人两根竹竿,扛一块大石头,谁更累呢?或许都一样吧。

教学设计说明:把课本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

我们把这块石头的受力分析可以简化,会和课本甲乙丙丁四个图,那个比较接近呢?也许是乙和丙吧。

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根据:平行没有交点。

我们上节课把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叫做共点力。

课本说甲丁就是共点力,根据定义我们容易看得出来丁是共点力,但是甲怎么看出来的?根据作用线相交于一点,我们把甲的作用力的线沿反方向延长,即可看得他们相交于一点。

在生活中常见的共点力很多,如挂足球。

那么顾名思义非共点力,就是它们的作用线是平行的,没有交点。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参与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
作用和目的:使学生掌握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讲解平衡状态的判定: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的判定
1. 题型:已知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解答: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且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在两力的作用线上。
2. 题型:已知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解答: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且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在两力的作用线上。
(3)实物演示:教师准备实物模型,如弹簧秤、滑轮等,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共点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和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7.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够认识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8.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9.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10.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第一册(2019部编版)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本节内容在本册书的编写中由原教科书中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特例,变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放在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学习,并且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的常考部分。

本节综合了前面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又有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平衡问题的初步了解,学生在学习共点力平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科学思维方法,将为后面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带来帮助,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所以本节内容对本册书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在二力平衡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0。

3、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教学课程设计(一)、问题引入:本节的“问题”栏目呈现了木棒四种受力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平行力和共点力两类。

知道木棒受力的延长线可以交于一点的为共点力。

其实,学生对平行力应该有感性认识,但需啊老师启发点拨,初中的天平便是在平行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能凭事实经验进行分类。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三章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正确应用该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运用该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弹簧秤、砝码、木板、细绳、钩码等实验器材,以及习题集和黑板。

2. 制作PPT课件,包括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例题和习题等内容。

3.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指导教师。

4. 确定实验室使用时间,方便学生预约和安排课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的物体,例如吊灯、飞机的平衡翼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实现平衡的。

2. 提出本课时的主题——共点力的平衡,并解释概念。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讲解平衡状态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介绍二力平衡的实例,并引导学生自行推导二力平衡方程。

4. 讲解三个或更多力之间的平衡问题,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5. 介绍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步骤,并引导学生自行推导平行四边形法则。

6. 讲解如何利用共点力的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7.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实验环节1. 设计实验,验证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共点力的平衡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其他平衡现象。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利用共点力的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即多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系。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即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或不受外力作用),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学会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包括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等。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毅力。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是力学中的基础且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理解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动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的基石。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难点在于如何灵活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力、多个未知量时的分析和求解。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性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

但面对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难以准确判断各力之间的关系和求解未知量。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1. 引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实例(如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匀速行驶的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什么是共点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点力的平衡。

3.5共点力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师评价与反馈:
-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的优秀小组给予肯定和奖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随堂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巩固知识。
-对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
(1)共点力的理解:学生对共点力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对共点力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判断。教师可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共点力的概念。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学生可能对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惑。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共点力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和力学平衡图形表示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新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5.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质量等,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力学平衡图形的判断:学生可能对力学平衡图形的绘制和判断方法感到困难。教师应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力学平衡图形的表示方法,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4)平衡状态的判断与求解:学生在求解平衡状态下未知力时,可能对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不熟悉。教师应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提高其在平衡问题求解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力的合成与分解图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共点力平衡中的应用
3.实验演示(共点力的平衡实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三角板
-实验步骤与结果
-实验结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4.小组讨论(共点力的平衡应用)
-实例分析:自行车平衡、杂技演员平衡
-讨论:如何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练习题(共点力的平衡应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讲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的作用,已知一个力的方向为正东,大小为2N,另一个力的方向为正北,大小为1N,第三个力的方向为东北,大小为1N,第四个力的方向为东南,大小为1N,第五个力的方向为西南,大小为1N,求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2)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平衡、杂技演员的平衡等,并解释共点力平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摩擦力
-弹簧振子
-流体力学
9.作业反馈与改进措施(共点力的平衡应用)
-作业批改:指出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针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进行辅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0.教学反思与总结(共点力的平衡学)-教学方法与策略: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效果: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1.课标解析“共点力的平衡”是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培养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里程碑。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的内容标准写道:“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指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两个已知力合成为一个合力或者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就可以了,不要求用它来求解现实情境中复杂的受力问题。

现实情境中的受力计算,应该是学习共点力平衡时解决的问题。

把矢量的含义放在这里提出,旨在突出矢量加减的法则,让学生认识到物理量的加减是否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判别矢量的重要标志。

2.教材分析共点力平衡是在初中二力平衡基础上得出的,是二力平衡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它是特殊条件(合力为0)下的特殊运动(加速度为0)。

一般物体的平衡问题相对复杂,高中阶段只限于讨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要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探究能力、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促进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为后续学习“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时,运动状态如何变化”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状态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的条件表述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但初中不涉及共点力的概念,也不知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更不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物体受力问题的思路是一个在高中物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思路,普遍适用于力、电和热等问题的分析。

4.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经过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为: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

第三章主要讲述相互作用——力,以相互作用与**定律为学习主题。

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

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时,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与相互作用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五节内容,本节是第5节,探究共点力的平衡。

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2.2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第五节。

本节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用此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共点力平衡条件入手,继而通过典型例题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知识。

教材以图片和问题导入,注重思考与讨论,专门讲述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2.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研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形成相互作用观念,能用其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极限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5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涉及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细绳、滑轮等。在实验前,检查所有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分为两个区域:一是讲解区和讨论区,用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小组讨论;二是实验操作区,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教学重点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即合力为零。通过例题和习题的讲ຫໍສະໝຸດ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需要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共点力的平衡,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首先,我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共点力平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我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理解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即合力为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有些困难,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多次强调,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7.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在实验环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高中物理专题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高中物理专题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课时3.5 共点力的平衡1.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学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问题。

一、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物理中的“缓慢运动”可视为速度很小,接近于0,从而把“缓慢运动”作为平衡状态来处理。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平衡。

2.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对平衡状态的理解1.下面关于共点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则必处于平衡状态B.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则必处于平衡状态C.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必为零D.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题组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2023湖南常德期末)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1 N,2 N,3 NB.12 N,12 N,12 NC.4 N,5 N,10 ND.4 N,8 N,12 N3.如图所示,有一只重为G的蜻蜓在空中沿虚线方向匀速直线飞行,在此过程中,蜻蜓受到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是()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4.(2022河南平顶山月考)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α=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仅甲图B.仅乙图C.仅丙图D.甲、乙、丙图题组三三力平衡问题5.(2023江苏徐州湖西中学学情调研)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绳AO和BO的A端、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水平,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分别是()A.F1=mg cos θB.F1=mgtanθC.F2=mg sin θD.F2=mgcosθ6.(2023江苏太湖高级中学期中)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装载一巨型石块,当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一)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组x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共点力的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共点力的平衡》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进一步揭示了力与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重要载体。

既综合了前面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又是后续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分析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三大性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外,学生初中时也已接触过二力平衡,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 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合力为0。

3. 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难点是应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演示、引导的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我将通过多媒体播放远古巨石屹立多年,杂技运动员顶缸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巨石,缸能保持平衡。

新课讲授的第一部分是共点力。

首先,我将让学生分组操作,将桌子上的木棒用绳子使其在竖直面保持静止,并画出受力分析图,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共点力,体会平行力与共点力的不同。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状态指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可以保持平衡?新课讲授的第二部分是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我将引导学生回忆二力平衡的知识,从合力的角度认识二力平衡,知道当合力为0时物体保持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运动观、相互作用观的形成;通过介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学物理与前沿科技的联系,促进学生物理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安装空调”和“滑滑梯”分析生产生活和中学物理之间的联系,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在两个开放式的情景中让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模型构建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将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体会共点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难点: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1】用两根细线缓慢提起装满水的塑料瓶,在逐渐将细线分开的过程中细线被拉断。

二、新课教学(一)共点力的平衡思考一:若要把下列四种情况进行分类,应该如何进行,依据是什么?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思考二:何为平衡状态?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速度v保持不变;平衡状态加速度a =0。

【学生活动】举一些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的例子,并进行受力分析。

注意:速度v =0时,加速度a不一定为零。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速度v =0时,加速度a不一定为零。

”3.共点力的平衡3.1二力平衡:两力等大、反向、共线3.2三力平衡实验探究:用滑轮、钩码、细线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通过数钩码个数将抽象的、不易直接观察的力的大小变得形象具体可视化。

结论:三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二)三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例1】如图所示,悬吊重物的细绳O点被一水平绳BO牵引,使悬绳AO 段和竖直方向成θ角。

若悬吊物所受的重力为mg,则悬绳AO和水平绳BO所受的拉力各等于多少?【学生活动】方法一:用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平衡的方法求解。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问题引入
1
理论推导活 结动态平衡
2
实验验证活 结动态平衡
2
理论推导死 结动态平衡
3
实验验证死 结动态平衡
3
教输学入文反本内思容
43
三、实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三、实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三、实验教学过程
(二)活结动态平衡
d
B
A Gβ α Dα
m
理论推导
三、实验教学过程
水平调节拉链 橡皮筋 标记点 细线
创新三 3
可移动背景板的使用实现力的动态观察
创新四 4
实验器材比较普通,便于推广
创新五 5
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橡皮筋长短即可,避免力的测量
四、教学反思
实验不足
不足一
1
实验过程橡皮筋容易晃动造成误差
不足二
2
背景板有点偏小,橡皮筋长度变化不是很大
四、教学反思
实验改进
改进一
1
利用此实验装置验证相似三角形
改进二
说课内容
01
02
03
04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课程标准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能用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是相互作用——力一 章的拓展应用内容。
二、实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理论推导活结动态平衡与死结动态平衡,充分理解活结 问题与死结问题;
2、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活结动态平衡,充分了解晾衣架问题,加深对 活结动态平衡的理解;
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死结动态平衡,加深对死结动态平衡的理解;
4、学生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双管齐下的方式让自己能力。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二、共点力Leabharlann 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图所示,点灯悬挂在绳上,讨论AO、BO两绳受到的拉力的 大小。
(1)点灯处于什么状态?受几个力? (2)可采用什么办法进行求解? (3)正交分解法能解决此类问题吗?
如何建坐标系?
归纳提升 1.解决静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沿着两个相互 垂直的方向分解,每个方向上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3)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个力组成一 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 解未知力。
2.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静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质点或绳的结点等)。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图。 (3)选用合适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 (4)根据F合=0或Fx合=0,Fy合=0列方程求解。
练习: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倾角为θ的固定粗糙斜面 匀速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tanθ B.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tanθ 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tanθ D.斜面对物块间的动摩擦因素为tanθ
强化提升:在水平的地面上,用一根绳子拉着质量m = lkg的箱子做
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绳子与地面的夹角θ= 37°,绳子对箱子的拉力F = 50N,cos37°= 0.8,sin37°= 0.6,取g = 10m/s2. 求:(1)画出箱子受力的示意图。
(2)箱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v (3)箱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4)箱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公开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开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章节与名称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课时1上课时间教师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一、物理观念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能从物理的视角解释一些简单的力平衡现象,知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的平衡问题。

二、科学思维能在简单的力平衡情景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

能对较简单的平衡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获得结论,能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探究根据观察的力平衡现象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

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得到初步结论。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说明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物理学能对自然界中力平衡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学生学情分析对于物体的平衡问题,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的条件有较好的理解,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这对学生学习多个共点力的平衡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在学习三力平衡的规律之前,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经验性常识。

在此基础上建构物理规律,需要引导学生在诸多客观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完成从经验性常识到物理规律的转变。

对进入高中学段的不久的学生来说,利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熟练,综合应用能力还比较弱,也需在课堂中逐步提升。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课,融入课前思政教育 1. 教师展示:生活中应用力的平衡原理的小实验2. 视频展示:我国高铁的稳定性,体现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 设疑: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二力平衡的特点,即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共点力的平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效果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共点力的平衡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主要包含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这一相关知识。

共点力的平衡进一步揭示了力与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相互作用观念的表现。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的要求,本部分“内容要求”为:1.2.2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主要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教材首先介绍共点力的概念,然后依据二力平衡和力的合成,将多力的平衡转化为二力的平衡,推理得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用此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入手,通过典型例题提升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解决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材以图片和问题作为导向,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背景,加深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作为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最后一节,共点力的平衡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充分展现了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上,要渗透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为此,本节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科学思维: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3.科学探究:对悬挂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共点力和重力、拉力二力之间的关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会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及课程目标的确立,本节的重点有:
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本课时我将采用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来辅助教学,即通过实际生活现象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可以多创设情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让学生在现象中与老师对话、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是由于当下环境限制,无法更有效的进行实验,用视频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共点力的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变化,面对已具备一定物理知识的高一学生,能够简单的
分析一些运动和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关系,对适用条件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通过练习加以强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习题,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本节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为此我以实际生活中的“晾衣杆”为引子,让学生观测家中的晾衣杆(屋顶悬挂式、落地支撑式),询问学生晾衣杆的受力如何?处于何种状态?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

(二)新课教学
然后是学习新课环节,通过将实际情景问题化,使学习目标逐渐达成。

问题引导式教学,将实际情况通过视频进行展示,询问学生蕴含的物理知识。

1、共点力的概念复习: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就说这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询问若物体受力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四个等等,能否处于平衡?)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理论推导:二力平衡
科学验证:让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天平,左右分别放上不同重量的物体,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请同学们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已知重量的物体放上去平衡后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合成的方法求出合力,得出结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讲解课本原型实验:将滑滑梯简化成斜面
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沿
下面下滑的条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这样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通过视频
演示、学生动手制作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
知识形象化,变难为易,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

(三)巩固提高
为了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的学习和应用,我会带领学生进入巩固提高环节,运用共点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晾衣服等问题,充分了解绳子的受力情况。

意图:学生可以观测生活中的情景,发现其物理规律,锻炼学生了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
教学过程的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笔记,理清知识的分析过程,独立完成课本79页的练习与应用,并书面上交作业。

意图:作业加深巩固学习成果,整理笔记、回顾所学能贯通学生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我做出如下板书设计,这样设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质点受到的合力为零.
3.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五、说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实际情境为主线,力求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通过共点力的平衡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参与、发现、探寻,总结性的发现物理知识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