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画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
2. 分析王维的诗意和画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维的生平介绍和《使至塞上》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边塞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探究学习:(1)分析诗中的画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景物。
(2)探讨诗人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5. 诗歌朗诵与创作:(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边塞风光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王维《使至塞上》的观后感。
3. 画一幅边塞风光画,并配以诗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来评估。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诗歌朗诵和创作的能力,鼓励创造性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的全文、字词的解释、翻译、意境和表达手法的解析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解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6.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点。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作业的质量。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七、教学反思:在每堂课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八、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王维和《使至塞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王维的诗作,或者介绍其他描写塞上风光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文学视野。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1.作者简介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作者王维。
分析并欣赏《使至塞上》的诗词意境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词背景介绍:《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楼军人的生活。
诗词文本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象、韵律等艺术特色。
诗词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王维的背景和《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
文本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象、韵律等艺术特色。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王维的背景和《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作业与测验反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评分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小组讨论反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使至塞上》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和图像。
拓展材料:提供相关的边塞诗作品供学生拓展阅读。
4.2 教学材料诗词文本:准备《使至塞上》的打印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注释资料:提供相关的注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讨论问题: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章节计划用2课时完成。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诗人对壮丽边塞风光和边疆将士的赞美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使至塞上》,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古文翻译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古文翻译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古文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学习课文《使至塞上》,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第二周: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3 第三周:进行古文翻译练习,背诵课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5.4 第四周: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测试。
5.5 第五周:总结学习成果,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使至塞上》全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王维的生平介绍、古文翻译参考书籍、相关图片和音乐素材。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播放音乐,引起学生对边塞的兴趣,引入课文《使至塞上》。
7.2 学习课文:按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人的情感。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优秀教案【篇一: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潦河坡镇中学课时计划第页第页第页第页第页【篇二: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一)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整体感知1.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 a\\\诗佛a\\\。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3.全体学生齐读。
(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4.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5. 理解诗的内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渴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3.2 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的意境和主题。
4.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案例分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5.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边疆景色。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课后作业6.1 背诵《使至塞上》。
6.2 收集其他描写边疆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6.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和感悟。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漠的壮阔与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与修辞手法鉴赏。
(3)诗歌背景与作者情感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3)如何把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和修辞手法。
3.2 互动法:分组讨论、朗读和提问。
3.3 实践法: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诗歌的style 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
4.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5.2 新课内容讲解:(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
5.3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诗歌的理解和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5.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诗歌的风格,写一段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一、教案名称:《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塞上风光的独特魅力,体会诗人的孤独与豁达,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形象分析和语言特色;3.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理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3. 诗歌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塞上的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塞上的兴趣,导入新课;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大意;3. 字词解释: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4. 形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5. 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对仗、排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孤独和豁达,体会诗歌的主题;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9.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诗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塞上的风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诗歌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评价,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情感态度的把握;5. 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增强爱国情怀。
(2)领略大漠风光,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3)体味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学会珍惜身边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3. 领悟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3. 如何运用王维的诗意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PPT,播放配乐诗歌《使至塞上》。
(2)引导学生回顾王维的生平和对边塞诗的贡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手法。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感受诗中的大漠风光和将士的孤独。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诗歌的感悟。
6.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心得体会。
8. 板书设计(1)诗歌《使至塞上》(2)诗人:王维(3)诗歌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4)诗歌风格:意境深远、写意、寓意深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其诗歌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使至塞上》。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维的诗歌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写作情感。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王维的生平及诗歌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领会。
2. 诗歌的鉴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授诗歌鉴赏技巧,引导学生欣赏王维的诗歌。
(2)分析诗中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2)组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8.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边塞风光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讲解诗歌的意境。
(2)讲解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中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风光的短文,可以是散文或诗歌。
3. 调查其他同学对王维诗歌的看法,总结王维诗歌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1.作者简介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二教学依据:背诵和默写是首要。
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这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四、说教学设想: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
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思路:通过反复咏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到翅膀,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1、导入新课: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自由背诵。
检查背诵4、、研读与赏析: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三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
(重点)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教学新课使至塞上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王维,字摩诘,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并感知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概括内容提问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提问2:这是一首律诗,你能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明确:首联叙事,颔联写景且蕴含感情,颈联描绘出一幅经典的画面,尾联叙事。
目标导学三:赏析诗句,把握情感提问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渡荆门送别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
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
目标导学二:评说,深入赏析提问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提问3: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