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题西林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题西林壁》免费ppt

《题西林壁》免费ppt

《题西林壁》免费ppt《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整理了《题西林壁》ppt,一起来看看吧!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鉴赏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ppt课件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ppt课件

低 头 俯 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


侧着看,庐


从千远姿处百望态,庐变化万千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
为什么认不清庐 山的真面目呢?
只因为自己在 庐山之中。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
真面目呢?
山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外
当局者迷,旁观者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书写
西林寺墙壁
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
西林寺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巍然耸立的险峰 连绵起伏的山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具体指什么不
景色姿态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题 西 林壁
宋 苏轼
古诗学习四步法
1、解诗题,知诗人 2、识字眼,明诗句 3、知诗意,悟诗情 4、有情朗读,背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 豪 放 , 是 “唐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ppt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ppt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xx
9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2021-1-7
xx
10
2021-1-7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xx
1

2021-1-7
xx
2
2021-1-7
xx
3

2021-1-7
xx
4
2021-1-7
xx
5

2021-1-7
xx
6
2021-1-7
xx7低源自2021-1-7xx
8
2021-1-7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01
因为
02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当堂小测
比一比,再 组词。
缘(

绿(

隐(

稳(

侧(

测(

峰(

锋(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 、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书写
01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
壁上的一首诗
西林寺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墙壁
解诗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宋字代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 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 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 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 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

5题西林壁PPT课件

5题西林壁PPT课件
202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1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2021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2021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2入021 云的山峰。

各 不


同低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的样2021子都不同。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2021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21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2021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2021
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2021
我会做: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2021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5《题西林壁》课件

5《题西林壁》课件

要求能 够默写 并背诵
题 西 林 壁
请同学们一起 来读这首诗
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 墙壁上。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 可以怎么读吗?
现在请在每句诗的停顿处 用“/”作上标记,并读一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 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 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 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 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 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 围,摆脱主观成见。
我们评价一个 同学时,应该 怎样看?
思考
同学们有没有 “从不同角度看 事情,结果各不 相同”的 例子?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这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 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 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 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 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 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 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想一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的内涵
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 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峰:山顶端,形状尖而高。
岭: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身:自己。 此:这、这里。
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庐山是一条山岭,侧看则是陡峭 的山峰。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 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7张PPT)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7张PPT)
9 古诗三首
日期:20XX.01.01
主讲老师: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 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 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 、苏仙 、坡仙 ,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 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 人。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 (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 (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 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 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 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 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 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 驰骋想象的空间。
北宋时期,由于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 印出来,于是诗人们就把诗写在墙壁上,就像我们现 如今的作家把作品发布在互联网上一样。我们把这些
诗称为“题壁诗”。
题西林壁⑴ 横看成岭侧成峰⑵, 远近高低各不同⑶。 不识庐山真面目⑷, 只缘身在此山中⑸。
词句注释
⑴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 寺,又称乾明寺,位于江西庐山 七岭之西。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 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 目:指庐山真实的风景、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 山,指庐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 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 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 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 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 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题西林壁》PPT演示课件

《题西林壁》PPT演示课件
题西林壁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会读会 写会用。
2、了解诗歌的意思。 3、体悟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诗人简介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又工书画。有 《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东坡乐府》等。
诗文学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从侧面看庐山则山峰耸立。
庐山·日出时分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 的最高追求,永无止境,与此相比,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或者特定阶段的某个人,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痕迹,能激起浪花,那一
定是很了不起的,读了赵玉平老师著的《向诸葛亮借智慧》一书,蜀汉宰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他的治国理 家育人之道影响着历朝历代的贤能人士,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多少浮躁的心,他的慧眼识才选才 用才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庐山·虚幻之境 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知人善任,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理解人性,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地方。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由的内心!这件事对安迪和阿瑞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憾!失去身体的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这样的体制,让心也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欲 望,到最后就会彻底的绝望!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监狱中,安迪还带了一个学生,一个年轻人,从不识字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他, 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整部片子比较压抑,可能因为是讲述在监狱里发生的事情吧,但看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样的荡气回肠,那样的震憾人心!一 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为与妻子发生口角气跑了妻子,而当天妻子与她的情人双双被枪杀在床上,他成为最有杀人动机的嫌疑 犯,加上口吐莲花的律师,就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被送了肖申克监狱。在监狱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被老犯人们打赌, 第一晚谁会扛不住最先哭泣,最有权威的老犯人阿瑞看他白白净净,瘦瘦弱弱的样子,押了他两盒烟的赌注,第一次就让阿瑞输了赌 注。因为长得帅气,在狱中他还经常被有姐妹花之称的同性恋犯人骚扰。因为他懂得法律,金融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替其中一位狱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过一个虚拟的人进行洗钱,当然,这一切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在监狱中,他因为冒死替狱友争取到了啤酒,从而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 和友谊,从那些无所不能的狱友们弄到一把铁捶和一张明星的海报。一年又一年的监狱生活,带走了 《《向诸葛亮借智慧》读后感》 在朋友的聚会上,聊起好久没有看过电影了,问大家有没有好看的电影推荐一下,茫茫影海,找到好片子好费时间啊,我喜欢向有相 同爱好的人询问,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同事陈敏介绍说一部老片子,励志大片《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精彩,值得一看。老公出差一星 期,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应对考试在看复习资料,晚上决定放松一下,在网在找到这部电影,细细品味起来! 一、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离不开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个人的荣辱得失不能超越团队。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工作的环境不同于诸 葛亮时代的为生存空间而战的千军万马嘶杀的疆场,但学会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从教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题西林壁 |人教新课标 (共28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 题西林壁 |人教新课标 (共28张PPT)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题意 释诗句,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书写
西林寺墙壁
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墙037-1101)字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 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 书画家、文学家、词人、 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 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 家中的“三苏”。 词有 《东坡乐府》,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

自学指导(一)
• 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说说你读懂了 什么?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指导(二)
• 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1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从中看 到了什么?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2 021/8/9 2021/8/98/9/20 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92021 /8/9Au gust 9,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 吗?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西林寺
题西林壁
书写Biblioteka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小明和小冬为了一件小事吵个不 停,谁也没办法说服谁,而旁边的一 个同学过来,几下子就分清了谁是谁 非,把事情给解决了。小明感叹道: “真是( ) 啊!”
要想对事物有全面、正确的认 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