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识形态的新趋势(1).

合集下载

浅论美国的宗教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

浅论美国的宗教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
2 世纪初 , 国的人 口大约为 28亿。基督 教徒总人 1 美 .
WA P 即“ S , 白种盎 格鲁——撒 克逊 人 中的新教徒 ” 。他们
是英 国最早到北美 大陆 开拓殖 民地 的先驱 者 , 也是 倡导 、
崇 尚 自由、 等和民主的政治价 值观并根 据他们 的政治 信 平
条建立美 国政治 经济 制度的 奠基 者。由于绝 大多 数美 国 人都是基督徒 , 基督教 文化 也一 直是 美国政治 中的 核心 内 容之一。基督 教是 信仰 耶 酥基 督 为 救世 主 的教 派 总称 。
的胜利称为基督教的胜利。 首先 , 教 信仰 与 道德 价值 观 分 化 了选 民。调 查显 宗
在信仰人数和政 治 文化思 想 的影 响方 面 , 在世 界各 类 它
宗教 中都是首屈 一指 的。它 包括 天 主教 、 教 、 正教 主 新 东
流教派及非 白人土著教 会、 圣公 宗教 会和边缘教会 等其它 非 主流教派 。
则是建立 在《 独立 宣言 》 所奠 定 的原则基 础 之上的。宗 教
的影 响在 美国可 以说是无 处不在 。美 国总统宣誓 就职 时 ,
必须手按 圣经 ; 美国 国歌 有 “ 上帝保 佑美 国 ” 的词句 ; 国会
参众两 院的每一届 会议都是以国会牧师的祈祷开始。
[ 稿 日期 ] O6 _9 2 收 2O_0— 5

51・
维普资讯
四川行 政学 院 学报 20 06年第 5期
示, 在美国 , 只要不是城里人 , 大多喜欢 布什。在美 国中下 层 民众中 , 特别 是在南 部 和中部 的内 陆腹 地 , 教仍 是生 宗 活的中心。在 美国 内陆和农业地 区的许多州 , 那些被 称为 草根 选民的人 远 离大城 市 , 宗教 非常虔 诚 , 对 是特 别 看重 道德观的人 , 他们特别倾 向于支持布什 。所 有认为道德 感 最重要的选民 , 八成 都 支持 布什 ; 而那些 看 重经 济或就 业 的人则八成支 持克里。总之对宗教越虔 诚 、 教堂跑得 越 往 勤的人 , 越倾 向布什 ; 而越少 去教堂 的人 , 喜欢 克里。反 越 立宣 言》 特别强调 了美国人对 上帝 的尊 重 , 而美国《 宪法》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

全球化下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演变
大背景下,美国调整了意识形态外 交的手段,开始以经济贸易或者跨国企 业经营为手段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和意识 形态等软实力的扩张,在实施经济霸权 的同时达到实施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霸 权的目的。例如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发达
而 今, 将 新 闻 作 为 故 事 的 形 式 进 行处理创作已不再是惊世骇俗的离经叛 道,它已经成为一种叙事技巧,甚至故 事化的新闻报道或表述已成为媒体发展 的一种潮流。在电视新闻中,美国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60 分钟》 的基本模式就是在一个小时里讲述几个 新闻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条故事化 的新闻。制片人休伊特说,《60 分钟》 就是要用“讲故事”取代“探讨问题”。 经济新闻中的“华尔街日报体”也是新 闻故事化的有力例证。在我国,故事化 的写作方式被大量运用到新闻当中。都 市报是典型的例子,如《华西都市报》 为使报纸更具可读性,就明确主张新闻 故事化写作。电视媒体中,《东方时空》 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可谓是中国电视
结语
新新闻主义从产生、盛极一时到隐 匿犹如昙花一现。但它对传统新闻高高 在上的姿态、单一的叙事模式大胆质疑; 融合文学手法进行新闻写作,既是一种 批判传统与权威的勇气,更是一种创新 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
代,传媒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新闻 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 意力取代信息成了稀缺资源。面对此种 形势,新新闻主义的一系列理念在今天 来看,仍是大有裨益的。
斯斯坦爆发的“郁金香革命”中,总统 阿斯卡·阿卡耶夫及其政府倒台。有大 量证据显示,中亚爆发的一系列革命背 后,美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刚解 体,美国便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 计划,动用一切资源在独联体各国“培 植民主土壤”,“营造民主气氛”,“物色 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要把独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20 0 9年 1 O月
社 会科学 家
S oCI S AL CⅢ NTI T S
oe. o 9 t o 2
( 1 第 O期 , 总第 10期 ) 5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 .0Ge ea o10 No1 , n rl . ) N 5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 内涵
身, 两者之间始终保持 动态平衡 。反之 , 当意识形 态与实践相 分离时 , 意识形态或者落后 于实践 的发 展 , 或者超 出实践发展
不 而是依 据固化 的意 无 数事实证 明 , 政党 的意识形 态值得研 究 , 政党 的意识形 的需要 , 是在实践 当中调整和变革 自身 , 在如何看待意识 态 观更值得重视 。简单说来 , 政党意识形态观是指政党 对于意 识形 态对 实践进行 简单 的评价 。与之相对应 ,
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 , 甚至南辕北辙。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走 目标服务的意识形 态就采用 , 能发挥这一作用 的意识形态则 不 向恐怖活动 ,文化大革命” “ 的个人迷信 , 大约都是如此。 实践证 予 以抛弃 , 该态度也被视 为实用 主义。另一种则将意识形态视
明, 要发挥意识形态 的积极作用 , 既需要有先进 的意识 形态 , 也 为政党 的价值 追求 , 它是政党始终 为之奋斗 的 目标 , 只是实 现
识 形 态 的根 本 态 度 和 看法 , 具体 可分 化 为 四个 方 面 : 它

形 态 与 实 践 的关 系 问题 上 也 出 现 了 两 种 对 立 的态 度 :一 种 是
认 意识形 态可 以不变 ; 是政党对意识形态地位 的态度和看法 。 政党都有 自己的 僵化保守 的意识形 态观 , 为实践 变 了, 意识形 态 , 它是政党思想和理论上 的旗帜 , 是政 党对现实环境 另一 种则是与时俱进 的意识形态 观 ,主张依据实践对 意识形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影响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影响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政治影响佟德志∗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让很多学者对美国政治有了新的看法㊂且不说特朗普从一个政治素人成为总统让人惊愕,单就从奥巴马向特朗普的过渡就让人大跌眼镜㊂综合后来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政治和政策主张,我们确实可以这样讲,美国兴起了一种新保守主义㊂新保守主义是什么?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基本观点㊁政治主张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已经进入对新保守主义认识的实质性层面㊂但这里先要搞清楚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即美国到底是否出现了新保守主义?笔者觉得,对这一问题,要持开放态度㊂有些学者忌惮谈 新 ,认为新保守主义的 新 是不成立的,和老保守主义没什么区别㊂甚至有学者认为, 新 就是哗众取宠㊂笔者倒是对此持开放态度㊂如果确实有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谈一谈 新 ㊂保守主义在美国意识形态当中,是一级概念,是完整的意识形态㊂也就是说,像自由主义一样,保守主义可以将其他意识形态的一些内容容纳进来㊂比如,民族主义㊁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㊂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新保守主义的 新 就体现出来了㊂比如,民族主义这种美国最不受待见的意识形态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一种新㊂尤其是,民粹主义这样的政治思潮在美国竟然蔚然成风,尤其值得我们注意㊂这就是保守主义在思想方面的新㊂一个思潮一定会有成体系的观念㊂这种成体系的观念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书斋里的思想操练,它还一定要在政治实践中产生实际影响,这个才叫思潮㊂如果没有影响只能叫思想,不能叫作思潮㊂保守主义不仅有成体系性的观念,还有一系列政治和政策的主张,比如贸易战㊁反全球化,等等㊂它产生了一系列对美国政治非常深刻的影响,比如美国的政治极化,包括文化战争㊁经济领域的贸易冲突㊂实际上,这些影响,也是有很多新意的㊂6世界政治研究(2022年第一辑总第十三辑)∗佟德志,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㊂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当代西方民主治理的困境与趋势研究 (21AZZ003)的阶段性成果㊂笔谈: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从现实政治影响上看,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特朗普作为新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并当选总统,就说明了新保守主义的兴起㊂特朗普上台,包括英国 脱欧 ,这些都是世界范围内新保守主义的特点㊂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有很多让我们觉得诡异的地方,比如特朗普作为保守主义共和党候选人上台以后,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这就很奇怪 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两者之间是很难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在特朗普身上却不违和㊂当然这里还有一些争论,笔者一直认为特朗普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但中国政法大学的丛日云教授并不承认特朗普是民粹主义者,认为他是保守主义者㊂笔者认为,特朗普既有民粹主义的主张,也有保守主义的特点㊂这种杂交产生了一个新品种 新保守主义,也有人称之为 特朗普主义 ㊂但如果归类的话,这个应该属于新保守主义的内容㊂一般认为,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是不共戴天㊂但 特朗普主义 神奇地将这两种意识形态捏在一起,给保守主义带来了新色彩㊂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保守主义思潮的思想源流和新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㊂保守主义是很重要的一个政治思潮㊂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有三个 自由主义㊁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㊂保守主义历史悠久,而且是整合型的,不仅有政治主张㊁政策主张,而且,这些主张有着明确的思想体系作为基础,保持了连贯性和完整性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守主义甚至跟自由主义有一些交叠,比如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在思想领域,以哈耶克㊁诺齐克等人为代表;在政治领域,以里根㊁撒切尔夫人等人为代表㊂有人认为这是新保守主义,有人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保守主义㊂对于保守主义,有一些经典的判断,比如减税㊂小布什时期,即任便减税,特朗普也是要减税,这个肯定是保守主义最典型的特点,而且是最经典的,如果不减税,我们就会怀疑这是不是保守主义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对道德㊁宗教的推崇等㊂保守主义自产生那天起就这样,传统就是这样㊂小布什上台时,甚至有一些发言,对美国当时流行的 政治正确 进行了一番批驳㊂在他看来,政治正确的初衷是好的,但后来的政治正确走向极端,误入歧途,成了对自由的一种新的压制㊂这种说法在当时是非常勇敢的㊂敢向政治正确提出批评,这个很不容易㊂一个人敢用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来捍卫的东西,一定是他最珍视的东西㊂小布什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在骨子里就是保守主义的㊂7。

从美国角度看意识形态与冷战的爆发

从美国角度看意识形态与冷战的爆发
20 09年5月
陇东学院学报
Ju 1 f nd n n esy oma o g 0gU i r t v i
Ma 2 ( v 0) 9
第2卷 第3 O 期
V 12 N0 3 o .0 .
从美 国角度看意识 形态与冷 战的爆 发
顾 强
(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西 桂林 5l0) 404
关键 词 : 意识 形 态; 美国 ; 战 冷
中图分类号 : 7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6 4 13 ( 0 9 o J 0D D3 A l7 -7 0 2 o ) 3∞5 J4 收稿 日期 :0 8 l-4 2 o 一 l1
作者简介: 强(92 )男, 顾 18一 , 广西北流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 要: 意识 形态对 美 国外交政 策有重 大影 响 , 国的意 识形 态与共 产 主 义思 想存 在激 烈 冲 突。 追溯 美 美 国战前 与战后初 期 的对 苏政 策 , 意识形 态都起 着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意识 形 态 冲 突是 美 国对 苏发 动冷 战 的主 要 原 因, 这段历 史对 当今 中 国有 重要 启 示。
二 、 国的意识形 学 者 提 至 美 国 的 意 识 形 态 时 , 先 提 至U U 首 策 目标 ; 是 提 供 外 交 指 导 思 想 , 以 制 定 符 合 价 的 是 美 国 人 的 特 殊 命 运 和 使 命 观 。美 国 人 的 特 殊 二 用 值 观 的政 策 ; 是 行 政 部 门在 贯 彻 政 策过 程 中可 借 命 运 和使 命观 来 源 于 美 国例 外 论 , 可 称 为 美 国例 三 亦 之 形 成 领 导 能 力 , 其 是 可 用 以 统 一 国 会 议 员 的 思 外 论 的 一 部 分 。美 国 人观 念 中 的 美 国 例 外 论 是 指 : 尤 想 。] [ 上 帝 选 择 美 币U 民 族 把 它 安 置 于 = 美 这 片 新 大 陆 坚 } 匕 “ 薏 形 态 — 与价 值 观 首 先 是 美 国 夕 交 政 策 的 上 , 赋 予 特 殊 使 命 ( 在 此 建 立 自 由 和 民 主 的 样 卜 并 ( 重 要 目标 之 一 。 l ‘ ” ‘ ]髟态 影 响 着 美 国 的 夕卜 思 板 , 为 自 由 民 主 j 袁 J 交 成 羊。美 国 例 夕卜 是 美 国 夕 交 论 卜 想 和决 策 。此 外 , 识形 态还 影 响 着美 国人 对 根 本 政 策 的 源 泉 , ” 意 自美 国 立 国 起 便 成 为 其 理 想 主 义外 交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回应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回应


方 社会 结 构 的变 化 , 尤其 是 中间 阶层 队伍 的壮 大 及 参 与政 治 生 活积 极性 的不断 增 强 , 西方 许 多政 党 为 缓 和 相 互 之 间 的对 立 和 冲 突 , 到共 赢 目的 , 尽 达 都 可 能顾 及 中间 阶层 的利 益 和愿 望 。 在政 策 主张 上 的 区别 日渐缩 小 。 识 形 态 的 阶级 性 逐 渐 淡 化 . 现 意 呈 出一种 “ 政党 意识形 态 中间化 ” 的趋 势和 特点 。美籍 德 国政 治 学 家奥 托 ・ 基希 海 默尔 称 之为 “ 方 位 政 全 党” ,即政 党 为争 取尽 可 能 多选 民支 持 和整 合 各种 利 益 的 需 要 , 在 消 弱 或 放 弃 意识 形 态 , 求超 阶 正 寻 级 的支 持 。这 表 明西方 政党 在意识 形态 上 的分野 日 渐 模糊 , 阶级 性 反 差 越来 越 小 , 已改 变 了二 战前 那 种差异 、 突、 冲 多元 、 化 的局 面 , 之 以意识 形 态 分 代 的相互 交 融 、 透 和 共 识 等 。 一 定 程 度 上 获得 了 渗 在 选 民的 支持 , 为其 上台执 政创造 了条 件 。 ( ) 三 传播 途径 灵活 。当代 西 方政党 在意识 形 态 传 播方 式 上 , 不再 拘 泥 于传 统 的以报 纸 、 志 、 杂 广播 等 传播 媒 介 为主 ,进 行简 单 直接 的宣传 和灌 输 , 而 是 以更 加 灵 活多 样 的途径 和 方式 , 通 过文 化 产 品 如 贸易 、 术研讨 、 化娱乐业活动、 济技术合作 、 学 文 经 消费生 活 方式 、大众 流 行文 化 等传 播其 意识 形 态 。 据 有 关 资 料显 示 , 美 国影 片产 量 占全 球 影 片 总 量 “ 的 6 %, 占据全 球总 放映 时间 的 5 %以上 。在世 . 却 7 0 界 电影 市 场 上 横 扫一 切 的好 莱 坞 电影 ,表 面 上 来 看 ,是 关 于人 类 一 系列普 遍 价值 观 念 的倾情 诉 求 , 但掩 盖 在 表层 语 义之 下 的 。 是其 一整 套 关 于美 国价 值 观 的完 整表 述 ” 1 外 , 。【 】 此 西方 政党 还尤 其 注重 利 用 现代 传媒 , 扬其 政 治 观 、 宣 价值 观 、 民主 观 、 活 生

略论美国的非正式意识形态

略论美国的非正式意识形态
并 以作 为意 识形 态而 广 为人知 。所 谓非 正式意 识 形态, 则是指 那些 与 一 定社 会 集 团 的经 济政 治 利 益 不发 生直 接 的 、 紧密 的联 系 , 却 间接 地为维 护 但 现 有社会 制 度 和统 治 阶级 利 益 服 务 的各 种 观 念 、 思 想和 理论 。它们 一 般都 比较 模 糊 , 不具 有 明显
政 治家 特拉 西所 著 的《 意识 形 态 概论 》 书 中 , 一 其
含义 是关 于 观念 的理 论 。在 马 克思 的《 意志 意 德 识形 态 》 , 里 意识 形态 有两 种用 法 : 一是指 “ 虚假 的
意 识” 一是 指“ ; 观念 的上 层建 筑” 。而作 为历 史 唯 物主 义重要 范 畴 的 意识 形 态 , 只 能 是 指 观念 的 它
讨论的, 正是那 些 具 有 隐蔽 性 和欺 骗性 的美 国非
正式 意识形 态 。

“ 天定命 运” 源 于英 国清 教 徒 的新 教 精 神 , 起
他 们 自认为是 上 帝 的 选 民 , 自登 上 美 洲大 陆 以来 就 负有 扩张 的天 赋使命 。早 在 1 7 7 6年 , 托马斯 ・
取得 了最 终 的胜 利 , 因而 , 识 形 态 自然 也就 “ 意 终
经 济基 础 和政 治 制 度 的 思想 体 系 , 现 为一 定 阶 表
级 的政 治原 则 、 动纲 领 、 值标 准 和社会 理想 。 行 价 用 这个 定 义去 分 析 美 国的 意 识 形 态 , 们 就 我 会发现, 不仅 在 美 国被 大肆 宣扬 、 广泛 传播 的 以个 人主 义为 核心 的 价 值 观 、 自由主 义 的 思想 和 美 国 式 民主是 意识 形态 , 且 , 有许 多看 起来 不那 么 而 还 像 意 识形 态 的观 念 和 理论 , 实 是 另 一 种形 式 的 其

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的课件

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的课件

意识形态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 内容
• 布什2002年2月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中大 谈美国的价值观,并声称:美国是自由 民主的灯塔,如果没有接触,美国没有 机会传播它的价值观,怎么有可能成为 灯塔。总之,在当前,美国始终把反对 共产党、反对共产主义作为其外交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会长期坚持下去。
四、美国意识形态因素对中美 关系的影响
意识形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理 念
•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标志 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学说 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约翰· 亚当斯早就 认为《独立宣言》“注定覆盖全球表面,它 一举推翻了建立在征服之上的所有政府 的合法性。”
意识形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理 念
• 众议院拔款委员会二战初期的一份报告 中写道:“我们的先辈在这块土地洒下 的自由种子如果得到适当培育的话,其 生长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我们领域之内, 而应该进入到世界其他地区。”美国使 命神话,更加坚持了它们具有一种自外 传播民主模式的道德义务
美国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统一
• 对于美国意识形态这一特点及其客观效果,美 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做了精彩的描述: “我们的制度的奇妙之处与富有活力之处,可 以用我们政治理论的惊人贫困与合混不淆相提 并论,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坚信它的政治生 活是建筑在完美理论基础上的,然而也没有一 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对政治哲学漠不关心或没有 经过某种理论方式便能降生于世上的。”
• 其实,早在19世纪20年当代各美国对加勒比海的“明 珠”——古巴怀有觊觎之心时,当时的国务卿约翰· 昆 西· 亚当斯就提出“熟果理论”以解释美国兼并古巴合 乎“法则”。他说:“古巴并入我们共和国势在必行, 如同物理学引力定律,也存在于政治原则。被暴露风 雨从树上打掉的苹果,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落在地上。 古巴如被迫脱离它与西班牙不正常的联系而无法自立, 它只能倒向北美联邦,根据同一自然法则,我们也不 能把它从怀中推开。”[10]到了布坎南时代,“熟果 理论”便发展为“政治引力法则”。根据这种“法 则”,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 把落后的近邻吸引到美国的怀抱,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苏东剧变,冷战几十年来形成的铁幕再一夜之间遭到毁灭,苏联的解体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瞬间打乱,一时还茫然无措的它不得不重新制定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以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起来,并依仗其独一无二的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或无端干涉别国内政,或对其他主权国家横加指责,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的霸权行径,不仅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一些盟国(如法、德等国)的有力抵制,也遭到世界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坚决反抗。

前苏联突然解体,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冷战后的几任总统均主张称霸世界,积极推行单极世界,使多极化处于弱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也由此备受世界关注。

(1)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使美国感到在战略上需要确立一种由它领导和支配下的世界秩序,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展其在全球的利益。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之后,布什又多次对他的“世界新秩序”构想进行补充和进一步阐释。

“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有:(1)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个纲领,其基本目标是维护冷战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应付美国面临的各种新的挑战,在世界上推进“民主”事业,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全球战略虽仍带有过渡色彩,未完全抛弃冷战期间的战略观念,但它第一次确定了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总目标,勾画出美国新全球战略的一个粗略的轮廓,成为布什政府对美全球战略实施调整的总方针。

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第十一卷 第二期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6月Vo.l11,No.2 J OUR NAL OF ANHU I ELECTR I CAL ENGI NEER I NG PROFESS I ONAL TECHN I QUE COLLEGE Jun e2006意识形态研究综述汤家玉*(蚌埠坦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13)[摘 要] 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代学者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成果,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的价值理论体系。

[关键词] 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价值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 D69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706(2006)02-0007-07The V iewpoi nts of Schl ars on Ideol ogyTANG Jia-yu(Bengbu Tank I nstitute,Bengbu233013,Ch i n a)[A bstract] The dissertati o n takes m ak i n g c l e ar t h e ach ieve m ents that the researchers have m ade abou ti d eo l o gy.The author th i n ks that ideo logy is the m ental superstr ucture of the society and theax i o logy syste m of the ruli n g c lass.[Key words] ideo logy;m ental superstructure o f the society;ax i o logy syste m o f the ruling class意识形态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者们对此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出版了一些专著,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21世纪初美国战时媒体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21世纪初美国战时媒体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铜像 的倾 倒 是 萨 达 姆 政 权 象 征性 的 瓦解 。F X 新 闻 台说 :在 O “
向 全 世界 直播 的胜 利 与 欢 庆 的镜 头 中 , 巴格 达 心 脏 地 区 的伊

战时主 流媒体对 官 方正面 形象 的重塑
拉 克公 民周 三 在 一 辆 美 军 庞 大 军 车 的 帮 助 下 , 推倒 了 萨 达 姆 ・ 侯赛 因 的 巨大 雕像 , 在它 倒 地 后 在 上面 开 始 跳 舞 。这 是 一个 并
行 动 中所 体 现 的 正 义 、人 道 主 义 也 给 观 看 新 闻 的 美 国 民 众 极 其 深 刻 的 印 象 ,于 是他 们 接 受 了 这 样 一 个 媒 体 讲 述 的 爱 国故
事 。但 是 这 样 的一 系列 报 道 事 实 上 只 是 五 角 大 楼 导 演 的 一 桩 “ 假事 件 ” ‘ 这起 事 件 中可 以发 现 . 虚 。从 无论 美 国的媒 体如 何 宣 称 其 “ 观 中立 ” 民 族 国家 和 政 治 意 识 形 态 的 立 场 等 因 素 总 客 . 是 会 流 露 在这 些 报 道 中 。
2 世纪初美国战时媒体 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1
曹 菁
摘 要 : 表 面 上看 , 国 的主 流 媒 体 享有 新 闻 自由的权 利 , 事 实上 , 国主 流媒 体 的 新 闻报 道 却 受 到 很 多因 素 的制 约。 从 美 但 美
通 过 对 阿 富 汗战 争 和伊 拉 克战 争 中美 国 主流 媒 体 在战 前 和 战 后 的 两种 不 同 态度 的报 道 分 析 , 出除 了受到 官方 的 战 时 指 媒体 政 策 因素 的 影 响之 外 . 意识 形 态 性 尤 其发 挥 了举 足轻 重的 作 用 。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山主义童识形态。

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童识形态的自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童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山主义脱离了19 世纪传统的自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酉方主流童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徳的信仰自山和思想自山;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a 要的思想材料。

17至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对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采取的扩张主义政策;二是对欧洲列强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是表现为由采取孤立政策到扩张政策再到孤立主义政策的演变。

一、20世纪初对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主义政策20世纪初,美国利用“门户开放”的基本策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扩张。

自1900年至1914年,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输人大量的剩余资本。

到1914年,美国对华总投资已接近六千万。

美国就这样利用各种手段主要为经济手段,同其他国家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牟取经济利益。

同时,美国又使用均衡外交来达到其扩张的目的。

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不仅在舆论上对日本抱以同情,而且在经济上加以直接的资助。

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

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欣赏,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

罗斯福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不什尔州普兹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

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并且获得19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战争期间,美国共借予日本美元达四亿五千万之巨,并且认购了日本债券的大部分。

1905年,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挂太郎缔结密约。

规定对美日吞并的菲律宾与朝鲜予以相互承认。

这是美国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强盗式的侵吞。

1917年,美日签订蓝辛--石井协定,承诺:“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有特殊利益。

”美国以对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的承认,换取了日本对美国的“门户开放”的认可。

二、对欧洲列强和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一)孤立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孤立主义作为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来已久。

建国初期,在国内,各州之间内争不已,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在国外,又同英、法诸国矛盾重重,在国际舞台上一时难有作为。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如图是冷战期间的苏联漫画:主标题“是的,就是这样”,副标题“庄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其意在A.促使西欧摆脱美国走向联合发展B.指出北约组织受美国的摆弄控制C.表达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不满D.加强两极对峙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庄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所学知识可知,象征美国的胖子拿着象征其他国家的笔在文件上签字,苏联漫画意在说明美国是北约组织的绝对主导者,其盟国只能受其摆弄,受其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促使西欧摆脱美国走向联合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约组织受美国的摆弄控制,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民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

却提供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

这表明当时苏联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即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个体农民生产效率远高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表明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C项正确;195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改革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体现是农民只在自留地上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农业技术取得了突破,排除D 项。

故选C项。

3、1947年秋,美国部际协调委员会认为,欧亚大陆国家的贫困、饥饿、社会经济混乱、政治动荡,“为苏联的扩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要遏制苏联,首先要“改变有利于其扩张的基本条件”,“恢复经济的健全性”。

为此,美国A.鼓动西德修筑了柏林墙B.出台了杜鲁门主义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实施了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遏制苏联,首先‘改变有利于其扩张的基本条件’,‘恢复经济的健全性’。

美国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及启示

美国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及启示

元文 化 的冲击 , 吹美 国 的“ 界使命 ” 鼓 世 ,图谋建 立 美 国一家 独 霸 的 “ 界 新 秩 序 ” 世 。总 之 ,“ 国 主 美
义” 为这 个典 型 的 民族 、种 族 、宗 教 信 仰 多元 化 的
宗 教传统 、个 人 主 义 、自由主义 、天 赋人 权 、法 律 面前人 人 平 等 、法 治 国家 、代 议 民 主 、限 权 政 府 、
德 和价值 , 欲维 护美 国社会 核 心 的新教 文化 免受 多
教 文化 ; 信条包 括 体现 于《 独立 治 哲 学 、社 会 价值 体 系及 相应 的政 治制度 和社会 制度 , 随着政 治 生 活和社 会 生 活的 并 发展而不 断充 实 。美 国意识形 态 的主要 基础 ,包括
系。冷 战后 美 国 自由派 势力 大力 宣扬 “ 全球化 ” 强 , 调全球 经济 、政 治、文 化秩 序和 运行 规则 。2 0世 纪
( 始终如 一地 宣扬社 会 的主 流价值观 一)
作为 一个 年轻 的移 民 国家 , 国人 没 有浓 厚 的 美
国家历史感 ,意识 形 态 是 这个 国家 的 聚合 剂 。 “ 文
对 内优越感 , 支持政 府 的干涉 主义 和霸权 主义 政 并
稳定 的主流价 值观 、政 治体 系 和 民族 精 神 , 持 之 并
以恒地 以显性 和 隐性 的手 段对 内对 外宣 扬 , 化 和 强 扩张 自己的 主流 意识 形 态 。 由于 西 方 文 明 的 同质
性 ,当今 美 国将 意识 形态威 胁 主要锁 定 在共 产 主义
社会 , 本上 不存 在 意识形 态安 全 问题 。其 实 这 只 基 是 表面 现象 。美 国 统 治 阶 级 历 来 重 视 意 识 形 态 建 设 , 护社 会 正 统 秩 序 的 努 力 始 终 没 有 停 止 。在 维

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阐述

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阐述

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阐述作者:张憭憭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04期美国好莱坞电影类型中,超级英雄电影是最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一种类型,并且超级英雄电影具有较好的民意基础,深受观众的喜爱。

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不仅融合美国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美国文学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进行文学解构,能够清晰地看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本土文化。

20世纪以来,美国出现大量的由超级英雄漫画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恢弘的场面设计以及炫酷特效的使用,加之独特的叙事结构,使电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美国电影《复仇者联盟》就是一部典型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将美国公认的超级英雄聚集起来,来对抗邪恶、拯救世界,该系列电影通过绚丽的场景、精彩的故事框架以及强大的演员阵容,获得比较可观的票房。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美国的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同时也传递出美国的文化意识和内涵。

本文就以《复仇者联盟》的系列电影展开叙述,尝试探究美国电影中蕴含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内涵。

一、意识形态与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一)意识形态马克思将“意识形态”解释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简单来说,“意识形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中包含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如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等。

意识形态可以说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抽象表现,其不是独立发展而来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要想了解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可以根据最具代表性的超级英雄电影来展开研究,以此来观察电影的主流意识形态。

另外,也不能够将意识形态单纯看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具体反映,应该认识到意识形态的最终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可以看到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基本不会出现与美国政府政权观念相反的内容,电影通过影像设计将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念”汇入社会大众的头脑中。

美国电影不仅对美国民众产生影响,还在世界范围内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等。

美国电影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种族主义等,这些意识形态都通过电影表现出来。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2024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开展情况十分丰富和多样化。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不同意识形态观点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争论。

本文将对2024年上半年的主要意识形态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一、政治意识形态1. 民主主义与威权主义之争:民主主义和威权主义之间的较量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主要争议。

一方面,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巩固,例如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继续坚持威权主义模式,主张国家利益和权威的绝对性。

2.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使得全球主义观念得到了更多的传播和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和传统文化。

3. 政治极端主义与反恐斗争: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政治极端主义的威胁,这使得反恐斗争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各国继续加强反恐力量和合作,打击恐怖组织。

另一方面,政治极端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等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二、经济意识形态1. 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经济意识形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平衡问题上。

一方面,一些国家继续坚持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主张市场经济的自律性和效率。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主张国家干预,以调控市场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经济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一些国家重视推动可持续发展,主张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仍然忽视环境保护,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

3. 社会公平与财富分配: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公平是经济意识形态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一些国家强调社会公平和财富再分配,主张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增加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注重保护富人利益,主张市场竞争和自由选择决定财富的分配。

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案例

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案例

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案例案例: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输出与制度关联。

一、背景。

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超级火爆,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娱乐那么简单,它其实是美国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在文化领域的一个巧妙布局。

二、具体做法。

1. 内容渗透。

2. 产业制度支持。

美国政府有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税收方面,给予电影制作公司大量的优惠政策。

比如说,对于在本土投资拍摄、并且符合一定价值观导向(当然是美国价值观导向)的电影,会减免相当一部分的税收。

这就鼓励了电影公司制作更多带有美国意识形态的电影。

在海外推广上,美国政府也不遗余力。

通过外交手段,为好莱坞电影打开国际市场。

比如说,在和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协议的时候,往往会把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准入作为一个重要的谈判内容。

这样一来,好莱坞电影就能在全球各大影院广泛上映,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美国的价值观输出。

3. 审查制度中的意识形态把控。

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虽然看起来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对意识形态的把控非常严格。

例如,电影不能有明显违背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如果一部电影把美国描写得过于黑暗、腐朽或者否定美国的核心价值观,那它在审查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像一些独立电影如果涉及到对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进行批判,并且这种批判被认为是损害美国形象的,就很难获得大规模的发行许可。

这就保证了从好莱坞输出的电影总体上是符合美国意识形态建设需求的。

三、效果和影响。

1. 全球文化影响力。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票房那是相当惊人的。

数以亿计的观众观看这些电影,也就意味着数以亿计的人在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熏陶。

很多年轻人因为喜欢好莱坞电影,就开始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认为美国就是自由、民主、充满机会的天堂。

这种文化影响力为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服务。

比如在国际舆论上,美国更容易获得一些民众的支持,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已经被美国电影所影响。

2. 对本国意识形态巩固。

在国内,这些电影也起到了巩固美国民众对本国价值观的认同的作用。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4-06-28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238)作者简介:杨竞雄(1990-),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管理研究㊂第29卷第5期2014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Vol.29No.5Se p .2014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杨竞雄(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12)[摘要] 意识形态治理 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的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㊁渗透性和法治性;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㊂对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夯实舆论阵地㊁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㊂[关键词]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启示[中图分类号]D6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934X (2014)05-0053-05Contem p orar y American Ideolo g ical Governance and its Enli g htenments for China YANG J in g -xion g(School o f Ma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 y ,Chan g sha ,Hunan 410083,China )Abstract :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s a d y namic p rocess ,the g overnance bod y that belon g s to and attaches to a certain rulin g class of societ y inte g rates th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ideolo g ical field b y usin g formal and informal s y stem and diverse g overnance -man -ners ,that work to g eth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 oal.Basic strate g ies of contem p orar y American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nclude maintainin g the national core values stabilit y and flexibilit y ;inte g ratin g all areas of the bod y to build a com p rehensive national g ov -ernance to g ether ;focusin g on g overnance means 'concealment ,p ermeabilit y and nomocrac y ;usin g ca p ital and technolo gy to p romotethe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Enli g htenments for the Chinese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nclude p romotin g socialist ideolo gy to kee p p ace with times ;buildin g the Chinese socialist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model ;reinforcin g the p ublic o p inion p ositions and ideolo g ical workteam ;followin g the world trend to stren g then the network 's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Ke y words :America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enli g htenments.㊀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至今仍广泛充斥于世界,这不仅因为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㊂ [1]更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了意识形态的治理模式,进而极大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效度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作为党治国理政中 极端重要 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属于国家治理体系,亦对其具有定向导航㊁凝魂聚气㊁评判调节等功能㊂我国要积极借鉴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方略及其经验㊂35一㊁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自觉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之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理想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表达㊂ [2]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㊁经济㊁法律㊁哲学㊁伦理㊁历史㊁文学㊁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㊁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㊁传播和管理工作㊂而 意识形态治理 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地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就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治理和用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国家治理的有机结合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拓展本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内巩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本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国民的政治价值认同,以达到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对外软硬兼施地推行本国的价值观及其政治制度,将对外传播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使世界各国服从并服务于本国的战略利益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主体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领导主体,即作为美国资产阶级集团政治代表的执政党(在美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民主㊁共和两党的党派之争和轮流坐庄);二是主导主体,即执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力量,如:国家层面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㊁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㊁各州和地方层面的艺术与人文委员会等;三是参与主体,即各类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和社会组织,如:政治党派㊁企事业单位㊁新闻媒体单位㊁科研教育机构㊁行业协会等;四是终极主体,即作为实践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㊂而治理客体则指向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即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㊁社会思潮㊁社会心理等;二是物,即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物质性资源,包括意识形态治理体制内的机构设施㊁运行制度及相关资产等;三是人,即意识形态部门的工作人员㊁国家各级政府公务员及社会成员㊂二㊁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建筑在十分成熟的政府力量㊁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及其三者之间有效互动制衡的基础之上,与其固有的历史传统㊁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密切相关㊂美国政府虽然没有一个专门的显性部门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直接管理,但美国政府从上至下㊁从政府到民间皆有一套完备的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实行间接管理的庞大体系[3],通过辩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 变 与 不变 ㊁极力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㊁整合各治理主体以形成合力㊁熟练运用资本逻辑和先进技术进行治理等一系列极具现代性色彩和启发意义的治理方略从而获得了巨大成功㊂第一,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㊂当代美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石的自由㊁民主㊁平等㊁博爱㊁人权和法治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理念序列,它与美国移民拓殖的历史命运㊁相对隔绝的地理区位㊁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国家发展轨迹相适应,历经了从最初的对摆脱殖民统治和 国家独立 的热切呼唤,到南北战争时对黑奴制的鞭挞和 国家统一 的迫切诉求,再到两极格局结束后肆意推广本国价值观以及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生或显或隐地激烈交锋等一系列形态演化㊂这些被赋予 最普遍形式 的意识形态于美国不到三百年的民族历史中凝练而成,从 常青的生活之树 中进行极具张力的理论建构,在国家政策措施及其执行层面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和一贯性,深深根植于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意识深处,成为了一种美国民众不自觉的内在信念和一种 背后的㊁持久的和不易改变 的 超稳定 结构㊂美国不仅运用灵活恰当的表述方式和传播方法,使国家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了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而且在美国的意识形态对外战略中,通过对以宽泛 能指 掩饰明确 所指 的 普世价值 和 宪政民主 等话语陷阱极力宣扬,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思想混乱㊁政权更迭和局势的持续动荡,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则是以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之名来行摆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束45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缚 之实,其目的无非是想买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制度的私货,这种诡谲的政治策略背后若隐若现的是一种阴险的和平演变的政治战略[4]㊂第二,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㊂美国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其国家㊁市场和社会力量都发育得非常充分和健全,且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制衡也相当地有效和规范㊂在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㊁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下,各治理主体皆以各自独特的途径和方式发挥作用从而汇集成治理合力㊂在唯资本的逻辑马首是瞻的美国,政党活动尤其是两党竞选往往被嘲笑为应接不暇的政治闹剧,但从普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强化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国家凝聚力而言,又是非常有效的平台和绝好时机㊂政府作为一只 看得见的手 在意识形态治理中却极力隐蔽自己的身影,通过经济㊁法律㊁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塑造有利的社会公共环境及保证其他各类主体治理行为的规范性㊂ 形散而神不散 的美国学校不仅明确 课程设置应当为哪个政治目的服务 [5],而且近年来开始注重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类问题,如:这个领域的历史传统如何?它所涉及到的经济与伦理道德有哪些?新闻㊁报刊㊁电视㊁网络等大众传媒不仅是美国向其民众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喉舌和重要载体,也是美国向其他国家渗透本国意识形态乃至颠覆他国政权的有力工具㊂宗教活动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宗教信仰整体上呈现多元化,但它们更多地 构成了美国民主和人民自治思想的最深厚基础 [6],从而成为了 美国精神 的化身,在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㊁进行社会整合㊁传播和扩张意识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第三,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㊁渗透性和法治性㊂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造成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假象,从而成功地掩饰了美国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对 异质思维 制裁的严厉程度㊂在向全世界推广自由㊁民主㊁人权㊁宪政等抽象的美式 道义 原则中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并自辩道:我们从不把这些东西强加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坚信这些东西不管在什么国家都应该得到悦纳㊂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巧妙地掩盖了其 技术统治意识 的意识形态功能㊂美国通过设置隐性课程和 核心课程 ,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和生产文化产品,制定和执行具体的社会政策,引导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与核心价值理念相适应的舆论氛围,使美国民众无不置身于 美国精神 的熏陶之中㊂从1620年第一批殖民者签订‘五月花号公约“起,美国人就倾向于制定一个对大家都有益的方案来管理自己和协调社会㊂这种法治精神还可从美国人所信奉的 个人主义 中觅得根源:美国人的 个人主义 不仅是表现为低层次的损人利己㊁唯利是图㊁尔虞我诈等的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它还包含着 等价交换 的资本主义精神,即 我捍卫我的权利,也尊重你的权利㊂ 在崇尚主体自由的美国及其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的自由建立在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建立维护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的完美秩序就必须依靠法治的力量并确立起对法律的坚定信仰㊂因此,虽没有针对意识形态的专门法,但美国将 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 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 [7]的规定融入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之中㊂第四,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强调: 应当慷慨地支持美国新闻署和自由欧洲电台 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㊂ [8]因此,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在 美国之音 等传媒和出版事业上花费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以便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掌控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权㊂目前,无论是传统的媒介(如:报纸㊁杂志㊁电影),还是新生代媒介网络,美国都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引领世界潮流, 美国垄断了传播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㊂ [9]而在美国本土,外来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2%,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不足10%,却占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10]㊂从此意义上说,美国的声音就是世界的声音㊂美国还通过设置各种基金项目(如 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 )㊁利用一些既有的国际性基金组织(如 诺贝尔奖 )㊁派遣一些专家学者和留学生或其他人员,以 援助 和学术交流讨论为552014年第5期杨竞雄: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名,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些学术机构㊁媒体㊁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甚至频频资助类似于 藏独 ㊁ 疆独 和 台独 等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绞尽脑汁干涉他国内政㊂美国还不惜巨资地在全国各地建立并免费开放各种纪念馆㊁博物馆㊁图书馆㊁科技馆㊁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如:华盛顿纪念馆㊁林肯纪念馆㊁马丁㊃路德㊃金纪念馆㊁国会图书馆㊁航空航天博物馆㊁战争博物馆等,这些载体记载着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 美国精神 和意识形态因素,是美国民众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㊂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在因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所形成的新权威体制和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国家治理 是指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㊁管理经济文化事业㊁管理社会事务㊂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㊁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1]㊂因此,我国既要敢于和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㊁从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经验中剥离出一般规律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现代化,又要从我国的具体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避免照搬 美国模式 的经验主义错误及为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埋下伏笔㊂第一,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㊂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实现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跨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已经完成了从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飞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从过去工具性极强的政治价值的一味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筑造共同精神家园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人本主义嬗变;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的 中国梦 话语体系已成为活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㊂以此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进路径, 变 的永远只是意识形态中的具体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手段,而其内涵的核心价值却是永远 不变 的㊂因此,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辩证法,在确保其核心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意识形态的实践特色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不同阶层和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厘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价值理想㊁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三者混乱重叠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僵化和封闭化;要充分挖掘国家制度中蕴藏的伦理因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㊁乡约民规和各行各业的规章准则之中;要注重 理性式话语转换 和 感性式话语转换 ,既要根据不同时空和不同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关键词 序列灵活多样㊁富有个性地加以表述,又要利用一切机会和一切条件,以感性的语言和标语口号等形式不厌其烦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使其深入人心㊂第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㊁政府负责㊁社会协同㊁公众参与㊁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㊂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把握不同主体在治理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并由此探索自上而下㊁自下而上和横向互动有机结合的共治型运行体系:(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所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 ㊂但党的领导是政治㊁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要进一步破除党政不分㊁以党代政的旧思维体制,善于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把人民大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㊂(2)在中国国情下,政府仍然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但 利维坦政府 必须要按照政企分开㊁政事分开原则,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要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和简政放权,培育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㊂(3)各类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生产㊁传播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明确自身功能性定位,完善自身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顺应㊁发掘和引导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助力㊂(4)人民群众是治理结构中的终极主体,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家庭㊁社区或其他各类非正式群体等也是社会65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可兹利用的有效载体,因而必须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主人翁积极性㊂第三,夯实舆论阵地㊁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㊂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㊁守土负责㊁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12]㊂因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㊁办刊㊁办台㊁办新闻的原则,加强对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和把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和 新闻道德委员会 等机制监督,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㊁具有高超业务水平的人手里㊂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基础性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加强对任职于外事部门中理论人才的重点栽培,建设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㊂要大力加强国际化传播交流平台阵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在渗入中国价值理念的同时努力提升新闻信息原创性㊁时效性和大众性,为国际社会提供观察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使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㊁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㊂要以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报道好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㊁新思想新知识,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与此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国际性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舆论引导的战略策略,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彰显好中国风骨㊂第四,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3]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相互交织且不断深入的境遇下,多样信息选择和新型传播方式使我国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舆论管理模式也受到严重挑战,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凭借技术优势向我国不断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主战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最大变量 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夺得 制脑权 ,已成为衡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所在㊂要坚持积极利用㊁科学发展㊁依法管理㊁确保安全的方针,制定全面的信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治理创新;要积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健全网媒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实现网络实名制,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依法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恶劣行为,依法治理网络社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㊁舆论引导队伍和技术研发队伍,有意识地培养网络理论㊁文艺队伍和 意见领袖 ,繁荣网络优秀文化,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网上宣传方式,正确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㊁度㊁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下的网络舆情统筹机制㊁预警机制㊁研判机制㊁联动机制㊁应急机制㊁评估机制及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不断促进管理过程的有序化和科学化㊂[参考文献][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2]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46-51.[3]徐长银.美国文化管理的特点[J].红旗文稿,2011(22):34-36.[4]胡凯,杨竞雄.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的巩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98-102.[5][美]卢瑟㊃S㊃路德克.建构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M].王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49.[6]农华西.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57.[7]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㊁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4):48-51.[8]姚宝权,等.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EB/OL].htt p://media.p eo p le. /GB/22114/42328/77497/5316669.html,2007-1-23.[9]冯峰.美国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战略[EB/OL].htt p://theor y. p eo p /n/2014/0326/c40531-24739817.html,2014-3-26.[10]梁相斌.外国控制新闻的主要做法[EB/OL].htt p://theor y.p eo-p /BIG5/49154/49156/9030359.html,2009-3-26.[11]秋石.为了国家长治久安 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求是,2014(1):8-11.[12]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3]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2-28.752014年第5期杨竞雄: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意识形态的新趋势(1)冷战结束已经十来年了。

苏联从80年代中期即开始出现意识形态的演变,以后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政治新思维",进一步削弱了苏联作为美国意识形态对手的地位。

当时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一种希望,就是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将要淡化,各国将以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为出发点来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

一些观察家的预想是,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带来越来越多的政治对话和文化沟通,国家间矛盾虽然不可避免,但主要将以经济竞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可能激化,成为主导性的矛盾。

美日、美欧之间的"经济战"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

另一些观察家则预料世界将走向"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将不再像冷战时代那样,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自己在国际上的远近亲疏,而是注重自身的安全利益,甚至不惜为资源、领土而战。

1991年的海湾战争即是这种见解的佐证。

这两种观点殊途同归之处,在于都认为冷战时期那种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纷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未来的国际关系将进入一种常态(国家间为经济利益而合作或竞争),或者恢复另一种常态(各国为维护自身安全而斗争,某些大国争夺霸权),因而有了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将要"淡化"的期待。

从冷战后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国非但没有淡化其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反而在许多方面突出宣传其价值观。

美国的思想库和学术界不断推出各种引起争论但有广泛影响的政治观点,如弗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宣扬以推进各国"民主化"来维护世界和平的"民主和平论",以及"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等等。

这些观点的视角不同,结论也不同,但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社会条件改变了,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基础和行为改变了,反映这些条件和利益、指导行为的意识形态也会随之调整变化。

就此而言,意识形态可以转变,但很难"淡化"或消失。

冷战时期两大意识形态的斗争,同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政治经济营垒的利益之争相互配合,因此显得异常激烈。

但是这不等于说在其他历史时期阶级国家就不高举意识形态的大旗。

例如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极力宣扬"民主"和"民族自决";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民族解放的旗帜。

这就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说的"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

希特勒靠标榜“国家社会主义”(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更为恰当)起家,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同英美资本主义的争夺世界霸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争斗。

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是一种常态,而非冷战时期所独有。

一、美国意识形态演变的的全球化背景在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国家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内容是不同的。

一些学者将冷战结束后的现时代称为"全球化时代"。

本文姑且接受这一说法,进而分析全球化对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首先是由经济力量推动的。

全球经济系统是比全球政治系统更为活跃、更为开放的系统。

全球政治系统由主权国家组成,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相对封闭的系统。

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看,领土疆域的政治划分,各国关税制度的设立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尽合理。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更是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巨大障碍。

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形势走向缓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主体和动力的跨国公司,迅速抓住机遇,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

商品、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跨国界流动,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全球经济系统愈加发达并逐渐走向有序。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系统的开放和活跃也有赖于全球政治系统的稳定和调节。

从正面看,世界和平的局面基本稳定,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危险不大,保证了全球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国际组织对跨国经济合作的推动,各经济大国间已经和正在建立的协调机制,对国内经济的宏观调节和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反面看,巴尔干等部分地区战乱频仍,造成政治系统的紊乱,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有关国家和地区很难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经济全球化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带来国际政治冲突的解决。

但是,以发动战争、掠夺殖民地或领土、侵占资源、奴役人民的方式来争夺地区或世界霸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毕竟得不偿失,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无此必要。

当今的国际政治斗争,仍然以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为后盾,仍然发生以武力相威胁甚至直接军事侵略的情况,但越来越多的政治斗争是在谈判桌旁、会议厅里、因特网上、传播媒体中进行的。

贸易争端、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稳定、非法移民、跨国犯罪、生态平衡等等,都已列入国家领导人的会谈日程,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

它们无一不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关。

经过几十年的合作与摩擦,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规则和处理经济冲突的机制已经基本确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全球性的规则和机制。

经济一体化给各国带来的长期效益大于损失。

以邻为壑的制裁或相互封闭市场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损人而不利己。

自由化领域正在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继续快于世界生产,而外国直接投资又以快于国际贸易的速度增长。

国际金融市场急剧膨胀,流速加快,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导,虚拟金融资本超出实际经济交易几十倍,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经济运行。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6月开始出现的东亚金融危机以及后来更大范围的金融动荡,呼唤新的全球金融机制和经济协调机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全球信息和交易费用大大降低,所有产业部门都在运用新技术成果,技术革新和企业创新能力已取代传统的价格竞争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各国和国际组织内,掌握信息和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和社会集团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和政治决策,对资金、资源的分配和价值观的重塑享有发言权,即享有政治权力。

在经济信息化、知识化和网络化的同时,政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范围越来越大,用控制信息流量来维持政治稳定的传统做法越来越难以奏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削弱了主权的完整性和绝对性。

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必然使相互的制约性加大。

这种制约性将体现在本属一国主权范围的各个方面。

从政策制定、法规设立等宏观决策,到金融、财政、贸易、人口等各行各业的微观管理,每个国家都不能不顾及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不得不相互作出妥协。

齐泽克则认为,做真正的左派在今天需要有真骨气,当代左派的唯一前景就是去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普遍性、一些不可能的目标去奋斗,以此来为自己的普遍性奠基:充分承认自己是例外,不承认任何禁忌和先验规范(比如关于‘人权’的、关于‘民主’的)。

左派在当前的政治立场选择:要么接受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视野,介入其中的霸权斗争,象中左的第三条道路那样自我解嘲地主认为任何企图改变全球资本主义的基本功能的努力终究都是要失败的,政治无非是给社会作一些整容手术;要么就冒险摆出相反的姿态,断然拒绝今天的自由主义要挟--说什么左派的任何激进努力都会通向集权主义--悲壮地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普遍性去努力。

让我们做现实主义者,但我们想要去实现不可能--对左派而言,永远没有已实现的普遍性。

下面谈谈笔者所能认识到的这三位左派在该书中的立场对中国左派的可能的启发。

首先说的是政治主体的动员问题。

中国当代无产阶级显然无法直接成为左派的普遍能指了。

先得回头看当代中国社会里正在析离出哪些新的政治主体。

民工、下岗女工等等显然被认为是需要被‘代表’的政治主体。

中国当代左派急需找出那些正跃跃欲试地去捍卫和普及其政治权利的那些新的全资质的政治主体?这不是件容易做的工作。

到头来总仍要问:为谁而左?让谁来左?让谁替谁来左?左到什么程度?左不了将怎么办?那么可否让左派在中国成为一种公用的代理立场,一种并不是由某些实际的政治行动者占领,但可成为某些彻底和激进政治实践的踏脚板的第三方立场?让左派立场成为象太空空间站那样的反思和抵抗角度?或者就让它成为利奥塔所说的一切批判、对批判的批判的批判的出发点,一个理论地被假设的虚拟出发点?这条道路倒能安顿很多的知识左派。

与本书的三个作者比较,中国的左派似乎也需要大大地为自己松绑,他们承诺的东西太多,会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另外,他们也得扩大点儿眼界,好歹去管一下political globality这闲事?这比较中还可看出,中国当代左派常将‘左’当作一种姿态,一种单立的思想立场,‘左’成了象基督教里的‘爱’那样的滥词。

从这三个作者的写作中可看出,‘左’是可以隐含在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话语中,也只这么隐含着的,决不是一种纯粹的立场。

‘左’不是一个共用标签,而是一种思想和话语意向。

‘左’不是一种起始立场,而是不断实践出来的。

齐泽克则认为,做真正的左派在今天需要有真骨气,当代左派的唯一前景就是去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普遍性、一些不可能的目标去奋斗,以此来为自己的普遍性奠基:充分承认自己是例外,不承认任何禁忌和先验规范(比如关于‘人权’的、关于‘民主’的)。

左派在当前的政治立场选择:要么接受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视野,介入其中的霸权斗争,象中左的第三条道路那样自我解嘲地主认为任何企图改变全球资本主义的基本功能的努力终究都是要失败的,政治无非是给社会作一些整容手术;要么就冒险摆出相反的姿态,断然拒绝今天的自由主义要挟--说什么左派的任何激进努力都会通向集权主义--悲壮地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普遍性去努力。

让我们做现实主义者,但我们想要去实现不可能--对左派而言,永远没有已实现的普遍性。

下面谈谈笔者所能认识到的这三位左派在该书中的立场对中国左派的可能的启发。

首先说的是政治主体的动员问题。

中国当代无产阶级显然无法直接成为左派的普遍能指了。

先得回头看当代中国社会里正在析离出哪些新的政治主体。

民工、下岗女工等等显然被认为是需要被‘代表’的政治主体。

中国当代左派急需找出那些正跃跃欲试地去捍卫和普及其政治权利的那些新的全资质的政治主体?这不是件容易做的工作。

到头来总仍要问:为谁而左?让谁来左?让谁替谁来左?左到什么程度?左不了将怎么办?那么可否让左派在中国成为一种公用的代理立场,一种并不是由某些实际的政治行动者占领,但可成为某些彻底和激进政治实践的踏脚板的第三方立场?让左派立场成为象太空空间站那样的反思和抵抗角度?或者就让它成为利奥塔所说的一切批判、对批判的批判的批判的出发点,一个理论地被假设的虚拟出发点?这条道路倒能安顿很多的知识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