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难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自助学习】(我尝试自学)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竦shǒng峙萧瑟sè白沙堤dí
B.涌rǒng起啄zhuó春泥瘦sòu马
C.沧cāng海竦sǒng峙碣jié石
D.澹澹zhàn没mèi马蹄枯藤téng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二、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研读与赏析
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课题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助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四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次”等文言词汇。
3.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准确朗读并默写全诗。
过程与方法:探讨、研究诗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三、教师范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并将自己想像的画面写在下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于都五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主备人:李称秀学习目标:1、掌握诗、曲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曲。

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观沧海》预习导学1、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孟德,(朝代)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著有诗歌、、。

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2)《观沧海》是一首。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幸甚至.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树木丛生,。

(2),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合作探究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观沧海》大意并进行梳理。

活动二: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写了哪些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4、诗中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预习导学一、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他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

(2)近体诗分为两类:每首四句的是绝句,每首八句的是律诗。

根据每句诗字数的不同,又分为五言或七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月的句子是,。

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

1.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抚摸()蓑衣()斗笠()鸟巢()眨眼()撑伞()发酵()朗rùn()liáo亮()hōng托()wǎn转()应和()喉咙()(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一、学习目标(识记)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法指导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1.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A.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B.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穿越千年诗河,我们踏入中华文化的瑰宝殿堂。

《诗经》悠悠,启韵华夏诗篇之始。

今天,我们共赏《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先贤才情,感受诗词之美,让心灵在古典韵律中遨游。

二、新课教学知识拓展见教学PPT课件。

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文学常识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听诗歌朗读,把握诗歌字音、节奏。

(PPT播放视频)4.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5.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与多种朗读活动,10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临、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残夜、昏鸦、断肠、天涯”等词语,背诵出曹操和李白、王湾和马致远相关文学常识,能够背诵课文;5%的学生通过二次检测,完成上述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90%的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古诗词,明确表述出古诗词的主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85%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识·诗歌】诗歌分类·诗歌按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

【诵诗技巧】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入·诗境】观沧海 [东汉]曹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洪波涌起。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课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2、品味作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3、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建安(汉献帝)时期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

代表作《蒿里行》、《短行歌》、《苦寒行》、《龟虽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时所写,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公元207年,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北征乌桓的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争。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2、走近作者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背景资料《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诵读积累, 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名句3.想象诗歌的意境一、预习积累1.文学文化知识(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3)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有诗仙的美誉, 与杜甫合称李杜, 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李太白集》。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从诗歌的体裁看,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2.名句积累(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3.积累与乡愁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二、感知探究《观沧海》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 有动有静, 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描写静景, 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动景, 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导学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导学案

《4.4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名句;3.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名句;2.揣摩作者的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悲秋。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约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

曲词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2.背景链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文体知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优质导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优质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反复朗读《钱塘湖春和行》和《天净沙·秋思》2、了解诗人白居易和马致远白居易(772~846),字,晚年自号。

代大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诗。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整体感知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早莺、、、浅草、,展现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二)研读课文1、研读《钱塘湖春行》(1)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2)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和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从觉和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写,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通过“”和“”来表现早春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研读《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图”。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渲染了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4古代诗歌四首导教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频频朗诵诗歌, 背诵诗歌。

2.认识诗词有关知识 ,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尝诗歌语言 , 体会诗歌的境界;培育赏读诗歌的能力, 提高古诗文涵养。

4.培育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味。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环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 , 认真阅读课文及有关参照资料 , 捕获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句子、词语, 尽量独立达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虑题, 准备显现沟通。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全部(2)记录疑难问题 , 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 用于合作研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 1-2 名代表显现步骤二、三中的答案 , 同小组内其余成员在小组长的一致安排下合作达成步骤三中的思虑题。

(2)同桌之间相互谈论 , 有分歧不可以达成一致的 , 小组谈论;小组内不可以达成一致的 , 组长记录下来 , 以备全班谈论时沟通。

(3)全班谈论时 , 教师不可以一下子给出答案 , 在学生思想的火花充足碰撞后 , 再点拨指引 , 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明珠。

此中有好多佳作 , 不单语言隽美 , 并且境界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味 , 有的包含着深刻的真理 , 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 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许多优异的古代诗词 , 从今日开始 , 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 , 领悟先人融情于景 , 借景抒怀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碣石.(ji é)澹澹à.(d n)竦峙ǒì)..(s ng zh(2)词义竦峙:矗立。

幸甚至哉:好运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傍晚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伤心到极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代表作品有诗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多变,音律和谐多变。

有《李太白集》传世。

(3)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早有文名。

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4)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马神仙”“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5种。

最能反映他创作风格的是散曲,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背景简介(1)《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当时北上征伐乌桓。

曹操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在8月的一次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内心豪情尽显,挥笔写下这首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次北固山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难免有凄苦愁楚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导学案(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二、自主预习《次北固山下》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2.背景资料《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3.检查字词解释下面的词语。

次:客路:风正:悬:残夜:4.文体知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颔联和颈联是对偶句。

5.课文解读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的。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

“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

部编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部编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课题: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阅读知识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3)《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品味文中精彩的句子。

2. 想象并能描述诗歌意境,体会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诵读,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诵读课文,能默写课文。

(2)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
的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

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秋思》这种凄婉的曲子。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3. 自学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jié石()sǒng zhì
()水何dàn dàn()
xiāo sè()luò阳( ) 枯téng
()天yá()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时期的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他和,并称“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作者为唐代诗
人。

③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 ,“秋思”
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 。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句是()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 江春/入/旧年
B.我/寄愁心/与明月
C.百草/丰茂
D.断肠人/在天涯
(5)朗读四首诗,疏通文意。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一)研读《观沧海》
(1)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看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二)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作者为何“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诗中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赏析《天净沙秋思》
(1)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以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壮阔。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