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题目上,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 题,呈梯度;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 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 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备考指南
1.了解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出现过 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词句的能力。
3.掌握阅读理解题的各种常用答题方法,尤 其是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随堂演练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 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 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 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随堂演练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 辨上的观点。(4分)
示例: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 值得肯定的,(1分)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 了“天理”;(1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 制“人欲”。(2分)
随堂演练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 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 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 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 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 “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 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 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 “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 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 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 现。(2分)
例题敲门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 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 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 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 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 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 也”。(同上)
随堂演练
“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 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 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
“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 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 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 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
随堂演练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 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 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 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 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 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 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 后果。
(1)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 “□”,,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3分)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 “盈科而后进”?(6分)
(1)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 “□”,,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示例: 本 涸 声闻过情
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 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例题敲门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 则 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示例:异闻 闻诗 闻礼 闻君子之远其子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 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5分)
示例: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 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 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 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 科而后进”?
示例:孟子认为流水遇到坑洞,必先填满,再继续向前 流。为学正如水的这种特性,都必须由浅入深,按部 就班,循序渐进,绝不能躐等而进,期图一步登天。 这就像一个学生连算术都学不好,又怎能把代数、微 积分学好呢?
随堂演练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二者。”
随堂演练
示例:“经世致用”,强调务“当世之务”,关 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 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 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
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 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 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 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例题敲门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 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 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 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 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 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 实意义。
例题敲门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 之远其子也。”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的是“□□”; “三”指的是“□□”“□□“□□□□□□□”(4分)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 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5分)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的是“□□”; “三”指的是“□□”“□□“□□□□□□□”(4分)
学习目标 例题敲门 设题方式 备考指南 随堂演练 课外作业
学习目标
1.感受命题类型 2.体会解题思路
例题敲门
材料: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 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 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 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 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 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 道互补”的明证。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 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 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 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设题方式
1.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 已学经典中的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 易文言选段,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 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
随堂演练
示例: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 追求卓越;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2分)
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这是人 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如 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 神和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又如人类为了谋生 存、求发展,必须利用自然,但如过度地向自然 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 重的环境危机,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课外作业
复习教材《中国文化经典 研读》第1-5章的内容,了解 各章所述经典的概念和思想。
随堂演练
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
风,主张治学须
、
、
。(3分)
示例:关心国事 致力创新 有用于世 志向 远大 勤勉严谨 重考察求证 (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
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人的具体事 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 是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与人书》》)
“(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 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 书之难》)
备考指南
1.了解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出现过 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词句的能力。
3.掌握阅读理解题的各种常用答题方法,尤 其是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随堂演练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 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 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 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随堂演练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 辨上的观点。(4分)
示例: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 值得肯定的,(1分)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 了“天理”;(1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 制“人欲”。(2分)
随堂演练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 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 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 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 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 “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 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 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 “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 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 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 现。(2分)
例题敲门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 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 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 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 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 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 也”。(同上)
随堂演练
“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 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 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
“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 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 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 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
随堂演练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 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 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 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 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 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 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 后果。
(1)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 “□”,,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3分)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 “盈科而后进”?(6分)
(1)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 “□”,,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示例: 本 涸 声闻过情
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 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例题敲门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 则 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示例:异闻 闻诗 闻礼 闻君子之远其子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 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5分)
示例: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 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 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 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 科而后进”?
示例:孟子认为流水遇到坑洞,必先填满,再继续向前 流。为学正如水的这种特性,都必须由浅入深,按部 就班,循序渐进,绝不能躐等而进,期图一步登天。 这就像一个学生连算术都学不好,又怎能把代数、微 积分学好呢?
随堂演练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二者。”
随堂演练
示例:“经世致用”,强调务“当世之务”,关 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 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 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
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 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 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 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例题敲门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 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 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 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 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 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 实意义。
例题敲门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 之远其子也。”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的是“□□”; “三”指的是“□□”“□□“□□□□□□□”(4分)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 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5分)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的是“□□”; “三”指的是“□□”“□□“□□□□□□□”(4分)
学习目标 例题敲门 设题方式 备考指南 随堂演练 课外作业
学习目标
1.感受命题类型 2.体会解题思路
例题敲门
材料: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 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 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 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 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 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 道互补”的明证。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 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 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 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设题方式
1.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 已学经典中的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 易文言选段,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 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
随堂演练
示例: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 追求卓越;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2分)
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这是人 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如 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 神和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又如人类为了谋生 存、求发展,必须利用自然,但如过度地向自然 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 重的环境危机,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课外作业
复习教材《中国文化经典 研读》第1-5章的内容,了解 各章所述经典的概念和思想。
随堂演练
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
风,主张治学须
、
、
。(3分)
示例:关心国事 致力创新 有用于世 志向 远大 勤勉严谨 重考察求证 (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
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人的具体事 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 是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与人书》》)
“(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 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 书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