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下载

合集下载

语文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24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语文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24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2)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的第一课时,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哪些感人的情景?我们从中又能获得哪些关于成长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继续走进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二、新授(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情景,有几处画几处。

(二)、小组交流:互相读一读让你感动的情景。

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三)汇报1、1学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泪如泉涌”是说我的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见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我非常感动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这句话说明我看见有那么多人来救我,我非常激动。

因为有那么多人来救他,所以这句话令我感动。

(板书:泪如泉涌)师:哪个词说明了有很多人来救他哪?生:满山遍野。

师:(出示课件)这里是满山遍野的郁金香,这是满山遍野的油菜花,这是满山遍野的枫叶,这是满山遍野的积雪。

看着这几幅图,谁能用“满山遍野“来说句话?生:满山遍野的郁金香真漂亮啊!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枫叶变红了。

冬天,满山遍野的积雪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衣。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才会有这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吗?(出示课件:“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哪一句更适合“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出示课件:“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前面一句应该怎么读?这一百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举着火把,打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大雨后泥泞的田野中,寻找着我,呼唤着我,这灯笼中有乡亲们对我的关心(板书关心),这火把中流露出乡亲们对我的疼爱(板书疼爱),这让我顿时——泪如泉涌2师:这部分内容让很多同学为之感动,谁能补充谈一谈你的感动。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简介《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满山会有灯笼火把。

3.2 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个人默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回答相关问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资源。

5.2 图片或视频:准备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3 相关读物:提供相关的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

6.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

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

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_4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_4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3、交流汇报:(1)、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3)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5)、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6)、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五、总结全文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

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灯笼火把节的寓意。

3.3 合作学习(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各组汇报表演,大家共同点评。

3.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灯笼火把节的画面。

(3)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课后回收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灯笼火把节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获得课文中生词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中秋节及相关的民俗和活动。

2.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传说和习俗,并播放相关视频。

(二)预习生词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比如“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等。

2.学生们跟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三)阅读课文1.教师放映课文的多媒体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

3.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适当提问学生。

(四)理解课文1.教师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哪些理解,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结果,教师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感情转变。

(五)课堂练习1.教师出题,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练习分析课文。

比如:“将‘满山的灯笼火把’比喻成什么?”、“为什么文中村里的人要准备饭菜和酒?”等。

2.学生们小组讨论并答题,教师逐一点评。

(六)课堂讨论1.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中秋节的热情。

2.教师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了解家乡的中秋节民俗和习惯并做笔记。

七、板书设计课文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生词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中秋节历史、传说、习俗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秋节的一些知识、传说、习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转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宜阳县韩城镇官东小学赵小婷一、教学内容分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作者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二、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层层深入,懂得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也就是有自救意识,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学会感恩。

2、让学生入情入景想象,体会被卡在井口,笼罩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危急时冷静,想办法保护自己,感悟亲情。

3、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情分析]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

“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

“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上册9.满山的灯笼火把(1)教案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9.满山的灯笼火把(1)教案语文S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材分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由观察插图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写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他们当时的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学生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难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来,但要学生从作者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有些困难,需要教师教学时注意启发引导。

另外,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乡情,文中将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

课文中所写的“我”在险境中自救及冷静思考和乡亲们寻找“我”的情景打动人心。

在教学中我采取设置情景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想象文中动人场面来体会人物情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教学,使学生能从作者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内容,懂得文章情节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掌握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以及长途汽车几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个故事和文章的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学课件的展示)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里的城市夜市灯笼场景,介绍夜市的繁华和灯笼的美丽,引起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导入故事主题。

2.故事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故事内容,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中主要包括大妈摆摊、小女孩卖火把、同学一起拔河、山上的狮子舞、读书和放炮。

3.故事讲解教师逐段讲述故事情节,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变化。

4.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1)大妈摆摊上的衣服种类有哪些?(2)小女孩什么时候卖火把?(3)为什么小女孩想和同学一起拔河?(4)故事中登场的狮子舞有什么表演内容?(5)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什么?5.情境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讨论:(1)情境一:山上没电,大人们没有手机和手电筒,问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2)情境二:小女孩为了卖火把而站了一天,问学生怎样评价小女孩的努力和勇气?6.词语学习教师出示ppt,教学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和长途汽车三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拼读和书写。

7.讨论与小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8.作文练习以《满山的灯笼火把》为题材,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和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灯笼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文章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风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灯笼火把节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

2.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风俗习惯。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深入探讨民族文化。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灯笼火把节的风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灯笼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探讨灯笼火把节背后的民族文化。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授与展示:(1)讲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展示灯笼火把节的风貌,让学生感受美好景象。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灯笼火把节现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文章内容,强调灯笼火把节的意义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六、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灯笼火把节相关的图片,包括节日现场、传统手工艺品等。

2. 视频:准备一段关于灯笼火把节的视频资料,展示节日的热闹氛围。

3. 参考资料:准备有关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材分析]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学情分析]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

“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

“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生字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大体内容,自读自悟,提出阅读问题。

3、读通句子,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激发想象,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当你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景象?2、满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火把?你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语文S版四上)教学重点:学习用提问的方法理解句子,再通过用平常积累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手指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生齐读。

(相机纠正)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先自己说给自己听。

抽生说,教师点拨。

三、学习用提问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一)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整体了解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进入这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用提问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

请看,这是课文第6自然段。

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读中关注,学生字音和断句。

1.教师注意正音。

如果学生字读错了,教师可相机板书拼音正音。

2.如果学生某个句子的确读得不好,老师是示范读,全班把该句子齐读一遍即可。

3.如果读的好,评价:读的正确、流利,声音洪亮,真不错。

)师:怎么样用提问的方法理解这几个句子呢?首先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叫质疑(板书:质疑)。

怎么样质疑呢?我们可以问问为什么?(板书:为什么)比如第一句,我们可以问:为什么远处传来的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就这段话,还可以问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二)梳理问题师:同学们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梳理一下,选择3个最能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问题。

出示:1.为什么远处传来的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2.为什么说亮光是涌出来的?3. 为什么我泪如泉涌?(三)解决问题1.合作解决第一个问题师: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合作解决。

解决问题,也叫释疑。

现在请同桌合作释疑:为什么远处传来的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学生谈,教师随机引导。

要点有两个:第一,卡在井口,无论怎么挣扎也爬不出来,心里非常着急,非常恐惧,也非常无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doc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doc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3、交流汇报:、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五、总结全文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

分页标题#e#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美妙。

《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一、情景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感受下。

(播放暴风雨的视频,学生观看)师:谁能描述视频内容?生:视频里狂风暴雨2、是啊!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就是在这样一个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的傍晚作者不小心坠入了一口土井,卡在井口,出不来。

那么他的命运究竟如何?想知道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渡过难关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9课。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2-5自然段,感受“我”的勇敢、冷静1、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师:请你找出描写“我”刚坠井时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生:(课件出示句子)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找的又快又准。

那么,此时“我”是怎样的心情?生:着急、害怕、慌乱、无助、绝望、崩溃(课件出示)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生: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重点讲解,课件出示)师:是啊!这是何等的慌乱与无助。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指名学生读师:最后我们全班齐读,读出“我”的慌乱和无助。

2、学习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过渡:然而我的哭喊挣扎有用吗?没用!那我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师:困境中,“我”是怎样面对的?请你用自己的话告诉我生:他不哭也不喊了生:他不挣扎了,保持着体力,他等待着亲人来救他师:如果他继续挣扎会怎样?生:如果挣扎他还会往下陷,很危险师:从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生:会动脑筋、沉着、冷静师:是啊,多么聪明的孩子啊!可是他只是聪明吗?他还有什么品质?生:勇敢坚强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他也不怕生:他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了,还是坚持着。

师:你们真是会发现的孩子!那么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问题)生:师:老师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我们一起齐读。

(课件出示)生:遇到困难我们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板书:自我保护)(二)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感受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认识文本中的生字词汇,学习并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学习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篇章主旨,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和独特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利用这篇课文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字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把握文本主旨。

2.学习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隐含在文本中的含义,理解其想象力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力水平,使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启发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情景复述等。

【教学过程】1.导入(激起学生兴趣,预测课文内容)展示许多彩灯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灯笼的形态和颜色。

请他们对照图片和课文标题,猜测文本的主题。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彩灯笼,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2.阅读课文(导读,把握全局)让学生通读课文,尝试概括文本主旨,分析文本结构,理解生词词汇的意思,促使学生了解文本想表达的内容、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3.课文学习(理解篇章,深入解读文本)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地理解和理解篇章要素和精神实质。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询问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请学生自行寻找铃铛、火把等几个关键词,并回答相关问题。

(3)询问学生“满山的灯笼,如同星空中的灿烂繁星”,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你的想法?(4)请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全文主旨与情节。

4.语言归纳与总结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已知的语言知识对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作业与反思(拓展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寻找与故事中的主题相关的书籍、节日、文化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文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二

语文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二

语文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瘦杂盲婆幕溜亏恰肢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五、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个课文。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 通过阅读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认读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 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主要内容;•认读重点生词,如“灯笼”、“火把”等。

2. 教学难点•学生从课文中理解篝火和灯笼的特色;•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文推断词义。

三、教学准备•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包含课文的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灯笼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灯笼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谈论一些与灯笼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2. 新课呈现•通过PPT呈现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并提问:你们猜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给学生分发《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副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3. 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发生在哪儿? 2. 儿童们是为了什么而点亮篝火? 3. 为什么他们又点亮了灯笼?4. 词汇学习•回顾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不理解的词汇,如“火把”,并给出词义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拓展,包括相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火把(篝火、灯笼)为主题,展示火把的图片或手工制作的灯笼,并描述自己展示的火把的特点和用途,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灯笼文化,如元宵节的灯笼和中秋节的彩灯灯笼,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满山的灯笼火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灯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词汇学习和小组活动,学生的词汇量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灯笼的象征意义,并写一篇短文或心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S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下载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
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词语学习
泪如泉涌:泪水像泉水一样地涌出来。

近义词:泪如雨下、泪流满面、眼泪汪汪、泣如雨下。

2.汇报学习收获。

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用坚持造句。

例如:我坚持把题目弄懂才离开。

地震中,在废墟里的伤病员坚持着,等待解放军去救援。

三、课文赏析。

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表现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

四、思考探究。

1、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2、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坚强、勇敢、聪明、理智
五、课后讨论
1、突然,从远处村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这段话中的两个急字有什么不同?又体现出了什么?
2、当人们小心的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地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的流着,是热的。

身体已经冻僵了,流出的眼泪却是热的。

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六、课后反思。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长辈们、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长辈,去尊敬师长,去关爱周围的人。

我们要有自救意识,当遭遇意外事故的时候,要保持冷静,懂得自救。

七、拓展阅读。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二年级学生林浩,在废墟中从两个伤病的同学重压下硬是爬了出来,做到了自救。

而且还把原来压在他身上的两个同学背了出去,成了抗震救灾的英雄,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和著名的体育明星姚明共同担任中国队的国旗手。

还有的在废墟中坚持三天、五天,终于被营救出来的人。

他们都有自救的意识,他们是了不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