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1窦娥冤优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 窦娥冤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
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
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元代杂剧家——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字德信。
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
元代杂剧作家。
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悼他的〔凌波仙〕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群众十分接近。
诗词作品
王实甫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韩采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山坡羊·春睡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
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
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
呸,却是你!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那堪远水鳞鳞。
见杨柳飞绵滚滚,
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
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搂带宽三寸。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元杂剧“四大家”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元杂剧“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一、关汉卿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1229—1241),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窦娥冤》素材:杂剧的体制折,楔子和本(新人教版必修4).doc
杂剧的体制折,楔子和本元杂剧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个别作品也有一本分五折、六折,还有一些作品用两个楔子。
一折中可以写一场戏--一个场景,也可写一场以上的戏,如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只有一个场景:杜家妓院;《望江亭》第一折就有两个场景:清安观观内和观外;《窦娥冤》第一折却有三个场景:赛卢医药铺,从药铺到“庄上”的荒僻所在和蔡婆婆家。
这种场景(时间、地点)即刻变化,相应的故事情节迅速转换的手法,一直影响到后世各种戏曲,“连场戏”成为我国民族戏曲的一个显著特点。
楔子的篇幅比折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交代剧情开端,起“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脉剧情的作用。
有的戏剧史研究者还认为第四折后也可设置楔子。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中有十四本都有楔子,其中《东窗事犯》用两个楔子,所以实际上三十个剧本中用了十五个楔子,占二分之一。
明刻《元曲选》一百种剧本中,有楔子的更占三分之二以上。
这说明它是折的重要的补充部分。
上面说到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个作品,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西厢记》就有五本。
唱词(曲文)元杂剧剧本中通常注明“唱”(唱词)、“云”(宾自)和“科”或“介”(表情、动作)。
这三者交相配合,起到刻划人物,表现剧情的作用。
唱词的安排,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每折在音乐上只采用一种宫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较多剧本第一折用仙吕宫,第二折用南吕宫,第三折用中吕宫,第四折用双调。
也有部分剧本(包括关汉卿,白朴和马致远等名家的作品)变换这种程式,通常是在二、三、四折变换,第一折不用仙吕宫的属个别情况。
楔子则常用仙吕。
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十二种,即所谓“五宫七调”。
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为“北九宫”。
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曲子的调名,杂剧的曲文要按照曲牌的规定来填写。
这样,每一折就构成同一宫调下的各种曲牌的组列,数量不等,最短的只用三个曲牌,最长的可用二十多个,通常用十个左右。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1-1《窦娥冤》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七页,共59页。
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王实甫 《牡丹亭》--汤显祖
《桃花扇》--孔尚任
《长生殿》--洪 昇
第十八页,共59页。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澎湃,悲风盘旋。三个场面的 描写,语言质朴无华而富于韵 味,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曲词不事雕琢,以感情 真切为主导,浅显中见深邃。
第四十三页,共59页。
【熟语把握】
动地惊天 怕硬欺软 顺水推船 前 合后偃 吞声忍气 杳无音讯
怨气冲天 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 古陌荒阡 六出冰花 葫芦提
第四十四页,共59页。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
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第三十六页,共59页。
【典故作用大家谈】
苌弘化碧: 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 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 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他一生主要从事 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
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 和愿望。
第二十七页,共59页。
关汉卿: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 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文小生、武小生)。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
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
剧作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
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
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张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1.1《窦娥冤》中国古典戏剧知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
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
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
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
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
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
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
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
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
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
高中语文 1.窦娥冤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文剖析楔子课文第一部分。
楔子,相当戏剧的序幕。
这个楔子交代了蔡婆的身份和幼年窦娥的命运。
蔡婆,一个靠放高利贷谋生的寡妇,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被迫到蔡婆做童养媳。
杂剧选择“卖女”作为序幕,从一开始便向读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为后面戏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窦天章和窦娥的离别给人们留下了悬念,也为最后平反冤案埋下伏笔。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
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
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老身(老妇人自称)蔡婆婆是也,楚州(州郡名,治所在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人氏,嫡亲(血统最亲近的人。
嫡,dí)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折合,抵偿)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大概,就要)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他早年贫困。
在临邛(qiónɡ)做客时,寡居的卓文君爱上了他,即私奔成婚。
后来在成都卖酒,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
不久汉武帝读到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他做官),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意思是不再做卖酒的勾当,而是去朝廷当了大官。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单元第1课窦娥冤素材1 精品
《窦娥冤》课文精讲一、字音湛湛(zhàn):清明。
甘霖(lín):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苌(cháng)弘:周朝的贤臣。
暄(xuān):这里指炎热。
亢(kàng)旱:大旱。
亢:极。
煞(shā):①结束,收束。
如:煞账、煞尾。
②勒紧,扣紧。
如:煞车。
③削减,削除。
如:煞介、煞气。
④破坏,损坏。
如:煞风景。
⑤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如:想煞、恨煞。
“煞”又读shà)二、词语盗跖颜渊: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
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顺水推船:也说“顺水推舟”,比喻顺着趋势办事。
典刑:受死刑。
负屈衔冤:负,遭受。
衔:心里怀着。
遭受冤屈,把冤屈存在心里。
苌弘化碧:《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路用“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碧血”与“丹心”连举,用以称颂为国死难者。
青天:①蔚蓝的天空。
如:青天白日。
②比喻清官。
如:包青天(包拯)。
望帝啼鹃:张华《禽经》“望帝(古传说中蜀国国王)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六月飞霜:相传战国时,燕惠王听信诬告将邹衍(战国时齐人,阴阳家)下狱,此时正值炎夏,邹衍仰天而哭,天忽然下起霜来。
后来就用“六月飞霜”指冤狱。
东海曾经孝妇冤:《汉书•于定国传》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
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于府,于公认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讲)新人教版必修4
【讲】人教必修4第1课《窦娥冤》教学资料教学目的: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对“三桩誓愿”的理解教学难点:1、“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2、悲剧的教育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和善良;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一、导语“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也”这是王国维对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的评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窦娥冤》。
二、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1.下面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关汉卿。
【明确】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着名的戏曲作家。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话说就是“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
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补充】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结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关剧的艺术价值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关剧的艺术价值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
《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
《单刀会》在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但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
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
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
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
《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杰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
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
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
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问世,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学这门学科创立的标志,也是真正的元曲研究的开始。
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研究的“显学”,元曲研究贡献尤多。
在告别20世纪之际,我们一方面可以回首过往的辉煌,但更重要的一面则在思求未来的进步。
笔者在陈述20世纪的元曲研究时,称得者少,述失者多。
言未必中窍,议未必肯綮,僭述管见,原只求进步之途,同道或能体谅。
涉入正题之前,先作几点说明。
本文所谓“元曲”,即指元代北曲杂剧和散曲,不含南曲系统的南戏和散曲。
由于元曲研究以杂剧为要,所以本文有关元曲研究的议论也以杂剧为主,略及散曲。
至于本文的几点“刍议”,也主要对中国大陆的研究而言,港、台及海外的研究稍带提及。
简略的回顾20世纪的元曲研究大略可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前的元曲研究可作为第一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为第二阶段。
“文革”十年几乎是空白,可以不论。
第三阶段是70年代末至今。
前两个阶段的元曲研究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阶段的研究者大多在民国时期已开始他们的研究工作,而建国后的十几年则是他们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延伸。
他们的研究成果许多在建国后才出版面世,但基础性的工作在建国前已经开始或完成,像郑振铎、赵景深、孙楷第、王季思、傅惜华等都是这种情况。
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有许多集中于元曲作家生平、作品考订以及题材本事的考述等方面,元曲艺术体制的考察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学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已熟用的历史考据的方法。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吴梅《元剧研究ABC》(1929)之外,较为重要的论著有贺昌群《元曲概论》(1930)、孙楷第《述也是园旧藏古今杂剧》(1940)和《元曲家考略》(1953)、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1941)、严敦易《元剧斟疑》(1960)等。
致力于元曲音律研究的则有蔡莹《元剧连套述例》(1933)、王玉章《元词斠律》(1936)等。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王实甫与《西厢记》以及莺莺故事的创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王实甫与《西厢记》以及莺莺故事的创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俱不详。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吊他的〔凌波仙〕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4种。
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
至于其他作品,均已散佚不传。
在《贩茶船》中,王实甫写妓女苏小卿怨恨书生双渐负心,痛责茶商王魁“使了些精银夯钞买人嫌”,要“把这厮剔了髓挑了筋剐了肉不伤廉”,她敢爱敢恨,是个敢于为自己命运抗争的女性;《芙蓉亭》中的韩彩云,“夜深私出绣房来,实丕丕提着利害”,主动到书斋追求所爱的书生,也是个敢作敢为的姑娘。
在她们身上,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西厢记》中崔莺莺的面影。
作为戏剧,《西厢记》杂剧的结撰和表现方式,当然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那种由说唱艺人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搊弹词。
同时,它也不同于其他的元人杂剧。
元人杂剧一般以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有五本二十折,竟像是由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的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很特别的〔络丝娘煞尾〕一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
有些折段,《西厢记》还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多首曲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篇〕则由红娘唱。
又如第四本第四折,开场时由张生唱了〔双调·新水令〕、〔步步娇〕、〔落梅风〕等三支曲子,随后由旦角扮莺莺上,接唱了〔乔木查〕以下五支曲子,跟着又由张生、莺莺分唱数曲。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
本来,佛寺应是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而王实甫竟安排崔张在这里偷期密约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
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约,未得成合。
”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王实甫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即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西厢记》在第一本楔子,先由老夫人交代其逐步冷落的家世。
一阵伤感之后,她吩咐红娘:你看佛殿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这两句许,蕴含着她对女儿管束之严、用心之细等多内容。
莺莺上场,唱了〔仙吕·赏花时〕一曲: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莺莺的怀春,正是对爱情与自由的潜在诉求,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默抗议。
从戏的开始,王实甫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微妙地揭示她们感情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巧遇,两人一下子坠入了爱的漩涡。
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容许。
这一点,红娘是十分清楚的。
为此,她阻拦莺莺与张生的接触,提醒莺莺“咱家去来,怕老夫人嗔着”。
莺莺也担心母亲识破,吩咐红娘“休对夫人说”。
可见,《西厢记》在矛盾的开端,尽管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观众看到,在三个年青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看到年青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事情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文学艺术成就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王实甫的《西厢记》文学艺术成就
大约在关汉卿进行频繁创作活动的同时,元代剧坛又绽开了一树奇葩,这就是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如果说,关汉卿剧作以酣畅豪雄的笔墨横扫千军,那么,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剧坛上的关、王,如同诗坛上的李、杜,是一前一后出现的两对双子星座。
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高中语文必修四戏剧单元整体教学资料ppt 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
本来,佛寺应是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而王实甫竟安排崔张在这里偷期密约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
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约,未得成合。
”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王实甫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即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西厢记》在第一本楔子,先由老夫人交代其逐步冷落的家世。
一阵伤感之后,她吩咐红娘:你看佛殿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这两句许,蕴含着她对女儿管束之严、用心之细等多内容。
莺莺上场,唱了〔仙吕·赏花时〕一曲: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莺莺的怀春,正是对爱情与自由的潜在诉求,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默抗议。
从戏的开始,王实甫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微妙地揭示她们感情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巧遇,两人一下子坠入了爱的漩涡。
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容许。
这一点,红娘是十分清楚的。
为此,她阻拦莺莺与张生的接触,提醒莺莺“咱家去来,怕老夫人嗔着”。
莺莺也担心母亲识破,吩咐红娘“休对夫人说”。
可见,《西厢记》在矛盾的开端,尽管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观众看到,在三个年青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看到年青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事情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理清戏剧冲突
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鲁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 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 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 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 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 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 亲她脸上的香泽!
Hale Waihona Puke 倔强的神气,拒绝你的好意,好让你向我婉转求情,否则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拒 绝你的。俊秀的蒙太古啊,我真的太痴心了,所以也许你会觉得我的举动有点 轻浮;可是相信我,朋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的忠心远胜过那些善于矜持作 态的人。我必须承认,倘不是你乘我不备的时候偷听去了我的真情的表白,我 一定会更加矜持一点的;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露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 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
2.从人物关系入手把握冲突。戏剧里面涉及哪些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 具有怎样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主要从这些方面把握戏剧 冲突。戏剧冲突包括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 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等。
3.从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把握戏剧冲突。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 不易摆脱的境地,如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 答应他们的结合,侍萍是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相的,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 进退两难的境地,她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罗密欧 那么我就听你的话,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 不再叫罗密欧了。
朱丽叶 你是什么人,在黑夜里躲躲闪闪地偷听人家的话? 罗密欧 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 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朱丽叶 我的耳朵里还没有灌进从你嘴里吐出来的一百个字,可是我认识 你的声音;你不是罗密欧·蒙太古家里的人吗? 罗密欧 不是,美人,要是你不喜欢这两个名字。 朱丽叶 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花园的墙这么 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一定不让你活 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
《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
本来,佛寺应是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而王实甫竟安排崔张在这里偷期密约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
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约,未得成合。
”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王实甫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即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西厢记》在第一本楔子,先由老夫人交代其逐步冷落的家世。
一阵伤感之后,她吩咐红娘:
你看佛殿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这两句许,蕴含着她对女儿管束之严、用心之细等多内容。
莺莺上场,唱了〔仙吕·赏花时〕一曲: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莺莺的怀春,正是对爱情与自由的潜在诉求,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默抗议。
从戏的开始,王实甫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微妙地揭示她们感情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巧遇,两人一下子坠入了爱的漩涡。
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容许。
这一点,红娘是十分清楚的。
为此,她阻拦莺莺与张生的接触,提醒莺莺“咱家去来,怕老夫人嗔着”。
莺莺也担心母亲识破,吩咐红娘“休对夫人说”。
可见,《西厢记》在矛盾的开端,尽管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观众看到,在三个年青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看到年青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事情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王实甫把它作为戏剧冲突的催化剂,使胶着的气氛陡然变化。
但是,当张生计退贼兵,本来答应婚事的老夫人突然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个戏剧高潮。
“赖婚”以后,王实甫让戏剧冲突转移了。
莺莺、张生不甘心任由封建家长摆布,使他们合法的要求受挫,便以“非法”的行为追求感情的满足。
在这过程中,崔、张与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
在莺莺,她既要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她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
在不知道红娘已经转为同情她的情况下,既要利用红娘,又觉和“小梅香拘系得紧”,还要表现出小姐身份的尊严与矜持。
她挖空心思,生出许多“假意儿”,对红娘遮遮掩掩。
对张生,她固然越爱越深,但要迈出“非法”接近的一步,又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
举动言语,常常要真真假假。
在红娘,她已决心帮助小姐,却又不能明言;她既埋怨小姐对她耍滑头,也害怕“消息儿踏着泛”,被小姐倒打一耙,因而不得不小心翼翼。
在张生,一方面执着地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
他愈是束手无策,愈显得六神无主、痴痴迷迷。
在“赖简”一折,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也使剧本出现了第二个高潮。
固然,这三个年青人发生的纠葛,与他们的身份地位有关,同时也明显地受到剧中的主要矛盾的制约。
换句话说,笼罩在他们心头上的老夫人的阴影,是导致他们在彼此试探、不断龃龉误会的动因。
王实甫在“赖婚”以后,让戏剧冲突转移到年青一代的内部,这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封建礼教和反抗
力量的深化。
“酬简”一折,王实甫写崔张如愿以偿。
他对情的极力张扬,是对封建礼教长期压抑人性的反拨。
而当年青一代以非法方式满足了情的追求时,势必受到封建力量的粗暴干预。
“拷红”一场,王实甫写老夫人发现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往日不同。
”她气急败坏,审问红娘,剧本便出现第三个高潮。
有趣的是,当老夫人厉声传令,拷问红娘,崔、张走头无路,胆战心惊时,作者却写红娘以一席话解决了问题。
而这一席话,恰恰是封建礼教之乎者也的大道理。
老夫人一想:“这小贱人也道的是,我不合养了这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吧!”经过惦量,她只好偃旗息鼓,勉强答应了婚事。
当人们看到老夫人那泰山压顶之势,被红娘以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消解,都会莞然而笑,认识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
“拷红”以后,老夫人虽然又一将退却,但封建家长和年青一代的矛盾,却没有根本解决。
老夫人之所以答应让莺莺许配张生,绝非承认他们那段非法的恋情,而是害怕“玷辱家门”,说到底,是出于家庭利益的考虑。
她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立刻赴考,提出“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明确地列出许婚的条件,实际上是作又一次赖婚的准备。
在老夫人的压力面前,莺莺张生不得不暂时分手。
这一来,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又有新的发展,在封建社会中,男女的地位不平等,张生离开了莺莺,他们的爱情能否持久?张生会不会像《会真记》中的张生那样,走上“始乱终弃”的道路?另外,莺莺确曾许配给郑恒,崔张如何摆脱郑恒的纠缠?如何排除外界对他们婚事的干扰?这种种悬念,都必须解决。
于是,《西厢记》需要有第五本。
在第五本中,张生考上科举,衣锦还乡,郑恒跳出来了。
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果真要赖掉张生的婚事。
然而,莺莺张生爱情始终不渝;红娘据理据法力争;白马将军也给予有力的支持。
这时候,相互对立的力量当面折证,剑拔弩张,把全剧的冲突推上最高潮。
后来,郑恒自讨没趣,一头撞死;老夫人不能再赖,无可奈何,“有情人”这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王实甫写了“第五本”,让戏剧矛盾继续延伸,这既是以老夫人在“拷红”一折的勉强许婚为依据,也是出于对现实生活有清醒的认识。
他愿意看到“普天下有情人”能成眷属,更清醒地看到有情人在争取成为眷属过程中所碰到的种种障碍,种种艰辛。
所以,他只有展示年青一代和封建家长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描绘老夫人从不追究崔张的非法结合到承认婚姻合法的整个历程,才能完成“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题旨。
如上所述,《西厢记》的戏剧情节,环绕着两条相互缠绕的线索展开,涌现了多次矛盾激化的场面。
它一环扣着一环,一波接着一波,有起有伏,有开有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作者以高超的写作技巧,让观众得到了完美的艺术享受。
在每一次的戏剧冲突中,作者总是使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是写年青一代节节胜利,封建势力节节败退,并且处在被嘲弄的位置。
从整部戏看,冲突是尖锐激烈的,却又处处显露乐观的前景。
因此,《西厢记》和一些悲悲切切的爱情戏不大一样,它的格调是轻松明朗的,它要让观众在一串串的笑声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它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出色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