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_0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本文将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首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古文、民间故事等形式,教给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语言之美。
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之美。
在教学中,可以邀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进行绘画指导,通过画画来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进音乐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渗透美育教育。
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渗透美育教育还需要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美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来感受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品或话剧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美。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热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语言知识,更能够感受和体验美的魅力。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渗透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一个有氛围、有文化的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摘要: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所有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都属美学范畴。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所指的就是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它们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
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审美大多只是一种直觉,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处在一种初级阶段,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关键词:语文课;审美感受能力;美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42-011.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
帕克就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
”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读来或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或使人掩卷后凝神深思,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陶醉其中,随处有实施美育的机缘。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中生的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
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都是作者发自肺腑,诉诸真情的,都是美的。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文学鉴赏:通过导读文学经典、赏析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绘画写作: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和创造力。
3. 朗诵表演:通过朗读经典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影视音乐欣赏: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播放精选的电影片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5. 写作创作:通过写作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情感抒发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启发。
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智力培养,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艺术赏析的内容,如赏析古典诗词、戏曲、书法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
比如,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此外,还可以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元素,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我感知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出独立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是学生审美情趣的引领者和培养者。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文学知识和审美理论的基础。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审美情趣,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接触和感受美的事物。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美的感受,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艺术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亲身的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美的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心去 . 与作 品 中的 人 物一 同去 爱 , 一 同去 恨 ,
产 生共 鸣。正 如古 人所 言 : “ 披之 以情 . 以情悟 文” 。 茹志 鹃 的《 百 合 花》 写得 清 新俊 逸 , 十 分
动 人。教 学时 我们 应抓住 文章 的细 节描 写 , 进
文章 不是 无情物 。 就全 国统 编 中学语 文教 材 而言 . 选 入 的 文质 兼美 的 文章 , 尤 其是 文 学 作 品 ,堪 称 中外 文学 史上 的 经典 之 作 ,既 有 “ 笔 落惊风 雨 , - i 寺成泣 鬼神 ” 的李 白佳 作 , 也 有 被盛赞为“ 史家之绝唱, 无 韵 之 离骚 ” 的 司马
文排 第 五 ,而 且 在其 他 的一 些 调查 能 生 乐 . 美 能使 人 产 生浓 厚 的兴 趣 。可 我们 的学 生为什 么对 文质兼 美 、 美感 洋 溢 的语 文 不感兴 趣呢? 究其原 因 . 主要 是我 们
和缝 衣 以及献 被 等几 个感 人 的 细 节 ,学生 就
个 绚丽 多彩 的的华 美世 界。可 以说 。 中学语
文 教材 囊括 了深厚 宽广 的 自然 美 、 社会 美 、 艺
筑美, 能给人 以形 式 与内容 完美 的统 一。
三、 引导 学 生根 据 作 品 的语 育 。 充分 想 象
术 美 .美育 因素得 天独 厚 ,美 感 情 调 四处 洋
迁 的《 史记 》 ; 既 有世 界 短篇 小说 大 师莫 泊 桑 、 契 诃 夫 的名 篇 ,也 有 中国古 典 长 篇小 说 的最 高代表 《 红楼 梦》 。 仔细 体 味 . 体 裁全 面 、 题材 新颖 、 格 调 清新 。 一篇 篇 文质 兼优 的 佳作 构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元素。
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挖掘,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的美的规律来感知语文的美,品位语文的美,创造语文的美,并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给力;美学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是美学元素较多的一门学科,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字内容,而且包括了极为广泛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几乎在每篇课文中,都可找到美学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凭借这些教材,可唤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学习情趣。
凭借形象美、教材美等为学生创设情景——感知美,指导学生理解欣赏——品味美,帮助学生启迪发散——创造美。
一、在语境中感知美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阵地,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感知美的内驱力。
教师可采用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灵活多样的艺术技巧,牵引学生步入美好殿堂,从而使学生身心迅速进入审美状态,自觉成为审美主体。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再现美。
学生是从阅读课文走向自然、走向世界的,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将学生牵引到这个充满诗情画意、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那么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图画,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
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学生可以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诗人衣袂飘飘,遥望风烟迷茫的五律,为友人送行,依依惜别中,寄托了自己的深情劝勉,表达了自己旷达的胸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作品,文质兼美,让课堂充满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吧,它能唤取美好的回忆与联想,它能读出春天燕子的矫健与活力,读出老舍先生养花的喜悦,读出比赛场面的激烈,读出人性美的魅力。
如何让语文课上出美感
如何让语文课上出美感摘要: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并非只是让学生单纯掌握积累字词句段和写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语文课本身也是极具美感的科目。
关键词:美感;美学素养;语文教学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语文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
在语文课本里,有动人的故事,有极具魅力的人物,有清新质朴的文字,当然,加上满怀文人气质的语文老师的娓娓讲授,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其实就是一堂美学课。
如何让语文课充满美和魅力,如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上述效果,是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炼的内功。
一、什么是美感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它是人们在接触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态,甚至是一种感动,是人对美的一种认识、欣赏和评价。
当人们在感受一种事物的时候,恰好这种事物能够满足他的审美需要,那么这种事物在他心目中就是美的。
而语文之美,正是语文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知识、氛围能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心态和感动。
二、语文课的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文是充满美感的学科,那么,语文课之美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应该说,语文的美育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它涉及很多方面,概括起来有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等。
1.自然美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可谓是比比皆是,这些描写自然的课文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从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
如:《台湾的蝴蝶谷》《夕阳真美》《江南》等。
2.社会美反映社会美的篇章在教材里也很多,如:《木兰从军》《发光的金子》《欢乐的泼水节》等,体现了亲情、人格、生活所展现的美感。
3.科学美在我国各级各类语文教材中,反映科学之美的科普性课文也相当多,这些文章往往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的讲解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美感。
4.艺术美艺术之美是一种综合的美,包括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等。
语文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学科,很多课文彰显着艺术的气息,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美感
本精神 面貌 的体现。生命 的品位: 灵魂 的境界都取决于人格。 教 师鲜 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在于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 的心
理特征 , 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 和气韵。 对于有很 强可塑性 的中学生来说 , 能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 的形成。
如: 对学生学业发展 的激励 、 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 对学生 道德升华 的示范 、 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等都有很大 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最重要 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 “
诱发 、 野 的 开拓 、 生热 爱 祖 国 的感 情 等 。 在语 文 教 学 中进 视 学
的情感体验 , 获得一种 澄澈 明净的美好心境 。 三、 在充实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美的生活
孟 子 曾说 :充实 之 为美 ” 现 在 的 中学 生 最 害 怕 的 就是 来 “
行美感 的培养 , 是对学生实施全 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可以说 :
一
自于内心的空虚, 往往有很多学生总是讲“ 闷” 郁 这个 词, 我想
大概有两个原 因: 一是碰见不开, 一个没有美感的人 , 他的情感是不健
全的。 那么 , 在语文教学 中如何培养学生 的美感? 笔者认为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
21 0 0年 8月
教 学研 究
观点 争鸣
如 何 培 养 语文 教 学 中的美 感
王 峰
( 名县 杨 桥 镇 北 马头 中学 , 北 大名 06 0 ) 大 河 5 90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去发现 美, 感悟美 的存在 , 如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 、 学生学习兴趣的
到净化 , 识过手 , 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 知 爱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见”读可 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 , 理解 ,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 朗读 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时代和生活的浓缩,它必然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内容是美育的依据,教师就要凭借教材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
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真善美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刑场上的婚礼》一文,记叙了大革命时期中共两位革命烈士的斗争事迹,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这两位共产党员毫不动摇,他们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把反动派罪恶的枪声当作结婚的礼炮,他们视死如归,壮怀激烈,这正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他们明如镜,清如水的美好心灵,正是我们今天年轻一代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当然语文教材中这样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还很多,古代有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屈原(《涉江》),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等等;现代人物中,有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有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焦裕禄(《鞠躬尽瘁》),有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身体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教师在讲到这些作品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中得到陶冶,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1)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作者:王亚利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语文;美感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73-011.语文课中的美感1.1 师生之间的合作充满美感。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1.2 学习方式的表达充满美感。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外,语文教学还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造和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
同时,在阅读和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
这样的创作和想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思维,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优秀的文学作品,讲解其背后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可以安排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验美的乐趣,培养审美情趣。
3.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美感。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解析、语言点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语言的美、形式的美和文化的美。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的美感。
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除了文学作品,语文教学还应该涵盖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培养学生对多样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观摩、欣赏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演出,引导学生从音乐、视觉、表演等多个角度感受艺术的美。
通过这些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拓宽审美领域,培养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5.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张扬美感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张扬美感【关键词】语文课堂张扬美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熔铸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和浯言美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全方位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形式多样地提高学生的智力,生动活泼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教材文本内涵的美和教师推陈出新的教学形式的美,可以高效率地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
一、展示教材语言美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文教材上所选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语言的高度慨括。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语言的美——结构美、节奏美和旋律美。
余光中的《乡愁》,按时间顺序结构全篇,一节诗内,句式长短参差,但排列形式一致,通过独特创没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巧妙运用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随着时问的推进,构成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和音韵美,作者怀念亲人、思念祖国的情感,穿越历史与时空的隧道,获得了升华。
类似课文的教学,教师要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朗诵,调动学生的情感;或者通过多媒体配乐诗的朗诵,传情达意。
为了强化学生对教材语言美的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当堂表演富有个性化的朗诵。
二、挖掘教材生活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使其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丰子恺的散文《白鹅》前,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许多人都养过鹅,但如果让你写鹅,你打算怎样下笔?鹅有哪些生活习性?它的脾气跟鸡、鸭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将自己设想的构思与作者的写作方法加以对照,许多学生会发现自己观察问题的肤浅以及组织文章结构的幼稚。
为了强化学生对生活细节美的准确把握与再现,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那些描写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仔细玩味。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 中进行美感教学
张广 苹
宁陵县 高级 中学 ,河 南 宁陵
文 章 不 是无 情物 。 就 全 国统 编 中学 语 文教 材 而言 , 选 入 溢。
4 7 6 7 0 0
的文 质 兼 美 的文 章 , 尤 其 是文 学 作 品 , 堪称 中外 文学 史 上 的 经典 之作 , 既有 “ 笔 落惊 风雨 , 诗 成泣 鬼神 ” 的李 白佳作 , 也有
课例二:
估一 估 , 再利用 桌上 的称称 一称 , 再填 写记录 表 。 时间3 分钟 。 生: 争 先 恐后 地把 自己喜 欢 的物 品往 桌 上 的 台称 上扔 , ( 每 个 小组只 有 一个 台称 ) 既 没有估 计 , 也 没有仔 细观 察 台称
上指 针 的位 置 。
课例 二 :
参 与 学 习 的兴趣 和欲 望 。如课 例 一 。
例 二 中 的教师 在 课堂 上 有针 对性 地 评价 , 有 效 地启 发 、 点拨
学生, 就 能有 效 地训 练 学生 的 思维 能力 , 对 其他 学 生 也能起 到 一个 很 好 的导 向作 用 。
教 学永 远是 一 门艺术 , 每 一节 课都 是激 情与 智慧 的综合 过程 。 我 们 老师 只 有创 造 性地 使用 教 材 、 全 面地 了解 学 生预 设才 能 富有成 效 ; 同时 , 只有 在 实施预 设 时不拘 泥于 预设 , 处
长篇 小 说 的最 高代 表 《 红楼 梦》 。仔 细体 味 , 体裁 全面 、 题 材
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 单纯地向学
生 讲枯 燥 乏 味 的字词 句 段篇 , 忽略 了美对 学 生 的吸 引 。 苏 联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摘要】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关键词】美感审美语文教学师生美感教育又叫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育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实施语文教学美育的规律。
能力的培养,它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就目前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那么,该如何加强高中生的美感教育呢?1.树立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语文教育要注重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则常听一些学生在诉苦,他们觉得难以从课文中发现美。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语文课缺乏兴趣,没有通过跟文本的对话去欣赏美、发现美。
实际上,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一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
由此可见学生的审美美感的培养是有待教师进行引导的。
因为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品风格审美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引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悟。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找出它的“景点”,再以这个“景点”为切入点,这样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例如我们读郁达夫《 故都的秋》 感受到作者受中国传统和 ,
中国古 典 文学 的深 深浸 润 ,你 看 作者 在 描 写故 都 的秋 景 之 后 , 情 不 自禁 地转 到 对 中 国文 学 的联 想上 ,有 些批 评 家说 , 国 的 “ 中 文 人学 士 , 其 是诗 人 , 带着 很 浓厚 的颓废 色彩 , 以 中 国 的 尤 都 所
【 键 词 】中学 语 文 ; 学 ; 现 美 ; 受 美 ; 造 美 关 教 发 感 创
中学语 文 教 材囊 括 了深厚 宽 广 的 自然 美 、 会 美 、 术 美 . 社 艺 美 育 因素 得 天独 厚 , 感 情调 四处 洋溢 。可我 们 的 学 生 为什 么 美 对 文 质兼 美 、 感 洋溢 的语文 不 感 兴趣 呢? 其 原 因, 是 我 美 究 主要 们 的 教师 不 注 意发 掘 文章 的美 感 因素 . 纯地 向学 生讲 枯 燥 乏 单 味的字 词 句段 篇 。 略 了美 对 学 生 的吸 引 。前 苏 联 教 育家 列 节 忽 夫 曾说 : 文应 该 让 孩子 们在 美 的空 间 邀游 。” 此 . 用正 确 “ 语 因 运
塑 鎏 墼
浅谈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0 刘 朝 平
( 头铁路第五 中学。内蒙古 包头 0 4 0 ) 包 100 【 摘 要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囊 括 了深 厚 宽 广 的 自然 美 、 会 美 、 术 美 , 育 因 素 得 天 独 厚 , 感 情 调 四处 洋 社 艺 美 美
溢 。语 文 教 师 的任 务 就 是 引领 学 生 去 发 现 美 , 导 学 生 去感 受 美 , 励 学 生 去 创 造 美 。 引 激
有效的做法。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 自身富有 的美育效能。 加强对学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个别学生甚至觉得语文枯燥无味,不愿学语文。
细一琢磨,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
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和塑造人的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要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很大,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大力贯彻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提高审美素质。
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这得通过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
以语文为中介,通过语言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来实现。
一、引入审美境界,给予美的享受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美文,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称得上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教育力,要引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文中蕴含的美,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1、景物美大自然创造了一年四季的秀丽风光,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生情。
因此,他们写出了许多动人的美文,仔细品味,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感,达到审美效果。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就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文章一起笔,就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抒写盼春的热切心情。
接着,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勾勒了春天的轮廓,“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由于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来点染,给这幅轮廓画抹上了一种迷离的色彩,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引起了读者对春的热烈向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美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和精髓。
如果语文教学中缺乏审美教育,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存在缺陷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
那么在语文课中怎样实施“美育”呢?一、通过诵读来感受美、体验美。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尤其是语文课,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美”的存在,要能感知美。
对于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我们学习的过程必然是先进行阅读,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去感受它的节奏,它的韵律,它的意境。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文学家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
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从而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
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对描写“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中的月色”两节,不单要求学生会背诵,更关键的是要学生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荷塘的美丽与月色的轻柔朦胧。
这种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审美对象,很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尤其要让学生感受那些文质兼备的美文。
古人读书讲求激情抑扬地诵读,这就是“有声的朗读”。
目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朱熹也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可见,“诵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抑扬顿挫的节律美与起伏曲折的情感美,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才能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增进理解,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高中语文高效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水浒传》中跟课文有关的一段视频,学生看了以后情绪激动,兴趣盎然,这样自然而然
就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
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
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
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
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受感染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作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四、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
有的教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
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画画,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
魏书生老师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
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五、教师要转换思想,站在学生角度授课,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还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达到师生互动。
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
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
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六、搞好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
供广阔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
不要总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
(一)组织竞赛
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获奖作品配上作者的照片在学校橱窗内展出。
这样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语文学习劲头,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氛。
(二)鼓励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语文知识是丰富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开启心智。
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周读一篇美文,每月读一本好书,寒暑假则可以要求学生读1-2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此外,每学期教师还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召开两次阅读心得交流会。
这样,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了,阅读积极性就会被大大调动起来,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外,每学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放松身心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些放松。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实践证明,这套方案,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很大作用。
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