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4)脑部其他疾病-15年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脑部图像。
脑部MRI检查报告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脑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解释脑部MRI检查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
一、MRI扫描方法MRI扫描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的序列,常见的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序列等。
这些序列在检查过程中提供了不同的对比度和信息,有助于医生确定脑部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异常。
二、脑部结构1. 大脑MRI图像中,大脑可以被分为脑皮质和脑白质。
脑皮质是位于大脑表面的灰质组织,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脑白质则由神经纤维束组成,承担信号传递的任务。
2. 脑室系统脑室是脑内的液体腔体,分为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室的扩张情况,以诊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问题。
3. 小脑和脑干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对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MRI可以观察到小脑和脑干的结构和异常。
4. 垂体和松果体垂体和松果体是脑内两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MRI可以检测它们的形态和体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三、脑部异常指标解读1. 异常信号MRI图像中,异常信号通常表现为增强信号或降低信号。
增强信号可能暗示疾病或病变,如肿瘤等。
降低信号可能暗示出血、感染或梗死等。
2. 结构改变包括脑部缺损、脑萎缩、囊肿等结构改变。
脑部缺损可能是因为创伤、手术或病变所致。
脑萎缩则意味着脑组织的变性和退化。
囊肿通常是液体充满的囊状结构,MRI可以辨认其性质和位置。
3. 血管异常MRI技术可以提供大脑血管的清晰成像,以帮助检测血管异常。
动脉瘤、动脉硬化和脑血管堵塞等疾病都可以通过MRI图像明确诊断。
4. 脑肿瘤MRI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测脑肿瘤的方法。
MRI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通过对比增强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其性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技术日新月异,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清晰的图像,可以通过这些图像来观察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MRI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因为MRI可以精准地探测脑部组织的变化,并通过图像呈现在医生的眼前,以此来帮助医生判断脑部疾病的类型、程度和位置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MRI技术还能够检测脑部的代谢活动和血流情况,为精确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MRI技术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脑部肿瘤的诊断。
MRI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扫描方式和不同的参数设置来获取肿瘤的多层次和多方向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形态、大小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MRI还可以通过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来观察肿瘤周围的白质束,以此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减少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第二个方面是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MRI通过动态对比增强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DCE)等方法可以观察到血管的形态和血液的流动速度等情况,帮助医生发现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此外,MRI还可以通过超松弛成像(Ultrashort Echo Time Imaging,UTE)等技术观察到微小出血和微血管畸形等细微变化,提高了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准确性。
第三个方面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
MRI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脑组织的代谢活动和血流情况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状态,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
例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MRI可以通过纤维束追踪技术(Fiber Tractography,FT)等方法观察到白质束的退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展和演变。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类大脑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类大脑研究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波对人体进行无创成像的技术。
它可以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而在人类大脑研究领域,MRI技术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MRI在人类大脑研究中的应用。
1. MRI技术概述MRI技术是一种利用人体内氢原子在外部磁场和射频场中的共振现象来进行成像的技术。
在磁场中,人体内的大多数原子会呈现自旋取向的相同状态,而外界的射频场则会使得这些原子受到激发并发生共振。
这时,MRI机器就会感知到这些原子的共振信号,并将它们转换为图像。
2. 功能MRI技术一般来说,MRI技术可以为人体提供不同层面和不同部位的图像信息,但在大脑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功能MRI技术(functionalMRI,简称fMRI)。
fMRI技术可以通过对血氧水平的测量来描绘出脑部各个区域在特定任务下的代谢水平变化。
fMRI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人体进行某个任务时,与之相关的脑区会消耗更多的氧气。
这些脑区的血氧水平会下降,从而引发局部的血流量增加。
fMRI机器可以测量这种血氧水平的变化,并将其转化成图像。
由于特定任务在不同的脑区引发的代谢水平变化是不同的,fMRI技术可以用来描绘出各种任务在不同的脑区中引发的代谢水平变化,从而揭示出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和功能。
3. MRI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MRI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尤为显著。
通过fMRI技术,研究者可以探究人类大脑在不同任务中的代谢水平变化及其相应的脑区活动。
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探究和揭示人类大脑各种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如视觉、听觉、语言、记忆、决策等。
4. MRI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除了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外,MRI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精神疾病治疗前后,MRI技术可以揭示出脑区的代谢水平变化情况,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
磁共振(MRI)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
输尿管狭窄,MRI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 8.MRI和螺旋CT一样,对肾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尿路造影、B超
加用眼眶表面线圈扫描,以提高影像分辨力。 3.扫描时,嘱病人闭目或注视一个目标,防止因眼球活动产生伪影。 4.先取矢状位定位,然后再取平行于视神经方向的斜位及冠状位T1加权扫描。
三、鼻咽部MRI检查 (一)适应症 1.鼻咽部恶性病变。 2.鼻咽部良性病变。 3.其他部位病变侵犯鼻咽部粘膜间隙者。 4.喉部良、恶性肿瘤。 (二)临床应用价值 就鼻咽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而言,MRI与螺旋CT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成像,对鼻咽部的正常解剖或病理解剖情况,比螺旋CT显示得
(二)临床应用价值 1.MRI对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螺旋CT。目前,
螺旋CT和MRI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作用仍互为补充。 2.MRI之所以优于CT,是因为MRI软组织对比度高,能准确地分辨脑
皮质(灰质)、髓质(白质)和神经核团,尤其是脑髓质疾病、肿瘤、 水肿等诊断的敏感度更高。 3. MRI能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准确。 4. MRI无骨性伪影的干扰,是诊断垂体、颅神经、脑干、小脑等部位 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5.应用对比剂可以鉴别肿瘤和水肿。 6.头颅外伤的诊断MRI不及螺旋CT敏感。MRI难以发现新鲜出血,不 能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查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 带有监护仪的急症、危重病人不能做MR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高强度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
在医疗领域中,MRI技术尤其在脑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一、MRI技术简介MRI的实现原理基于原子核磁共振现象。
当样品(人体组织)置于强磁场中时,未对齐的原子核将开始发生自旋翻转,并发射出频率特定的无线电波。
这些发射的信号被接收,并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后,就能够生成一系列切片图像,呈现出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和结构。
MRI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能够精确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如头颅、脊髓、心脏、肝脏、肺和骨骼等。
MRI 同样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这使该技术成为临床医学的首选成像方式。
二、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MRI成像技术目前在神经学、神经外科、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医学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MRI可以发现大量的脑部异常,例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
以下是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1. 发现脑肿瘤MRI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解剖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发现脑肿瘤和其他异常。
MRI能够检测到很小的肿瘤并在早期发现。
这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机会,使治疗病人的效果更佳。
2. 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可以通过MRI技术进行诊断,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氏病和帕金森病等。
MRI可以显示出脑白质病变、萎缩和其他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异常。
3. 评估脑出血和脑梗死MRI技术可以检测脑出血和脑梗死。
MRI能够显示出脑组织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够更早地诊断出脑血管疾病,进而采取最佳的治疗措施。
4. 评估多发硬化症MRI对多发硬化症(MS)的帮助尤为重要。
整个疾病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MRI技术可以检测到炎症和其他活动的病变,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MRI的优势和局限MRI在诊断脑神经疾病方面具有许多显著优势。
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对脑部代谢病变的检测与评估
MRS还可以预测脑部代谢病变的 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 支持。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治 疗前NAA/Cr比值较低的患者预后 较差,而治疗后NAA/Cr比值升高 的患者预后较好。
此外,MRS还可以结合其他生物 学标志物和临床指标,构建综合 评估模型,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05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部代谢病变 评估中的挑战与展望
。
这些病变会导致脑部神经元损伤 和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
命。
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脑部代谢病 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02
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原理及技术
磁共振波谱成像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
01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和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核磁
共振信号。
化学位移
02
不同化合物中的同一原子核,由于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
中具有独特优势。
常用的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包括单体素 波谱(Single Voxel Spectroscopy, SVS)和多体素波谱(Multi-Voxel Spectroscopy, MVS)等。
脑部代谢病变概述
脑部代谢病变是指由于脑部能量 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包括脑缺 血、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推广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鉴于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在脑部代谢病变检测中的优势,建议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脑部 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加强医生对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的培训和学习
为了提高医生对磁共振波谱成像序列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建议加强相关培训和学习,使医生能够 更好地运用该技术为患者服务。
刺激回波采集模式(STEAM)
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知识,这一篇就够了
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知识,这一篇就够了磁共振成像主要用途是诊断疾病,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所提供的信息量比其他影像学中的成像技术要多,对疾病的诊断有很明显的优越性,血管造影不需要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那究竟什么是磁共振成像?可以诊断哪些疾病?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快来了解一下吧!1什么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又称核磁共振、核磁、MRI,是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MRI主要是利用较强的外部磁场与人体当中的氢原子核,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时产生的磁共振现象,最终通过专业设备成像的一种检查方式。
与CT和X线相比较而言,磁共振成像没有电离辐射危害,具有无创、高清和功能成像的优势,除了肺、心脏冠脉、胃肠道外,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并且属于首选的检查方式。
2MRI的特点(1)灰阶成像:与X线、CT图片同样有黑白灰度,但MRI不代表密度,而是信号的强度。
(2)能够多方位、多层面成像,以二维、三维方式呈现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不但可以达到定位诊断,对定性诊断也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3)信息量较大,最基本的三种图像为质子密度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
(4)对人体没有任何放射性损害,可多次进行检查。
(5)绝大部分病例不需要使用造影剂。
3MRI检查可以检查哪些疾病?3.1神经系统病变,特别是以颅脑最为突出(1)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呈现得非常清晰。
先进的抑水(Flair)技术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对超急性期脑梗做出诊断,并可准确分期。
对于小灶性脱髓鞘及脑腔隙等微小病变,脑实质出血较敏感并能对出血进行分期。
(2)肿瘤病变,对于各种原发、转移性肿瘤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特别是针对肿瘤内的坏死、囊变和出血,显示较为清晰。
增强扫描更能提高诊断的精准度。
波谱(MRS)技术可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对肿瘤进行诊断。
(3)感染性病变,对脑囊虫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疾病有特征性表现。
(4)其他疾病,如脑外伤、脱髓鞘性疾病、颅脑先天性疾病、脑白质病。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正文:1.概述1.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应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原理,能够产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人体组织影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1.2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常见的疾病诊断、手术前评估、治疗监测等。
2.临床应用2.1 神经系统疾病2.1.1 脑部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脑部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1.2 脊髓疾病:如脊髓损伤、脊髓肿瘤等,MRI对于脊髓图像的显示能力非常强,有助于医生进行病变的定位和评估治疗效果。
2.2 心血管系统疾病2.2.1 心肌梗塞:通过MRI可以观察到心肌梗塞导致的心肌壁运动异常和心腔扩大等病变,对于判断梗塞范围和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2.2.2 心脏瓣膜病变:MRI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心脏图像,帮助医生评估瓣膜病变的程度和影响,指导手术治疗的选择。
2.3 肿瘤疾病2.3.1 癌症诊断:MRI对肿瘤的定位、大小、浸润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转移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3.2 肿瘤治疗监测:MRI可以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包括化疗和放疗等,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3.1 MRI图像示例:展示不同疾病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脑部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3.2 MRI技术参数:包括磁场强度、重复时间、回波时间等相关参数的解释和说明。
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对其创作作品享有的权益的法律。
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的使用方式和限制,包括文档的复制、分发等。
4.2 隐私权:是公民个人对信息保密的权益。
在医疗领域,隐私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例资料的使用。
4.3 医疗纠纷:指因为医疗行为引发的争议和纠纷。
在使用磁共振成像等医疗技术过程中,可能存在患者的不适应或者其他医疗问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脑部核磁共振检查项目
脑部核磁共振检查项目
1. **脑部结构检查**:通过生成脑部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检查大脑的结构是否正常,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位。
可以检测脑部是否存在肿瘤、囊肿、出血、梗死、脑积水等异常。
2. **脑血管检查**:可以评估脑血管的健康状况,检测是否存在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等问题。
3. **脑部功能检查**: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可以检测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或受到刺激时的活动情况。
这对于研究大脑功能、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弥散张量成像(DTI)**:用于评估大脑白质的完整性和连接性,对于检测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白质损伤非常有用。
5. **灌注加权成像(PWI)**:可以测量大脑的血液灌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脑部缺血或梗死区域的血流情况。
6. **波谱分析(MRS)**:分析脑组织内的化学物质,如神经元代谢产物,提供有关大脑代谢状态的信息。
在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前,患者可能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准备要求,例如去除金属物品、控制呼吸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其他临床信息来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和参数。
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诊断多种脑部疾病、评估脑部损伤和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图像和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但需要注意的是,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
如果你对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的具体项目或其他相关问题有更详细的需求,请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他们将能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信息。
(完整版)磁共振成像评分标准
(完整版)磁共振成像评分标准磁共振成像评分标准 (完整版)简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具有很高分辨率的身体内部图像。
MRI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生对MRI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而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MRI评分标准的重要性MRI评分标准对于诊断一系列疾病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分析MRI图像中的结构和异常,进而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计划和预测患者预后。
常见的MRI评分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MRI评分标准:1. 脑部MRI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脑部疾病,如卒中、脱髓鞘疾病和脑肿瘤等。
2. 脊柱MRI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脊柱骨骼疾病,如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和椎间盘突出等。
3. 骨骼MRI评分标准:用于评估骨骼疾病,如关节炎、骨折和肿瘤骨转移等。
4. 肝脏MRI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和肝囊肿等。
5. 心脏MRI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梗死和心脏肌肥厚症等。
MRI评分标准的使用方法MRI评分标准通常由专业医生在观察MRI图像时使用。
医生根据标准中的指标和规定,对MRI图像中的特定结构或异常进行评分,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优点和局限性MRI评分标准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然而,MRI评分标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标准的制定需要大量研究和临床验证,且对不同疾病可能存在差异。
结论MRI评分标准在医学影像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分析和理解MRI图像,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MRI评分标准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评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评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脑部功能定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部功能的定位以及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
本文将深入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并对其评估进行综合分析。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影像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人体施加强大的磁场,激发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共振,并通过测量所产生的共振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最终形成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
相较于传统的X射线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优势,不仅能够对软组织有较好的显示效果,而且无辐射、无损伤。
在脑部功能定位中,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定位工作。
传统的脑部功能定位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的分析以及电生理学的技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MRI技术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
磁共振成像技术提供了高对比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准确显示出大脑的解剖结构,以及特定区域的功能情况。
通过与电生理学技术相结合,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手术切除区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对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脑不同区域的MRI活动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脑功能的局部化和网络化,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脑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组织。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比如,在癫痫病患者中,通过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异常神经活动的源头,进一步指导手术的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MRI对于神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需要高度复杂的计算和算法支持,这对于医学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尚未完全普及,因此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应用比较有限。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第三版pdf(3篇)
第1篇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三章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第四章磁共振成像常见疾病解读第五章磁共振成像读片技巧第六章磁共振成像报告解读第七章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第八章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第九章磁共振成像常见问题及解答第十章总结第一章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旨在帮助影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临床医生以及医学生等读者,掌握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常见疾病解读、读片技巧、报告解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水平。
第二章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射频脉冲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人体内部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以下是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1. 强磁场:MRI设备产生强磁场,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排列整齐。
2. 射频脉冲: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产生共振,释放能量。
3. 质子回波:释放的能量使氢原子核重新排列,产生质子回波信号。
4. 成像:计算机处理质子回波信号,形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第三章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越高,成像分辨率越高。
2. 激励脉冲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梯度回波(GRE)、反转恢复(IR)等。
3. 回波时间(TE):指射频脉冲停止后到质子回波信号出现的时间。
4. 反转时间(TR):指射频脉冲重复发射的时间间隔。
5. 翻转角度:射频脉冲对氢原子核的激发角度。
6. 层厚、层间距、矩阵:影响成像分辨率和扫描时间。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常见疾病解读以下是磁共振成像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积水、脑炎等。
2. 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等。
3. 骨关节疾病:如骨折、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肿瘤、关节积液等。
4. 肌肉、软组织疾病:如肌肉损伤、肌肉肿瘤、脂肪瘤、滑囊炎等。
磁共振成像(4)脑部其他疾病-2015
MRI检查意义与特点
病变的定位、定量 判断疾病的病期 多种疾病的鉴别 以水增多及髓鞘的脱失为主要病理基础
准确病史是诊断与鉴别中的重要环节
颅脑外伤
脑外血肿:颅外血肿、脑外血肿(硬膜外或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脑实质损伤:脑挫裂伤、轴突损伤。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脑梗塞
脑挫裂伤(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与临床:脑挫伤(cerebral contusion)脑内 散在点状出血灶、静脉淤血、脑肿胀等。如果伴有脑
膜、脑或血管撕裂,称脑裂伤, 二者常合并存在,故
统称为脑挫裂伤。
(从病理上,轴突损伤应属于脑挫裂伤范畴)
MRI检查: 损伤区为混杂信号(水肿和出血)
注意:异常信号的形成基础:水、血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病理与临床:多由于脑膜血管损伤(以脑膜中动脉多
见)导致血液聚集于硬膜外间隙。
MRI表现:
血肿形态:多为梭形
血肿信号:依不同阶段而异
邻近结构改变:影响脑皮质、脑室、中线结构
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MRI
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CO中毒
病理与临床: 低氧血症 脑组织缺血
脑血管痉挛、出血及血栓形成, 以基底节最重 梗塞、坏死、软化。
脑组织水肿、脑白质脱髓鞘 MRI表现:
底节区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小于1cm。(48h后左右) 脑白质区对称性片状T1低、T2高信号区,中毒周内较明显,
为脑水肿或脱髓鞘改变,前者2-3周开始消退。
女性多见,病程缓解与发作交替进行,且进行性加重。
MR表现 (MR较CT敏感)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脑部功能区域分析方法分享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脑部功能区域分析方法分享在医学影像处理中,脑部功能区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脑部功能区域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1. 结构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脑部结构图像。
在脑部功能区域分析中,MRI常用于获得脑部各个结构的形态以及空间位置信息。
通过分析MRI图像,医生可以确定不同的脑功能区域和其相对位置,从而进行相关疾病的定位和分析。
2.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MRI是一种通过测量脑血氧水平变化来间接反映脑功能活动的方法。
在脑部功能区域分析中,fMRI可以用来研究脑部在不同任务中的激活模式,从而确定不同区域与特定功能的关联性。
通过分析fMRI数据,可以绘制出脑功能活动的三维图像,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疾病定位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电生理记录电生理记录是一种直接测量脑部电活动的方法,常用于脑电图(EEG)和脑源电位(ERP)的采集与分析。
在脑部功能区域分析中,电生理记录可以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脑功能活动信息。
通过分析EEG和ERP数据,可以揭示脑部在不同任务和刺激下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时空关系。
4. 轮廓提取与分割在脑部功能区域分析中,轮廓提取与分割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识别脑部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对其进行分割和标记。
常用的轮廓提取和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增长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特定的脑功能区域。
5. 空间定位与配准脑部功能区域分析需要将不同个体的脑部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和配准,以便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常用的配准方法包括线性配准和非线性配准。
通过将多个个体的脑部结构图像进行配准,可以实现不同个体之间的解剖和功能一致性,并准确地对应到标准脑模板上。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脑部应用PPT课件
2019/10/29
21
胶质瘤的波谱表现
胆碱(Cho)波峰升高, Cho/Cr比率高, NAA 波峰降低, NAA/Cr比率降低, 乳酸峰升高,肿瘤坏死区/囊变区
脂质峰升高,
2019/10/29
22
低级胶质瘤
cho升高 NAA降低
2019/10/29
23
高度恶性胶质瘤
2019/10/29
2019/10/29
27
脑膜瘤
2019/10/29
28
脱髓鞘病变 F 36
2019/10/29
29
脱髓鞘病变 F 36
2019/10/29
30
近中侧颞叶硬化磁共振波谱
Choline 升高 NAA 降低(典型),或正常 Creatine, Glutamate 无改变
2019/10/29
10
2019/10/29
11
2019/10/29
12
2019/10/29
13
2019/10/29
14
2019/10/29
15
2019/10/29
16
三、1H-MRS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 断中的应用
1、脑血管病 2、多发性硬化 3、肿瘤 4、变性疾病 5、其他
2019/10/29
18
脑梗死/缺血的磁共振波谱表现
24
脑膜瘤的波谱表现
谷氨酸 / 谷氨酰氨 (Glx) 波峰明显升高 Cho波峰升高, Cr 峰下降,Cr 2可升高 Cho/Cr比率高, Lac、 lip 峰升高, NAA峰不显示,
2019/10/29
25
脑膜瘤 m 56 Headache
2019/10/29
哪些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来检查
哪些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来检查发布时间:2021-03-22T11:51:00.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作者:徐丽[导读] 哪些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来检查徐丽(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四川乐山614000)磁共振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于不同的环境,磁共振能量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在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接收返回来的电磁波,得到一个具体的物体结构图像并且可以知道这个图像的位置以及大小。
在临床运用中:将人体置于设置好的磁场中,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使氢原子发生共振现象并吸收能量。
在停止脉冲射频后,氢原子事先吸收的能量会被释放出来,通过体外接收器,经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像,这个过程又被叫做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的运用:目前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发展最快,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影像检查方式,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不仅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范围,同时它不会产生辐射等一系列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而被临床广泛推广。
但是任何诊断都有它的特点,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这六类人不能进行: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眼球内有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金属异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
此外,孕妇尤其是怀孕未满3个月的,最好不做核磁共振检查。
可以通过磁共振诊断的大致分为这两类1、发现病变。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的一种诊断技术,可以对脑部、甲状腺、肝脏、肾脏、脾脏以及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性器官以及血管、心脏等进行诊断。
与其他的诊断技术相比,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操作简单等等优点,可以帮助医生获取那些很小很难发现的早期病变。
目前磁共振诊断已经成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诊断的利器。
(1)冠状动脉病变的磁共振诊断。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疾病,是指因为人体中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高血脂,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顺应性下降以及血管萎缩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伴蛛 网膜下腔积血
弥漫性脑损伤
脑挫裂伤伴小 灶性出血
轴突损伤 硬膜下积液
外伤后脑干萎缩
外伤后脱髓鞘
左侧额叶外伤后萎缩
脑中毒性疾病
CO中毒 急性霉变甘蔗中毒
注意:影像学的病理基础: 水肿、坏死、脱髓鞘
病理与临床:
CO中毒
低氧血症 脑组织缺血 脑血管痉挛、出血及血栓形成, 以基底节最重 梗塞、坏死、软化。
注意:形成影像学的病理基础: 水肿、坏死、脱髓鞘
病理与临床:
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人体吞服猪 绦虫的虫卵
经胃液消化 孵化出幼虫
随血液异位 于各脏器
脑囊虫 ( 80%)
MRI :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混合型
脑实质型常见,典型者:多发性小囊,其内有小结节,囊壁和
脑挫裂伤(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与临床:脑挫伤(cerebral contusion)脑内散
在点状出血灶、静脉淤血、脑肿胀等。如果伴有脑膜、 脑或血管撕裂,称脑裂伤, 二者常合并存在,故统称为 脑挫裂伤。
(从病理上,轴突损伤应属于脑挫裂伤范畴)
MRI检查: 损伤区为混杂信号(水肿和出血) 局部脑组织肿胀 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期表现为软化灶或者脑萎缩
病理与临床:多由于桥静脉或静脉窦的损伤,血液聚 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MRI表现: 血肿的形态:多为新月形或者为半月形 血肿的信号:依不同阶段而异 邻近结构改变:可影响脑皮质、脑室、中线结构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MRI
亚急性硬膜下 血肿MRI
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脑组织水肿、脑白质脱髓鞘
MRI表现:
底节区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小于1cm。(48h后左右) 脑白质区对称性片状T1低、T2高信号区,中毒周内较明显,
为脑水肿或脱髓鞘改变,前者2-3周开始消退。
迟发性脑白质脱髓鞘(20天至半年后) 脑萎缩
CO中毒MR
10年前CO中毒史
Co中毒 20天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病理与临床:多由于脑膜血管损伤(以脑膜中动脉多 见)导致血液聚集于硬膜外间隙。
MRI表现: 血肿形态:多为梭形 血肿信号:依不同阶段而异 邻近结构改变:影响脑皮质、脑室、中线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MRI
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病理 早期:血管充血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毒素水肿。 晚期:毛细血管增生、细胞外水肿加剧、胶原形成及病变 中心坏死等。
MR表现 :
病变区脑肿胀、脱髓鞘: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 后期表现为脑萎缩。
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 女,23岁。柯萨奇脑炎后期
女,22岁,发热伴精 神症状。头部摔伤。 CT顶枕叶低密度区
结节有强化。不典型者:大囊、肉芽肿或脑炎表现。
钙化点 脑室、脑膜的改变。
脑囊虫病(多发灶)
内有偏心的小点状结节附在囊壁上,为囊虫头节
脑囊虫MR平扫和增强、CT平扫表现
脑囊虫 囊性病灶MR 平扫和增强
脑囊虫:脑实质、脑室内病灶MR平扫和增强
脑 炎(cerebritis)
病理与临床: 可由于细菌、病毒、霉菌引起。
MR可见顶枕叶多发性异常信号
1个月后
2个月后
抗菌素治疗
脑脓肿(brain abscess)
病理与临床: 耳源性、血源性、鼻源性、外伤性及隐源性。 病理变化 急性炎症期、化脓坏死期、脓肿形成
期。
MR表现:
炎症期,病变区较均匀T1低、T2高信号区。水肿及占位效应。 脓肿:不均匀T1低、T2高信号区,脓肿壁及内分隔明显强化,
病理与临床:直接损伤 对冲损伤
的脑表面区,以额、颞叶多见
MRI表现: 血肿形态:多为卵圆形,边界清楚,伴水肿,可多发。 血肿信号:同高血压性脑出血,依不同阶段而异。 邻近组织结构改变:可影响脑皮质、脑室、中线结构
脑 内 多 发 血 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FLAIR
蛛网膜下腔积血
多发性脑内血肿伴蛛网膜下腔积血
病理与临床: 节菱孢霉菌
霉变甘蔗中毒
产生嗜神经毒素 3硝基丙酸
选择性地损害 基底节区
水肿、坏死、变性或出血
MR表现 : 双侧底节区T1低、T2高信号区,多为对称性 可有出血灶 重者可出现脑萎缩
急性甘蔗中毒
治疗3个月后
乳腺癌化疗后,化疗药物引发基底节区的坏死
脑寄生虫及炎性疾病
脑囊虫病 脑炎 脑脓肿
扩散成像 DWI与ADC图
脑部囊性病变及先天性异常
含脑脊液囊性病变 脑发育异常
注意:形成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 水信号、解剖形态异常
询问病史:20年 前,反复不明 原因高热达9个 月,在某大医院 治疗。当时病 历记载:发热 伴右侧头疼。
平扫 增强扫描
左侧脑脓肿
左侧枕叶脓肿伴化脓性脑膜炎
磁共振有一种技术对诊断脑脓肿 很有用,记得吗?
T2WI和 增强扫描
炎性病变(脑脓肿)
脓肿形成,病灶腔为脓 液,DWI呈高信号, ADC值减低明显——扩 散受限
MRI检查意义与特点
病变的定位、定量 判断疾病的病期 多种疾病的鉴别 以水增多及髓鞘的脱失为主要病理基础 准确病史是诊断与鉴别中的重要环节
颅脑外伤 脑外血肿:颅外血肿、脑外血肿(硬膜外或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脑实质损伤:脑挫裂伤、轴突损伤。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脑梗塞
注意:异常信号的形成基础:水、血
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4》
颅脑其他疾病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磁共振室 杨景震
浏览需采用放映模式
2015版
内容
1、颅脑外伤 2、脑中毒性疾病 3、寄生虫及脑炎性疾病 4、脑部囊性病变及先天异常 5、多发性硬化 6、变性及萎缩性疾病 7、鼻窦及乳突疾病
MR用于脑的检查除了前面学过的 “脑血管病”、“脑肿瘤”外,还常 用于脑部其它常见疾病诊断,同样是 其它成像检查不可替代的。
脑膜受累时可表现有脑膜异常强化。
提示:病人有右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伴头痛、发热、呕吐
右侧小脑耳源性脑脓肿
两次的CT 有特征吗?
3月-1日
3月-6
日
男,43岁,头疼、呕吐、左侧半身不利9天,5天前有高热,白细胞2万。
平扫 第10日
增强扫描
治疗后第12 日
男性,64 岁,头晕, CT发现脑 内病变。不 发热,血象 不高。右侧 眼视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