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

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所谓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

析各种贸易行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而不去评论其好坏对错。实证研究是一种技术分析,就像各种化验、测量一样。所谓规范理论,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和评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观。例如在分析进口关税的结果时,实证贸易理论将揭示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整个国家的得失。至于怎样来看待这些利益和损失,这些得失的重要性如何,则是规范理论的问题。不过,在任何一项具体研究中,这两者都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实证分析为规范理论提供基础,离开实证分析的理论往往是缺乏说服力的。仅仅是实证分析而没有规范研究则会失去经济学的社会意义。因此,整个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是实证和规范的统一。

1.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分为“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两个大的部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贸易的基础、贸易的影响、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也就是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各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各国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国际贸易?为什么一些国家出口纺织品而另一些国家出口电视机?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模式?这些就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问题。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低价进口,高价出口。所以,只有当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

那么,各国之间的物价水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简单地说,那是因为各国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供给与需求。我们知道,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是由各国国内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不同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成本,不同的生产成本又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同的需求曲线则反映了各国收入的不同、对产品偏好的不同、以及各国市场结构的差异。那么,各国之间的产品价格差异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释就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

大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是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包括古典的斯密和李嘉图模型、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当代的“规模经济”模型等。

(1)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古典模型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著名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投入。因此,他们认为产品的成本由劳动生产率决定,而劳动生产率又由生产技术决定。斯密和李嘉图建立了以技术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古典贸易模型。斯密的绝对优势模型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为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各国的资源储备情况决定了他们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即一国的资源储备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该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他们认为,生产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其它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各国生产要素储备比例的不同造成各国产品成本的差异。因此,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可以由技术差异决定,但更主要是由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和一国的要素稀缺程度决定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的模型被称为要素配置模型或资源禀赋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怎么解释在资源禀赋和技术相近国家之间的成本差异呢?经济学家发现,在当代经济中,一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小是决定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当代经济中,制造业和高科技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