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作者:粟多树时间:2011-6-30 13:23:00论文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
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批判性现代性开放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兴起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一股哲学思潮。
它以时代的变化为借口,提出并企图用西方近现代的某些哲学思想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使之“完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整体上与马克思主义根本相反,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它采取简单化的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扬弃的方法来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因素。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中抽取出其共同、一般的特征,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
一、学派的多样性这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林立、理论繁多,并不能纳入一个完善统一的“公理”和通用的模式,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这是一个只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微有所了解、接触就会感觉到的不争事实。
其中有影响的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十多个学派。
而且有些大学派里面还套小学派,有不少分支。
可以说,在这众多的学派中也找不到两个观点毫无分歧的哲学家。
此外,各学派之间还不断相互影响甚至交叉。
因此,人们要准确地说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有多少个流派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导致同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而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我们需要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主要包括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结构主义和法国的结构主义。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对文化、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权力结构。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完全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从文化和权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一点让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区别。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异化、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成果被剥夺,生活被商品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利益所支配。
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都被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所操纵,成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它还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将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社会主义社会将建立在平等、民主、公正和自由的基础上,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将不再受私人所有制的制约,而是被社会所有,人们将能够真正地享有劳动的成果,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这一设想为人们指明了未来社会的方向,为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积极的动力和目标。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判。
一方面,一些批评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过于强调文化和权力,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关系,而不在于文化和权力,要想改变社会,就必须从经济制度入手,而不是从文化和权力入手。
一些批评者也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考量。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浅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大家都了解并熟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和马克思本人的某些著作如《资本论》,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共同理想。
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
我们常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看到如“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路线”的话语,而马克思主义便是咱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
所以党和国家都倡导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坚定不移的拥护共产主义,拥护党。
这样,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即使非文科生,非热衷于时政的人也能够耳濡目染,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马克思主义,接下来我就想谈谈关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鉴于你是理科生加了这么一段话,可删去。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但是实际上,这时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多少影响力——在一个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里。
这时的马克思主义是最原始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目前在西方较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西方的学者,尤其是哲学家,政治学家都比较喜欢研究并推崇这种“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个人的学说,而不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思想又坚定着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所总结出的结晶。
其实很多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辩证法上的贡献非常的杰出,能够吸收这种辩证法思想又不为唯心主义所影响,同时将其与唯物主义结合的如此之好,可见马克思智慧一斑。
在经济上,他认为,传统的商人借由转手买卖赚取商品的差价,而资本家却是靠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来发财致富的。
而财富在私人手中的积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便形成资本。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分析马克思主义_略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_曹玉涛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略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曹玉涛(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河南洛阳471022)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衰落后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引领了英美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追求语言的精确性和论证的严谨性、否定辩证法、推崇方法论个人主义、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等特征。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 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 特征收稿日期: 2008 - 04 - 04基金项目: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07C KS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析马克思主义”(A n a ly tic a l M a rx ism )是20世纪70 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由于产生较晚, 到目前为止也不过20 多年的历史, 所以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跟踪译介和简要评述阶段。
上个世纪90年代, 我国学者曾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焦点是分析的方法与分析哲学的方法之争。
[ 1 ] 当时的争论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一新兴学派具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 仅仅在方法论层面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如怀特所说,“分析”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所有的理论都是分析的。
要真正把握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就必须把它放到整个西方哲学史中, 特别是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比中来加以阐述, 从而说明, 作为一种“新马克思主义”, 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研究方法、主题、内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为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学派的认识, 本文在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比的基础上对其特征加以描述。
一、语言精确, 论证严谨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古怪深奥, 概念不清晰, 表述不严谨。
安德森在谈到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风时这样写到:“卢卡奇的语言繁琐难解, 充满学究气; 葛兰西则因多年遭到监禁而养成使人绞尽脑汁的支离破碎的深奥文风; 本杰明爱用简短而迂回的格言式语言; 德拉·沃尔佩的语句令人无法捉摸, 并喜欢反复地自我引证; 萨特的语言则犹如炼金术士的一套刻板的新奇词汇的迷宫; 阿尔都塞的语言则充满女巫般的遁词秘语。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性比较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性比较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中西欧革命屡遭挫折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工人运动领导者和理论家企图寻找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革命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重新发现、创造马克思主义,他们强调无产阶级的能动作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积极探索西方革命的道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地域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理论特性上的相似性,又存在着重大区别。
比较二者之间的理论特性之异同,有利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价值。
本文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外延和各流派的理论特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理论特性;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的异同。
正文: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西方共产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着眼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而又以马克思主义自诩的社会思潮。
在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和性质认定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这一分歧,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西方共产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着眼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而又一马克思主义自诩的社会思潮。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系统介绍到中国。
在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和性质认定上一直存在分歧,影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
因此,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将有利于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研究。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产生学术界普遍认为,柯尔施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柯尔施认为:“有许多征兆说明,在一切主要的和决定性问题上的真正划分存在于:以考茨基的老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联合新俄或列宁主义的正统派为一方――尽管它们之间有次要的、暂时的或琐碎的冲突,一同以今天的无产阶级运动中一切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为另一方之间。
”柯尔施在此正文和注释中两次提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就是用来指称与考茨基主义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
但此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直到20多年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专设一章来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并在此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作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家,梅洛?庞蒂“并非是要探讨西方革命的道路,而是通过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赞扬青年马克思,否定成年马克思,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人道主义化。
浅谈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作者:兰雪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4期摘要:如今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越来越多,可见其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学术界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65-01首先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十月革命胜利和对西欧社会革命失败进行反思总结的结果。
可以说它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独立的体系,但也不能够直接说它就是马克思主义,总而言之,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同当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有关理论成果交汇,并由后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结果,反映了时代性,具有现代色彩。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激进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反映了20世纪之后出现了各种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后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其理论研究多样化的现象。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真正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前西方社会的实际运用,并且形成了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
它实质上是当代西方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实践探索,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已经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并且它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定要谨慎,要用辩证的角度去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借鉴其优点。
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家观,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最有创意的地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地把握国家理论,廓清在国家问题上的迷雾,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专政,既反对将其频用从而陷入国家主义的灾难,又反对无视无产阶级专政的合理性,主张全盘抛弃西方资产阶级的短视做法进而主张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必要手段,逐步弱化国家,从而达到人道主义的理想社会状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从19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一些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的派别和流派。
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两个主要的流派,它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些差异和特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欧洲和美洲等西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理论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融合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观点。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批判理论”的概念,强调批判社会现象和制度的能力;结构主义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的作用;后现代主义派则质疑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这种多元性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拥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2. 强调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的平衡: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相比于较为集中力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民主制度的保护和公民权利的承认,主张通过社会改革和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
3. 关注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活跃于学术界,也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争取社会变革和阶级平等。
这种积极参与政治的立场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二、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亚洲和非洲等东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东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相融合。
东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将其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 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东方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高度发达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最初来源于德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思想家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这些变化和发展的一种体现,它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涉及的思想家包括赫伯特·马尔库塞、路易·阿尔都塞、弗兰克福学派等人。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过于狭隘和简单,不能完全解释复杂的现代社会现象。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批判,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并使其更加适用于当代社会。
1.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通常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工业社会的概念体系而进行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些概念过于简单和狭隘,不能完全解释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诸如性别、种族、民族、文化、技术等多个维度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因素无法归结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框架中。
因此,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无法解释现代复杂社会的现象。
2.关于意识形态的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是社会运动的基础。
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观点将意识形态简单地看作是对现实的反映,而忽略了它的独立性和主观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例如,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到来使得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完整地解释这种影响。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批判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而且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产生了新的理论研究。
3.对社会阶级的新定义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是经济属性的反映。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社会阶级通常被定义为基于经济地位的分层结构。
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经济属性之外,社会阶级还应该包括文化、性别、种族和地位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复杂的社会结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批判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进行浅析,主要从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批判角度进行探讨。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过于抽象、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问题。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以劳动为基础,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于简化,忽视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解释过于简单,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种种问题,特别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阶级冲突理论上过于简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它过于偏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影响;它忽视了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将人的行为归因于社会结构的决定。
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反驳和修正。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具有权力集中、等级分明、对个人自由限制等特点。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国家地位过于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社会中其他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存在,对个人自由和权益的保护不够。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发展。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常常偏离理论,出现了集权、独裁、压迫等问题。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过于强调解放而忽视了个人权利与自由,导致了人权问题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忽视了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合作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贫困的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演进。
它在批判性理论和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进行浅析,从其历史背景、核心观点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等方面加以探讨。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背景上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的遍及西方国家,使人们对阶级问题、剥削和压迫等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敏锐的认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并试图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批判性。
它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进行批判式思考,包括阶级分化、剥削压迫、意识形态控制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批判,试图揭示其背后的阶级利益。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出现了许多批判理论家,如卢卡奇、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他们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评和反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它试图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分析,为社会的变革和政治运动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比如在社会运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少数群体解放运动、反种族主义运动、女性解放运动等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在经济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分配不公,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批判理论,如剩余价值理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有人认为其批判性思维过于激进,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一些学者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的未能提供有效的变革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一些新兴理论的挑战,如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
这些理论试图超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假设和观点,提供新的思考框架和理论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其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分析在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虽然受到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和批判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与其他批判理论进行对话和交流,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思想内容,为社会变革和理论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主要地域产生的一股哲学思潮,是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资本主义变化、探寻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结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由于在实践需要、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民族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在表现内容与形态、体系化与方法化、客体化与主体化、解释世界与批判世界、政治化与学院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但其所提出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哲学,以及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对科技异化的关注等值得我们深思,其不拘于固定框架结构、汲取新的研究成果,以敏锐的眼光观照未来的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科技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主要地域产生的一股哲学思潮,是在反对教条主义中与西方各种哲学流派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流派。
我国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从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开始的,现已有30多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也引起了诸多争论。
总的来说,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既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也存在着不足,如缺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处历史环境的整体把握,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先入为主,缺乏客观的分析;长期停留于流派上的研究,缺乏专题性的、深入内部的研究,难以找到唯物史观的切入点[1]。
本文拟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为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以期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世界的多种马克思主义流派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比较大的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虽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逐渐扩大的,但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形成了。
从时间的线索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战后的欧洲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国取得了的胜利。
饱受战乱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开始将的道路转向方向,但20 世纪20 年代初期,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相继失败,但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得建设取得显着成就。
西方共产党人总结欧洲无产阶级失败的经验,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奇、柯尔施等人指出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是导致无产阶级失败的原因。
20 世纪初,卢卡奇和柯尔施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分别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解释,法国人梅劳-庞蒂在其1955 年出版的《辩证法的历险》中用一个章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门进行了论述,他总结了卢卡奇和柯尔施二人的观点,并继承了柯尔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并首次确立卢卡奇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极力推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观点,将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自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人们视野。
1930 年至1960 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纷呈的现象,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文明、哲学问题。
70 年代后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不再局限于批判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文明,开始转向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诸多流派纷呈的局面。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诸多,但始终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 现实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实践接连失败,人们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重大挫折。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现实性,能够更加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当时欧洲各国的各种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实际的新解释和新发展;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的同时,强调并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转向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问题,探讨时代热点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和发展的思想流派。
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深化和批判,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批判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压迫和剥削的根源,且其运行机制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和社会关系的冷漠。
他们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非人道性和不可持续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认为,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会导致市场形成“文化工业”,将一切文化产品变成商品,破坏了个体的创造力和人类的自由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过于机械化,忽视了人类主体性的历史作用和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他们提出了“符号交换论”、“权力论”等理论,强调社会交往的符号维度和权力关系。
这些理论试图从文化角度和权力分析的角度解释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批判。
他们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对于劳动价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存在导致了价值和利润的流动,使得劳动价值论无法单纯地解释商品价值的形成。
对于剩余价值论,他们批评其将所有利润归因于剥削,忽视了企业家承担风险和创新的贡献。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他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强调社会结构的作用;符号学派关注符号和符号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批判理论强调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等等。
这些理论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并为我们解读和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革命 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 量,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 现社会变革。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己 的理论是科学理论,具有 客观真理性。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物 质力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充满矛 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趋势
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融合,表现出 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融合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和应 用范围。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强调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核心问题。这种倾向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 应用于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生态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试图将生态学理论与 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分析
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理论
01
02
03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认为只有 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 知识。
分析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逐渐兴起。该学派通过 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细致分析,试图澄清一些基本概念和 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争论与批判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这一学派试 图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传统相结合,探索新的理论和 方法。
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近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强烈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始于20世纪初之后的欧洲共产党诞生时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化成为了来自不同派系和流派的一系列思想和学说。
本文将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概念的探究开始,逐步深入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学派的理论差异,最后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基础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基础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和剥削工人的基础上的,而剩余价值便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超出工人自身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被资本家占有。
阶级斗争则是指工人阶级通过团结和斗争,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发展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若干次的领袖交替和意识形态的改变。
最早的欧洲共产党和政党世界内部,西方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延续,特别是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及其实践成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展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被大量学者和政治家所采纳,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同时也影响到了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二战前后的若干次重要转折,如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巴黎学生运动,这些事件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认可带来很大的冲击。
理论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派包括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国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和关注点。
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是反对权力和封闭主义,促进人类的进步和自由,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法国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关注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实践人性和渴望自我实现的能力;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人类自由、个人权利和公正;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社会结构和框架决定个人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则关注权力和文化制度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和发展,是一种立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体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理论创新,以应对新的社会现实和理论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其理论在实践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浅析,旨在探讨其理论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解放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进而提出了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或者革命的主张。
与此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问题,主张消除阶级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在一些政治运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积极参与到了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抵抗中,为被压迫的民族和阶级奋起反抗,争取自由和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强烈批判,以及对社会改革和解放的追求。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往往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经提出过一些极端的政策和主张,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加剧,甚至引发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受到了一些文化批评,有人认为它的理论过于片面和偏颇,忽视了文化、心理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对社会变革的一些重要影响力的缺失。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理论和政治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批判和反思。
在当代社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些反抗和解放的思路。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对于对抗西方霸权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作者:张永伟来源:《大观》2015年第11期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西方共产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着眼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而又以马克思主义自诩的社会思潮。
在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和性质认定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这一分歧,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浅析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西方共产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着眼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而又一马克思主义自诩的社会思潮。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系统介绍到中国。
在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和性质认定上一直存在分歧,影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
因此,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将有利于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研究。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产生学术界普遍认为,柯尔施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柯尔施认为:“有许多征兆说明,在一切主要的和决定性问题上的真正划分存在于:以考茨基的老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联合新俄或列宁主义的正统派为一方——尽管它们之间有次要的、暂时的或琐碎的冲突,一同以今天的无产阶级运动中一切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为另一方之间。
”柯尔施在此正文和注释中两次提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就是用来指称与考茨基主义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
但此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直到20多年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专设一章来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并在此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作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家,梅洛·庞蒂“并非是要探讨西方革命的道路,而是通过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赞扬青年马克思,否定成年马克思,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人道主义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理论思潮,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更为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来自批评者的诸多挑战和质疑。
本文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浅析,探讨其理论特点、发展脉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主要包括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重建,借鉴了新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资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内核。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金融资本主义和文化产业的分析,关注了性别、种族和后殖民主义等新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文化批判和符号学解读等新的研究方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政治实践和社会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道德动力,成为了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的理论资源和动力源泉。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主要包括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20世纪初的新马克思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有卢卡奇和格拉姆西,他们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分析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活力。
其次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有阿尔都塞和福柯,他们试图通过对权力、知识和身体等问题的分析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边界。
最后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和波德里亚,他们试图通过对语言、符号和文化的分析来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来自批评者的诸多挑战和质疑。
首先是其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替代方案,导致了其理论和实践的模糊性和挥发性。
其次是其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分析往往过于抽象和片面,缺乏对复杂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的全面把握。
再次是其对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参与往往局限于理论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启发,并未形成自己的独立政治力量和实践运动。
最后是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往往停留在批判的层面,未能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社会变革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作者:粟多树时间:2011-6-30 13:23:00论文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
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批判性现代性开放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兴起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一股哲学思潮。
它以时代的变化为借口,提出并企图用西方近现代的某些哲学思想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使之“完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整体上与马克思主义根本相反,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它采取简单化的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扬弃的方法来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因素。
本文试从整体上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中抽取出其共同、一般的特征,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
一、学派的多样性这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林立、理论繁多,并不能纳入一个完善统一的“公理”和通用的模式,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这是一个只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微有所了解、接触就会感觉到的不争事实。
其中有影响的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十多个学派。
而且有些大学派里面还套小学派,有不少分支。
可以说,在这众多的学派中也找不到两个观点毫无分歧的哲学家。
此外,各学派之间还不断相互影响甚至交叉。
因此,人们要准确地说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有多少个流派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导致同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而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的交叉、综合以及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在哲学思潮上的体现。
由于现代西方哲学缺乏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缺乏旺盛的生命力。
不得不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营养以寻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大多数西方哲学学派在其创始人生前曾风行一时,以后却如昙花一现,之后或者因为内部分化而衰落,或者与其他学派融合产生“新”的学派,或者被另一种学派所排挤、所代替。
而后者接着也遭受到前者同样的短命厄运。
如黑格尔主义一新黑格尔主义、托马斯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等。
总之,它们只有不断的改变招牌、更换门庭才能维持其生存。
这样产生的多样性并不是正确的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错误的片面的彼此交替和对立的结果,而只是一种错误的和另一种错误的、一种片面的和另一种片面的相互对立的结果。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是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西方哲学就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武器”,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这同样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表面的多样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表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及运用不同的哲学流派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客观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的深人。
但是,往往容易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歪曲,最终使研究陷人死胡同。
二、内容的两分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虽然学派林立、多样且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上也杂乱无章、无规可循。
综观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科学问题;二是关于人的问题。
正是这两个问题把这一思潮区分为两种类型:科学主义(或理性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或非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大思潮的产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在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曾是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宗教主义的两大思想武器:用科学主义反对迷信,用人道反对神道。
那时的资产阶级既重视理性、重视科学,于是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同时又重视人道、重视人权,于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纲领。
这二者是统一的。
随着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严酷的事实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的进步、机器的运转,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反而带来了使人异化的深刻的社会危机。
同时,科技发展本身和人类社会生活本身也提出了大量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此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分裂Et趋明显:理性主义一方面越来越来把人的问题从科学范围中排除出去,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从抽象的思辩的理性主义转变为具体的、实证的理性主义。
与此相应,它把人道主义斥之为虚伪的人道主义,而把自己标榜为一种要回答人的原始之内在本质的“新人道主义”。
这样,终于在十九世纪分裂为两大思潮。
就科学主义思潮来说,对它影响最大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这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由电气化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
科学的大分化、大综合的结果,出现了边缘性学科、横断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样三大类型的新兴学科。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客观实事面前,那种主要以数理逻辑结构为工具,从横向静态地分析自然科学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方法的学派逐渐暴露出不能说明科学发展规律的弱点,从而不得不让位于那种主要与科学史相结合、从纵向动态地研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派。
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正是表明了这种由横向到纵向、由静态到动态分析的趋势。
就人本主义思潮来说,对它影响最大的则是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社会历史现实。
西方社会在这半个世纪中经历了战后恢复、相对繁荣、停滞危机、滞胀复兴等几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科技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下的各种社会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从酝酿到爆发、从潜伏到表面化;社会道德风尚日益败坏、精神文化日趋坠落、垄断资产阶级和统治集团对人民群众的统治也随之加紧。
这些矛盾的积累,终于在六十年代后期导致了一场震撼西方社会的新左派运动。
我们必须看到,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说成仿佛是科技进步和物质生产提高所带来的社会压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当然是极为荒谬的。
不过,它提出了如何处理好科技与人的关系的这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现代性大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以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他们在“回到(青年)马克思”的口号下,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通过马克思本人的著作,特别是早期的著作来“革新”或“重建”马克思,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一方面,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较之于马克思本人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征。
而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十九世纪的社会理论,即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
它的许多原理所赖以成立的现实基础消失了,不能解答现时代提出的各问题,因而过失了,必须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以适应当代的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由于马克思的理论被恩格斯及其后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歪曲,已变得面目全非,所以需要正本清原,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建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与恩格斯及其后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
西方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可以说是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应该的。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和社会实践的结果。
只有与时代同步,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
在时代已经事过境迁、社会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求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回答现代社会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绝对是错误的。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站在时代的前列,总结、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现代化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操作过程中,修正的已不是个别的结论与说法,而是抛弃了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等,对此,仅以现代化做为说明是没有道理的。
四、纯学术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纯的学术性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局限于学术研究的圈子里。
正如安德森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它在学术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学院式的特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它的奠基人卢卡奇和葛兰西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都力图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只是到了三十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才开始脱离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主要当作纯学术研究的对象。
这种变化最初是从法兰克福学派那里表现出来的。
霍克海默在三十年代初创立批判理论时就表现出明显的脱离工人运动。
法兰克福学派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正是沿着这一条离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曲折道路而前进的。
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具有学院式的纯学术性特征并不是说他们闭门造车,不关注现实,相反在他们的理论中可以看到他们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当代社会的紧迫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如在1968年爆发的五月风暴中,他们的理论就成为新左派的思想武器。
因而这主要是相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而言的。
五、开放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向各种学术思潮开放,吸收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来“补充、修正或发展”自己。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到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中寻根探源,续马克思的家谱。
即利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体系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解释,以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如卢卡奇等人主要是利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最精华、最能够表现其性质的是辩证法,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甚至包容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但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是恩格斯及一些“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自然辩证法。
而是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来的最宝贵的“主体客体辩证法”。
正是这种“主客体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的本质,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辨证过程,也才能指导社会走向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理想状态。
二是主张吸收当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因素,“补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相融合。
如萨特等人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忽视了人,“把人吞没在观念里”,留下了一块人学的“空场”,而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具体的现实的人。
因此,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必须把存在主义“引进、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去,萨特等人也因此而得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