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力的分解与合成的目的

合集下载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多个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的情况。

通过力的合成,我们可以将这些力合并为一个等效的力,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合成力的方向和大小与原始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力的分解,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力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与原始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简化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成力,我们可以将多个力简化为一个等效的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通过分解力,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力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力,从而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1. 力的合成计算方法在合成力的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加法来计算。

即将各个力的大小相加,得到合成力的大小。

对于力的方向,我们需要考虑各个力的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合成力的方向。

2. 力的分解计算方法在分解力的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减法来计算。

即将原始力的大小减去分解力的大小,得到剩余力的大小。

对于力的方向,我们需要考虑原始力的方向,以及分解力的方向。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分解力的方向。

在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我们需要注意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通常使用牛顿(N),而角度的单位通常使用弧度(rad)。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研究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研究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实验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

本文将以实验为基础,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及实验方法,并进一步讨论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应用。

实验一:力的合成为了研究力的合成,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一根悬挂的绳子,其底部有一个可滑动的小轮,如图1所示。

将一根线固定在绳子的顶部,然后通过线的一端连接一个弹簧测力计。

拉伸弹簧测力计,我们可以测量到绳子上的力A。

接下来,我们使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并通过线将其连接到悬挂绳子上。

这次,我们施加一个垂直于力A的力B,并通过第二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力。

在此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力A与力B的合成。

通过改变施加在绳子上的力B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力A与力B合成的结果。

当力B与力A的方向相同且大小相等时,合成力达到最大值。

当力B与力A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时,合成力为零。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合成力的各个分力。

实验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

研究力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所受到的力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为了进行力的分解实验,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斜面和一个重物。

我们将重物放置在斜面上,并通过绳子将其连接到一个固定的点。

然后,我们将斜面角最大化,使得重力成为斜面上的分力。

通过改变斜面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重力是如何被分解为斜面上的分力的。

结论与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力的合成原理: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力的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原理: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分力,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作用力的方向。

这些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设计更安全和稳定的结构。

物理探究课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理探究课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理探究课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探究课-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通过将多个力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合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作用。

本文将以探究课的方式,对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深入探讨。

1. 引言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的平衡与运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实验一:力的合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式及结果。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两根小木棍。

实验步骤:1)将一根小木棍固定在桌面上,使其竖直。

2)将另一根小木棍竖直插入第一根小木棍的顶端,两根木棍在一条直线上。

3)用绳子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第一根小木棍下方,使之悬空。

4)测量弹簧测力计所示示数,记录下来。

5)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第二根小木棍上挂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并记录下示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发现,合成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在实验中,两个力的合成为竖直向下的合力。

通过测量示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合成力的概念常常运用在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中,帮助我们理解物体所受的复合力。

3. 实验二:力的分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分解方式及结果。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两个滑轮、小球。

实验步骤:1)将两个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将绳子穿过滑轮,两端分别挂上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2)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其中一端小球下方,使其悬空。

3)沿着桌面拉动另一端的绳子,使测力计示数增加,记录示数。

4)调整绳子的角度,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其大小与方向与分解角度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绳子的角度,改变了分解角度,从而观察到不同大小的分力。

分解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受力情况,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与计算。

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和原理。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一、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合成原理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的合力等于将这些力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结果。

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可以使用几何法和数学法进行力的合成。

几何法是指将各个力按照大小和方向在同一起点处画出来,然后用一条线段将它们的结束点连接起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数学法是指将各个力的分量在相同方向上进行代数相加,得到合力的大小;而合力的方向则由各个力分量的方向决定。

二、力的分解原理力的分解原理是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量,从而更好地研究物体受力的影响。

常见的力的分解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解,以及斜面上力的分解等。

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分量。

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使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来计算力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量。

斜面上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斜面上的力分解为法线方向上的力和平行方向上的力。

根据斜面的角度以及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计算出力在法线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大小。

通过力的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有助于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结论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为我们研究物体受力以及力的效果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力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

总之,物理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力的合成可以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而通过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这些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物质世界奠定了基础。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实验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实验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种基本的力学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合成与分解力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际应用的实验方法。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合成与分解力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其应用广泛涉及到物体的平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以及绳索、杆等力的作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用具1. 平面力与力计2. 直尺与量角器3. 绳子与滑轮4. 小球三、实验步骤实验一:力的合成1. 准备工作:将直尺固定在平面上,确定一个参考点作为力的起始点。

2. 选取两个不同的力F1和F2,分别用力计测量它们的大小。

3. 将测得的F1和F2在平面上用力计的刻度线段代表,让F1和F2的起点重合,连接两个力的终点得到合力F3。

4. 利用力计测量合力F3的大小并记录下来,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

实验二:力的分解1. 准备工作:固定一根水平杆,将滑轮和绳子固定在杆上,并在杆的一侧挂上重量小球,使得杆平衡。

2. 测量杆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选取一个力F1的方向与杆的方向垂直,并用力计测量F1的大小。

4. 沿着F1的方向拉一根绳子,将绳子的另一端通过滑轮与杆相连。

5. 调整绳子的张力,直到杆保持平衡。

使用力计测量绳子的张力F2的大小。

6. 用测角器测量F1和杆的夹角θ1,并记录下来。

7. 用测角器测量F2和杆的夹角θ2,并记录下来。

8. 利用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计算分解力的大小,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中,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注意力计和测角器的零点调整和读数。

2. 在实验测量中,要关注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

避免用力过大引起器材的损坏。

4.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来源。

物理课程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与演示

物理课程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与演示

物理课程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与演示物理课程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与演示引言: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实验与演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与演示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与演示,使学生能够:1.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2. 学会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代替这多个力的合力。

2. 力的分解原理:一个力可以等效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这些力的合力等于原力的大小且方向相同。

三、实验器材与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张力绳3. 砝码组4. 倾斜平面5. 滑轮组6. 物体模型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合成a.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并将其拉直。

b. 在测力计的两侧分别用张力绳连接砝码组,使其施加不同的力。

c. 记录每次施加力时测力计的示数,并计算合力大小。

d. 根据实验数据,可在坐标系中画出力的合力示意图。

2. 实验二:力的分解a.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并将其拉直。

b. 用张力绳将滑轮组与砝码组相连,形成一个悬挂在滑轮上的物体模型。

c. 测量滑轮组施加的力,记录在测力计上的示数。

d. 移动滑轮组的位置,使测力计示数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e. 根据实验数据,可在坐标系中画出力的分解示意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实验装置倒塌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

2.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整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时要稳定,避免产生振动或摩擦力的影响。

4. 不要将手指放在测力计示数器的刻度上,以防止刻度的模糊或磨损。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在合力为零的情况下,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分解及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及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及合成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力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掌握力的分解合成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力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直角支架3. 弹簧测力计臂4. 木块5. 直尺、纸张、笔等办公用品三、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线的方向可以分解为平行于倾角子线的分力和垂直于倾角子线的分力。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直角支架上,调整至水平位置。

3. 在弹簧测力计臂上放置一个木块,使其保持平衡。

4. 在纸张上绘制一个倾角子线,作为分析力的方向。

5. 将弹簧测力计臂与倾角子线保持一致,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6. 调整纸张上的倾角子线和弹簧测力计臂的夹角,使其变小或变大,并记录相应的示数F2、F3。

7. 根据分解力的原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8. 将已经计算得到的分力合成,比较合成力与测力计示数之间的差异。

9. 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

五、实验要点:1. 保证实验器材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2. 绘制倾角子线时,应该注意角度的大小和位置。

3. 测量示数时,要保持仪器的水平。

4. 计算合力时,要准确使用正负号表示方向。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弹簧测力计臂发生突然运动。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遵循实验步骤,保持仪器的稳定性。

3. 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准确,注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方法。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分力和合力,与实际测得的示数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际测得的示数与计算得到的力基本一致,说明力的分解和合成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八、实验拓展:1. 可以更改斜面的角度,继续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实验。

2. 可以使用斜面上的滑块、绳索等装置,进行更复杂的力分析实验。

通过力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教案,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力的性质和分解合成的原理。

浅谈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

浅谈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9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文/格桑央宗摘要: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对其整个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高中物理相关知识内容的融合,来对力的分解与合成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同时探讨出其在整个物理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力的分解;作用“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中物理中,是一项较为基础的学习内容。

多数教师在教授此章节时,皆认为力的实际作用与效果才是应着重进行讲述与分解的部分。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并未有足够的实力来证明其分解依据。

因此力的分解与合成的作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1 教材与教学中的困惑“力的分解与合成”这一模块的知识内容从整体而言较为抽象化。

在物理教材中,其也多倾向为,令学生自己来对力进行分解。

而学生在教材中,对其实际效果进行找寻与解析时,往往不能理解其概念性的内容。

力的分解与合成是在几个力同时对一个相同物体施力的情况下,求出与原本几个力产生效果相同的力。

而力往往也能使一个物体的整体状态发生变化,而造成此种缘由的,通常是拉伸及挤压所产生的力带来的结果,而物体状态的变化则是因加速度的产生所造成。

多数教师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其则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策划中通过各类实验的研究与效力来对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际作用进行证明。

此外,不少教师更着重于对与“力”相关的典型题目进行解析。

如物体在倾斜时,对力的分解以及物体在平面状态下对力的分解,在这两种分解方式下,何种方式更趋于合理化。

而针对此问题,教材中则表明,以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看,以上分解方式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物体在倾斜状态中,结合物体重力的考虑,平面状态下的分解则更为科学。

此外,在物理教材中,其通过生活中的各类经验对力的分解进行了进一步的定量分解以及更明了化的解释。

但从另一层面而言,力在进行分解时,通常采用的两种方式——正交法与作用效果式分解,何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合理则成了一个问题。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理解并应用力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直尺、传力杆、绳子、挂钩、重物。

实验原理:1. 力的分解:根据力的分解原理,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为多个沿着不同方向的力的合力。

对于一个作用力F,它可以分解为沿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个力F1和F2。

2.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合力的概念。

如果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一个合力,合力是这些作用力效果的总和。

实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分解a.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边,使其垂直放置。

b. 绕测力计的下方绳子固定一个挂钩,挂钩下方再挂上一段绳子。

c. 在绳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d.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和长度,使重物悬挂在水平方向上。

e. 读取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F,记录下来。

f. 沿着水平方向用直尺测量重物的位置,记录下来。

2. 实验二:力的合成a. 将实验一中的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边,使其垂直放置。

b. 在测力计上方的绳子上固定一个挂钩,并在挂钩上挂上一段绳子。

c. 在绳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使其悬挂在垂直方向上。

d.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和长度,使重物悬挂在水平方向上。

e. 读取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F,记录下来。

f. 沿着水平方向用直尺测量重物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1. 实验一:力的分解- 实验数据:- 重物质量:m = _____ kg- 测力计示数:F = _____ N- 重物水平位置:d = _____ m- 数据处理:- 计算分解力F1的大小:F1 = _____ N- 计算分解力F2的大小:F2 = _____ N- 比较实验测得的力的分量与计算得到的力的分量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讨论。

2. 实验二:力的合成- 实验数据:- 重物质量:m = _____ kg- 测力计示数:F = _____ N- 重物水平位置:d = _____ m- 数据处理:- 计算合力的大小:F合 = _____ N- 比较实验测得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讨论。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者形状。

在物理学中,力可以通过合成和分解进行研究和描述。

本文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两个滑轮3. 杠杆4. 重物5. 水平桌面6.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三、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成成一个等效的力。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加来得到。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合成与原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与原力方向相同。

根据分解力的原理,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的分力。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确保滑轮能够自由转动。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杠杆上,并将杠杆固定到桌面上。

2. 力的合成实验(1)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分别挂在两个滑轮上。

(2)在一个滑轮上悬挂重物,施加力F1。

(3)通过滑轮引导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施加力F2。

(4)调整角度和大小,使得合成力的方向与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针对其它滑轮产生的力F3相同。

(5)读取两个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为F1和F2,计算合成力的大小。

3. 力的分解实验(1)将一个滑轮固定在桌面上,挂上一个弹簧测力计。

(2)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

(3)利用一个绳子固定在测力计的钩子上,然后跨过滑轮,再垂直下垂。

(4)将水平力F分解为垂直方向的力F1和水平方向的力F2。

(5)读取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为F1和F2,计算分力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1. 力的合成实验:弹簧测力计1示数F1 = 5N弹簧测力计2示数F2 = 3N合成力的大小F = 8N2. 力的分解实验:施加的水平力示数F = 6N分解后的垂直力示数F1 = 4N分解后的水平力示数F2 = 3N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力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合力力的矢量和。

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一、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这些物理概念。

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是指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力的操作。

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这两个概念是我们研究物体受力情况时经常使用到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步骤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直角架3. 细绳4. 铅块5. 倾斜台实验步骤:步骤1:将直角架装置固定好,确保其稳定。

步骤2: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倾斜台上。

步骤3:调整倾斜台使其与地面呈某一角度(如30°)。

步骤4:取一根细绳,一端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通过滑轮设备使之笔直地路过铅块,并将另一端连接到观察点的墙上。

步骤5:使用直尺测量细绳与地面的夹角,记录下来并记为θ。

步骤6:缓慢拉动滑轮设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并记为F1。

步骤7:再次拉动滑轮设备,但这次是拷问平行于倾斜面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为F2。

三、实验数据及分析本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如下所示:θ = 30°F1 = 20 NF2 = 12 N对于后面的分析部分,请依据实际数据进行填写。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讨论和结论:1. 力的合成实验结果:在力的合成方向上,我们施加了一个20N的力(F1)。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在该方向上形成了合力Fc=F1*sin(θ),即Fc=20*sin(30°)=10 N。

因此,在合成方向上产生了大小为10N的合力。

2. 力的分解实验结果:在垂直于体块表面方向上(F2方向),我们施加了12N的力(F2)。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在该方向上形成了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v=F2*cos(θ),即Fv=12*cos(30°)=10.39 N。

因此,在分解方向上产生了大小为10.39N的分解力。

力的合成实验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力的合成实验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力的合成实验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力的合成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该实验可以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力的合成实验展开,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一、力的合成实验描述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简单的装置,如滑轮和偏转仪等。

首先,选择一个实验平台,固定两个偏转仪,偏转仪前设置滑轮,使其可以水平旋转。

然后,使用弹簧秤或拉力计等测力仪,测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接下来,将两个力的作用线朝向物体上,通过滑轮并同步调整两个偏转仪,使得作用力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上。

最后,通过测力仪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二、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合成原理基于向量的概念。

物体受到的力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其中力的大小由向量的长度表示,力的方向由向量的方向表示。

在力的合成实验中,合成力的大小等于两个作用力的矢量和的长度,合成力的方向与两个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三、力的分解原理力的分解原理与力的合成相反,是将一个作用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向。

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滑轮和偏转仪的调整,使分解的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或者使分解的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力系统化简为几个简单的力的合成。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合成和分解力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优化力学结构。

总结:通过力的合成实验,我们可以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力的合成原理基于向量的概念,合成力的大小等于两个作用力的矢量和的长度,合成力的方向与两个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分解原理是将一个作用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向。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力的合成实验揭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文章。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力的影响。

而力的合成与分解则是力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与技巧,通过合成与分解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为我们带来便利。

本文将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1.1 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根据矢量相加的几何法则,合成力的大小等于所有合力的矢量相加的矢量和,方向则由矢量相加的几何法则决定。

1.2 力的分解原理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拆分成若干个力的过程。

根据矢量减法的原理,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两个分力之间相互正交且大小与原力的合力相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体平衡问题中的应用2.1 平衡力的合成在解决物体平衡问题时,常常需要将作用于物体上的多个力进行合成。

通过合成这些力,我们可以轻松确定物体受力的合力,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例如,当我们分析一个悬挂的物体时,它可能存在多个受力,如重力、拉力和支持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力进行合成,从而确定物体的合力是否为零,若为零,则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2 平衡力的分解同样,在解决物体平衡问题时,我们也常常需要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例如,当我们考虑一个斜坡上的物体时,它可能存在与斜面垂直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我们可以通过将斜面上的力进行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物体在斜坡上的平衡问题。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3.1 结构力的合成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物体的结构强度问题。

当物体中存在多个受力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合成这些力,确定物体整体的结构力。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桥梁上可能存在多个受力点,如重力、车辆压力等。

通过合成这些力,可以确定桥梁整体的结构力,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讲解》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讲解》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讲解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物体所受合成力的结果以及如何将合成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讲解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实验目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具体的实验目的包括:1. 学习力的合成原理,了解合成力的方向与大小;2. 学习力的分解原理,了解如何将合成力分解为多个分力;3. 掌握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关公式计算。

二、实验原理力的合成原理是指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其合力等于所有力的矢量和。

合成力的方向由所有力的合力矢量所决定,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合力各个分力的矢量长度之和。

力的分解原理是指将一个合成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相互垂直或平行。

分力的大小与合成力成正比,分力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图决定。

三、实验器材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时,需要准备的器材包括:1. 弹簧测力计;2. 滑轮;3. 细绳;4. 牛顿测力计;5. 重物或适当的负重。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平面上,挂上一个滑轮,将细绳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上。

2. 实验过程:将细绳通过滑轮,使其下方悬挂一个重物或负重,然后将细绳的一端牢固地固定在平面上。

3. 测量力的合成:拉动滑轮的下方细绳,使其垂直上升,同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记录示数为合力的大小。

4. 分解合力:将滑轮拉下,将细绳转为水平方向。

在不改变细绳拉力的情况下,将滑轮的两根绳分开,测量每根绳上的力。

这些力称为分力。

5. 计算并比较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并比较测得的结果。

五、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完成后,我们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供的实验数据及其含义。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详细讲解:1. 力的合成: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拉动滑轮的下方细绳,使其垂直上升,同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理教案:初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探究

物理教案:初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探究

物理教案:初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探究一、引言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力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展开探究,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分析,深入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现象。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3.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矢量的矢量和;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其大小和方向根据力的合成原理确定;3. 实验装置:选取弹簧测力计、直尺、三角板等装置进行实验。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摆放实验装置,保证实验环境安全;2. 实验一:力的合成a. 将两个不同大小的力放在同一物体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的大小;b. 观察合力的方向,并记录实验数据;c. 比较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二:力的分解a. 将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力的大小;b. 使用三角板进行力的分解实验,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c. 观察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实验数据;d. 比较分力与原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2. 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小,合力的方向与大力矢量的方向越接近;3. 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力以及分解角度有关,分解角度越小,分力的大小越接近原力的大小。

六、教学点拨1. 深入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合力和分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2. 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力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物体受力情况。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以及应用,加深对物理学中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水平桌面3. 细绳4. 物体,如小球、重物等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力的合成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读数清零。

在细绳的一端挂上一个小球,另一端则悬空。

分别用手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斜向拉绳子。

记录下两个方向的拉力读数,并计算它们的合力。

2. 实验二:力的分解将弹簧测力计仍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读数清零。

将细绳的一端绑在一个重物上,另一端绑在水平桌面上。

沿着绳子的方向用手施加作用力,使绳子呈角度。

记录下拉力的读数,并进行分解计算。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实验一:力的合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方向的拉力之和为合力。

利用三角法可以将力的合成图示化,清楚地展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实验二:力的分解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绳子的拉力以及该力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量。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力的分解图示,清晰地展示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论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 力的合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方向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方向力的夹角有关。

2. 力的分解: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力可以被分解为水平方向力和竖直方向力两个分力,通过三角法可以计算出各个分力的大小。

六、实验应用通过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各种物理问题的解决中:1. 物体平衡:通过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各个方向的力,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斜面问题:在处理斜面问题时,可以将斜面的重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以便于计算和分析问题。

物理教学教案: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验

物理教学教案: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验
实验步骤: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03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定义:测量力的仪器
工作原理: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一端固定在滑轮上,另一端连接细绳, 通过细绳施加拉力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避免与硬物碰撞或强行拉长 弹簧
06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不要让砝码砸到自己或他人
实验前确保所有设备都已安全检查并符合标准。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突然释放砝码。 实验结束后,确保砝码被正确地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保证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器材应经过校 准,确保测量准确
实验前应对器材进 行检查,确保其完 好无损
记录纸和笔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绘制力的分解和合成图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整理实验报告和总结
04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细线 橡皮筋 钩码
进行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筋等 确定力的方向: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需要分解或合成的力的方向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力的分解或合成,并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力的分解或合成是否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前准备好测量工具和记录本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下 每一步的实验数据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 各项数据,如力的测量值、计算结 果等。

物理教案如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物理教案如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物理教案如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在物理学中,力的分解与合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许多力的现象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介绍物理教案如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通过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使学生理解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2. 弹簧测力计架:用于支撑和固定弹簧测力计。

3. 夹子:用于固定实验装置和调节实验角度。

4. 牛顿秤:用于测量角度。

5. 杠杆:用于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搭建。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弹簧测力计架上,确保弹簧测力计能够自由拉伸。

b. 准备一根杠杆,将其放在桌面上,并用夹子固定一侧,确保杠杆能够自由旋转。

c. 在杠杆的一端固定弹簧测力计架,在另一端固定牛顿秤。

2. 力的分解实验:a. 将一物体放在杠杆的固定点上,使它与杠杆成一定角度。

b. 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c. 用牛顿秤测量杠杆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d. 记录并计算力的分解结果,包括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力的分量。

3. 力的合成实验:a. 将两个力的分量向量图放在同一张纸上,使它们的起点相连。

b. 使用直尺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c. 使用量角器测量合成力与原点的夹角。

d. 记录并计算力的合成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要检查实验材料和设备是否正常,确保安全。

2.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在进行力的分解实验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力的大小,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

4. 在进行力的合成实验时,要确保两个力的分量向量图的起点相连,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可以得到力的分解结果和合成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讨论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学习的基础,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与验证。

本文将设计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在物理学中,力可以根据方向的不同进行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现象,并进一步理解力的性质与特点。

二、实验器材与材料1. 弹簧秤或电子称2. 绳子3. 运动装置(例如小车、滑轮等)4. 物体(例如砝码、箱子等)5. 实验台或桌子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与材料,确保实验台或桌子的稳固性。

2. 设定一个固定点,用绳子将运动装置与该固定点相连。

3. 将运动装置绑上弹簧秤或电子称,使用弹簧秤或电子称可以直接测量所加力的大小。

4. 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例如砝码),将其挂在绳子的另一端。

5. 对挂在绳子上的物体施加一个力,可以通过推拉物体或是其他方式进行。

6. 同时观察弹簧秤或电子称上显示的数值及物体的运动情况。

记录所施加力的大小及方向。

7.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与方向,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分析。

1. 力的合成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将挂在绳子上的物体视为一个力的来源。

通过改变物体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与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运动装置所受到的力的变化。

当施加的力与绳子的方向重合时,所得到的合成力应为两者的矢量和。

当施加的力与绳子的方向垂直时,所得到的合成力应为两者的矢量合成的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可以验证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认识力的合成性质。

2. 力的分解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所施加的力的方向,观察运动装置所受到的力的变化。

当施加的力与绳子的方向平行时,所得到的分解力应等于施加力的大小。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分解与合成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力的分解与合成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分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者代数方法来实现。

几何方法是通过画力的向量图形,然后根据几何关系来分解力。

代数方法则是通过数学运算来求解。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力的分解都是将一个力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在实际问题中,力的方向和大小往往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量时,就需要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斜面的角度和物体的质量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量。

通过力的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方式,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与力的分解相反,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同样,力的合成也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者代数方法来实现。

几何方法是通过画力的向量图形,然后根据几何关系来合成力。

代数方法则是通过数学运算来求解。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力的合成都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多个力合力后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在实际问题中,多个力的合力往往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合力时,就需要将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重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合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判断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

通过力的合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多个力的综合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分解与合成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力的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方式,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力的合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多个力的综合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分解与合成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也在其他学科中有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已知一个空心的球壳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 (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 、只要物体的质量一定,它的重力大小就一定
C 、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重力减小
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3: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
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此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 1g k 1 B.m 2g k 1 C.m 1g k 2 D.m 2g k 2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 、B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 、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 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图中的A
B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 .图中的AB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 .图中的BC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 .图中的BC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5:(2018·潍坊质检)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 、B 两个质量均为m 的滑块用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水平力F 作用在滑块B 上,此时弹簧长度为l ,且在弹性限度内,所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原长为l +mg 2k
B .弹簧原长为l +mg k
C .力F 的大小为
33mg D .力F 的大小为233
mg
6: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F的方向与斜面平行,如果将力F撤掉,下列对物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块将沿斜面下滑 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物块立即获得加速度 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改变方向
四、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7:(2016·全国甲卷·1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7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8:如图所示,把一个物体用两根等长的细绳Oa和Ob悬挂在半圆环上,O点为半圆环的圆心.让a端固定不动,当b端由最高点c向最低点d缓慢移动的过程中,Oa和Ob两绳对物体的拉力T1和T2的大小变化是( )
A.T1始终增大
B.T1逐渐减小
C.T2先增大后减小
D.T2先减小后增大
五、隔离与整体
9: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长方形砖,用两个大小为F的水平压力压木板,使砖块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均粗糙,则第3 块砖对第2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 B.1
2
mg C.mg D.2mg
六、力的分解与合成
10:(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2- 3 B.
3
6
C.
3
3
D.
3
2
11:(2018·铜陵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2 3 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 3 kg的小球相连。

今用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 3 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 m/s2。

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2:如图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轻弹簧的弹力为9 N,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七、死点和活点:
13:[多选](2017·天津高考)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14:如图甲所示,细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轻杆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30°,在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
(1)细绳AC段的张力F T AC与细绳EG的张力F T EG之比;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八、极限值的分析
11.(2018·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
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
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
A.mg B.
3
3
mg C.
1
2
mg D.
1
4
mg
九、实验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
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
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
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
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