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18张PPT)

风劲中 松
。,。 ,
自主学习:
❖ 1、弄清“咬定、立根、原、破岩、磨、 坚劲、尔”的意思。
❖ 2、解释每句诗意。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原 :本来。 坚劲:坚韧、刚劲。 磨 :折磨,挫折。 任 :任凭。 尔 : 你。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 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 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 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竹石》就是 郑板桥题写在 自己的竹石画 上的一首诗。
为自己的画画作品而写的诗 就是题画诗。
《竹石》是讲竹还是讲石?
• 竹石
•
郑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任 尔
/
千 磨
立 根
咬 定
竹 石
/
/
东万原 青
/
/
/
/
·
西击在 山
清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 子?
“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竹石
清 郑燮 xiè
郑燮其人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 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 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 “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其事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 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 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 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 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 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 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 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 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 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

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随堂演练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 ,立根原在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主题概括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后第三题)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诗人简介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知识链接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郑板桥书法欣赏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知识链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第二题)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诗人对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竹石》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精心整理了《竹石》古诗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赏析等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词语注释】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
3.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4.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坚劲:坚强有力。
6.任:任凭,无论,不管。
7.尔:你。
【作者简介】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坚定的意志
竹子扎根 立场坚定、顽强不屈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 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 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万”是 虚指,突出加害者 用心的险恶。
突出加害者 手段的残忍。
竹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 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结构梳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精神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坚 畏定 艰顽 险强
课堂小结
《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 畏艰险、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再读三首古诗,它们分 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马诗》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理想和信念
《石灰吟》 诗人吟咏清白磊落、坚贞不屈的人格。
《竹石》 诗人坚守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风骨。
思考:三首古诗》 石灰
《竹石》 竹
志向与信念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清白磊落、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不屈不挠
古诗三首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 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 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 著有《郑板桥集》。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无畏乐观的精神
立
意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3张)

•
6.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 教,必 须通过 形象的 语言实 物进行 描绘, 就像报 告文学 是报告 事实和 文艺创 作一样 ,解说 词是说 明和描 写的结 合,具 有文学 的一些 特点, 好的解 说词是 一支感 人的歌 ,一首 动人的 诗。
•
7.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 向我们 展示了 宇宙空 间的奥 秘及天 体的物 理特征 和遨游 太空的 收获, 引发世 人对宇 宙探索 的兴趣 ,激发 献身宇 宙科学 、造福 人类的 勇气和 斗志。
•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墨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竹石
作者介绍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
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可上传郑燮的竹子 作品)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有一句诗总写了这丛竹子活下来不容易,是 哪一句?
竹子经受了一千次的折磨、一万次的 打击。“千”“万”都是虚数,指许 许多多。
具体会遇到哪些折磨和打击呢?请结合诗歌说一说。
根扎在岩石缝里,缺少水分,缺少养料。 有来自各个方向的狂风吹打。
(可上传郑燮画像)
据史料记载,郑燮(郑 板桥)确实挺有骨气的。他 做县官时,遇到灾荒年,经 常开仓赈灾,想方设法救济 灾民。他关心老百姓和小商 贩,不和富商混在一起。老 百姓非常爱戴他。
这是一匹正在奔跑的马。哪个词语表明马在奔跑?
“走”是跑的意思。“快 走”就是飞奔了。
这是一匹在什么环境中奔跑的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匹在大漠中奔跑的马。 这是一匹在晚上奔跑的马。 这是一匹在秋天奔跑的马。
边疆的秋天,尤其是晚上,非常寒冷。你能看出来吗?
月下的沙漠,白花花一片,和雪确实 很像。而这句诗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边 塞很冷。 让人有寒冷的感觉。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是在赞美马,但是除了题目中出现“马”字, 诗中写“马”却未出现“马”字,那么我们从哪一句 诗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马?
马的嘴巴上罩着的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是 系缰绳用的。“金络脑”就是指马。
(可上传佩戴马笼头的 马图片)
《马诗》 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一展抱负。 《石灰吟》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 《竹石》 不畏艰难,坚忍顽强,不随波逐流。
(可上传李贺画像)
诗人李贺一直盼望在辽 阔的塞外策马狂奔,指挥千 军万马,建功立业。他还写 过两句诗:“男儿何不带吴 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0.古诗三首之《竹石》课件PPT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想象画面
咬优翼定文教青山不放松,立优根翼文原教 在破岩中。优翼文教
“咬定”“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坚韧的竹子从岩石缝隙中长出
来,挺立在青山之上。这里运用拟人
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但两种事物身
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合作探究
诗优翼人文教在写石灰石和竹子优时翼文只教 是单纯地赞叹它优翼们文教吗? 《石灰吟》一诗,诗人借歌咏石灰石,来表达
诗优翼人文教自己不畏艰难、不优怕翼文牺教 牲的精神以及优永翼留文教高洁 品格在人间的志向。
《竹石》一诗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诗人 面对恶劣环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意志,以 及优翼自文教己刚正不阿、铁骨优铮翼文铮教 的高尚情操。优翼文教
神态。“任”字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想象画面
千优翼磨文教万击还坚劲,任优尔翼文东教 西南北风。优翼文教
读了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竹子面对东西南北风这样恶劣的 自然环境,仍然坚韧挺拔。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了一首诗。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知识链接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岁寒三友:松竹梅
优翼文教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案例分析:竹子的象征意义
(4)课堂讨论与展示:咏物诗的案例分析
5. 课后作业:
(1)阅读拓展:咏物诗的案例分析
(2)创作拓展:咏物诗的写作手法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咏物诗的定义与特点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咏物诗的写作手法
(3)随堂测试:竹子的象征意义
4.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竹石》的意境: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诗人通过咏竹子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意境。
(2)掌握《竹石》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3. 实践练习
(1)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描绘,表达对其的喜爱和赞美。
(2)以咏物诗的形式,描绘校园中的某一景物或物品,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
4. 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
(1)组织一次咏物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咏物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开展一次咏物诗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咏物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
(3)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学习《竹石》,使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领悟诗人的情感:学生需要学会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理解诗人通过咏竹子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0张PPT)

古诗新译栈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 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磨砺和 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 ,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并保 持坚韧挺拔。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他自己的画作《竹石》之上。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 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读书要求:
• 用“/”画出停顿节奏。 • 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结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竹石
习作公告栏
青青翠翠杆挺拔, 文人墨客最钟情, 一生只开一次花。 (打一植物)
习作公告栏
青青翠翠杆挺拔, 文人墨客最钟情, 一生只开一次花。 (打一植物)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 籍苏州。人称“板桥先生”,为“扬州八怪” 重要代表人物。
漫读好时光
诗开篇第一个字“咬”,突兀奇峭,入手不凡。既形象地写出竹子 在乱岩中扎根的艰辛与不易,又人木三分地刻画出竹子倔强与坚韧的个 性特点。试想一想,一株植物需要怎样的勇气、决绝和力量,才能让自 己牢牢地扎根在坚硬无比的岩石之中。一个“定”字,是目标的坚定、 方向的坚定和意志的坚定。
10古诗三首《竹石》(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题画诗
诗人郑燮给自己画的竹 子题这样一首诗,是想借 竹子表达些什么呢?
郑燮(1693年-1766年),就 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江苏兴 化人,为官清正廉明,他又是清代 的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 世称“三绝”,罢官后居扬州,就 以卖画为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 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 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 不变之人”。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欢高谈阔论,评论是非。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意志坚定 。
林林同学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用 本节课所学的一句诗勉励他。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吟咏对象
表达志向
共同特点
《马诗》
马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东 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 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罪大吏 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 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 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 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罢官 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石灰吟》 石灰
远大的抱负,不遇 于时的感慨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刚正不阿、意志坚 定
托物言志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jìng 坚强有力:~敌、
劲 刚~、强~、疾风~草。
jìn 有力气、有精神: 使~、干~、拼~。
竹子生长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困难?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2.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学生能够通过对《石灰吟》和《竹石》的赏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如何感受和鉴赏古诗文中的艺术美。
2. 教学难点
(1)学生可能对古诗的韵律和结构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解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的仿写或创作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针对《石灰吟》和《竹石》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仿写或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8张PPT)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感悟
自读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思 考:竹石是抱着什么样的 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
古诗解读
把竹拟人化,体现了竹子的坚韧 不拔的性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 暗喻艰苦的环境。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 竹石
古诗解读
竹石
xiè
【清】郑燮
扎根在石缝中的 竹子。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 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 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 《郑板桥集》。
课后习题
默写指导: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导: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竹石》这一古诗。
该诗选自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古诗。
诗的内容是描述诗人对竹子和石头的赞美,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诗中描写的竹子和石头的形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坚韧不拔的品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 理解古诗《竹石》的内容和意境,把握诗中的竹子和石头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坚韧不拔的品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欣赏古诗,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把握竹子和石头的形象。
2. 诗人坚韧不拔品格的体会。
3. 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难点:1. 古诗中意象的把握,如竹子的坚韧和石头的坚固。
2.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3. 学生文学表达能力的提高。
解决办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促进深入思考和感受。
3. 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4.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 进行诗歌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1.背诵《竹石》全诗,并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意境和主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3.绘制一幅描绘竹石的图画,并在旁边附上诗词,表达出诗文的意境。
4.编写一个关于《竹石》的小故事,将诗文中的情感和主题融入故事中。
5.选择一个与竹石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竹石工艺品或进行石雕创作,并撰写一份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报告。
3.图画展示:
(学生绘制一幅描绘竹石的图画,并在旁边附上诗词)
4.小故事创作: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young scholar who was determined to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He lived in a small hut near a bamboo grove and a rocky cliff. Every day, he studied hard while being inspired by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mboo and the solidity of the stone. Despite countless failures and hardships, he remained firm and unyielding. Finally, on the day of the examination, he faced the challenges with confidence and passed with flying colors. The bamboo and the stone became symbols of his perseverance and success.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共23张PPT)

诗的开头,作者就点明了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里的“咬”字,形象地描 绘了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紧紧抓住青山的情景。而“不放松”则表达了竹子对于生 存环境的坚定和顽强。竹子在山石中扎根,不畏风雨,不怕严寒,始终保持着坚韧 不拔的精神。
新课导入(二)
接下来,“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竹 子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地生长 ,证明了它的坚韧和毅力。这里的“立根”和“破岩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竹子的顽强和勇敢 。
主题概况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 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 强不屈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 不能随风倒。
知识梳理
竹石
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状
点 立根原在破岩中 物
正
直
倔
强
精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 神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志
高 傲
风
骨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 尚品质。
译文: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它还是 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 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古诗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坚实,后两句写竹子坚韧 不拔。“破岩”写出它扎根的艰难和顽强,“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表明它承受着巨大的外 界压力。诗人用“咬定”“立根”“坚劲”等拟 人化且有力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 劣的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 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和高尚节操。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二)
个人感受与启示: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无论 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像竹子一样,不畏困难,坚定信念,保 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
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藏字表现了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竹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特别的事物或景象,让你感到很美或者很有意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朗读、背诵和解读古诗,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增强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自主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的韵律、节奏、对仗等,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为深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举例:《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理解诗句的平仄、对仗。
(2)诗句的理解与赏析: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举例:《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分析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
(3)古诗的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竹石》、《石灰吟》和《夏日绝句》。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古人对自然景物和精神的赞美。
具体内容包括:
1.《竹石》:学习诗中描绘的竹子和石头的形象,理解诗人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意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竹石》品读释疑课件第三课时

同音易混字
锤 chuí
捶
字义:秤锤,配合秤杆称分量的金属块。 组词:(秤锤)(铁锤)(千锤百炼)
字义:敲打。如:捶打。 组词:(捶打)(捶衣裳)(捶胸顿足)
运用:为了打造兵器盾,铁匠用铁锤用力地捶打烧红的铁块。
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劲
诗意:经受了成千上 万次的折磨和打击还 是那样坚韧挺拔,任 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
课文整体感知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的 精神,是赞美竹石的咏物诗,也是一首题 画诗。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 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这是课后第3题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竹石》品读释疑课件第三 课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0 古诗三首 《竹石》
品读释疑
《竹 石》 作者:郑 燮
走近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 庵,又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 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 其中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 强执着的精神,是赞美竹石的咏物诗,也是 一首题画诗。
我会写
络锤凿 焚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托物 竹石
言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坚韧不屈 傲然独立
人:刚正不 阿
顽强斗争
主题感悟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重点通过层层质疑、拓展资源等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竹子的形神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竹子的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深入解读文本,透过过竹子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渗透写法1.欣赏《竹石》歌曲,交流从曲韵中感受到的竹子精神品质。
2.猜诗悟道,导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的《墨梅》,表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立身之德。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元帅在借松树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气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郑思肖借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3.小结: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二、导入新课,解题定物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题画诗,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乾隆三十年春(1765年)72岁的郑板桥画下了这幅《竹石图》(多媒体出示),并用他自创的“六分半书”题写了这样的四句诗,你能试着读一读吗?2.学生试读古诗后,老师质疑,激发学生思考: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竹石》,老师有个疑问,这首诗究竟是写竹还是写石?插图也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请你图文结合,谈自己的看法。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过程中提示学生“竹”和“燮”的写法)三、交流资料,初识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郑燮其人。
2.师补充资料,丰富学生对郑燮的感性认识:同学们,你看,这些竹子均出于郑燮之手,它们或深或浅,或密或疏,或高或低,或近或远皆不改其铮铮风骨;他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了画竹,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四十年来,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成为诗书界奇才,因其书画总是以“板桥郑燮”署名,人称郑板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二、课文朗读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的韵律。 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喻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句意: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既是实写竹,也
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句意:原来,竹子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碎裂的山 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折磨。
句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 子依然还是那样坚韧和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既指自然界,也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 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 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 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词语理解
坚劲: 任: 尔: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四、理解诗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播放朗读
五、当堂检测
咬定青山不放松, 既是实写竹,也是暗
指人类社会。
句意: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六、课堂小结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 强,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境遇 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 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 意志和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背古诗《石灰吟》。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 而题写的。
一、作者简介
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 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 所有的民船回避。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竹石》 2.完成第10课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