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炒黄法
第9章 加辅料炒
4 炮制方法
取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 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色或加深时
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 略浸,取出,干燥。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3
5注意事项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
一、麸炒
1 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
2辅料
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 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 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增强起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 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2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3
⑴炮制方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 山药片,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土粉,出锅,筛去
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麸炒山药:麸炒至黄色,麦麸10kg 。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4
⑵炮制作用
山药为补气药。生用益肺肾之阴,补肾生精。 土炒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长于补脾和胃,益肾固精。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5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6
⑴炮制方法
白术:切厚片。 土炒白术:土炒至挂土粉;灶心土25kg。 麸炒白术:麸炒至黄褐色;麦麸10kg。
第九章 炒法(1)
滚 筒 式 炒 药 机
清炒的炮制工序
预热 :先将空锅(多将其倾斜30~45度于灶 上)预热,便于掌握锅温,使药物均匀受热, 保证质量。测试锅温的方法有感温法和试投 法。前者是以手靠近锅底感受锅温,后者为 投入少量药物观察受热后的变化。加辅料炒 法则先将辅料入锅处理至一定程度后,再投 入药物。容器预热后投药是几乎所有炮炙方 法都应遵循的法则。
一、含义 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 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
清炒的炮制方法
工具 手工炒制用炒药锅、铲、灶台等。手 工炒制时多将炒药锅倾斜30~45度置于灶上, 便于搅拌翻动。机械炒制用炒药机。常用平 锅式和滚筒式炒药机,适合于大工业生产, 效率较高。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中药微机程控 炒制机,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炒制性能良好, 能保证炮制品的质量均一与稳定。 火源 无烟的炭火、煤火、电力、煤气、天 然气等火源。要求火力持久,清洁无烟尘。
薏苡
薏苡、薏苡仁
薏苡仁 【处方用名】 苡仁、苡米 【来源】 干燥成熟种仁。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载糯米炒和盐 汤煮,至宋代有微炒黄(《圣惠方》) 炒法一直沿用至今。
【炮制方法】 1.薏苡仁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 中火 炒至表面黄色,略鼓 起,表面有突起。 3.麸炒薏苡仁 锅预热 撒入麦麸即刻烟 起 入薏苡仁,中火 拌炒至黄色,微 鼓起 每100kg薏苡仁,用麦麸15kg。
【炮制作用】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 炒后 — 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 痛。 ①降低毒性 ②易于去刺
【炮制研究】 ①使苍耳子毒性蛋白变性,毒性下降 ②刺去除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提高疗效。
炒法
[炮制方法]
1. 酸枣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酸枣仁 净枣仁,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时取出。用 时捣碎。 本品不宜久炒,否则油枯失效。
[炮制作用]
生枣仁与炒枣仁作用基本相同,均有安神作用。炒制 品易于粉碎和煎出、杀酶保苷。 习惯用法:生品性平,宜入清剂中,具有养心安神、 益肝肾的作用。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 眩晕,耳鸣和胆热不眠。如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的酸枣 仁 汤 。 炒枣仁性偏温补,宜入温剂,长于养心敛汗,安神 作用强于生品。用于心血不足或心气不足的惊悸,健忘, 盗汗,自汗及胆虚不眠。如气血不足所致的归脾汤。
2.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高低 。
3.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二、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汉代称为“熬”。如《神农本草经》有露蜂房、蛇蜕 “火熬之良”的记载。
唐以后出现了多种炮制规格,如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 炒焦,及加辅料炒法。如《雷公炮炙论》有斑蝥米炒的记载。
炒牛蒡子:
① 缓和寒滑之性 , 宣散作用更强 , 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 结,化痰止咳。
——用于风热咳嗽、麻疹不透。
麻疹透发不畅——宣毒发表汤。
②杀酶保苷,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酸 枣 (P105)
仁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枣仁。
[ 来源 ]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H.F.Chou 的 干 燥 成 熟 种 子 。 [ 历史沿革 ] 微炒、炒得熟、酒 浸等,现行主要有炒黄等炮制方法。
炮制学炒法习题
炮制学炒法习题第九章炒法第一节清炒法习题炒炭法一、填空题1.炒黄的火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炒法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3.炒黄程度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清炒法根据炒制程度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5.清炒法的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一)A型题1.“方言熬者,即今之炒也”出自()A.《金匮玉函经》B.《用药法象》C.《汤液本草》D.《新修本草》E.《太平圣惠方》2.除()外均用炒黄法炮制A.黑芝麻B.葶苈子C.花椒D.苍耳子E.苍术3.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A.王不留行B.牵牛子C.牛蒡子D.决明子E.蔓荆子4.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A.白芥子白术B.山药芡实C.茺蔚子芡实D.紫苏子薏苡E.薏苡仁芡实(二)B型题A.酸枣仁B.决明子C.蔓荆子D.槐米E.牵牛子5.缓和峻下之性的是()6.杀酶保苷的是()7.缓和寒泻之性的是()8.缓和辛散之性的是()9.增强止血作用的是()A.赤芍B.槐米C.紫苏子D.薏苡仁E.胡芦巴10.既可炒黄又可盐制的是()11.既可炒黄又可蜜制的是()12.既可炒黄又可酒制的是()13.既可炒黄又可炒炭的是()14.既可炒黄又可麸炒的是()(三)C型题A.决明子B.牵牛子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5.炮制后可降低泻下作用的是()16.炮制后可增强滋补作用的是()17.生品偏于清泻肝火的是()18.生品偏于逐水消肿的是()A.变升为降B.变降为升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9.黄柏酒制的作用是()20.炒莱菔子的作用是()21.炒使君子的作用是()22.大黄酒制的作用是()(四)某型题23.炒后易于粉碎的有()A.王不留行B.黑芝麻C.白芥子D.牵牛子E.葶苈子24.炮制后去小毒的有()A.花椒B.蒺藜C.苍耳子D.牵牛子E.白果三三、改错题1.苍耳子炒后易于去刺()2.决明子应炒至断面深黄色()3.火麻仁“性生走熟守,生用破血利小便,捣汁治难产胎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
【精选】第九章 清炒法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力)
(一)火力——所用热源释放热能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微火、慢火、迟火
火力 中火——介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的火 武火——大火、旺火、强火 文武火——先文后武,或文武交替使用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力)
火力
古书中: 文火:几乎无焰 中火:有焰 武火:全焰
现代: 文火:160--170℃ 中火:190--200℃ 武火:220--300℃
第九章 炒法,概述(历史沿革)
二、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汉代称为“熬”。如《神农本草经》有露蜂房、蛇
蜕 “火熬之良”的记载。 唐以后出现了多种炮制规格,如微炒、炒出汗、炒 香、炒黄、炒熟、炒焦,及加辅料炒法。如《雷公 炮炙论》有斑蝥米炒的记载。 炒法是宋代以后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炮制方法。 现代用炒法炮制的药物有上百种。
炒牛蒡子:微鼓起,色泽加深,微有香气。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作用)
[炮制作用与应用] 牛蒡子:辛苦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用于风温初起,疮疡痈毒。 温病初起——银翘散。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作用)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方法)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牛蒡子:去灰屑及杂质。
2.炒牛蒡子:
文火(120℃)→炒至鼓起、有爆裂声,碎 后呈黄色,略有香气(麻油香气)逸出。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生品: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表面灰褐色, 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味苦微辛而稍麻舌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炒黄程度:
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
13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杀酶保苷”;
54
槐花—【炮制作用】
生品 — 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 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肿痛。 炒槐花 — 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 — 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 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痔血,崩 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55
槐花—【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 制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 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 至高点,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通过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 血时间进行研究、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 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
14
火候判断方法:
(1)“观”—— 呈淡黄色 (2)“嗅”—— 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 出 (3)“听”—— 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 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观察断面颜色
15
炒黄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 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炒黄防焦化;炒焦防炭化;炒炭防灰化; 3、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56
槐花—【炮制研究】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炒槐米的炮制条件:温度接近150℃烘制 20min;
09第九章 炒法(1炒黄)
五、操作:炒法的操作:主要有手工炒和机器炒。
手工炒的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最 好是用倾斜30~45°的斜锅,利于搅拌和翻动。 一般先将锅预热,然后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 速拌炒至所需程度,取出。 炒药机主要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 机(图9—1)。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 炒制;滚筒式炒药机则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滚筒式炒药机是将炒药机固定于炉台上,以煤气 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 时出药。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 制质量。 近年新研制的电脑程控炒药机,使炒药由 机械化转向了自动化。
第九章 炒 法
一、 历史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记 载。 《集韵》中有“熬” 《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 二、含义
三、分类 清炒法: 炒黄—牛蒡子 加辅料炒: 麸炒—枳壳 土炒—山药 蛤粉炒—阿胶 微炒、小炒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米炒—党参 砂炒—鸡内金 滑石粉炒—刺猬皮
【炮制作用】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如控涎丹、白芥子散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温中散寒, 温肺豁痰利气 如三子养亲汤 ①缓和辛温之性,免伤阴耗气。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利于成分的煎出。 ③杀酶保苷,保留有效成分。 ④适合临床不同需要。
【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白芥子苷 化、祛痰)
滚筒式炒药机
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
六、注意事项:
1.火侯适宜。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文火―多用于炒黄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2.受热均匀。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第一节 清炒法
一、含义: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 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
第9章1 炒黄法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6
火候:是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 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 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从形、色、气味、质等方面观察判断。 炒制的时间控制与方法和药物性质有关。 相对而言,炒炭>炒焦>炒黄,砂炒> 滑石粉炒、蛤粉炒、米炒>土炒>麸炒。
2、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该成分对抗槲皮 素的止血作用。炒炭后降低约一半。
牵牛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 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 :牵牛子、炒牵牛子。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30
⑴炮制方法
生品同前; 炒牵牛子:文火炒至微膨胀鼓起,有爆
裂声,色泽加深。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31
⑵炮制作用: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38
王不留行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 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39
⑴炮制方法
生王不留行:同前
炒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注意:
①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 过高易焦糊,应先试投。②中火炒制, 翻炒先慢而均匀,然后逐渐加快。每次 投药量不可过大。③爆花率大于80%, 小批量炒制应尽量都爆花。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3
炒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预热
投药
翻炒
出锅
1. 预热。将锅烧热或烧烫后应用。
2. 投药。药物大小分档,少量分锅炒。加辅料 者,需先处理辅料,再投入药物。
3. 翻炒。要快而勤,使药物均匀受热。要求亮 锅底。
第九章--清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代表药物)
(八)代表药物 牛蒡子、酸枣仁、槐花、王不留行、苍耳子。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来源)
1.牛蒡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子Arctium lappa L.的成熟果实。
牛 蒡 子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牛蒡子-炮制方法)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牛蒡子:去灰屑及杂质。 2.炒牛蒡子: 文火(120℃)→炒至鼓起、有爆裂声,碎后呈黄色,略有香气(麻油香气)逸出。
3.槐花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 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槐花-炮制方法)
[炮制品种及方法] 1.槐花:除杂及枝梗,去灰屑。 2.炒槐花:文火→炒至微黄色,透出香气。 3.槐花炭:中火→炒至焦褐色,灭火星,炒干。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观察颜色变化:炒黄法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料颜色会逐渐变深,从淡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
因此,观察物料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2. 闻气味:炒黄过程中,物料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
随着炒黄温度的升高,香味会越来越浓郁。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香味会达到顶峰。
因此,通过闻物料的气味可以大致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3. 敲击听声:炒黄过程中,物料会逐渐变脆。
当炒黄完成后,物料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因此,通过敲击听声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4. 品尝口感:炒黄完成后,物料口感会变得酥脆可口。
因此,通过品尝口感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5. 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检测炒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判断炒黄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料炒黄判定方法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断。
同时,炒黄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过火或欠火影响产品的品质。
清炒法—炒黄法的概述(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③选择适当火力和掌握加 热时间,以免炒黄的药物 焦化。
④搅拌要均匀,要“亮锅 底”,以免底部药材长时 间受热。
⑤出锅要迅速,并摊开放 凉。
-10-
炮制程度判定方法
对比 看
听爆 声
制藤黄
-5-
03
缓和药性——通过加热,可使某些药物的偏性得到缓 和或者改变其药性。如决明子、瓜蒌子通过炒制可降
低其寒滑之性,避免滑肠;蔓荆子、紫苏子炒后缓和
其辛散之性;莱菔子生品性以升为主,炒后以降为主。
04 杀酶保苷,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对某些含苷类成分的
02 药材,可起到杀酶保苷作用而保证药效,如芥子、槐花:并
(6)清场 按要求清洁相关器具、工作台面及灶具。
-8-
成品规格
成品表面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微带焦斑,或发泡鼓起, 或爆成白花样,质松脆,具药物固有香气。
药屑、杂质含量不得过1.0%,生品、糊品不过2.0% (即符合《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要求)。
-9-
注意事项
①药物必须大小分档,分次炒 制,避免加热时生熟不匀。
判定 方法
看断 面
-11-
闻香 气
果实种子类药物,古代有“逢子必炒”之说。如决明子 、王不留行、莱菔子、芥子、葶苈子牛蒡子、蔓荆子等。
决明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不留行
-4-
葶苈子
炮制目的
01 增强疗效——如决明子、王不留行等通过炒制,使种 皮爆裂,内部组织变得疏松,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从而提高疗效。
02降低毒性——如苍耳子、 Nhomakorabea牛子、白果等通过加热,可 破坏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炒黄法名词解释
炒黄法名词解释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并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
某些药物需炒至种皮爆裂开花,又称为炒爆。
如王不留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红花子。
适用药物:
①种子类药物,古有“逢子必炒”之说;
②一些果实类药物;如山楂、栀子;
③一些含苷类药物。
用炒黄法可以破坏分解酶,保存苷类成分,利于这些药物的贮存,如芥子、槐花、苦杏仁。
注意事项:
①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
②投药前大小分档;
③注意调节火力,一般为文火,少数用中火。
王不留行、水红花子、山楂、苍耳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牛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 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 :牵牛子、炒牵牛子。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0
Hale Waihona Puke 炮制方法生品同前; 炒牵牛子:文火炒至微膨胀鼓起,有爆 裂声,色泽加深。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1
⑵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逐水消肿、杀虫,疗水肿胀满, 虫积腹痛; 炒后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 能消痰涤饮、消积,疗痰喘咳逆,饮食 积滞。小儿食积、虫积亦当用炒品。便 于利于成分煎出。
种子类药物为什么多采用炒黄法 炮制?
1. 炒后种皮爆裂,组织疏松,角质化或 木栓化的种皮破裂后,便于粉碎,易于 有效成分的煎出,故能增强疗效。 2.炒黄加热能破坏一些含苷类成分的种子 类药物中所含的酶,以保存苷类成分。 3.炒黄可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发霉、 变质,利于贮存。 4.炒黄加热亦能降低毒性或缓和药性。
形:指药物炒制时的形态变化。如发泡、 鼓起、卷曲、爆花等。 色:指药物炒制时的色泽变化。药物表 面、断面及内部的颜色变化 气味:指炒制药物时逸出的固有气味。 成分和辅料不同。 质:指药物炒之后的质地变化。如酥脆、 松泡、轻泡、蜂窝状、易碎等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8
影响药物炒制质量的因素
第9 章 17
中药炮制学
4 注意事项
4.1 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 4.2 投药前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一般为文 火,王不留行、水红花子、山楂、苍耳子等药 物用中火。 4.3 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 4.4 看火候出锅。出锅后摊开晾凉,然后入库, 防止热药吸湿回潮。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判断炒制程度的方法 (掌握火候)
1、对比看:颜色——浅者炒至黄色,深者炒 至较生品原色加深; 2、闻香气:气味——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 味(挥发性的芥子油、紫苏醛等); 3、听爆声:声音——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 响,注意其爆裂声的大小和多少; 4、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5、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 (王不留行、水红花子爆开白花)
第9 章
10
清炒法的目的
1、增强疗效。质脆易碎、成分易于煎出。 如王不留行、牛蒡子炒黄。增强焦香气 味,增强消食健脾作用,如麦芽、山楂 炒焦。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苍耳子、牵牛子、 白果、花椒;莱菔子、瓜蒌子。 3、缓和药性。葶苈子、牵牛子。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1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槐花增 强;荆芥、牡丹皮产生止血作用。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杀酶保苷保存 药效;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 利于贮存。 6、矫嗅矫味。九香虫。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40
⑵炮制作用
生用长于消痈肿,疗乳痈或其他疮痈肿 毒。 炒后体泡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 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 淋,小便不利。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41
槐花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 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 “槐花”,后者习称 “槐米”。 炮制规格 槐花、炒槐 花、槐花炭。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4
⑴炮制方法
①槐花:除去杂质。 ②炒槐花:文火炒至深黄色并透出香气。 ③槐花炭: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 灭尽火星,炒干出锅,摊开充分晾凉。 北京地区习惯上槐花与槐米(花蕾)分 别入药。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5
3. 炮制工艺
炒黄的操作方法为: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热锅内, 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较原色 加深,鼓起,有爆裂声,有香气。 (子类药物宜用时捣碎) 炒爆的操作方法为: 取净药物,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 至药物大部分爆花。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6
1. 2. 3. 4.
火力。 加热时间。 搅拌和翻动。 火候的观察。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9
第一节 清炒法
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作清炒法,包括炒黄、 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清炒法: 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后 的炒制容器中,选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 热,拌炒至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5
苍耳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 苍耳子、炒苍耳子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6
⑴炮制方法
苍耳子:取原药材,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苍耳子:中火炒至深黄色(焦黄色) 刺焦时取出,碾去或撞去刺,筛净。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7
⑵炮制作用
生品有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痒力强, 能疗风疹瘙痒等皮肤病; 炒后降低毒性,长于通鼻窍、祛湿止痛, 善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湿痹痛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异硫氰酸酯类(苷元)具有广 谱抗菌作用。生芥子粉内服,可刺激唾液分泌及 淀粉酶活性增加;小剂量可刺激胃粘摸增加胃液 及胰液分泌,而具有消食化积作用;但大剂量内 服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可致恶心、呕吐、 胃肠炎等,原因是由于芥子苷大量分解,生成具 有强烈刺激性的的芥子油。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2
第9 章 27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8
炒炭增强止血作用的原理:
1、鞣质、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花中含鞣 质是其止血的主要成分。加热温度在210℃ 以下,其鞣质的含量将增高。实验证实:槐 花炒炭的最佳工艺是锅温250℃,投入翻炒 10分钟(槐花的温度为194-210℃之间),此 时鞣质的含量是生品的8.55倍,槲皮素为 10.31倍。 2、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该成分对抗槲皮 素的止血作用。炒炭后降低约一半。
种子类药物由于种皮坚硬,不利于煎煮,炒黄 后角质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胀破裂,内部组织 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古有“逢子必炒” 之说。此外一些果实类药物如山楂、栀子等也 用炒黄。特别一些含苷类药物如芥子、槐花、 苦杏仁用炒黄法,可以破坏分解酶,保存苷类 成分,利于这些药物的贮存。
第9 章 14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6
火候:是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 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 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从形、色、气味、质等方面观察判断。 炒制的时间控制与方法和药物性质有关。 相对而言,炒炭>炒焦>炒黄,砂炒> 滑石粉炒、蛤粉炒、米炒>土炒>麸炒。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7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3
炒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预热
投药
翻炒
出锅
1. 预热。将锅烧热或烧烫后应用。 2. 投药。药物大小分档,少量分锅炒。加辅料 者,需先处理辅料,再投入药物。 3. 翻炒。要快而勤,使药物均匀受热。要求亮 锅底。 4. 出锅。要迅速,避免药物过火,并摊开晾凉。 用辅料者应及时筛去辅料,再摊开晾凉。
炮制原理
芥子生用,则芥子苷在贮存及煎煮时由于温湿度 适宜,溶媒令苷与酶接触而大量水解生成芥子油, 一是易挥发损失,二是量大刺激性强。 炒后加热灭活芥子酶,保存苷类,在体内酸环境 下缓缓水解,定量释放芥子油,刺激胃粘膜,引 起恶心(恶心感或自觉不到),在中枢神经调节 下,可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稀释痰液而 祛痰,并发挥抑菌、刺激胃肠等作用。 芥子外敷研末醋调,促进芥子苷水解释放芥子油, 保证疗效。
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功能温肺豁 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 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 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内服3-9g,外用 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 炒后易于煎出药效,杀酶保苷,便于保 存苷类成分从而保存药效。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1
⑶现代研究
芥子中主要含有异硫氰酸酯及其苷类;此外有脂 肪油(20~26%)、芥子酶、脂肪酸、生物碱等。
第9 章 4
中药炮制学
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炒制容器即炒药锅在炒药前要预热,即 “热锅炒药”。 1.利于炒制温度的掌握,缩短炒制时间。 2.避免有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如 王不留行。 3.避免有些药物炒制时“粘锅”,如蒲黄。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5
火力与火候
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 高低。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炒焦用中火, 炒炭多用武火(强火、大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2
一、炒黄及炒爆
1.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 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 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 泡鼓起,或种皮破裂,并透出药物的固 有气味。 某些药物需炒至种皮爆裂开花,又称为 炒爆。如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3
2.适用药物
第九章 炒法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1
概 述
1 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
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
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
2 分类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分为清炒 法和加辅料炒法。清炒法又根据加热程 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 料炒法按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麸炒、米 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中药炮制学
第9 章
25
⑵炮制作用
生品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炒槐花可缓和苦寒之性,不致伤中,且 能杀酶保苷。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 止血作用强于生品而弱于炒炭品。 槐花炒炭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用 于多种出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