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滚动小专题(二)__微观示意图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 化学平衡图像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 化学平衡图像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四十五化学平衡图像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6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对该反应的推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 反应进行到1s时,v(A)=v(C)C. 反应进行到6s时,B和D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4mol⋅L−1D. 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3.在一定条件下,使10mol SO3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则下图中正确的是(M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4.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g)+B(g)⇌2C(g)(△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注:Φ(C)表示C的质量分数,P表示气体压强,C表示浓度)()A. B.C. D.5.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 对于反应2A(g)+B(g)⇌C(g)+D(g)△H<0,p2>p1,T1>T2C. 该图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对于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6.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可能是减小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X2转化率一定减小B.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反应物X2百分含量(X2%)将增大C. 可能是缩小了容器的体积,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D. 可能是升高了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7.反应:2X (g)+Y(g)⇌2Z(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产物Z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1>P2T1>T2△H<0B. P1>P2T1<T2△H<0C. P1<P2T1>T2△H>0D. P1<P2T1<T2△H>08.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发生以下反应:A(g)+B(g)⇌xC(g)△H=?,符合图(a)所示的关系,其中w(C)为C的质量分数,由此推断关于图(b)的说法正确的是()A. 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 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C.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9.图中表示2NO(g)+O2(g)⇌2NO2(g)△H<0,能正确反映该可逆反应变化的图象是()A. B.C. D.10.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11.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ΔH<0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Ⅱ研究的只是t0时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Ⅰ研究的是t0时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1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t3时降低了压强B. t5时提高了温度C. t1−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D. 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二、填空题13.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H>0,已知该反应在240℃,平衡常数K=64×10−4.请回答:(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14.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2024宁夏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2024宁夏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C )
A.
此反应为H2+Cl2
点燃
=====
2HCl,属于化合反应
B. 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为盐酸溶液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D.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4. 下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不 正确的是( B )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 盐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C.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 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和Cl-
(4)图中的物质均由_分__子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5)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_H__2_、__O_2__(填化学式)。 (6)参加反应的 与反应生成的 的质量比为_8_∶__9__(填最简整数比)。
10. 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 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某同学为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做了两个实验,微观示意图如图 所示,回答问题。
图1
(1)图1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产__生__白__色__沉__淀___;另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 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H_C__l+__A__g_N_O__3 _=_=_=__A_g_C__l↓__+__H__N_O__3 __。
பைடு நூலகம்
图2
(2)图2是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存 在的离子。
①“ ”代表的离子为_C__u_2_+_(用符号表示)。 ②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钡__离__子__与__硫__酸__根__离__子___ _(_或__B_a_2_+_和___S_O_42_- _)。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和BaCl2.故选:AC.2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5. (2023泰安改编)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B. 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该反应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保持不变
6. (2021雅安改编)从陶瓷、玻璃、水泥到集成电路芯片,硅的用途非常 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判断 错误的是( D )
考查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日照4考;) (1)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3H__8_+__5_O_2_=_点=_=燃_=_=_3_C__O_2_+__4_H_2_O__; (2)图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_H_2_+__O__2 =_点=_=_燃=_=__2_H_2_O_,反应的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
1 基础训练 2 跟踪训练
考查点1 判断物质的类别、化学式的书写(日照4考;潍坊2考)
图1
(1)图1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A_E__,属于纯净物的是_B_C_D__F_,属于单质的是 _D_F_,属于氧化物的是_B_C__。 (2)图1中B物质的化学式是_H_2_O_,D物质的化学式是_O_2_,F物质的化学式是_C_。
4. (2021烟台改编)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图是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无污染气体 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空气污染物 D. 该反应生成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
考查点4 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日照2考) (1)图2反应后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_O__(写元素符号),氢元素的化合价不__变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3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有_2_种。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 滚动小专题一 微观示意图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 滚动小专题一 微观示意图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滚动小专题一微观示意图1.科学家追捧“超临界水”(H2O),是因为它在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因此有很多优良性能。

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可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图G1-12.[xx·绥化]图G1-2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图G1-23.[xx·哈尔滨]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G1-3A.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4.[xx·内江]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G1-4所示。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1-4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5.[xx·台州]汽车安全气囊中有一种物质,能在汽车碰撞时迅速反应,图G1-5是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类型属于( )图G1-5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xx·葫芦岛]图G1-6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G1-6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7.[xx·宁波]如图G1-7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1-7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8.[xx·西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如图G1-8所示)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G1-8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9.[xx·烟台]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G1-9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2024辽宁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2024辽宁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课件)

图1
图2
(4)图 1 中反应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_1_4_∶__2_7_ (填最简整数比);图 2 中参加反应的“ ”和“ ” 微粒个数比为_1_∶__2_ 。 (5)图 1 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氮__元__素__(或__N__);图 2 中反应 前后,有_2_(_或__两__)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6) 图 1 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为 _置__换__反__应_ ; 图 2 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为 化__合__反__应__。
9.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涉及的有机物是_C_H__4 (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__H_4_+__2_N__O_2__=一_=定_=_条=_=件_=__N_2_+__C_O__2_+__2_H_2_O__。 (3)“ ”是保持_氮__气__(_或__N_2_)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微观示意图中可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是化__学__反__应__前__后__原__子__ 的__种__类___不_变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 CH3O B. 甲醇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4 D. 利用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 如图是四种物质 a、b、c、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反应物 a 属于单质 B.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D. 物质 c 可能是一氧化碳
微专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
例.
根据如图所示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 1 中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N_H__3,丙的化学式为_N_2_。四种物质中属

九年级化学小专题(二) 微观模型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小专题(二) 微观模型示意图

滚动小专题(二) 微观模型示意图1.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分别表示氢、氧、氯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C)2.(2017·成都二诊)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3.(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 .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4.(2017·黔东南)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B .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1C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D .此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5.(2018·黔南)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如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3__种氧化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O +2CO=====催化剂2CO 2+N 2__;(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__不变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6.(2017·自贡)下面是A 、B 、C 、D 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是上述物质中的__A__(填字母)物质的水合物。

(2)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是__C__(填字母)。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B__(填字母),属于有机物的是__CH 4__(填化学式)。

(4)物质构成的最准确说法:D 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__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构成的。

7.(2018·凉山)研究和探索物质间的性质,总是建立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现有下列图示:(1)若C 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则C 与D 的质量比是__14∶27__;(2)若C 是氧化物,且A 与B 的分子个数比为4∶7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4NH 3+7O 2=====一定条件4NO 2+6H 2O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滚动小专题(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滚动小专题(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习题)(带答案)

滚动小专题(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类型1溶解度曲线1.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B.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C.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2.(2019·广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 gD.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20·菏泽)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a2℃时,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 g溶液C.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时,将28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 gC.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将t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课件-微专题2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60张PPT)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课件-微专题2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60张PP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B.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D. 甲完全燃烧至少需 乙
图8
3.(2023·广东中考)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8是 和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常温下 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图9
针对训练
1.(2023·广东中考)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0
A.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该反应中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图1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和氧气,化学方
【答案】D
程式为 。丙的化学式为 ,由C、 、 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丁为 ,属于单质。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减少。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变为0。
(3)新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种反应物共含有 碳元素,当生成醋酸的质量最多时,消耗 的质量是____ 。
图9
图9
【解析】该方法用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若两种反应物共含有 碳元素,最多生成的醋酸质量为 。设生成 醋酸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图5
针对训练
图6
1.(2023·广西河池一模)下列有关图6所示的微观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D
A.有机物 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若没有加催化剂,该反应也会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滚动小专题(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滚动小专题(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解析】 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质量相等,故A错误;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降 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则乙中混有少量甲 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项错误;20 ℃ 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根据图像,0 ℃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且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 溶解度不断增大,所以甲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则在5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25 g甲,形成75 g溶液,故D项错误。
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时丙的溶解度 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 甲,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 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C正确;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D正确。
典例1 (2015•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 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 发水的方法
【解析】 比较②③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
错误;20 ℃ 时10 g 水最多溶解3.6 g NaCl,故B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
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
确;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g 100% 16.7% 2g+10g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和BaCl2.故选:AC.2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微观示意图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微观示意图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微观示意图1.(2019平凉)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A.物质C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CO+H22.(2019东营)“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2种氧化物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3.(2019永州)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4.(2019毕节)右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D.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2:35.(2019本溪)下列各斟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6.(2019益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选择序号填空)。

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3)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7.(2019眉山)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把如图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8.(2019兰州)类价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微观示意图及微观粒子专题突破(解析版)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微观示意图及微观粒子专题突破(解析版)
例3: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故选C。
例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答案】B
【解析】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B、对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数=核外电子数,②表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故选项正确;C、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2:对一些常见的符号必须掌握它的宏观及微观含义。
3:对于一些离子应掌握它们是否可以形成新物质,相互结合成新物质的特征,在溶液中是否可以共存等。
考点典例
例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_。②碳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小专题(二)__微观示意图类型1 原子的结构1.【2017·广州】如图G2-1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2-1A.X是非金属元素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粒子可表示为X-2.【2017·广安】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图G2-2【2017·成都】如图G2-3是X、Y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图G2-3图G2-44.【2017·天水】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G2-4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C.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5.【2017·六盘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G2-5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G2-5(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序号)。

(3)溴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________。

类型2 物质的分类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图G2-67.【2017·哈尔滨】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结构如图G2-7所示)。

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G2-7A.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8.下列微观示意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G2-8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B.只有③是单质C.①②④是氧化物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9.【2017·自贡】下面是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图G2-9(1)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可燃冰试采工作。

可燃冰是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物质的水合物。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物质构成的最准确说法,D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类型3 质量守恒定律【2017·益阳】如图G2-10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图G2-10(已知:“”代表A分子,“”代表B分子,“”代表C分子)A.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单质B.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3C.反应后,反应物A有剩余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11.【2017·孝感】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G2-1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2-11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水分子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12.【2017·聊城】如图G2-1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该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图G2-12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13.【2017·哈尔滨】如图G2-13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2-13(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图所示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比氧元素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14.【2017·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G2-14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图G2-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Ⅱ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c 和d的化学式是否相同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二者________(填“是”或“不是”)相同物质,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参考答案1.C 2.D 3.D 4.D5.(1)79.90 (2)B (3)KBr (4)S2-6.B7.D [解析]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甘氨酸的化学式为C2H5NO2;甘氨酸分子是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甘氨酸分子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即10个原子。

8.D [解析] ②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③和⑤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构成③⑤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都属于单质;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纯净物),由图知,只有②④是氧化物;④表示过氧化氢分子,②表示水分子,⑤表示氧分子,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生成水和氧气。

9.(1)A (2)B CH 4 (3)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物质的分类。

(1)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所以A 物质符合题意;(2)单质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所以B 物质属于单质;甲烷属于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H 4。

(3)D 物质是水,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0.C [解析] 反应物的分子都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的是单质,而生成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表示的是化合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后都有A 的分子,说明A 有剩余;将反应前后构成完全相同的分子去掉,即反应前后都去掉一个A 分子,则可以得出反应中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

11.C 12.A13.(1)(2)混合物 物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两种不同分子构成(合理即可)(3)14.(1)AB(2)CO 2+H 2=====催化剂一定温度、一定压强CO +H 2O 还原 (3)无机物向有机物(4)C 8H 10 相同 不是 48∶5(或96∶10)(5)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合理即可) [解析] (1)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产物是水,则化学方程式是CO 2+H 2=====催化剂一定温度、一定压强CO +H 2O ,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4)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写出化学式(有机物按碳、氢、氧的顺序),c 和d 结构不同但化学式相同;d 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

(5)从当前的环境、能源和环保来考虑,“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也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