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欣赏期末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大学生艺术欣赏
音乐诠释人生
第一天上大学生艺术欣赏就了解到“言”“象”“意”“道”四字真言,大概就是以后对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欣赏的几个方面。“言”是最基础的,是艺术表现的外形,“象”是艺术的象征,“意”,又可引申为意蕴,意义,所以我对它的理解是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最高一层的“道”,我想就是艺术作品所引发的与观众的共鸣吧。一个作品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去了解才能真正的与艺术融为一体。
音乐,用一串音符构成,简单却又意义深刻,区别于绘画,雕刻,舞蹈,书法等等可以用眼睛来欣赏的艺术,所以才更要我们用心聆听。音乐,因为脱离了实物的载体,想要辨别其中的情感更是不易,所以有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所以有轻快的音调,有低沉的音调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说到音乐必然要谈到乐器,像是古琴,深沉高亢,所以有高山流水的绝响,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千古流传的友谊;像是古筝,舒缓婉转,清脆嘹亮,所以有“春江花月夜”的惬意,夕阳西下,泛舟江上,天高风清,浩浩淼淼;像是钢琴,优雅淳郁,所以有肖邦的“钢琴诗人”之称。二胡,没有管弦乐的磅礴大气,没有钢琴温润的气质,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民间乐器,铸造了“二泉映月”的流芳百世,又或者说,是瞎子阿炳赋予了“二泉映月”活的灵魂。
刚听完“二泉映月”就感觉悲凄之情久久萦绕,[1]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
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记得听老师说过,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是雷尊殿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年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从小受到祭祀音乐的影响,在道观里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的演奏,他天赋很高,为人却浪荡于尘世,在父亲逝世后被赶出了道观。正值年轻力壮却患了眼疾,而后失明,我想正是从这个时刻,生活才真正给他磨砺,也正是不幸才让他饱尝人情冷暖,最后将一腔才情寄托于陪伴了他多年的二胡上。
“二泉映月”的定名还有一段故事。在旧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阿炳早已家徒四壁,贫病交加。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南下搜集民间声乐,杨教授在录音后便问阿炳这首曲子有没有名字。阿炳说没有,杨教授便说不如叫“二泉印月”,阿炳回答说“印”字不好,像是抄袭的,不如叫“二泉映月”。就这样,这首曲子得以流传至今。
音乐,需要创作人情感的浇灌,才能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境界,仿佛能看到这个场景:阿炳就这样拿着一把破烂的二胡,沿街边走边拉,凄厉的二胡呜咽着散步在街道上,嬉闹的孩子边跑边喊,“阿炳来了,阿炳来了”,偶有人打赏也不作谢,不卑不亢,坚毅顽强。所以当这首曲子一经流传就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漂洋过海后一致受到美国人的赞同,小泽征尔发出感叹“这首曲是要跪下来听的”。
因为生活的艰辛,晚年的凄凉促使阿炳用二胡书写内心的抗争,不屈和无奈,最终化为一声叹息,一曲终了,久久无法平静,音乐构成人生,人生又赋予音乐灵魂。正如二泉映月演奏阿炳的人生,还有
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背后隐藏这多少的艰辛,欢乐,痛苦,悲伤……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在欣赏钢琴曲的优美旋律中又不免感叹他的英年早逝,对祖国波兰的热爱使他在临终嘱托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让人肃然起敬。
莫扎特,上帝的宠儿,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出生于奥地利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书香门第,礼乐传家,父亲的严格要求使得莫扎特得以迅速成长,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旷世奇才,宫廷乐队首席乐师,如此大的荣耀,但是莫扎特并不满足于做大主教的乐师,也许是天生的自尊心,也许是一颗向往自由的心,所以他离开了宫廷。离开宫廷的乐师是离了金丝笼的鸟,自由却要承受更多的风雨。
听莫扎特的音乐犹如置身于华丽的殿堂,典雅秀丽,阳光热情,正如他的为人一样,为自由而拼搏,为生活而感动,感情丰富。音乐如同人生,所以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简单,热情又有一丝的无奈。
音乐诠释人生,人生成就音乐,不同的作曲家不同的人生阅历都会在音乐中渗透作者的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华丽还是朴素,都犹如闪烁着光芒的珍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品味各色人生,畅游音乐海洋。感谢许许多多的创作家们,正是他们多样的人生经历和杰出的音乐才华,才能让后人去缅怀,去欣赏。
注: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