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习与记忆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A.思维具有可逆性B.概念守恒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D.建立假设与检验假设
【答案】AB
【解析】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如下: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与发展过程分为()。
5.以下( )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A.从三、四年级开始,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B.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C.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D.儿童想象的主题较稳定
【答案】ABC
【解析】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目标。
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①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②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4.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5.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解析】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①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②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③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第七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

第七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

第七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在所选项字母上划圈)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是()AA.记忆B.表象C.想象D.思维2.人在意识的调控下,主动收集某些知识经验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是()AA.外显记忆B.內隐记忆C.元记忆D.形象记忆3.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发生影响作用的记忆是() B A.外显记忆B.內隐记忆C.元记忆D.形象记忆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D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对客观事物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是() D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6.个体对骑车、游泳、溜冰、写字等经过多次练习而获得的记忆是() B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7.个体对语法规则、化学公式、物理定律、公式符号等知识的记忆是()B A.情绪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形象记忆8.个体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一般难以言传的记忆是() BA.元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形象记忆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考试时解答论述题时的记忆活动是() C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1.在下列选项中,“潜移默化”的记忆过程属于() B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内隐记忆12.在下列选项中,个体一旦学会了游泳,即使多年不游,也不会忘记。

这种记忆是() DA.逻辑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1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时记忆容量(即短时记忆广度)约为()CA.5±2组块B.6±2组块C.7±2组块D.8±2组块14.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再现后续学习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是() B A.动机性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痕迹抑制1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是() C A.动机性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痕迹抑制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在字母上划圈,多选、少选均为错误)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诠释的有() BCDA.感知觉是认知过程,而记忆不是B.感知觉指向当前,记忆指向过去C.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子系统2.个体对下列内容记忆中,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有() ABDA.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B.关于书上解释天为何会黑的记忆C.对游泳技能的记忆D.对《心理学导论》目录的记忆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为什么会下雨的记忆种类有() A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可把记忆分为() C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5.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方式不同,可把记忆分为() AB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6.根据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 ABA.语义记忆B.内隐记忆C.情景记忆D.外显记忆7.根据记忆中的具体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BCD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元记忆主要成分的有() ACDA.元记忆知识B.元记忆体验C.元记忆监测D.元记忆控制9.在下列选项中,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有() ABDA.无意识记B.内隐记忆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0.在下列选项中,需要人更多知识经验参与的记忆有() ACA.有意识记B.机械识记C.意义识记D.无意识记1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 ACA.有意识记B.机械识记C.意义识记D.无意识记12.在下列选项中,具有选择性特点的有() ABCDA.无意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记忆保持13.根据信息的输入与编码方式、信息存储时间长短等,将记忆过程分为() ABC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映象记忆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的有() AB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形象编码D.映象编码15.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加工以意义编码为主,它包括有() CD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第7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7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 概念形成
JPKC
概念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类
事物的共同特征。
2. 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
关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
一般特征,学习者由此获得概念的过程。
(五)概念的转变
JPKC
1.错误概念
2.概念转变 3.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4.概念转变的促进
1. 错误概念
结构。模式的形成包括概括与分化两
个过程。这与概念形成过程相同。
(三)模式内部存储假设
JPKC
1、模板(template)假说 2、原型 (prototype)假说
3、特征分析说
三、概念学习与规则学习的性质
作为陈述性知识 的概念和命题学 习重在理解和记 忆
JPKC
作为智慧技 能的概念和 命题重在应 用
征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反例。
正例的变式有利于概括,反例有利于分化。
(六)知识的系统化

JPKC
沟通知识各部分乃至各学科知识的关系,
融会贯通,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认识中的 矛盾与混淆之处,提高已有知识的领会水 平;另一方面系统化了的知识又是今后领
会新知识的强有力的工具。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
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无论从内涵或是从外延来看,程序性知
识与技能同义。
二、程序性知识的类别
运动技能
JPKC
程 序 性 知 识
智慧技能
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
三、智慧技能的类别
JPKC
产生式理论(安德森)把程序性知识分为模式识别
(再认和分类的能力)和执行操作步骤(根据符号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2010-03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2010-03
– 图式的形成与改进 • • • • 发现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 对相似之处做出编码表征 摒弃无关紧要的差异之处 概括,形成图式
• 关键:新旧冲突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2、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 – (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 知道如何行动的知识 • 在头脑中的表征:产生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线性序列 • 对一些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 • 线性排序与命题的区别: • 命题不必排定元素的次序 • 线性排序与表象的区别: • 表象仅保留各个特征之间的相对距离 • 线性排序并不涉及各元素之间的间隔大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图式 • 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个整合单位,它包括命题、表 象和线性排序三种形式 • 巴特利特要求英国大学生阅读一篇来自北美印第安文 化的民间故事 • 回忆的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 平整化:指忽略许多细节,但能记住主要的观点 • 突显化:指强调一些特殊的细节 • 合理化:指使整篇文章显得更加紧凑、连贯,与预期 更加一致。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10、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 a. 命题 b. 线性排序 c. 表象 d. 产生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二、填空
– 1.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 、 两大类。 – 2.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第一个成分是 ,第 二个成分是 。 – 3.可把命题学习的过程分成 、 、 、 四个阶段。 – 4.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 或 、 、 表征 和贮存。 – 5.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有序事件可能以 的形式表征。 – 6.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两个命题可以通过 ____ 彼此联系起来形 成命题网络。 – 7、我们可以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 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 8、自动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有 、 、 三个阶段。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7章 记 忆【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7章 记 忆【圣才出品】

第7章 记 忆一、单项选择题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统考2008研]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形象编码【答案】C【解析】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其中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

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08研]A.首因效应B.启动效应C.词优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D【解析】在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中,新近学习的材料的遗忘较少,属于近因效应,对最初学习的材料的遗忘也较少,属于首因效应,中间学习的内容的遗忘较多。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①最先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后摄抑制,新近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学习的材料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因此遗忘最多。

②最先学习的材料进入了长时记忆,而新近学习的材料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因此,二者的遗忘较少。

B项,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学习的经验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C项,词优效应指在快速呈现条件下,词中的字母比无意义字母串中的字母或孤立的字母更容易辨认的现象。

3.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具有()。

A.意识性B.无意识性C.随意性D.陈述性【答案】B【解析】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而并不在意识记忆信息的过程是否是有意识的。

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A.情绪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陈述性记忆【答案】D【解析】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

A项,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B项,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

C项,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个体对语法规则、化学公式、物理定律、公式符号等知识的记忆是()。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年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学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统考2014年研]A.大脑B.中脑C.前脑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

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3.下列哪一个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关系最小。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霍桑效应D.麦可勒效应【答案】D4.“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B.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C.视觉与内脏感觉D.内脏感觉与动觉【答案】A5.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年研]A.意识B.潜意识C.意识流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6.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统考2009年研]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答案】C【解析】贾维克和艾斯曼设计的小白鼠跳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响回路假设。

实验时,他们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窄小的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因而被迫返回小平台,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白鼠在小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即形成了回避反应,这说明它对“电击”形成了记忆。

然后,将形成了回避反应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24小时以后使之电痉挛休克以破坏其记忆;另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之后立即使之电痉挛休克。

联结 学习

联结 学习

突触修正学派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主流学派。该学派认为,人工神经网
络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网络联结权值的过程。
2
7.1.2 联结学习的学习规则
1. Hebb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可简单地理解为学习过程中联结权值的调整规则。按照学习规则, 神经学习可分为Hebb学习、纠错学习、竞争学习及随机学习等。
Hebb学习的基本思想 如果神经网络中某一神经元同另一直接与它连接的神经元同时处于兴奋状
发生在胜者集合中各神经元的连接权上。
5
7.1.2 联结学习的学习规则
4.随机学习
基本思想: 结合随机过程、概率和能量(函数)等概念来调整网络的变量,从而使网 络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 网络变化规则: ① 如果网络变量的变化能使能量函数有更低的值,那么就接受这种变化; ② 如果网络变量变化后能量函数没有更低的值,那么就按某一预先选取的 概率分布接受这一变化。 分析: 随机型学习不仅可以接受能量函数减少(性能改善)的变化,而且还可以 以某种概率分布接受使能量函数增大(性能变差)的变化。对后一种变化, 实际上是给网络变量引入了噪声,使网络有可能跳出能量函数的局部极小点, 而向全局极小点的方向发展。 模拟退火算法就是一种典型的随机学习算法。
(1) 化学学派
该学派认为人脑经学习所获得的信息是记录在某些生物大分子之上的。例
如,蛋白质、核糖核酸、神经递质,就像遗传信息是记录在DNA上一样。
(2) 突触修正学派
该学派认为人脑学习所获得的信息是分布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上的。
人脑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训练中完成的突触联结权值的修正和
稳定过程。其中,学习表现为修正,记忆则表现为稳定。
wij (t 1) wij (t) [d j (t) y j (t)]xi (t)

第7章第8章 学前儿童注意、记忆的发展

第7章第8章 学前儿童注意、记忆的发展

2.无意注意的发展
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他们对急剧变 化的外部刺激最容易产生注意。另外,与儿童的 生存需要有关的、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的事物 也容易引起注意。
小班儿童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 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中班儿童认识的兴趣更广了,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问 题都想问,他们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发生
(一)原始的注意行为
新生儿定向反射的表现。外来的新刺激或环境中特别明显 的刺激会引起婴儿的全身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定向反射。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与早期发展
1.新生儿的选择性注意 新生儿已对刺激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
黑斯(1980)提出,新生儿总是在积极寻找信息,而不是消 极等待外界环境去推动他的心理活动。 其他研究也表明,新生儿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偏爱。如: 1、对鲜明图案的偏好。 2、对人脸的偏好。
五、注意的意义
第一、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获得更加清晰、更加丰富 的信息。
第二、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活动前,注意可以“激活”儿童的意识,使之进入活 动的准备状态;活动中,则可以保持“警觉”,使精力始终 指向活动任务,加强与完成任务有关的行动的力量。大量调 查表明,婴幼儿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的,不见得都是智 商很高的孩子,而往往是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
4.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
对象与活动,及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 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 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 控制力、意志力等有关。

第7章 长时记忆

第7章 长时记忆

Craik & Tulving (1975)
Question Capital letter?
Rhyme? Fill-in-blank
• 目前又把长时记忆区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程序性记忆两个部分。 • 陈述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 记忆。它适合于存储经加工处理后形成 的任何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陈述性记 忆中所存储的知识是比较灵活的,并能 够较容易地提取。
• 程序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通过练习 后所逐渐获得的技能或经验的记忆。程 序性记忆中所存储的技能与经验一般比 较固定,依赖于学习者原来的练习状态 ,不容易被其他没有参与最初练习的反 应系统所取代。
在读大学生对街道名称的记忆
在读大学生对建筑和标志物的记忆
毕业生对街道名称的记忆
毕业生对建筑和标志物的记忆
遗忘
• • • • 关于Hermann Ebbinghaus(1885/1913) 遗忘曲线及其假设 遗忘的原因:干扰 两种主要的干扰及其实验模式 前摄抑制(proactive interference, PI) 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RI)
– Goodwin, Bowell, Bremer & J. Stern的实验: – 学习状态(清醒或醉酒)――测验状态(清 醒或醉酒) – 结果(错误数): – S/S:1.1; S/I:2.0; I/S:4.4; I/I:2.4
编码特异性
• 情绪依存记忆效应(state-dependent memory effect)
• 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 回忆和再认是检索长时记忆中刺激信息 存储的两种主要方法。 • 回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 头脑中重新再现的过程。 • 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回忆,另一种是 线索回忆。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二、知识的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 的低级概括形式;例如:学生看到锐角、直角等图形 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 成的。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主要包括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
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 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2.干扰说
1.痕迹衰退说
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 习材料对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倒摄 抑制:是指后面学习材料对回忆前面学习
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 刺激干扰的结果。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
材料的干扰作用
3.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 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例如: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例如:学习
“距离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三)知识学习的分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是指将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例如:儿童已经学习了“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荔枝”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 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 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 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苹果”的概念。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归属学习和相关归属学习
派生归属学习是指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学生学习正方形、
长方形时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再来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就很容
易理解。 相关归属学习是指新旧知识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变产生相关
归属学习。例如:“勤奋学习是热爱祖国”“保卫边疆是热爱祖国”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记忆)【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记忆)【圣才出品】

第7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的记忆属于()。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答案】D【解析】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2.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心理过程是()。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答案】D【解析】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3.能够将记忆好坏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是()。

A.信息输入B.信息编码C.信息存储D.信息提取【答案】D【解析】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主要有:①信息编码,指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②存储,指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③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A.情绪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陈述性记忆【答案】D【解析】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

A项,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B项,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

C项,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证明感觉记忆容量较大的研究方法是()。

A.全部报告法B.部分报告法C.自由回忆法D.序列回忆法【答案】B【解析】斯伯林使用的局部报告法证明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6.“潜移默化”的记忆过程属于()。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内隐记忆【答案】B【解析】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7章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7章

二、掌握部分
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练习曲线会表现出以下共同特点: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D 。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 C 阶段的动作特点。
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b、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c、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d、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
b、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c、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总结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元认知 反应器 外 部 环 境 注意 受纳器 知觉 感觉记忆 反应生成器 提取 提取 长时记忆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复述 工作记忆
编码
总结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第二节
信息贮存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引言——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总结
• 怎么才能使一堂课的内容易学易记 呢?二三天前你所学的知识,到下星期 乃至到明年你能记得住吗?要掌握的知 识之间有些什么不同呢?你是用哪些方 式来进行学习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 将要介绍的学习的认知观。学习认知观 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计划、 集中注意力、设置目标、理解知识、记 住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抓住重点以及 构建知识的意义”。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活动策略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总结
• 对“活动”这个词,不能仅从表面去理 解,例如,在理科教学中,“动手做” 往往被教师所提倡,而学生在对学习材 料(磁铁或其它物体)进行操作时,教 师则通常认为学生在主动学习,但实际 情况可能是,如果学生不清楚学习目标 或者没被要求说出自我想法,以及陈述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则这样的学习仍 然是无意义的,因此,“动手做”并不 必然意味着学生“用脑做”。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总结

第七章学习策略

第七章学习策略
14
三组织策略
• 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 组织策 略是为了整合新信息之间 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或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 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 目的 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 单元;并将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 每项信息和其它信息联系在一起 组织策略的实质 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 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15
1 列提纲
用简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 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
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材料进行
整合
2 利用图形
1系统结构图 学完一科知识或某一单元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归
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个系
统结构图
2流程图和模式图 用来表现步骤 事件和阶段的顺序;一般是以
第七章 学习策略
1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 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 • 一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策略概念理解主要有以下
三种观点: • 1 把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的信息加工 • 活动过程 • 2 把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的规则 • 能力或技能 • 3 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监控和学习 • 方法的结合
2
二学习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
项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 选择策略;想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 给学习做计 划既可以是较长期的;也可以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 务所制定的计划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 材料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 务
11
3 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选择地集中注意进行信息选择和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 无论是阅读还是听讲;学生如果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一新信息意味着什么 它与课文中其它信息以及以前所学的信息有什么联系 能用什么例子予以说明 这 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柏里斯Paris et al 1984等人研究发现;如果在 阅读时教学生提一些谁 什么 哪儿 和如何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 训练 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和自己谈话;自己问自己或彼此之间相互问老师要问的问题;学 生能在解数学题 拼写 创作以及其他课题中成功学会自我谈话技术 4 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 例如; 可以成功地教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 总结 类比等;教学生讲解他所听到的内容; 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维特罗克认为;如果训练学生对他所 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他们的理解就会增强 这些表象可能包括图形 图像 表格和图解等 生成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你需要对你的学习 进行积极加工;你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主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 你所学的信息和你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个理解

第7章--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7章--幼儿记忆的发展

100 90
保 持 百 分 比
80 70 60 50
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40
30 20 10 0
1 23 4 5
10
15
20
2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时间(天数)
30
• 遗忘的产生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记忆内容的种类 – 对记忆材料的体验程度和理解度 – 人的元记忆水平 – 闹的工作状态 – 人的兴趣、需要 – ……
通常认为,能回忆的一般能再认,而能再认 的不一定能回忆
• 记忆过程的控制
– 加深体验
• 重复 • 多感官参不
– 重新组织识记材料 – 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 平衡的营养 • 紧张的消除
• 元记忆
– 一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特点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记忆过程主动 控制的能力
– 元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元认知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智力相关
–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 的时间内(0.25~2s)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瞬时记忆
–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 5s到2分钟。成分包含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 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种类
时间
特点
感觉记忆
记忆的过程和控制
• 记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识记、存储、提取
记忆
记 识记 保持
忆 再认不回忆 (提取)
(编码) (储存)
• 识记(编码)
– 识记是人们识别幵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 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 ,即信息的获取

童年第7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7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7章读书笔记童年第7章读书笔记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但是,对高尔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前几天,我读了他的自传体《童年》,这令我十分感动,书中说到他小的时候,妈妈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

他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已经变得暴躁。

他的两个舅舅不断地争吵、斗殴。

妈妈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然而,他的奶奶和外祖父他们却是截然不同的,她慈祥、聪明、善良、能干,这给幼小的高尔基留下的不仅仅是当时社会上的丑恶,还有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高尔基那时曾因好奇把白桌布染成蓝色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知觉,在那种艰险、恐怖的生活环境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在这种污浊的环境中生存着。

然而,在这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依然走了过来,成为了一名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为人类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名著,流传千古。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的生活和我们的今天相比,那可是一个天一个地。

现在的我们,个个都养尊处优的,在家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一点不顺心,就得让大人忙活一阵子。

哪像高尔基那时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还闯出了一番事业。

但是,虽说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像高尔基那时生活那么悲惨,可我们也不可以这么做,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吧,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

我们像一株株小苗,在现在安定的、美好的社会滋润着,我们要好好孝顺父母、认真学习,为未来做好准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时光,一触即去,童年,也随之流逝。

现在,充满活力的我们,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童年第7章读书笔记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

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Lashley的大实验

1.损伤大脑皮质干扰了大鼠的学习能力。
2.大脑皮质的损毁破坏了大鼠对迷宫路线的记忆能力。


3.损伤大脑皮质的面积越大,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就越差。大脑的所有 皮质区域对学习和记忆都同样重要,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同等能力原理 (principle of equipotentiality)。
(四)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1)猴的颞叶皮质与视觉分辨力实验: 实验结论: A. .猴子可以执行视觉分辨任务操作(分辨猴的脸谱)。 B. 执行视觉分辨任务的中枢位于颞下回。 C.猴的颞下回既是高级的视觉中枢区,又是一个记忆的 存储区。
3.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2)人类颞叶电刺激实验:


B.颞叶与久远的长期记忆无关,与非陈述性记忆的形成无关。
C.颞叶对记忆的形成,新近陈述性记忆的储存非常重要。 D.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的解剖学结构、 神经机制不同。
(五)间脑和陈述性记忆 :

1.间脑中与记忆有关的结构: 丘脑前核、丘脑背内侧核、乳头体 2.人类间脑损伤病例研究:

意义:

在条件反射中,动物学会了一种预示关系。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动机起了很重要的 作用(只有饥饿的动物才会为了食物而 按杠杆),因此操作条件反射对于动物 学会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declarative memory and nondeclarative 记忆 memory )
(三)Hebb的细胞集合学说:
(三) Hebb的细胞集合学说:

1.记忆印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神经突触联系中。

2.细胞集合可由那些参与感觉和感知的同一群神经元组 成。
3.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损坏并不能消除记忆。

(四)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1)猴的颞叶皮质与视觉分辨力关系实验观察:

第八章学习与记忆 (Learning and memory)
1.概述
2.学习和记忆的分类
3.脑内的记忆组织:记忆印迹
的探索 4.记忆的分子机制
一.概述
1.学习和记忆的概念: 2.研究简史:
学习和记忆的概念
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
信息的过程。 记忆: 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储 存和读出的过程。
三.记忆的脑组织:记忆的印迹

(一)概念:记忆的物质代表或记忆所在的部位称为记忆 印迹(memory trace,or engram)。
(二)Lashley的大鼠迷宫实验: (三)Hebb的细胞集合学说: (四)陈述性学习的新皮质定位: 1.猴的颞叶皮质与视觉分辨力关系实验观察: 2.人类颞叶电刺激实验 3.人颞叶大面积切除病例的行为观察 (五)间脑和陈述性记忆 :

2)联合型学习

(一)海兔子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 1)非联合型学习和记忆: A.习惯化: 重复性的无伤害刺激
感觉神经元每次都产生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连接的终末处钙内流减少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连接的终末递质释放减少
运动神经元反应敏感性降低

缩鳃反射出现习惯化


A.训练猴子执行视觉分辨任务操作(分辨猴的脸谱)。
B.记录猴在执行视觉分辨任务时大脑皮层(颞下回)的电活动。 C.刺激执行视觉分辨任务的中枢,观察猴的行为。 D.损毁视觉分辨中枢,观察猴的行为反应,从而了解皮层的中 枢与行为的关系。
(四)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1)猴的颞叶皮质与视觉分辨力关系实验观察:

二.学习和记忆的分类

1.种族记忆(memory of species):长期 进化过程中积累的信息构成出生时脑所 具有的基本构筑和连接,以及先天具有 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2.个体记忆(individual memory):在


个体的生命过程中积累的信息的保存和
读出功能。
个体学习和记忆(individual memory and learning )



4.非联合型学习形成的反射:

非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初始化效应
联合型学习
(条件反射)
非联合型学习
(习惯和敏感化)
(技巧、习惯) (感知觉)

情绪反应
肌肉反应

纹状体 运动皮质 小脑
新皮质
杏仁核 海马
小脑 海马 反射通路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工作记忆的概 念,它是指临时性的“在线”信息感知、 调运、整合、储存的一个常用术语。如 骑在自行车上,要回家(现在身处何处? 走哪条路线?需要多长时间?)。 特点:临时性的信息储存可以在大脑多 个部位同时进行,可以是新获取的,也 可以是原来储存在大脑中的长期记忆信 息。

associative learning
操作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本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 Thorndike发现并研究了这一类型的联合 型学习。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动物学会 将一个动作反应与一个有意义的刺激 (如食物或躲避伤害)相联系。
associative learning
非联合型学习 (Non-associative learning)

Non-associative learning :在刺激和反应 之间不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形式称为非 联合型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类。 习惯化(habituation):一个不具有伤害性的刺激重复作用时, 神经系统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敏感化(sensitization):一个强刺激存在时,神经系统对一个 弱刺激的反应可能变大的现象。

Non-declarative memory

非陈述性记忆( Non-declarative memory ): 非陈述性记忆又称为反射性记忆,主要包括感知觉和运动技巧、程 序和规则的学习信息的记忆。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程序记忆、初始 化效应、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
非陈述性记忆

1.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日常生活中 不断学习一些技巧,形成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如骑 自行车等。 2.初始化效应(priming):如果你曾经在某一场合无 意识接受过一种刺激信息,当这一信息再次出现时, 辨认的速度就会加快。 3.联合型学习形成的情绪反应和骨骼肌系统反应:

A.刺激躯体感觉区,患者有皮肤针刺样感觉;刺激运动皮质引起肌肉的 抽搐;刺激颞叶产生幻觉或过去经历的回忆。
B.切除颞叶后,原先刺激着一部位所唤起的记忆,可以被刺激其他部位 所唤起。

(四)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3)大面积切除人类颞叶病历的行为观察: A.颞叶切除术:27岁,男性,切除双侧的内侧颞叶 (包括内侧颞叶、杏仁体、海马的前2/3),癫痫发作 被手术成功的缓解。



B.术后患者的智力、知觉、个性都没有受影响。
C.记忆力出现障碍。表现为部分逆行性陈述性记忆遗忘, 严重的顺行性陈述性记忆遗忘,但是非陈述性记忆(程 序性记忆)不受损伤。 D.短期记忆正常。
(四)陈述性记忆的新皮层定位

3)大面积切除人类颞叶病历的行为观察结论: A.颞叶与个体的智力、知觉、个性无关。
(三)Hebb的细胞集合学说:

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是由被这一刺激激活的所有细胞 来实现的; 同时被激活的神经元称为细胞集合; 细胞集合内的神经元彼此交互联系; 刺激出现时,细胞集合内的神经元被激活并通过联系 相互应答; 这一刺激就以短时记忆被储存下来; 如果细胞集合内的神经元活动持续时间足够长,就会 使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增强,对刺激的记忆就得以巩固, 记忆痕迹就会长期地被保存下来。 以后,只要该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激活,由于 神经元间的强有力的相互联系将使整个细胞集合全部 被激活,对刺激的回忆就被实现。

短期记忆
陈述性记忆 联合型学习
长期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 联合型学习 非联合性学习


Declarative memory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是对事实、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的记忆;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被记忆的内容,
这种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如北京是中国 的首都。昨天我听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讲座等。 储存的部位:海马、内侧颞叶、间脑以及它 们之间 形成的神经网络。


联合型学习 ( associative learning ) 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个体能够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
起某种形式的联系,这种学习称为联合型学习。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19世纪末, Pavlov将条件刺 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肉)配对,经过多次配对后,狗学会了将铃声 与肉给予联系,当听到铃声时就分泌唾液,这种对条件刺激的习得性反应 称为条件反射。
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简史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纳入了实验 神经科学的范畴。 2.Cajal认为学习过程可能产生持续性的神经细胞间连 接的形态学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记忆的神经基础。 3.Hebb提出突触传递改变理论:他设想在学习过程中 有关的突触发生了某种变化,导致突触连接的增强和传 递效能的提高;重复持续的活动可导致神经细胞间连接 的长时程变化,并可以固定下来。 4.近年来认为,学习和记忆是突触发生形态和功能改变 的结果。


3.Korsakoff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