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从“点线面”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以拙政园为例
展 的 同 时 ,人 们 不 断追 求 物 质 生 活 而 缺 少 了一 双发 现 美 的 眼 睛 。本 文 它们彼 此连 接 ,而 又相 互 分割 。东 园和 中 园 以曲线 的形 式分 隔 ,
从 最简单 的平 面几何元素 “ 点线面” 出发,以拙政 园入手 ,通过对 园 使 院 内看 似 凌 乱 的景 物 归为 一 体 , 同 时也 赋 予 了这种 传 统 形式 L 林 内各个单体的剖析 来阐述 中国传统 园林 中的形式美 ,重新认识 美, 动 感 ,使 院 内生机 勃 勃 。而 中 园和 西 园 是 由 “ ”型折 线 水廊 连 接 ,蜿 蜒 曲折 ,具 有前 进 的视觉 效 果 ,使空 间 富有节 奏感 。拙 政 旨在 通 过 关 学理 论 来创 造 一 个舒 适 安 逸 的 人 居 环 境 。 园中 因水 多而桥 多,有 石板 桥 、石 拱桥 等 ,其 中小飞 虹 是唯 一一 关键词 :点 ;线 ;面;形式美;中国传统 园林 ;拙政 园
座 廊桥 ,它 的型很 特别 ,两侧 的护 栏雕 刻精 美 ,桥 两端 与 曲廊相 连 ,使 空 间突 显延 伸 ,让人 觉得 自然 而 富有 韵律 。笔 直 的柱 子则 “ 点线面 ”的阐述 点 、线 、面 是平 面构 成 中基本 的形态 元素 。而 点 是最 简洁 的 给 人一 种 安定 、稳 重 的感觉 。直 线 与 曲线交 织 的路面 在凝 重 的气 形态 ,是 所有 形态 的形 态 是 设计 中不可 或缺 的最 基 本 的元素 。 氛 中不 失活 跃且 自由奔 放 。 小 桥 流 水 代表 了江 南 园林 的水 乡 风 情 , 自然 拙政 园 中水 是 康 定斯 基 说 : “ 是最 简洁 、最 坚强 的 主张 ,因此 点 是绘 画最初 点 的要 素 。” l 在 构成 设计 中,线 是很 重要 的视 觉 形态 元素 , 必 不 可少 的 ,如松 风水 阁 、小 沧浪 都为 两面 邻水 ,而 各式 游 廊 、 ( 它是 点移 动 的轨迹 。在 造 型设计 上 ,线 比点 更能 表现 出 自然界 的 桥 也 都是 架于 水面 之上 ,所 到 之处 必然 可 以看 到水 的存在 ,大小 特 征 。点 的 扩大 ,线 的长 度 宽度 增 加 以及 点 线 的密 集 排 列 都 可 形 状 不 同的湖 面给 人一 种连 绵 不绝 、跌 宕起 伏之 感 。在 阳光 照射 形 成面 的 感觉 ,在平 面 设计 中凡 不被 认 为是 点或线 的 形象 的都 是 下 ,湖 面显 得异 常 的温 暖安 静 ,微风 拂 来则 是波 光粼 粼 ,把 静动 面 ,因此 面 的构成 可谓 是 点和线 扩展 的构 成 ,但其 效 果与 点 、线 之 态 结合 得恰 到好 处 。而塔 影 亭倒 影 映于澄 澈 的水 中更 是增 添 了 别有 洞 天 ”,它 比较起 来 更为 明确 突 出 ,富有 力量感 。这 些 简单 的几 何形 式通 过 其 中 的趣 味 。提 到面不 得 不让 人想 到拙 政 园的 “ 是一个 弧 形的 门洞 ,这 可 以看 作是 虚面 , 幽深 的洞 穴感起 到 框景 不 同的造型 体现 出 了艺 术 的形 式美 。
拙政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拙政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拙政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引言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著名的园林,其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探讨拙政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丰富多样的园林元素
•拙政园由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布局到建筑,从植物到水景,各个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
的审美风格。
精致的布局设计
•拙政园的景观布局精致且合理。
通过精心的设计,园中的每个角落都能被游客所欣赏到。
起伏的地势、错落有致的建筑和错综复
杂的小路,使人们在探索之余也能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精心选用的材料与色彩
•拙政园选用的材料和色彩都经过精心挑选。
红墙黛瓦、青砖绿柳,色彩鲜明而和谐,使整个园林景观更美丽动人。
同时,木质、石
材等自然材料的应用也增加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独特的水景特色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水景特色而著名。
清澈的湖水、曲折的小河和精美的石桥,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观。
游人在水边漫步,欣赏水中倒影与周围景色的交融,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寓意深远的园林元素
•拙政园的景观不仅美丽,还富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从名字上即可看出,拙政园寓意“拙朴的政治”和“淳朴的人民”,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人文情怀。
这些元素使拙政园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艺术价值。
结论
•拙政园旅游景观具有丰富多样的园林元素、精致的布局设计、精心选用的材料与色彩、独特的水景特色以及寓意深远的园林元素等审美特征。
它的独特之处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和探索,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摘要: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因此本文主要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它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分区、各级园路、铺地、园林建筑、小品等要素,并对其处理手法,规划设计理念,以及造型,材料,体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与论述,归纳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方法,并总结出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布局分区建筑小品园路铺地结构工程正文:江南自宋朝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地方,私家园林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其中苏州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其许多独特之处。
无论说到古典园林还是苏州园林,都不得不提到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园路铺装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景观赏析论文建筑学专业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1、廊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2、阁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3、亭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中国古典园林框景中“象”的表现——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2019年第2期现代园艺中国古典园林框景中“象”的表现———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陈雨萌(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
结合迹象论的观点,以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园林中框景之“象”的表现,并探究框景中所营造的意境。
关键词:迹象;框景;拙政园框景是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就是框景的表现。
窗洞为框,景置于其中,便框出一幅画面。
框景的2种构成方式为因景设框和对景设框———框既存则于框中造景,景已成则为之择位立框。
苏州拙政园设计规划面积有限,想要在有限的尺度中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需要运用多样的框景手法和各种景观元素。
所以,框景的呈现一定是精心设计,构图精妙才能称框住了“景”。
1框景与迹象论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有迹有象的,视觉艺术尤其如此。
“迹”包括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象”包含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
在框景中“迹象”同样存在,框景所谓有框有景,框中的景由不同的迹象元素通过一定的空间秩序组合而成,而这些迹象元素包含水、山石、花草等。
自然所造之迹千差万别,即使它们有着同样的命名,但仍然有个体的差异性,如相同品种的草木,同类别的山石组合而成象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
正是由于个体的“迹”的微小差异,造就了“象”的相似又不尽相同,也正是因为迹象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框景的不同。
但由于在框景所展现出的视觉传达中,迹元素较于零散局部,迹融入了象中,或者可以认为框景中的迹就是象,再看框景中的象则显而易见就是框住的景,这样一来在框景的迹象关系中象的表现更为突出。
2框景中“象”的表现2.1“框”的象框景中框的形式多样,框的象也变化万千。
框以漏窗、空窗及洞门的形式居多,并最易形成框景的效果。
廊柱和栏杆构成框洞,配合适当的景也可产生框景;拱桥桥洞和假山的岩洞也可以构成框景,这些元素均是形成框景景观的组成部分。
拙政园赏析800字
拙政园赏析800字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拙政园进行赏析。
一、园林布局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整个园林以水为主,水面占据了园中大部分的面积,同时辅以假山、花木、亭台等元素,形成了错落有致、曲折深远的格局。
在建筑方面,园中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长廊、楼阁、亭台等,它们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意境。
二、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中的许多景点都寄托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理想。
比如,“芙蓉榭”寓意“清风徐来,芙蓉盛开”,象征着高洁自重;“海棠春坞”则象征着“海棠依旧”的忠贞情感。
这些景点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三、历史背景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的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返乡后便开始修建这座园林。
随着历史的变迁,拙政园几经易主,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由沈德潜等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这次修缮奠定了拙政园的基本格局,并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在拙政园的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于高雅文化的崇尚。
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这些都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艺术价值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园中的每一个景点都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心血与智慧。
无论是假山、花木、亭台的布局设计,还是长廊、楼阁、亭台的建筑造型,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同时,园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也极具艺术价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通过对拙政园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园林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这座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
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
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
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
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
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
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
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
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听老师讲完中国古代建筑后,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联系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发现她们之间有很多的互通之处,整理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间放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再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资料,整合出这篇文章,作为对课程的些许收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 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
要研究它, 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入手, 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师法自然!, 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 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
士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从拙政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这一观点。
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
李渔在《一家言》中强调垒石叠山必须要以园林的艺术情调为基准, 体现文人的清隽清韵。
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静或动, 用山石点缀岸、矶, 堆岛筑桥, 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 似分还连的意境。
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园中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 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 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以拙政园为例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拙政园进行赏析。
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
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
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
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
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
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
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
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3.1借景“借”是指园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视景围中。
《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
“借者,园虽别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一、引言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利用,更注重人文景观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其中“借景”、“对景”、“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析这三种手法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二、苏州拙政园的背景介绍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园占地面积约为2.27公顷,建于明代中期,原为工部右侍郎在位时的私家园林。
园林设计以山水为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和审美特点。
三、借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借景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手法,将远景与园林相结合,使园林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中,创造出一种宏大而富有层次感的空间感受。
2.苏州拙政园的借景手法苏州拙政园充分利用了周围自然山水资源,在设计中借鉴了“远口二景”的手法。
园林将园内水池与外部景观相融合,以九曲桥为界分割出两个区域,通过桥洞的连续穿越,将远处的石山和草地引入园内,巧妙地利用了周边自然景观的优势。
四、对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对景是指将园内景点与园外景观进行对称布置,使两者形成一种镜面呼应的效果,增强景观的观赏价值和审美效果。
2.苏州拙政园的对景手法苏州拙政园设计中运用了对景的手法,主要体现在对称的建筑布局和景观构建上。
例如,园内的别墅“闲云草堂”与“薄荷香榭”形成了对称的景观,呈现出一种相互呼应的美感。
同时,在景观构建上,拙政园采用了花径、假山、移山等手法,使每个景点都与周围环境相呼应,产生整体的视觉效果。
五、分景手法的运用1.定义分景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景点,每个景点具有独立的特色。
2.苏州拙政园的分景手法拙政园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景点和意义。
关于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拙政园建筑赏析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集山水、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一、建筑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的特点,淡雅、自然、精致。
园内建筑以白墙、灰瓦、栗柱为主要特色,与周围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等。
二、建筑布局
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园内建筑以水为主体,以山石、花木为辅,形成了“山水相映、楼台倒影”的景象。
园内的建筑布局注重空间的变化和景色的层次感,通过借景、隔景、透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幽深、雅致的氛围。
三、建筑细节
拙政园的建筑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充满了艺术感。
园内的门窗、檐口、梁架等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此外,园内的石雕、砖雕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植物配置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花木繁茂。
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色。
同时,园内的植物配置也与建筑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
总的来说,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建筑布局、精致的建筑细节和优美的植物配置,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遗产。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摘要: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通过其“色香形质”达到其造景和审美功能。
关键词:林木、色、香、形、质正文:园林的艺术构成,除了建筑,山水之外,还离不开植物。
传为王维所写的《山水论》就说:“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
”韩拙《山水纯全集》也说:“山以林木为衣,以草木为毛发。
”苏州园林,作为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同样需要花草林木为“衣衫”,为“毛发”……就“园林”二字来说,也离不开“林”字的组合。
否则,山岭峰石就会变成童山秃岭,池面岸际就会空无一物,建筑物就无以掩映,园内就会缺少最重要的绿色调子……何况,植物不但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而且能满足人包括审美欣赏在内的心理需要。
苏州园林里,植物不但是必要的勾景题材,而且可以用来建构主题,其过程可以表现为对植物及其色、香、形、姿、质的栽培、培育、修剪、集中、概括、提炼乃至咏诗、拟对、题构……也就是从物质上到精神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美化。
下面主要就以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之“色香形质”。
(一)色园林里有了花,色彩就丰富了,姹紫嫣红,粉白鹅黄,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何况它们还点缀在苍翠欲滴的绿叶丛间,晶莹的露珠正在闪光……拙政园的春天,玉兰堂庭院里的玉兰,繁花点缀在疏枝上,如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它们亭亭玉立,素容生辉;海棠春坞庭院里的海棠,在姣瘦的树梢上,红艳点点枝头,婀娜娇媚,色韵俱佳,给这里带来了融融春光;在绣绮亭附近,硕大的牡丹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真是“浅深红白宜相间”,它们在绿叶的扶持下,容光焕发,分外鲜艳。
夏天,拙政园几处荷池里,红裳翠盖,娇艳欲滴,色夺歌人睑,香乱舞衣风。
在秋天,北面山上有待霜亭。
旁有橘、枫若干本,须待霜重而色欲浓,美欲甚。
寒冬来临,这里雪香云蔚亭又可踏雪赏梅……(二)香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而人们对于香的感觉,则远不如色彩的感觉。
其实,闻香也是一种享受。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第一篇: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全面的分析与鉴赏)中国私家园林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在中国,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本期我们将着重介绍私家园林中的最经典的作品——拙政园。
拙政园简介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区域景观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东区(原“归园田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
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东区秫香馆、芙蓉谢天泉亭、缀云峰中区远香堂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绣绮亭海棠春坞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绿漪亭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
亭子突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生,情趣盎然。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与“化境”——以拙政园为例
周 边景 观是 引发 意象 的实 因 , 风是诱 因。 风是 客观 的 风. 也可 是 观者主 观 的风 。 意境 的创造 使 园林 形象 此
有 了灵 魂 . 满灵 动 的生气 , 充 景不再 只是可观 的物 质
形态 . 而是 散发 出情趣 的精 神形态 。 是 中国古典 园 这 林使 人流 连忘返 、 回味无穷 的根 本所 在 。
拙政 园西 园水 中小 岛 的东 南 角 , 以 “ 筑 与谁 同座
作 者 简 介 : 波 (9 0 )男 , 庆 永川 人 , 庆教 育 学 院美 术 系 , 师 。 蒋 18 - , 重 重 教
・
6 ・ 6
维普资讯
轩 ” 小 轩东 南 朝 向 , 。 面对 “ 有 洞天 ” , 靠 “ 亭 ” 别 门 背 笠
法 , 置 以文学 诗词 于 景 点 。 并 风就 成 为 园 中景 观 , 使
观者 在风 中在景 中玩 味意境 。
香 堂 前 主景 , 花 出淤泥 而 不染 , 荷 是花 中君 子 。 中国 文人 崇 尚清雅 , 以荷 写 意象征 了造 园者所 追求 的“ 濯
收 稿 日期 :0 7 1 — 5 2 0 — 2 1
于 自然 。 人工 美 与 自然美 艺 术 地结 合 . 到 “ 由 把 达 虽 人作 , 自天开 ” 宛 的意 境 。 拙政 园始 建于 明代正 德 四年 ,是 中国园林 的经 典 之作 ,是 中国 四大名 园之一 。它 是保 留至今 最完
整 、最 典型 的文人 写 意 山水 园林 。文 人气息 尤其 浓 厚 , 处诗情 画意 。 处
者 的主观感 受 , 意境就 寄于 自然 物象 之外 也 。
风, 自然之 物 。 写清 风 景 色 , 型例 子 是拙 政 描 典 园 的“ 远香 堂 ” 取 意 于 周 敦 颐 《 莲 说 》 中通 外 。 爱 中“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
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巧妙的布局而闻名。
例如,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园林,它以小巧而精美的构筑物、静谧的水池和错落有致的植物为特色。
园中的亭台楼阁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中,使人感到与自然融为一体。
2. 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将山水画廊、湖泊、宫殿和建筑物融为一体,制造出恢弘壮观的氛围。
园林中的水景被精心设计,运用了流水、瀑布和湖泊,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效果。
3. 西湖:西湖位于杭州,是一座千年古城的名片。
西湖的园林景观以其优雅和纯粹而受到广泛赞誉。
例如,苏堤是西湖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堤上的柳树和梅花春夏秋冬各有风情。
雷峰塔则为湖上增添了一种古朴的美感。
总体而言,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在于将自然和人工构筑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创造一种和谐、平衡和独特的景观。
这些园林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精致的建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智慧。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苏州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其精湛的园林技艺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王”。
本文将从园林设计、景观构造、艺术独特性等方面探讨苏州拙政园的美。
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约为5.29万平方米。
其建造始于明代,是明末政治家、文化名人、书法家、园林设计师王时敏所建,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而成。
苏州拙政园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南方园林的柔和特点和北方园林的严谨风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景。
首先,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设计以“小巧玲珑”为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相对较小,但内部却有着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空间有层次感和宽敞感。
步入园林,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缩小版的世界,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充满了回味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苏州拙政园的景观构造独具匠心。
园内的水池、假山、廊桥、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布置得恰到好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例如,一池清水倒映着园中假山和廊桥,形成了别有一番韵味的景象。
而园林中的假山石材选取也非常讲究,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古人,让人在品味园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再次,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独特性体现在建筑上。
园内有着精美的亭台楼阁,它们不仅是欣赏园景的观景点,也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曲线为主要构造形式,展现出中国园林建筑所独有的柔和美感。
除了建筑本身的美感外,苏州拙政园还有许多石刻和雕塑作品,这些艺术品既为整个园林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之美。
其设计布局精巧,景观构造巧妙,艺术表现独特,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美的画卷。
拙政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建筑本身,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理念。
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黄玲,聂博文,肖沙沙,吴铁明*(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纵览私家园林之大观,江南苏州园林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
从源自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内景观,引人无数,望景抒情、驻足留墨。
主要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的来由、元素、手法3个方面,基于时间线的造园来由,综合山之秀丽、水之灵动、筑之精巧、植之多彩4个造园元素的特征,以此总结出障景、框景、借景、对景、漏景等的造园手法。
并指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层次的近景远景的造园理念是造就私家园林艺术奇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拙政园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苏州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打造了深厚的造园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时期,成熟于宋代时期,繁盛于明清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鼎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
迄今为止,保存尚好的仍有十余处。
拙政园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以其自身的色调淡雅、古朴沉稳、钟灵毓秀集中体现了私家园林的“精、灵、秀、透”的特点。
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私家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则拙政园便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巧妙设计和安排,总结障景、框景、借景等造园手法,再融入私家园林造园理念,从而形成物我合一的艺术综合体[1]。
1明代私家园林兴起的历史背景及特点1.1“园”择地而生由于明朝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元代蒙古族的压制,因此江南园林的风格仍然以宋代为主。
造园家们在造园理念上追求大雅和理性,造园手法过于拘束。
至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及思想都逐渐得到发展和解放,造园家们纷纷转变设计思想,追求的是精神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和审美艺术性。
从而,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和艺术水平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总结
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案例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拙政园的建筑 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拙政园的建筑注重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材料选择上以木材 为主;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传统的抬梁式和穿 斗式结构;在装饰手法上注重雕刻和彩绘等 ;在文化内涵上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底蕴 。这些特点使得拙政园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 术的典范之一
建筑特色
木结构建筑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拙政园中的建筑多采 用木结构,以传统的 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 为主。这种结构具有 抗震性能好、承载能 力强等优点,同时也 符合古代中国的建筑 审美观念。在建筑细 节方面,拙政园的建 筑注重雕刻和彩绘等 装饰手法,使得整个 建筑显得更加精美和 典雅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
谢谢观看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倒影楼是拙政园中一座具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园区的水池旁。倒影楼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青砖和琉璃瓦为材料,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倒影楼的底层设有大厅和餐厅,供 游客休息和用餐。上层则设有阳台和长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在倒影楼的倒影中
,整个园区的景色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山水园林景观
拙政园的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 体,通过假山、水池、花木等元 素创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 的景观。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得整个园 区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通过运用借景、对景等手 法,使得整个园区的景色更加丰 富多彩
拙政园建筑案例分析
文化内涵丰富 拙政园的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建筑名称都 取自于古代文人的诗句或典故,如"芙蓉榭"、"雪香云蔚亭"等。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古代 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拙政园中的许多 建筑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如庭院布局、家具陈设等都体现了古代中 国的文化特色
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园为例
3、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构 成原理
(1)空间组织:空间组织主要通过巧妙的地形利用、路径规划和景观设计 等手法来实现。在园林建筑中,这些手法使空间呈现出连贯性和层次感。
(2)空间比例:空间比例是指园林建筑中各要素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 通过合理的空间比例设计,可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3)空间透视:空间透视是指通过景观要素的排列和组合,使游者在不同 的视点上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
二、文化艺术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在文 学方面,拙政园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题词和诗作,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 古原草送别》、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等。这些题词和诗作不仅为园林增 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我们解读园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在书画方面,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充满了书画艺术的元素。园中的石雕、 木雕、砖雕等工艺品,以及山水画、花鸟画等壁画,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的精湛技艺。此外,拙政园还是许多著名画家的创作灵感来源,如元代的黄公望、 明代的文徵明等。
总之,苏州园林的景观学价值无与伦比。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 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过深入了解和发掘苏州园林的景观学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 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苏州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 运用途径,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基本内容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精巧雅致的景观设计以及独特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些园林中,拙政园以其广阔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 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景观学特点,带领读者了 解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背景。
在园林布局方面,拙政园采用了一系列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使得整 个园林充满了层次感和动态感。建筑造型方面,拙政园的建筑多采用轻盈、优雅 的曲线造型,如蜿蜒的回廊、精美的檐角等,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特色,又赋予 了园林更多的艺术气息。在色彩搭配方面,拙政园以清新淡雅为主,通过不同的 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前言】中国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
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
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1.4建筑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
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
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
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
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
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
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
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
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
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
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
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
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
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1.5书画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
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
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
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
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
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2.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在拙政园的入口处就做了抑景处理。
2.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2.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2.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2.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拙政园更不乏框景的例子。
2.6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