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教师搭建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总结完善的方 教学策略选
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了解、体验知识,并 择与设计
建立情感价值。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池塘的图片,以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并
进行总结,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太阳、水、鱼、虾、浮游植物、水草、蚯蚓、
2、不能收放自如。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 者关系让学生讨论,但是并没有最后点拨收好给学生一 个明确的结论。这处,在课前实际上设计的比较好,但 是真正上了课堂,应变能力不足,没有达到收放自如。
3、教师的感染力、组织力和调控力还有待提高。 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的调动还不够。有些地方可以 大胆的让他们讨论、让他们举例,也可以变换形式,这 样课堂气氛会更好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这也
系。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 学生学习能
变化情况,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方的环境 力分析
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对有关人
与环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特点,
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身边常见的环境问
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已经建
1、展示一张池塘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
下列问题: 2、池塘里都有些什么? 3、同学们从池塘里找出来的可以分为哪几类? 4、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充当
了什么角色?
一、总体上来说,这节课我觉得上的比以往,有所 进步;本节课从思想观念方法都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在:
1、教材处理的比较合理,如生态系统的类型等不 是很重要的内容大胆放手了,而对于概念反复强调关键 点,对于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关系,对于食物链注重 区分消费级和营养级,对于食物网注重分析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反思1《生态系统》这节内容是高考常考的考点,学生因理解不到位常会犯一些错误,主要有一下几点: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学生常常错误将人类社会中生产者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混淆。
如将自己的父母错误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在连接食物链时,学生经常将箭头方向指向上一营养级。
如草一兔一狐3、在食物链:草、老鼠、鹰中,如鹰的数量大大减少,老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成老鼠数量迅速增加,而不会想到随后又大大减少。
4、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要有生物和环境。
如一条鱼、一个鱼群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生产者才能成立。
如草f兔f狐是一条食物链,但兔f狐就不是一条食物链。
所以在高三的复习课中,这些都是要重点强调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反思2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新的课改理念日新一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中实施探究学习要突出几点: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理念,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一句话说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中规中矩的,但我不满足于他们的“依书直说”,我打算在此安排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另外,我还想把问题稍作变通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于是,我说:“请各个小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这三种角色,并猜想“假如生态系统没有了自己这种成分,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后,都有了更多更丰满的见解。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济南出版社生物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成分,知道生态系统主要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而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
对于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另外学生由于爱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
二、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看一段视频。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你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生态系统组成教学内容的反思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三、教学方法的反思1.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案例分析与讨论3.问题驱动式教学四、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反思1.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五、教学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手段,增加互动环节2.拓展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六、总结与展望正文: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其组成和功能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教授生态系统组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组成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生态系统组成教学内容的反思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2.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我们通过实例分析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同时,强调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3.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概念,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同时,分析了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1.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位,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了学生,突出表现在:①教
学目标明确,②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③注重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④问题的提出有层次感,层层递进,⑤概念
的学习,知识的呈现紧密联系实际,教师语言比较有文
学性,令课堂更有魅力。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生物课堂中注重探究教学
(三)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发展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 事迹,向学生说明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生 的责任心和自信心。通过故事的讲述来给学生留下深刻 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身品 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学生通 过生物历史的学习了解到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由科学家 们经过无数次的科学探索,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而获 得的,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
析有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
环境的情感。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发达但抽象思维欠缺,因此在教
学中利用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 学生学习能
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
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形成生
物富集现象。生物富集往往伴随食物链发生。
师:DDT 是一种农药,它来自于人类的农业生产,
如果富集有 DDT 的大鱼、小鱼都被人吃了,会有什么后
果?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师:事实上确实会,历史上就有过水俣病这样的案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活动,我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每个小组
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问题。这样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就
会辅导学习较落后的同学学习,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
基本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本节内容。
围绕≤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节
所研究的课题,我搜集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图片,还街区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资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名 Nhomakorabea《生态系统的组成》
称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生态系用包括生物成分和
i 非生物成分,核心是学习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
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生
态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能
教材分析 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 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 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变辩证观点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让同学们知道“认 识生态系统的一员”从而产生尊重自然的思想 本节课堂的内容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一 开始比较陌生,学习积极性性不高。后来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学习能 课堂提问等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氛围 力分析 也变好,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同学们 的小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但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掌握还不牢固,和需要结合一定的课堂练习。 根据教学思路,本节课结合多媒体和课本进行课堂 教学,在教学程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对同学们来 教学策略选 说比较困难,所以我决定用小组讨论的范式来解决这一 择与设计 难题,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培养 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效率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节课中我最关注的学习活动是:熟悉食物链的概 教学过程 念,且每一个同学都会在食物网中找食物链。针对这个
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及反思
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
意识的教育。
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
学生学习能 组成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 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 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 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 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 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 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 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 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 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 更多的机会发挥。
力分析 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
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
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 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 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策略选 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 择与设计 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 边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 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反思学习评好课与师德行为的教学反思一、反思基本概念(即什么是教学反思),二、反思的作用和意义(反思的目的是什么),三、反思中的存在问题(态度、方法、内容方面),四、如何进行反思(反思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反思什么反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怎样提高反思能力),五、反思撰写的方式。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过去的事,从中总结经验或教训。
我们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过去或对过去经历的“过电影”。
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径。
反思,指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再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从而达到自己的人格、个性及至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它实际上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1)它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即思考)教育教学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某个教育教学行为、性境进行的审视与思考,并从中悟出一些有内涵、人价值的东西,获得一些经验或教训。
(2)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反思的对象)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
(3)具有自觉性(自愿的、有意识的)(4)具有技巧性(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二、反思的意义和作用(反思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教育教学反思不断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反思过程中,把“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程度,努力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
教学反思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改革的成败在教师。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
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才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才能不断提升课堂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态系统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与环境”等内容的基础上来认识生态系统,是对所学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
本节课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营养结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自我调节打下了基础,同时对于学习以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也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准备几张外出时拍的风景照片,课前查阅各种动物的食性,不只为课上学习消费者分类准备,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预习教材,完成预习学案。
并记录自己的疑惑。
(五)教学过程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已有了解,但是他们八很难把这些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放在一起进行迪考和研究,更没有考虑到这些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十三、四岁,思想活跃,上进心强,智力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实践调查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_⽣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标:说出⽣态系统的概念,概述⽣态系统的组成,并能够解释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
2、能⼒⽬标:在讨论交流中培养交流能⼒、分析能⼒和语⾔表达能⼒。
3、情感⽬标:认同⽣物与环境是⼀个统⼀的整体,加深⽣物与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态系统的组成难点:对⽣态系统概念的理解以及⽣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主预习。
2、借助外出游玩的时间体验环境和⽣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四、教学设计(⼀)、导⼊。
师:同学们,在第⼀章我们已经了解到⽣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那么本节课上课之前,⽼师先带领⼤家⾛进⼤⾃然的和谐之美。
学⽣:观看视频通过让学⽣体验⼤⾃然的和谐之美,引⼊到⽣物与环境的统⼀整体——⽣态系统的概念。
(⼆)、新授⾃主探究⼀、1.引导学⽣⾃⾏阅读课本53页内容,找出⽣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问:什么是⽣态系统?学⽣回答:⽣态系统是在⼀定的地域内,⽣物与环境构成的统⼀整体。
2.教师展⽰⽣态系统的实例:⼀个池塘,⼀条河流,⼀个湖泊,⼀⽚森林都可以看作是⼀个⽣态系统。
教师引导学⽣注重理解,这些都是在⼀定的地域内,⽣物与环境形成的统⼀整体,因此可以看作是⼀个⽣态系统。
教师展⽰典型的⽣态系统类型:森林⽣态系统,海洋⽣态系统,城市⽣态系统,农⽥⽣态系统等。
教师重点指出:最⼤的⽣态系统是⽣物圈。
教师出⽰反例,让学⽣了解⽣物或者环境单独不能构成⼀个完整的⽣态系统。
3.练⼀练:在反馈中学习学⽣的误区:部分学⽣认为在九龙湖中取出的⼀滴⽔不能够成⼀个⽣态系统,教师及时引导纠正。
⾃主探究⼆、1、出⽰池塘图⽚,引导学⽣思考:池塘⾥都有些什么呢?学⽣讨论回答:浮游植物、鱼、虾、⽔草、细菌真菌等。
教师:只有⽣物能构成⼀个完整的⽣态系统吗?学⽣:不能!还需要阳光、⽔、空⽓、⼟壤等。
教师:引导学⽣以池塘⽣态系统为例,结合课本54-55页内容尝试总结出⽣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金城关回民中学王永莉
1.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知识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尽可能的直观教学。
课堂中,我利用学生社团之前做的小型生态瓶,让学生直接观察,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充分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应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来获得成就感。
3.教材整合。
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做适当的整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4.现实情况是一个班70人,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
然后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学习中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认为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新课程理念下的生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生物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表面上看似乎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的。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第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第四:生物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众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被公认为“锻炼思维的体操”。
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成了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交给学生如何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