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

合集下载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 及医学意义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 及医学意义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及医学意义一、出血时间(BT)测定(一)正常参考值TBT法:(Simplate Ⅱ型):2.3~9.5分钟(min)IVY法:2~7分钟(min)Duke法:1~3分钟(min)(不超过4分钟)(二)临床意义由于临床上由药物治疗引起的BT延长较常见,故测定前应仔细询问用药情况,如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抗炎药、口服抗凝药及某些抗生素等。

1.BT延长(1)血小板数量异常: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血小板功能缺陷:①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②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3)血管性血友病(VWD)。

(4)血管壁及结构异常(少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5)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Ⅱ、Ⅴ、Ⅷ、Ⅸ或纤维蛋白原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见于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

2.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时。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DIC高凝期等,均可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或背后血因子活性过度增强所致。

二、凝血时间(CT)测定(一)参考值普通试管法:5~10分钟(min)硅管法:15~32分钟(min)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分钟(min)(二)临床意义1.CT延长①较显著的因子Ⅷ、Ⅸ减少的血友病甲、乙,凝血因子Ⅺ缺乏症;②血管性血友病;③严重的因子Ⅴ、Ⅹ、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④继发性或原发性纤溶活力增强;⑤循环血液中的抗凝物,如抗Ⅷ因子抗体可抗因子Ⅸ抗体、SLE等。

2.CT缩短①血栓前状态:DIC高凝期等;②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肾病综合征及高血溏、高血脂等。

血液 ABO

血液 ABO

实验二出血、凝血时间测定、ABO血型测定一、出血时间测定(一)实验目的目的是了解出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是指从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开始出血到出血停止所需的时间。

当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受损伤时,受伤的血管立即收缩,局部血流减慢,血小板发生粘着与聚集,同时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及ADP,形成血小板血栓,有效堵住伤口使出血停止。

因此,测定出血时间可了解毛细血管的功能及血小板的质和量。

正常人的出血时间约为1~4分钟。

(三)实验材料1.对象:人。

2.药品与试剂:75%酒精。

3.器材:采血针、吸水纸、秒表、棉球。

(四)实验方法1.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入2~3mm深,让血自然流出,勿挤压,自血液流出时起计算时间。

2.每隔30秒钟用吸水纸吸干流出的血液一次,注意吸水纸勿接触伤口,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记录开始出血至止血的时间,或计算吸水纸上的血点数并除以2即为出血时间。

(五)实验结果记录(六)注意事项1.刺血过程应严格消毒,采血针要一人一针,不能混用。

2.针刺皮肤不要太浅,使血自然流出,不要挤压。

3.如果出血时间超过15分钟,应停止实验,进行止血。

(七)思考题1.生理性止血过程?2.什么情况下出血时间延长?二、凝血时间测定(一)实验目的目的是了解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是指血液从离开血管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凝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凝血因子的量与活性,而与血小板的数量及毛细血管的脆性较小。

凝血时间延长,表示凝血功能失常,往往是由于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所致。

临床上某些血液病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的鉴别,需要测定凝血时间。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正常值:玻片法2~5分钟,试管法4~12分钟。

(三)实验材料1.对象:人。

2.药品:75%酒精,碘酒。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2. 了解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3. 分析影响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至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BT主要反映一期止血功能,即血管收缩和血小板黏附功能。

2.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指血液自采血至凝固所需的时间。

CT主要反映二期止血功能,即凝血因子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5kg左右)1只。

2. 实验仪器:秒表、手术刀、玻璃管、棉球、酒精、生理盐水、滤纸等。

3. 实验试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盒。

四、实验方法1. 家兔处死,无菌操作取出心脏血液。

2. 将血液加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中,室温下静置30分钟。

3. 观察血液凝固所需时间,记录为凝血酶原时间(PT)。

4. 将血液加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盒中,室温下静置30分钟。

5. 观察血液凝固所需时间,记录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6. 用手术刀在家兔耳缘处刺破皮肤,用棉球压迫止血。

7. 观察血液自然流出至自然停止所需时间,记录为出血时间(BT)。

五、实验结果1. 凝血酶原时间(PT):12秒。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秒。

3. 出血时间(BT):5分钟。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显示,家兔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40秒,出血时间(BT)为5分钟。

这些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2. 影响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等。

其中,遗传因素包括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等;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妊娠等;病理因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

3. 在临床医学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对于诊断和治疗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性止血、血型鉴定

生理性止血、血型鉴定

(5)ABO血型的遗传: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有A,B,O三个基因控制; A,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一对染色体只能有A,B,O三个基因中的两个
父代
A O + BO
子代
AB
A O BO OO
25
凝血时间
取3支0.6x8cm的洁净玻璃试管,置于37℃恒 温水浴,抽取3ml静脉血后开始计时,取下针 头,将试管稍倾斜,缓慢沿试管壁将血液注入 试管内,每管个1ml,静置于37℃恒温中。
当血液离体5min后,每隔0.5min后将第1试管 倾斜1次,直至试管倒置血液不流为止,依此 法顺序观察第2及第3试管,第3试管血凝时间 为凝血时间(CT)
注意事项:
1.玻片及试管必须洁净,以免出现假凝集 现象。 2.用牙签混匀血液和标准血清时,不能用 同一端,谨防三种血清混合。
二.血型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p):指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的
类型。 血型(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
红细胞凝集:将两种不相容血型的血液滴加在薄 片上混合,红细胞彼此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 红细胞凝集。在补体的作用下,可引起凝集的红 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
因子Ⅳ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
因子Ⅶ 前转变素
编号
同义名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Ⅸ 血浆凝血活酶
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
因子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因子Ⅻ
接触因子
因子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此外,凝血因子还有:高分子激肽原、PF3、前激肽释放酶等。
10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

出血时间测定标准

出血时间测定标准

出血时间测定标准
出血时间是一种用于检测机体止血凝血功能的试验,正常值为3\~8分钟。

出血时间异常可以协助诊断血小板疾病、血管与血小板之间功能的缺陷及凝血因子缺陷等。

出血时间的延长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功能异常或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2. 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老年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某些药物的影响。

具体检测结果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如检测出血时间异常,请及时就医,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凝血时间延长诊断标准

凝血时间延长诊断标准

凝血时间延长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凝血时间延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通常表现为出血不止或凝血功能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标准是医生们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指标,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标准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凝血因子和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

这些指标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在进行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信息,以帮助确定患者可能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影响凝血功能的因素还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

一般来说,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等凝血时间延长相关指标异常;2. 患者存在出血不止或凝血功能异常的症状;3. 患者的临床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信息支持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

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有助于医生及时确定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浆置换、手术等,以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除了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进行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因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不止等问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伤,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等,都有助于维持凝血功能的正常。

凝血时间延长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来确定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凝血时间延长是一种疾病状态,指的是机体凝血功能受损,导致血液凝固的速度变慢或凝固不完全。

在临床上,凝血时间延长可能会引起出血倾向,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准确地进行凝血时间的检测和诊断对于发现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至关重要。

出血与凝血机制

出血与凝血机制
出血与凝血机制
急诊综合病房
王颖妍 2010年6月10日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出血: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称为出 血,
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 出血,流出体表外,称外出血。
生理性止血:在正常情况下,小血
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 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2 、 外源性凝血途径
但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 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 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子Ⅹ 增强16000倍。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 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TFPI是存在 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 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因 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 物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 活性。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 源凝血途径可以相互活化。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细胞可分为: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 性红细胞比容为42%--49%,成年 女性为37%--48%。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 男女性性( (43..05——55..50))ⅹⅹ11001122//LL;。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为血红蛋白。 男性血红蛋白为120—160g/L; 女性血红蛋白为110—150g/L;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70—200g/L。 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出血与凝血机制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凝血五项ppt课件

凝血五项ppt课件
解读:BT主要用于检测毛细血管的结构和
功能、血小板的质和量以及两者之间相互 作用和影响。 BT 延长 :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功能 缺陷;血管性血友病(VWD);血管壁及 结构异常 ;纤溶亢进症等。 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 和血栓形成时。
精选课件
3
凝血时间(CT)测定
目的和意义: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
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 间。
解读:
1、凝血时间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 ;如继 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 抗凝药物肝素治疗时等 。
2、凝血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及血栓性疾 病。
精选课件
4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目的和意义:TT检测主要反映凝血 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 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 现象。 解读: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血浆纤
解读: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
意义。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 凝血因子缺乏。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 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PT用于口服抗凝药的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为 2~4时为抗凝治疗合适范围。
精选课件
11
血浆D-二聚体检测
目的和意义:D-二聚体是纤维蛋
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 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 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 物。 对继发性纤溶的诊断有特异性。
精选课件
12
血浆D-二聚体检测
解读: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
解功能。
增高或 阳性
DIC

核桃叶提取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核桃叶提取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核桃叶提取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目的:观察核桃叶提取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探讨核桃叶止血和抗凝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取小鼠40只,将其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0.85%NaCl注射液)和核桃叶提取液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15、0.3、0.6 g/ml核桃叶提取液)4组,每组10只。

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10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核桃叶低、中、高浓度组的凝血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桃叶低、中浓度组的出血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桃叶低、中、高浓度组的出血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桃叶高浓度组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桃叶提取液不影响凝血时间,高浓度的核桃叶提取液能够缩短出血时间;核桃叶具有一定的提高生理性止血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extract of walnut leaf on the bleeding time and coagulation time in mice,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hemostasis and anti coagulation of walnut leaves.Method:Forty mice were tak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normal control group(given 0.85%NaCl injection),Walnut leaf low,middl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given 0.15,0.3,0.6 g/ml Walnut leaf extract),10 mice in each group,they were given irrigation gastric 1 time a day,received the corresponding drugs,the bleeding time and clotting time of mice in each groups were detected after 10 days.Result:In the clotting tim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Walnut leaf low,middl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compared between any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bleeding time of the Walnut leaf low and middle concentr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In the bleeding time of Walnut leaf low,middl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compared between any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bleeding time in the Walnut leaf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xtract of Walnut leaf don’t affect the clotting time,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Walnut leaf extract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bleeding,Walnut leaf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promote hemostasis of physiological.[Key words] Walnut leaf extract;Bleeding time;Clotting time;Mice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感想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感想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1. 背景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是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出血时间是指在人体皮肤或黏膜损伤后,血液在伤口处停止流出所需的时间。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状态所需的时间。

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涉及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聚集于伤口处,形成血小板栓,同时凝血酶原被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使伤口处形成血凝块。

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的参与,并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

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某些疾病中,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准确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评估被测者的血液凝固功能。

3. 实验方法3.1 出血时间测定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时器、小刀、无菌棉签等。

2.选择被测者的手指或耳垂作为实验部位,清洁并消毒该部位。

3.用小刀轻轻划破皮肤,使之出血,立即开始计时。

4.用无菌棉签轻轻触碰出血的部位,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是否停止出血。

5.当出血停止不再重现或超过15分钟时,停止计时,记录出血时间。

3.2 凝血时间测定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时器、试管、试管架、凝血试剂等。

2.取一根干净的试管,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上。

3.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试剂。

4.选择被测者的手指作为实验部位,清洁并消毒该部位。

5.用小刀轻轻划破皮肤,使之出血,立即开始计时。

6.将出血的部位迅速放入试管中,试管轻轻颠倒几次,使血液与凝血试剂充分混合。

7.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

8.当血液完全凝固或超过15分钟时,停止计时,记录凝血时间。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以下结果:•被测者A的出血时间为3分钟,凝血时间为5分钟。

出血,凝血时间概念

出血,凝血时间概念

出血,凝血时间概念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出血和凝血时间。

这就像是我们身体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血液的出血和凝血过程就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呢。

我先来说说出血时间吧。

你想啊,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小宇宙,到处都是血管这个“小管道”,里面流淌着宝贵的血液。

出血时间呢,简单说就是从皮肤被划破或者血管受到损伤开始,到血液开始自行停止流出所需要的时间。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有一次他不小心被小刀划了一下手指。

当时那血就冒出来了,他可紧张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不过呢,他发现没过多久,血就慢慢地不流了。

这就是身体在发挥作用啦。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是比较短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套自己的防御机制。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座城堡,那血管就是城堡里的输水管道。

当这个管道破了个小口子,就像是城堡的防护墙出现了一个小缝隙。

身体可不会任由血液这个城堡里的“居民”大量流失呀。

这个时候,血小板就像一群英勇的小战士,它们会迅速地赶到伤口处,试图堵住这个漏洞。

它们会相互黏附在一起,就像搭积木一样,慢慢形成一个小塞子,不让血液继续流出去。

那凝血时间又是什么呢?凝血时间可比出血时间稍微复杂一点哦。

它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这就像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工程。

我认识一个医生朋友,他跟我讲过一些关于凝血时间的有趣知识。

他说,凝血过程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首先,当血管受损的时候,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组织因子的东西,这就像是起跑的信号枪一样。

然后呢,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就像接力赛的选手,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工作。

其中有个凝血因子叫纤维蛋白原,它就像是建筑材料。

在凝血过程中,它会被转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就像无数根细细的小绳子,它们纵横交错,把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都网罗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血块。

这就好比是用钢筋(纤维蛋白)和混凝土(血小板和血细胞)建造起一堵坚固的墙,把伤口彻底堵住,这样血液就不会再流出来啦。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目的和原理】学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是指从小血管破损出血起至自行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实际是测量微小血管口封闭所需时间。

出血时间的长短与小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粘着、聚集、释放以及收缩等功能有关。

出血时间测定,可检查生理止血过程是否正常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到出现纤维蛋白细丝所需的时间,测定凝血时间主要反映有无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出血时间的测定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末节指端后,用消毒后的采血针快速刺入的血液,使滤纸上的血点依次排列,直到无血液流出为止,记下开始出血至停止出血的时间,或以滤纸条上血点数除以2即为出血时间。

正常人约为1~4min。

2.凝血时间的测定操作同上,刺破耳垂或指端后,用玻片接下自然流出的第一滴血,立即记下时间,然后每隔30s用针尖挑血一次,直至挑起细纤维血丝止。

从开始流血到挑起细纤维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正常人约为2~8min。

【注意事项】1.采血针应锐利,让血自然流出,不可挤压。

刺入深度要适宜,如果过深,组织受损过重,反而会使凝血时间缩短。

2.针尖挑血,应朝向一个方向横穿直挑,勿多方向挑动和挑动次数过多,以免破坏纤维蛋白网状结构,造成不凝血假象。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一、学习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二、动物与器材蛙或蟾蜍、蛙类手术器械、蜡盘、蛙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三、方法与步骤1、破坏蛙脑脊髓2、剪断脊柱、剪除腹壁和内脏3、玻璃皮肤4、分离坐骨神经5、完成标本制备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实验十、ABO血型鉴定和出血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十、ABO血型鉴定和出血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十、 ABO血型鉴定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学习鉴别血型的基本方法; 2.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血型鉴定的原理; 3. 学习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的方法,熟悉测定出血时间 和凝血时间的意义。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器材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 考 题
返回
【血型测定基本原理】
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凝集原相对应的天然凝集素
注意事项 思 考 题

【器材和药品】
目的要求
人、双凹载玻片、一次性采血针、抗A抗B血
型定型试剂、消毒牙签、碘酒、酒精、棉签、 标记笔,小滤纸条、秒表等。
基本原理
动物器材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 考 题
返回
【方法与步骤】
1. ABO血型鉴定(玻片法) (1)在双凹载玻片中滴入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 (2)用酒精棉球对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无菌一次性 采血针头刺破受检者,挤压出血。在双凹载玻片两格中 分别滴加手指血一滴,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 (3)室温静置10-15min,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4)结果判定: ①双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O型血。 ②如双侧均有凝集反应则为AB血型。③如果抗A侧无凝 集反应,而抗B侧有凝集反应,则为B型血,如果抗A侧 有凝集反应,而抗B侧无凝集反应,则为A型血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器材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 考 题
返回
【注意事项】
1.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绝对不能相混,存放时间不 宜太长。 2. 最好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注射器,一人一针,不 能混用,采血前可进行局部按摩。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器材
3. 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应在显微镜下观察。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起到促进血液凝固和血管损伤修复的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50,000-450,000/μL,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出现易出血的症状。

2.凝血时间:凝血时间是血液从离体状态转变为凝固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时间为8-15分钟。

如果凝血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能力下降。

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P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和X的活性。

PT测试结果通常以秒为单位表示,正常范围为11-13秒。

如果PT值延长,可能是由于这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个校准的指标,用于标准化PT结果以消除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正常的INR范围通常为0.8-1.2,但在抗凝治疗中可以有不同的目标范围。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II (凝血酶原)、V、VIII、IX、X、XI和XII的活性。

正常的APTT范围通常为25-35秒,如果APTT延长,可能是由于这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6.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生成纤维蛋白的前体蛋白。

正常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通常为2-4g/L。

如果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根据以上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检查结果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综合临床症状、体检和其他血液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在实际临床中,如果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进行深入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凝血抑制物检测或其他血小板功能评估等,以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也需要考虑,因为一些药物和疾病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的结果。

注册会计师:债券和股票估价测试题(三)

注册会计师:债券和股票估价测试题(三)

注册会计师:债券和股票估价测试题(三)1、单选男性,19岁,突发下肢紫癜,隆起于皮肤表面,呈对称性。

化验WBC12×10/L,Hb120g/L,血小板200×10/L,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毛(江南博哥)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诊断应该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过敏性紫癜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白血病E.血管性血友病正确答案:B2、多选甲企业现在发行到期日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单利计息,复利折现,当前市场上无风险收益率为6%,市场平均风险收益率为2%,则下列价格中适合购买的有()。

A、1020B、1000C、2204D、1071正确答案:A, B参考解析:市场利率=6%+2%=8%,发行时债券的价值=(1000+1000×10%×5)×(P/F,8%,5)=1020.9(元),如果债券价格低于债券价值,则适合购买,所以,该题答案为选项A、B3、单选对于分期付息债券而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折价发行的债券价值降低B、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溢价发行的债券价值升高C、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平价发行的债券价值不变D、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平价发行的债券价值升高正确答案:D4、多选股利的估计方法包括()。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C、内插法D、测试法正确答案:A, B参考解析:股利的多少,取决于每股盈利和股利支付率两个因素,对其估计的方法是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例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等5、单选某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发行价1100元,票面利率4%,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日购入,准备持有至到期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到期时一次性收回的本利和为1200元B、复利计息的情况下,到期的本利和为1200元C、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复利折现下的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1.76%D、如果该债券是单利计息,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是1.5%(复利按年折现),则可以购买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如果是单利计息,则到期时一次性收回的本利和=1000×(1+4%×5)=1200(元),复利计息,到期的本利和=1000×(F/P,4%,5)=1216.7 (元),根据“价格=未来现金流入的复利现值之和”可知:1100=1200×(P/F,i,5),即:(1+i)5=1200/1100,到期收益率i=(1200/1100)1/5-1=1.76%高于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1.5%,所以,可以购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D-二聚体、 凝血出血时间凝血五项延长缩短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D-二聚体、 凝血出血时间凝血五项延长缩短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等凝血五项延长缩短指标解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 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一般为26-36s(仪器法),32-43s(手工法),与对照血浆比较大于10s以上有意义,使用不同APTT试剂参考区间可有显著差异。

延长1)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 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 及因子XI 缺乏症;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4)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缩短1)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酶原时间(PT)PT 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是检测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延长。

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0.5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DIC;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Vit-K 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缩短。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DIC 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与PT结果缩短相比,APTT 缩短几率要高出很多,但只有少数是因为因子VIII 或因子XII 的活性特别高,存在高凝状态,其余多是技术上原因。

如分离血浆时血小板去除不彻底,标本采集不当等;因APTT对肝素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用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监测中,但对于低分子肝素检测,APTT 不敏感;APTT和PT的同时检测是凝血因子缺陷的主要筛查试验。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项日 具体内容 出血情况 出血点、瘀斑、咳血、呕血、便血、血尿 出血部位 皮肤、粘膜(口腔、鼻腔)、肌肉、消化道、泌尿道、关 节 出血状况 出血的时间、频度、严重性,自发或外伤出血,拨牙后或手术后出血 出血诱因 出血与食物、接触物、药物等关系 过敏史 发生紫癜、出血的同时,是否伴荨麻疹及低血压状态等 职业史 是否从事与重金属、有毒化学物品、有毒气体接触的职业 用药史 解热镇痛药、抗癌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血浆代用品、止血药 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出血情况 既往史 尿毒症、肝病、感染、恶性病史 体检 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部、胸部体征等
(一)出血的原因
主要有两大类: 1、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 如术中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糜烂等。 2、出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出血 A 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B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引起的出血不止;C 同时有多个部位出血;D 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E 伴有易引起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如严重肝病、尿毒症。
出 凝 临床监测 :为实验室监测提供线索 血 监 实验室监测: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测
一、临床监测
主要包括详细了解出血史、出血倾向、诱因、过敏史、职业史、家族史以及完善的体格检查。 详见下表:
出血病人的临床监测
(二)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分析
根据不同的临床出血特点,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功能缺陷:A 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 血小板功能缺陷 3、凝血因子缺乏 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三)病情动态监测
病情动态监测包括: ①出血部位的监测:皮肤、粘膜、伤口、消化道、泌尿道、鼻咽部等; ②凝血功能实验指标监测; ③生命体征的监测; ④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与步骤:


1、出血时间的测定
用75%酒精消毒耳垂或指端后,再用无 菌干棉球擦干。用一次性刺血针刺皮肤 2~3mm深,请勿用手挤压出血部位,让 血液自然流出。从出血后开始每隔半分 钟用滤纸吸去血滴一次(不要触及皮 肤),直至血液停止。记录开始出血至 停止出血时间间隔。
2、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七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测 定

基本原理

出血时间是指从针刺使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后,血液从创口内流 出到自动停止流出所需的一段时间。出血时间是用于检查机体 生理止血功能是否恢复正常,即主要用于初步了解毛细血管功 能及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

血液流出血管后很快凝固,凝血过程是一种发生在血浆中由多 种凝血因子(coaguylation factor)参与的连锁化学反应,其结 果是使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prothrombin activator) 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thrombin,thrombase)形成;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fibrin)形成。凝血系统包括内源性(仅发生于血浆 中)和外源性(有存在于组织中的组织因子参与)两套凝血系 统。


(1)毛细管法。常规消毒指尖或耳垂,并刺穿皮肤, 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吸去第一滴血,用毛细 玻璃管吸取第二滴血,直至血液充满官腔为止,此时 立即记录时间。每隔半分钟折断毛细玻璃管一小段 (5~10mm),直至两段玻璃管之间有血丝连接时,表 示血液已经凝固,停止计时。 (2) 玻片法。针刺后,让血液自然下滴,滴到玻片上 开始计时,其血滴不应小于黄豆粒。然后在室温下自 然凝固,每隔半分钟轻挑一次,若有血丝挑起,即为 凝固,停止计时。 (3) 试管法。取1个干燥的小试管,滴入血液。每隔 15S倾斜试管一次,直到血浆凝固(即血浆液面不随 试管倾斜)。记录试管内血浆凝固的时间。
思考:

分析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分别与哪 些因素有关? 比较不同凝血时间测定的方法原理 及其优缺点?源自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方 法,熟悉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意 义。 2、了解影响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因 素。
实验材料:
一次性刺血针,秒表,小滤纸条,75%酒精 棉球,碘酒棉球,毛细玻璃管(长于10cm、 内径0.8~1.2mm,也可以用一次性定量毛细取 血管代替),载破片等 人


凝血时间是指从血液流出体 外时起至血液在体外自动凝 固时止所需的时间。凝血时 间用于检查血液本身的凝血 过程是否正常,而与血小板 和毛细血管功能关系较小。 检测凝血时间的方法有玻片 法、试管法、和毛细血管法 等,也可借助血液凝固时间 自动测定仪等仪器进行自动 化检测。
人造血小板

人造血小 板(下方较 亮处)凝聚 起来,形成 血液凝块
注意事项



1、在测定凝血时间时,最好将毛细管两端用 胶泥封闭,置于37摄氏度恒温箱中,以保持 温度恒定。 2、如出血时间超过15min,应立即终止实验, 并进行止血。 3、采血前可进行局部按摩。 4、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时,温度不可以过高 过低,血滴不可过小,挑动不可过求勤。 5、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时,血样不要混入气 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