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8版无) 1.远距分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
挥作用 ( 主)
2. 旁分泌 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
用
3. 神经分泌 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分泌的激素。
如VIP、脑啡肽等
• (五)胃肠激素的作用(小结)
•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 泌;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肠肽→调节生长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的分泌,等。 • 3.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某些胃肠激素能 促进消化道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 如胃泌素过多→胃粘膜肥厚;胃泌素过少→胃粘 膜萎缩。胆囊收缩素→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的分裂生 长,等。
⑸胃酸分泌机制: 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P195
质子泵
已被证实是各 种因素引起胃 酸分泌的最后 通路,选择性 抑制质子泵的 药物 ( 如奥美拉 唑又叫洛赛克 ) 可有效的抑制 胃酸的分泌。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P187
各种肌细胞的共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 自动节律性(频率低,不规则);(骨骼肌无自律性; 心肌有自律性,且频率高,规则) 2. 兴奋性较低,舒缩缓慢(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持续的 时间长,舒张的时间也长) 3.富有伸展性 4. 紧张性收缩(离体的骨骼肌无肌紧张,离体的平滑肌可 有肌紧张) 5. 对机械牵张、温度﹑化学刺激较敏感,对电刺激﹑锐器 ﹑切割不太敏感。
食道下段→胃→ 小肠(+肝胆胰)→升结肠→横结 肠右2/3 ← ← ←受迷走N,交感N支配。 • 横结肠左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 ← 受盆N,交感N支配。 • 作用:副交感N兴奋→ 促进消化腺的分泌,促进 消化道的运动;交感N兴奋→ 抑制消化腺的分泌, 抑制消化道的运动。 • 反射性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壁内神经 丛局部反射。
3.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BER →阈电位(约-40mv)→Ca2+ 通道开放→ Ca2+ 内流→ AP ( 去极化: Ca2+ 内流+少量 Na+ 内流;复极化: K+外流) 。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AP,再引起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P189
• 在后面各节分别学习. • 此处是一总述.
一、胃液及其分泌 P194
• (一)胃的分泌细胞 • 1.外分泌细胞 泌酸腺(胃腺): 壁细胞→HCl ,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粘液细胞→粘液。 幽门腺:粘液细胞→碱性粘液。 贲门腺:粘液细胞→粘液。
• • • •
2.胃的内分泌细胞 G细胞: 分泌胃泌素,ACTH样物质.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组胺. (组胺,促进胃酸 分泌)(H受体阻断剂,抑制胃酸分泌)
食物→咽部触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延 髓吞咽中枢→ 传出神经→通过各部位肌 肉舒缩活动的精确配合:①封闭鼻咽通道; ②封闭咽与气管之间的通路;③咽-食管 括约肌舒张,咽上缩肌收缩→ 食物被推 入食道上段。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N反射+壁内N丛局部反射 食团 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 扩张 → 刺激 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胃 内 消 化 小肠内消化 肝脏的功能 大肠的功能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P187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 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机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通过消化器 官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咀嚼、磨碎、搅拌、混合、 推送的过程。 化学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在消化腺分泌 的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已经消化分解及不需消化分 解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 糖 氨基酸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P188
1.静息电位 RP:较小,-50~-60mV。 形成机制:( 1 ) K+ 外流(主);( 2 )生电性钠泵( 1ATP , 2K+入,3Na+出)。
2.慢波电位 平滑肌能够在 RP的基础上,自发 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 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 慢波电位有以下特点: • 1.为一自动的周期性的缓慢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的电位 波动 • 2.波幅:5-15mv(而AP为55mv以上); • 3.频率因部位而异:人胃约3次/分,人12指肠约12次/ 分,人回肠末段约9次/分。 • 4.与收缩的关系:Cajal间质细胞产生BER→BER经与平 滑肌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平滑肌细胞去极化→达一 定幅值(机械阈) ,但尚未达阈电位时→平滑肌细胞 少量钙内流→平滑肌细胞轻度收缩→平滑肌细胞继续 去极化达阈电位(电阈)→平滑肌细胞AP →平滑肌细 胞收缩↑. • 5. BER的频率传速也受N-体液因素的影响。
• 脑-肠肽 P192 • 既能由消化系统(主要是胃肠道)的内分 泌细胞分泌,又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由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 称为脑-肠肽。 • 如: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生长 抑素,神经降压素,等。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P192 • 口腔内消化包括:咀嚼,唾液分泌,吞咽。 一、唾液 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许多分散的小唾液腺。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 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尿素,尿酸;等。 (二)唾液的作用 (1)湿润与溶解食物;(对干燥食物尤其重要) (2)清洁与保护口腔;(冲洗残余食物,溶菌酶) (3)初步消化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二)壁内N丛(内在N)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运 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 粘膜下N丛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 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副交感N和交感N 粘膜下N丛 内分泌细胞 ↓↑ 消化道内机械化 肌间 N 丛 学和温度感受器
•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P190 •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 1.散在分布; • 2.种类多(已知有40余种); • 3.数量巨大; • 4.全都为APUD细胞 = 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都具有摄 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 • 5.分为开放型细胞(通过细胞腔面微绒毛感受来自胃肠 腔内的理化刺激)和闭合型细胞(无细胞腔面微绒毛,不 直接感受来自胃肠腔内的理化刺激,受N-体液调节)。
食管内的压力:
中段:≈胸内压(两端>胸内压) 下段: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3~5cm)的高压 区(内压比胃内压高)。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 理性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P194
胃的分区(三种分区法 ): (加) (1)头区,尾区。 (2)胃底,胃体,胃窦。 (3)贲门腺区,泌酸腺区,幽门腺区。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P189
• (一)外来N • 1.躯体运动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 约肌为骨骼肌,由躯体运动N支配。 • 2.自主N(植物N)(主)
2.自主N(植物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壁内N丛
-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消化器官活动的非条件反射性调节:食物本身的 理化性质→刺激口腔﹑咽﹑食道﹑胃﹑肠粘膜感 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消化腺分泌↑,消 化道SM运动↑。 • 消化器官活动的条件反射性调节:与食物有关的 语言﹑文字 ﹑图形 →刺激视﹑听器官→传入N→ 大脑皮层→传出N→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 道SM的运动 • 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性调节:胃﹑肠内的食物的 理化因素→刺激胃﹑肠粘膜感受器→传入N→壁内 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传出N→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道SM的运动。
(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P195
来自百度文库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1.盐酸(胃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 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8版150~170mmol/L ) 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食物刺激,组胺试 验)。 (4)HCl的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为胃蛋白酶的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镜; (最适pH 1.8-3.5, pH 5时完全失活) ③抑菌杀菌; ④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蛋白质的水解; ⑤HCl入小肠,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 泌; ⑥HCl入小肠,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 味觉 嗅觉 条件反射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副交感N
Ⅶ Ⅸ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ACh 交感N
唾液腺
M受体
NE
β 受 cAMP 体
IP3释放 Ca2+释放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 唾液的分泌完全受N调节: 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和条件反射性调节。 • 传出N包括副交感N和交感N。以副交感N为主。 • 副交感神经兴奋→ACh,VIP(血管活性肠肽) →M受体 →IP3(三磷酸肌醇) ↑ →胞内Ca++释 放→唾液的分泌↑。 • 交感神经兴奋→NE →受体 →cAMP ↑ →胞内 酶活性变化→唾液的分泌↓( ↑ ?)。
• 慢波电位的起源部位:一般认为慢波电位 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 胞(Cajal间质细胞与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 有缝隙连接)。 Cajal间质细胞在功能上类 似窦房结的P细胞(起搏细胞)。 • 慢波电位的产生机制:自动去极化。 • 慢波电位作用:触发AP的产生,从而 控制胃肠运动:BER →机械阈→ 轻度收 缩→阈电位(电阈)→AP →收缩↑。
• 二、咀嚼
P193
咀嚼器官:咀嚼肌,牙齿。 咀嚼的作用: (1)机械加工食物; (2)反射性地促进口腔以下的消化活动。
三、吞咽
P194
吞咽是一连串的反射动作,通过各部位肌肉 舒缩活动的精确配合,使食物从口腔→咽 →食道→入胃。
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