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 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阶段
– 化学消化: 胰液 胆汁 小肠液 – 机械消化
一、小肠的化学消化
(一)胰液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酶
碳酸氢盐: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保护肠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发 挥作用提供适宜的pH环境。
二、小肠的机械消化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
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 . 分 节 运 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2.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作用小)。
交感神经——量少,粘稠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和吞咽
蠕动:——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食管下段括约肌
食管和胃之间有一
生理性高压区,比胃
内压高5-10mmHg。无
解剖括约肌结构。
可防止胃内容返流
第三节
• 容量:1~2升
胃内的消化
• 暂时贮存食物
• 化学性消化 • 机械性消化
一、胃的化学消化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2.紧张性收缩:
3.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4.较大的伸展性: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为-50~-60mv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PPT课件
HCl H+
pH2 凝胶层 HCO3– pH7
500m
4.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 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亚单位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 酶破坏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 促进回肠末端吸收B12
⑶临床:胃大部切除、广泛性萎缩性胃
炎、胃酸缺乏的病人,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 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搅拌和磨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 成食糜,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 和研磨。推进食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 4-6h)
消化道
氨基酸 甘油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葡萄糖 消化 糖类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血液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二)胆汁
肝细胞分泌, 持续分泌(0.6-1.0
L/日)、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经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胆囊
消化期可经肝和胆囊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肝胆汁:
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金黄色,弱碱性
胆囊胆汁: 胆囊中贮存的胆汁。颜色较深,中性或弱酸性

生理学消化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吸收ppt课件
(2)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CCK-PZ,胃动素 -:促胰液素,抑胃肽,胰高血糖素
上一页 下一页
5-2 机械性消化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gastric empty)
(二)胃排空
1.胃排空的机制
2.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四、小肠运动
㈠小肠运动的类型(图) ㈡小肠运动的调节 ㈢回盲瓣(回盲括约肌)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神经分泌
返回
第二节 机械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的意义 (二)吞咽反射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
(一)胃运动 1.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蠕动(peristalsis)
紧张性收缩
上一页 下一页
5-2 机械性消化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
2、胃运动的调节
(1)外来神经 迷走神经→Ach+M受体 紧张 交感神经→NE+β2受体 舒张
胃腺 胃底腺 主细胞→酶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幽门腺
上一页 下一页
5-3 化学性消化
二、胃液
㈡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
1.盐酸
(1)盐酸的生成
(2)盐酸的作用
2.胃蛋白酶原
3.黏液
(1)可溶性粘液
(2)不溶性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图)
4.内因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化学性消化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非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血管
上一页 下一页
5- 1
三 、 胃 肠 激 素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1、一形)态、特胃征肠(道开内放分型泌细细胞胞图,闭合型细胞) 2、分泌方式(内分泌图、旁分泌图 、神经分泌图 )

消化与吸收功能(生理学课件)

消化与吸收功能(生理学课件)

五、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系统及其作用
●副交感神经
*支配
迷走神经:胃
横结肠;
盆神经:降结肠、直肠、肛门内括约肌;
面N、舌咽N中副交感纤维:唾液腺。
*大部分节后纤维:释放ACh——胆碱能N
◎作用—— 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
使胃肠括约肌舒张 促进消化腺分泌
临床
阿托品阻断 M受体:
解除胃肠痉挛
五、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及收缩频率;
*黏膜下神经丛:小肠的分泌、吸收和收缩
及其局部血流。
吸 收
吸收的部位
口腔、食道:基本不吸收(硝酸甘油)。 胃:少量水分、酒精、某些药物(阿司匹林)。 大肠:水分、无机盐。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空肠:大部分营养物质; 回肠:VitB12、胆盐。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运动,磨
碎、混合、推送食物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营养
物大分子 → 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方式示意图
2.吸收 ——消化管内的物质,透过消化管
黏膜→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 脂肪 蛋白
消化
机械性 化学性
直接吸收
葡萄糖 吸收 精华 FA、甘油
兴奋时排空加速, 忧虑、悲伤及疼痛时排空减慢。
(二)胃的运动 3.呕吐
●含义——胃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 的反射活动。
(反射性和中枢性)
●中枢:延髓。 ●意义:保护性防御反射;
(剧烈频繁:水电酸碱失衡)
三、小肠内消化
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营养物质→可被 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吸收过程 基本完成。
●成分
水 无机盐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
9
(二)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壁内N丛
-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10
三 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 • 胃肠激素(gut hormones)-----胃肠激素
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④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
17
3、粘液和HCO3-
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
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 泌酸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 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
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
-
18
粘液-HCO3-屏障 (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
-
19
4、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
12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本节要点
•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 粘液
• 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 胃液分泌的调节
• 胃运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和胃排 空
-
13
一、胃液及其分泌
性 质:无色,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ppt课件

刺激释放因素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扩张胃、组 胺、ACh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产物>脂肪酸钠
促胰液素 (secretin)
缩胆囊素 (CCK)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抑胃肽 (GIP) 胃动素 (motilin)
脂肪及分解产物、糖、氨基 酸 迷走神经、盐酸、脂肪
21
第二节
ppt课件
35
⑸盐酸的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发挥作用提供 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抑制和杀死细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ppt课件
36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⑴来源:主细胞(主) ⑵作用: 胃酸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⑶特点: 蛋白质 䏡和胨
㈡ 23
唾液的作用
湿润口腔和食物,利于说话、咀嚼和吞咽; 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冲洗和清除食物残渣 抗菌作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 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 排泄作用:异物,药物
ppt课件
㈢ 唾液分泌的调节
24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副交感N
ACh M受体
促进消化道黏膜的生长和刺激胃、肠、胰的 蛋白质合成(营养作用); 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胆汁 的分泌。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肠神经系统
黏膜下神经丛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机 械、化学和温度 感受器
ppt课件
13
例如:
迷走-迷走反射(vagovagal reflex):是一种 传入和传出信息分别经迷走神经中传入 和传出纤维而完成的胃肠反射活动。 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 reflex): 食物充 张胃引起的结肠收缩运动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 味觉 嗅觉 条件反射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副交感N
Ⅶ Ⅸ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ACh 交感N
唾液腺
M受体
NE
β 受 cAMP 体
IP3释放 Ca2+释放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 唾液的分泌完全受N调节: 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和条件反射性调节。 • 传出N包括副交感N和交感N。以副交感N为主。 • 副交感神经兴奋→ACh,VIP(血管活性肠肽) →M受体 →IP3(三磷酸肌醇) ↑ →胞内Ca++释 放→唾液的分泌↑。 • 交感神经兴奋→NE →受体 →cAMP ↑ →胞内 酶活性变化→唾液的分泌↓( ↑ ?)。
(二)壁内N丛(内在N)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运 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 粘膜下N丛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 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副交感N和交感N 粘膜下N丛 内分泌细胞 ↓↑ 消化道内机械化 肌间 N 丛 学和温度感受器
•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P190 •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 1.散在分布; • 2.种类多(已知有40余种); • 3.数量巨大; • 4.全都为APUD细胞 = 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都具有摄 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 • 5.分为开放型细胞(通过细胞腔面微绒毛感受来自胃肠 腔内的理化刺激)和闭合型细胞(无细胞腔面微绒毛,不 直接感受来自胃肠腔内的理化刺激,受N-体液调节)。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胃 内 消 化 小肠内消化 肝脏的功能 大肠的功能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P187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 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机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通过消化器 官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咀嚼、磨碎、搅拌、混合、 推送的过程。 化学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在消化腺分泌 的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已经消化分解及不需消化分 解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P188
1.静息电位 RP:较小,-50~-60mV。 形成机制:( 1 ) K+ 外流(主);( 2 )生电性钠泵( 1ATP , 2K+入,3Na+出)。
2.慢波电位 平滑肌能够在 RP的基础上,自发 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 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 慢波电位有以下特点: • 1.为一自动的周期性的缓慢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的电位 波动 • 2.波幅:5-15mv(而AP为55mv以上); • 3.频率因部位而异:人胃约3次/分,人12指肠约12次/ 分,人回肠末段约9次/分。 • 4.与收缩的关系:Cajal间质细胞产生BER→BER经与平 滑肌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平滑肌细胞去极化→达一 定幅值(机械阈) ,但尚未达阈电位时→平滑肌细胞 少量钙内流→平滑肌细胞轻度收缩→平滑肌细胞继续 去极化达阈电位(电阈)→平滑肌细胞AP →平滑肌细 胞收缩↑. • 5. BER的频率传速也受N-体液因素的影响。
(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P195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1.盐酸(胃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 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8版150~170mmol/L ) 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食物刺激,组胺试 验)。 (4)HCl的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为胃蛋白酶的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镜; (最适pH 1.8-3.5, pH 5时完全失活) ③抑菌杀菌; ④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蛋白质的水解; ⑤HCl入小肠,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 泌; ⑥HCl入小肠,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P189
• (一)外来N • 1.躯体运动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 约肌为骨骼肌,由躯体运动N支配。 • 2.自主N(植物N)(主)
2.自主N(植物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壁内N丛
-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 管 平 滑 肌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三)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 糖 氨基酸
• 慢波电位的起源部位:一般认为慢波电位 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 胞(Cajal间质细胞与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 有缝隙连接)。 Cajal间质细胞在功能上类 似窦房结的P细胞(起搏细胞)。 • 慢波电位的产生机制:自动去极化。 • 慢波电位作用:触发AP的产生,从而 控制胃肠运动:BER →机械阈→ 轻度收 缩→阈电位(电阈)→AP →收缩↑。
(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8版无) 1.远距分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
挥作用 ( 主)
2. 旁分泌 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

3. 神经分泌 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分泌的激素。
如VIP、脑啡肽等
• (五)胃肠激素的作用(小结)
•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 泌;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肠肽→调节生长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的分泌,等。 • 3.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某些胃肠激素能 促进消化道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 如胃泌素过多→胃粘膜肥厚;胃泌素过少→胃粘 膜萎缩。胆囊收缩素→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的分裂生 长,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胃液及其分泌 P194
• (一)胃的分泌细胞 • 1.外分泌细胞 泌酸腺(胃腺): 壁细胞→HCl ,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粘液细胞→粘液。 幽门腺:粘液细胞→碱性粘液。 贲门腺:粘液细胞→粘液。
• • • •
2.胃的内分泌细胞 G细胞: 分泌胃泌素,ACTH样物质.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组胺. (组胺,促进胃酸 分泌)(H受体阻断剂,抑制胃酸分泌)
• 二、咀嚼
P193
咀嚼器官:咀嚼肌,牙齿。 咀嚼的作用: (1)机械加工食物; (2)反射性地促进口腔以下的消化活动。
三、吞咽
P194
吞咽是一连串的反射动作,通过各部位肌肉 舒缩活动的精确配合,使食物从口腔→咽 →食道→入胃。
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食管内的压力:
中段:≈胸内压(两端>胸内压) 下段: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3~5cm)的高压 区(内压比胃内压高)。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 理性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P194
胃的分区(三种分区法 ): (加) (1)头区,尾区。 (2)胃底,胃体,胃窦。 (3)贲门腺区,泌酸腺区,幽门腺区。
⑸胃酸分泌机制: 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P195
质子泵
已被证实是各 种因素引起胃 酸分泌的最后 通路,选择性 抑制质子泵的 药物 ( 如奥美拉 唑又叫洛赛克 ) 可有效的抑制 胃酸的分泌。
食物→咽部触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延 髓吞咽中枢→ 传出神经→通过各部位肌 肉舒缩活动的精确配合:①封闭鼻咽通道; ②封闭咽与气管之间的通路;③咽-食管 括约肌舒张,咽上缩肌收缩→ 食物被推 入食道上段。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N反射+壁内N丛局部反射 食团 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 扩张 → 刺激 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
• 脑-肠肽 P192 • 既能由消化系统(主要是胃肠道)的内分 泌细胞分泌,又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由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 称为脑-肠肽。 • 如: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生长 抑素,神经降压素,等。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P192 • 口腔内消化包括:咀嚼,唾液分泌,吞咽。 一、唾液 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许多分散的小唾液腺。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 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尿素,尿酸;等。 (二)唾液的作用 (1)湿润与溶解食物;(对干燥食物尤其重要) (2)清洁与保护口腔;(冲洗残余食物,溶菌酶) (3)初步消化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 消化器官活动的非条件反射性调节:食物本身的 理化性质→刺激口腔﹑咽﹑食道﹑胃﹑肠粘膜感 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消化腺分泌↑,消 化道SM运动↑。 • 消化器官活动的条件反射性调节:与食物有关的 语言﹑文字 ﹑图形 →刺激视﹑听器官→传入N→ 大脑皮层→传出N→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 道SM的运动 • 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性调节:胃﹑肠内的食物的 理化因素→刺激胃﹑肠粘膜感受器→传入N→壁内 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传出N→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调节消化道SM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