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主题:变质问题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变质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变质的原因和危害,并掌握如何正确处理变质食品。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食品保存的方法。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质吗?变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变质的概念:变质是指物质在存放、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微生物、酶、氧化等因素的作用,发生了结构、性质的变化,造成了原有物质质量下降的现象。

2. 讲解变质的分类:主要包括微生物变质、氧化变质、酶变质和非酶变质。

3. 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质的过程和结果。

三、探究活动(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准备几种不同食物,分别通过不同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变质的情况。

比如,可以将食物暴露在空气中、用水浸泡、放置在潮湿环境等。

2. 让学生讨论观察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导致的变质情况有何不同?哪些因素会加速食品的变质?如何才能避免食品变质?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讲解变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变质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或细菌,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2. 提醒学生要注意选择新鲜食材,存放食品时要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妥善保存剩余食物等做法。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写下今天课堂内容的总结:变质的定义和分类、变质的危害、预防变质的方法。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食品变质的文章,包括变质的种类、危害和预防方法等内容。

六、反馈与展望(5分钟)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反馈,并指出不足之处。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将学习延伸到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健康饮食知识。

(注:以上教案仅为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初中化学变质的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的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的探究教案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质过程及变质产物。

素材:鸡蛋、苹果、面包、奶酪、牛奶、橄榄油、醋、糖等食材。

实验步骤:
1. 实验一:探究鸡蛋的变质过程
将一颗新鲜的鸡蛋放置在室温下观察一周,记录变质过程并观察变质产物。

2. 实验二:探究苹果的变质过程
将一个新鲜的苹果分别放置在常温、冰箱和高温下观察一周,比较不同条件下苹果的变质情况。

3. 实验三:探究奶酪的变质过程
将一块新鲜奶酪分别放置在常温、冷藏和冷冻下观察一周,比较不同条件下奶酪的变质情况。

4. 实验四:探究面包的变质过程
将一块新鲜的面包分别喷洒橄榄油、醋、糖水,观察一周,比较不同物质对面包变质的影响。

总结与讨论:
1.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质过程及变质产物。

2. 探讨变质过程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如蛋白质分解产生氨气等。

3. 总结变质过程的原因及如何有效延缓食物的变质。

实验安全提示:实验中需注意卫生,避免食物变质导致的细菌感染。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

延伸: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更多食物变质实验,拓展对变质过程的认识,并就如何有效保鲜食物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方法教案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方法教案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方法教案
主题:三种变质方法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三种变质方法,包括物理变质、化学变质和生物变质,并能够举例说明每种变质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变质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如何举例说明每种变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变质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课堂小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变质方法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物理变质:物质的外观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举例说明,如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

2. 化学变质: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举例说明,如铁锈的生成和食品变质。

3. 生物变质:由生物体产生的变质过程。

举例说明,如果蔬腐烂和动植物的腐败。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三种变质方法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这些变质方法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讨论三种变质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三种变质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业: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说明其可能发生的物理变质、化学变质和生物变质过程,并找出对应的例子。

提交到课堂箱。

教学反馈:
通过查看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质的变质原因及检验方法。

2. 学会如何除去变质后的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及检验方法。

2. 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检验。

教学难点:1. 氢氧化钠变质原因的理解。

2. 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检验的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管、试剂瓶、石灰水、盐酸、氯化钙等。

2. 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质?常见物质的变质原因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变质是指物质在空气中或与其他物质接触后,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常见物质的变质原因包括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分、氧气等发生反应。

二、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及检验方法(15分钟)1. 氢氧化钠变质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1)滴加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2)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3)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三、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检验(15分钟)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化学品,了解它们的变质情况。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变质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及检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鉴定变质教案

初中化学鉴定变质教案

初中化学鉴定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变质。

2.知道变质的原因。

3.学会鉴定变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变质的定义、原因和鉴定方法。

难点:理解变质的原因和鉴定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若干食材,如牛奶、水果等。

实验试剂:若干。

实验仪器:实验用平板天平、试管等。

教学PPT。

四、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观察实验中变质食物的图片,引入变质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对变质的认识。

2.讲解:
a.变质的定义:变质是指食物在贮存或加工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其发生质量变化。

b.变质的原因:例如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导致了食物的变质。

c.鉴定变质的方法:通过观察、闻味、尝试等方法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

3.实验操作:
利用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鉴定变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变质食物的特征。

4.讨论与总结:
让学生讨论变质的原因和鉴定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鉴定变质的几种常见方法。

5.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食品,写一篇关于如何鉴定该食品变质的小作文。

五、作业要求
写一篇关于如何鉴定食品变质的小作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延伸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变质食品进行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变质原因和鉴定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避免食品变质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初中化学的变质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的变质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的变质现象教案
主题:变质现象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变质现象的定义和原因。

2. 掌握常见食物变质的表现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 变质现象的定义和原因。

2. 食物变质的表现和预防措施。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变质现象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质现象的定义和原因。

3. 学习:学习食物变质的表现和预防措施。

4.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食物变质的过程,并介绍预防措施。

5. 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食物变质的过程,并尝试采取预防措施。

6. 总结: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变质现象的重要性和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7. 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检验他们对变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变质现象进行图文并茂的总结和阐述。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实践操作。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延伸活动:
1. 安排学生到市场或超市实地考察食物变质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变质现象的探究性实验。

3. 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人员来学校进行变质现象的讲解和交流。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 教学活动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客观准确?
备注: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变质现象的重要性并掌握预防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2017化学中考热点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2017化学中考热点

专题1 探究—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了。

化学方程式: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或者,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或者 ),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或者 ),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过滤,取滤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如果溶液呈,说明氢氧化钠。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BaCl2 = BaCO3↓ + 2NaCl (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化学方程式:(注意:①不能选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液,因为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会生成NaCl或Na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

②不能用氯化钙等盐溶液,因为它们会碳酸钠反应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烧碱(NaOH)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消石灰[Ca(OH)2]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生石灰(CaO)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铁生锈:检验:观察颜色,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铜生锈:2Cu + O2 + CO2+ H2O===Cu2(OH)2CO3检验:观察颜色,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随堂练习: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纵观2011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题,许多省市考到了物质的变质问题,初中化学物质的变质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点是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变质。

下面我就这些物质变质的考点做一总结:一、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Na2CO3 + Ca Cl2 = CaCO3↓ + 2NaCl3、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

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与主题物质一致。

初中化学的变质类型教案

初中化学的变质类型教案

初中化学的变质类型教案主题:变质类型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变质类型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变质过程的分类和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识别不同的变质类型。

教学内容:1. 变质的定义和意义;2. 变质的分类:热液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变质;3. 各种变质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岩石类型和成因,让他们思考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2. 在黑板上写下“变质类型”,让学生猜测这个词的意义。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变质的概念和意义。

2. 详细解释热液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三种变质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3. 带领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变质类型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地质实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属于哪种变质类型。

2.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并给出答案。

3. 整理讨论结果,让学生总结各种变质类型的特点和案例。

四、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质类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变质类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基本掌握变质类型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同变质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增加相关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化学初三变质教案

化学初三变质教案

化学初三变质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初三变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变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变质现象和变质类型。

3. 能够分析变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实验室。

2. 学生准备:化学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变质现象,如水果变烂、牛奶变酸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物质变化的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变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变质是一种化学反应。

2. 解释变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3. 介绍常见的变质现象和变质类型,如食物变质、金属腐蚀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演示,如铁钉腐蚀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变质现象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分析变质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质是一种化学反应。

2. 引导学生思考变质现象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某一种变质现象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变质现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变质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加深了学生对变质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初中化学变质的表现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的表现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的表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变质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化学变质的四种表现形式。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描述化学变质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化学变质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变质的四种表现形式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未洗的苹果、碗、盘子、水。

图片、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展示一张搜集到的食品变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变质的原因及影响。

2. 概念讲解:
向学生介绍化学变质的概念:化学变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转的物化变化的
过程,通常会导致质量、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改变。

3. 识别化学变质:
观察未洗的苹果,询问学生如果将苹果放在室温下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认
识到苹果因为化学变质而变质。

讨论并总结苹果变质的表现形式:变色、变形、变味、产
生气味。

4. 实验操作:
让学生将苹果放在碗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苹果表面变化,归纳出苹果发生变质的具体表现。

5. 总结:
总结四种不同的化学变质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变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食品、纺织品等是否出现化学变质的迹象,并写出观察结果。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观察和描述化学变质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化学变质是无处不在的,了解化学变质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健康。

初中化学变质检验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检验教案

初中化学变质检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变质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常见食品变质的检验方法;
3. 学会合理利用变质食品。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变质的原因和影响;
2. 常见食品变质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对常见食品变质的检验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剂、显色剂等;
2. 查找相关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变质的食品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变质的危害,引导学生讨论食品为什么会变质。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老师指导,选择不同食品进行变质检验,使用不同方法观察变质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分析出常见食品变质的原因和检验方法,并提出化学变质引起的危害。

4. 拓展:通过讨论食品存放方法、防止变质的措施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变质食品。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食品,了解不同食品的保鲜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有效的防止变质的方法。

七、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化学变质检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八、课后延伸:可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深入探讨食品安全和变质检验的更深层次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课件《物质变质问题探究

初中化学课件《物质变质问题探究

物质变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食物变质产生的毒素或化学物 质。
物质变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例 如产生有害物质或释放到大气中。
02
物质变质的原理
化学反应与物质变质
化学反应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分子 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物质变质 。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 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这些反应 都可能导致物质变质。
物质变质。
生物拮抗
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 生长,从而防止物质变质。
生物发酵
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抗菌物质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物 质保存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变质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元素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物 质变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能够使物质氧化变质,还原剂则使物质还原变质。
水解反应与物质变质
水解反应
某些物质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导 致物质变质。
水解反应类型
包括盐的水解、酯的水解、蛋白质的 水解等,这些反应都可能导致物质变 质。
物质变质的类型
01
02
03
04
氧化
物质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失 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
物质与还原剂反应,得到电子 的过程。
水解
物质与水反应,分解成离子的 过程。
聚合
物质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 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物质变质的影响
物质变质可能会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组 成,导致其失去原有的用途或产生新 的用途。
05
防止物质变质的措施
物理方法防止物质变质
01
02
03
低温储存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类型教案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类型教案

初中化学三种变质类型教案主题:三种变质类型
一、目标:
1. 了解化学变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三种不同类型的变质过程;
3. 理解变质过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变质的概念;
2. 热变质;
3. 光变质;
4. 化学变质。

三、教学过程:
1. 概念解释: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质的定义及意义。

2. 热变质:
- 介绍热变质的概念和例子;
- 分析热变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光变质:
- 讲解光变质的过程和实例;
- 讨论光变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化学变质:
- 解释化学变质的定义和特点;
- 分析化学变质对物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 选择题:化学变质的定义是()
A. 物质的变换
B. 物质的改变
C. 物质的分解
D. 物质的性质变化
答案:D
2. 简答题:请说明光变质和化学变质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变质类型的知识;
2. 完成课堂练习,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化学变质的基本概念和三种不同类型的变质过程,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_2011化学中考热点解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_2011化学中考热点解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2NaOH + CO2= Na2CO3+ H2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2HCI = 2NaCl + H2O + CO 2t ; NaOH + HCI = NhCI + H 2ONa2CO3+ H2SO=Na2SO4+ H2O + CO2t ; 2NaOH + H2SO4=Na2SO4+ 2H2O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Ca(OH=CaCO3J +2NaOH;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Ca Cl2=CaCO3J + 2NaCI;NaOH + CaCl2工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溶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 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03+BaCl2 = BaCO3J + 2NaCI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初中教学化学变质专题

初中教学化学变质专题

变质专题一、有关NaOH的变责问题NaOH在空气中不单,还会与反响而变质,变质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NaOH一定保留。

1、怎样查验 NaOH能否变质1、(1)为了证明长久裸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能否变质。

小明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察看到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小明以为原溶液没有变质。

但小红感觉该实验不够完美,原由。

(2)请用三种不一样物质类其余试剂,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

类型所用试剂判断方法酸碱盐2、怎样除掉已变质的N aOH中的杂质若要除掉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而获得纯净的NaOH,只好加入适当的溶液或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3、怎样查验NaOH的变质程度(1)NaOH的变质程度所有变质:————————部分变质:————————【议论】查验NaOH的变质程度:本质上就是查验中能否还有。

那么,(“能”或“不可以”)直接用酚酞溶液或FeCl3或CuCl2等溶液来查验(2)查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步骤1:先除尽离子(所加试剂要过度),但不要引入离子步骤2:再查验能否有离子若溶液中有OH-,则为变质;若溶液中没有OH-,则为变质例3、实验助手小丽走进实验室时,不测处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搁置已久的NaOH溶液。

由此,激发了她的研究欲念。

可供利用的试剂有(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Ca(OH)2溶液等)【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必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怎样呢?【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Ⅱ:。

【实验研究】小丽设计以下实验来考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帮助小丽达成以下研究方案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步骤1: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度的溶液猜想Ⅰ正确步骤2:取1试管中的上清液,滴入几滴溶液。

假定猜想Ⅱ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察看到的现象是【实验反省】(1)以下物质①BaCl 溶液、②Ca(NO) 溶液、③Ca(OH)2 溶液、④Ba(OH) 溶液,能代替步骤1中所加溶液2 3 2 2的是(填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 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

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溶液中的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2、某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在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后,该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变质写出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2.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 和固体NaOH 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 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 、固体NaOH ;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和Na 2CO 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 a.若Ca(OH)2、CaCO 3和Na 2CO 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 (填:成立、不成立) 碱石灰样 品取少量于试管中1加足量水2用手触摸试管试管外壁发热3浊液滤液滤渣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456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 (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

3.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3.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

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1)(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万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例1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_____.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__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_____,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例2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操作二的名称是______.(2)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3)溶液B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______[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干燥剂中含有CaO②取少量用样品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干燥剂中含有Ca(OH)2干燥剂部分变质[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做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①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③正确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例3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下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溶液中的CO32-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试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_保存。

例4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

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

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3)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另一个方案不好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为进一步研究,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小明判断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和一种无色气体,并对生成的气体成分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H2③该气体是O2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不合理(填“①”、“②”或“③”)。

理由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合理(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假设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例1到例4答案:1、答案: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有气泡冒出 Na2CO3+CaCl2=CaCO3↓+2NaCl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原标签可能是NaOH解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等进行分析.解: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故该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滴加稀盐酸,结论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会观察到产生气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为验证溶液不是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的碳酸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钙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故小张的结论正确;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也使溶液的成分是碳酸钠,因此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原标签可能是NaOH;故答案为: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有气泡冒出;Na2CO3+CaCl2=CaCO3↓+2NaCl;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原标签可能是NaOH.2、(1)玻璃棒;过滤;(2)碳酸钙(CaCO3);(3)[猜想]NaOH;[反思与评价]CaCl2+Na2CO3=2NaCl+CaCO3↓;除尽溶液B中的Na2CO3,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4)BD.分析:(1)根据溶解所需的仪器以及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2)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3)[猜想]: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解答;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这样会除掉全部的碳酸钠;(4)根据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进行解答.解答:解:(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溶于水的固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2)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CaCO3);(3)[猜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反思与评价]: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aCl2+Na2CO3=2NaCl+CaCO3↓,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这样会除掉全部的碳酸钠,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4)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一定有Na2CO3,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3、(1)2NaOH+CO2==Na2CO3+H2O(2)①HCl;②CaCl2;酚酞变红(3)密封4 方案一,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