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雨霖铃》。我们赏析诗词,通常从意象、意境、情感态度、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首词呢?情感的共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触点。因此,我确定学习本词的支撑点与切入点是情感——“伤离别”。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说这首词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理念。

一、教学分析(说教材说学情)

1、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基础模块下册语文必修《柳永词两首》中的一篇。此词是柳永婉约词代表之一,也是千古名词。在学习本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词的抒情基调,体味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从审美层面来欣赏《雨霖铃》。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许多诗词,但很难准确运用鉴赏方法;虽能较快体会本词的情感,却很难把握其艺术技巧。因此,教师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教师以“读”这样一种基本的感知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至成诵。

二、教学目标(说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2、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与思想感情。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像,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本词中的意象与意境,体会柳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教学难点】

鉴赏本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1.诵读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点拔法。

五、教学步骤(说过程说亮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由古代众多离别诗句导入

(二)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读出真情,学生点评,齐读一遍。

(设计说明:赏析词,要从朗读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感知,学生能把心中的理解读出来。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最重要的,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读出“有我”,读出现场感。因此,朗读指导,教师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在实践中成熟。)

(三)整体把握

1、词眼“伤离别”师生共同回顾已学的送别诗,联想自己就处在那个告别的瞬间。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复习诗词,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人生经历,理解诗歌的情感。)

2、内容概括

围绕“离别”,学生先自己划分层次,再分组讨论概括,教师指导,明确: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设计说明:关于词的上片与下片的文学常识,学生比较熟悉了。本词的上下片内容紧密相连,设想离别后的情景横跨上下片,因此围绕“伤离别”的情感,可以大胆打破词的上片与下片的整体性,以情为本进行教学。)

(四)具体鉴赏,重点抓住“酒、柳、月、风”四个意像进行赏析

离别前与离别时三个场景表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离别后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烟波、暮霭、楚天,这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呢?

(3)既然离别如此痛苦,词人是否可以不走呢?

(设计说明:在此节中插入柳永生平,有助于学生知人论世,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词句)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学生连缀意象,描述画面

(2)今宵酒醒何处

(3)杨柳岸晓风残月学生写作、讨论:这个句子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设计说明:学生对“酒”“杨柳”两个意象较为熟悉,而“晓风”,本人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在深秋季节晨跑的体验来理解,寒冷而凄清;至于残月,与圆月相对,不难联想到人生的缺憾,正如离别这件伤感的事。另外,“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可联系《天净沙·秋思》进行理解。)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设计说明:这四句,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离开了某个好朋友后,高兴的事没有人分享时的怅惘心情来理解。而教师在直接讲解的时候,可提及这首词以问句做结,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更留有无穷意味。)

(五)回味诗意

(六)联系高考,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查找有关描写离别的诗词或文章,比较鉴赏。

【设计反思】

1、熟读成诵是基本要求。本人以“读”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感知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至成诵。每读一遍,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在情感上会加深一层。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读出汉语的节奏美、音乐美,能体会到汉语的魅力,心灵得到较深的审美体验。

2、鉴赏时,本人紧扣“意象”“意境”,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唤醒学生的心灵;通过绘画、表演、写作等手段,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对词进行了二度创作,最大限度地感知作品的优美意境与深沉情感,领略了宋代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我今天的说课就到这里,欢迎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