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氛围。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此外,学生在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小组的展示效果并不理想。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叙述顺序和详略,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将课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
举例:新闻中的导语“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坚强的意志、英勇的斗志,横渡长江,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江南大地。”,学生需要理解导语的概括性和引导作用,以及如何从导语中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拓展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新闻作品中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创作热情。
4.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了解课文历史背景,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新闻报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D*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单元目标◇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3.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

4.进行新闻写作,并加以整理,制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任务一:新闻阅读【任务解读】“任务一”是阅读新闻作品,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单元任务群中的一环,要为后面的采访、写作任务提供知识、技能储备;另一方面,它要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包括阅读具体新闻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新闻类报刊、的能力。

它既有从属性(从属于单元任务群),又具有独立性(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并不仅限于单元活动所需);既有实用性,又有超越性(能比较“得法”地阅读新闻,是当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掌握新闻基础知识,特别是要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2.提示学生阅读新闻作品应当关注的重点,指导他们从“新闻的角度”阅读新闻作品。

3.指导学生熟悉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理解新闻作品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4.配合教材内容,引入多种教学资源。

适当提供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1消息二则◇教材分析◇的《消息二则》所报道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胜利,巧妙的结构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两则新闻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意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消息二则【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统编教材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二则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在参加渡江战役时,主席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渡江的情况,集中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两则消息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气势豪迈,是学习消息这种文体的典X。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自主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二则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洁以及富有的感情色彩。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提示】(1)我搜集的资料(背景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1)新闻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别是什么?(2)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军是详写?哪路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这两则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5)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一)齐读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说说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某某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不过,这篇课文不是诗歌,而是属于一种新的文体,就是消息。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积累生字词:锐不可当()要塞()溃退()摧枯拉朽()荻港()阻遏()2.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息(新闻)的文体特点,理清消息(新闻)的结构组成;2.能力目标: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主席热烈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难点:通过对毛主席个人魅力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新课导入1.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1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

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

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

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2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导鼓舞中国革命。

3.文体知识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来讲,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结构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对标题、导语、主体等概念感到陌生。我通过逐步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新闻报道是如何将事件有序呈现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3.学习课文中关键词语和精彩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新闻报道手法,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强调标题的概括性、导语的引导作用、主体的详细描述等,使学生明白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
-对于生词和短语,如“百万大军”、“横渡”、“英勇善战”等,教师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在语境中运用。
-在讲述历史背景时,强调渡江战役对国家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要文章之一,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消息报道。

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
1. 介绍背景: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报纸报道的重要性。

2. 提问引导:让学生熟悉新闻要素和结构。

3. 分析文章: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新闻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4.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鼓励他们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5. 思考讨论: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入讨论文章的意义和影响。

6. 小结:总结文章内容和重要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小说《消息二则》,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风格。

2.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探讨人物身世、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

3.探究小说中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理,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1.阅读小说:《消息二则》2.探讨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身世、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

2.探究小说中表现的人生价值观和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能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探讨。

2.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的关系,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景和主题思想。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等内容,并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活动。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个情节,以便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1.教师做好《消息二则》的阅读笔记、分析笔记和教学PPT等准备工作。

2.学生准备好针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问题的探究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观看小说的封面,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导读小说的内容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探究兴趣。

3.通过展示小说中的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第二节阅读分析1.带着问题阅读小说,包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完成小说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就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交流。

3.教师发放深度阅读材料或教育资料,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

第三节交流讨论1.整理学生的探究笔记,进行讨论。

2.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组织学生就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节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向学生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思考和总结。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学设计

主备人:蒋淑歌老师消息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品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以前教学多是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然后逐一对照各知识点解析课文。

这种教法学习起来会很枯燥,而且认识不深刻,所以本节课准备采用先深入课文再汇总得出新闻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时代背景要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

通过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

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案一、预习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新闻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它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今天下午2点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消息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消息的结构,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2)品味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尝试进行消息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什么是消息呢?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它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及时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两篇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受消息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背景介绍1949 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 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字词把握1.请同学们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和字形。

溃退(kuì tuì)泄气(xiè qì)督战(dū 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 yǐ)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

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二、课标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教案1一、教材简析: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地点:芜湖、安徽之间起因:发起渡江战役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新闻缩短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获取各种信息。

你获取新闻的方式有哪些?一篇好的新闻,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无数次品读与回味。

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另一篇关于渡江战役的新闻佳作,再次重温那段荡气回肠。

壮志澈扬的革命岁月。

二、复习巩固新闻的六要素、结构、特点等。

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949年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预习新知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锐不可当.( dānɡ ) 泄.气( xiè ) 督.战( dū )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 2.多音字。

塞⎩⎪⎨⎪⎧s āi (塞子)s è(闭塞)s ài (要塞)横⎩⎪⎨⎪⎧h éng (横竖)h èng (蛮横) 3.词语解释。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泄气:泄劲。

(3)歼灭:消灭(敌人)。

(4)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5)业已:已经。

五、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要素。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消息相关知识。

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

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图片展示渡江战役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二、预习展示根据你的课外预习,说说你了解的消息的有关常识:1.定义2.种类3.特点4.要素5.结构三、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消息的有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三)消息的结构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

这篇新闻,⽓势磅礴。

⽑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

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一、导入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二、新闻的相关知识: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最大,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

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14、新闻的六要素5、新闻的写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而是倒过来,先说结果,然后再依事实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写来。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间兼有议论、描写。

通讯,是一种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段详实而生动地报道人物、事件的新闻文体。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新闻)史概括性地报道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我们读消息是为了了解这件事。

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生动地形象地描写人物,表现情感,挖掘意义。

我们读通讯除了了解事件外,更多地是为了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情感。

认识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6、世界主要通讯社: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个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发稿对象的新闻结构。

就全世界的影响来说有六大著名通讯社:法新社(法国)、路透社(英国)、美联社(美国)、合众社(美国)、俄通社、塔新社(俄罗斯)、新华社(中国)。

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

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

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称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三、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四、出示几则新闻或学生阅读报纸,交流、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

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

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

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导鼓舞中国革命。

二、背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夜起到6月2日结束,战役的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

战事进展很顺利。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之后相继解放了华东、华中各主要城市。

渡江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6个师43万余人。

这一战争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在渡江战役取得关键性胜利的时刻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则新闻,最初刊登在1949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

新闻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四、朗读课文。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

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

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板书】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

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

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板书:简明)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八、课堂拓展: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2、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