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五 、繁荣期(2000-2008): 多元题材的汇集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精良的大制作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 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出现的电视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 革命军事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电视剧在娱乐中所占的分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不乏重量级电 视剧出炉——《闯关东》的轰动效应,《金婚》的全民共鸣, 《士兵突击》“许三多”更成为“年度人物”…… 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在《士兵突击》之后 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它成功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热传 递———先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居高不下,继而转战网络,引 发网民热议,接着又在传统平面媒体上频频亮爆,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许三多现象”是 当下电视剧制造的一个奇迹。

二、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1、初期的电视新闻
新影厂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是早期新闻节目 来源。 北京台首次播放的自拍的新闻影片是《中共中 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新闻纪录电影与新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 者是成品,后者是现场制作的。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 闻》,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 闻》专栏,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宣传性的电视片时效很低,被称为“旧闻新播”。 电视新闻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很狭窄。






二 、成长期(1986-1989): 名著拍摄的高峰 1986年被称为中国连续剧阶段的起点,自那一年起,连续 出现了几部引起极大轰动的连续剧作品:《四世同堂》(28集)、 《寻找回来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更重要的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屏。《红楼梦》、《西游 记》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并且都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拍摄的, 它们让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走进了海外市场。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 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 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 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 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 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四大 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搬上荧屏;1988年,25集电视剧 《西游记》第一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荧屏,也首创了电视 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代表脸谱:陈晓旭(《红楼梦》)、六小龄童(《西游记》)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

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

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

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

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

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

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媒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媒体从最初的纸质报纸发展到了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如广播和电视。

然而,这些媒体形式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环境的限制。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媒体受到了国家的高度管控和干预。

1950年代,中国的媒体机构基本上被国有化。

媒体被用来传
播政府的理念和政策,并且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党的喉舌报纸,如《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

媒体在这一时期主要承担着政治宣传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后的1980年代,中国的媒体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虽然国有媒体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出现了一些宽松趋势。

这种宽松的态势在1990年代进一步扩大,随着媒体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推进,一些民营媒体开始出现。

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
的变革。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多样化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大量的新闻网站、博客和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出来,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并且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表达渠道。

然而,随着媒体环境的变革,中国政府继续对媒体的控制和审查。

在政权维稳和信息控制的背景下,中国的媒体发展始终受到政治和法律限制。

言论自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透明度等问题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的媒体发展经历了从国有媒体主导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从纸质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但在媒体自由度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争议。

观念演进 体制突破 表达创新——90年代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突破

观念演进 体制突破 表达创新——90年代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突破

视 新 闻传播体系依然深刻地影响着 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改革
走向。
8 新 研 导 217 4 闻 究 刊 01
新闻传播 中的指导性方针。 舆论导向观念 的提 出,就中国 共产党的新 闻思想而言 ,具有鲜 明
化” 变为“ 转 对话 ”从教条与程式化 , 语态到轻松活泼的话语表达 ,从 要 你读( 、 ) 看 听 到我要读 ( 、 )大 看 听 ,
( ) 闻传 播 平 民 化 观 念 的 形 二 新 成 和 表达
形式 、 机制等 多方面的改革。
( ) 论 导 向思 想 的产 生及 舆 一 舆
论监 督 的实 践
19 9 4年 1 2 月 4日,在全 国宣 传思想工作会议 上 ,舆论 导向 ” “ 概 念被 时任 中共 中央 总书记的江泽 民 明确提 出:正确 引导舆论 ,是党 的 “ 宣传 思想 战 线非 常 重要 的工 作 ” 。
广 电视 角 l
建党九十 周年特刊
1 217.- 01171 9 . 12 ..
观念 演进
一 一
体 制突破
表达创新
9 年 代广播 电视新 闻改革 的突破 O
新 闻观念的浪潮式演进与渗 透
新 闻观念 是一定 的社会 组织 、 时代经济 、 政治 、 学技术文化在新 科 闻思想 上 的集 中反 映。虽 然在 2 0 世纪 9 0年 代 电视 新 闻 改 革 发 展 的时代意义和发展历史价值 。它完 成了党对新 闻媒体 的要 求从 “ 工具 喉舌” 主体性喉舌 ” 到“ 的转变 , 而这
称之为革命性的变迁 ,无论就它在 时代 发展 中发挥的社会影响 ,还是 它所引起 的国内大众传播市场格局
还在多个场合就舆论导向问题进行 了强调与论述 ,并就此构成 了中国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新闻理论的核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在“变”与“不变”中创新发展—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王求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的变化全面而深刻。

30年间,中国广播从大喇叭响遍全国、占据辉煌之巅,到被电视等媒体挤压、陷入低谷,再到艰难爬坡、重整河山,广播的生命轨迹映照着社会的媒介取向,也体现了广播人不断革新观念、勇于突破的努力。

30年来,中国广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世界广播发展规律之路。

探索媒介规律发挥独特优长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提坚持“自己走路”方针,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强调“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中国广播摈弃文革中“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错误定位和“读报台”“抄报台”的模糊属性,开始尊重新闻规律、尊重广播规律的大胆实践。

1. 广播语态发生革命性改变。

文革时期广播内容风格单调、套话空话连篇。

随着改革开放,广播界也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广播的调门降了下来。

个体身份、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话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脱下居高临下教化的外衣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递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的功能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现出来;中国广播的语态革命是广播人重新认识广播的特质、重新确定广播的角色定位、革新传播理念之后的集中表达。

2. 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广播理解的深入和对广播特性的把握,广播节目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节目类型划分不断遭遇新兴节目样态冲击。

以新闻节目为例。

从前是以播音员播报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录音新闻、现场直播、记者口头播报、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多点连线直播、新闻谈话、深度调查等,最有广播特色的“音响”在节目中充分运用,多种声音元素充盈广播。

促进节目样态翻新的是广播人理念的更新: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听众“是什么”,还要告诉听众“为什么”,要用真实声音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
获奖剧目 导 演 主 演
高山下的花环 生命的故事
腾敬德、席与明 周寰、张健民
周里京、王玉梅、王同乐 相虹
华罗庚
女记者的画外音 燃烧的心
王犁
奚佩兰 欧阳山尊、沈忆 秋
王诗槐、陈炳灿、佟瑞敏
倪康、陈珂 位北原、周正、吴雪、肖 宗环
道是无情却有情
走进暴风雨 她从画中走出来
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出现了第一批由外 国人最先开办的广播电台。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无线电公 司,后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23日晚, 有收音机的上海人第一次听到一种 新的声音,这是由在华经营电讯业务的美国无线电商人 奥斯邦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联合创 办的一家广播电台。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呼号XRO,发射功率50瓦,每晚播音1小时,内容有国内 外和上海新闻,但主要是娱乐节目,星期日设有《布 道》、《祈祷》等宗教性节目。为了推销收音机,该台 还举办无线电基本常识讲座。 因该台的设立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触犯了北 京政府的法令,北京政府外交部派人员多次交涉,该电 台在不久即停止了播音。 - 1924年5月,美国人的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在上海开办了开 洛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播的广播电台中时间较长、 影响较大的电台。
罗捷
潘霞 李国强
田成仁
达式常、梅承藻 范艳华
燕儿窝之夜
沈耀庭
顾艳、郭靖、祁月茹、李 青青
第四届全国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2
紧急起飞 亲家卖粮 行路难 老梅外传 水哟,纯洁的水 春雨 小佳佳游园 小龙和小丽
尤小刚 董利斌 张锡奇 温士冲 胡笳 董利斌 张惠娟 罗小玲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二 回应外来影响
3 万紫千红南风窗 广东电视台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得独厚的
地理位置.
香港电视的示范和竞争.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香港电视长驱直 入 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演变为经济利益 的争夺.
内地观众对其迅速接受.
广州电视先禁后导 摸索出一些针锋相对的措施:
1981年元旦, 广东电视台全面改版 .
1984年第一次转播23届奥运会.
1986年,中央台播出第十三届世界杯.
约定俗成,转播重要国际比赛成为必须,稍有 懈怠,观众便不答应.
1985年11月20日7点,转播中日女 排世界杯冠军赛.
2春节联欢晚会的起伏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1979-1992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确 立了中国的改革总方针.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 视在客观情势和主观觉悟的双重推动下开始谋求独立 发展.
自1979年改革开放,进口电视机成批涌入,成为最抢手 的家用电器商品.电视机生产流水线开始引进,经过消化, 吸收,推出一批批高质量的国产电视机.
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 办了每日两三条的公益广告《广而告 之》。
3 服务于大众生活
1979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设立了 《为您服务》栏目,恢复了被文革中断 了的生活服务节目。
二 回应外来影响
1 电视剧从译制到自制 (1 ) 引进电视剧 1979年译制菲律宾电影《我们的过去》 1979年播出第一部译制片《巧入敌后》 1980年播放CCTV自己译制的法国故事片《红与黑》 随后播出《大西洋底来的人》、《达尔文》《大卫科
二 回应外来影响
从1986年开始 中国电视剧生产实行制作许可 证制度, 随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中国电视剧 的质量迅速提高, 形式多样 风格各有发展, 特 别是数量飞速增加. 从1983年的428集, 1984年 的74O集, 到1985年已达13OO多集.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概述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概述

8
• 《知了世界》:天气热得要命,窗门都 打开了,装着无线电播音机的人家,便 都把音波放到街头,“与民同乐” 〔4〕。咿咿唉唉,唱呀唱呀。外国我 不知道,中国的播音,竟是从早到夜, 都有戏唱的,它一会儿尖,一会儿沙, 只要你愿意,简直能够使你耳根没有一 刻清净。同时开了风扇,吃着冰淇淋, 不但和“水位大涨”“旱象已成”之处 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 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 个世界。
2018/11/13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抗战动员
四、中国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播音,呼号为XNCR。延安台断断续续两年多 的播音,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 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11/13
3
晚清时期的电报事业
• 背景:洋务运动(列强压迫下的近代化) • 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第一条电报线:天津机器局-北洋大臣衙门;津沪电缆) • 《电信条例》:第一条通讯法案
一、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 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 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第五章: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1922——1978)
第一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 广播的发展

法国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法国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 4)集中社会资源打造品牌板块和品牌栏目。
法国广播公司的特色和优势
(1)从信息传播上看,主要表现在时事新闻的 发布和更新的速度和准确性上。 (2)从节目内容上看,是面向全社会的“广” 播,体现对不同群体的关注。 (3)从经营运作上看,与相关行业形成了一个 完善的文化产业系统。 (4)从广告经营上看,法国的公营和私营都允 许播放广告,这是法国广告制度与英美(不允 许播放广告)一个很大不同。
法国广播介绍
• 法国广播事业的总体特征
• 3,覆盖特点:广播传输的双向性 (即国内广播越出国界,覆盖欧 洲许多国家:同时,建在境外的 许多广播电台向法国国内进行广 播) (1)设在境外的广播电台
(2)越出国境的广播电台
一、公共广播
• 1)法国的广播主要由法国广 播公司经营,法国广播电台为 国有公司,完全由国家出资, 主办全国性和地方性广播节目。 • 2)RF经办的全国性广播网和 广播电台: • 法国国内台 • 法国文化台 • 法国资讯新闻台 • 法国音乐台 • 法国巴黎广播电台 • 法国蓝色广播电台
• 公营广播事业由政府领导,不播送广告,其运 营靠征收收听费来维持,其目的在于保证广播 节目的优良水准和促 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 私营电台则遵循自由企业的经济规律,追求直 接利润,其运营花费及利润来源主要为商业广 告收入。
公私混杂时期(1922——1945年)
•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的国家之 一。从1928年起,法国就首次成功的播放 了电视图像。
法国电视一台(TF1)
营业额
法国电视一台
赢利
2.17亿法郎 -1.79亿法郎
53亿法郎 30亿法郎
国营电视三台
国营电视二台
34亿法郎
-7.44亿法郎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当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播技术的出现为电视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始于1958年,当时由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电视试验不久后就开始了规模较大的试播。

1960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

这台电视机以它简单的图像和声音播放功能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电视节目的范围和数量较为有限。

在1964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也正式面世。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不仅电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还出现了更多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

197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成立,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

1980年代初,中国电视面临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电视行业开始引进和发展外国媒体技术和节目。

此外,电视播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广播方式由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广播取代,为电视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频道和内容选择。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电视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高清晰度、宽屏显示、互动功能等新技术逐渐被引入。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电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线视频平台和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对传统电视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也为电视节目的传播和观众参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技术创新、媒体改革和市场竞争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现代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中国电视行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央视三次大改革

央视三次大改革

央视三次大改革在频道管理方面,从2000年开始,分批试点进行频道制改革。

在栏目管理方面,2002年开始实施了较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及末位淘汰制度。

2005年初,赵化勇台长提出了“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这是中央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布局基本完成,节目品质全面提升之后所启动的新一轮改革。

一、宣传效果为王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重要的意识形态机构,宣传报道无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改革,改善宣传效果,也是第一位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电视观众也早已在接受这一观念,那就是央视报道的权威性二、末位淘汰的阵痛节目评价和末位淘汰,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主流电视媒体,为整合节目资源、优化频道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增强竞争力,推行了节目测评和栏目末位淘汰制度三、频道制改革一方面是无法真正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又要应付省级电视台对其资源优势的瓦解与挑战。

所以央视在频道的“跑马圈地”后,开始从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

四、改革的弊端频道制后,在频道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频道各自为政、频道间的无序竞争可能加剧。

栏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可能更为突出。

CCTV—1的宣传主导地位和广告收入支柱地位可能受到削弱。

节目资源在各频道间流通不畅,新闻资源在频道间不能共享,重复制作情况加剧。

一些节目如影视剧、动画片等,或被某一频道垄断,或竞相播出的情况更为严重。

五、应对的举措央视制订了相应方案以应对,以人员安置问题为例,央视将在干部管理、人员管理和薪酬待遇三方面下工夫,化解各种矛盾。

六、改革的收益1、成本降低、责权利统一2、改革的结果,使频道品牌得到了升值。

凤凰卫视的管理文化一、从心:尊重心灵与个性二、从和:尊重对手与不同三、从道:尊重规律与方法凤凰卫视的人才战略凤凰卫视之所以能成为“名主持、名评论员、名记者”的加工厂,是因为它有着一整套完备的造“星”策略。

这套策略可简要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化学方式,一个是物理方式。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史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

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ppt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ppt
? 开国大典的时候,新华电台还对其进行了现场直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1945年12月5日,北平新华广 播电台改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图一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使用过的广播发射机 ? 图二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最早的播音员之一肖岩 (右)。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
担负起抗日战争的部分宣传任务,对于推动抗日 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从实践中培训了 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辑技术人员;奠定了人民 广播事业的最初基础,为以后延安台恢复广播 准备了必要的人力和物质条件。
2016/6/10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抗战动员
四、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播音,呼号为XNCR。延安台断断续续两年多 的播音,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 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2019125中国广播电视事业2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21978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91991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中国使用无线电电报始于清朝末年?1905年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置了无线电收发报机
? 1949年1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成为中国广播 电视事业长期的管理机构 。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6/6/10
18

中国的广播电视史

中国的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

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英国广播电视史

英国广播电视史

安阳工学院英国广播电视史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班级:教师:英国广播电视史摘要:英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欧洲,英国是除意大利外最爱看电视的国家.传统上英国人认为电视和广播原则上是对大众负责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通过国会对其进行监督。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当今英国也在广播电视事业中引入商业机制和竞争,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收视选择。

关键字:商营公共体制产业化一、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1、早期的商营体制1922年12月15日,经过邮电大臣的授权,6家大电器制造商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及数家小电气公司联合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开始广播紧接着都铎王朝经由文具商对出版物进行垄断经营的传统。

2、公共广播体制的确立和发展(1)公营BBC的建立公营BBC于1927年开始广播,其后垄断英国广播业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2)BBC延伸到电视BBC于1937年获得第二个十年的广播电视特许状,并于1936年11月开办电视。

(3)探讨双重体制之所以英国广播体制会由商营体制向公共广播的转变和发展是有原因的。

纵观当时经济的趋向、商营体制的有力竞争、利益的驱动,自然而然地公共广播也应运而生了。

当时的英国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稀缺、国土狭小、政府的相对强大、社会政治运动活跃的、公共文化理念传统的发达、广播电视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力等是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商营电视广播的创办1954年7月30日,《独立电视法案》终于通过了,该法案规定,成立一个与BBS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管理商营电视广播。

从此,英国开始了商营广播电视历史的篇章;同时,出现公商并营的广播电视体制,根据《独立电视法案》,独立电视局(ITA)于1954年8月4日建立,这是一个管理商营电视的公共机构。

广电行业基础知识培训

广电行业基础知识培训

广电行业基础知识培训一、广电行业的发展背景广电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覆盖面的扩大,广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电行业经历了资产重组和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广电行业的组织结构广电行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广电总局、省级广电局、地市级广电局等。

广电总局是国家广播电视业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广播电视的规划、管理、监督等工作。

省级广电局是广电总局的地方分支机构,负责本省广播电视的管理和监督。

地市级广电局是广电总局和省级广电局下属的地方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广播电视的管理和监督。

三、广电行业的主要业务广电行业的主要业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是广电行业的核心业务,涵盖了新闻、文化、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主要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等方式进行,覆盖了全国各地。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通过广播电视台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节目选择。

四、广电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发展,广电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广电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目质量和用户体验,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广电行业应积极拓展新媒体领域,开展互联网广播电视服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同时,广电行业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广电行业是中国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播出等多个环节。

广电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目质量和用户体验,拓展新媒体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广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广电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广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电行业的制作、传输和播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电视台1979年4月13日播出了第一条收费的商业 广告,并在春季广州商品交易开幕的4月15日当晚,正 式播出广告节目。广州电视台当年制作,播出中外广 告30多条,收入人民币12万元,港元120万元。 1979年,中央宣传部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中央电 视台才于12月在两套节目中同时开办广告。 1980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面向首都的频道开始每日播 出西铁城手表广告。12月开始向全国播放广告贴片的 日本系列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 《尼尔森骑鹅旅行记》。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 CCTV历史上的大事 件 作为中国第二部引进的美剧,于1980年10 月开播,当时在每周六晚8时播放。但这部26 集的美剧播完第16集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 众:本剧播放完毕。但是很多人都看出来,电 视剧只播了一半。国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






197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8部电视剧。1979年,全 国只有485万架电视机。1982年已经达到了2761万架。 自1981年开始,电影发行放映指标逐年下降。 1979年10月24日签订了《关于供应电视台播放影片的 规定》。协议规定,新影片在北京头轮结束后(半个 月到一个月后)可供中央电视台向北京地区播放;发 行期满半年后,可供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每年元 旦、春节等节日,中影公司要供应一两部影片。 1979年,9,10月,中央电视台购得香港影片10部, 美国电视连续剧一部—《从大西洋底来的人》。



刺激而便宜的娱乐节目也是电视选择的 内容。比如:《加里森敢死队》《姿三 四郎》《霍元甲》 然后是絮絮叨叨的通俗生活剧。日本的 《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 《诽谤》等 视频:姿三四郎 血疑
《加里森敢死队》,1967年出品, 1968年获得美国金球奖(Golden Globe)“最佳剧集(Best TV Show)”,“最佳男主角(Best TV Star - Male)”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1980年11月译 制出品

内容简介 二十年前中国首部引进的大型科幻片,当时万人争睹。其中男 主角麦克· 哈克斯戴的蛤蟆镜,几乎成为整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 的时尚。他们介绍自己时都说: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 头”。 麦克 —— 一个来自大西洋底的奇人;伊莉莎白——善良美丽 的女博士……一起起神秘离奇的事件,一宗宗不可告人的阴谋。 国内首部引进的大型科幻片,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 一个神秘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异的生物麦克· 哈克斯送到岸 上。当医学界视之为死亡而无能为力时,海洋学家伊莉莎白· 玛 丽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复活。 至于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自己不知道,电脑也只能猜 测。麦克接受了一连串的试验,以测验他的速度、灵敏度和力 量。虽然麦克获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玛丽 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时也学习有关人类的世界。


文革”刚结束,中央电视台播送过美国电视剧 《安娜· 卡列尼娜》,据说这个电视剧播出的时 候有人写信反映,说这电视剧实际攻击的是老 干部,因为安娜的丈夫热心工作,每天忙公务, 对安娜也没有任何差错,完美无缺,而安娜自 己没事搞第三者。因为从文化道德的角度看, 安娜的丈夫真是没有任何缺陷,没有做什么错 事。但从性情的角度,他的那种冷静、礼节、 克己,使安娜无法忍受。 ----王蒙评说"红楼"公案


变形金刚 1984年美国推出大型系列动画片16集《变形 金刚》(SEASON 1)。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 商业动画之一,它在玩具市场和音像市场上取 得的成功是空前巨大的,以至于80年代一度风 靡全球,在亚欧美等多个国家都兴起了一股 “变形金刚 ”热,让“transformers”成为全世 界家喻户晓的名词。 人大常委会的讨论:助长暴力 成功的传播产业策略

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 办了每日两三条的公益广告《广而告 之》。

3 服务于大众生活 1979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设立了 《为您服务》栏目,恢复了被文革中断 了的生活服务节目。
二 回应外来影响


1 电视剧从译制到自制 (1 ) 引进电视剧 1979年译制菲律宾电影《我们的过去》 1979年播出第一部译制片《巧入敌后》 1980年播放CCTV自己译制的法国故事片《红与黑》 随后播出《大西洋底来的人》、《达尔文》《大卫科 波菲尔》、《安娜 卡列尼娜》等。 1981年底的《动物世界》开播 中国观众显示出极欲了解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
二 回应外来影响

3 万紫千红南风窗 广东电视台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得独厚的 地理位置.


香港电视的示范和竞争.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香港电视长驱直 入 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演变为经济利益 的争夺. 内地观众对其迅速接受.



广州电视先禁后导 摸索出一些针锋相对的措施: 1981年元旦, 广东电视台全面改版 . 首先仿照香港电视《欢乐今宵》的方式开办 了一个杂志型的文艺专栏《万紫千红》; 将特色不鲜明 观众反映平淡的拦目合并 创办 了集生活服务 实用知识为一体《家庭百事通》, 11月又开办了《百花园》专栏 专门播出重新 编缉加的优秀保留节目.


1979年4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恢复了广播 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始以 个人身份和个性风格处在在节目中,与 听众亲切交谈,平等交流。
一 学会自己走路


1 影视分歧 1979年6,7月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断 然停止向电视台供应新故事影片,不少文艺剧 团也随之提高了电视录制新戏的收费标准,一 向备受优待的电视立即面临断粮绝饮的收费标 准。 观众大多对电视抱定“缩型影剧院”的概念, 只为看电影、戏剧而看电视,将新闻和教育节 目视为电影,电视的加片。他们为电视机失去 了使用价值而愤慨。

对西方文化(包括港台文化)失去警惕, 欣然接受的现象令当局十分担忧。这也 是1983年党中央要求广播电视宣传精神 文明,抵制精神污染的背景之一。
二 回应外来影响



(2) 国产电视剧 1979年,CCTV播放了9部各地制作的电视剧.上海电视台 的三集侦破电视剧,《玫瑰香奇案》被认为是中国电 视剧的先驱. 1980年国庆节,CCTV主持了以电视剧为中心的全国电 视节目大联播,一个月的时间里播出了各地电视台制作 的电视剧40余部. 1981年4月,在全国第三次电视节目会议上,首次评选出 7种类型的优秀节目.从1983年开始,全国优秀电视剧评 奖被命名为飞天奖.浙江出版的大众电视杂志则于1983 年设立了大众电视金鹰奖,以观众投票的形式评选优秀 电视剧和优秀演员.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1979-1992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确 立了中国的改革总方针.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 视在客观情势和主观觉悟的双重推动下开始谋求独立 发展. 自1979年改革开放,进口电视机成批涌入,成为最抢手 的家用电器商品.电视机生产流水线开始引进,经过消化, 吸收,推出一批批高质量的国产电视机. 其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通过国家邮政微波线路已开始 传送到除新疆,西藏,内蒙古以外的绝大多数省会,自治 区首府和直辖市.电视热开始四方蔓延,并向中小城市扩 散.


国际新闻也给整个新闻界打开了思路 吹进了 新风 新华社开始提倡写具有现场感和形象性的 视觉新闻 1982年9月1日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开始, 有关部门将重要新闻的发布时间 从通常的2O时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人民 广播电台联播》的首播时间提前到19时(中央 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
二 回应外来影响



2 国际新闻的冲击 1980年4月1日, 维斯新闻社和合众国际电视,新闻社 通过卫星从伦敦和纽约分别向CCTV传送新闻图 从而使 国际新闻的时效大大提高, 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1980年5月《国际新闻》栏目并入《新闻联播》 控 制在1O分钟左右 成为许多人观看的主要兴趣所在 与国际新闻比肩而立, 国内新闻黯然失色. 国内新闻 进行改进, ENG等新闻采访设备的引进使同期声问题顿 时不复存在, 改进逐步出耳见, 新闻变短, 报道面逐渐 拓宽 ,新闻专栏设立起来.


1980年,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被中国电视剧市场引进。它讲 的是一拨监狱里的囚犯,在一个美军“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德军敌后 搞破坏的故事。 《加里森敢死队》让当时思想苦闷的中国待业青年,找到一些街头救世 的要素。当时有媒体报道,有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练习飞刀,有盗贼模仿 连环盗窃,有学生模仿吸烟,喝酒模仿找帅,都是受了这部电视剧的影 响。 社会学家的研究称,当时治安问题的渊源,基本上都和1980年引进 的这部美国电视剧有关。 年轻人仅仅依靠电视机传播了一个敢死队的名字。但这对于那些待业 青年就已经足够了。那两年街上敢死称勇的流氓队伍不少,最有名的有 唐山的菜刀队和湖南的斧头帮。前者直接导致了1983年严打运动的开始。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的幕后:20年后谜底揭晓
2 广告收入



1979年1月28日下午,上海电视台屏幕上映出 了“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随即 播出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1.5 分钟的《参茸补酒》。 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有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广 告:一分钟的瑞士雷达表。 同年,上海电视台与香港太平洋行签订了播放 日本西铁城钟表报时广告的协议,为期一年。 广告费用是130万港元。
第一节 立志改革 全面崛起

1980年10月,在时隔14年之后,广播事 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电视 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否定了广播是阶级 斗争的工具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的长期定位,强调广播电视宣传的中心 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四个现 代化服务。会上,事业建设要把加速发 展电视放在优先地位,同时,会上决定 发展中国的卫星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