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我则是其中的一个学习者,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项技能,更是在太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许多道理。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平缓,讲究以柔克刚。
在练习中,我们会遵循“斯文在俞、慎独、先正其心、次正其身、后正其术”的原则,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身体,使内外相和,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这不仅让我在锻炼中感受到了身体的轻盈和灵活,而且也教会了我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都能静下心来,不慌不忙地应对,以柔克刚,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内力的运用,以培养身体的根基和灵敏度。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会注重投注在动作中的意念,不断体会内力的运动和转化。
这也让我意识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标和意愿,并且将自己的行动与之相契合。
只有内心的目标和外部的行动完全统一,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做到心与身体的和谐统一。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恒心,每一个动作和动作之间都需要反复练习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才能将动作熟练掌握,并且将内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这也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畏缩,而是要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最终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太极拳中的配合和对抗,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
在练习中,我们需要与伙伴合作,通过对抗来感受对方的力量和意图,从而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相互合作和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太极拳也强调了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的能力,让我懂得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但也要尊重别人的存在和需要。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仅是练习了一项技能,更是在太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许多道理。
太极拳教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如何统一自己的内心目标和外部行动,如何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不懈,如何与人相处和保护自己。
由太极拳理悟人生道理
由太极拳理悟人生道理太极拳作为一门辩证的、哲学的拳术,其拳理无不透射着人生道理。
前辈李雅轩在评价太极拳时称其作用有三:用之于防身,能自卫御侮;用之于处事,则是非分明;用之于养生,则延年益寿。
在此,我想从太极拳理谈谈其折射出的人生道理。
一、阴阳平衡,中庸之道陈鑫在《总结拳手内劲刚柔歌》中写道:“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太极拳在走架中要求立身中正,开中有合,合中有开,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
在对敌实践中要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丢不顶,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实现我顺人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走架还是推手,太极拳走的是中庸之道,对人生实践有重要的启迪。
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处事不走极端,量力而行,中庸适度,把握好分寸,做到知足者常乐。
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谨慎、细心、勿躁勿急,能上下、左右、前后全盘考虑,筛选出最优方案或对策,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轻犯,反击轻;重犯,反击重。
形为被动,意为主动。
二、抱元守一,虚静为本太极拳以虚静为本,在行功时,中心泰然,抱远守一。
未尝不静,极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尝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
人生之道也莫不如此。
虚心无所不容,静无所不应。
一个人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胸襟坦荡,才能容得下人间是非曲折,才能纳百万人才为己所用,也才能遇事不惊,运筹帷幄,心中有数。
老子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意即清静自正。
清静的效用不仅能正己,且可正他(正天下)。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一个人只有淡泊名利,才不为名利所累,才能真正实现快乐人生,健康人生。
三、以柔克刚,不卑不亢太极拳在行功实践中讲究我守我界,引进落空,后发制人,以柔克刚。
“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太极与人生感悟
太极与人生感悟
太极与人生感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其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优雅,传统文化的理念,是许多人追求和赞叹的。
而太极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其实就是一种人体内部动作的调节,它通过简单的手势和步法让人们体会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和谐感,同时可以调节身体的健康状况。
此外,太极拳教人坚守节操,坚守道德准则,修养道德德行,得到轩昂的心灵。
太极拳也暗示了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太极”的意思就是“太极之极”,它是一种自然界的动态活动体现,暗示着“和谐”、“柔顺”、“权衡”、“慎重”及“永恒循环”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也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同时,太极拳也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自然规律和人生感悟,它可以教会我们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做到勇于接受挑战,勇敢地面对困境,利用自己的弹性去征服任何困难。
此外,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规律,更好地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用一种坚韧、柔顺、有度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总的来说,太极拳是中国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一系列的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体,而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用一种坚韧柔顺的思想面对人生挑战。
这也是许多人追求太极的本质所在。
太极拳中有哪些做人的道理
太极拳中有哪些做人的道理学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太极拳必须道技并进,术德兼修。
那么太极拳中有哪些做人的道理?下面店铺带您了解一下吧。
练太极拳中的做人道理(1)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
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
有一篇文章讲:中国是“急之国”,认为现代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车要高速快速,飞机要直航到达,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等等。
这些浮躁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绪。
(2)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太极拳讲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这也是怎样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
在与人交手时,别人来袭击你,而我不以气力去抵抗,而是顺着对手引进落空。
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与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亏”,这也是处人之道。
另外,要舍得,能“舍”才能“得”。
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坦坦荡荡面对人生和生活。
(3)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王廷的《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
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太极拳要求虚怀若谷,胸襟宽阔。
“虚”、“静”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太极之殿堂。
若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不会进入太极拳的高境界。
(4)谦和厚道。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
”学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
另外,要学做傻子,做厚道之人。
郑板桥题词“难得糊涂”。
“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
“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钝,但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身心修炼术。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耐心、集中注意力和沉稳的心态。
从学习太极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许多道理和智慧。
1. 和谐的矛盾统一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即两个互相对立且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存在。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很多对立面其实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生活中的忙碌与闲暇、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等。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平衡这些对立面,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2. 善于转化太极拳的拳理告诉我们,在功夫的转化中找到力量的来源。
这种转化的思维方式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时要善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生活中的每个困境都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们能够善于转化,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自我调节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一,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动作,使心平气和。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不论是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摩擦还是自己情绪的起伏,我们都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4. 持之以恒太极拳的修炼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领域。
不论是事业的发展、学业的提升还是身体的健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
5. 和平与谦逊太极拳的动作柔和流畅,看起来轻松自如,但背后却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这让我认识到,和平与谦逊并不意味着软弱。
相反,只有拥有内心的强大,我们才能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冷静和谦逊。
在生活中,保持和平与亲和心态,对待他人,也同样重要。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逐渐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太极拳教会了我如何平衡身心、转化问题、自我调节、持之以恒并保持和平谦逊。
在学太极的道路上,我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的人,还跨越了自己的边界,开拓了自己未知的潜力。
我深信太极拳是一门宝贵的艺术,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智慧与美好。
太极人生感悟太极格言
太极人生感悟太极格言太极人生感悟太极格言太极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传统拳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武术、文化传承等方面。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寓意着人们在处理事物时要以平和、柔和的姿态来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的效果。
太极拳的精神传承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太极格言。
以下是笔者对太极人生感悟及太极格言的思考与总结。
一、太极哲学的核心精神——“以柔克刚”,如何在生活中化解矛盾,实现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己之间都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
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实现和谐共处呢?太极哲学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柔克刚”。
这不仅是太极拳的基本运动原则,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应对之道。
以柔克刚不仅可以回避冲突,而且可以化解矛盾,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二、太极格言——谦虚、守静、淡泊、保真太极拳中有很多著名的格言,这些格言道出了太极拳精神的本质。
其中,最能体现太极拳哲学核心的就是“谦虚、守静、淡泊、保真”这四个字。
谦虚,是指谦虚待人,不炫耀、不自大。
谦虚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让自己更加脚踏实地。
守静,是指守静心,不被杂念所干扰。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但是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就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
淡泊,是指淡泊名利,不贪图世间的荣华富贵。
淡泊是太极拳精神中的一种修养,能够让人心态平和,不受物质和金钱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保真,是指保持真实,不做虚伪的人。
做人有真实和虚伪之分,只有真实面对自己和他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三、太极拳修养与人生境界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健身活动,还蕴含着人生的修养。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地进行反省和总结,这种精神也同样应用于人生中。
人生需要不断地追求成长,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心灵和思想。
太极拳的核心精神是“以柔克刚”,这种精神不仅可以应用于拳术中,也可以应用于人生中。
在人生中,我们常常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但是如果能够以平和、柔和的姿态迎接这些挑战,我们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人生。
练太极拳身心兼修
练太极拳身心兼修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身心兼修。
欢迎阅读!练太极拳身心兼修一、太极拳运动增强自信心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可以塑造出完美的体型,使习练者在身体形态上产生自信,尤其是曾经身体肥胖的人群。
另外,长期练拳,也是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肯定,这种肯定使人在面对其它挑战时,具有更强的自信心。
二、太极拳运动有助于化解负面情绪日常生活中,有人在愤怒时通过摔东西来宣泄情绪,因为摔东西时可以缓解愤怒、不满和烦恼等负面情绪。
即使不在进行破坏活动,体力活动时肌肉工作本身也同样具有调解情绪的作用。
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个场地打套太极拳,身心都获益。
如能有家人和朋友一起陪伴锻炼,调节情绪的效果会更好。
大脑掌管人类情绪、认知和运动等功能的区域不同,一个区域兴奋时,其他区域相对受抑制。
因此,太极拳运动可以使大脑中的情绪过度兴奋的区域安静下来,使不快的负面情绪逐渐缓解。
三、太极拳运动可使人更乐观太极拳运动不是劳作,而是对快乐的追求。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常感疲乏、困倦,而大多数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补允睡眠,增加营养,认为运动可使肌体负担加重。
也是在浪费时间的表现,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现代人疲乏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长时间的坐位使体内的感觉就是疲乏。
解决这种状态的最好方法就是参加体育活动。
太极拳运动时刺激大脑内类似于吗啡作用的物质分泌,可以使人体体验到一种享受的感觉。
正确的“得失观”;“矛盾的对应统一”。
“不丢不顶”的运化转换;“左顾右盼”的全面观等等,都能使您消化掉生活、家庭、工作、事业中等等的烦恼和忧愁,从而得到现代社会中最珍贵的心理健康。
亲近大自然、新鲜空气和阳光、享受亲情、友情和团队的支持很多与运动有关的外在因素,推动运动的人们感受快乐。
太极拳的特点(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欢迎大家分享。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商业繁荣,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却也带来了不少麻烦,环境污染、战事争端、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
即使在和平的环境中,仍面对许多生存问题,诸如被称为头号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二号杀手便是忧郁症,以及老龄化社会的生活质量问题。
中国的太极拳运动,虽不是一副药到病除的“药方”,但你若持之以恒地坚持,恰恰是能有效解决或缓解上述三大社会症状的“妙方”,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太极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做了许多测试方面的研究,涉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功能、老年虚弱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多年研究、对照分析了脑电、心电、血脂、微循环等方面太极拳产生的锻炼效果,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最近我的一名博士生与运动医学专家、共同探索了“胰岛素生长因子一l”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论证了太极拳锻炼有益于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运行,引起了运动医学界较大的关注。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不在此一一赘述,我想从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一下太极拳对心。
脑血管疾病,对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谈一点认识。
有一篇文章说,人类站立,用两脚行走,实现了这一质的飞跃,固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史,却不利于全身血管的锻炼,以致高位缺血、缺氧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
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50%以上。
中国约有l亿多人患高血压病,每年新增100万人以上;脑病患者500多万,每年新发150万,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
中国心脑血管患者死亡人数达260万,平均每分钟死亡5人!太极拳强调放松肌肉,“一动无有不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达四梢”,均有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血流循环,也有利于对微血管的锻炼,促进微循环。
练习太极拳的四大精神效益
练习太极拳的四大精神效益简述好处一、消除压力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一心一意,心里面没有任何的杂七杂八的思想。
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现代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太极拳是一项倡导身心和谐统一的运动,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思想一定要积极。
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
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
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
所以太极拳的真正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有在别别人欺负的时候,才能发挥的出来。
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
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
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在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太极拳作为一种科学的运动方式,既可强身健体,舒缓压力,又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唯有身体力行才能体会。
太极拳的特点一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学太极感悟人生引言一、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是阴阳平衡和柔韧有力。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体现了阴阳的转化和平衡的原则,要求身体的动作柔和灵活,又要有力量的支撑。
这种阴阳转化和平衡的原理不仅仅适用于太极拳的招式,也可以应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
二、太极拳的意境表达太极拳的动作追求舒展自然、柔和流畅的美感,讲究内外兼修和谐统一。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培养出对自然界万物变化的敏感和感悟力,进而应用到生活中。
太极拳追求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可以让人更加关注身心的平衡和协调。
三、学太极的心态学习太极拳需要放下杂念,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
太极拳要求从内到外的调和,需要学习者不断修炼自己的身体、心智和意志。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学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态,平衡情绪,重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四、太极拳的身心健康益处太极拳讲究舒展自然、柔和流畅的动作,可以促进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运动可以调整呼吸和提高心肺功能,对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太极拳的招式需要细致地控制身体的力量和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五、太极拳的思想内涵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倡导“顺势而为”。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需要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思想内涵可以引申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顺势而为,灵活应对,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六、太极拳与性格修炼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通过长期的练习,人们可以培养出坚毅、耐心和自律的品质。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历到失败和挫折,需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些品质和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样非常重要。
结论学习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理解与追求。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体会到阴阳的平衡、柔韧的力量以及和谐统一的美感。
太极拳的练习也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性格修炼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韵律、柔和的动作和充满哲理的内涵而著名于世。
多年来,我一直对太极拳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系统地学习它。
通过学太极拳,我不仅能够获得健康的身体,还能感悟到许多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这个原则不仅在拳法上有具体的表现,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常常以斗争和抗争的方式去应对。
但是太极拳教会了我用柔和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通过调整心态和放松身体来解决难题。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了“以柔克刚”的含义,学会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平静和坦然。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身心合一的状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和压力,而学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放松身心。
每当我站在广场上练习太极拳,感受着空气的流动、身体的舒展,我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懂得了疏导情绪、保持内心独立的重要性,学会了处理各种复杂情境的能力。
太极拳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培养,修身、养性是太极拳给予我的最大收获。
练习太极拳需要坚持和耐心,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才能深入了解拳法的内涵和精髓。
在太极拳的世界里,我学会了虚心听教、宽容待人,体会到了谦逊与平和的重要性。
太极拳教会了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内心的宽容与真诚,从而提升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太极拳也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品质和意志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学太极拳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它不仅是一种优雅而具有美感的武术,更是一种思想的指导和人生哲理的启迪。
通过学太极拳,我学会了以柔克刚、调整心态,从而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
我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通过调节身心来释放压力。
学太极拳让我明白了谦逊与平和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学太极拳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内心的满足和人生智慧的启示。
太极拳技击的境界,就是你人生的境界!
太极拳技击的境界有三下乘,不择手段一般习武者,气质未换,故实战格斗时,必然是无限制的不择手段的打,挖眼、咬人等法当用得用,非如此没有取胜的机会。
中乘,功力技巧当一个人习武有得,身体气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别人打你,你接、闪自如,若他来无限制的乱打,他就更没有机会,如捕风捉影,你打对手如十二磅铁锤击来,劲力、技巧高于一般人,这时搭手人飞或接手人糜,功力技巧起制胜作用。
上乘,神遇游刃在一般人看来极危急的事,却能从容应对,无不如志。
实战格斗时,立于中和,合于道,行于仁,能伤而不伤,轻描淡写就制服对手。
如孙存周先生,打人如提笔插花,刹那间制人神魂。
太极规矩方圆,只为一气流行。
平日打拳养“浩然之气”,等到大事来临方能静运无慌。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平生的修炼。
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得具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平心为之。
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不是放弃,不是观望,不是无奈,不是等待,而是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冷静观察刻苦思索的过程,是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
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
细细品味,'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个人的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静气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同练太极,却有高有低。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每分钟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
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学太极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和追随。
然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通过学习太极拳,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学习太极拳不只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修炼,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以此来感悟人生的深层意义。
首先,太极拳强调阴阳调和的原则。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这种平衡与稳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带给我们的压力和焦虑会让我们身心俱疲。
学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平衡身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使我们更加从容应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从太极拳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阴阳的动态平衡,领悟到生活中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太极拳注重柔和与刚健的结合。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我们既需保持柔和、流畅的姿势,又需具备坚定、有力的力量。
这体现了太极哲学中“用柔克刚”的思想。
学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懂得灵活应变,既保持自身的坚定与稳定,又能够通过柔和的方式化解外部的冲突和压力。
人生中,我们也常常面对着一些对立和矛盾的选择,学习太极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以柔克刚,化解困境,找到平衡与和谐。
另外,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需要通过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来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使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和全情投入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当我们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能够实现身心的统一,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境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身心的统一,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家庭纷争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使自己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最后,学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修养和内心的清静。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我们保持心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动作的慢缓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来达到精神与身体的和谐。
这种修行精神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从内而外地变得更加宁静、成熟和自信。
太极拳的修炼不只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耐力和毅力,使自己更加坚定地走过人生的道路。
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与为人处事之道相似,能教会人们保持平衡心态对待事物。
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欢迎阅读!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身法有严格的要求,习练太极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心理素质,让人们拥有健康的心态。
作为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身法应该熟练掌握!不但应该在技术上符合要求,而且心态也要适合这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在练拳时,用同样的意念关照自己身上每一个点。
无论男女老少练太极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太极拳的阴阳变化,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在身体外形上保持头正、肩平、腰直、溜臀、圆裆、叠胯、屈膝、折踝、展指、舒掌。
在身体内象中保持百会虚领、两眼平视、表情自然、舌舐上腭、唇贴齿合、下腭微收、哑门后开、松肩垂肘、宽胸送背、命门后开、骶骨前翘、会阴下沉、小腹充实、呼吸自然、脚分虚实、意守涌泉。
用同样的意念关照自己身上每一个点。
这里隐藏着一个“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练太极拳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太极拳不仅重视外在,还修心,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
在身体外形上保持头正、肩平、腰直-是要求我们公正无畏!溜臀、圆裆、叠胯、屈膝、折踝、展指、舒掌-是要我们控制好自己!命门后开、骶骨前翘、会阴下沉、小腹充实、呼吸自然、是要求自己夹着尾巴做人!我们从踏踏实实的练习当中去体会,将会感觉出更多的道理!其实所有这些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太极拳感悟为人处事方法练拳如做人,立身要中正,方,就是拳的基本功,拳的主体,拳的根本,拳的基础,要厚重,要坚固,要结实。
功夫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来不得半点偷懒耍滑,投机取巧。
功夫是正大光明的实力,而不是阴毒损坏的伎俩。
具体到孙氏拳中,就是要通过站桩和盘架,把具有柔性结点的弹拱结构锤炼得端庄扎实,形成八面支撑的刚骨,这是武功的物质基础。
常练太极拳对身心的好处
常练太极拳对身心的好处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常练太极拳对身心的好处。
欢迎阅读!简述常练太极拳对身心的好处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
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此外,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拙力”,动作要以意命力引导,安详中全神贯注,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调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练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腹压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也防止了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极拳的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疾病的较少。
据一项调查,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
1/80。
8mmHg;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39.5%,对照组是46.4%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
举例说明,太极拳组发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对照组为47.2%。
两组人员腰椎活动的幅度也有很大差异,太极拳组人员弯腰时手能触地者占77.4%;对照组只有16.6%。
美国将长练太极的人与不练太极的人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长练太极的人摔倒和骨折率都远低于不练拳的人,太极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4.太极拳对改善呼吸及消化系统有良好作用经常打太极拳者,胸部呼吸顺畅,膈肌有力,肺瘀血的发生,对老年人易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太极拳运动中腰部动作多,它能活跃腹腔的血液循环,促进胃畅蠕动。
此外,太极拳的呼吸动作对胃畅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人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尤其是做一个世情通达的人,未必就要练拳,但是练一手好拳,尤其是练好太极拳,则必须过好人这一关。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练习太极拳如何做人,欢迎阅读。
练太极,练出一种好心态--- 练拳与做人同理,首忌轻浮,重一个“稳”字,立场要稳定,言行要稳重;又忌歪邪,要行正道,挺直脊梁,刚正不阿;再忌目光短小,宜心胸开阔,眼光远大;更忌心态失衡,当求一颗善良、平和的心。
这“四忌”把练拳的要领与做人的准则结合得天衣无缝。
若把拳理拳法之要求运用于日常的人格品性修养,修炼出“四心”,即:一颗不图名利的平常心、豁达大度的宽容心、无烦无忧的轻松心和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有了这样一种好心态,就会笑对人生……练拳与做人做一个好人,尤其是做一个世情通达的人,未必就要练拳,但是练一手好拳,尤其是练好太极拳,则必须过好人这一关。
头一句话人人都明白,后一句话对多数练拳者来说未必都深明其意。
凭心而论,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不少,而真有工夫的却不多,要说以功力给人以感染、启发和带动的那就是更少了。
究其原因,并不复杂,在太极拳运动中,有些是对太极拳认识不足,练中不得要领或缺乏热心和信心。
使功夫都落在了时间上,可也有些人却是受了武术界旧传统势力的影响,滋生了一些社会不认可、与现实不合拍而又有自我约束的江湖习气。
一种表现是拉帮结派,自我封闭。
这种习气有史以来就得不到赞成,既限制了拳艺,又障碍了人气,可当前却仍被某些练拳者奉为练拳命脉。
再一种表现是自我吹嘘,看不起他人,一言一行霸气十足,孰不知,不管练拳还是做人,这都是致命的弱点,有些人却乐此不疲。
还有一种表现,是谈拳必动手,动手必争高低,以成败论英雄。
拳脚功夫在做人做事方面本是雕虫小技,也是武学之末,然而不少人误判本末,认小为大,跳不出去。
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三种习气根深蒂固,困扰了相当一部分人,练来练去,功夫没上身,习气却到了手,除去练场摆形式,人场讲拳道之外,对怎样做人,如何处事不予理会。
从太极拳看处世之道,领悟人生大智慧!
从太极拳看处世之道,领悟人生大智慧!从太极拳看处世之道,领悟人生大智慧!太极拳养生2016-10-28阅读原文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更崇尚为人处世之道。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及抗暴防身方面有独特的功效,而且对人的个性修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太极拳拳理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曾说过:“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
不忠实则无信用;不谦虚则不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
从太极拳理看为人处世之道一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动作安舒,无有偏倚,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使身体各部达到完整如一。
为人之道也是如此,必须以中正为本。
中庸之道不可失,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才能活得安然舒畅,心平气静,俗琐之事则不会扰其身心。
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人品,不为困难和压力所阻,也不卑躬屈膝,俯首权贵。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坚贞的气节,多少仁人志士不卑不亢,豁然坦荡,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因此,我们需要坚守信念,培根固本,做一个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人。
攀援附势,见风使舵,有所偏倚,终会自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人之道如同练太极拳一样,遵循拳理,仁义为本,和而不流,定能正直无欺,安立于世。
二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轻灵圆活,起落、旋转、运化皆从圆形中来,还要求刚柔相济,蓄发互变,气沉丹田,阴阳并用。
待人接物也应遵循此理,无贪无妄,随机应变,圆转自如,豁然贯通;柔中寓刚,随屈就伸,轻沉兼备,不丢不顶,屈中求直。
一个人无论在家庭或是在社会上,都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应圆通,轻灵潇洒,刚柔相济。
不过,太极拳更重视以轻制重,后发先制;引劲落空,借力打力。
涉世若无此,则会有碍。
为人也应尚武崇德,淳厚处世,宽容他人。
领导的艺术、交往的学问,自立的原则都离不开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太极拳要领与人生修为
太极拳要领与人生修为从小听说,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
20多年前在我刚刚接触太极拳的时候,对这句话的几乎没有理解,只能人云亦云。
随着习拳岁月的增加,我现在对那句话的理解就不同于前了。
在练习太极拳、传授太极拳、总结太极拳的过程当中,我对太极拳的认识在一步步加深,对太极拳修炼与品行修为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新理解,对几个常用词汇有了新的解读。
现将自己的心得公布出来与大家共勉:一、脚踏实地这个词汇是一个褒义词,形容一个人办事情实实在在。
在太极拳修炼中,脚起着非常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全忠大师反复强调,“灵不灵在于脚,利不利在于脚,力不力在于脚,活不活在于脚”。
脚是人体的根本,从力学上讲是人体的稳定面,是人体赖以平衡的根本。
如果练拳当中脚下乱动、喝风漏气,或者脚下如铁板一般僵硬,均不能有效地利用脚的潜能。
所以在练拳中,我们要反复问自己,“是否脚踏实地?”,再反复的纠正。
这样会在不断纠正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品性,让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脚踏实地,不搞浮夸。
二、不翘尾巴骄傲自满俗称“翘尾巴”。
在太极拳练习中要求尾骨垂直而下沉,不能有翘起的意识。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不断纠正自己“翘尾巴”的毛病,再配合束肋塌腰,将会内气生于丹田,气息腾然运转,生生不息。
所以练习太极拳会不断促使自己改掉“翘尾巴”的毛病,变成一个谦虚的人。
三、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主席的话不仅仅是修行上的道理,甚至可以作为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虚心即含胸而空胸,胸口一含,则胸空腹实,气贴背行走。
达到太极拳“牵动往来气贴背”的中级层次。
同时,含胸之后则有更大的包容性,对应着人生当中虚心会让我们虚怀若谷,坦荡面对人生。
四、虚怀若谷“虚怀若谷”原意是指一个人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其非常谦虚,这是褒扬的词汇。
我理解在太极拳里此词更有其丰富的含义,虚怀即含胸,若谷表明下陷而内敛。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经常要求自己“虚怀若谷”,则能提高个人修养,具有大帅风范。
太极行拳与做人
太极行拳与做人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行拳与做人。
欢迎阅读!
太极行拳与做人
行拳要守中用中,不偏不倚;做人应不卑不亢,把握分寸。
行拳要气定神闲,抟气致柔;做人应心平气和,温文尔雅。
行拳要气沉丹田,随遇平衡;做人应沉着冷静,稳重自信。
行拳要虚心实腹,舍己从人;做人应虚怀若谷,善为我用。
行拳要周身一致,节节贯串;做人应全面细致,不失偏颇。
行拳要至诚求真,心意相合;做人应率真诚实,本心能动。
行拳要有意无意,以柔克刚;做人应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行拳要虚领顶劲,一气贯通;做人应公平正直,一身正气。
行拳要身正势正,沉稳中定;做人应心正气正,翦除私欲。
行拳要净心松身,自然天成;做人应胸怀坦荡,质朴真纯。
行拳要行云流水,轻灵圆融;做人应随屈就伸,善于调谐。
行拳要知己知彼,得机得势;做人应明于自知,推己及他。
行拳要用意非力,自然顺遂;做人应勤于思考,勿令强为。
行拳要动中寓静,静中触动;做人应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行拳要以小胜大,圆转机巧;做人应事半功倍,讲究效率。
行拳要契合宇宙,融于自然;做人应调整自身,适应社会。
行拳要注重规矩,内外相合;做人应掌握原则,遵约守诺。
行拳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人应勤恳明志,水到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太极拳身法对为人处事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身法有严格的要求,习练太极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心理素质,让人们拥有健康的心态。
作为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身法应该熟练掌握!不但应该在技术上符合要求,而且心态也要适合这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在练拳时,用同样的意念关照自己身上每一个点。
无论男女老少练太极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太极拳的阴阳变化,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在身体外形上保持
头正、肩平、腰直、溜臀、圆裆、叠胯、屈膝、折踝、展指、舒掌。
在身体内象中保持
百会虚领、两眼平视、表情自然、舌舐上腭、唇贴齿合、下腭微收、哑门后开、松肩垂肘、宽胸送背、命门后开、骶骨前翘、会阴下沉、小腹充实、呼吸自然、脚分虚实、意守涌泉。
用同样的意念关照自己身上每一个点。
这里隐藏着一个“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练太极拳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太极拳不仅重视外在,还修心,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
在身体外形上保持
头正、肩平、腰直-是要求我们公正无畏!溜臀、圆裆、叠胯、屈膝、折踝、展指、舒掌-是要我们控制好自己!
命门后开、骶骨前翘、会阴下沉、小腹充实、呼吸自然、是要求自己夹着尾巴做人!
我们从踏踏实实的练习当中去体会,将会感觉出更多的道理!其实所有这些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
太极拳感悟为人处事方法
练拳如做人,立身要中正,方,就是拳的基本功,拳的主体,拳的根本,拳的基础,要厚重,要坚固,要结实。
功夫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来不得半点偷懒耍滑,投机取巧。
功夫是正大光明的实力,而不是阴毒损坏的伎俩。
具体到孙氏拳中,就是要通过站桩和盘架,把具有柔性结点的弹拱结构锤炼得端庄扎实,形成八面支撑的刚骨,这是武功的物质基础。
运用内劲的协调和调动把所有的太极拳基本功综合起来,这就是以方位体的作用。
至于怎样把发放出去的劲力用到对方身上,则是圆要解决的问题,以圆为用就是用时要讲圆。
所谓“得机得势”,就不能只顾自己,首先要看对手,因敌而动,因势而进,根据对方来调整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不能瞎出手。
形意拳虽然讲“直打直进无遮拦”,但决不是蛮干硬撞。
钻、裹、翻,是手臂的小圆动作,起钻落翻,是身体的大圆动作。
从广义来讲圆就是走弧线,弧度可大可小,但都不是直线,包括崩拳在内,都不是笔直的路线,有没有这个弧度是不一样的,
没有弧度走的是一维空间的冲击力。
练习太极拳要围绕着一个圆,圆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的每个动作姿势都是在一个圆内摆放完成的。
有弧度则是二维空间的波动力,形意拳走立圆就是打这个波动力,以劈拳的起钻落翻最为明显,最有代表性。
横拳能够直打出横力,靠的也是里裹外翻的旋转力。
简而言之,体方是知己的功夫,用圆是知彼的功夫。
体不方则无根,用不圆则无果。
学者切不可只于方圆的几何形状来解读此话。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
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
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
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
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
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
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
“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
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
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
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
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
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
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
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
呼吸方法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领为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
停,似感弧形的暂短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的自然换接。
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
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蓄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
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
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
练养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
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