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风井间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一、为啥要搞这个监测方案呢?盾构施工就像是在地下玩一场超级大的“钻洞游戏”,但这个游戏可不能乱玩。

在盾构区间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土地、建筑、地下管线啥的都像一群胆小的小伙伴,稍微有点动静就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呀,我们得弄个监测方案,就像给施工过程安上好多双眼睛,时刻盯着周围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顺利,也不会打扰到周围的“邻居”们。

二、监测啥玩意儿呢?# (一)地面沉降监测。

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盾构机在地下穿梭,就像一个大力士在土里挤来挤去,地面可能就会跟着“一上一下”的。

我们就在地面上选好多有代表性的点,像撒芝麻一样,均匀地分布在盾构施工的线路周围。

然后用那种超级精确的水准仪之类的仪器,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这些点的高度有没有变化。

要是发现某个点突然像陷下去的小坑一样沉降得很厉害,那就得赶紧查查是咋回事啦,是不是盾构机太调皮,挖土挖多了或者推进速度太快啦?# (二)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施工周围的房子可都是“宝贝”,要是因为盾构施工变得歪歪扭扭的,那可就麻烦大了。

对于这些建筑物呢,我们除了看它会不会像地面一样沉降,还要看看它是不是开始“站不稳”倾斜了。

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子这些关键的地方,贴上一些小标志或者安装专门的传感器。

再用全站仪之类的仪器来测量这些点的位置变化,就像给建筑物做一个超级详细的“体检”,看看它在盾构施工这个“大动静”下是不是还健康。

# (三)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地下的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供水的、供电的、通讯的都在里面。

盾构机在地下动来动去的时候,可不能把这些“血管”弄破或者弄弯了。

我们得先把地下管线的位置找出来,然后在管线周围或者管线上安装一些监测设备,像应变片之类的。

这样就能知道管线有没有被盾构施工给挤变形了。

一旦发现管线像被捏扁的吸管一样变形了,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不然停水停电没信号,大家可都要“炸锅”了。

三、啥时候去监测呢?# (一)盾构机始发前。

武汉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盾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武汉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盾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武汉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盾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汉青区间土建工程盾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总监理工程师: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汉青区间土建工程项目监理部二〇〇七年十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安全监理工作目标 (3)三、安全监理工作依据 (3)四、安全监理工作内容 (4)五、安全监理工作流程 (5)六、安全监理岗位职责 (5)七、安全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5)八、针对性的安全监理控制措施 (7)九、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10)十、工伤事故上报与处理 (22)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汉青区间土建工程建设单位: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内容:本次施工范围为汉口火车站站至范湖站区间长度为2029.03单线米,设一个联络通道兼排水泵站;范湖站至青年路站区间长度为2452.836单线米,设一个联络通道兼排水泵站。

汉口火车站站至范湖站区间始于汉口火车站站南端,区间横穿发展大道,后延青年路向南进入范湖站北端止。

区间共设两个曲线,最小曲线半径R=700m,线间距由15.0m变化到13.0m。

线路纵坡设计为“V”型坡,最大坡度为20‰,最小坡度为2‰。

区间最大埋深为15.13m,最小埋深为7.64m。

区间在右AK5+178.000里程处设置一个联络通道兼排水泵站。

区间线路主要在青年路下穿越,青年路下管线密布,主要有:BH800×700电缆、Φ500(铸铁)煤气管、Φ1500(砼)排水管、BH750×700(铜/光)……电信管等,区间范围内管线埋深相对较浅,一般在3m以内。

范湖站站至青年路站区间始于范湖站站南端,延青年路向南进入青年路站北端止。

区间线路设有一个曲线,最小曲线半径R=700m,线间距由13.0m变化到15.0m。

线路纵坡设计为“V”型坡,最大坡度为22.5‰,最小坡度为2‰。

区间最大埋深为16.28m,最小埋深为8.30m。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XX地铁XX号线XXX站~XXX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监测单位:目录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3二、监测依据‥‥‥‥‥‥‥‥‥‥‥‥‥‥‥‥‥‥‥‥‥‥‥‥‥‥4三、监测目的‥‥‥‥‥‥‥‥‥‥‥‥‥‥‥‥‥‥‥‥‥‥‥‥‥‥5四、监测项目‥‥‥‥‥‥‥‥‥‥‥‥‥‥‥‥‥‥‥‥‥‥‥‥‥‥5五、监测点的布设与埋置‥‥‥‥‥‥‥‥‥‥‥‥‥‥‥‥‥‥‥‥5六、监测控制网布设及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5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值‥‥‥‥‥‥‥‥‥‥‥‥‥‥‥‥‥‥17八、仪器设备‥‥‥‥‥‥‥‥‥‥‥‥‥‥‥‥‥‥‥‥‥‥‥‥‥‥18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1、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6+067.9~右DK17+1.7m(左DK17+67.2m),右线全长933.8m,左线全长1002.268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南端头始发,以直线推进开始,过渡至直缓,再到缓圆、圆缓、缓直、直缓、缓圆、圆缓、缓直到XXX站。

隧道沿线均在市区主要道路干线及商业、居民区建筑物下;盾构自XXX 站始发后,沿XX路向南推进约290米后(即在左KD16+790m处)进入楼房集中区,楼房集中区域长约690m(楼房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7~P8之表1);隧道沿线地下设施较为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及自来水管等。

2、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7+292.7~右DK17+747.455m,右线全长454.755m(左线全长475.757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北端头始发,向北推进约40m后进入XX路与XX路的十字交叉路口,推进约140m后进入楼房集中区域下方,隧道沿线上方主要为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及众多的建筑物(建筑物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9~P10之表2);沿线地下设施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等。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1.3盾构下穿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 (3)2、监测重点及目的 (3)3、监测执行技术标准 (4)4、使用仪器设备 (5)6、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预警程序 (13)6.1监测控制值 (13)6.2观测频率 (14)7、人员配置 (17)8、监测信息反馈、数据分析与处理 (18)9、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9)9.1质量目标 (19)9.2质量保证体系 (19)9.3监测工作的管理 (20)9.4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20)10、安全文明施工和保证措施 (21)10.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21)10.2安全保证体系 (21)10.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2)11、现场日常巡视 (23)1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23)13、监测工作程序 (23)14、应急预案 (24)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地铁XX线沿XX线XX庄车辆段出入段线两侧敷设,直至出入段线终点附近,线路向南转,左线下穿XX庄车辆段出入段后,逐渐与右线并行,下穿XX道延长线及XX河后沿XX路向东南延伸,在机场XX站楼西北侧转向东到达XX线机场站。

本工程线路起点里程为右CK24+100,终点里程为右CK27+434.1,区间线路总长为3334.1米,设区间风井1座。

线路各段设计范围情况如下:表1.2—1本工程各段设计范围情况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设计范围备注1右CK24+100右CK25+985.71885.7盾构区间右CK26+033.3右CK27+434.11400.82右CK25+985.7右CK26+033.347.6区间风井及疏散口盾构区间位于直线及半径360m,400m,430m,440m与450m的曲线上,最大坡度为25‰.盾构区间总长3286.5m,分别在右CK24+691、右CK25+338、右CK26+500、与右CK27+020处设置1座左右线联络通道,其中右CK24+691与右CK27+020处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一并设计;在右CK25+985.7~右CK26+033.3处设一座区间风井及其疏散口。

【隧道方案】监测方案(盾构区间区间监测方案)

【隧道方案】监测方案(盾构区间区间监测方案)

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土建施工XX标段盾构区间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二○XX年XX月目录1、工程概况 (2)1.1 盾构施工区间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水文地质条件 (4)2、监测的目的、意义及编制依据 (4)2.1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4)2.2编制依据 (5)3、施工现场监测内容 (5)3.1监测项目 (5)3.2 监测精度 (6)4、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7)4.1 监测点布置原则 (7)4.2洞内及洞外观察 (7)4.3 地面沉降变形监测 (8)4.3.1 测点布置要求 (8)4.3.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8)4.3.3 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0)4.3.4 监测频率 (10)4.4拱顶(部)沉降监测 (10)4.4.1测点埋设 (10)4.4.2监测方法 (11)4.4.3 监测频率 (11)4.5洞内净空收敛监测 (12)4.5.1测点布置 (12)4.5.2监测方法 (13)4.5.3 监测频率 (13)4.6管片衬砌变形监测 (14)4.6.1测点布置 (14)4.6.2监测方法 (14)4.6.3 监测频率 (14)4.7特殊断面监测 (14)5、监测点布置图 (14)5 .1盾构施工段监测点布置 (14)5.2监测点布置数量 (16)6、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16)7、监测警报值 (17)7.1报警值的确定原则 (17)7.2监测报警值确定 (17)7.3报警说明 (18)8、监测仪器 (19)9、监控管理、成果汇报和信息反馈 (19)10、项目组织管理 (21)11、监控量测保证体系 (22)12、应急预案 (23)12.1监测应急小组 (23)12.2预警响应机制 (24)12.3消警管理办法 (27)12.4 应对措施 (28)11、工程概况xx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xx火车站,沿胜利路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大东门,线路下穿南淝河沿马鞍山路继续向南延伸至南二环,然后线路转向西南,沿望湖中路至美菱大道,转向南下穿高铁后到达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线路沿庐州大道东侧绿化带至方兴大道,即方兴大道站,出站后线路主要下穿现况荒地至徽州大道站。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的缺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和隧道沉降,从而会影响到周围的地面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针对该区间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结合盾构推进施工中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如下监测内容:1)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2)一般建(构)筑物沉降3)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4)地面裂缝的观察二、监测的意义和目的1)监测的意义在软土地层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由于盾构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异常复杂,而工程地质勘察总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因而对地质条件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认识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由于软土盾构隧道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为保证盾构掘进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参数,需对盾构推进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在设计阶段要根据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特点,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按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层移动,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

2)监测的目的(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的变形。

(2)预测下一步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少工程保护费用。

(5)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因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引起的工程总造价增加。

(6)为研究土体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7)为研究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等积累资料。

三、监测实施的重点1)各区间沿线建(构)筑物2)隧道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四、监测内容的实施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一)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一)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一)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地铁建设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盾构机在地铁施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盾构机是一种利用电液系统控制的隧道推进工具,它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盾构机施工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测量方案,以保障地铁的安全和稳定推进。

一、地铁盾构区间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盾构区间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铁隧道的基础测量,确定隧道中心线定位和区间长度。

其次,需要根据工作环境和孔洞大小、位置等情况,确定盾构机的型号和参数。

最后,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二、地铁盾构区间测量的方法和步骤1、地铁盾构区间测量采用传统测量方法。

常采用的测量方法包括:传统全站仪法、三角测量法、激光传感测量法、卫星测量法等。

2、地铁盾构区间测量分为预测测量和实测测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

水平预测测量:对待测区间进行拓扑测量,确定地铁隧道的中心线位置和方向。

水平实测测量:对中心线实现全盘测量,并测量每个测站到中心线的距离,从而得到地铁隧道曲线的位置和变化。

垂直预测测量:通过测量标高点确定地铁隧道的垂直走向,完成预测测量。

垂直实测测量:通过全站仪或电子水平仪对隧道的倾斜、偏移和变形进行实测,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

3、利用现代技术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精细化测量。

采用激光传感测量法、卫星测量法等,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同时简化测量流程,减少数据处理量。

三、地铁盾构区间的检测和处理地铁盾构区间测量后,需要进行数据的检测和处理。

主要步骤如下:1、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数据质量检查和筛选,排除错误和不准确的数据。

3、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4、利用自动化处理方法和工具,对地铁隧道的垂直、水平偏移和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地铁隧道的建设。

5、对隧道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是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的详细介绍。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目录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1)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1)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1)2.2工程地质水文 (2)2.2.1 工程地质 (2)2.2.2 水文条件 (4)2.3工程环境条件 (4)2.4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4)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5)3.1监测内容 (5)3.1.1 监测项目 (5)3.1.2 监测要求 (6)3.2监测点的设置 (6)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6)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 (7)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7)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 (7)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 (7)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7)3.3测量高程控制网 (8)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8)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 (8)3.4监测作业方法 (9)3.4.1 垂直位移监测 (9)3.4.2 净空收敛监测 (9)3.5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 (10)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0)3.5.2 监测报警值 (11)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11)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 (12)5.1 监测人员组织 (12)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 (12)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 (12)5.1.3 项目管理网络: (12)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 (13)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13)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 (13)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3)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 (15)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 (15)8.1项目管理 (15)8.2工作信息流程 (16)8.3信息施工保障 (16)9. 应急预案 (17)9.1应急小组 (17)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7)10. 附表附图 (18)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 (18)10.2监测点平、断面布置示意图 (20)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1.2 编制原则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地铁隧道盾构区间的测量方案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盾构施工前、中、后期都要进行测量,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合格性。

下面是一套较为完整的地铁隧道盾构区间测量方案,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测量1.地质勘探:在施工前要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红线勘探、地下水位勘探、地下管线勘探等,以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2.基本测量:进行工程控制点布设,确定控制网的桩号和坐标,建立起起始坐标系。

3.示坡测量:通过对工地场地的土方开挖示坡进行测量,来验证土方开挖的形状和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中期测量1.盾构控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握盾构机头的位置和姿态,以确保隧道的准确推进。

通过在隧道内部安装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实时监测盾构机的变化,并校正施工参数。

2.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在盾构区间的地表上安装沉降测点,测量管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了解施工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地下水位监测:在盾构区间附近进行井点测量,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不会对隧道施工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三、后期测量1.隧道精度测量:在盾构掘进结束后,对隧道的内外侧壁进行测量,以确定隧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拱顶变形监测: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拱顶变形观测,以监测隧道拱顶的变形情况,确保拱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管道斜度测量:通过测量隧道内铺设的管道斜度和异型构造,查验隧道的排水情况和交通条件,同时要验证管道的几何尺寸和位置是否与设计一致。

4.管道应力监测:通过在管道上安装应力计等仪器,实时监测管道的应力变化,以了解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测量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测隧道盾构区间的施工过程,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为隧道的设计和后续的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标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改版

标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改版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二十标区间盾构工程监测方案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二十标土建项目部2011年4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述 (1)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1.3 周边环境概况 (3)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5)2.1 编制依据 (5)2.2 监测目的 (5)2.3 监测项目 (5)2.4 监测测点布设 (6)2.5 监测点埋设与测试方法 (7)2.6 监测频率、精度与预警值 (9)三、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9)3.1 监测数据整理 (9)3.2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 (9)3.3 数据反馈与报告提交 (10)四、拟投入的人员与仪器设备 (10)五、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2)5.1 组织机构和职责 (12)5.2 进度和质量保证措施 (12)5.3 落实责任制的主要措施 (12)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中南路站~石牌岭站区间起点为中南路站南端,线路沿中南路向南,至武珞路折向东,终点为石牌岭站西端。

线路总长1194.9m(双线)。

水平线间距8~13m。

石牌岭站~街道口站区间基本沿武珞路道路中心布置,石牌岭站与街道口路站均为地下两层车站。

二号线区间线路总长1049m(双线)。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2.1区域地质概况武汉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与华夏构造复合部位,也处于山字型构造上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

燕山运动在本区遗留的构造形迹表明,本区内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因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压性结构面和相伴而生的近东西向压性断层、北北西及北北东的压扭性、张扭性断层。

1.2.2 工程地质(1)中南路~宝通寺站区间本标段通过地段属长江Ⅲ级阶地地貌,地面标高变化在22.12~35.98m。

通过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主要分层分布如下:① 杂填土:表面为沥青路面,其下为矿渣、碎石及粘性土垫层;居民区内的填土为稍密状态。

厚度0.30~3.80m。

② 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角砾等硬杂质。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_secret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_secret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1.3盾构下穿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 (3)2、监测重点及目的 (3)3、监测执行技术标准 (4)4、使用仪器设备 (4)6、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预警程序 (13)6.1监测控制值 (13)6.2观测频率 (13)7、人员配置 (16)8、监测信息反馈、数据分析与处理 (17)9、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8)9.1质量目标 (18)9.2质量保证体系 (18)9.3监测工作的管理 (19)9.4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20)10、安全文明施工和保证措施 (21)10.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21)10.2安全保证体系 (21)10.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2)11、现场日常巡视 (22)1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22)13、监测工作程序 (23)14、应急预案 (23)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地铁XX线沿XX线XX庄车辆段出入段线两侧敷设,直至出入段线终点附近,线路向南转,左线下穿XX庄车辆段出入段后,逐渐与右线并行,下穿XX道延长线及XX河后沿XX路向东南延伸,在机场XX站楼西北侧转向东到达XX线机场站。

本工程线路起点里程为右CK24+100,终点里程为右CK27+434.1,区间线路总长为3334.1米,设区间风井1座。

线路各段设计范围情况如下:表1.2—1本工程各段设计范围情况盾构区间位于直线及半径360m,400m,430m,440m与450m的曲线上,最大坡度为25‰.盾构区间总长3286.5m,分别在右CK24+691、右CK25+338、右CK26+500、与右CK27+020处设置1座左右线联络通道,其中右CK24+691与右CK27+020处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一并设计;在右CK25+985.7~右CK26+033.3处设一座区间风井及其疏散口。

本标段工程包括盾构始发井(不含)~风井和疏散口(含)~机场站(不含),联络通道5处(其中一处在疏散通道内)。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25页(含拱顶沉降 隧道上浮 隆陷)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1.3盾构下穿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 (3)2、监测重点及目的 (3)3、监测执行技术标准 (4)4、使用仪器设备 (5)6、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预警程序 (13)6.1监测控制值 (13)6.2观测频率 (14)7、人员配置 (17)8、监测信息反馈、数据分析与处理 (18)9、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9)9.1质量目标 (19)9.2质量保证体系 (19)9.3监测工作的管理 (20)9.4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20)10、安全文明施工和保证措施 (21)10.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21)10.2安全保证体系 (21)10.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2)11、现场日常巡视 (23)1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23)13、监测工作程序 (23)14、应急预案 (24)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地铁XX线沿XX线XX庄车辆段出入段线两侧敷设,直至出入段线终点附近,线路向南转,左线下穿XX庄车辆段出入段后,逐渐与右线并行,下穿XX道延长线及XX河后沿XX路向东南延伸,在机场XX站楼西北侧转向东到达XX线机场站。

本工程线路起点里程为右CK24+100,终点里程为右CK27+434.1,区间线路总长为3334.1米,设区间风井1座。

线路各段设计范围情况如下:表1.2—1本工程各段设计范围情况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设计范围备注1右CK24+100右CK25+985.71885.7盾构区间右CK26+033.3右CK27+434.11400.82右CK25+985.7右CK26+033.347.6区间风井及疏散口盾构区间位于直线及半径360m,400m,430m,440m与450m的曲线上,最大坡度为25‰.盾构区间总长3286.5m,分别在右CK24+691、右CK25+338、右CK26+500、与右CK27+020处设置1座左右线联络通道,其中右CK24+691与右CK27+020处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一并设计;在右CK25+985.7~右CK26+033.3处设一座区间风井及其疏散口。

武汉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方案

武汉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方案

武汉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武汉市计划建设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以缓解城市的拥堵问题。

盾构法是地铁建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其施工速度快、对地面的干扰小、工程质量可控性强等优势,成为武汉市地铁建设的首选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武汉地铁盾构区间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概述盾构施工是通过在地底开挖并安装盾构机进行推进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盾构区间施工主要包括隧道设计、机械设备配置、施工方法选择、安全措施等内容。

2.1 隧道设计盾构区间的隧道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盾构机尺寸和盾构施工的工艺特点等因素。

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隧道断面稳定,能够承受地表和地下水压力。

- 隧道强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期和使用期的要求。

- 预留足够的设备安装和维修空间。

2.2 机械设备配置在盾构区间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通常需要配备以下机械设备: - 盾构机:根据隧道设计尺寸选择适当的盾构机,包括直径、长度和推进力等参数。

- 推进系统:用于控制盾构机的推进和定位。

- 废土处理系统:负责将盾构机开挖出的废土从隧道运出。

2.3 施工方法选择根据盾构区间的具体情况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盾构施工方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 - 连续盾构法:盾构机在推进的同时进行隧道衬砌施工。

- 分段盾构法:盾构机先进行隧道开挖,随后在回顶洞部分进行隧道衬砌施工。

- 混合盾构法:盾构机同时进行隧道开挖和隧道衬砌施工。

2.4 安全措施盾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盾构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盾构机的操作规程。

- 在盾构机运行期间,设备周围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武汉汉阳地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盾构施工安全监测分析

武汉汉阳地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盾构施工安全监测分析

武汉汉阳地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盾构施工安全监测分析
修建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有明(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其中盾构法以其诸多优势成为城市地铁隧道采用较多的施工方法。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如何减少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邻近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以及对受影响的建筑物如何采取保护措施,一直是盾构施工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盾构法施工隧道的掘进与对应的地表及管线、建筑物等沉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汉汉阳火车站-五里墩-七里庙区间地铁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隧道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对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引起地表沉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取得了如下认识:(1)盾构进洞期间,由于盾构机各种施工参数处于调试阶段,因此盾构机进洞后刚出加固区时地表沉降一般比较大;随着各种施工参数调试正常,盾构机正常推进期间地表等沉降量一般比较小。

(2)盾构推进期间,盾构机施工对中心轴线所对应位置的土体搅动最大,即中心轴线所对应的位置的地表沉降量最大,中心轴线两侧向外延伸影响逐渐变小。

本工程盾构工区所布设的沉降监测断面反映了一点。

(3)盾构推进期间,地表整体上会有明显沉降,待盾构机穿越后,地表将缓慢沉降,直至稳定下来。

(4)由于施工控制得当,盾构机推进期间,周围房屋无较大沉降。

少数无基础的低矮建筑物出现上浮的情形。

(5)大体上,管线监测点的变化趋势与地表监测点相同,即盾构机推进至管线监测点前,管线点有一定上浮,但之后处于下沉的趋势。

(6)尽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在整个盾构施工期间,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实行信息化施工,该地铁段没有发生工程安全事故,监测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野芷湖站~中间风井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年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1.1 区间平面位置及规模 (1)1.1.2 地形、地貌 (2)1.1.3 地层岩性 (2)1.1.4 水文地质条件 (7)1.1.5 场地地震效应 (9)1.1.6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注意事项 (10)1.2 周边环境 (10)1.3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1.4 监测任务 (2)第二章制定原则及规范依据 (3)2.1 制定原则 (3)2.2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3)第三章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4)3.1 构筑物监测布点及针对性监测措施 (4)3.2 区间管线监测布点及针对性监测措施 (19)3.3 施工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 (20)3.4 设计要求区间监测对象、项目、测点布置及量测频率 (21)3.5 施工监测警戒值 (23)3.5.1 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23)3.5.2 警戒值的确定 (23)第四章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24)4.2 各监测项测点布设原则 (24)4.3 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要求 (25)4.4 地表隆陷监测方案 (26)4.4.1 地面隆陷变形机理 (26)4.4.2 监测仪器设备 (27)4.4.3 测点布设 (27)4.4.4 监测方法 (28)4.5 拱顶下沉、洞内收敛 (29)4.5.1 监测仪器设备 (29)4.5.2 测点布设 (29)4.5.3 监测方法 (29)4.6 地面建(构)筑物监测 (29)4.6.1 监测仪器设备 (29)4.6.2 测点布设 (29)4.6.3 监测方法 (30)4.7 管线变形监测 (30)4.7.1 监测仪器设备 (30)4.7.2 测点布设 (30)4.7.3 监测方法 (31)4.8 巡视对象、内容及频率 (31)4.9 监测重、难点分析 (32)第五章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33)5.1 信息反馈流程 (33)5.2.1 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 (34)5.2.2 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 (34)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 (36)6.1 组织机构 (36)6.2 主要工作人员简表 (37)6.3 监测管理保证措施 (38)6.3.1 质保规定 (38)6.3.2 作业规范 (38)6.3.3 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 (39)6.3.4 应急预案 (40)第七章安全生产规程 (41)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区间平面位置及规模野芷湖站~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区间线路从8号线二期终点野芷湖站引出后,下穿三环线及多条铁路走廊,而后向南转向黄家湖大道,沿黄家湖大道西侧地下敷设,过柏木岭街后在地铁小镇地块东北侧设黄家湖地铁小镇站。

区间隧道线间距约13.0~23.0m,区间覆土约6.6~20.4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纵坡为14.359‰。

本区间共设风井兼联络通道一座,以及其余4处联络通道,其中2处联络通道兼泵房。

本区间起止里程为左DK34+820.169~左DK37+892.450 (右DK34+821.79 3~右DK37+892.448),左线全长3065.717m(含短链6.884m),右线全长307 0.975m(不含短链)。

区间线间距13.0~23.0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m。

线路纵断面设计以尽量避开灰岩溶洞为原则,基本位于土岩分界面之上,并保证覆土大于一倍洞径,区间覆土埋深为6.0~28.2m。

本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本区间分别在右BDK12+000、右BDK12+530、右BDK13+050、右BDK13+ 591.121(兼泵房)、右BDK13+940.950、右BDK14+466.297(兼泵房)设置6处联络通道,其中在右BDK13+940.950处联络通道与中间风井合建。

根据八号线三期工程总体工程筹划,本区间安排4台盾构机,左右线均由两端车站分别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左右线错开一个月始发,其中,野芷湖站~中间风井工期14个月,中间风井~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工期11个月。

盾构土建总工期约14个月(含盾构始发,不含盾构端头井制作时间)。

图1-1 区间线路走向图1.1.2 地形、地貌拟建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野芷湖站~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区间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李桥村及江夏区柏木岭村。

区间路线穿过三环线、李桥一路、巡司河、南李路后横穿黄家湖大道,场地主要为道路、房屋、农田、果林、池塘。

场地地面标高在18.85~26.05m之间(以孔口标高计),地势略有起伏,地貌单元有I级阶地与Ⅱ级阶地过渡地段、Ⅱ级阶地与Ⅲ级阶地过渡地段、剥蚀堆积垄岗区(相当于Ⅲ级阶地)三种类型。

1.1.3 地层岩性根据勘察结果,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拟建工程场地沿线上覆土层见表1-1。

表1-1 工程地质分层表1.1.4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野芷湖车辆段站~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区间范围内的地表水系主要为巡司河水系和黄家湖水系。

巡司河位于本区间的右CK35+52 0左右,与隧道区间走向大致呈垂直相交。

黄家湖水系位于本区间的右CK36+950~CK37+100的西侧。

这些水系均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长江水力联系受人为因素控制。

其次,场地范围临近地段地表水还以鱼塘及沟渠等形式出露。

巡司河位于武汉市市城区南端,全长16公里,流经武汉市江夏、洪山、武昌三区后汇入长江。

巡司河由发源于武昌江夏区八分山北麓的数条溪流汇成。

流入汤逊湖,途经湖北工业大学、武昌首义学院等高校,经武泰闸在鲇鱼套汇入长江。

河宽平均30米左右,自汤逊湖以下流程16公里,汇水面积460平方公里。

在场区内的河道主要与李桥一路大致平行,2016年12月3日下午3时许,实测黄家湖水面标高为19.34m,水深一般0.8~3.5m,河底淤泥厚一般1.5~3.5m。

黄家湖位于武汉市区西面南郊武咸公路上白沙洲大道与万家湖大道间,湖水域面积851公顷,湖岸线长2.4万余米,2016年11月30日上午10时许,实测黄家湖水面标高为18.73m,水深一般0.2~4.1m,湖底淤泥厚一般1.6~5.0m。

(2)地下水根据场区原始地形条件及地层的水理性质、赋水性能及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等分析判断,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四种类型。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在地面下0.2~3.0m之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2.5m。

1)上层滞水分布于沿线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原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等特征,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在地面下0.2~3.0m之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2.5m。

2)孔隙承压水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Ⅰ、Ⅱ级阶地和Ⅱ、Ⅲ级阶地过渡地带的上更新统粉细砂混粉质黏土、含黏土质砾卵石夹粉细砂层中,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7m,承压水位标高约为14.0~19.0m,与Ⅰ级阶地中承压水有水力联系,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小于Ⅰ级阶地中承压水。

总体上水量不大,承压性不高,本次勘察测得其承压水位标高为15.14m。

3)碎屑岩裂隙水勘察场地沿线分布有白垩系至下第三系基岩,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中~微风化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由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其次为有裂隙连通性较好之基岩直接出露于周边地表水体接受地表水补给,总体而言砂岩等硬质岩呈脆性,多具张性裂隙而含少量裂隙水,而黏土岩等软岩节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而水量极贫乏。

4)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白垩系至下第三系灰岩质角砾岩、三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本次勘察中部分钻孔揭露的灰岩质角砾岩、灰岩具一定的溶蚀现象,局部段出现掉钻现象。

因石灰岩顶部一般有较厚的黏土隔水层,大气降水不易渗入补给地下水,以接受相邻的含水层补给为主。

同时在本次勘察所探明的溶洞中,未发现明显的、大量的岩溶水赋存在溶洞中,水量有限,故总体上岩溶裂隙水较贫乏。

因岩溶发育受诸多因素控制,覆盖型岩溶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很复杂,因此不排除部分地段有较好的储水构造和入渗补给条件。

岩溶水赋存性及连通性与岩溶的发育、岩性及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在不同条件下岩溶水的赋存性及连通性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其水量大小及水位的变化。

(3)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测试结果,结合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地下水及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1.1.5 场地地震效应(1)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市城建委关于提高武汉市主城区部分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的通知》(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城建〔2016〕5号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武汉市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区。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8条及设计院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及技术要求》(附件1),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拟建区间应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计算结果,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在13.9m~28.3m,场地类别大部分属Ⅱ类,属于抗震一般地段;局部属Ⅲ类,宜按抗震不利地段考虑。

根据计算结果,依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6)(2009年版)第4.0.1条,拟建场地25m深度范围内及基础底面以下10m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68~340(m/s),场地类别大部分属Ⅱ类,局部属Ⅲ类。

1.1.6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注意事项Ⅰ级阶地与Ⅱ级阶地过渡地段上部土层强度低,中部土层强度尚可,下部细砂夹黏性土、砾卵石中含有承压水,下部部分地段有岩溶发育;Ⅱ级阶地与Ⅲ级阶地过渡地段上部土层强度较高,下部细砂夹黏性土、砾卵石中含有承压水,下伏基岩良好;剥蚀堆积垄岗区(Ⅲ级阶地)上部土层强度高,基岩埋藏较浅,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岩土体工程性能较好。

从整个场地地层分布特征来看,地层分布虽有一定规律,但上覆土层中(3)、(7)、(10)单元层水平向分布不均,部分地段层面起伏大,其中(10)单元层土质极不均一,下伏基岩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灰岩质角砾岩、中风化灰岩和中风化含钙泥质粉砂岩,中风化基岩上基本均分布有强风化,部分地段基岩面起伏较大。

各地基持力层层厚差异较大,层位不稳定且部分单元层交插分布,故该场区为不均匀地基。

1.2 周边环境1)区间周边建构物较多,下穿三环线~汤逊湖排水通道、侧穿武汉三环线高架桥桥桩、下穿房屋群、下穿铁路路基、侧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受影响的建筑物均需要盾构施工控制以保证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