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师是学生的一个引导者,每一个五年级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每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五年级数学教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503899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 P19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2、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问题(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简炼吗?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2)创造、交流同学们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造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师;不错,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需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使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0.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如果有余数,要添0 再除。
-例如:22.4÷4 = 5.6。
2. 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12.6÷0.28 = 45。
3. 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例如:计算40÷6 的商,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7。
4.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5.333…,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5.333…的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
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1. 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
-例如:有20 升油,每辆车需要用油3.5 升,这些油可以供几辆车使用?20÷3.5≈5.71,此时要用进一法,结果为6 辆车。
-“去尾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
-例如:用25 米布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2.8 米,这些布可以做几套衣服?25÷2.8≈8.93,此时要用去尾法,结果为8 套衣服。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
2. 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3. 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4. 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如1又2/3。
二、分数的运算1. 分数的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找到公共分母,再将分子按比例调整,最后进行加减。
2. 分数的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
-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分数的除法:- 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
- 分数除以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三、分数的比较与转换1. 分数的比较:分子大且分母小的分数大。
2. 带分数与假分数的转换:带分数可以转换为假分数,反之亦然。
3. 简化分数: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4. 混合数:包含加法和乘除法的分数运算。
四、分数的应用1.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比例问题、速度问题等。
2. 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五、小数与分数的关系1.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一位小数可以看作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可以看作是百分之一,以此类推。
2. 小数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相似。
六、分数的扩展1.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 百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与分数类似,但需要注意百分号的转换。
七、分数的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
2. 分数的等价性:具有相同值的分数称为等价分数。
八、分数的实际运用1.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购物、烹饪等。
2.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比例问题等。
九、练习题1. 计算下列分数的和差:- 3/4 + 1/2- 5/6 - 2/32. 将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12/16- 30/453. 将下列小数转换为分数:- 0.25- 0.64.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3/5是男生,求女生人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及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写上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易错点: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2.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 商的近似数(1)准确数与近似数①准确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所遇到的数中,有时可以得到完全准确的数,他们精确,没有误差。
如:五(1)班有学生46人,这里的46是准确数。
②近似数: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
如:中国约有13亿人,这里的13就是近似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算起,到这一位数字上,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0.6166≈0.62,有两个有效数字:6、2。
(3)求商的近似数: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易错点:其中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4. 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 解决问题(1)进一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不管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向前进1。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笔记
一、整数的认识
1. 整数的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正整数是大于零的整数,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整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整数的表示方法: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
零用“0”表示。
3. 整数的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加法和减法
1. 同号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得正数,两个负数相加得负数。
2. 异号相加: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同号相减:两个正数相减得正数,两个负数相减得正数。
4. 异号相减: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减,先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5. 加减混合运算:先做同号的加法或减法,再做异号的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三、乘法和除法
1. 乘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乘法的应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面积等。
3. 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除法的应用: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等。
四、应用题解题方法
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 列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数学表达式。
3. 计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用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4. 检查: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摘要:一、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概述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梳理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3.简便计算4.数的估算三、小数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巩固与提高五、总结与展望正文: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便计算和数的估算。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法则: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1.23 × 0.45 = 0.5535。
接下来是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法则: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它变成整数,再看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例如:1.5 ÷ 0.3 = 5。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四则运算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计算价格、计量单位换算等。
以购物为例,若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为80元。
这时,我们可以用小数来进行计算,原价为1.00,打折后为0.80。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便计算方法。
如: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除法的性质;4.乘法分配律。
此外,数的估算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估算,可以快速判断出结果的大致范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估算1234 × 567的结果,可以大概估算为60000左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多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做课后习题、参加数学竞赛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算能力。
总之,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简便计算和数的估算等方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一、数的认识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是比0大的数,负数是比0小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二、数的运算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性质,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常见的量
1.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知道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了解面积和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探索规律
1.通过具体例子,探索一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共同特征。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填写表格,能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导
学
板
小数除以整数(板书技能)
书 例 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 4 周跑步 22.4 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总( 11 )节
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二)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 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 0 占位;理解 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 0 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 移。
(2)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
( 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
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3)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讲解技能)
(4)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
一位? 应该约等于多少?
(5)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3)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德育渗透点)
三、巩固练习 36 页 1
四、作业 1. 81÷7
32÷42
246.4÷13
2.36 页 2、3 题
异构
导
学
板
商的近似数
(板书技能)
书
例 6: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 1 筒羽毛球共 12 个。这筒羽毛球 19.4 元,
的地 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5.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
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难不难
一、引言随着孩子们的学习逐渐深入,数学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加,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数学知识的扩展和深化阶段,单元内容的难易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术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难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单元内容概况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小数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2. 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3. 有关小数和分数的应用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在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对小数和分数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并且设置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问题。
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学科挑战,也是学生数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检验。
三、难度分析1. 小数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四年级中,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此刻要求他们深入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以及灵活地利用小数和分数进行比较。
2. 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这一环节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小数和分数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环节既考察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信息的整合和运用。
四、应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这部分的学习任务:1.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比喻和动手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概念基础。
2. 多维训练,反复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测试,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3. 多角度拓展,拓展应用领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点
1. 三位数的整数加减法:
- 填写计算表格:根据给定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填写计算表格的空白处,注意对齐各位上的数字。
- 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计算时将整十整百位上的数字保持不变,只计算个位数的加减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2. 三位数的整数乘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一位数的整数乘法计算。
- 分步计算法:将三位数乘法分解为个位数乘法和十位数乘法计算,并将结果相加。
3.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整数乘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整数乘法计算。
- 交换律和结合律: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乘法计算。
4. 三位数的整数除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一位数的整数除法计算。
- 估算商和校验:通过估算商和计算商的差,校验整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5. 应用题解题方法:
- 读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找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 列式:根据题意,用已知的条件列出算式。
- 求解:按照四则运算规则,求解算式。
- 检验:将求得的答案代入原题,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让学生能够运用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和整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小数除法运算。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简要介绍自己的思路。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组讨论和上台演示,探索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老师是学生的一个引导者,每一个五年级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每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五年级数学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共享你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希望你喜爱。
#5038101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 P19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相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详细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验从已有阅历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究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经验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究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数对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
怎样才能既精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老师引导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索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其次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依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老师赐予确定。
2、相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详细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问题(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简炼吗?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2)创建、沟通同学们可了不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建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建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师;不错,既然每个小组都不谋而合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须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运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终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知识点回顾1、商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把商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看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然后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注意:求商的近似数时,有时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此时的0表示精确度,不能去掉3、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比较4、根据近似数确定原数的最大值时,在近似数后面直接加写1个4,并用9补足原数的小数位数;根据近似数确定原数的最小值时,在近似数末位减1(若不够减,则需从前一位借1),再在后面直接加写1个5,并用,0补足原数的小数位数经典例题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3.724.185.256.037.98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1.483 5.3478.7852.8647.602 4.003 5.897 3.9963、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8.85÷13 0.72÷0.7 3.18÷2.84、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二位小数3.81÷7 246.4÷13 7.09÷0.525、a÷0.6=b,b是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0。
a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6、12个双数的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是14.8,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巩固提升一、填空题。
1.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位,然后再按“()”法省略尾数。
2. 7.986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省略千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 求商的近似数时,商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2. 一个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21.40,这个数最大是21.404。
()3. 10.098精确到十分位是11.0。
()4. 因为8.0=8,所以8.0和8没有区别。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1)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定义知识点(1)什么是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栏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其他物体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二、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
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注意事项:批注栏(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教学例2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展示,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六、构建空间想象力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2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3 -教案设计:张继红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或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
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
开始吧!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3、观察二个正方体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4、观察三个正方体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
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批注栏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批注栏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1、从正面观察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从正面看2、从上面观察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从上面看[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使重点更突出。
]3、从两侧观察(1)从左侧观察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板书:从左面看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
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2)从右面观察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从左(右)面看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解决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4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5 -教案设计:张继红 [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
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师: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师: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左面看从正面看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后记: 批注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