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及练习说明

合集下载

杨澄甫口传郑曼青太极拳秘法

杨澄甫口传郑曼青太极拳秘法

杨澄甫口传郑曼青太极拳秘法一、曰松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

要松,要松,要松净。

要全身松开。

反此则曰:不松。

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

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

使学者易於领悟。

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

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

若无骨,只有筋耳。

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

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

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

沉即不浮,浮是病。

体能沉已善矣。

尤其加以气沉。

气沉,则神凝。

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

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

右脚与左手亦然。

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

反是,则亦然。

是为分清。

总之全身负担。

只许放在一只脚上。

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

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

至要至要。

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

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

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

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

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即是顶劲。

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

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

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

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

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

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

而神与气。

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五、曰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

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

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

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

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掤捋挤按之推手也。

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

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

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

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

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

杨澄浦式太极拳拳谱

杨澄浦式太极拳拳谱

杨澄浦式太极拳拳谱(杨振基91式)1 起势2 揽雀尾3 单鞭4 提手上式 5 白鹤亮翅6 左搂膝拗步7 手挥琵琶8 左搂膝拗步9 右搂膝拗步10 左搂膝拗步11 手挥琵琶12 左搂膝拗步13 进步搬拦捶14 如封似闭15 十字手16 抱虎归山17 肘底捶18 倒撵猴19 斜飞式 20提手上式21 白鹤亮翅22 左搂膝拗步23 海底针 24 扇通臂25 撇身捶26 进步搬拦捶27 上步揽雀尾28 单鞭29 云手30 单鞭31 高探马32 右分脚33 左分脚34 转身左蹬脚 35 左搂膝拗步36 右搂膝拗步 37 进步栽捶38 翻身撇身捶39 进步搬拦捶 40 右蹬脚41 左打虎式 42 右打虎式43 转身右蹬脚 44 双风贯耳 45 左蹬脚46 转身右蹬脚 47 进步搬拦捶 48 如封似闭49 十字手 50 抱虎归山51 斜单鞭 52 野马分鬃右式 53 野马分鬃左式54 野马分鬃右式55 揽雀尾56 单鞭57 玉女穿梭58 揽雀尾59 单鞭 60 云手61 单鞭 62 单鞭下势 63 金鸡独立右式 64 金鸡独立左式 65 倒撵猴66 斜飞式 67 提手上式 68 白鹤亮翅 69 左搂膝拗步 70 海底针71 扇通臂 72 转身白蛇吐信 73 进步搬拦捶 74 上步揽雀尾 75 单鞭76 云手 77 单鞭 78 高探马穿掌 79 转身十字腿 80 进步指裆捶81 上步揽雀尾 82 单鞭83 单鞭下势 84 上步七星 85 退步跨虎86 转身摆莲 87 弯弓射虎 88 进步搬拦捶 89 如封似闭 90 十字手91 收势我不动,跟你走——杨振基谈太极拳推手严翰秀扬式太极拳的代表著作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

”扬式太极拳的创编者及其嫡传人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等人推手术精妙绝伦,名震中国武坛,现在的杨家后人对推手法如何继承下来,有什么新的认识?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再度采访了杨振基先生。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详解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详解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详解1. 啥叫虚灵顶劲?嘿,就好比你头顶上有根线往上提着,让你整个身子都挺拔起来。

你想想,要是你耷拉着脑袋,那能打出有气势的太极拳吗?比如你走路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下意识地挺直脊梁啊,这就是那种感觉啦!2. 含胸拔背呀,这可不是弯腰驼背哦!这就像是你抱着个宝贝,既不挺胸过度,也不窝着身子。

你看那公园里打太极的大爷,他们的身姿,不就是很好的含胸拔背的例子嘛!3. 松腰,哎呀,这可太重要啦!就跟你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一样,腰部放松但又有支撑。

你想想,要是腰板僵硬,那动作能灵活吗?就像跳舞的时候,腰部灵活才能跳出好看的舞姿呀!4. 分虚实,这就好比走路,一只脚实,一只脚虚,交替进行。

打拳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然怎么能站稳呢?你试着单脚站立一下,感受感受虚实的变化,是不是很有意思!5. 沉肩坠肘,就好像肩膀上放了两袋米,自然地往下沉。

你和朋友打闹的时候,有时候胳膊是不是也会自然地下垂呀,那就是类似的感觉哟!6. 用意不用力,这可神奇了!不是让你使蛮劲,而是用意念去引导动作。

就像你轻轻推动一个气球,靠的是巧劲,而不是猛推。

你想想那种感觉,多妙呀!7. 上下相随,这就如同跳舞时身体的各个部位要协调一致。

比如你摆手的时候,脚也会自然地移动,整个身体是一个整体。

打太极也是这样,不能手忙脚乱的呀!8. 内外相合,这就好像你的内心和身体在对话。

心里想着动作,身体就自然而然地做出来了。

你有没有过心里想做一件事,身体很配合地就去做了的经历呀,就是那种感觉!9. 相连不断,打太极的动作要像流水一样不间断。

你看那小溪流淌,一直向前,没有停顿。

你想想自己跑步的时候,那种连贯性,就是类似的哟!10. 动中求静,这可不容易做到哦!就好比你在热闹的集市中,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打太极的时候,身体在动,但心要沉稳。

你试试在嘈杂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那就是动中求静啦!我觉得杨澄甫太极拳十要真的是太重要啦,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真正打好太极拳呀!。

【杨澄甫世纪经典37式内功和文化解读】杨氏太极拳起势

【杨澄甫世纪经典37式内功和文化解读】杨氏太极拳起势

【杨澄甫世纪经典37式内功和文化解读】杨氏太极拳起势【问道太极】杨澄甫宗师经典37式解读式子隐藏的内功和太极文化杨澄甫宗师要求: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

立定时。

头宜正直。

意含顶劲。

眼向前平视。

含胸拔背。

不可前俯后仰。

沈肩垂肘。

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

松腰胯。

而足直踏。

平行分开。

距离与肩相齐。

尤要精神内固。

气沉丹田。

一任自然。

不可牵强。

守我之静。

以待人之动。

则内外合一。

体用兼全。

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

殊不知练法用法。

俱根本于此。

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内功解读】太极内功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意的运行,而非身形肌肉出力”,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是我们身心意的表达,而此意非平常之用意,是经过一定时间修炼后得到的“神意气”化合的真意,大能体悟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小能康养身体,用于拳术攻防。

(一)太极起势要领之“意含顶劲,气沉丹田”孙禄堂是近现代史上第一位有确切文字记载真阳之气发动时真实感触,详细描述在《拳意述真》里。

摘录几段:“余练化劲所经者,每日练一形之式,至停式时,立正,心中神气一定,每觉下部海底处(即阴跷穴)处如有物萌动。

初不甚着意。

每日练之有动之时,亦有不动之时,日久亦有动之甚久之时,亦有不动之时。

渐渐练于停式,心中一定,如欲泄漏者,想丹书坐功,有真阳发动之语,可以采取,彼是静中动。

练静坐者,知者亦颇多,乃彼是静中求动也。

此是拳术动中求静”“以后练至一停式周身就有发空之景象,真阳欲发动而欲泄。

此情形似柳华阳先生所云,复觉真元之意思也。

自觉身子一毫亦不敢动,动即要泄矣。

心想仍用拳术之法化之,内中之意,虚灵下沉注于丹田,下边用虚灵之意,提住谷道,内外之意思,仍如练拳趟子一般。

意注于丹田片时,阳即收缩,萌动者上移于丹田矣。

此时周身融合,绵绵不断。

当时尚不知采取转法纪轮之理,而丹田内,如同两物相争之状况。

四五小时,方渐渐安静”【拳术练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静中有动的元气内动自动阶段,阴阳变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道家先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体悟总结出来的中华民族独有的太极哲学文化】孙禄堂讲太极就在于一气,如何练到内气的运行,还是从有为法开始。

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

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

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114动)一段单练套路(9动)预备式并步直立1、单鞭起势两脚开立两手平举两手下按上步划弧虚步划弧出步勾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屈膝、松腰、敛臀,促进两臂放松;然后,利用蹬腿拔腰的力量带动手臂上举;沉气、落胯,利用身体的沉劲,促进两手下按。

推掌时,利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2、右捋按势左抱球式弓步右掤后坐右捋弓步前推后坐右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从单鞭至上掤,动作要连贯;捋要转腰,推掌劲力下沉。

3、左捋按势提腿后引弓步左掤后坐左捋弓步前推后坐左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同上动右捋按势。

4、右进步搬拦捶左抱球势上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动作要点:搬时,右手臂要有旋转下压的力量;左手拦掌,要在柔化中向前推按;出拳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5、左进步搬拦捶后坐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动作要点:搬时,左手臂要有旋转下压的力量;右手拦掌,要在柔化中向前推按;出拳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6、退步双穿左按掌后坐搬拳弓步穿掌后坐穿掌退步按掌动作要点:穿掌经过手臂上方前穿,穿掌与喉部齐高。

7、退步双穿右按掌弓步穿掌后坐穿掌退步按掌动作要点:穿掌经过手臂上方前穿,穿掌与喉部齐高。

8、如封似闭弓步合手后坐分掌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后引用开劲,前推先下沉。

9、十字手收势双手平拉十字合抱两手平伸两手下落并步直立动作要点:重心移动时,注意脚下的外摆与内扣的调整。

二段单练套路(13动)预备式并步直立1、单鞭起势两脚开立两手平举两手下按上步划弧虚步划弧出步勾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屈膝、松腰、敛臀,促进两臂放松;然后,利用蹬腿拔腰的力量带动手臂上举;沉气、落胯,利用身体的沉劲,促进两手下按。

推掌时,利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2、右双手捋按势左抱球势弓步右掤后坐右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后坐右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动作要点:捋时,先左掌前移,成拗步捋势,两手如同抚摸雀尾一样。

3、左双手捋按势提腿后引弓步左掤后坐左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后坐左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动作要点:捋时,先右掌前移,成拗步捋势,两手如同抚摸雀尾一样。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及练习说明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及练习说明

01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九十一式)01,太极拳起势02,揽雀尾(掤、捋、挤、按)03,单鞭04,提手上式05,白鹤晾翅06,左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式08,左搂膝拗步09,右搂膝拗步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式12,左搂膝拗步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抱虎归山(捋,挤,按)17,肘底看捶18,倒撵猴(左式,右式)19,斜飞式20,提手上式21,白鹤晾翅22,左搂膝拗步23,海底针24,扇通背25,撇身捶26,进步搬拦捶27,上步揽雀尾28,单鞭29,云手30,单鞭31,高探马32,右分脚33,左分脚34,转身蹬脚35,左搂膝拗步36,右搂膝拗步37,进步栽捶38,翻身撇身捶39,进步搬拦捶40,右蹬脚41,左打虎式42,右打虎式43,回身右蹬脚44,双风贯耳45,左蹬脚46,转身右蹬脚47,进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十字手50,抱虎归山51,斜单鞭52,野马分鬃右式53,野马分鬃左式54,野马分鬃右式55,揽雀尾56,单鞭57,玉女穿梭(一,二,三,四)58,揽雀尾59,单鞭60,云手61,单鞭62,单鞭下势63,金鸡独立右式64,金鸡独立左式65,倒撵猴66,斜飞式67,提手上式68,白鹤晾翅69,左搂膝拗步70,海底针71,扇通背72,转身白蛇吐信73,进步搬拦捶74,上步揽雀尾75,单鞭76,云手77,单鞭78,高探马穿掌79,十字腿80,进步指裆捶81,上步揽雀尾82,单鞭83,单鞭下势84,上步七星85,退步跨虎86,转身摆莲87,弯弓射虎88,进步搬拦捶89,如封似闭90,十字手91,合太极式02杨澄甫式太极拳推手01,单手推挽02,原地推手03,活步推手04,大捋05,散手03杨澄甫式太极拳的练习说明01,杨澄甫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太极拳大家杨澄甫说:练习太极拳,一要虚灵顶劲,二要含胸拔背,三要松腰,四要沉肩坠肘,五要用意不用力,六要上下相随,七要内外相合,八要相连不断,九要分虚实,十要动中求静。

一、什么是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解读:虚灵顶劲。

也称虚领顶劲或顶头悬。

要求舌轻抵上颚,精神提起,第三、四节颈椎骨略向后退,使头颈向右贴到衬衣后领上去,使百会穴轻向上领。

这样做自然带动下颏微收(如果颈椎不动单做下颏微收会使颈椎向前倾斜,不符合中正的要求,练太极拳要求处处中正安舒,主要指的是脊椎要中正),目视前方,微微向下,耳听后方,微微向上。

这样能使精神提起的前提下,大脑迅速安静下来(如果只知道目视前方不知道耳听后方的话,就不符合太极拳有前必有后的拳理要求)。

古人有诗云:一片灵机写太和(虚实),全凭方寸(心意)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请出太阿(宝剑名)。

也就是说:通过虚实的交替,凭意识引导肢体,有意无意的动作,变来了刚柔相济。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要使周身轻松利落,精神不垮,头角不低,有堂堂正正的气概;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二、什么是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解读:含胸拔背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挺胸相反。

胸宜放松、浅含,如同人们深思入神的状态,不可做成驼背的样子,更不要损坏动作中正的姿势和形象。

含胸的深浅度要按动作的需要有所不同,盘架子和推手不同,发劲与不发劲不同。

杨式太架套发劲,只要把胸部放松就可以了,能配合扩大腰胯部转析的范围即可。

在化劲和发劲时须加深含胸。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一节,太极拳起势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

立定时。

头宜正直。

意含顶劲。

眼向前平视。

含胸拔背。

不可前俯后仰。

沈肩垂肘。

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

松腰胯。

而足直踏。

平行分开。

距离与肩相齐。

尤要精神内固。

气沉丹田。

一任自然。

不可牵强。

守我之静。

以待人之动。

则内外合一。

体用兼全。

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

殊不知练法用法。

俱根本于此。

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第二节,揽雀尾绷法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

即推手所谓黏连贴随。

往复不离不断。

遂以雀尾比喻手臂。

故总名之曰:揽雀尾。

其法有四。

曰绷捋挤按。

绷法。

由起势。

设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

我将右足即向右侧分开坐实。

随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

屈膝坐实。

后脚伸直。

遂为左实右虚,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胸前。

手心向内。

肘尖略垂。

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

用横劲向前往上绷去。

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

则彼之力即为我移动。

彼之部位亦自不稳矣。

第三节,揽雀尾捋法由前势。

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

我即将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

屈膝踏实。

左脚变虚。

身亦同时向右面转。

眼随往平看。

右手同时圆转。

往右前出动。

右手在前。

手心侧向里裹。

左手在后。

手心侧向内。

转至右手心向下。

左手心向上时。

速将我右肘腕间。

侧贴彼肘节上。

侧仰左腕。

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

向左外侧。

全身坐在左腿。

左脚实。

右脚虚。

此时敌如进攻。

我即闪向胸前。

右侧捋来则彼之根力拔起。

身亦随之倾斜矣。

第四节,揽雀尾挤势由前势。

设敌人往回抽其臂。

我即屈右膝。

右脚实。

左腿伸直。

伸腰长往。

随之前进。

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

同时速将右手腕向外翻出。

左手心贴我之右腕臂间。

向前往。

乘其抽臂之际。

随出挤之。

则敌必应手而跌矣。

第五节,揽雀尾按法由前势。

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

我即将两腕。

从左侧往上提劲。

空其挤力。

手指向上。

手心向前。

沉肩垂肘。

坐腕。

含胸。

全身坐于左腿。

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

向前逼按去。

屈右膝。

坐实。

伸左腿腰亦同时往前进攻。

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

杨澄甫式太极拳91式

杨澄甫式太极拳91式
《杨澄甫式太极拳》
01、太极拳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
04、提手上式
05、白鹤凉翅 06、左搂膝拗步 07、手挥琵琶式 08、左搂膝拗步
09、右搂膝拗步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式 12、左搂膝拗步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十字手
16、抱虎归山
17、肘底看捶 18、倒撵猴
19、斜飞式
41、左打虎式 42、右打虎式 43、回身右蹬脚 44、双风贯耳
45、左蹬脚
46、转身右蹬脚 47、进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十字手
50、抱虎归山 51、斜单鞭
52、野马分鬃右式
53、野马分鬃左式 54、野马分鬃右式 55、揽雀尾
56、单鞭
57、玉女穿梭 58、揽雀尾
59、单鞭
60、云手
61、单鞭
20、提手上式
21、白鹤凉翅 22、左搂膝拗步 23、海底针
24、扇通背
25、撇身捶
26、进步搬拦捶 27、上步揽雀尾 28、单鞭
29、云手
30、单鞭
31、高探马
32、右分脚
33、左分脚
34、转身蹬脚 35、左搂膝拗步 36、右搂膝拗步
37、进步栽捶 38、翻身撇身捶 39、进步搬拦捶 40、右蹬脚
83、单鞭下势 84、上步七星
85、退步跨虎 86、转身摆莲 87、弯弓射虎 88、进步搬拦捶
89、如封似闭 90、十字手
91、合太极式
62、单鞭下势 63、金鸡独立右式 64、金鸡独立左式
65、倒撵猴
66、斜飞式
67、提手上式 68、白鹤凉翅
69、左搂膝拗步 70、海底针
71、扇通背
72、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蛇吐信

杨式[杨澄甫拳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杨式[杨澄甫拳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杨式[杨澄甫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东振王于 2014年2 月10日改编第一式预备势两脚平开自然直立第二式起势⑴两臂平举高与肩平 [2]沉肩坠肘掌按胯前第三式揽雀尾[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 [2]左弓左棚右转棚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四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式提手上势⑴扣脚转体松勾落手⑵提脚上步虚步合手第六式白鹤亮翅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4]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5]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6]上步屈收弓步搂推[7]摆脚右转两掌右移 [8]上步屈收右起左落 [9]上步慑收弓步搂推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1]右转摆掌右落左起 [2]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摆脚左转握拳移掌⑵右脚前提绕拳提掌 [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十四式十字手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十五式抱虎归山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转摆步两掌左移[4]落左跟右移掌翻下 [5]坐腿虚步握拳穿掌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⑴身体右转抽右伸左⑵提脚右转右折左翻⑶退步左转虚步推抽[4]提脚左转左折右翻 [5]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6]提脚右转右折左翻[7]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十八式斜飞势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十九式提手上势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二十式白鹤亮翅同第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二十七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二十八式云手[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二十九式单鞭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三十式高探马⑴后坐翘脚松勾翻掌⑵直立收脚右探左收第三十一式右左分脚⑴后坐提脚两掌平抹⑵上步左弓抹转右探 [3]提脚左转合抱右棚[4]右脚斜摆右左分手 [5]落脚右转两掌平抹 [6]上步右弓抹转左探[7]提脚右转合抱右棚 [8]左脚斜摆左右分掌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⑴落脚转身交叉合抱⑵起立蹬脚两掌分开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⑴落脚下蹲插指屈臂⑵上步左弓左搂右推[3]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4]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5]上步屈收右弓搂推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⑴撇脚右转提脚抽拳⑵左弓折腰栽捶左搂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举掌抽拳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⑴摆脚左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西北>⑴收脚下蹲移掌翻转⑵右并左提掌继右移⑶迈步左弓右盖左击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东南>⑴扣脚右转松拳落掌⑵迈步右弓左盖右击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⑴磨跟左转松拳分掌⑵继转收脚交叉抱手⑶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⑴收脚提膝右转合掌⑵迈步右弓握拳勾击第四十二式左蹬脚〈正东〉⑴坐腿分手⑵收脚抱手⑶蹬脚分手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正东〉⑴辗脚后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⑴下蹲落脚绕拳提掌[2]落脚搬拳提脚拦掌[3]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4]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四十六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同第十五式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四十八式斜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分〉⑴扣脚左转收脚抱球⑵转身右弓上挒下采 <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 [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第五十式揽雀尾[1]右转提脚旋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一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左穿>[1]扣脚松勾两掌下移 [2]右转提脚右棚左下 [3]右转右迈提左合手[4]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5]左转左弓左架右推 <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左穿>[1]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2]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3]左转左弓左架右推<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第五十三式揽雀尾[1]左脚右提落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四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五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五十六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七式下势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五十式八金鸡独立<左独立>[1]摆脚左转起身左弓[2]提膝独立右挑左搂 <右独立>[1]下蹲右转右脚落实 [2]提膝独立左挑右按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1]右蹲左落移掌翻转 [2]退步左转虚步推抽 [3]提脚左转左折右翻[4]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5]提脚右转右折左翻 [6]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六十式斜飞式同第十八式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同第十九式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同第十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六十四式海底针同第二十二式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六十五式闪通背同第二十三式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同第二十五式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掌推掌第六十七式搬拦捶同第二十五式[1]坐腿转腰伸拳收掌 [2]再坐左腿左转移手 [3]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同第二十六式[1]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六十九式单鞭同第二十七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七十一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1]后坐翘脚松勾翻掌 [2]直立收脚右探左收[3]右蹲左收右掌翻收 [4]迈步左弓左穿右翻第七十三式十字腿⑴扣脚右转提脚合抱 [2]摆脚左转提脚抱手 [3]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1]下蹲右转旋拳沉掌 [2]摆转上步搬拳拦掌[3]上步右转抽拳搂掌 [4]左弓折腰搂膝前打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1]撇脚提腿左转抱球 [2]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3]后坐左转翻掌左捋[4]继转继坐平弧继捋[5]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6]翻掌分手后坐回引[7]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七十六式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七式下势同第五十七式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1]移重摆脚左弓右蹬 [2]迈步右虚双拳前棚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1]退步右转松拳交臂 [2]左收左虚右按左采第八十式转身摆莲[1]左提右抽左撩右推 [2]转身摆腿掌移后转[3]先弓后虚两掌右移 [4]直立左踢右摆拍击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⑴下蹲落脚两掌左摆⑵右转捋带右弓左打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1]坐腿左转捋掌落拳[2]后坐提脚绕拳举手[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八十四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八十五式收势⑴落实两脚两手分开⑵沉肘按掌松指下垂。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图文:杨澄甫式太极拳 定型架势、歌诀及释义

图文:杨澄甫式太极拳  定型架势、歌诀及释义

图文:杨澄甫式太极拳定型架势、歌诀及释义《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

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

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

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

杨澄甫传37首拳式歌诀,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架中不重复动作的技术内容和要领的集中概括,他与杨班侯传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在技术意义上一致,还有互通互补之益,且更具针对性,读起来简单明了而又寓意深刻,对指导和研究太极拳架及技术内涵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人将这37首拳式歌诀了释义,也结合自己的认识糅进些看法,是一种兴趣,不代表先师原著歌诀本意。

同时也作为杨氏太极拳的后学,向各位同道谈心得,以期交流、学习、互进。

一、预备势歌诀: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释义:预备势也叫无极势。

在太极符号中的表象是个空心圆无形无象,空泛虚极,里边什么都没有,但同时其间什么也都可以有,可包罗万象,内容无尽,变化无穷。

以老子的思想来表述,预备势在态势上可理解为:“绵绵若存”宇宙之象,蕴“有无相生”阴阳之机,含“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机变之神。

歌诀开篇表述了鸿蒙开启前的混沌状态。

预备势是静、是守、是蓄、是合,同时也孕育着动、攻、放、开之意、两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存在,就叫“混沌未开太极前”。

行拳之首,先需一个澄心净虑,调意、调身、调息的过程。

所谓“静”,净化动意之谓也。

在静态中(也包括在动态中)习者意守丹田,使体内精、气、神互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孕化过程就叫“摄得真精顶内煎”;心意上做到了这样的要求,身形要领协调得当,精神就提得起。

但还要自然合度,不要强势。

动作的精神和自然,是建立在姿势正确与否基础上的,“提神顶劲精神注”与“平腕坠肘势自然”相辅相成。

杨式太极拳拳架单式汇编详解:预备势

杨式太极拳拳架单式汇编详解:预备势

杨式太极拳拳架单式汇编详解:预备势高山流水纯音乐00:00/05:56杨式太极拳拳架单式汇编详解以杨振基大师《杨澄甫式太极拳》为基以其它杨式太极拳大师为辅预备式:杨振基著《杨澄甫式太极拳》无此式,开头第一式为起势。

傅钟文: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

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赵斌:两足左右分开站立,脚尖朝前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微屈,腋下留有一拳之空隙。

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而微曲;头正直,目平视。

李雅轩:【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面向正南方,两臂松垂沉于体侧,两眼平视正前方,思想松静,摒除杂念,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头容正直,舌舔上颚,松肩垂肘,含胸拔背。

【动作二】右脚向右侧开半步,先脚尖触地,然后踏实,宽与肩同,两脚尖不可外八字,亦不可内八字,要保持平行,归于自然。

林炳尧:面向南,两足平行成阿拉伯数字“ll”形,按肩宽距离两脚分开站立。

站立的姿势,脚尖脚跟不可站成内八字或外八字形。

膝关节勿前屈,勿后挺。

手臂自然轻松地下垂,手掌心向下,手指略分开,切勿绷紧手指和手腕等关节。

头要端正,做到“虚灵顶劲,神贯于顶”,用意不用力,要求既轻又松的习练。

两眼平视前方,嘴唇轻闭,舌就自然舔于上颚。

姿势练正确,口腔内会自然产生唾液。

打拳时一定要精神饱满,意识集中,全身轻松,做到外观中正,自感安舒。

这时的呼吸应该是自然的腹式呼吸。

顾留馨:【立正姿势】面向南,自然直立,保持脊柱自然正直、松沉,挺拔;两足平行分开,宽与肩同,两足尖向前,膝微屈,与足尖成一垂直线;两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微屈,腋下留有一拳地位的空隙,做到“肘不贴肋”,便于肘关节有活动余地;两手各置于大腿外侧,中指尖靠近裤管中线。

头要正直,头顶百会穴(在两头角中间),用意轻轻上顶;下颔微微内收,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用鼻呼吸;双眼自然地平视前方,兼顾左右、上下,两耳静听身后,心静气和,思想集中,听觉自然灵敏。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第一路1、太极拳起势2、榄雀尾3、单鞭4、提手上式5、白鹤晾翅6、左楼膝拗步7、手挥琵琶式8、左楼膝拗步9、右楼膝拗步 10、左楼膝拗步 11、手挥琵琶式12、左楼膝拗步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十字手第二路16、抱虎归山 17、肘底看捶 18、倒撵猴 19、斜飞式20、提手上式 21、白鹤晾翅 22、左楼膝拗步 23、海底针 24、扇通背 25、撇身捶 26、进步搬拦捶 27、上步揽雀尾 28、单鞭 29、云手 30、单鞭第三路31、高探马 32、右分脚 33、左分脚 34、转身蹬脚35、左楼膝拗步 36、右楼膝拗步 37、进步栽捶38、翻身撇身捶 39、进步搬拦捶 40、右蹬脚 41、左打虎式 42、右打虎式 43、回身右蹬脚 44、双风贯耳 45、左蹬脚 46、转身右蹬脚 47、进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十字手第四路50、抱虎归山 51、斜单鞭 52、野马分鬃右式53、野马分鬃左式 54、野马分鬃右式 55、揽雀尾 56、单鞭 57、玉女穿梭 58、揽雀尾 59、单鞭 60云手 61、单鞭第五62、下式 63、金鸡独立右式 64、金鸡独立左式 65、倒撵猴66、斜飞式 67、提手上式 68、白鹤晾翅 69、左楼膝拗步70、海底针 71、扇通背 72、转身白蛇吐信 73、进步搬拦捶74、上步揽雀尾 75、单鞭 76、云手 77、单鞭第六路78、高探马穿掌 79、十字腿 80、进步搬拦捶 81、上步揽雀尾82、单鞭 83、单鞭下式 84、上步七星 85、退步跨虎 86、转身摆莲 87、弯弓射虎 88、进步搬拦捶 89、如封似闭 90、十字手 91、合太极式说明:此拳谱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列拳式名称顺序编列。

《太极拳体用全书》共列图式94节,分89式。

本书多加二式,一是为衔接下式,加一式野马分鬃右式;二是原“合太极式”含十字手,现将它分列出来加一式,共91式。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2009-06-03 21:21:59)一)对待用功法守中土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顶皆可以,沾粘连随意气均。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二)身形腰顶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

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三)太极圈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四)沾粘连随解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粘者,留恋缱卷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

斯沾粘连随之功夫,亦甚细亦。

(五)顶匾丢抗解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连随,断亦不明知觉运动也。

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

更不可不知此病。

所难者,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也。

(六)太极阴阳颠倒解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

阴、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园、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

如火炎上,水润下者。

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

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

譬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

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

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

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之火无上息,亦不使润下之水渗漏。

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颠倒之理也。

若使任其火炎上,水润下,必至水火分为二,则为水火未济也。

故云分而为二,合之为一之理也。

故云一而二,二而一。

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

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

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九十一式)01,太极拳起势02,揽雀尾(掤、捋、挤、按)03,单鞭04,提手上式05,白鹤晾翅06,左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式08,左搂膝拗步09,右搂膝拗步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式12,左搂膝拗步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抱虎归山(捋,挤,按)17,肘底看捶18,倒撵猴(左式,右式)19,斜飞式20,提手上式21,白鹤晾翅22,左搂膝拗步23,海底针24,扇通背25,撇身捶26,进步搬拦捶27,上步揽雀尾28,单鞭29,云手30,单鞭31,高探马32,右分脚33,左分脚34,转身蹬脚35,左搂膝拗步36,右搂膝拗步37,进步栽捶38,翻身撇身捶39,进步搬拦捶40,右蹬脚41,左打虎式42,右打虎式43,回身右蹬脚44,双风贯耳45,左蹬脚46,转身右蹬脚47,进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十字手50,抱虎归山51,斜单鞭52,野马分鬃右式53,野马分鬃左式54,野马分鬃右式55,揽雀尾56,单鞭57,玉女穿梭(一,二,三,四)58,揽雀尾59,单鞭60,云手61,单鞭62,单鞭下势63,金鸡独立右式64,金鸡独立左式65,倒撵猴66,斜飞式67,提手上式68,白鹤晾翅69,左搂膝拗步70,海底针71,扇通背72,转身白蛇吐信73,进步搬拦捶74,上步揽雀尾75,单鞭76,云手77,单鞭78,高探马穿掌79,十字腿80,进步指裆捶81,上步揽雀尾82,单鞭83,单鞭下势84,上步七星85,退步跨虎86,转身摆莲87,弯弓射虎88,进步搬拦捶89,如封似闭90,十字手91,合太极式02杨澄甫式太极拳推手01,单手推挽02,原地推手03,活步推手04,大捋05,散手03杨澄甫式太极拳的练习说明01,杨澄甫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一)手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应起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底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

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

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像做体操那样,简单地完成动作了事。

2,拳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右拳、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B,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C,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右拳。

杨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

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3,勾手杨式太极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

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4,手的动作杨式太极拳手的动作非常丰富,无式非手,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

所有手的动作都有它的实际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

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

持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右腕、小臂外侧,左手心。

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其他不一一赘述。

(二)眼杨式太极拳十分讲究眼法。

相传杨公澄甫与人推手或交手,发劲时眼向对方一看,对方受力则向他眼看的方向跌出。

从杨少侯遗像看,他的双目似有精光射出,这是长期练习眼法及内气贯注充盈的结果。

杨公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也。

”杨式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是:1,眼向前平视。

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看去,关顾到手,但不死看着手。

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具体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具体确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处于动态之中,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

身动眼随,身向那个方向,眼向那个方向望去。

太极拳的运行是不断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的,而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需随腰身的转动而转动。

3,眼与意一致。

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不合即内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注意对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对方的顺背,在动态中抓住有利时机使对方处于背境。

4,眼法自然。

运用眼时不瞪眼、不闭眼,精神内含。

眼神的正确运用与虚灵顶劲有关,虚灵顶劲,精神能提起,则眼自然有神。

(三)身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决定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中部,即从肩背至胯部。

从生理学上说,身是五脏六腑所在之处,包括肩、背、胸、腹、脊、腰、胯等重要部位,传统理论所提出的尾间中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胯、敛臀、吊裆,均针对中部要求而言的。

对于这些要点,杨家先辈们已有详尽的论说,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谈身法中的腰的运用。

杨式太极拳传统拳论中说到腰为轴,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间。

要求“腰顶穷研生不已”。

腰的重要性普遍为世人所公认,以致武术界有太极腰、八卦掌之说。

但要把腰练到拳的动作上,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式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腰带手脚,一般手脚不妄动,少动,靠腰带动。

这种练法不但练架子能有最佳的健身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提高防身技击水平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要求手一般只上下转换移动。

腰的转动带动手的转动,比如云手,是典型的腰带手运转的拳式。

腰带脚也一样。

虚步的前脚掌一般没有独立的动作,靠腰去带转。

总之,腰带脚、手、身、头等。

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个别动作腰带主手转动。

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转动,但这种情况不多。

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书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要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用意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

”本书关于架式练法文字说明把说明腰的动作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阐明,希望能在这方面对学者有所帮助。

对于身法中涉及呼吸的方法问题,杨式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对于呼吸与动作是否要配合的问题,只要气的出入自然即可。

杨式太极拳讲的是意到气到、气到劲自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动作与呼吸没有关系,呼可放人,吸也可放人。

拳论上有“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

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

(四)法手眼身法步中的“法”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招法,指整套拳架中的一招一式的用法;一种是将“身法”合为一内容,指用身的方法。

作者根据传统的说法采用第一种说法。

练杨式太极拳时必须懂得拳式中每一招一式的实际含意,主要是指其明白技击作用。

当然每一招法可以演变为若干使用法。

这里的法,是指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述的每一招式的用法,对方如何击来,我如何站位,如何出手,出脚,化解还打等。

练拳时,要有攻防的意识,这当然是“假设敌”。

这种“假设敌”的练法,能使人集中精神,心静用意,增加兴趣,久久练习,不觉乏味。

必须指出,运用杨式太极拳与人推手、交手,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届时因对方的变化而用“法”,招法熟练,前后、左右、上下均应物自然,不想法而法自到,随手奏效。

但要先懂“法”,后法自然而然而至。

《太极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

这里的“着熟”是“法”要先着熟,这是学拳的必经之路。

(五)步步为拳的根,杨式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

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

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

左虚步的做法是,右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

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

左右脚易位为右虚步。

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

杨式太极拳的左、右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

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间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

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

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

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

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

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

”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轻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杨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重量,后提虚脚动步。

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