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诗经的用韵

合集下载

谈《诗经》的用韵

谈《诗经》的用韵

2019年第08期作者简介:司胲锐(1979-),女,山东滕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

《诗经》305篇都是合乐的歌词。

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司马迁《史记》也说:“《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合乐,要有和谐的音节。

除《周颂》中有7篇诗无韵,其余298篇诗有韵,占98%。

所以我们说《诗经》是有韵律的。

我们现在读《诗经》,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合撤押韵,这是因为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语法、词汇、语音有了很多变化。

我们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读2500年前的古诗,自然难免有佶屈聱牙之处。

明·陈弟《毛诗古音考序》说: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

亦各谐声。

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草,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

他认为“魏晋之世,古音颇存,至隋唐澌尽”他把语言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渐变过程,其中有继承、有发展,看成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保留了下来,语音虽有较大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古音体系。

清・江永《古韵标准例言》说:“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

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

”江永用《诗经》中八韵的字十分之七今音与古音相同,十分之三今音和古音不同。

宋代离《诗经》时代将近两千年,宋人不懂得古今音韵变化这个道理,以为《诗经》大多数地方是和谐押韵的,少数地方不和谐,只要把这些不合辙的字改换读法,就可以和谐押韵,于是他们创造了“叶音”说(叶xié,同协)即把不和谐的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合撒。

朱熹就是“叶音”说的代表。

(见朱熹《诗集传》他著《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采用这个办法给某些字标音。

王力《诗经韵读》曾经具体地列举《诗集传》中所注叶音的错误,如《召南・行路》二、三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牖?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朱熹在第一个“家”字注“叶音谷”,在第二个“家”字注“叶各空仅(即音公)”。

03《诗经》的用韵

03《诗经》的用韵

(二)异体字(《说文》叫“重文”。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 《说文》:“蜦,蛇属。……蜧,蜦或从戾。” 蜧(lì阴·微)—蜦(lún阳·文) (三)读若(“读若”是上古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一个音同音近 的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说文》:“莙,……读若威。” 莙(jūn阳·文)—威(阴·微) (四)通假(“异文”或者是同义词,或者是通假字,而通假的条 件就是音同或音近): 《尚书·皋陶谟》“日严祗zhī敬六德,亮采有邦”,《史记·夏本纪》 写作“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国”与“邦”同义,“振” 为“祗”的通假字。 《礼记·内则》:“祗见孺子。”汉·郑玄注:“祗或作振。” 祗(阴·之)—振(阳·蒸) (五)训诂(音近义通,故义通之字往往音近): P686阔(入·月)—P686宽(阳·元) P680秃(入·屋)—P681童 (阳·东) P680口(阴·侯)—P681孔(阳·东)
反切上字:余、馀、予、夷、以、羊、弋、翼、 与、营、移、悦 —— 喻四。
曾运乾分析喻三、喻四两类字在上古的读法是不 同的——喻三隶匣,喻四归定。
1、喻三隶匣 l 《韩非子》:“自营为厶。”《说文》引作“自环为厶。” 营(于倾切)——环(户关切,匣纽) l 《诗·齐风·还》:“子之还兮。”《汉书·地理志》引作“子之营 兮。” 还(户关切,匣纽)——营(于倾切) l 《老子》:“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注:“营魄,魂魄也。” 营(于倾切)——魂(户昆切,匣纽) l 《左传·襄21年》“陈孔奂”,《公羊传》作“陈孔瑗”。 2、喻四归定 l 《管子·戒》“易牙”,《大戴记·保傅》、《论衡·谴告》都作“狄 牙”。 易(羊义切)——狄(徒历切,定纽) l 《诗》:“山有枢,他人是愉。”郑笺:“愉,读曰偷。” 愉(以主切)——偷(他侯切,透纽) l 《书·洛诰》“史迭”,《逸周书·去殷》作“史逸”。 迭(徒结切,定纽)——逸(夷质切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 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它是我们了解先民文化、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之一、《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文字意义的表达,还
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韵。

首先,诗经中的韵律严谨,分为平仄和韵脚两方面。

平仄是音律上分
为声调平和声调仄两种,平声指声音发出时音调持续稳定,仄声指声音发
出时音调上扬或下降。

而韵脚则是韵母中的同音字,例如:“庾须”和
“牛羝”。

在诗经中,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平仄和韵脚规律,这种规律紧
凑有力,使诗歌既富于音乐性,又具有韵律优美的特点。

此外,韵脚的应用,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练。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誓告于公,无不可诉。

”。

诗经的用韵情况

诗经的用韵情况

诗经的用韵情况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的用韵情况是其艺术成就之一,下面将对诗经的用韵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一、用韵的部位诗经的用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尾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都在句尾用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雎鸠、洲洲、秋千、齿齿、发发”就是在句尾用韵。

2.句中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句中使用韵脚,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就是在句中使用韵脚。

3.隔句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就是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

二、用韵的方式诗经的用韵方式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用韵方式:1.平声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使用平声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平声韵。

2.上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上声韵,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中的“楚”、“雨”、“炬”、“斧”、“父”都是上声韵。

3.去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去声韵,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夭”、“华”、“家”都是去声韵。

4.入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入声韵,这种用法比较少见。

如《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荆、之子于归、敬析佩绥”中的“薪”、“荆”、“归”、“绥”都是入声韵。

三、用韵的规律诗经的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韵的位置相对固定:诗经中大多数诗歌的用韵位置都比较固定,如句尾韵一般都在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上,而隔句韵一般都在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上。

2.用韵的方式相对稳定:诗经中同一首诗歌中的用韵方式一般都比较稳定,如某首诗歌中所有的句子都使用平声韵,那么整首诗歌都会使用平声韵。

《诗经》用韵

《诗经》用韵

韵母,韵,韵部 韵母,
韵母
韵头( 韵头(介 韵腹 音) (主元音) 主元音) 韵尾
韵 宵 韵 笑 韵
韵部
朝(ao) 消(iao) 腰(iao) 照(ao) 笑(iao) 要(iao) i i i i
a a a a a a
o o o o o o
宵 部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韵 介音) (介音) (主元音) 主元音) 庄 (uang) 降 (iang) 张(ang) 撞 (uang) 将 (iang) 胀(ang)
2
韵在章中的位置 1)一韵到底:一章押同一韵部的字 一韵到底: 偶句韵:即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A 偶句韵:即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首句入韵:第一句也入韵的偶句韵. B 首句入韵:第一句也入韵的偶句韵. 卷耳》 四章. C 句句入韵 :如《卷耳》二,三,四章. 2)换韵 一般换韵,一章两韵,三韵,四韵等. A 一般换韵,一章两韵,三韵,四韵等.
11东部 11东部 14 阳部 17 耕部 20 真部 23 文部 26 元部 28 侵部 30 谈部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入声. 如"立","栗","力"三字,广州话分别读 三字, , 它们在上古分别属辑部,质部,职部. , ,它们在上古分别属辑部,质部,职部. 阴阳入三声相配的一组韵它们的主元音相同. 阴阳入三声相配的一组韵它们的主元音相同. 合韵:相邻韵部的通押. 合韵:相邻韵部的通押.

系联归纳韵部把可以互相押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类诗经韵脚中没出现的字再根据其他韵文将其归入某部再没出现的就根据谐声字的声旁将其联系起来

诗经的音韵美学

诗经的音韵美学

诗经的音韵美学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其中,音韵美学是诗经的独特之处,它通过音韵的运用,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本文将从诗经的音韵特点、音韵和意境间的关系以及音韵美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诗经的音韵美学。

一、诗经的音韵特点诗经的音韵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平仄格律,并形成了独特的韵律;二是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音韵技巧。

首先,诗经以平仄格律作为基础,追求音节韵律的和谐统一。

平仄格律是指每个字的声调有高低之别,形成平仄的对立。

这样的格律使得诗经的诗句韵律感强烈,有节奏感,让人听起来舒服自然。

其次,诗经运用了各种音韵技巧,增加了作品的音韵美。

比如,音韵同、通、异的运用,即使用相同的音或相似的音来打响韵律的主题。

同时,还采用了谐音、叠字、响声等手法,让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音韵的美妙。

这些技巧使得诗经的诗句既宛转优美又富有变化。

二、音韵与意境的关系诗经的音韵不仅仅是为了音乐的表达,更是为了塑造意境,营造情感。

通过音节的拼凑和韵律的呼应,诗经达到了情感与意境的完美契合。

音韵对于意境的创造起到了集中的作用。

比如,在形容动态的场景时,诗经常使用音节短促、音韵流畅的字句,以呼应和表达出运动的感觉。

而在描写静态的场景时,则多用音节长音、音韵悠扬的字句,以营造宁静、安详的意境。

这种音韵与意境的关系,让诗经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此外,音韵还与意象相呼应,共同构筑起诗经的意境。

通过采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音韵手法,诗经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比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样的描写,通过音节的反复和韵律的强调,令人感受到蓬勃茂盛和清凉幽雅的意境。

三、音韵美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的音韵美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也为古代声韵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音韵美学丰富了后世文学的表达形式。

通过借鉴诗经的音韵特点,后世的作家们探索出了更多新颖的韵律手法和音韵技巧,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诗经押韵方式

诗经押韵方式

诗经押韵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古代的诗歌作品,其中有很多采用了押韵的方式。

押韵是诗歌表现方式的一种,通过相似或相同的音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更加动听和优美。

在诗经中,押韵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押韵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美的追求和诗歌创作的技巧。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可以分为韵尾和韵脚两种。

韵尾是指诗句末尾的韵母相同,如“瞻彼星斗,鲁山七星”中的“斗”和“星”,“韩之彭咺,枝叶有梗”中的“咺”和“梗”。

韵脚是指诗句的末尾几个字母相同,如“帝谓虎狼,求余之子”中的“子”和“余”,“敝笱且狩,玷不超车”中的“狩”和“车”等。

这种押韵方式使诗歌更加流畅和连贯。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还可以分为叠韵、交韵和对仗韵等。

叠韵是指一个字的音与前面的诗句中一个或多个字的音相同,如“威威猛虎,兮我无肉”中的“威威”、“虎”和“无肉”。

交韵是指两个相邻的句子末尾的韵母相同,如“车有览兮,王师盛兮”中的“有”和“兮”,“颇彼北海,邦揚亩宅”中的“海”和“邦”。

对仗韵是指句子前后相对呼应,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莺啼时夜落星”中的“平”和“星”。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还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和声母押韵。

平仄押韵是指句子中的平仄音与前一个或后一个句子中的平仄音相对应,如“我闺情,如春之苎”中的“情”和“苎”,“执汝手兮,望八荒”中的“兮”和“荒”。

声母押韵是指句子开头的声母相同,如“定之方中,召伯明德”中的“定”和“伯”。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运用灵活,形式多样,展现出古代诗歌的丰富韵律和音韵美。

这些押韵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启示了我们对音韵美的理解和欣赏。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古代诗歌的押韵传统,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现代诗歌作品。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古代诗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押韵方式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它丰富了诗歌的音韵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一节音韵学简介《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第一节音韵学简介《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三)直音法 用同音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这种方法比读 若、譬况法准确,是一大进步,但缺点是难 避生僻字,如:瑊,音鍼。玏,音勒。(颜 师古注《汉书》)“瑊”人们不认识,但 “鍼”字人们依然不认识。
二、反切注音法 颜之推《颜氏家训》:“孙叔然创《尔雅音 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又说“至于魏 世,此事大行。” “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 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质言之,即 上字只取发声,去其收韵,下字只取收韵, 去其发声。”(见《黄侃论学杂著》,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阴声韵 之 幽 无韵 宵 尾 侯 鱼 支 韵尾 歌 i 脂 微
ə u ô o a e ai ei əi
入声韵 职 觉 韵尾 药 -k 屋 铎 锡 月 韵尾 质 -t 物 韵尾 缉 -p 叶
ək uk ôk ok ak ek at et ət əp ap
阳声韵 蒸 əŋ 冬 uŋ
韵尾 -ŋ 东 o ŋ 阳 aŋ 耕 eŋ
二、音韵学的概念和组成 (一)古音学(上古音) 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音。“古音学” 的“古”是相对于中古(唐代)而言, 研究上古(周秦两汉)的语音系统。 以《诗经》、《楚辞》等韵文为主要 材料,研究上古韵部系统;以形声字 为主要依据研究上古声母系统。
(二)今音学(中古音) 今音学研究的是中古音,“今音”指中古音, “今”指中古时期,即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今 音学是以《切韵》一系的韵书和韵图为主要材 料,研究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三)等韵学 以宋元及其以后出现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探 讨等韵图的编制与演变、音理与音系,这门学 课叫等韵学,古人按照一定的音理给韵母划分 的类别,称为“等”,古人给韵母分四等,哪 一等与哪些声母相拼,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 “等”又与声联系起来了。实际上,“等韵学” 就是分析发音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近似今 天的“语音学”。

诗经音韵韵律分析

诗经音韵韵律分析

诗经音韵韵律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古代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完整分析诗经的音韵韵律,需要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音韵韵律的分析,带您领略这一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一、诗经音韵特点诗经所使用的音韵体系与现代汉字拼音并不相同,它采用了象声的方式来表示音节。

例如,在《秦风·巴人》诗中,“巴人”中的“巴”字就发出了“把”的音节,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音韵。

此外,诗经中的音韵特点还表现在平仄对仗和押韵上。

平仄对仗是指诗句中每个字所包含的音节长度不同,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通过这种平仄对仗的方式,增加了韵律的美感和节奏感。

而押韵则是指在诗句的末尾或间隔的地方,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音韵,起到了衔联的作用。

二、诗经的韵律诗经的韵律体现在诗句的整体结构上,其中以五言和七言诗最为典型。

五言诗由五个字组成一句,七言诗则由七个字组成一句,每个字所包含的音节数也指定了其平仄。

例如,《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个字都是平声的,呈现出明快的节奏感。

而在《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中,每个字都是仄声的,给人以悠然的感觉。

为了更好地传达诗经的韵律,诗人通常在音节上做出取舍,以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这种取舍表现在音节的变化上,有时会选择拗音,即由一个字的音节拉长至两个音节,以达到平仄的要求。

同时,诗人还会利用声调的重音,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三、诗经的音韵分析诗经的音韵分析不仅需要考虑每个字的音韵形式,还需要关注诗句的整体结构和韵律规律。

首先,通过解析每个字的音节构造,可以分析出诗句中平仄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整个诗篇的基调。

其次,对于诗经中的押韵现象,可以进一步分析其规律和特点。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字和“雎”字在汉语中的平仄是相同的,通过押韵的方式加强了整首诗的连贯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诗经中不同篇章、不同作者的音韵使用情况的比较,来进一步探讨诗经的音韵演变和发展。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韵古漢語通論-詩經的⽤韻⼀、《詩經》的韻例詩歌⼀般都要講究格律,⽽格律由這樣幾個元素構成:平仄、押韻、對仗等。

當然不同的詩體對格律會有不同的要求:(⼀)幾種詩體1古體詩就是“古⾵”。

它產⽣最早,形式多變,沒有規則的限制,⽐較⾃由。

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韻⾃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五⾔、六⾔、七⾔、雜⾔諸體(後世使⽤古體詩,七⾔者較多),唐⼈因⽽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稱古詩、古⾵。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

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談。

3詩餘指“詞”⽽⾔,有⾧調、⼩令、慢、引等不同格式,⽤“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格律要素:1平仄“平仄”就是古⼈對聲調的區分,以今天的普通話來說,“平”就是第⼀聲(陰平)、第⼆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

以兩句詩來做例⼦:“無邊落⽊蕭蕭下,不盡⾧江滾滾來。

”(杜甫句)這兩句詩中“無邊”、“蕭蕭”、“⾧江”、“來”是平聲,“落⽊”、“下”、“不盡”、“滾滾”則屬仄聲,由此,構成七⾔律詩的其中⼀個標準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韻在古代,詩韻跟詞韻是不同的,無論在韻字的選擇、韻腳的安排,以及對待押韻的寬容度⽅⾯都有很⼤差別。

古韻跟今韻也有較⼤變化,⽐如在古代,“東”跟“冬”是不同韻部的字,“花”跟“斜”反⽽可以通壓。

但我們今天學寫近體詩就沒必要深究那麼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話的韻腳來使⽤就可以了。

3對仗對仗是近體詩的重要因素,對於增強詩歌的整⿑美和聲律美極為重要。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同,詞性⼀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要符合各⾃的規律。

明⽉松間照,清泉⽯上流。

(王維)花徑不曾緣客掃,蓬⾨今始為君開。

(杜甫)第⼀句,“明⽉”對“清泉”,“松間”對“⽯上”,“照”對“流”,句式⼀致;第⼆句,“花”對“蓬”屬名詞植物對,“徑”對“⾨”名詞屬器物對,“不曾”對“今始”,“緣”對“為”,“客”對“君”,“掃”對“開”;(三)《詩經》的格律《詩經》屬於古⾵,不講究平仄對仗,句式句數⾃由,但有押韻。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把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 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字)
现代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字母)
2、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 式。
句尾韵
3、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句中韵或变相的句尾韵。
)韵是最普遍的形
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 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 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 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 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 韵”(“叶”也作“协”)、“取韵”。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吐當反) 踴躍用兵。(叶晡芒反)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叶戶郎反) 從孫子仲,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叶敕衆反)
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 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 的道路。
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氏分古韵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
清代及现代著名古音学家:
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鸠、洲、逑,押幽部)
(3)交韵 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如《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奇句,韵脚是“荑” 洵美且异。——偶句,韵脚是“异” 匪女之为美,——奇句,韵脚是“美” 美人之貽。——偶句,韵脚是“貽”
“荑” “美”属于脂部——奇句相押。 “异”是职部, “貽”是之部。职、之合韵——偶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⒉《诗经》的韵部。
上古韵部和中古韵部大不相同。 《诗经》乃至上古韵部的归纳,主要 采用两种方法:
⑴ 根据诗、文押韵字的互相系联。
⑵ 根据谐声偏旁互相系联。一般来 说,同一谐声偏旁同属一个韵部。
汉字中,形声字占大部分。这样两 种方法并用,首先是将《诗经》《楚 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再 根据谐声偏旁(声符)就可以把先秦 出现的字都分别归入古韵各部中。
觱发 缤纷 容与 微妙
仓庚 芣苢 窈纠 契阔
(古代的双声、叠韵,现代音变了)
• ⒉双声叠韵的应用范围。 连绵字的构成:形容词 名词 古代的构词方式: 构成双音词 构成词组(同义,近义)
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⒊字母:即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 只好用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中古守温三十六字母,就是用三 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收1521 个谐声偏旁,提出古“同声必同部” 说,在“古谐声说”条目中说:“一 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 同部。明乎此而部分音变平入之相配, 四声之今古不同,皆可得矣。”
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同在一上古韵部。段 氏为清代上古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⒊上古韵部,根据音韵学家的研究, 分三十部。用汉字作为韵部代表字, 就是韵目。
①要有古代文献的证据。
②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声相同,韵相异,差别太大不行;
韵相同,声母差别太大也不行。
• 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 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 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 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 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 焉?不靖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 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子会而赦 有罪,又赏其贤,诸侯其谁不欣焉。望 楚而归之,视远如迩。……

诗经 用韵

诗经 用韵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三、《诗经》的韵部
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2.古韵: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3.韵部的归纳方法:系联法
先秦韵部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最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其次则有《周易》、《楚辞》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对于从来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又叫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又叫声旁)合成的合体字。一个声符,往往产生出一系列谐声字。凭借经验,我们知道一组谐声字的韵母往往相同或者只有介音不同,声母也相同或者属于同一发音部位,这是谐声字的造字原理。例如以“长”为声符的字有“张帐胀苌怅”等,韵母都是a ,声母分别是t 和t 。造字时代一定遵守着这样一条原理。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同声符的谐声字的读音差别很大。例如,以“台”为声符的字有“怡贻、治始笞、胎泰怠殆”等。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是变化的,那么可以推想,同一谐声系列的读音存在较大差别一定是长期演变导致的后果,在造字时代,它们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相近的。拿谐声字跟《诗经》押韵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同一个声符的字在《诗经》里做韵脚时,总是出现在同一个押韵范围内。从谐声字系列在押韵中表现出的一致性,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同谐声者必同部”。那些没有出现在押韵里的字,就可以根据它的声符归到恰当的韵部。
二、《诗经》的韵例
从三个方面观察:
1、韵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诗经》的用韵课件

《诗经》的用韵课件
第十讲:诗经的用韵
韵和韵母 《关雎》《氓》《七月》 《诗经》的韵例 《诗经》的韵部
“韵”和“韵母”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一、韵和 “韵母”:指韵头、韵腹(主 韵母 要元音)和韵尾。
“韵”:指韵腹(主要元音)、 韵尾。
“韵脚”:诗词曲中一般放在 句尾的押韵的字。
以现代汉语语音为例
读音 韵头 韵腹 韵尾

tán
a
n

gān
a
n

lián
i
a
n

chán
a
n

huán
u
a
n

cān
a
n

《诗经》韵例
以《关雎》《氓》《七月》为例, 分析《诗经》的韵例
韵例 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 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 用韵。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 之。窈窕淑女,琴瑟 之。 参差荇菜,左右 之。窈窕淑女,钟鼓 之。
3.蒸 部 6.冬 部
11.东 部 14.阳 部 17.耕 部 20.真 部 23.文 部 26.元 部 28.侵 部 30.谈 部
(四)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阴声韵:指开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 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阳声韵:指以鼻音[-ŋ]、[-n]、[-m]收尾的韵。
三句“美”押韵,第二句“异”和第四句的 “贻”押韵。
《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但是,最 主要的格式是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这两 种押韵的格式成了后代诗歌押韵的准绳。

七月诗经赏析

七月诗经赏析

七月诗经赏析摘要:1.七月诗经的背景介绍2.七月诗经中的时令特点3.七月诗经的情感表达4.七月诗经的艺术特色5.七月诗经的审美价值6.七月诗经对我们的启示正文:七月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先秦时期的众多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七月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七月诗经的独特魅力。

一、七月诗经的背景介绍七月诗经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在先秦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诗人们关注国家大事、社会风俗、百姓生活,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七月诗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二、七月诗经中的时令特点七月诗经注重对时令的描绘,诗人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四季变换、节气更迭等自然现象来表现生活的美好和艰辛。

如《诗经·小雅·采采》中写道:“采集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通过描绘女子采集卷耳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夏日炎炎的时节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七月诗经的情感表达七月诗经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既有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也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慨抒怀。

如《诗经·大雅·荡》中写道:“荡荡乎白波,飘飘乎晚风。

愿尔靖好,敬尔维则。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期望。

另一方面,诗人们也关注个人的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四、七月诗经的艺术特色七月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民谣、四言、五言等形式的运用,以及比兴、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发挥。

这些特点使得七月诗经韵味悠长、意蕴丰富,成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五、七月诗经的审美价值七月诗经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把握和独特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用韵《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

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

[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

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

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

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

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

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

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

韵脚有实字脚和虚字脚两种。

《诗经》里有些诗句以语气词或代词收尾,韵脚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称作虚字脚。

这类虚字主要包括“之”“兮”“矣”“也”“止”“思”“忌”“只”“焉”“哉”“与”“乎而”“猗”“我”“女(汝)”等。

(三)韵部:即押韵字的归类。

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其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相同。

中古时期的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

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才同韵。

[4[4]]在韵书里,把同韵的字(腹尾调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也是一个韵部。

韵目:每一个韵部选一个字代表,这个代表字就是韵目(比如:东董送屋)。

韵类:同一韵部的字,因为不计韵头,所以,在同一韵部里,根据不同的韵头可以细分出不同的类别,这就是韵类。

韵摄:根据实际需要和发音特点,宋元等韵学家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部合并在一起,这就是韵摄。

《广韵》中的206韵就合并成了16个韵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二、《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凡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这里先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幽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幽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职部)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之部)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芼,宵部;乐,药部)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之部)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月部)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质部)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侯部)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元部)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炜,微部;美,脂部)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荑美,脂部);(异,职部,贻,之部)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歌部)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真部)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职部)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真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元部)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职部)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文部)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鱼部)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鼠女女,鱼部)(麦德国国直,职部)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苗劳郊郊号,宵部)由以上六篇诗的用韵格式,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出整部《诗经》的韵例。

1、韵在句中的位置(1)句尾韵,这是《诗经》用韵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例如《关雎》一章三章,《静女》全诗以及《硕鼠》全诗。

(2)句中韵,含有虚字脚的诗句,因为韵脚处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所以称作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

例如《关雎》二四五章和《伐檀》全诗都用的是这种句中韵。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1)一韵到底:全章从头到尾只押一个韵部。

包括同部相押和邻近的韵互相通押。

(2)换韵。

从一个韵部转换到另一个韵部。

举例来说,《静女》第一章是一韵到底,第二章“变”和“管”押韵,“炜”和“美”押韵,换了一次韵。

在上引的六首诗中,每章的韵脚用一种格式标出的,就是一韵到底;用两种或三种格式标出的,就是换韵的(交韵不算换韵。

)。

3、韵脚相互的距离 [5[5]](1)句句押韵。

《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

例如《静女》第二章和《硕鼠》第一章。

(2)隔句押韵。

包括两种:A、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这是《诗经》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例如《关雎》的第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

B、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

这是A的变式。

例如《关雎》的一三章和《静女》的第一章都是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的。

(3)交韵。

两韵交叉进行,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例如《静女》第三章的第一句“荑”和第三句“美”押韵,第二句“异”和第四句“贻”押韵。

后两种押韵的形式都有许多变化的情况。

例如《伐檀》各章都是在一二三五七九等句用韵,文选中《君子于役》的两章都在二三四六八等句用韵,都是变相的隔句押韵。

又如《柏舟》全诗和《硕鼠》二三章的用韵形式,虽不是纯粹的交韵,但是基本上可以归入交韵一类。

押韵很密是《诗经》用韵的最大特点。

另外,《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正如陈第所说:“《毛诗》之韵,不可一律齐也。

”其韵律自然,“动乎天机,不费雕刻”,所谓“天籁”也。

究其原因,在于《诗经》是民歌或者模拟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

格式多样化,这是《诗经》用韵的另一个特点。

但是,《诗经》用韵最主要的格式却是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这两种押韵的格式成了后代诗歌押韵的准绳。

三、《诗经》的韵部(一)古今押韵的比较押韵的诗,读起来应该是音韵和谐的,但是《诗经》的韵脚,用现代汉语的语音去读,有许多地方并不和谐。

例如《关雎》一二章,现在也还是押韵的,三四五章按现代音读就不押韵了。

又如《静女》第三章,如果根据现代语音,就会把“荑”看成同“异”“贻”押韵,而不知道它是同“美”押韵的。

总之,会出现三种情况:古今都押韵;古押今不押;古不押今押。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语音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诗经》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上古的语音和现代的语音差别非常大。

在谈到《诗经》的用韵时,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地认识这一点。

明代陈第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在《毛诗古音考》中说:“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亦各谐声。

岂有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

”(二)古韵的归纳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称为“古韵”,他们所谓的“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1、所用的材料《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声训等。

2、归纳方法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

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

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举例来说,《关雎》三章的“得”“服”“侧”押韵,如果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得”读为dé,“侧”读为cè,“服”读为fú,那是不和谐的。

可以肯定地说,这三个字在上古的韵一定相同。

根据音韵学家的研究,我们知道它们是入声字,应该是以-k音收尾的,它们的韵大概是一个-ek。

现在广州话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这种情况。

《关雎》中“得”“服”“侧”三字押韵,在上古同属一个韵部;而《伐檀》第二章里,“侧”字又跟“辐”“直”“亿”“特”“食”押韵,那么“得”“服”和“辐”“直”“亿”“特”“食”也就应该同属一个韵部。

《伐檀》中的“直”字在《硕鼠》二章里又跟“德”“国”押韵,那么“德”“国”也就和“得”“服”同属一个韵部了。

“得”字和“服”字又各自联系其它的字,这样相互联系,越联越多,就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韵部了。

清人通过归纳《诗经》的用韵,发觉同《广韵》的出入很大,于是打破唐韵的拘束,该合的合,该分的分,逐步建立了《诗经》的韵部系统。

有些在《诗经》里没有用作押韵的字,古音学家又根据先秦别的诗歌韵文和散文中的韵语(见后)和谐声偏旁把它归入韵部,这样就得出整个先秦古韵。

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往往属于同一韵部,因此可以用来系联古韵。

[6[6]] 例如我们已知“侧”字属于“得”“服”一类,那么“则”“测”也不会属于别的韵部。

但是后起的形声字就不一定能够由此类推。

3、主要研究者及其成果宋代吴棫着《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

但他用中古韵的简单合并去归纳古韵,缺乏语音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念,且分韵过宽。

明代陈第着《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

清代顾炎武着《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

他被誉为“古音学的真正创始人”。

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