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0陆地水体与水循环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讲 陆地水体的及其相互关系

第10讲 陆地水体的及其相互关系

专题10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程标准】1.6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科素养】1.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掌握陆地不同水体的补给关系及特点。

2.区域认知:根据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区域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了解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方式,进而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3.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4.人地协调观:根据人类活动对水体转换的影响,增强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学习难点:河流冲淤关系的应用。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构建知识体系,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统一反馈老师。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探究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3春·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

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

(1)简述渭河各种水体参与水循环过程。

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淮、运于苏北之清口交汇,清口便成了治河工程中的关键点,黄水入海、淮水畅出、运河维系等治水重任皆聚集于此,因而清口一带的治河活动艰难繁剧,形势异常错综复杂。

黄河经数省东流归海,黄水含泥沙量特别高,“黄水一石,含泥六斗”,有时甚至是“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至中下游时水势大降,黄水中的大量泥沙便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清口一带尤其严重。

清口一旦淤塞,就会导致黄河、淮河泛滥成灾,运河便不能畅通,漕运更是无从谈起。

靳辅一方面,在黄河两岸修筑堤防,缩小河床断面,增大主槽河水流速,使泥沙无法沉淀,同时冲刷河底淤垫;另一面,坚筑高家堰大坝。

(1)分析靳辅两项措施在“束水攻沙,蓄清敌黄”方面的作用。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窦立祥【教学内容】1、陆地水体类型(1)陆地水的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又分为江河水、湖沼水、冰川等。

(2)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有转化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

(3)从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角度,按照水循环的周期,陆地水又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此处教材以河流为例,从补给水源与河流径流量变化规律,讲述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降水补给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水源相互补给。

(4)湖泊、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蓄作用。

3、水循环(1)概念(2)类型(3)意义和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水资源供给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2、地水体的补给来源与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3、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教学方法】1、图表归纳法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图表进行归纳小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陆地水的分类,陆地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图解分析法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做好补给对河流流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从流量变化的汛期和枯水期的时间分布来找出该补给类型的补给特点;水循环,要分析出三个水循环过程及相关环节。

【教学过程】(引入)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我们每天都需要水,地球上生命最早就是产生在水里的,水乃生命之源。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

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支撑,搭建教案设计的理论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自己设计教学预案的理论依据和预期成果。

同时,教师不仅要从宏观鸟瞰,提出总体设计理念,而且要表明设计每个教学事件,以及破解重点、难点等教学环节的具体意图和预期成果。

本在课堂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

有一个小弟弟在路边摔倒了,哭个不停,怎么办呀?谁能帮助他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做法。

)那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唱的小朋友是怎么样来帮助小弟弟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

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

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

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

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学生在阅读了剧本,进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后。

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找一块空地来排演。

师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将花落谁家呢?”(串联前文的奖项)更加激起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评出设置奖项。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设计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整个说课分四个部分: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重点,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说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教案1: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1:陆地水与水循环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㈡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建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通过学习的若干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3.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㈢.德育目标: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循环2.难点:陆地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五.板书:类空间分类地表水:将河水、湖沼水、冰川水、永久积雪形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循环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周期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性咸水73%质淡水:27%(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水降水补给为特点: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源主的河流分布:我国季风区的多数河流补实例: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陆给冰川补给特点: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地相互为主的河流分布:我国西北地区水关系实例:塔里木河河湖水与地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水体运动下水互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湖水转化循环:形式: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陆地循环、海上循环意义:水体运动转化、水资源更新各圈层间、海陆间能量、物质交换影响气候、生态、地表形态六.教学过程:绪论:一.陆地水在地理环境中重要作用:导入: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问:为什么说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回答:因为水有固液气三态,并且可以互相转化二.陆地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1.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2.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读图:地图册33页“陆地水在全球水体中的比重”提问:水圈是由哪几部分水体构成的?所占各为比例为多少?回答:海洋水(96.53%)、陆地水(3.469%)、大气水(0.001%)提问:这三种水气体中,你认为哪种水体和人类的最密切?为什么?回答:陆地水,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淡水,几乎全部来自于陆地定义:水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指陆地上的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提问:北京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于哪?回答:地下水正课:陆地水体的类型㈠.定义: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㈡.类型:1.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冰川、江河水、湖泊水、沼泽水等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⑴.地表水:提问:陆地水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回答:是大气降水提问:作为地表水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是如何形成的?回答:降水降落到地面,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径流。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3、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图解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水资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美德。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自然界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资料1“世界水日”的来历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的一百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之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料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2“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

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入海,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导入】地球上有了水才开始有生命,水孕育了无限生机和勃勃生命,从以上两则有关“水”的资料中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关注,为此,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水资源有较系统的了解。

【导入】2我们的生活的陆地不仅有种类繁多的矿物、岩石,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而且还有在自然界中处于不断运动、转化状态的各种水体,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微专题10陆地水体与水循环备课讲稿

微专题10陆地水体与水循环备课讲稿
(5)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海__陆__间__循___环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 是__海__洋__和_陆___地__之间。
【课内基础训练】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 C、大气运动
B、重力 D、水的三相变化
【课内基础训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陆间循环使水资源得以更新 B、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 C、水循环维护全球水的平衡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地表、地下)——海洋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3、水循环的成因 (1)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重力作用
4、水循环的意义 ①平衡更新作用 ③联系调节作用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思考:潜水与承压水在位置(埋藏条件)和水源补给方面有 什么区别?
潜水与承压水比较
项目
潜水
承压水
位置 补给
特点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
(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 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 位低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 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4)水从高处向地处渗流 (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 发 海洋
最重要的水 循环,使陆 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 得以再生
海面蒸发大 部分在海洋 上空凝结
降 水
蒸 发
海洋
海上内循环
类型 循环过程及环节

上降




蒸 发 海洋
特点
水循环水 量最大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一、陆地水和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的作用)(一)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

(二)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指水圈的全体,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意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区别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水力资源是指陆地上因为落差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是指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水灾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的效用。

二、陆地水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包括各种固体降水:降雪、冰雹和液体降水:雨、露、霜、霾等还包括进入地下凝结成地下水的水汽。

(二)分类:1.根据分布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2)地下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根据埋藏位置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根据循环周期长短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

比较两者所包括的类型,分析他们在储量大小、更新快慢、循环周期长短方面的区别,并说明利用方面的不同。

3根据盐分含量可分为:咸水和淡水各种陆地水体与水源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也可参照课件各种水体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三)主要陆地水体分析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分析;埋藏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和学生一起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分布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三区不同位置打井的水井类型,潜水井、枯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⑴概念:含水层:岩石和土层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小或致密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差。

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容易从空隙中渗出。

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叫含水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空隙小,地下水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潜水:埋藏于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陆地水与水循环

陆地水与水循环

陆地水与水循环钟祥市第三中学范拥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了不同的类型。

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按照水循环的周期,可以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

不同补给来源影响着河流的汛期出现的时间不同。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特别是海陆大循环对人类的意义。

理解地球上的水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的主要水体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上的区别。

2、理解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与气温的关系;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与气温的关系;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潜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3、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循环过程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2、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德育目标: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重点1、河流流量变化与河流径流补给类型之间的关系;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二、教学方法针对以上特点,采取如下教学方法:(一)教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育1、运用比较法,列表比较陆地水体类型、循环周期长短、运动状态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承压水与潜水的区别(画出图表)。

2、运用图文结合法,对河流补给的5种形式在流量大小、分布地区、补给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列表比较。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黄海利学习内容分析一、本节主要学习内容1、陆地水体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按照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了类型。

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按照水循环更新的周期,可以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一般来说一个陆地水体可有多种补给形式,但会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同时,陆地水体(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之间也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3、水循环:水循环的原理、水循环的组成、主要环节,特别是海陆大循环对人类的意义。

理解地球上的水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本节主要学习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淡水、动态水资源,即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释问题。

3、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能做一些水资源保护的宣传。

三、重点、难点分析1.河流径流补给类型及与流量变化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转化规律编排组织教学。

具体过程、方案设计如下:[导入]图片导入:了解水资源的含义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类型。

引入本课,介绍本节要学习的知识点。

[新授]1、“陆地水体类型”教学处理方案:结合一些图片,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及分类标准,对地下水的认识。

海陆水循环的教案

海陆水循环的教案

海陆水循环的教案【篇一:水循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水循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意义。

(二) 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导入问题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系吗?问题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目的:通过确定话题,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阅读课本59页的文字及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并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提问问题1:水循环的概念。

问题2:能量来源。

问题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问题4:水循环的类型。

学生1:水循环是指谁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位置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式和物理状态的。

变化。

学生2: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次之。

学生3: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学生4:类型,根据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目的,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提炼知识的能力)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填出水循环的环节(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本60页的文字,并讨论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案

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第三节陆地水与水循环兖州教研室苏公兵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在人类生存的四大环境中,陆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最为显著,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是人类生存的最直接的环境。

陆地环境是由岩石、地貌、水、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岩石、地貌两大组成要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陆地环境的第三个组成要素,水在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中是最活跃的要素之一,目前水资源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甚至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陆地水与气候和海洋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这两单元知识的自然延伸。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陆地水的基本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和水循环。

其中各种水体的相互转换和水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大纲和学生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在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及其成因,理解陆地水体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在能力要求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图表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地理示意图的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3、教学重点、难点贯穿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主线是“人地关系”,在本节教材所讲的三个问题中,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补给、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它们是本节的重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运动转化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就本节课的总体而言,难度不大,但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法。

(1)学案导学法教材中难度不大的知识,学生容易看懂,但学生在看书中往往比较盲目,又不愿动脑筋,为指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自学,而将教材中陈述性的知识,转变为程序性自学思考题,从而提高课堂容量,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破坏——
蒸腾、下渗
活动讨论
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世界节水标志
课堂练习:
(1)三个循环中,水量最小是 陆地内循环 , 最大的

海上内,循最环重要的是

海陆间循环
(2)2011年10月台风“尼格”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思考:潜水与承压水在位置(埋藏条件)和水源补给方面有 什么区别?
潜水与承压水比较
项目
潜水
承压水
位置 补给
特点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
(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 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 位低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 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4)水从高处向地处渗流 (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课内基础训练】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海洋水进入大气 所 通过的环节是:
A、降水 C、下渗
B、蒸发 D、径流
【课内基础训练】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具有的环节是
A、降水和地表径流 B、蒸发和水汽输送 C、水汽输送和降水 D、蒸发和降水
知识小结
一、水循环 1、定义 2、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5)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海__陆__间__循___环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 是__海__洋__和_陆___地__之间。
【课内基础训练】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 C、大气运动
B、重力 D、水的三相变化
【课内基础训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陆间循环使水资源得以更新 B、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 C、水循环维护全球水的平衡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陆地水类型、水体补给关系、水文特征、水循环
1、陆地水的类型; 2、主要河流补给类型、补给季节和特点; 3、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原
理分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的合理性;
4、掌握等潜水线和等承压水线的判读方法。
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海陆间循环. 2.环节:蒸发(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
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②促进了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4、意义
水循环沟通了那些圈层?
③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意义
黄土高原的表面形态有何特点? 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个问题 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 样的影响?
④水循环不断地 塑造着地表形态。
植物蒸腾
小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平衡更新作用:
两个隔水层之间
潜水补给
(1)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 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 小,局部可由低处流向高处 (3)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 小、 流量稳定 (4)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5)分布区与补给区、排泄 区不一致
类型 循环过程及环节


降 水

蒸蒸 腾发

大陆

特点
水循环水 量最小
趣味探究
假如我们能跟踪一个水分子的运动过程 的话,就会有一次极为有趣的旅行。请你 根据刚才所学的地理知识带着大家旅行一 次吧?
一位地理学家写到:假如我可 以变成一滴水,参与水循环, 那将是一次美妙的旅程。我可 以是黑海的波浪,可以化为阿 尔卑斯山的彩虹,驾着西风, 变成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 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吸收。
3、原因
原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自主导学3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几个问题 ,据此同桌之间合作总结出水循环的意义
4、意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 入海而不枯竭?海洋水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 上涨?
①水资源在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 衡
4、意义
它主要参与了
循环。
海陆间
(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2
3
4
1
(4)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蒸__发____ 2_水___汽__输__送__ 3_降__水_____ 4_地__表__径__流___.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迁移交换作用: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联系调节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影响塑造作用: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自主导学4
判断几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 响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水
修建水库——
地表径流
2、类型和环节
③ ⑧②

⑥①


2、类型和环节
海陆间循环——海洋和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 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
自主导学2
根据视频提示,完成各类循环过 程及其环节
降 水
下 渗
大陆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水汽
海面蒸蒸发是 大气发中水汽 的主要来源
海洋
降 水 陆地 下渗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地表、地下)——海洋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3、水循环的成因 (1)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重力作用
4、水循环的意义 ①平衡更新作用 ③联系调节作用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②迁移交换作用 ④影响塑造作用
陆地水的来源: 大气降水
一、陆地水的类型
1、按空间分类 地表水
江河水、湖沼水
冰川
山岳冰川(高山) 大陆冰川(两极)
潜水 地下水
承压水
2、按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
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
层地下水
3、按性质分类
咸水
淡水
冰川
注意: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 发 海洋
最重要的水 循环,使陆 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 得以再生
海面蒸发大 部分在海洋 上空凝结
降 水
蒸 发
海洋
海上内循环
类型 循环过程及环节

上降




蒸 发 海洋
特点
水循环水 量最大
降 水 蒸
蒸 发
降 水蒸
降 水


蒸蒸

腾腾

水 蒸 腾
蒸 腾
蒸 腾

陆地内循环
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知识导航
水循环的定义 水循环的分类和环节 水循环的原因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中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有哪些环节?(填序号)







水循环
1、定义:
自然界中的水通过①蒸发和植物蒸腾、 ② 水汽输送、③凝结降水、 ④下渗、 ⑤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的连续不断的运 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