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1 第一章_第一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e1a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3.png)
感知觉发展
利用直观教具,提供丰富刺激 ,促进感知觉发展。
注意发展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吸引和维 持幼儿注意。
记忆发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 巩固记忆。
思维发展
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培养逻辑 思维能力。
关注幼儿情感需求,建立良好师幼关系
情感依恋
满足幼儿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 要,建立稳定的情感依恋关系。
情感表达
成因分析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如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变迁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教育内容
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培养积极情绪、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养成良好行为习 惯等。
教育方法
游戏法、故事法、榜样示范法、行为 练习法等,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倾听和理解幼儿的情感表达,给予 积极回应和反馈。
情感调节
帮助幼儿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 绪,培养情感自我管理能力。
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物质环境
提供丰富、安全、卫生的教育环境和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探索和 发展的需求。
精神环境
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课程设置
的想象空间。
语言发展
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
语言的种类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言的发展阶段
包括前语言阶段、语言发生阶段和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语言的培养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同时,注 重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
社会性定义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幼儿心理学说课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8c525f242336c1eb95e83.png)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评分表评选出“最优小组”
2020/7/19
设计意图:评价贯穿于本次课的始终,通过评价,使学 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同时,总结 本节课知识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
22
7、作业布置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总结本节 课的知识点, 并结合实践 举例。
预习幼 儿注意分散 的原因及对 策。
教材处理:整合删减知识点, 减轻学习难度。
2020/7/19
.
4
目录
2020/7/19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5
学情分析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我所任教的14学前教育(1)班,全班共64 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按教室构造及学生情况 将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共分为11个学习小组。
.
20
5、能力提升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教师根据知识 点提供4个相对应 的案例,小组讨论 并解释案例。
2020/7/19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知 识的应用与理解,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
21
6、评价及总结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分数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1组 小试牛刀 小组讨论 能力提升
2020/7/19
.
17
2、自主探究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教师提出问 题,请同学们根 据已学知识,自 己阅读课本,寻 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020/7/19
设计意图:评价贯穿于本次课的始终,通过评价,使学 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同时,总结 本节课知识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
22
7、作业布置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总结本节 课的知识点, 并结合实践 举例。
预习幼 儿注意分散 的原因及对 策。
教材处理:整合删减知识点, 减轻学习难度。
2020/7/19
.
4
目录
2020/7/19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5
学情分析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我所任教的14学前教育(1)班,全班共64 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按教室构造及学生情况 将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共分为11个学习小组。
.
20
5、能力提升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教师根据知识 点提供4个相对应 的案例,小组讨论 并解释案例。
2020/7/19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知 识的应用与理解,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
21
6、评价及总结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分数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1组 小试牛刀 小组讨论 能力提升
2020/7/19
.
17
2、自主探究
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
教师提出问 题,请同学们根 据已学知识,自 己阅读课本,寻 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95b4cf52d380eb63946dd8.png)
11
(二)环境决定论
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 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 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 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 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 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12
(三)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 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性本 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 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 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 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 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18
第3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9
20
21
22
❖1、 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 0—1月;婴儿早期: 1—6月;婴儿晚期:6—12月
❖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5—6岁
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教育
16
(三)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就有所差异,生活在 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心理发展就不一样 拷贝世界:影、电视、广播、书刊、报纸、计算机网 络等大众传媒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17
(四)教育因素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环境创设、幼师、活动 内容、游戏类型、师童关系)
幼儿心理学
主讲教师 陈晓凤
1
第1讲 心理与儿童心理
2
一、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中枢神经系统
3
中枢神经系统
4
周围神经系统
5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环境决定论
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 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 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 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 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 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12
(三)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 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性本 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 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 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 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 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18
第3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9
20
21
22
❖1、 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 0—1月;婴儿早期: 1—6月;婴儿晚期:6—12月
❖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5—6岁
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教育
16
(三)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就有所差异,生活在 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心理发展就不一样 拷贝世界:影、电视、广播、书刊、报纸、计算机网 络等大众传媒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17
(四)教育因素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环境创设、幼师、活动 内容、游戏类型、师童关系)
幼儿心理学
主讲教师 陈晓凤
1
第1讲 心理与儿童心理
2
一、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中枢神经系统
3
中枢神经系统
4
周围神经系统
5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2c7c37de80d4d8d15a4fb7.png)
这一时期教育心 理学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四、教育心理学的新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兴起(1960—1970 年)
(一)概述 20 世纪60 年代后,
美国兴起一场“认知革 命”运动。早期行为主 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直 接观察到的刺激—反应 联结的研究,才能使心 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 学。但行为主义这种分 析不足以解释人的高级 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 家对行为主义进行革命 被提上日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性质 3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心理学的孕育期(1700-1900年)
(一)欧洲:教育心理学的孕育
国家 德国 瑞士
法国 法国 英国 英国
人物
观点
赫尔巴特
法
使用பைடு நூலகம்是描述法、文献法、思辨法;当今认知心
理学家使用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包括行为实验、
脑科学成像技术、计算机模拟和口头报告等。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回顾
究 的 基
、 幼
本儿
问教
题育
心
理
学
研
1
(1)人是如何学习的? (2)婴儿、儿童与成人学习有何不同? (3)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有何不同? (4)儿童的个体差异何在? (5)学习的东西有多少是由文化塑造的? (6)哪些学习方式更关键或更重要? (7)学习是否存在无师自通? (8)好的教师是如何形成的? (9)不同时期的心理学家对上述问题是以何种 不同方式进行研究的?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幼儿心理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幼儿心理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3f3effd4431b90d6d85c7d3.png)
28 第 一 章 幼 儿 健 康 标 准 与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四、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是奥地利动物心理 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见 图)在与幼儿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对幼儿 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幼儿心 理发展的敏感期,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 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一、心理的概念 二、心理的构成 三、心理的本质 四、幼儿心理学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一、心理的概念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主观活动和 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3)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幼儿全部的心理 特征,而是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23 第 一 章 幼 儿 健 康 标 准 与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特性 (1)稳定性 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幼儿之间,甚至在不同的社会生
4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二、心理的构成
1.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中,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个性心理
虽然每个人都有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但这些心理活动 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不同。
5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30 第 一 章 幼 儿 健 康 标 准 与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四、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是奥地利动物心理 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见 图)在与幼儿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对幼儿 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幼儿心 理发展的敏感期,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 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一、心理的概念 二、心理的构成 三、心理的本质 四、幼儿心理学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一、心理的概念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主观活动和 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3)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幼儿全部的心理 特征,而是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23 第 一 章 幼 儿 健 康 标 准 与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特性 (1)稳定性 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幼儿之间,甚至在不同的社会生
4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
二、心理的构成
1.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中,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个性心理
虽然每个人都有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但这些心理活动 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不同。
5 第一章 幼儿健康标准与生长发育规律
30 第 一 章 幼 儿 健 康 标 准 与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幼儿心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幼儿心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f696dfd15abe23482f4d78.png)
心理状态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3—6、7岁儿童心理现象的科学 四、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人的心理过程
• • • • • 感觉(概念、举例) 知觉(概念、举例) 记忆(概念、举例) 想象(概念、举例) 思维(概念、举例)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 • 个性心理特征 • 自我意识
幼儿心理学 研究的意义
•大脑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的能动反映?
2、其表现在: •反映着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 •反映着个人对现实关系和态度 •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第三节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 观察法 • 测验法 • 产品分析法 • 个案法 实验性研究 • 实验室实验 • 自然实验
• 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 观 • 有助于教育者更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发展
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的结构
延髓、桥脑、中脑 、间脑、小脑、大脑 2、脑的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接收、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 信息
观察法
1、概念 2、成功实施的取决条件 3、优点 4、主要缺陷 5、适用范围
测验法 1、概念 2、分类 3、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 产品分析法 1、概念 2、举例 个案法 1、概念 2、适用范围
布置作业:
• • • • 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学习和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如何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问题? 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2011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9d1b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c.png)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言语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01
绪论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来自幼儿心理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意义
想象的发展
想象概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幼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想象内容具有夸张 性和模仿性。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故事、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进行创 造性思维和表达。
03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感状态和需求,提供情感支 持和安慰,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
06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环境 、积极应对挑战,并发挥自身潜能。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人际关系和谐、自我 意识清晰等多个方面。
以哭声、笑声、叫声等表达情感,逐渐发展出咿呀学语 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建议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与幼儿交流,提供多样化的语言输入,包 括阅读图书、讲故事、听音乐等。
鼓励幼儿表达
教育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避免使用 粗俗、不礼貌的用语。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鼓励幼儿多说话、多表达,即使有时候表达 不清楚也不要打断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时 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我意识的发展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言语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01
绪论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来自幼儿心理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意义
想象的发展
想象概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幼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想象内容具有夸张 性和模仿性。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故事、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进行创 造性思维和表达。
03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感状态和需求,提供情感支 持和安慰,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
06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环境 、积极应对挑战,并发挥自身潜能。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人际关系和谐、自我 意识清晰等多个方面。
以哭声、笑声、叫声等表达情感,逐渐发展出咿呀学语 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建议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与幼儿交流,提供多样化的语言输入,包 括阅读图书、讲故事、听音乐等。
鼓励幼儿表达
教育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避免使用 粗俗、不礼貌的用语。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鼓励幼儿多说话、多表达,即使有时候表达 不清楚也不要打断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时 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3d431aaa00b52acec7cad5.png)
幼儿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会在绘画中的表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 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比如,性格外向和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用红色,而喜欢蓝色的孩 子当中大多数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内向。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已的空间里,多数脾 气古怪。喜欢用色彩鲜艳的幼儿一般性格比较开朗。而较为调皮的男孩子喜欢话超人、房子和一些机 器类的物体;较为平静的男孩子喜欢画房子、人物和与家人出游的画。较为活泼的女孩子喜欢花鲜艳 的画面,画面较为复杂;较为斯文的女孩子一般喜欢画花朵、小草、蓝天白云、和人物。
可编辑版课件
20
(一)含义 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
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 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第一,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
身 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第二,基于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
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 ......
可编辑版课件
17
(一)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
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 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 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进而客观地评价幼儿 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可编辑版课件
10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 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纵深发展
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 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可编辑版课件
20
(一)含义 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
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 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第一,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
身 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第二,基于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
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 ......
可编辑版课件
17
(一)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
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 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 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进而客观地评价幼儿 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可编辑版课件
10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 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纵深发展
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 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 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 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 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 活动实现的。
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起来的。
20
3、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1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主观反映活动,这种活动使人 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 行动。
29
• 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经历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和幼儿晚期,
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 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横向研究)
30
31
32
பைடு நூலகம் 33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
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2~4岁; 2岁之前是训练身体灵活性的最佳时期; 3 ~ 5岁是开发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 3岁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5岁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最佳时期; 7 ~ 10岁是发展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 34 根据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正确指导幼儿 期各阶段教育的进行。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 (14、15-17、18岁)
27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0-18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1、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是有一定顺序和发展方
向的,而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一定的客观规 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纵向研究)
23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能动反映。
24
发展心理学: 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
小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 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护 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 心理学等
25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
3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22
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 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 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 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 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 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 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7
8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发生喜爱、憎恨、冷漠 等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
人常常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种任务,不畏艰 难险阻,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心理过程,或者是 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 标。心理学称为意志过程。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15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
16
约140亿个细胞构成, 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 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 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 约10万个。(越不用脑, 脑细胞死亡越多)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中枢神经系统
17
2、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8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学扶走捏 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二岁跑跳上下楼,吃饭坐盆会洗手。三岁歌 舞骑小车,画画折纸搓泥球,辨色数数认形状,待人接物有礼貌,穿 脱鞋袜和衣裤。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幼儿认识活动的是无意性占优 势所谓无意性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进行的 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 无意想象等。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的。 所谓有意性,是指有目的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
9
注意
10
11
个性倾向性: 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
的积极性。主要表现 在: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人 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12
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人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能力、气质、性格等。
13
自我意识:反映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节监 控等。
14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或者概 括地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 3、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 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 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 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35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 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 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26
学前期 (广义)
婴儿期 (0-1岁) (乳儿期)
先学前期 (1-3岁)
(幼儿早期)
学前期 (3-6岁) (幼儿期)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 (1-6月)
婴儿晚期 (6-12月)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学龄期 (6、7-18岁)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幼儿心理学
1
2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4
5
6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叫知觉。 人可以记住和回忆经验过的事物,称之为记忆。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和想象的作用有关。 人能够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在起作用。 心理学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称为认知过程。
离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人就丧失人的正常 心理。
任何心理活动的内容都可在现实中找到, 不可能超越现实。
18
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 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 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 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 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 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 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 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 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 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 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 活动实现的。
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起来的。
20
3、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1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主观反映活动,这种活动使人 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 行动。
29
• 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经历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和幼儿晚期,
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 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横向研究)
30
31
32
பைடு நூலகம் 33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
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2~4岁; 2岁之前是训练身体灵活性的最佳时期; 3 ~ 5岁是开发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 3岁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5岁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最佳时期; 7 ~ 10岁是发展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 34 根据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正确指导幼儿 期各阶段教育的进行。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 (14、15-17、18岁)
27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0-18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1、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是有一定顺序和发展方
向的,而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一定的客观规 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纵向研究)
23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能动反映。
24
发展心理学: 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
小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 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护 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 心理学等
25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
3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22
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 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 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 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 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 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 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7
8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发生喜爱、憎恨、冷漠 等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
人常常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种任务,不畏艰 难险阻,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心理过程,或者是 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 标。心理学称为意志过程。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15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
16
约140亿个细胞构成, 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 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 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 约10万个。(越不用脑, 脑细胞死亡越多)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中枢神经系统
17
2、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8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学扶走捏 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二岁跑跳上下楼,吃饭坐盆会洗手。三岁歌 舞骑小车,画画折纸搓泥球,辨色数数认形状,待人接物有礼貌,穿 脱鞋袜和衣裤。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幼儿认识活动的是无意性占优 势所谓无意性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进行的 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 无意想象等。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的。 所谓有意性,是指有目的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
9
注意
10
11
个性倾向性: 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
的积极性。主要表现 在: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人 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12
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人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能力、气质、性格等。
13
自我意识:反映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节监 控等。
14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或者概 括地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 3、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 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 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 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35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 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 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26
学前期 (广义)
婴儿期 (0-1岁) (乳儿期)
先学前期 (1-3岁)
(幼儿早期)
学前期 (3-6岁) (幼儿期)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 (1-6月)
婴儿晚期 (6-12月)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学龄期 (6、7-18岁)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幼儿心理学
1
2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4
5
6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叫知觉。 人可以记住和回忆经验过的事物,称之为记忆。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和想象的作用有关。 人能够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在起作用。 心理学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称为认知过程。
离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人就丧失人的正常 心理。
任何心理活动的内容都可在现实中找到, 不可能超越现实。
18
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 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 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 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 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 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 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 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