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依礼而行

合集下载

第六课廉洁简朴

第六课廉洁简朴

名人名言子z ǐ 曰yu ē:其q í 身sh ēn 正zh ân ɡ,无w ú 令l ìn ɡ 而ãr 行x ín ɡ;其q í 身sh ēn 不b ù 正zh ân ɡ,虽su ī 令l ìn ɡ不b ù 从c ïn ɡ。

(孔子)译文:孔子说: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经典诵读衣y ī 贵ɡu ì 洁ji ã,不b ù 贵ɡu ì 华hu á。

上sh àn ɡ 循x ún 分f ēn ,下xi à 称ch ân 家ji ā。

——《弟子规》 译文精解穿衣服贵在整齐大方,而不在于华丽。

衣服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经典故事两袖清风于谦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

有人劝他:“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

”第六课 廉洁简朴经典诵读对du ì 饮y ǐn 食sh í,勿w ù 拣ji ǎn 择z ã,食sh í 适sh ì 可k ě,勿w ù 过ɡu î 则z ã。

译文精解对于食物,不要挑食,偏食会营养不良。

吃东西要适可而止,过量会损伤脾胃。

经典故事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朝乾隆年间,送礼之风盛行,官宦之间更厉害。

一次,健锐营的都统赫老爷60大寿,所属文官武将前往送礼贺寿。

刚直不阿,从不卑躬屈膝的曹雪芹也让随从挑了两坛酒,并亲笔写了一幅贺幛前来祝寿。

赫老爷平素很喜欢曹雪芹,见此特别高兴。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第六》(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贡不肯他人把事情强加给他,也不肯把事情强加在他人身上。

孔子以为子贡此刻还做不到这一点。

B.孔子以为以博施于民、济助世人等事功去行仁道,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人材可以做到。

C.孔子以为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忙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忙人家一同过得好。

D.孔子以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2)结合上面的语段,请简要论述你对下面语段孔子所说的“恕”的理解。

(3分)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第十三》)(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孔子以为,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不必然是好人。

B.孔子以为,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不必然是坏人。

C.孔子以为,应当以世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D.孔子以为,不该当以世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是如何评价一个人的。

(3分)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三、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这一章论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中考 道德与法治复习第6课时 遵守社会规则

中考 道德与法治复习第6课时 遵守社会规则

29
考点梳理整合
规律方法探究
八、善用法律 1.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 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 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 道)。
4.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 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 理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 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 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 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7
考点梳理整合
规律方法探究
七、预防犯罪 1.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 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 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前两者的必然 法律后果。 2.我国刑罚的种类。 (1)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2)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主刑只能单 独使用)。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附加刑可 以同时使用)。
28
考点梳理整合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六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六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入则孝课节:第六课【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入则孝”,请看黑板。

我们一起来把“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读一下。

预备齐:(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说说你对它字面的理解。

那位女同学。

(“亲所好,力为具”的意思应该是:父母所喜欢的,应该尽力去为他们准备。

)那位女同学。

(我觉得“亲所恶,谨为去”是:父母不喜欢的东西,应该谨慎地去处理掉。

)好,老师来概括一下。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就是说: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为父母准备好;父母亲所希望我们成就的德行、品格、父母的期望,我们要尽力尽全力去完成,决不能辜负了父母。

“亲所恶,谨为去”呢,父母亲所不喜欢的东西,不喜欢我们的一些坏习惯,我们应该把它去除掉。

父母最喜欢我们做什么样的事呀?最喜欢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最喜欢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品德、很有礼貌的人。

)有品德、有礼貌的人。

好,掌声鼓励。

老师要问大家,一个人的德行要从哪里开始呀?从哪里开始培养?一起说。

(孝敬父母。

)对,一个人的德行是从孝敬父母开始。

这才扎好了我们德行的根基。

所以说,父母希望我们健康,希望我们快乐,希望我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一些品德我们都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做起。

我们也看一看,古代的孝子他给我们后人什么样的典范。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蔡顺拾椹》。

这是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

蔡顺那个年代是兵荒马乱的时期。

可能每天都吃不饱肚子,蔡顺就做苦工赚钱奉养母亲。

只要他有一个馒头他就想到谁呀?想到妈妈。

蔡顺和母亲在逃难当中是饥寒交迫,他也想给母亲弄一些好吃的。

于是蔡顺就提着两个篮子来到了一片桑椹林,这个林子当中有很多桑椹,蔡顺一看就非常高兴,可以采摘桑椹回家给母亲吃。

他提着两个篮子,结果突然遇到了盗贼。

盗贼就拦在了他的面前问他:“你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蔡顺说:“是刚采摘的桑椹。

第六课第二课时课件

第六课第二课时课件
一、精华回放
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3.问题,组内交流检查,组 长汇总检查的结果!
二、问题导学 请各组同学根据课前的预习,相互交流讨论解决 以下问题?
超链1 超链互动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对吗?什么是真理? 2.你怎么理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超链2 3.你能举例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吗?超链3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 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 立场不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知识结构不同: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被打是受害;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 阶级立场不同: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穷人:放他妈的狗屁; 返回幻灯片3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返回幻灯片3
四、互动探究

探究一
【托勒密】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 【哥白尼】 1.地球是(不规则)球形。 2.地球在运动,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一个卫 星。 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布鲁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个普通的 行星。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人类认识无限 发展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达标1.(原创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 )A.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肯定人的现世价值 D.惩罚宗教“异端”答案:C2. 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

它首先发生于( )A.意大利 B.德国 C.瑞士 D.英国答案:B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

”“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B.中世纪神学思想C.中国的儒家思想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答案:A4.(2018·汕头高二质监)“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信息“上帝”可排除D项;根据信息“平起平坐、世界主宰”可知这种观点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并把矛盾直指宗教神权统治,排除A、B项,C项正确。

答案:C5.(2018·惠州第一次调研)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解析: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图表反映的是教皇兜售赎罪券,这是天主教“因行称义”的体现,马丁·路德为此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A项,C项正确。

B项是加尔文的思想;D项是宗教改革的结果。

答案:C6. (2018·佛山第一次质检)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第六课生活俭朴行为文明案例

第六课生活俭朴行为文明案例


烟草的危害


烟草燃烧后冒的严重含有 20多种毒素,对生命危害最大的要算尼古丁了。仅 就这一点来说,吸烟有三大危害: 1、可以直接毒杀生命 下列惊人的结果:在大的马也经不住注射 8滴尼古丁,就会很快死亡;活蹦乱 跳的狗,用不了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静脉里就可以将它置于死地;另外,使某 些动物长期吸烟后,可以发现有血管收缩甚至硬化的明显趋向。 2、可以破坏人体的营养成分 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就有的 坏血病的可能。 3、引诱多种疾病 对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恶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认为它是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呼吸道感染甚至为口、唇、舌、食道、呼吸道费等癌症的诱发因素。 由此看来,吸烟对人体健康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尽量戒除或少吸, 不吸烟的人最好不要染上这个嗜好。

我们平时喝的咖啡、茶叶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咖啡因,一般每天摄入 咖啡因总量在50-200毫克以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毒品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严重危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使我们国穷民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吸 食、注射毒品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拘留和罚款的惩处。 青少年要做到坚决不吸毒、不沾毒。
发扬俭朴精神,提高国民素质

良好的国民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中华 民族是一个具有勤劳俭朴优秀传统的民族。继承和发扬俭 朴精神,是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收看小视频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对于青少年成长来说,是否需要提倡俭朴呢?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锴甚至 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 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锴勤工俭学,自 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锴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 侍应生。李泽锴每个星期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看着小小的儿 子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李嘉诚甚是开心。而当李泽锴告诉 他,把挣来的钱拿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时,他更是笑逐颜开。懂 得了勤劳和独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儿子,是他想要的好儿子。

古代婚姻蕴含哪些文化内涵

古代婚姻蕴含哪些文化内涵

古代婚姻蕴含哪些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并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和礼俗。

婚姻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台的基本制度和形式。

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从微观上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宗教观和心理发展态势。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婚姻依礼而行: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把婚礼看作礼义之本”、“人伦之始”。

所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

只有正婚姻夫妇秩序,才能正其它社会秩序,才有社会的礼治。

中国古代的婚姻礼制,以“义”而起,以“仪”而明,包括“义”与“仪”两部分。

二、婚姻重礼轻爱:传统社会,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大事,男女的缩台不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是关系到男子所属的大家庭乃至家旅的大事,成婚不仅是为个人娶妻,更是为父母娶媳,为宗族娶妇。

透过中国人的传统婚姻习俗,不难发现,传统婚姻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及宗族。

婚姻是家族行为,只要婚姻合乎礼仪,是经过明媒正娶的,那么婚姻就是合理合法的。

至于两人“爱”还是“不爱”那倒是无所谓,个人的意愿和意志须服从于家族利益。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种重礼轻爱的婚姻习俗,使爱情的追求始终不能融人道德评价的尺度,也阻挠了爱情价值观的发育。

三、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传统的礼仪婚是聘娶婚,它是以男方父母交付女方父母一定数量的聘礼、聘金为成婚的必要条件。

“聘则为妻”、“无币不相见”成为不可动摇的婚姻原则。

尽管中国婚姻的“六礼”在历史上曾有过变化,但纳征这一环节是没有去掉的,而且越来越得到强化。

聘娶婚中收受聘礼这一方式,就使它掺人了许多买卖婚的因素,而如果把经济价值作为婚姻的唯一目的,那么聘娶婚将最终成为变相的买卖婚。

《弟子规》第六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六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六课教学设计郑坊中心小学方云一、教材分析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应遵循的基本生活规范之一。

《弟子规》第六课从生活小节介绍“孝”义,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实现“孝”道,这是子女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译文通俗易懂,译文与韵文有机结合,对照学习,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拓展是学生生活的延伸,引用学生喜爱的安徒生童话,贴近生活,更易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以生动的事例真正诠释了“孝”这一主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律动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古文韵味。

2、看译文,听赏析初浅理解文中的意思。

3、听老师讲故事,进一步理解孝敬之道。

4、听歌曲《跪羊图》,在歌声中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

5、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学生的孝心,并以文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课文,演绎课文,领悟课文的内涵,在生活中践行孝敬之道。

三、设计理念《弟子规》三字一韵,短小精悍,富有韵味,朗朗上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方法,紧扣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解读小故事,使学生的情感提升。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弟子规》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孝敬父母,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七年级传统文化6以礼而行

七年级传统文化6以礼而行

九户镇初级中学学案 年级: 学科: 使用时间: 编制人: 审核人:第 1 页 共1 页第六课 以礼而行【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选文,背诵经典章句。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选文意思,用心体会古人关于礼的认识和思想。

3.生活中做到有利,无礼则与动物无任何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程门立雪:杨时(1053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下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之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二:了解“礼”在品行修养中的作用 (一)走进经典利用好教材所给的经典章句,同时补充与之相关的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让学生做到学习经验与修身为本相结合,了解各章主题,并在心中有所触动,且能反馈于行动之中,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1)反复诵读,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大意,谈谈自己的理解。

(2)“记忆之星”评比,看看谁记得快而准。

(3)就所读所悟补充自己的储备,并可以由此引发更深层的探讨。

1)四章内容中哪一章给你的启发大? 2)哪章内容在你的生活中做得不够好? 学生自由发言(4)学生提出质疑之处,先让学生彼此进行解答,之后由老师补充,解决问题。

君子之风1212

君子之风1212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 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 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 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 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 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 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 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第四章:主要内容
关键词?
君子

什么是小人? 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 的人。 ——于丹
小人

追求仁义是君子,追求财利即是小人。
论述君子与小人对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 (《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4.11)
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 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 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
【读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曾子所要求于读书人的,实际上就是这样 一种精神。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 态,将历史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形象. 这一切,似乎都只有在传统的文学作品和 历史的教科书中去寻找了。 他们是屈原、荆柯、楚霸王、岳飞、陆游、 文天祥,或者是哈姆雷特、浮士德。 今天,当我们在呼唤崇高,呼唤英雄,呼 唤悲剧意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回到儒学中去, 回到曾子所呼唤的精神中去,做一个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的读书人呢?
孔子自述为学求知的勤奋
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 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 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 无止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 斯诚一片化境。 钱穆《论语新解》

国学第6课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国学第6课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评注
• 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 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 理。就好像我们有的同学背英语的时候, 只顾死记硬背,但是不思考,不听取老师 同学的意见,那么你就只有自己的私见, 你不知道别人怎么做,不知道别人有哪些 经验教训,你就会连最根本的道理都不知 道了。通俗地说,就是只顾低头拉车,不 顾抬头看路。
孔子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那么就会愚蠢,就会被 人愚弄; 爱耍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那么就会放荡;爱 好信用而不爱好学习,那么这种弊病就会害了自己;爱好 直爽而不爱好学习,那么就会变得尖酸刻薄;爱好勇敢而 不爱好学习,那么就会犯上作乱;爱好刚烈而不爱学习, 那么就会变得狂妄无知。” 子路直听得汗流浃背,原来世间还有如此高深的学问,难 怪时常自以为了不起,却一直让人讨厌,听孔子之言,竟 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于是再次跪拜在孔子脚 下,心悦诚服的说:“夫子请收我为徒吧,我一定好好的 跟你学习。” 用12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知道是哪个吗?
有一天,孔子问子路:“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一边舞起了长剑一边说:“我喜好长剑。”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是马没有了缰绳。”子 路骄傲地说:“我没有必要学习。他说南山有一种竹子, 不需要烤揉就很笔直,稍尖后射出去,能够穿透厚厚的靶 子。”他骄傲地说:“我天赋异秉bǐng ,何必学习。” 一边说着他一边就射箭了。 孔子说:“如果在这根竹子上安上羽毛,加上箭头。”说 着孔子就拿起了箭射了出去。结果让子路傻了眼。因为这 个箭的威力更大,更准,穿透力更强。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评注
• 说话不讲道理叫做“自暴”,做事胡作非 为叫做“自弃”,就像有的同学课间追逐 吵闹大声谈论游戏、音乐课上旁若无人的 讲话、作业经常不完成、遇到困难就逃避 等。做人绝不可以这样,我们不要自暴自 弃,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应该发愤向 上努力学习,才能坚持到底,成为一个品 德高尚的人。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 也是可以达到的。

七上传统文化最新教案 第六课-依礼而行

七上传统文化最新教案  第六课-依礼而行

第二单元儒雅有礼第6课依礼而行【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悟透“礼”的含义,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讲述故事“曾子避席”,引入课题。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走进经典1.学生反复诵读,根据注释和大意硫通文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

2.学生针对章句理解提出问题,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

3.结合社会现象,针对文本,学生各打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历史镜鉴1.阅读《丰子恺教子讲礼仪》,谈个人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依礼而行的故事?3、补充材料:(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黄金课堂一年级语文第六课内容

黄金课堂一年级语文第六课内容

黄金课堂一年级语文第六课内容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收敛(liǎn)贪婪(lán)谆谆教诲(zhūn)B、荫庇(pì)云霄(xiāo)自怨自艾(ài)(正确答案)C、涎水(xián)富饶(ráo)惟妙惟肖(xiào)D、汲取(jí)谄媚(chǎn)一哄而散(hòng)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确答案)3、1议论文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点缀(zhuì)聆听(línɡ)B、伫立(zhù)蹒跚(pán)C、徘徊(huái)褶皱(zhě)D、婀娜(nà)颔首(hán)(正确答案)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稀疏(shū) 旋律(lǜ)羞涩(sè)B、酣睡(hāng)波痕(héng)宛然(wǎng)(正确答案)C、明珠(zhū) 薄雾(wù)蝉鸣(míng)D、脉脉(mò)牵涉(shè) 逾越(yuè)6、“间隔”“亲密无间”的“间”读音都是“jiàn”。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B.林黛玉:生得倾国倾城貌,又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史上富有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C.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娴雅。

D.贾母:贾代化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后来成了贾家的最高统治者。

【生命反思】第6课 境、念、行、果的运用(一)

【生命反思】第6课 境、念、行、果的运用(一)

第六课境、念、行、果的运用(一)导读:每个事情的发生过程都有共性,即都有境、念、行、果这样四个渐次阶段。

人们最容易忽略前三个过程,往往只关心结果,被动地被现象蒙蔽。

实际“境、念、行”是这四个阶段中可调整的“方便”,在这三个地方去调整,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结果。

本课从我们心中害怕的东西入手,剖析事情发生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此动态中如何对事情进行准确、有效的调整。

这是觉悟每一个事情的方法,调整它就是觉悟它。

从本课开始,栏目将连续推出数篇与“境、念、行、果”主题相关的课程,欢迎读者持续关注。

(一)清晰认知事情的动态关于事情发生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讨论,就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怕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心中有什么害怕的东西,由此来看我们心中的事情,它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某某怕重复,它怎么发生的?记忆过去,一直到现在,有一个结果。

记忆是个阶段,对照是个阶段,现在是个阶段,结果是个阶段,这是四个渐次阶段。

记忆是境,对照是念,现在是行,它出现的结果是怕重复。

这是四个环节。

这些事情经过了,没问题。

那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事情,为什么对它会有“重复”的这样一个结果呢?他是回忆过去,对照现在,他动了这样的念,他有这样的执行。

“现在”怎么执行呢?说这样是重复,产生的结果是“我害怕”。

是这个记忆的一连串的一个过程造成了内心世界的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他有积攒、有“害怕”这样一个结果。

实际某某感到的“莫名”也是个结果,心念落在这个地方了。

某某怕污染,也是心念落在这个地方了。

我说你害怕什么呢?有人(指某某恐高)落在“高空”这儿,有人落在说“突然一个意外,我这受不了”。

实际我们心中有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就是“现在”是你自己关心的,并不是说你真是害怕这个,根本不是,只是说我们“现在”心中的一个经过。

我一问“害怕”什么,大家就落在这个地方了。

你说他真害怕脏东西?真害怕莫名其妙?都不是,但是这一刻钟就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来分析某某的“莫名”。

重点整理-求知若渴,永保傻劲

重点整理-求知若渴,永保傻劲

第六课求知若渴,永保傻劲贾伯斯一、课文提要1. 文体:形式上是应用文,内容上是记叙文。

2. 文章出处:贾伯斯于二○○五年应邀参加美国史丹佛大学毕业典礼,所发表的演讲词。

3. 内容大要:作者先叙述自己的身世、求学经历与创业过程。

接着说明被苹果公司开除之后,如何调适心情,东山再起。

最后分享自己罹癌时对生命的领悟,鼓励莘莘学子勇敢活出自我。

4. 作法分析:(1) 贾伯斯将自己三段人生经历依照时间顺序铺陈,并寄寓个人的人生哲学,十分发人深省。

○1第一部分:引言—揭示自己的演讲心情,并说明演讲的内容。

○2第二部分:故事一(休学经验)—藉求学到创业的过程,说明当人生的点点滴滴串连在一起时,将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

○3第三部分:故事二(创立苹果)—藉创立苹果计算机公司却惨遭开除的经验,表现积极正向的人生观。

○4第四部分:故事三(面对死亡)—藉罹癌的过程说明自己的人生哲学。

○5第五部分:结语—以呼告的语气,归结主旨,期勉莘莘学子“求之若渴,永保傻劲”。

(2) 贾伯斯在这三段故事中均使用先叙事后抒怀的作法,比起直接说理,或勉励在场聆听演讲的学生,格外具有说服力。

(3) 课文中三段故事隐然依照受挫程度的深浅排列,从求学受阻到中年失业,再到罹癌危机,失去的事物愈来愈多,却更加凸显作者与命运搏斗的勇气,令人印象深刻。

二、课文结构表求知若渴,永保傻劲—贾伯斯的人生三堂课◎序言(第一段)—表达到史丹佛大学演讲的感受,并点出演讲的主题。

◎正文—辍学经历(第二至九段)—大学因养父母经济能力有限,加上自己找不到人生目标而辍学,之后以旁听生身分学习,不因贫困放弃喜爱的课程,使这段经历成为日后创业的养分。

失业经验(第十至十四段)—被亲手创立的公司开除后,重新振作,创立NeXT公司、收购皮克斯公司,最后重返苹果,还与萝伦建立家庭。

罹癌过程(第十五至二十段)—藉罹患胰脏癌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学—顺从直觉,勇敢追寻内心的声音。

◎结论(末段)—期勉大家“求知若渴,永保傻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依礼而行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的朗读选文,背诵经典的语句。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本意思,进一步认识“礼”文化,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认识“依礼而行”的意义,做遵规守纪、知书达理的中学生。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播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如乱扔垃圾、随
地吐痰、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在教室内吃东西、吵架等。

学生补充其他校园不文明行为,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题。

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以上不文
明现象恰恰反映出有些同学不能做到“依礼而行”,那么古代的先贤
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2.阅读经典,寻找依据
学生诵读文本,结合注释和大意,找出做事要“依礼而行”的依据。

教师结合文本,联系先贤的解读,适当拓展,以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依礼而行”的重要性。

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
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

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
礼貌待人,这对于修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3.合作探究,明辨是非
学生再读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1)我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文明礼仪不重要。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礼是他人和社会强加给我的要求,要求严就遵守,要求不严
就可以不遵守,
学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3)礼仪要隆重,越奢华越能体现礼仪的重要性。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总结。

礼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内在需要,一个人如果不
学习礼的规范,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仁”是“礼”的人性根源和内在依据,即“仁”是“礼”的根本。

人如果失去了“仁”,就不可能心悦诚服地实施“礼”;“仁”的思想和行为要有一个社
会认可的标准,这就是“礼”。

“礼之用,和为贵”,大家都依礼而行,
天下才能归仁,社会才会和谐。

礼讲究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行为
要发自内心,要投入感情。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把自己的言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条对照,看看自己哪些遵守得好,哪些还需要加强。

教师总结,引领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美德只有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传承。

5.走入社会,发现文明
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走街巷,进社区,发现生活中“依礼而行”的文明现象,记录下来,利用班会时间和同学们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